标记理论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中国大学生英语现在进行体习得研究——基于标记理论的视角

中国大学生英语现在进行体习得研究——基于标记理论的视角

“ o on a bb ? “ 这句 话 很 显 然 已经 包 H w yu gi t t ay 但 sh
含 了这个 b b ay很小 的 语 义 。所 以在 o l d和 yu g这 on

二 语 的差异 使得 二语 习得 困难 , 有 些 差异 则 不 会 而
造 成 困难 。总 的来 说二 语学 习 的困难 程度 与其标 记 程度 成 正 比 , 标记 程 度越 高 的第 二 语 言项 目就 越难
标 记 形式 , 如在 英语 中动 词 的 过 去 时通 常 在 动词 原 形 后 加 一 d 而汉 语 中表 示 过 去 的时 间 动 词 没有 词 e,
型 的变化 , 以在英语 口语 中表 述过 去发 生 的动作 , 所
很 多 中 国学 生 忘记给 当相应 动词 加 一e 。再 比如 在 d 汉 语 中名词 本身 没有单 复 数 的变 化 , 而英语 有 , 以 所 无 论在 二语 的 口语 还是 写 作 中 , 多 学 生都 会 忘 记 许 英 语名 词单 复数 的形式 变化 。然 而 当 目的语 形式 为 无 标记 时 , 习者 可能 会迁 移母语 中的有标 记形式 , 学 如 在汉语 中有 “ 因为 一 一一 一所 以” 表达 结 构 , 的 这
标 记理 论 ( akd es h oy 是 结构 主 义语 言 M re ns T er )
学 的重 要 理 论 之 一 , 由特 鲁 别 茨 柯 依 在 他 所 著 的
《 音位学原理》 中提出, 后经雅克布逊、 乔姆斯基 、 莱 昂斯 等语 言学 家发展 和完 善形 成 了一套 比较 完整 的 理 论 体 系。 由于标记 现 象有着 普遍 性 、 离散 性 、 非 模
1 2 标记 理 论与 S A . L 标 记 理论 在二 语 习得 中 的应 用 主要包 括标 记 理 论 与 二语 习得 的顺 序 、 标记 理论 与二 语学 习 的 困难 、

语义标记驱动的英语动词wear及物用法的多义性研究——兼谈英汉词义对比

语义标记驱动的英语动词wear及物用法的多义性研究——兼谈英汉词义对比
第2 6 卷第 3 期 2 0 1 3 年3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f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c h t m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 中图分类号 ] H 3 1 3. 1 [ 文献标识码 ] A [ 基金项 目]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 目 ( 2 0 l 1 _ y t e 1 2 7 )
[ 作者简介 ] 双 文庭 ( 1 9 6 7 一 ) ,男 ,博 士研 究生,教授 ,研 究方 向为语义学 、英汉语对 比。
5 0 0 0 英语 单词 中排 5 1 9 位 。若将 这最 常用 的 5 0 0 0 单词 中 的 全部 1 0 0 1 个动词 单独按 词频再 排序 , 则 we a r 处 于这一列 表 的第 1 2 1 位 。然 而在 中国的英语学 习者中 , 该词词 义的石化
现象 比较严重 。本 文拟从 历时和共时两个 角度 , 以具 有共性
词。 ( ) 内的是意 义标记 , [] 内的是辨 义成分。这种描写方式
些 动词 一词 多义现象产生的规律和规则。 对 英语词 义 的研 究 , 上世 纪 4 O年代之 后 的3 O 年 间取得
了长 足的进 展 , 这一 领域 最值 得一 提 的是 美 国学者 J .K a t z 和J .A.F o d o r 。他 们 于 1 9 6 3 年在L a n g u a g e 杂 志上 发表 了
上 面的4 个义项分别为 “ 单身汉” “ 青年侍从骑士” “ 学士”

试论小学英语课堂项目化教学运用策略

试论小学英语课堂项目化教学运用策略

试论小学英语课堂项目化教学运用策略小学生对于英语学科具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在学习时常常抱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既沉迷于学习外国语言的新奇乐趣,却又苦于有效学习方法的探寻,难以提升学习效率,从而导致其在学习中困难重重。

对此,教师应顺应当下教育改革趋势,将创新英语教学作为学生爱上英语、乐于学习英语的重要尝试,为学生积极创造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

而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也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

通过将此模式与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创新英语教学,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路径。

对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参照英语课标的具体规定,科学运用项目式学习组织课堂。

这样不仅别开生面,还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英语探索兴趣,使得英语课堂更接地气。

一、根据学生基础,确定项目内容现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影响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小学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基础“站点”,更应做到与时俱进,响应当下的教育改革要求,将学生的发展置于第一位,积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此为前提展开教学创新。

因此,教师要认识到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学生都应是课堂的主体。

而在运用项目式教学模式时,教师更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项目式学习的主体内容。

尤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当教师引入项目式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全盘了解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并进行大致的预设。

同时,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总目标,从小学生的思维习惯以及英语基础等不同切面入手,确定最适宜的项目学习内容。

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之路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使得学生对于英语学科渐生好感,更生英语学习热情[1]。

例如,在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1《The King’s new clothes》时,学生需要通过对故事的了解,感知其中的深刻内涵,并在此过程中掌握一些重点句型与词汇。

同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已经阅读过这一故事的中文版本,因而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

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2392018年35期总第423期ENGLISH ON CAMPUS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对英汉互译的启示文/王斌 袁婵【摘要】涵义与指称理论是语言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弗雷格的涵义与指称理论进行了探究,阐释了符号、涵义和指称之间的所指、区分及相互关系,总结并且例证该理论对英汉翻译实践的应用价值,客观地看待英汉语际翻译过程中该理论的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涵义与指称理论;符号;涵义;指称;英汉互译【作者简介】王斌,男,四川人,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硕导,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袁婵(1986.1-),女,汉族,江西人,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研究。

引言指称问题(reference)是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所谓指称,包括专名(proper name)和通名(general name)所指的对象,也包括限定摹状词(definite description)、非限定摹状词(indefinite description)和语句所指的对象(涂纪亮, 124)。

名称的指称问题上主要的观点之一是传统指称理论。

德国数理学家、传统指称理论的杰出代表弗雷格(Gottlob Frege)从人的思维(概念)起一直分析到句子的“真”与“不真”。

西方哲学从这一论证出发,跨出了“语言转折”新历程的第一步(刘宓庆, 198)。

英国哲学家密尔(John Stuart Mill)认为:1.名称代表事物;2.指称代表的事物就是该指称的意义,即“字面上指称就是这个词的内涵”(刘宓庆, 213)。

弗雷格认为,词语的涵义不等同于它的指称,二者始终是两回事,首次提出并区分了符号的涵义与指称之间的区别及关系(成晓光,87)。

要将涵义与指称理论作为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首先应正确区分符号、涵义及指称,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界定涵义与指称理论的适用范围。

1.符号、涵义、指称的区分。

关于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的探究,首先应明确在其涵义与指称理论中,符号、涵义及指称分别指什么及三者的相互关系。

中英拟声词对比及翻译

中英拟声词对比及翻译

中英拟声词对比及翻译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2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3 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4 The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Tes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5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6 紫色中女人意识的觉醒7 旅游宣传品的翻译8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9 从电影《暮光之城》浅析吸血鬼文化的改变10 A Study of Neo-Classicism11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12 中式菜名的英译13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以《》和《叶问》为例14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5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16 达芙妮?杜穆里埃《吕蓓卡》中的哥特意象17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唯美主义18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19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20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21 从美国总统选举看其民主政治22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23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24 词组词汇学习方法25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26 商务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策略27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28 合作原则下幽默的语用分析29 《马克?吐温—美国的镜子》中的中英文衔接手段的对比和翻译30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31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32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33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34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学习的关系-以xx大学学生为例3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36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37 认识、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剖析《飘》中的人生价值38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39 论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和谐观40 麦当劳的制胜之道41 The Translation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42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43 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44 关于《飘》的中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45 哈金小说《等待》中的女性悲剧分析46 高中英语听前活动设计探究47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48 从标记理论看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49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演讲的影响50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51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52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53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54 从《看不见的人》中透视美国黑人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55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56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57 Analysis of t he Reasons Why Jo Rejects Laurie’s Proposal of Marriage in Little Women58 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59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60 An Analysis of Hamlet’s Delay of Revenge in Hamlet61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在BB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应用与实例分析62 天使还是悲剧制造者——浅析安吉克莱尔对苔丝悲剧的影响63 《乱世佳人》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分析64 章回体小说开篇叙事标记语翻译初探——以四大古典名著为例65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阿甘正传》字幕翻译66 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67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意识68 中美餐桌文化差异比较研究69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70 论《嘉莉妹妹》中德莱赛的自然主义71 Comparing the Reasons for Hester Prynne’s and Tess D’Urbervilles’s Tragedies72 本我,自我,超我--《名利场》中利蓓加的形象分析73 珀西?雪莱抒情诗意象研究74 对儿子与情人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分析75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76 文化战略及其对汉译英的影响77 灵魂救赎者—《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菲比的人物分析78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79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80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81 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82 The Death Image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83 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84 从《祝福》的英译本谈文化空缺词的翻译85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86 《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87 A Research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ongs into Chinese by Poetic Norms88 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89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喜福会》90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9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2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Prison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93 汉英导游词中国俗词汇的翻译策略研究94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95 论《紫色》中的性别暴力96 The Changes of Women’s Status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97 黑人性的遗失与保存从黑人文化传统看《日用家当》98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99 丰田如何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商100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101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Elizabeth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102 论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的应用103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104 马丁伊登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及其悲剧105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106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107 英汉死亡委婉语对比研究108 《雾都孤儿》中的反犹主义109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110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111 城市公示语的翻译研究112 照进黑暗的光--电影《弱点》主题阐释113 The Rose in the “Heights”—An Analysis on Catherine’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 114 浅析女性主义在薇拉﹒凯瑟作品中的表现115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16 从校园官方网站角度对比研究中美校园文化11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8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119 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120 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中的对比艺术121 公益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122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123 论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的悲剧成因124 滑稽背后的严肃--浅析王尔德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人物话语特征125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126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127 Film Translation in the Horizon of Relevance Theory—Based on the Film Dead Poets Society128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129 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130 会计英语缩略词特点及翻译研究131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132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133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134 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135 论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136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37 少儿英语语言学习策略调查与研究138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沉默行为的解析139 The Strategies i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ly-loaded Words140 从文化角度探析品牌名称的翻译方法141 库柏《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麦格瓦分析142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143 英文歌词翻译的原则和技巧144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 145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146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147 幽默语言的语用分析148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149 《麦琪的礼物》看语境在中英翻译中的影响150 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151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152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153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154 从词法和句法的角度研究网络英语新词155 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女性的社会地位156 On building-up a welcoming ESL classroom atmosphere in Ju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157 英汉隐喻中谚语的对比分析158 苔丝女性悲剧的性格因素159 浅谈英语在未来的国际地位160 论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主义161 论矛盾修辞法在英语广告中的语用功能162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英语广告语言163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164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165 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166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167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168 The Analysis of Hesitation in Oral Communication169 A Comparison between Scarlett O’Hara and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170 论《海上扁舟》中的美国自然主义171172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173 从美学角度评张培基先生所译散文“巷”174 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其侦探小说《阳光下的罪恶》中的写作手法175 《老人与海》象征主义探究176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177 中西方身体语言的差异的研究178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179 A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Interpersonal Culture and Psychological Culture 180 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181 The Effec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Creativit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182 透过《格列佛游记》看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183 《基督山伯爵》中等待和希望的哲学184 《我,机器人》中苏珊?卡尔文的女性角色分析185 《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186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 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187 嘉莉妹妹三个梦的心理需求分析188 英语俚语翻译研究189 论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190 D.H.劳伦斯《东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191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19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93 从关联理论看商务信函的礼貌策略194 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195 An Analysis of David’ s D ual Personality in David Copperfield196 中外大学校训翻译分析197 电影片名翻译商业化所引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198 《冰与火之歌》的人文主义分析199 谭恩美《喜福会》的文化冲突与融合200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英语动词“时”和“体”的形态标记在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动词“时”和“体”的形态标记在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动词“时”和“体”的形态标记在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刘璇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09期【摘要】英语动词是语法中的活跃因素,语法范畴的改变往往通过词形的变化实现,这与汉语的构词方式截然不同,从而形成英语学习者的认知困难。

加之,规则动词与不规则的变化规律复杂多变,使得动词语法成为习得的难点。

标记理论能够很好地建立起认知对比,提升认知效果,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英语动词形态标记引言2016年,平顶山工业职业学院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英语水平测试,涉及各专业大一学生1690人,考试回收有效试卷1632份。

我们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考察语法的选择题共40道,与动词相关的26道,经过计算我们发现,学生的出错率远远高于在考察从句、名词、代词、冠词等语法知识点的题目,14道题以上出现错误的学生达到了38.2%。

这项统计结果说明,学生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动词的语法内容是学习的难点,是错误分析中的高亮区。

在英语的语法范畴中,包含了诸多分项因素,其中动词活跃程度最高,动词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语法的类别。

在语法层面,词汇英语动词的研究,尤其是词汇形态的变化,可以纳入标记理论的研究范畴。

一、标记理论概述1931年,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首次提出,用来分析音系学中的标记现象。

在音系层面,音素与其他音素形成语音同一体,构成语言对称现象;同时该语素与其他语素在发音规律上存在着差异特征,构成标记现象。

根据该区别特征,划出最小对立体,并对该特征进行赋值,体现正值特征的为标记项X+,体现负值或中性的项为无标记项V-(Crystal,1985)。

语言学的研究学者运用该理论对于不同层面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与汉语相比,其分类情况、时体态的特征,以及具体运用中的形式变化,都有着显著的不同,这是基于语际研究的视角;即使在英语语言内部,动词形态变化也存在着规则变化与不规则变化两种形式,此为语内研究的视角。

如何在写作中使用话语标记语-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应用文写作失误分析应对策略(通用版)

如何在写作中使用话语标记语-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应用文写作失误分析应对策略(通用版)

06 如何在写作中使用话语标记语话语标记语及其作用分析▲话语标记语概述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众多西方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话语标记语。

但是时至今日,话语标记语也没有统一的命名和定义。

通过以往文章的回顾,我们发现研究的角度、范围和领域不同,其对话语标记语的命名也就不同,例如话语联系语(Halliday & Hasan, 1976 ),语用联系语(Van Dijk, 1979 ),提示语(Rouchuota, 1978 ),语义连词(Quirk, et al, 1985 ),话语操作语(Redeker, 1991),话语小品词(Schourup, 1985 ),语用标记语(Schiffrin,1987; Fraser, 1989),话语联系语(Blackmore, 1987,1992),语用构成语(Fraser,1987 )等等,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不同的术语背后传达出对话语标记语的态度与角度不同,在本文中,笔者统一使用了话语标记语这一术语。

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一样,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语言学分支出发来研究话语标记语,因此对于话语标记语的定义也各有不同。

Ostman是第一个研究话语标记语的人,you know是其第一个研究样本,他认为,每个话语的理解都要依靠包含话语标记语的语篇,这些小品词包含了与语境相关的必要信息,她认为小品词所包含的主要功能是语篇组织、互动信号和态度标记。

Halliday和Hasan(1976 )在其《英语中的衔接》中指出话语标记语是一种连接方式,它影响着语篇衔接与连贯,并且有其独特的衔接功能。

Schiffrin (1987 )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从社会互动或连贯的角度,对11个话语标记语的话语功能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她认为话语标记语是划分话语的界标,是依附与前言后语的。

她从话语的局部连贯角度出发,对标记语进行了操作性的定义,对于Redeker来说,她将话语标记语视为话语操作语,并将其定义为“用来表示话语与当前语境关系的语言表达”Redeker, 1990) oRedeker和S chiffrin都认为话语标记语是标记连贯的关系,她称之为“话语操作语”。

英语词汇学的研究方法

英语词汇学的研究方法

英语词汇学的研究方法英语词汇学是一门探讨英语词汇起源、发展、构成以及应用的学科。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词汇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加深对英语词汇的理解,提高词汇使用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英语词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基于文本的语言分析、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和基于神经科学的语言学习等。

一、基于文本的语言分析基于文本的语言分析是一种通过对大量文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词汇在英语语言中的使用规律和特征的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文本预处理:首先需要对文本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包括去除无关信息、标点符号和停用词等,以便提取出可供分析的词汇数据。

2、词频分析:通过计算每个单词在文本中出现的频率,可以初步了解该单词的重要性。

词频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文本中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3、语境分析:语境分析的是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情况。

通过分析上下文,可以深入了解单词的语义和语法特征。

4、文本分类:文本分类是一种利用已标记的语料库,训练分类模型以识别未知文本类别的语言分析方法。

对于英语词汇学来说,文本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将文本数据按照不同的主题或领域进行分类,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是一种利用大规模真实语料库进行语言现象研究的学科。

语料库是由大量真实语料组成的数据库,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语言使用实例。

1、语料库构建:首先需要收集大量英语语料,包括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口语对话等,并将其整理成可供分析的语料库。

2、语料库查询:通过特定的查询工具,可以在语料库中查找特定单词的使用实例。

这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单词的用法和搭配。

3、语料库统计:利用统计方法,可以对语料库中的语言现象进行定量分析。

例如,可以通过计算某个单词的互信息值(PMI)来确定它在语境中的重要性。

4、语料库比较:通过比较不同语料库中的语言现象,可以探讨英语词汇在不同领域和时期的使用变化。

三、基于神经科学的语言学习基于神经科学的语言学习是一种探讨人类大脑如何处理语言信息,进而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6,2010(总第124期) JOU RN A L OF M U D AN JIA N G CO LL EG E OF EDU CA T IO NSerial N o 124[收稿日期]2010 05 25[作者简介]尹志寅(1986-),女,江苏扬州人,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李开荣(1947-),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词汇学、词典学。

标记理论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尹志寅 李开荣(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摘 要] 标记理论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很强的解释力。

本文在对标记概念的再认识及其理论发展过程的考察中,探索了标记理论运用于词汇教学的认知理据,并针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具体实践,对标记理论在词汇教学方面的指导作用进行考察,试图通过运用标记理论,找出词汇教学中更基本、更自然、更常见的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较好地记忆和运用词汇,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标记理论;认知理据;英语词汇教学[中图分类号]H 3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2323(2010)060150 03 一、引言标记概念自创立以来,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发展,已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标记理论具有普遍性,既存在于任何语言个体之中,也存在于特定语言的各个层面,对语言各层面均有较强的描述力和解释力。

国内外语言学家运用标记理论不但解释了许多语言研究中的疑难问题,而且对外语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从词汇教学的角度,通过对词汇标记现象的认知研究,试图运用标记理论探讨词汇教学中的规律,从而对词汇习得有所启发。

二、标记理论的基本原理标记(mar kedness)这一概念最初由布拉格学派的音位学家T r ubetzko y 和Jakobson 于1930年提出,他们一开始将其用于分析音位的区别性特征。

在T rubetzkoy 和Ja kobson 之后,很多其他语言学家对标记理论也做了研究,其中包括生成语法学派的Cho msky 、把标记理论应用于语义学的英国语言学家Jo hn L y ons 以及把标记理论应用于句法学的美国语言学家G reenber g 等。

总之,标记概念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因为在语言的各个层次都存在标记现象。

例如:在语音层次,一对对立音位可以凭借有标记与无标记来区别。

英语中/p/与/b/这两个音位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无浊音标记而后者有浊音标记。

在词汇层次,受形态规则的影响,一对反义词之间就出现有标记与无标记的区别,如co untess 和count 这两个词,前者有性别标记,而后者没有性别标记,因为前者的词末有一个 -ess 的后缀,可清楚地表示所指称的对象为阴性。

在句法层次,由于各个句子成分在句中位置的不同,也会产生有标记与无标记的现象。

英语中SV O 的句型是无标记的,而OSV 的句型则是有标记的。

三、标记理论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认知根据认知语言学认为:典型成员或无标记项具有认知上的 显著性 。

L angacker (2004)认为,整个标记理论建立在人类用于区分外界事物、构建心理模型时所采用的一般认知机制的基础上。

人类有如下的认知特点:(1)对越是熟悉的事物越能感知其内部的差异,越容易分出不同的种类;(2)越是常见的或常用的东西,我们将其结构看得越简单。

上述两种认知特点可总结为:越熟悉的事物,内部成员越多,结构越简单;越生疏的事物,内部成员越简单,结构越复杂。

这两种认知特点在语言中就反映在标记现象上。

词汇作为人类文化与知识的载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

对词汇进行分析、归类、命名的过程,是一个范畴化的认知过程。

基本范畴词多是词形简单、音节较少的不可分析的语词,使用频率较高,是某一语言集团中为大众所熟悉的词汇,构词能力很强,是无标记的。

在基本词的基础上用词缀法和合成法构成的非基本词,突出事物某些具体属性,是有标记的。

而人类的认知特点决定了词汇习得的规律。

因此,词汇学习必须从无标记的简单词和基本词汇入手,进而发展到学习有标记的复杂词和新构词。

四、标记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及人类文化的载体,是音、形、义的有机统一体。

词汇教学涉及词的形态结构、词的构成方式、词的意义及语义关系。

在语义层次上,标记理论对词义的区分和定义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标记理论的指导下,本文首先对词义进行分析。

1.词义的分析与理解英国语言学家约翰!莱昂斯(John L y ons,2000)最早对语义的标记现象作了详细研究,主要分析了与词项结构有关的标记现象,从形式标记、分布标记和语义标记三个方面分析了语义上的有无标记。

(1)形式标记形式标记是根据是否具有某种特定的外部特征或标记来下定义的,是从外部形态的角度描写语言的,一般只局限于形式相关的对立项中。

(王立非,1991)在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中,具有某种特定的外部特征或标记的为有形式标记,而没有这种特征或标记的为无形式标记。

英语中的形式标记通常表现为派生(der ivat ion)和屈折(inflect ion)。

!150!派生是一种添加词缀(前缀或后缀)的构词法。

如: happy-unhappy honest-dishonestfor ma l-infor mal r esponsible-irresponsible屈折是通过名词变格或动词变位来表示某种语法特征的,英语中的屈折是用后缀来表示的。

例如:bo y-boy s bus-busesT ake-takes teach-teachesfinish-finished quick-quicker以上所有例子中的左侧为无标记项,右侧为有标记项。

从上面对英语中形式标记现象的描述可以看出,形式标记只是从外部形态特征的角度描写语言结构,通常只适用于形式相关联的对立词项中。

但是,并不是所有形式相关联的对立词项中都有语义的对立关系,例如like/likely,liv e/ aliv e,hope/hopeful等,每对词都有形式上的关联,但语义上却没有任何对立。

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并非所有的语义上相反的词在形式上都相关联,例如thick/thin,beautiful/ ug ly,w ide/narr ow等,每对反义词在词的形式上没有任何关系。

(2)分布标记分布标记是根据分布范围下定义的,即对立的两个语义成分的分布出现频率的多少,分布范围的宽窄,通常有标记项在分布范围上比无标记项受限制。

(王立非,1991)在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中,有时有标记项与无标记项并不等量,通常有标记项在分布范围上要比无标记项小。

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对立可以是一种包容关系,即有标记项肯定了某一特征,无标记项对这一特征即不肯定也不否定。

例如,在man和w oman这一对立词项中,man具有泛指性,既可指男性也可指包括女性在内的所有人类,man是无标记的,分布范围比较广;wo man只用于指女性,是有标记的,因而分布范围受到了限制。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到 小李有多高?这样的问法,可是我们绝不会听到 小李有多矮这样的说法。

因为 高有代表人的身高的含义,而 矮却没有。

由此可见, 高在分布范围上广于 矮,于是 高是无标记的, 矮是有标记的。

(3)语义标记语义标记是根据语义特征上具体性与概括性的对立进行定义的。

比起相应的语义上无标记的语素和义位,语义上有标记的语素和义位的语义成分更多更具体。

语义标记与分布标记一样,也是根据分布范围进行定义,只不过语义标记专门研究词义之间的差别,而不是研究语用范围的分布。

在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中,语义上有标记的词在词义上比语义无标记的词具体,语义无标记的词的语义范围一般要比语义有标记的词宽泛。

例如,在dog和bitch这一对立成分中,bitch在语义上要比dog具体,因为bitch只能专指雌性,而dog既可指雄性也可指雌性,语义比bitch宽泛,因此bitch有语义标记,dog无语义标记。

2.标记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对每一个语言学习者来说,词汇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L2,都是一个终生的认知过程。

尽管 促成词汇习得的有效因素和词汇习得过程依然性质不明(戴曼纯,2000),L2习得对形态学领域的研究显示,词汇习得仍有规律可循。

语言符号与客体的联系是任意的,但在一种语言内部的单位之间,大部分有理据性。

(王德春,2001)英语词汇中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大量词语的意义和形式、语义和语音之间确实存在种种不同程度的关联。

词汇学把这种现象称为 词的理据(陆国强, 1983:62)。

词的理据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

而具有形态标记的词汇正具备了词的形态理据,在学习这些词汇时有规律可循。

(1)词汇形态结构的标记性英语主要通过词汇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数、性、格、时体、语态等语法意义,形态不变的语言单位被看作是无标记的,形态有变化的语言单位被看作是有标记的,这就是英语词汇形态结构的标记性。

从词的形态结构方面看,现代英语词汇的扩展主要依靠构词法,其中主要有复合法、派生法和词类转换法。

英语中,形式标记经常通过是否具有派生(dev iatio n)和词尾变化(inflection)加以界定。

因为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词汇,所以词缀经常成为形式标记的一种表现形式。

词缀法是通过给词干加构词词缀或派生词缀构成新词的方法。

如:po ssible-impossible,necessar y-unnecessar y 中的前缀都表示否定的意义;care-ca reful,beauty-beau tiful中的后缀使名词有了形容词的特征;cr eate-creation, invent-invent ion中的后缀使形容词有了名词的特征; careful-car efully,quick-quickly中的后缀来使形容词有了副词的特征。

相对于无标记的词干来说,词缀词就是有标记的,它增添了前者所没有的某些特征。

再比如:表示性别的名词prince-princess,hero-her oine等,这些成对出现的词具有性别区分特征。

阴性名词是阳性名词的派生词,处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

阳性名词一般是无标记的,添加后缀后的阴性名词是有标记的。

(习晓明,2005)综上所述,具有形态标记的词具有形态理据,在学习这些词语时教学者要传授形态的概念、结构和内容等词汇学知识,使学习者在接触多词素词后会自动地采用形态分析策略,认清词素,准确地推断词义。

在讲解单词时,尽量注意发散思维,启发学生进行词形转换,利用所学的构词规则派生相关单词,例如动词派生出名词,名词派生出动词,形容词派生出其反义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