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合集下载

民族大家庭大班教案

民族大家庭大班教案

民族大家庭大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的民族多样性和民族大家庭的概念;2. 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3.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4.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建筑、音乐等;2. 地图和民族分布图;3. 民族文化展板或海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你了解的民族多样性吗?2. 展示地图和民族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二、呈现(15分钟)1. 展示不同民族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介绍他们的服饰、建筑、音乐等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

三、探究(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民族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他们的历史、传统习俗、节日等。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选择的民族,并展示相关资料和文化特点。

四、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如何促进民族团结?五、拓展(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民族,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文化和历史。

2.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在下节课或班会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的民族多样性和民族大家庭的概念,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能够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享。

多民族的大家庭 课件(共13张PPT)

多民族的大家庭 课件(共13张PPT)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置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 县、民族乡等行政区域。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域内行使自治权。
饮食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 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 同,各民族在生产和 生活方面各具特色。
民居
服饰 文化
驴打滚
羊肉串
油酥茶
香竹饭
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是云南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一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云南省 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回族
东部
民族名称
主要分布省区
壮族
广西
回族 宁夏、甘肃、青海、新疆
维吾尔族
新疆
蒙古族
内蒙古、青海、甘肃
藏族
西藏、青海、四川
苗族
贵州、湖南、广西、云南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 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 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
高山族和满族
布依族和朝鲜族
藏族和回族
苗族和壮族
侗族和瑶族
汉族和蒙古族
人民币上的民族元素
我 们 现 在 使 用 的 100 元 纸 质 人民币上有几种少数民族文字?
A.4种
B.5种
人文地理下册 第四单元 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汉族+55个少数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约占全国总人 口的91.11%,其他民族人口数量较少,统 称为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89%。
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人口数量超过500万人的少数民族有回:族
壮族、满族、壮回族族、苗族、维吾尔族、 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说课稿

中华民族大家庭说课稿

中华民族大家庭说课稿今天执教的这一课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国家领域——热爱祖国与民族团结主题——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说一说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

一、依托新课程标准,深度解读教材。

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应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那么核心素养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总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道德与法治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五个核心素养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正是核心素养内涵中的政治认同范畴,是政治认同中的第三条“家国情怀”,着重培育学生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此过程中落实对学生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培育。

《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了解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运用信息,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各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三个板块相互联系。

第一个板块从总体上明确了民族关系,即56个民族是一家。

第二个板块与第三个板块分别从认知和行动两个层面说明了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进一步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

根据教材提供的教学建议,我将第一二个板块内容整合作为一课时,正是我今天的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2.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今后需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关注和引导,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方面,我认为在讲解民族分布和民族文化时,举例说明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更加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
4.关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我觉得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民族团结就在身边。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族的民族故事,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5.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普遍较为满意,但在课后反馈中,也有学生提到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适当增加民族历史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多民族的丰富内涵。
-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如模拟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文化传承等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分工、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收获。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不同民族的朋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我国多民族的魅力。
-认识民族政策,树立平等、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观念。
举例解释:
-通过生动的图文资料,详细介绍各民族的分布及特色文化,让学生对我国多民族共存的社会现实有直观的认识。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及练习题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及练习题

BD CA八年级地理 第一单元 复习学案第一课《辽阔的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_______、北半球(2)纬度位置 温度带:大部分位于________,小部分在______,无______。

(3)海陆位置:_________的东部,________西岸。

2. 辽阔的国土最北端:漠河以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1)领土的 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_______________四至点 最东端:黑龙江和____________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 最西端:____________高原上(2)陆地面积:_________平方千米,仅次于________和________,居世界第三。

(3)濒临的海洋①四海:自北向南依次是: 、 、 、 ;一洋:太平洋;②大陆海岸线长约 多千米。

③内海: 和 。

3.众多的邻国①陆上疆界:_________多千米。

②邻国:陆上邻国有______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______个。

【读图练习】:1、字母所代表的国家:A B C D ____ __ E ____ __ J ____ __ H ____ __ I ____ _ _2、数字所代表的海域a 、 b 、 c 、 Ga b c d IH I第二课《行政区划》1. 行政区域的划分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________、特别行政区)、______、乡(镇)。

2. 省级行政区划及简称:(1) 省级行政单位有34个:包括__ _个省、5个自治区(___ __、______、新、藏、_____)、_ __个直辖市(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个特别行政区(_ __、澳)。

(2) 我国的首都是_______ 。

A 、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省的名称:1、___ _ __2、____ _ _3、____ __4、____ __5、____ __6、7、____ __8、____ __9、 11、____ __ 12、____ __ 13、 14、____ __ 15、____ __ 16、 B 、完成下列题目,填写数字及简称a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 ___ __、_______、___ _ 、b 同时濒临渤海和黄海的省区是: ___ __、__ __、c 藏族主要居住在 _,朝鲜族主要居住在 __,黎族主要居住在 __, 傣族主要居住在 __,高山族主要居住在 _,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 __。

幼儿园中班社会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尊重并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

•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群体,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自豪感和认同感。

2.能力目标•培养儿童的观察、比较、推理、分析等能力。

•培养协作合作和自我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儿童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增强儿童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不同的民族文化介绍;•中华文化介绍;•属于社会民族大家庭中的中国;•通过活动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故事、音乐等多种手段,引导儿童关注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

教师可以用地图向儿童介绍不同的民族文化,或者通过播放相应的视频,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食品和音乐。

2. 拓展活动(20分钟)教师可以让儿童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乡和文化,促进互相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书法、中国结等)。

3. 实践活动(40分钟)这部分教学类似于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主要是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让儿童学习团队合作和自我表达交流的能力。

(1)角色扮演活动:教师组织儿童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儿童了解不同的民族风俗。

(2)制作传统民族美食活动:教师引导儿童制作传统美食,让儿童了解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4.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着重强调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并提醒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爱国爱民,互相帮助。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是在幼儿园中班的社会课程中设计的,着重探讨不同民族的文化。

这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尊重并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文化导入的方式引起了幼儿的浓厚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在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制作传统民族美食等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并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教材分析我国是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团结和睦的、统一的大家庭。

本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很好素材。

我国的民族是中国地理的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学好分区地理知识的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认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主要少数民族特征以及各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等知识。

读图分析归纳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将地理空间分布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是本节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提供中国民族分布图和填表活动,以图析文,图文结合,对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就可得出各民族分布特征是大杂居、小聚居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学情分析本节课对学生要求不太高而且学生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学习起来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绘制中国的民族构成扇形图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和读图分析能力3、通过读民族分布图、贴图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4、结合热点新闻,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5、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小组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第四课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第四课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第四课: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教学目标:
让小学生了解恩施的历史人文并建立如下几个基本观念:1)恩施历史的时间长度
2)恩施历史人物的一般情况
3)生活在恩施的少数民族
4)民族文化的多样化特点
5)文化生态的初步感知
6)热爱家乡的情怀
7)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
教学重难点:历史人文的讲解。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对恩施的历史和人文都了解吗?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下恩施的历史和人文。

板书课题: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二、学习课文:
1、第一部分“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1)恩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你知道它由多少个民族组成?他们是怎样生活的?(观察图片)
2)做一做: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吗?试着把它们写下来。

2、第二部分“百花齐放的民族文化”
1恩施的少数民族都有哪些民族节日?都在哪儿举行?
2)他们的居住环境有什么特点?他们的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观察图片)
3)读一读“八音坐唱”(第24页)
4)完成“议一议”(第25页)
3、第三部分恩施的历史文化名人”
1)介绍王阳明及居住地。

2)阅读“读一读”(第26页)
三、课堂小结:
这一课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谁来说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多的民族
高山族
满族
布依族
朝鲜族
苗族
壮族
瑶族
侗族
彝族
维吾尔族
回族
藏族
蒙古族
汉族
少数民族的文字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蒙 维
藏 壮
回族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的聚居
区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 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行宗教教育、 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根据《古兰 经》规定:回族人只吃牛、羊、驼 等反刍类偶蹄动物,不吃马、驴、骡、狗肉 ,不吃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 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但在头饰上仍保 留着古老的传统,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无沿 小帽,表示清洁不染;妇妇一般戴“盖头”, 遮住两耳、脖子和头发,只将面孔露出。 回族的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朝觐 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 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 牲,将所宰牛、羊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

藏族
藏族以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在
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灿烂文 化,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 而且在人类文明史上也占有显著 位置。 藏族的主食和饮料主要是糌粑、 酥油茶及肉食、奶制品。藏袍是 藏族人民的传统服饰,宽体长身、 大襟广袖。 藏族农区城镇人多垒石建房,房屋 平顶多窗,造型及色泽质朴,具有 浓厚的民族特色。帐篷是牧民的住 所,一般分为布料和牛毛帐篷两 种,有方形和椭圆形,迁移方便, 藏北农牧民的赛马节 结实耐用。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歌舞“谐”是一种以歌为主,歌舞结 合的群体舞蹈,一般是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边唱边舞。 回 返
高山族
高山族的传统房屋一般用竹子做围墙,用木
棍做立柱与横梁,以茅草盖顶。高山族喜欢 一个宗支同住一处,每个村庄都建有未婚男 子的集体宿舍——公廨。未婚男子在公廨接 受生活、生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婚后才可 离开。 高山族常用的衣料是用苎麻自织的“番布”。 高山族喜欢用鸡尾、鸟羽做头饰。成年男子 喜欢穿鲜艳的腰裙,女子穿长裙,高山族至今还保留着文 身的习俗,但文身的图案越来越小,越来越隐蔽。 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被誉为“歌舞繁荣的社 会”。其杵舞和长发舞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杵舞源于 舂谷劳动,参加者环绕木臼,边唱边杵击而臼舞。长发舞 一般在月光下进行,跳到高潮时弯腰以发触地,舞姿优美, 气氛热烈。 返
返 回
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8.41%
汉族 少数民族
91.59%
汉族占总人口的91.59%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1%
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
8000 7000
5816 7475 6945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4873 4245
2312
门巴族 鄂伦春族 独龙族 塔塔尔族 赫哲族 珞巴族
蒙古族
蒙古族的服饰是蒙古袍。蒙古袍身长
宽大,右衽,高领长袖,在骑马放牧 时能护膝防寒,晚上能当被盖;长长 的袖筒冬天可护手持缰,夏天可防蚊 叮咬;宽宽的腰带在骑马时可保持腰 板的挺直和稳定。 蒙古族能歌善舞。舞蹈节奏欢快,动 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马步最 有特色,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热 情、粗犷的气质。传统的舞蹈有“马刀 舞”、“筷子舞”、“安代舞”等。 每年7、8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 会。“那达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现已成 为欢庆丰收的娱乐节日。
第一行:锡伯族、仡佬族、裕固族、彝族 第二行:乌孜别克族、瑶族
工农业产值 1952 年 1992 年 37.9亿元 3053.6亿 元 粮食 原油 铁路通车里程 3787千米 13143千米 卫生机构床位 5711张 375377张 1582万吨 5.2万吨 5670万吨 1316.1万 吨
增长 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 79.5倍 2.6倍 252.1倍 2.5倍 64.7倍 4.
第一行:侗族、独龙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 第二行:鄂温克族、傣族、德昂族、东乡族
第一行: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回族 第二行:赫哲族、汉族、高山族、基诺族
第一行:苗族、羌族、壮族、怒族 第二行:撒拉族、普米族、纳西族、畲族
第一行:土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水族 第二行:土家族、僳僳族、佤族、维吾尔族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 的有56个民族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少数民族分布很广,主要集中 在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 大杂居、小聚居
第一行:珞巴族、满族、蒙古族、门巴族 第二行:黎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毛南族
第一行:布朗族、布依族、保安族、朝鲜族 第二行:达斡尔族、藏族、阿昌族、白族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延伸拓展 提出问题 关注政策 小游戏:将标有字母代号的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送回家”。 引入新课 才艺展示 畅谈收获
⑴.回族
⑵.白族 ⑶.蒙古族 ⑷.藏族 ⑸.维吾尔族 ⑹. 壮族 ⑺.彝族
(1)读图分析汉族 主要分布在哪里?
(2)图中有许多代 表我国不同民族 的符号重叠(如 西南地区的云南、 贵州),这说明 我国民族分布具 有什么特点? (3)图中有些地方 某一个民族的符 号很集中(如藏 族的符号集中在 西藏),这说明 我国民族分布还 具有什么特点?
单位:人
返回13
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
8000 7000
5816 7475 6945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4873 4245
2312
门巴族 鄂伦春族 独龙族 塔塔尔族 赫哲族 珞巴族
单位:人
返回13



中国共有56个民族,人 数最多的是汉族; 其余55个称少数民族 ,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

苗族
现有人口739.80万人,主要分布在 贵州省和云南省,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 是原始宗教,重视拜山神、树神、猎神、 雨神、火神等自然神祝。房屋多为木结 构,山区住的吊脚楼独具特色。苗族的音 乐舞蹈历史悠久,芦笙舞技艺很高。苗 族的刺绣、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 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节日很多。 踩山节,又称花山节、花杆地。时间: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意义:祈求 赐福、保佑苗家人平安昌盛。节日期间, 苗族同胞们身着盛装到村寨边宽阔的草 坪上,舞狮灯、打秋千、吹竹叶、奏箫 筒,人们还在山上竖起一根染成红蓝配 12节的“花杆”以示向天祈子,青年男 女们在这歌舞狂欢中寻找终身伴侣,祈 求上苍赐福。踩山节持续三天,这三天 中苗寨舞步翩翩歌声、缭绕十分热闹。
情景激趣 引入新课
图文结合 自主思考
读图析图 合作探究
关注政策 才艺展示
延伸拓展 畅谈收获
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关注政策 运用生活
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
图文结合 自主思考
读图析图 合作探究
关注政策 才艺展示
延伸拓展 畅谈收获
竞猜大比拼
猜一猜:他是哪一种民族?
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他们居住在 什么地方,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中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
我国的汉族遍及全国,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少数民族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
从大范围呈现大杂居的特点,小范围呈现小聚居的特点。
回、汉等族的名菜涮火锅
彝族人喜欢吃“坨坨肉”
新疆维吾尔族参加婚礼吃抓饭
蒙古族牧民向客人敬奶茶
布依族传统节日-查白歌节
藏北农牧民的传统节日-赛马节
傈 僳 族 刀 竿 节
苗族-斗马节
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三月街节-白族
沐浴节-西藏藏族
傣族欢度泼水节 壮族的三月三歌圩
苗族水手们在龙船节赛船前喝酒壮行
哈撒克族的东不拉
蒙古族为了适应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喜欢居住 在帐篷、蒙古包等易于拆装的住房里。
民族葬典
塔葬 火葬 悬棺葬 崖葬 水葬 树葬 天葬
中华民族是一个正在腾飞的民族。
资料: 1.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 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 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 治权。 2.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在日常 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 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返 回
布依族
布依族主要从事水稻种植,素
有“水稻民族”之称,秦汉时期 的布依族地区社会生产力已相 当发达。 居住在贵州南盘江流域的布依 族房屋多为吊脚楼,古称干栏。 楼底圈牲口、堆杂物;楼上住人。 布依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各具 特色。一般男子穿对襟短褂、长 裤,包头巾,女子穿大襟衣、长 裤或百褶裙,戴各种银制首饰。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 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 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 行盛大的歌会。 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