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4章 第2节 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教案(第四章)

第四章生产论内容介绍:第一节企业及企业目标第二节生产及生产函数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第五节规模报酬第一节企业及企业目标问题:既然市场能够配置资源,为什么还会有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存在?一、两种资源配置手段:1、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并非免费午餐:交易成本(1937 科斯企业的性质)2. 看得见的手——管理管理取代市场机制的调节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问题:是否企业的规模越大越经济?计划经济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企业的边界在哪里?注意:技术进步不断改变企业的边界。
二、企业的目标:经验研究:美国一项对500家大型企业高级经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有多重目标。
分项目标出现比例为:利润:96.9%;增长:86.2%;成本效率:81.5%;长期生存:74.5%;短期生存:55.4%;管理乐趣:53.8%微观经济学中将企业的目标设定为利润最大化。
第二节生产及生产函数一、生产者生产者亦称厂商(Firm),它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厂商可以采用个人、合伙、公司等组织形式。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厂商被假定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厂商提供产品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二、生产与生产要素1、生产(Production):是指厂商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生产要素)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或:将投入(Input)转变为产出(Output)的行为或活动。
2、生产要素:(1)劳动、(2)土地、(3)资本(4)企业家才能三、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1)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的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Q = f ( L, K…N, E )Q = f ( L , K )(2)在理解生产函数时必须注意A、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技术条件的改变必然产生新的生产函数。
管理经济学电子教案第4章_OK

K
A
单位。在AB(或BC)之间
B
的点上没有直接的投入。
当这些不同的固定比例无
限多时,其极限情况即为
任意变动比例生产函数的
等产量线。
0
CD E
Q=1000单位
L
34
假如要素投入单位可以细分,就可以适当组合
密切相关的两个生产过程进行生产,如按B点的比
例生产750单位产量,按C点的比例生产250单位产
量,同样可得1000单位产量。
PX X PY Y C
Y C PX X PY PY
Y
C1> C2
C2 C1
e PX , 称为等成本曲线斜率。
X
PY
23
4.2.3 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
在生产成本一定的条件下,寻优就是要在等 成本曲线上找到最大产量点。
将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放在同一坐标图 上,最佳投入比例就出现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 曲线相切之点上。该点上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 线斜率相等,此即最优要素组合的条件:
图中区域Ⅰ和区域 Ⅲ 对应于生产的第一和
K
第三阶段,区域Ⅱ对应
生产的第二阶段。应当
在中间区域寻找最佳投
入要素的结合点。
Ⅰ
上分水岭
下分水岭
Ⅱ
Q3
Q2 Ⅲ
Q1
L
22
4.2.2 等成本曲线及其性质
等成本曲线指企业花费一定金额所能购买的 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组合点的集合。
设生产要素x和y价格不变,固定经费C的等成 本曲线函数表示和图形表示如下:
如果只有一种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那么 各投入要素组合点的集合称作短期生产扩大路线。
28
长期生产扩大路线
教案:第4章 第2节 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经济学原理》教案
授课时间_2012_年_4_月_3_日第__11__次课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二节 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案例导入:杨格的实验,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的投入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比例。
让我们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分析短期内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首先来了解一下相关变量的含义。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含义
总产量用TP 表示,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产量总和。
即:)(L f Q TP ==。
曲线图。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
劳动的平均产量为: L TP
AP L =
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产量用MP 表示,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L TP
MP L ∆∆=dL
dTP MP L =
例题:假设生产函数的形式是:Q=f(L,,,K —)=f(L)=3L+2L 2-0.1L 3
,则:劳动的平均产量AP=Q\L=3+2L-0.1L 2;劳动的边际产量MP=dQ\dL=3+4L-0.3L 2
(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当边际产量增加,边际产量曲线上升时,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上凹地向右上dL
dTP =看,
L
=,所以平均产量就是从原点向总产量曲线所作射线的斜率。
由于总产量曲线先。
2021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二教案:第4章 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含解析)

第4章基因的表达
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教案
教学目标确定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的表现,概述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表观遗传现象,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举例说明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
2.理解细胞分化的本质
3.概述表观遗传现象
教学思路设计
首先给同学们展示水毛茛不同的叶子形态,使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继而引出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过程。
情景引入
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
的关系展示水毛茛图片,引起同学们思考豌豆的圆粒与皱缩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
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表观遗传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
现象
人的白化病
囊性纤维病
板书设计
第4章基因的表达
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一、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
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
三、表观遗传。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用分拣机
信件的年成 本为? 75万元
的年成本 为? 85万元
二、短期中的技术效率:
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 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 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 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 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考虑的因素: 第一、本行业的技术特点 第二、市场条件 其它:如矿藏量、交通条件、能源供给、原料供给、政展水平、资源、市场条件 等方面的差异,即使同一行业, 规模经济的大小也不完全相同。 2、随着技术进步,规模经济 的标准也在变。
范围经济:就是扩大经营范围所带来的好处。
第四章 生产理论
教学目的:明确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利用生产 函数求解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教学要求:阐明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和规模报 酬等理论;结合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求 解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教学重点:有关产量的概念、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等产 量曲线、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原则和规模报酬 理论。 教学难点:各种产量曲线及其关系、边际技术替代率、边 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的经济区域与生产要素的最 优投入组合原则
好处: 1、使企业规模可以无限扩大 2、可以有效地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 3、各种不同行业产品可以互相承担风险,增强企业的抗 风险能力。 4、有利于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条件:
PK QK PL QL M
MPK MPL MPM PK PL
)
指在维持相同的产量水平时,减 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 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
2024年高中化学第4章材料家族中的元素第2节铝金属材料第2课时金属与金属材料教案鲁科版必修1

①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通过板书,简要列出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包括金属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符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②金属的化学性质:板书设计应突出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的活泼性、氧化还原反应等。可以通过图示、流程图或符号表示,直观地展示金属的化学反应过程。
③金属的应用领域:板书设计应详细列出金属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如金属制成的桥梁、建筑、汽车等。可以用图标、图片或简洁的文字描述,帮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金属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金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 提供深入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3. 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4. 在板书设计中,运用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元素,使板书更具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我观察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程度。我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参与度,但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显得有些被动。这可能是因为理论知识相对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实验引导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具体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评估了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有时讨论内容过于肤浅,缺乏深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更多深入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ppt课件

21
实例分析
1958年的大跃进中,某些地方 盲目推行密植,结果引起减产,试 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来际收益递减规律
效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收益——生产者的生产行为 边际效用——一直递减 边际收益——先递增,达到最大值,
然后递减
23
总结:
一个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一个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二区域 一个关系:TP、MP、AP的关系 二个最高点:TP、AP的最高点
L MP
13
1
三条产量曲线都是倒U型曲线。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2 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例如:某班级某门课的平均成绩是 80分,如新转来的同学成绩在80分以上, 则我们可以断定班级的平均成绩会上升。
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时,总产 3 量最大。
14
3、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TP
B
4
生产者(厂商、企业):
经济中能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位
假定:经济人假设
利润最大化(1)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成本、收益理论)
(2)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生产者行为理论)
5
第一节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生产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二、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2、三条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3、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中的例子来说明边际收益递减规 律。你也许会发现一天中学习经济学的第一个小时的收效 最大——你学习新的定律和数据,增长新的见识和体会。 第二个小时中你可能会稍微有些走神,学到的东西少了。 而在第三个小时中,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以报复的形式出现, 使你在第二天,根本想不起在第三个小时中学到的东西。
西方经济学教案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经济学教案
l 图4.2中,a代表规模收益不变,b代表规模收益递增,C 代表规模收益递减。
l ③市场问题,即厂商处于不同的市场结构时,应如何确定产品的产量 与价格,以便实现利润最大化。
l 生产者行为理论就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分析的。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经济学教案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l 生产理论是研究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生产出一定量产品的经济活动过 程中,生产要素与产品产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经济学教案
2、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应注意:
发生的条件
第一,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生产要素分可变与不变,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 第三,并非一增加要素投入就会出现递减,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
会出现; 第四,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相同。先投入和后投入的没有区别,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经济学教案
(三)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l 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一般变化趋势和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可以将生产划为三个阶段,如图4.1所示。第一阶段从O点到 L1点,是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的阶段。第二阶段从L1点到L2点,是 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且大于零的阶段。第三阶段是L2点以后,即边 际产量小于零的阶段。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经济学教案
1.内在经济及其原因
l 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原因所引起的 产量或收益增加。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原理》教案
授课时间_2012_年_4_月_3_日第__11__次课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二节 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案例导入:杨格的实验,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的投入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比例。
让我们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分析短期内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
首先来了解一下相关变量的含义。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含义
总产量用TP 表示,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产量总和。
即:)(L f Q TP ==。
曲线图。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
劳动的平均产量为: L TP
AP L =
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产量用MP 表示,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L TP
MP L ∆∆=dL
dTP MP L =
例题:假设生产函数的形式是:Q=f(L,,,K —)=f(L)=3L+2L 2-0.1L 3
,则:劳动的平均产量AP=Q\L=3+2L-0.1L 2;劳动的边际产量MP=dQ\dL=3+4L-0.3L 2
(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当边际产量增加,边际产量曲线上升时,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上凹地向右上dL
dTP =看,
L
=,所以平均产量就是从原点向总产量曲线所作射线的斜率。
由于总产量曲线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