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寒假练习3
福建省永春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三寒假作业语文试卷(二)

永春一中高三年寒假语文练习卷(2)(2014.01)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⑴夙兴夜寐,。
(《诗经·氓》)⑵采菊东篱下,。
[陶潜《饮酒(结庐在人境)》]⑶,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⑷,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⑸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蜀道难》)⑹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5题。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
”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
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
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
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
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
”以季孟之间待之。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
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遂行,反乎鲁。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
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
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一、名篇名句默写(15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5分)⑴《雨霖铃》下片中“,,”是感慨深秋季节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并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诗句是“,”。
⑶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⑷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两句,描绘了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的景色。
⑸李清照《醉花阴》中词人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更增加了词人内心愁苦的词句是“,”。
⑹李清照《声声慢》中的“,、”三句,描写黄昏时候,秋雨点滴作响敲打梧桐的情景,真切动人。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②,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馀,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③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福建省永春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

2016年秋高一年语文科寒假作业(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传统的中国画历史悠久,自战国至秦汉以来,就形成了“水墨”与“丹青”两种形态。
随后,从魏晋绘画自觉开始,文人画家增多,绘画由描绘外物而深入内心,不仅“外师造化”,而且“中得心源”。
从中晚唐开始,水墨画日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发展中的水墨画,既有工细严谨的“白描”,又有潇洒奔放的“写意”,而水墨媒材与宣纸性能的发挥,使写意渐成主流,其写意精神也影响了非写意画。
写意画不追求对“象”刻画的逼真,而以抒写精神意趣为追求,以可视的“象”表达不可视的“意”,尤崇尚“意在象外”。
在写意画中,画家表达的意、抒发的感情,既是个人的,又与群体连在一起;既是当下的,又与历史文化脐带相连。
可以说,中国画是一种富有写意精神的文化,是一种自觉的文化,画家画的是文化,观者领略的也是文化。
这种写意精神,贯穿于文人画、民间绘画和宫廷绘画等绘画形式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中国画的创作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传统中国画是一种人文关怀。
而不是视觉盛宴。
其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一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化人伦”,表现一种有助于社会和谐的群体意识,可以叫“载道”;另一个是个人的“怡悦情性”,即表现人在超越现实局限中获得的精神自由,以及由此达到的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谐,可以叫“畅神”。
这是中国画重写意的根源所在。
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艺术对中国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中国画的写意传统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危机。
当时的改革家大都以科学的眼光批判中国画,否定写意画,主张改造中国画。
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批判文人画“专重写意,不尚肖物”,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更强调“输入写实主义”。
他们都要求艺术像科学一样求真务实,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这实际是以西画改造中国画,特别是以西画的写实技巧改造中国画,其结果一方面提高了中国人物画的“应物象形”能力,丰富了中国画的面貌,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画的写意传统。
2015-2016学年福建永春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5-2016学年福建永春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9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
, , , , 。
。
没有或失去对自然的美感,就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的背叛,意味着人类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误判,意味着人类的自恋正把自己导向毁灭而不自知。
①也培养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依恋之情 ②人类在自然中繁衍生长 ③大自然养育了人类④自然之美是人类对自然感恩、崇敬的情感和判断 ⑤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一切生存之必需 ⑥人类从自然中培植了对自然的审美和美感A .⑤②③①⑥④B .⑥①⑤④②③C .②⑤④③⑥①D .①⑥③②④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播出时,越来越多的食物被老百姓提及与回味;它们不只用来充饥,更能体现一种文化、一种态度。
B.日本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一意孤行突破战后体制,是对本国和平力量正义呼声的肆意藐视,也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冲击。
C.中俄双方坚决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宗旨,愿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做出贡献。
D.近日,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打算通过松绑限购、下调购房入户标准等方式救市,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将引发其他城市的效仿。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要想了解实际情况,这些高管就必须经常深入到企业第一线,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并鼓励员工。
②奥巴马邀请商业领袖到白宫,与医院、制药公司等利益攸关方进行协商。
③“复制”可以快速分享他人的劳动成果,然而也有抄袭、剽窃之嫌,甚至会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因此其备受质疑,如果时间允许,我愿与您地聊聊关于“著作权”的问题。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寒假练习语文2试题缺答案

永春一中高一年级语文科寒假练习二(2016。
1)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福建永春2016高一语文寒假练习3

高一年级语文科寒假练习三(2016.1)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
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
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永春高一月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精湛(zhàn)潜移默化(mò)纷至沓来(tà)B. 漫不经心(màn)纷至沓来(tà)草长莺飞(yīng)C. 谈笑风生(shēng)漫不经心(màn)潜移默化(mò)D. 草长莺飞(yīng)谈笑风生(shēng)漫不经心(m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情节引人入胜。
B. 他不仅学习好,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C. 由于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
D. 她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3.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豪迈、豪爽B. 坚定、坚决C. 朴素、朴实D. 轻盈、轻快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在人群中如鱼得水。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D. 他像一只猛兽,扑向猎物。
5. 下列成语中,出自《庄子》的一项是()A. 拔苗助长B. 庖丁解牛C. 鹏程万里D. 一鸣惊人6.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象的一项是()A.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7. 下列名著中,主人公为林黛玉的一项是()A. 《红楼梦》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D. 《西游记》8.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的“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B. 中国古代的“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C. 中国古代的“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D. 中国古代的“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9.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曹雪芹。
福建省永春一中高三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一).pdf

永春一中高三年寒假语文练习卷(1)(2014.01)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过零丁洋》)? (2)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 (3) ,山岳潜形(《岳阳楼记》) (4) ,弃脂水也。
(《阿房宫赋》) (5)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劝学》) (6) ,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陈思济,字济民,柘城人也。
幼读书,即晓大义,以才器见称于时辈间。
世祖在潜邸,闻其名,召之以备顾问;既即位,始建省部,俾掌敷奏①。
世祖以京兆为国重镇,命廉希宪等行中书省于陕西。
思济实与偕行,多所赞画。
中统三年,诏诛王文统,召廉希宪入中书,思济还,仍掌敷奏。
事无巨细,悉就准绳,姚枢、许衡皆器重之。
会阿合马入省,耻其位在希宪左,每欲肆意而行,希宪守正不从。
及希宪去位,省臣晨集,掾属皆惮阿合马,莫敢前。
思济独先以文牍进,阿合马辄于希宪位署押,思济遽掩以手曰:“此非君相署位也。
”阿合马怒目视之,众为之惧,思济神色自若。
除右司都事,从希宪行省山东,未几召还。
至元五年,分命中书省总百揆,御史台正百官,一时黜陟登庸,宪章程式,多出其手。
迁承务郎,同知高唐州事,以绩最闻,拜监察御史。
时阿合马立尚书省,权在中书右。
思济与魏初等劾其不法,帝命近臣正之。
御史各以次对,思济独厉声曰:“御史言官也,非为辨讼设!”拂袖而出。
授奉训大夫,知沁州,为政简要,不务苛察。
迁中顺大夫,同知绍兴路总管府事,承檄谳狱。
桐庐有囚羸瘠将死,纵遣还家,候期来决,囚拜请曰:“闻公名久矣,若不早决,恐终不可保。
”为阅其案而释之。
转同知两浙都转运司事,胥吏侵渔,民困于赋役,悉蠲②除之。
调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丁母忧去官。
二十三年,加少中大夫,同知浙东道宣慰司事。
时浙西大水,民饥,浙东仓廪殷实,即转输以赈之,全活者众,檄上中书,奏允之。
浙东复旱,祷于名山,雨大澍,民赖以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语文科寒假练习三(2016.1)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
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
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
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
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因其多才多艺、异常聪明敏锐,而最受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读书人的喜爱。
B.作者认为,虽然苏轼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但他在中国美学史上却有重要的影响。
C.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史上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D.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和美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的一项是( )A.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无法超脱,难以排遣,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
C.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D.苏轼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文章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
但他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B.苏轼在文艺领域中更充分而深刻地透露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C.陶渊明诗歌中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美,被苏轼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朱熹感受到的苏轼思想中埋藏着的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4.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治:修建。
B.亭以雨名,志喜也。
名:命名。
C.雨麦于岐山之阳。
阳:山的南面。
D.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狱:监狱5.对文中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B.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C.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D.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喜雨亭记》一反亭台游记的通常写法,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交错并用,可谓运笔生辉,出手不凡。
B.下雨前,太守就已经开始修亭凿池,没有顾及到忧心庄稼的百姓。
亭成恰逢雨至,太守看到人民庆祝的场景,深为惭愧,将这一场喜雨归功于天子和造物主,并用“喜雨”来给亭子命名。
C.为表现百姓之喜,文章除了具体描写官吏、商贾、农夫的欣喜若狂,还交代此前“弥月不雨”的情况,为后文记“喜”做了有力的衬托,行文曲折起伏,饶有兴味。
D.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小亭子的建成并非什么大事,可苏轼却把它与人民“喜雨”的大事联系起来,表达与民同乐的感情。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3分,共12分)(1)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2)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4)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孔雀东南飞》)(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
(9分)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8.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4分)9.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5分)三、阅读鉴赏(50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寻芳习家池李春雷秦巴余脉绾结于襄阳城南五公里,仿佛孔雀的一根尾羽,名曰凤凰山。
而习家池,又像这根尾羽末梢的一面晶莹的圆镜,馕嵌在山之阳,江之滨。
习郁,字文通,东汉初年人,因功被光武帝封为襄阳侯。
习郁富且贵,儒而雅,涉水跋山,法眼堪舆,遂择此宝地,凿池引流。
其后,植佳木,筑华屋,聚灵石。
习家池渐成宴游名园。
三百年后,习氏世孙凿齿在此隐居。
凿齿少有奇志,博学能文,名播天下,曾任荥阳太守。
后因脚疾,解职返乡。
惟大才不废,敕命编修国史。
他在钓台上增建书亭,周匝雕花石栏,赏荷观鱼,听风品香。
斯时斯地,凿齿笔下生花,司马再世,著就《汉晋春秋》五十四卷。
书成,举家迁居江西,远离尘嚣。
白骑过隙,倏尔三百春秋。
孟浩然生于习家池附近的涧南园村。
在池塘的映照下,孟氏悄然长成,渐悟经诗堂奥。
据统计,孟浩然留存作品中,直接赞美习家池的诗作竟达十首。
彼时,李白、杜甫、皮日休、贾岛等一干魁星迤逦而至,临水赋诗,且觞且咏,纵心宇宙,快哉快哉。
鸟飞兔走,又三百载。
欧阳修、米芾、曾巩等人频频造访。
尤其米氏嗜书如痴,以山为砚,临池而墨,心摹手追,探幽索微,成就绝代行草。
兰亭之后,天下独步。
公元2014年夏天,我来到这里踏访寻芳。
穿过凤凰山,走进凤林关,沿石板路觅行,渐次进入一个幽邃世界,俨然桃花源中。
路两侧是青青的草坪,森森的梧桐,间或有刻着李白、杜甫、孟浩然、皮日体、欧阳修等人诗词的碑刻。
一粒粒黑黝黝的饱满的汉字,好似圣哲先贤们的一颗颗瞳仁,静谧、肃穆而又慈祥。
走出一片松林,眼前豁然一亮。
箕形山坡下,累累卧石和簇簇青葱之间,荷叶田田,萼红灼灼,一池晶莹,笑容可掬。
习李池约三四亩,澄澈宁静,碧玉温润,映照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日月沉浮,好一个安详的世界!那是大地的脉络,那是历史的记忆。
池中有一座湖心亭,重檐六角,斗拱高耸,恰似魏晋高士的峨冠。
池水周围是一丛丛毛竹,滴青流翠,楚楚动人,又如美女明眸的睫羽。
池塘西南侧,依偎着两个造型别致的副池,小如戏台。
一个满圆似日,芳名溅珠;一个半圆如月,雅号半规。
山风拂过,两池涟漪,表情各异,一面蛾眉忧戚,一面笑靥如花。
千百年来,此间主人,以大池为心髓、小塘为耳目,坐卧台上,静观水面,枯荣更替,盛衰化变,参悟万物,叩问天机,真高士也。
池畔四旁遍植杂树,扁扁圆圆的叶片们,像手掌,像旗幡,向人类表达着亲情与善意树下是纷纷繁繁的花草,姹紫嫣红,葳葳蕤蕤。
池边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爱心生命,茎脉里的汁液都是汉江最微小的支流。
我细细谛听,仿佛有一阵阵惊雷般“隆隆”的声响。
那是大地的耳语,那是自然的节律,那是时间的脚步。
是的,夏天是永远的快节奏,风雨雷电,云蒸霞蔚,潮涨潮落,花发花谢,大开大合,大舍大得。
一切都在成长,一切都在争鸣,一切都有可能!独坐幽篁里,处处闻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