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二)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 学案2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丙图化合物质量分数/%水占85~90无机盐占1~1.5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糖类和核酸占1~1.5错误的是)细胞中的无机物在农村秋季粮食收获之后,农民要将粮食晒干后进行储存,这样能归纳总结温度降低温度升高结合水温度略升高,自由水含量将升高,自由水含量高的细胞,代谢旺盛。
结合水含量高的细胞溃疡反复发作,失水而萎缩,腿也缩回而处于一种隐生状态,这时它的代谢率几乎降到2.脂肪的鉴定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分析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且现配现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需水浴加热不需加热即可反应原还原糖中的醛基被Cu(OH)2氧化,Cu(OH)2被还原为Cu2O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络合物砖红色紫色乙液CuSO4浓度为0.05 g/mL B液CuSO4浓度为0.01 g/mL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至50℃左右,).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学案2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参考答案一、1.C 2. C 、H 、O 、N 、P 、S 3. C 、H 、O 、N 、P 、S 、K 、Ca 、Mg 等 4. Fe 、Mn 、Zn 、Cu 、B 、Mo 等。
5.O 6. C 7.无机 有机 H 2O 蛋白质想一想 答案 组成细胞的元素最终是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机环境中吸收的。
二、斐林试剂现配 现用,水浴加热2分钟;双缩脲试剂使用时是先加入A 液1 mL ,再加B 液4滴。
三、1. (1)自由水和结合水。
(2)生物种类和生物的生长发育期有关。
(3) ②细胞结构你查了吗 答案 不对。
原因是二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不同。
2. (1)离子 (2正常的生命活动②它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探究点一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 C 、H 、O 、N ,C 元素在乙图(2)答案 水在细胞中质量分数最多,达85%~90%,而水的化学元素组成是氢、氧两 种元素,其质量比为2∶16,所以氧元素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大。
元素的教学设计第2课时

篇一:元素第二课时教案及说课稿《元素》第二课时说课一教材内容分析:元素这节课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它处于全书的中心位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是初学化学者第一次接触到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用语的基础。
本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元素符号和对元素周期表的简单认识,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重点。
它又包括三个部分,即元素符号的概念,读写,含义。
其中元素符号的读写和它的含义,要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其正确运用。
元素周期表也是学习化学的工具,由于学生所学知识有限,只能进行简单的了解。
元素符号大部分不谐音,记忆有一定困难;将元素符号读成英文字母音,元素符号的书写也不规范是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应注意纠正。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篇二: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必修ⅱ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在本节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本节用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四、学情分析:元素周期律的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理论内容,但是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可以从资料进行分析而得出的,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去动手实验获取证据,让学生去分析图表、资料获取信息。
高三化学教案-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案 最新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赋分权重约15%。
中学化学较系统地学习了H、C、Si、N、O、S、Cl、Na、Mg、Al、Fe等11种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金属元素: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盐等;非金属元素:氢化物、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盐等)的知识,共涉及100多个知识点,且大部分为描述性知识,归纳小结如下。
学法点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它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知识的载体,反过来,这些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元素化合物知识。
要较好地解答有关元素化合物的习题,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从知识准备上讲,平时的学习中必须注意:对同族元素....,要深刻领会其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特别关注各自的特殊性,如卤素学习中要重点掌握单质与金属等反应的相似性,氢化物的稳定性、卤化银的溶解性等的递变规律,氟和碘的有关特性;对同类物质....,要认真理解其具有某些通性(共性)的原因,如何应用各自的特性进行鉴别,如酸的通性、碱的通性、铵盐与碱反应和铵盐稳定性等,它们具有通性的原因是由于分别含有相同的H+、OH-、NH4+离子,而与之匹配的酸根离子、金属离子各不相同,又具有各自的特性;对相似或相近的物质........,要详尽分析其组成微粒和微粒结构,由此推导其性质,进行全面比较、归纳,认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如液氯和氯水,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等。
此外,还要注意物质的重要用途及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
2.从思维过程上讲,在分析有关元素化合物的问题时,必须紧紧抓住组成结构决定性质、变化,性质、变化决定制法、用途这一化学思维主线。
学习中,对物质的性质、变化要联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充分挖掘理论知识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对物质的重要用途要从它的性质、变化上加以认识,对化学实验要仔细分析实验原理、认真解释预期的或反常的实验现象、合理进行结论推断,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
高考第二轮复习——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含答案)

年级高三学科化学版本苏教版内容标题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本讲教化信息】一. 教学内容: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二. 教学目标驾驭氯、氧、硫、氮、磷、碳、硅所在主族元素性质的相像性、递变规律和特别性;重点驾驭几种常见典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驾驭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驾驭氯气、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碳、氨气、氢气的试验室制法和气体的收集与尾气的汲取。
三. 教学重点、难点常见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四. 教学过程: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主体,这部分内容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与化学试验、化学计算联系紧密。
复习元素化合物,要运用规律、把握关键、抓住重点、联系实际、编织元素化合物的科学体系。
元素化合物学问复习中要留意相像、相近内容的总结归纳。
如SO2、CO2、SO3、P2O5、SiO2等都是酸性氧化物,它们的性质有相像之处也有相异点。
高考命题时常会把这种关系编入试题中。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种趋向比较明显,值得大家重视。
说明:1. 氯元素的学问网络2. 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质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
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常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1)HClO是一种弱酸,与碳酸比较电离实力有如下关系:H2CO3>HClO>HCO3-,请分析下列反应: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NaClO + CO2+H2O=NaHCO3+HClO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Cl2+NaHCO3=NaCl+CO2↑+HClO(2)Cl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ClO-+H2O HClO+OH-,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若遇到铁盐、铝盐易发生双水解:3ClO-+Fe3++3H2O=Fe(OH)3↓+3HClO(3)HClO和ClO-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教案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教案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 元素的概念及特征
3. 化合物的概念及特征
4. 混合物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常见元素和化合物
1. 常见元素:氧气、氢气、氮气、碳、金属等
2. 常见化合物:水、二氧化碳、氯化钠等
第三节:化学反应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
3.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换反应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1. 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第五节:常见化学实验
1. 铁与硫的化学反应实验
2. 水的电解实验
3.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
第六节: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1. 化学方程式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初中化学复习知识的教案范本,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学习进步!。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四元素及其化合物【考情分析】一、考纲要求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命题趋向钠、铝、铁、铜及其化合物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金属元素,特别是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部分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以钠及其化合物(特别是Na2O2、NaHCO3、Na2CO3)的性质为载体的推断题或实验题、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Fe2+与Fe3+之间的转化关系、铜的冶炼及Cu(OH)2的性质等。
钠及其化合物、合金与硝酸的反应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知识点。
由于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很丰富,在高考命题中立足点也多种多样,如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离子共存、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简单计算等,也可以出推断题,还可以出实验题。
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如“铝三角”、“铁三角”,同时在复习时要加强化合物知识与理论部分的联系。
非金属元素部分在保持原有考点不变的情况下,弱化了对磷的考查,但H、C、N、O、Si、S、Cl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仍是高考化学的重点。
由于非金属元素存在多种价态,所以不同价态的非金属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也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这在历年高考试题中也均有体现。
另外,这部分知识往往与其他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
因此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在注意特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的同时,还要注意知识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及知识点间的联系,要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知识归纳】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一)金属元素1.金属的通性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显示还原性,这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本专题的教学分为3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复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训练无机推断,通过复习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网络联系,增强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解题能力。
第一课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1.教材分析本节重点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资料在考情分析基础上,给出知识网络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知识压缩的网络化,熟练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重点内容的回忆,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练习,注重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复习无机推断做了知识上的铺垫,更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本课题知识内容不十分难,较易掌握,但拓展的无机推断是学生感觉困难的一个课题。
所以就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课题的引入、复习、结论、练习巩固都鼓励学生参与,可轻松复习并应用知识。
3.考情分析本课时复习内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经常出现在推断题中。
二、命题新动向:①将推断、计算、实验各题型融于一体,再糅合典型非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图象问题、数形结合问题是高考命题的新主题。
三、教学目标常考知识点:1.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2. 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3. 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4.培养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图表法、分组讨论、实验探究。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设计(见下表)板块1 回顾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回想我们学过那些非金属元素?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提问:举例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图:小组讨论、举例引入正题第一组学生代表回答:碳族知识,师生共同归纳网络图如下: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第二组学生代表回答:氮族元素知识,师生共同归网络图如下: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第三组学生代表回答:氧族元素知识,师生共同归纳网络图如下: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第四组学生代表回答:卤族元素知识,师生共同归纳网络图: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板块2 列举示例巩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2022化学第四单元材料家族中的元素第2节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

第2节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备考要点素养要求1。
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2。
掌握铝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能从铝化合物的多样性,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有关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考点一铝单质的性质及制备必备知识自主预诊知识梳理1。
铝的原子结构和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态存在。
2。
金属铝的物理性质铝是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延展性。
3。
铝的化学性质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①Al形成致密的氧化膜,②③④离子方程式:⑤微点拨(1)Al与MgO不能发生铝热反应,原因是Mg 的活泼性强于Al。
(2)铝是活泼金属,但抗腐蚀性能强,原因是常温下Al与O2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防止内部金属进一步被氧化.4。
铝的制备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备铝单质:(写化学方程式)。
微点拨工业上冶炼Al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而不用AlCl3作原料的原因是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5。
铝热反应(1)实验原理:高温下铝将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2)实验装置:铝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引燃剂和铝热剂:a.引燃剂:镁条、氯酸钾。
b。
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Fe2O3、Cr2O3、V2O5等)组成的混合物。
(4)铝热反应的应用: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铝在高温下还原出了金属单质。
在冶金工业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熔点较高的金属,如3MnO2+4Al 2Al2O3+3Mn等。
b.该反应原理可以应用在生产上,如焊接钢轨等。
自我诊断1.在做铝的燃烧实验时,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其熔化,看到的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原因是什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内容要求 知识要求 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2.结合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实例,了解运用物质性质和反应规律能实现物质间的转化3.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4.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I I I III能力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①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②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③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①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能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结论,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模型、图形、图表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第1课时 海水的综合利用(一)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图是海水综合利用示意图:【问题1】:海水的淡化。
海水淡化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
1.右图为电渗析法示意图。
A 为阴离子交换膜,C 为阳离子交换膜。
(1)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2)简述海水淡化的原理。
2.离子交换法是利用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HR)和羟型阴离子交换树脂(ROH)通过如右图所示装置使海水中的Na +、Ca 2+、Mg 2+等交换除去。
(1)写出Na+和Cl —分别于树脂交换的离子方程式。
(2)装置A 中应装入 树脂,装置A 中应装入原子能发电业 海水淡化 淡水 食盐 氯碱工业 苦卤 提镁、溴、碘树脂,理由是【问题2】食盐精制和氯碱工业粗盐中含有Ca2+、Fe3+、Mg2+、NH4+、SO42-[c(SO42-)>c(Ca2+)]等离子,必须精制。
1.现提供如下试剂: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选择试剂,除去上述离子,画出精制流程。
写出每步离子反应方程式已知18℃时,溶解度:MgCO3 0.011g Mg(OH)20.00084g2.下图是盐水精制得一种流程。
(淡盐水和溶液A来自电解池)①过程Ⅰ的作用是除去某些离子外,还中将NH4+转化为N2,请写出此过程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
②已知BaSO4的溶解度比BaCO3的小,写出过程II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③过程III的作用是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右图所示: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 H在2~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
练习:利用厨房垃圾有机物含量大、营养丰富的特点,从厨房垃圾发酵制取乳酸并用电渗析法从发酵液中提取乳酸,以此为原料进一步再合成为生物降解性塑料一聚乳酸(PLA)。
(L—离子代表乳酸根离子)。
请你叙述产生乳酸的原理:第2课时 海水的综合利用(二)【问题1】:工业以浓缩海水为原料提取溴的部分过程如下:1.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上述过程设计以下装置进行实验(所有橡胶制品均已被保护,夹持装置已略去):(1)A 装置中通入a 气体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A 装置中通入a 气体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改通热空气。
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
(3)反应过程中,B 装置中有生成。
检验的方法是 。
(4)某同学提出证明反应后B 装置的溶液中含有溴离子的实验方案是:取出少量溶液,先加入新制氯水,再加入KI 淀粉溶液。
该方案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
(5).该小组同学向反应后B 装置的溶液中通入氯气,充分反应得到混合液。
设计了下图分离溴的装置。
查阅了有关资料:Br 2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
①图中仪器B 的名称是②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原因是③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是④为除去装置c 中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Cl 2,操作【问题2】: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从海水中提取。
从苦卤中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如下。
(1)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加入石灰乳沉淀镁离子的原因。
水 煅烧 苦卤石灰乳 CaO 贝壳 Mg(OH)2 氯化镁溶液 MgCl 2.6H 2O MgCl 2 镁(2)粗氯化镁溶液中含有Na+、Fe2+、Fe3+,需将Fe2+、Fe3+转化为沉淀除去。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简述除去Fe2+、Fe3+的方法。
(3)由氯化镁溶液得到MgCl2.6H2O的操作是(4)已知:MgCl2.6H2O受热时发生水解,MgCl2.6H2O=Mg(OH)C+HCl↑+5H2O.为了得到无水氯化镁需要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得到,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问题3】:海水中的碘主要富集在一些海草中,如海带紫菜等,将这些海菜灼烧,烧去有机物质,灰分溶于水得到碘离子,其流程如下图所示:(1)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2)写出加入硫酸酸化的双氧水得到含碘水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检验含碘水溶液的方法是什么?(3)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两种溶液。
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上的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F)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使凹槽对准小孔(H)静置,分层。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A)→(G)→_____→(E)→(F)。
(用编号字母填写)。
(5)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液.还需要经过蒸馏.从资料查得I2熔点:114℃,沸点184℃,而CCl4沸点77℃。
①锥形瓶中收集的是,晶态碘在_________里聚集。
②为了减少碘的升华,加热方式应改为,需控制的加热温度范围是。
物质开始沉淀沉淀完全Fe(OH)3 2.7 3.7 Fe(OH)2 7.6 9.6 Mg(OH)2 9.6 11.1第3课时 工业制硫酸【问题1】1.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制取硫酸的原料是硫磺或黄铁矿(FeS 2),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下表是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一些实验数据,你认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在什么温度和压强下有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为了增大二氧化硫的转化率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3.以下是不同浓度硫酸的沸点,请你思考如何吸收三氧化硫?为什么? 质量分数(%)3 35 80 98.8 沸点(℃) 100 110 211 338.24.某校学生活动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工业制硫酸接触室中反应产物,并测定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实验时,装置D 锥形瓶中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装置E 中溶液褪色。
浓硫酸V 2O 5亚硫酸钠固体冰水品红溶液 烧碱溶液O 2浓硫酸A B C D E F(1)装置B 的三个作用是① ;② ;③ 。
(2)实验过程中,当V 2O 5表面红热后,应将酒精灯移开一会儿后再继续加热,其原因是 。
(3)D 中锥形瓶盛放的溶液可以是(选填序号) 。
①澄清石灰水②小苏打溶液③氯化钡溶液④硝酸钡溶液反应停止后,要通过装置D锥形瓶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量,测定已被氧化的二氧化硫的量时,在滤出沉淀前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简述过程)。
(4)若从锥形瓶溶液中得到的沉淀质量为m g,要测定该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实验时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选填序号),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_(用含有m、a、b、c、d中的一种或几种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①装置F增加的质量a g ②装置A中亚硫酸钠减少的质量b g③装置B增加的质量c g ④装置E增加的质量d g【问题2】1.尾气中的二氧化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2.三废(废气、废液、废渣)处理或将三废消灭于生产过程中时近年来化工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创造性地使废料变为生产原料、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时绿色化学技术的目标。
(1)二氧化硫可以用石灰乳吸收得到熟石膏(CaSO4.2H2O),写出反应方程式。
(2)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____。
(3)吸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SO32—):n(HSO3—)变化关系如下表:n(SO32—):n(HSO3—)91:9 1:1 9:91pH 8.2 7.2 6.2①上表判断NaHSO3溶液显_______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___ ______ ___。
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_ ___。
a.c(Na+)=2c(SO32—)+c(HSO3—)b.c(Na+)> c(HSO3—)> c(SO32—)> c(H+)= c(OH—)c.c(Na+)+ c(H+)= c(SO32—)+ c(HSO3—)+c(OH—)(4) 当吸收液的pH降至约为6时,需送至电解槽再生。
再生示意图如下:①HSO3—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总反应方程式②当阴极室中溶液PH升至8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
简述再生原理:。
第4课时 污水处理(一)【问题1】污水处理中的化学方法有多种,方法的选择可根据污水中所含成分而定。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污水处理原理,并注明所属的处理方法。
(1)用氢氧化钙处理酸性废水(2)用硫化钠处理Hg 2+的废水(3)在碱性条件下,用氯气处理含CN —的废水,将其转化为气体(4)在酸性条件下,用硫酸亚铁处理含Cr 2O 72—离子的废水,已知1molCr 2O 72—反应转移3.612×1023个电子(5)用明矾处理细小悬浮颗粒【问题2】工业硫酸亚铁废液的处理钢铁企业,酸洗废液中含有大量Fe 2+,工业硫酸亚铁废液中的成分复杂,一般含油、锌、铅、镉、砷等重金属,其浓度均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悬浮物、浊度,pH 值严重超标,如不经过回收再利用,直接排放,不仅严重环境污染,而且会浪费硫酸亚铁、硫酸等资源,造成经济损失。
(1)请你提出由硫酸亚铁制备铁红的方案,画出流程图。
(2)工业上制备由废液制备铁红的流程如下:①废液中含有大量的Fe 3+,请你写出加入试剂A 除去Fe 3+的离子方程式。
②操作1的名称是什么?主要操作有哪些?③由FeSO 4·7H 2O 晶体配制溶液的方法是什么?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