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同步检测

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三寸之舌智胜百万之师一、基础巩固1。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
秦伯说,与郑人盟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无能为也已2。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两个)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B。
晋军.函陵(驻军)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D.与郑人盟.(结盟)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3.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以.乱易整,不武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亦去之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B。
以其无礼于晋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而封之以膏腴之地6。
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二、精段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⑦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⑨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⑩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7.对“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一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使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认真考虑这件事。
B.烛之武劝说秦穆公不要做对秦国有害而对晋国有利的蠢事。
高中语文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每对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烛.照/天竺.秦伯./柏.林缒.城/堕.落B.佚.名/游弋.戍.守/庶.人盟.誓/萌.芽C.陪.伴/蓓.蕾参与./沐浴.肆.意/肄.业D.薄.弱/帛.画宫阙./喜鹊.游说./传说.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敢以.烦执事阙秦以.利晋C.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且君尝为.晋君赐矣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越国以鄙远.A.秦伯说,与郑人盟.B.既东.封郑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共其乏困..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朝济而夕设版焉C.秦伯说,与郑人盟D.失其所与,不知5.下列各句中,与“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夫晋,何厌之有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6.烛之武的说辞充分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请参考示例,从给出的三句话中任选两句进行点评。
示例: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点评:站在秦国的立场说话,引起秦伯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可能。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第句。
点评:第句。
点评:第句。
点评: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1+.doc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 夜缒而出(在夜里)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二、课内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B. 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7.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敢以烦执事又欲肆其西封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8.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9. 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⑤10.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2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何厌之有?解析B项说—悦;C项知—智;D项厌—餍。
答案 A2.[对应考点链接]下列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烛之武退.秦师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B.朝.济而夕设版焉籍.吏民,封府库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侣.鱼虾而友麋鹿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解析A项“退”与“归”都作使动词用。
B项朝:早上,这里作状语用,译为“在早上”;籍:户籍,这里作动词用,译为“登记”。
C项封:疆界;侣:伴侣,都作意动词用。
D项亡:灭亡;固:稳固,都作使动词用。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既然。
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伸展,扩张。
解析B项“既”意为“已经”。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A.皮之不存,毛将焉附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解析A项意为“哪里”;B项代词,指这篇“说”;C项疑问代词,“哪里”;例句与D项均为句末助词,不译。
答案 D阅读与鉴赏(48分)一、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高中语文一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2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越国:国名B.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C.唯君图之图:考虑,谋划D.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解析:选A。
“越国”应解释为“越过晋国"。
2.全部属于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依赖,秦不应与之共事③晋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⑥解析:选C.采用排除法做题。
文段内容没有涉及楚国,也没有说郑国朝秦暮楚,所以应排除③⑤。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解析:选C。
C项“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错。
二、语言运用4.罗董事长的一位朋友过七十大寿。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档: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 .共其乏困C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 .失其所与,不知【解析】 B 项,“共”通“供”;C 项,“已”同“矣”;D 项,“知”通“智”。
【答案】 A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亦去.之 去:离开辞.曰:“臣之……也已。
” 辞:告辞 B.⎩⎨⎧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许.君焦、瑕 许:答应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又欲肆.其西封 肆:放肆 D.⎩⎨⎧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以乱易.整 易:改变 【解析】 A 项,辞:推辞;C 项,肆:延伸、扩张;D 项,易:替代。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从之 ②行李之往来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许之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 ⑦君之所知也 ⑧子犯请击之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⑧⑨⑩/②⑥⑦/③⑤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解析】①④⑧⑨⑩为代词;②⑥⑦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③⑤为结构助词,的。
【答案】 B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往来..之力不及此B.行李C.子亦有不利..焉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析】A项,夫人:古义为那人,代指秦穆公;今义是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
B项,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C项,不利:古今意义都指没有益处。
D项,东道主:古义是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
【答案】 C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秦军.氾南B.夜.缒而出C.既东.封郑D.朝.济而夕设版焉【解析】A项,名词作动词,译为“驻军”。
其他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在夜里”“在东边”“在早晨”。
【答案】 A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全文,完成6~9题。
(测试)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攻坚。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20高一下·鸡东月考) 下列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 .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B . ①填然鼓之②五亩之宅C . 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 . 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②师不必贤于弟子2. (2分) (2020高一下·吉林月考)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A . 天下云集响应B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 . 外连横而斗诸侯3. (2分)下列划线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却匈奴七百余里A . 追亡逐北B . 序八州而朝同列C . 外连横而斗诸侯D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4. (2分) (2018高一上·福清期末)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 . 哀吾生之须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C . 徘徊于斗牛之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 . 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5.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 . 昨夜西风凋碧树C .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D . 七十者衣帛食肉6. (2分)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 错勘贤愚枉作天勘:勘探B .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糊突:同“糊涂”,这里指“混淆”C . 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干家缘:人缘好D . 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月一:每月7. (2分) (2020高一下·吉林月考) 下列各组中,加下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 . 兵非我也,兵也。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测(精品同步试题)

4 烛之武退秦师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氾.(fán)南失其所与.(yù)吾其还.(huán)也舍.(shě)郑B.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许君焦、瑕.(xiá)秦伯说.(yuè)C.共.(ɡōnɡ)其乏困夫.(fú)晋,何厌之有朝济..(zhāojì)杞.(qǐ)子D.逢.(pánɡ)孙鄙.(bǐ)远阙.(quē)秦肆.(sì)其西封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军队)函陵是.(这)寡人之过也共.(共同)其乏困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B.贰.(从属二主)于楚辞.(推辞)曰肆.(扩张)其西封东封.(使……成为疆界)郑C.郑既.(已经)知亡矣因.(依靠)人之力敝.(损害)之行李..(出门所带包裹)之往来D.越.(越过)国鄙.(把……当做边邑)远焉.(何)用何厌.(讨厌)之有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敢以烦执事C.佚之狐言于郑伯曰D.夜缒而出,见秦伯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B.共其乏困C.无能为也已D.既东封郑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越国以鄙.远鄙: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B.既东封.郑封:作名词,疆界。
C.晋军.函陵军:作动词,驻军。
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作动词,损害。
二、课堂练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三寸之舌智胜百万之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无能为也已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且贰.于楚(两个) 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
B.晋军.函陵(驻军)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
..之往来(出使的人)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与郑人盟.(结盟) 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
3.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以.乱易整,不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亦去之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以其无礼于晋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6.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C.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D.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二、精段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⑦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⑨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⑩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7.对“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一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使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认真考虑这件事。
B.烛之武劝说秦穆公不要做对秦国有害而对晋国有利的蠢事。
C.烛之武劝说秦穆公不要灭掉郑国而应该去攻打晋国。
D.烛之武本有求于秦,却从秦国的利益出发来游说穆公放弃灭郑。
8.对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一番话,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烛之武先分析灭郑于秦所失和存郑于秦所得,再分析晋国不讲信义和野心很大,以此说
服了秦伯。
B.烛之武采用的是由近及远的分析思路。
C.烛之武在分析郑国的命运对秦的影响时,采用了对比手法。
D.烛之武自始至终将秦、晋两国加以对照,在对照中使秦伯看透了晋国的目的。
9.烛之武退秦师的这段说辞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外交辞令,其具体说辞内容(①~⑩句)可分为四层,前后关联,层层深入。
试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层意。
答:
10.烛之武一番说辞,不但一箭双雕,而且成了“一箭三雕”,真可谓“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三雕”分别指什么?
答:
三、一法一练——“多义词”语境推断法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有很多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指一个词有多个相关义项。
如“鄙”有:①庸俗,鄙陋;②看不起,轻视;③边远的地方等义项。
文中“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结合语境看,“鄙”应为名词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再如“封”有:①疆界,边界;②帝王以土地、爵位、名号赐人;③密封,加盖印章封藏等义项。
结合语境看,文中“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应为“名词,疆界”;“既东封郑”中的“封”应为“使……成为疆界”。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的实词中无处不在,要想对它们的词义进行准确界定,常常需要借助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认真揣摩,仔细推断。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
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
试用以上方法,完成下列题目。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敞,黄金百斤尽。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负
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
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
扺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
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说不行.行:实行
B.乃夜发.书发:打开
C.从风而服.服:服从
D.四拜自跪而谢.谢:感谢
答案
1.A
2.A
3.B
4.D
5.A
6.A
7.C
8.D
9.第一层(①句):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第二层(②~⑤句):分析亡郑只对晋国有利。
第三层(⑥句):许诺舍郑的利益,诱使秦穆公动心。
第四层(⑦~⑩句):揭露晋国贪而无义,彻底瓦解了秦晋联盟,达到退秦军的目的。
10.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夹击,形势危急,烛之武前往秦营的目的本是说服秦伯撤围,但他既说服了秦伯退军,又瓦解了秦晋联盟,而且还有意外的收获——秦国反过来与郑国建立了联盟关系。
一次出使,一箭三雕,烛之武不愧是春秋时代杰出的外交家。
11.D
参考译文
(苏秦)游说秦王,上书进言十次,他游说的内容(指连横策略)得不到实行。
黑貂皮衣破了,百斤黄金用光了。
资用匮乏,离开秦国回家。
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黑黄,带有惭愧的样子。
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
于是他就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几十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的谋略,伏案诵读,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探求它的真谛。
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他说:“哪里有游说君王不能让他们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尊位的呢?”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
亲密交谈,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授给相印,随后赏赐他兵车百辆,锦绣千匹,白璧百双,黄金万镒,让他带着去联合各国。
缔结合纵离散连横,来抑制强大的秦国,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函谷关封闭(六国不跟秦沟通)。
这时候,那么广大的天下,那么众多的人民,那么威严的王侯,那么有权势的谋臣,都要取决于苏秦的策略。
没有耗费一斗粮食,没有烦劳一兵一卒上阵打仗,没有扯断一根弓弦,没有弄折一支羽箭,诸侯之间相互亲近,胜过亲兄弟。
贤能的人得到任用而天下人服从,一个人被重用而天下人跟随。
所以说,(有效的谋略)用在政治上,不用在勇武上,用在朝廷之内,不用在边境之外。
当苏秦身在高位的时候,黄金万镒随他使用,车轮飞转,马队相连,在道路上光彩夺目,崤山以东六国诸侯,闻风服从,使赵国的地位十分显要。
(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道路,安排乐队设置酒宴,到城郊三十里之外迎接;妻子不敢正眼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匍匐在地像蛇那样爬行,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
苏秦说:“嫂子,为什么先前那样傲慢,如今又这样卑躬屈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