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精析]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教版必修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2)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 (2)世界贸易发展,殖民扩张加强; (3)交通工具的进步; 2、时间: 19世纪中后期 3、标志: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 4、影响: 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得到进 一步发展; ②殖民地国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③客观上冲击了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世界面貌;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生产力: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3)生产方式: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4)技术来源: 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
尚未真正结合;
(5)开始部门: 首先发生在轻纺部门; (6)范围: 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
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
口比重达到50.2%。
蒸汽机的使用,英国到处建起
大工厂. 1820年法国蒸汽机只有
39台,1869年猛增到 32000台.
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英国首先开始 工业革命的条件
二、工业革命的进 程
三、工业革命的影 响
材料四: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 研制的蒸汽轮船 “克莱蒙号”试 航成功。1819年,横渡大西洋。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 蒸汽机车。19世纪50年代,英国 的主要铁路长度已达一万千米,把 各个城市连接起来。
一、英国首先开始 工业革命的条件
二、工业革命的进 程
1、开始: 2、动力革新: 3、部门扩大: 4、地域范围的扩 展:
工业革命地域范围的扩展: 英国(18C60年代-1840年前后)
法国、美国(18世纪末19世纪 初——19世纪中)
德国(19早期-)、俄、日 (19世纪中-)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1.在18世纪初的英国,人们只能依靠肌肉、风力和水力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动力;早期的磨坊用水力,而夏季的干旱或冬季的严寒就会威胁到这一动力源。

上述问题在英国得到根本解决主要得益于()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C.火车的发明
D.工厂制的确立
解析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从根本上实现了动力的革新。

答案 B
2.下图显示了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图中①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将人类社
会带入了()
A.铁器时代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解析图中①点处于18世纪到19世纪之间,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答案 B
3.根据资料记载,18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1/2。

这直接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引发了生产力的飞跃
B.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带来社会关系的变化
D.促进经营理念革新
解析材料显示,从“18世纪初”到“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急剧增加,再结合19世纪中期英国已
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史实,综合判断可知,材料直接说明了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 B。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一)工业革命前提条件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君主立宪制,议会内阁制、政党制)2.资本:圈地运动、手工工场,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资本原始积累方式)3.技术:手工工场兴旺,生产技术发展。

4.市场: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从政治、经济发展思考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经济增长要素包括资金、市场、技术和劳动力)(二)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1.重要发明(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1)行业:棉纺织业――冶金、采煤等(2)地域: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完成工业革命。

不久,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二.从工场到工厂(一)工厂与手工工场二.1.经济(1)生产方式:机器大工业建立,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3)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文明加速城市化进程。

(3)经济思想、政策: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发展。

2.政治:欧美代议制走向完善与拓展。

(英国议会改革,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共和制等)3.社会(1)城市化进程加快。

(2)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马克思主义诞生。

4.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副作用:环境污染、贫富悬殊、殖民统治。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一)原因、途径1.根本: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大机器工业需要广阔的世界市场,蒸汽机车和轮船改变交通运输条件。

2.途径: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国内市场)3.根本途径: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在全世界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国际市场)(二)特点1.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2.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单选题1.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 圈地运动的进行B. 蒸汽动力的应用C. 石油工业的发达D. 电器的广泛使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说明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蒸汽动力的应用,工业化的发展,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浓雾不散,于是有了题干“18世纪末……‘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的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A 项早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CD两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迟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

故选B。

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是()A.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B.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C.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D. 18世纪80年代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3.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体闲。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二 第0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二 第0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七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概述:工业革命的定义: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

一、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1、 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条件:资本:18夺、圈地运动积累起大量资本。

动力。

技术: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市场:18市场的扩大,工场手工业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必要性)▲ 注意: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既是英国工业革命出现的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工业革命出现的最根本的动力。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的开始:①最早开始的部门:棉纺织业②时间:18世纪60年代③标志:珍妮机的问世▲ 注意:珍妮机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2、工业革命的过程: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作用:P31第一段①②③)3、工业革命的完成:⑴英国:①时间:1840年前后②标志: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工场手工业。

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⑵欧美国家:①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②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上:①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②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欧美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近代工业社会开始取代传统的农业社会。

③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到19世纪中后期,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④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逐渐取代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政治上:①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②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精品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教版必修2)

【精品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教版必修2)

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推广
B.水力织布机的发明
C.骡机的出现
D.圈地运动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时
间限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蒸汽机的推广,导
致煤炭消费量的迅速增长。
2020/1/12
3.(2012·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表中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发 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020/1/12
教材P32【学思之窗】: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发生了什 么变化?为什么?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原因:政治方面,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经济方面,机器 大生产的客观需求;社会条件方面,交通运输条件的巨大 改变;文化方面,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的传播。
2020/1/12
1.(2012·大连高一检测)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
2020/1/12
探究分析: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什么地位? 提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其他国 家提供工业制成品,消耗它们的原料,在全世界占工业垄 断地位。
2020/1/12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这种国际地位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首先,英国于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 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地位。其次,英国掌握世界殖民 霸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再次,英国于18世纪中期率先 进行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叶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 发展。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海外市场的扩大
B.工业革命的推动 D.人口数量的减少
2020/1/12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由表格中 数据可以判断1841年工业工人占总就业人数的43%、1877年 占55%,工业人口不断增加,1877年超过了50%,而农业人 口不断下降,这说明英国已经进入工业社会,其主要原因 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意志
俄国
奥地利
日本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

工济 业运 革行 命范 的围 进的 一进 步一 影步 响扩

世 界 市
场条 的件
基 本 形 成
动力(必要性):机器大生 产对市场的需求 手段:刀枪火
炮和廉价商品
政治方面,即资军事产侵阶略级和 的殖民扩张经;济侵合略。相结
可能性 文化方面,先进生产
国家 政策
思想观念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重农抑商”、 “海禁”、“闭 关锁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 它最早产生于( ) A、机械制造业 B、采矿冶炼业 C、交通运输业 D、 棉纺织业
课堂讨论 中国的科技也曾长期领先世界 (如四大发明),可是为什么没 能促进生产力的飞跃?在同时代 的中国为什么没能发生工业革命 呢?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 鞭炮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 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当 饭吃”
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 入到了“蒸汽时代”;
产业结构变化(第一 二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出现城市化浪潮
思想观念变化:
自由主义兴起; 近代意识形成
社会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结构变化 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经历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 大工业三个阶段。在西欧,从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下半期,主要
反思历史,让历史照亮未来 第三环节: 反思工业革命
工厂冒出滚滚浓烟
触目惊心的水污染
看了前面两幅图,你有何感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
⒈含义: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 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飞跃, 它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社会关 系的重大变革。 ⒉前提和条件: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条件:劳动力、资本、原料、技术、市场
条件:
①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 隶贸易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积累 ④原料: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⑤市场:海外殖民地的扩大
3、影响 (1)主观: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利益
(2)客观: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世界面貌
3、进程
①棉纺织业开始: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珍妮机) ②冶金、采煤等行业 ③动力的革新: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 ④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蒸汽机车和轮船 ⑤扩展和完成 扩展: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完成:时间、标志、影响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3、经济机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4、生活方式:对内改革;对外扩张加剧,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7、社会思潮:自由主义兴起
8、世界市场: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① ② 1、原因(条件) ③ ④ 2、途径
市场的需求 原料的需求 交通运输条件 经济和军事条件
政治: 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经济: 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要点名师点拨】【点拨1】工业革命怎样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提示:(1)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

(2)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人口流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流通,提供了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

(3)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等,所有这些都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点拨2】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提示:(1)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机器的发明者大多是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科技含量不高。

(2)从英国一国开始,到18世纪末,才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美国扩展。

(3)主要侧重于轻工业部门。

(4)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点拨3】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提示:(1)提供了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3)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

它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典题训练:(2009·天津学业水平检测)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表现在()①资产阶级把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并抢占原料产地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③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①②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也是具体表现。

③也是表现。

④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才出现的现象。

故排除④。

【典型例题探究】【例1】下表反映了1877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D.手工工场的迅速发展【解题分析】本题通过图表形式分析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状况的成因,既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也考查对近代化的理解能力。

由表格中数据可以判断工业工人占总就业人数的55%,说明英国已经进入工业社会,其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答案:A【变式训练】(2009·绵阳模拟)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包括()①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②促进了先进生产方式在东方的传播③促使工人运动逐渐兴起④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例2】(2009·广东高考)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美国经济的崛起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上述证据体现了交通、商品、人员和资本,在欧、亚、美几大洲之间,或者说全球间的流通,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

答案:A【变式训练】(2009·南京高一检测)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答案:D【学业达标训练】1.(2009·江苏学业水平检测)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诸多条件中,最为重要又最直接的是()A.工人人数的增多B.海外市场的扩大C.生产技术的积累D.资本的增多【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发生的各种条件的分析认识。

A项不是条件,B、C、D三项都是条件,其中C、D两项属于基本条件,B项属于直接因素,正是因为市场的扩大才推动了技术革新,引发了工业革命。

2.(2009·南京高一检测)据统计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 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 000万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推广B.水力织布机的发明C.骡机的出现D.圈地运动【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由于蒸汽机的推广,导致煤炭消费量的迅速增长。

3.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D.蒸汽机的发明中【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由于飞梭的发明使棉纱供不应求,为满足这种需要而出现“珍妮纺纱机”这一发明。

4.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又使用了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

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对上述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新农机和新农技广泛使用B.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C.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的作用D.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材料涉及农业中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器,粮食产量提高的情况。

据材料时间“1790年前后”,正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时期,新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

A、B、C都理解得比较片面。

5.(2009·张家界高一检测)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其准确含义是()A.进一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B.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C.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D.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A、B两项是工业资产阶级出现发展壮大的表现,D项是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6.(2009·沈阳高一检测)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影响不包括()A.西方殖民扩张加速B.工业无产阶级产生C.环境污染问题严重D.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A、B、C三项都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D项是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之一。

7.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能够基本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B.封建势力的衰退C.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D.工人运动的兴起【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8.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其主要影响表现在()①推动了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②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③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④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西方的附庸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①是工业革命前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目的和影响,故排除①。

②③④是工业革命对东西方国家及世界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9.(2009·汕头高一检测)作为世界最早步入工业时代的国家,英国的发展经历以及经验,值得借鉴。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威廉接受邀请后率大军在英国登陆……根据议会条件,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随后和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一同登上了英国王位。

——《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材料二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机械纺纱机,次年获得专利……采用水力驱动,又叫水力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的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在德比郡、兰开夏郡、诺丁汉郡、苏格兰开设纱厂和织布厂。

——《世界文明史》中册材料三当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四在远东的印度,从1793年起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一步步地受到侵蚀……到1813年时,英国政府彻底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自由贸易”原则在未来的帝国中心——印度次大陆初步确立起来。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民主是由哪些制度来保障的?(2)根据材料二,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两方面,指出阿克莱特的历史贡献。

(3)材料三说阿克莱特是经济史上“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

你认为,与他同时代的人中,谁可与之并列乃至超过他?理由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原则(制度)的重大变化,并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5)从面积不大的岛国到世界头号强国,英国的发展之路给人类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请依据本题材料,从制度的层面略加说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归纳材料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第(1)题注意题目制度保障。

从材料中议会、辉格党和托利党、《权利法案》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第(2)题根据教材知识回答阿克莱特的发明成就。

第(3)题结合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伟大发明来思考。

第(4)题第一问根据材料来回答,第二问结合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来组织答案。

第(5)题综合材料,提炼信息。

答案:(1)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两党制等。

(2)发明水力纺纱机;首创工厂制。

(3)瓦特。

改良蒸汽机成功,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4)从宣扬和实施垄断贸易原则(制度)转变为宣扬和实施“自由贸易”(制度)。

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其他国家无法与之竞争。

(5)创新,尤其是制度创新,是国家崛起的关键。

英国正是通过君主立宪制、工厂制和自由贸易制等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而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素能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2009·张家界高一检测)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

英国此时具备的条件有()①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②殖民扩张带来巨额资本及广阔市场③圈地运动产生的自由劳动力④手工工场兴旺,生产技术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需具备政治前提、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条件,故①②③④都正确。

2.“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