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和固溶的区别
铸钢件的热处理方式

铸钢件的热处理方式按加热和冷却条件不同,铸钢件的主要热处理方式有:退火(工艺代号:5111)、正火(工艺代号:5121)、均匀化处理、淬火(工艺代号:5131)、回火(工艺代号:5141)、固溶处理(工艺代号:5171)、沉淀硬化、消除应力处理及除氢处理。
1.退火(工艺代号:5111) 退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Acs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是为消除铸造组织中的柱状晶、粗等轴晶、魏氏组织和树枝状偏析,以改善铸钢力学性能。
碳钢退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铸钢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共析铸钢为珠光体,过共析铸钢为珠光体和碳化物。
适用于所有牌号的铸钢件。
图11—4为几种退火处理工艺的加热规范示意图。
表ll—1为铸钢件常用退火工艺类型及其应用。
2.正火(工艺代号:5121) 正火是将铸钢件目口热到Ac。
温度以上30~50℃保温,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图11—5为碳钢的正火温度范围示意图。
正火的目的是细化钢的组织,使其具有所需的力学性能,也可作为以后热处理的预备处理。
正火与退火工艺的区别有两个:其一是正火加热温度要偏高些;其二是正火冷却较快些。
经正火的铸钢强度稍高于退火铸钢,其珠光体组织较细。
一般工程用碳钢及部分厚大、形状复杂的合金钢铸件多采用正火处理。
正火可消除共析铸钢和过共析铸钢件中的网状碳化物,以利于球化退火;可作为中碳钢以及合金结构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以细化晶粒和均匀组织,从而减少铸件在淬火时产生的缺陷。
3.淬火(工艺代号:5131) 淬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奥氏体化后(Ac。
或Ac•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有水冷淬火、油冷淬火和空冷淬火等。
铸钢件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淬火应力及获得所需综合力学性能。
图11—6为淬火回火工艺示意图。
铸钢件淬火工艺的主要参数:(1)淬火温度:淬火温度取决于铸钢的化学成分和相应的临界温度点。
固溶处理和淬火的区别在哪

固溶处理和淬火的区别在哪
在材料加工和制造过程中,固溶处理和淬火是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它们在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结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它们都是热处理工艺,但固溶处理和淬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固溶处理是指将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以上的温度,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以溶解合金中的固溶体、析出相或过饱和溶质,并在冷却过程中进行固溶体、析出相或过饱和溶质再分布的热处理过程。
在固溶处理中,原子的扩散速度加快,使得金属中的合金元素更加均匀地分布,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
而淬火是指将加热至一定温度的金属快速冷却到淬火介质中,使其迅速冷却到室温以下,并在冷却过程中形成马氏体组织的过程。
淬火是通过改变合金中的组织结构来调节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使材料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
固溶处理和淬火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作用机制和目的。
固溶处理是为了调整合金中的微观组织结构,使其得到均匀的组织和提高性能,如增加强度和耐腐蚀性。
而淬火则是通过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形成马氏体等结构,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另外,固溶处理后通常需要进行时效处理,目的是进一步调节材料的性能,使其达到最佳状态;而淬火后也可以进行回火处理,以减缓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和提高材料的韧性。
总的来说,固溶处理和淬火是两种重要的热处理工艺,它们各自通过调节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材料和工件的情况,选择适合的热处理工艺,将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的性能,提高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1。
固溶与淬火的区别

固溶与淬火的区别
在材料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固溶处理和淬火处理都是常见的工艺,它们在改善材料的性能和结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固溶处理和淬火处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艺方法,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固溶处理是一种热处理工艺,通常用于固溶不稳定的合金。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使固溶元素完全溶解在基体中,然后控制冷却速度,使固溶元素均匀分布在合金中。
固溶处理旨在消除合金中的固溶相或溶质,提高合金的塑性和韧性,改善其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
固溶处理通常适用于高温合金、不锈钢和铝合金等材料。
相比之下,淬火处理是一种快速冷却工艺,常用于调节合金的力学性能。
淬火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快速冷却使合金组织发生变化,通常是从高温固溶状态迅速冷却至室温。
淬火过程中,合金的晶粒会迅速生成,形成具有高硬度和强度的马氏体组织。
淬火处理通常适用于高碳钢、合金钢和工具钢等高强度材料。
固溶处理和淬火处理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加工过程。
固溶处理是一个加热过程,旨在使合金中的溶质达到均匀溶解状态;而淬火处理则是通过快速冷却来控制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此外,固溶处理更注重于提高合金的塑性和韧性,而淬火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在实际工程中,固溶处理和淬火处理常常结合应用,以达到综合提高合金性能的效果。
固溶处理可以消除合金中的固溶相,淬火处理可以提高合金的硬度,两者配合使用可以使合金在塑性、韧性和硬度方面达到较好的平衡。
因此,在选择合金热处理工艺时,应根据材料的组成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固溶和淬火工艺,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结构调控效果。
1。
F91热处理工艺

F91热处理工艺
F91是一种耐高温钢,广泛应用于石化、电力、航空等领域。
为
了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需要通过热处理工艺来达到效果。
下面将对F91热处理工艺进行介绍。
F91热处理工艺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分别是固溶和淬火。
固溶是
指将F91钢坯加热到高温,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冷却至室温。
在这个过
程中,固溶温度和保温时间是影响钢材性能的重要因素。
当固溶温度
较高时,能够使得F91内部的晶粒尺寸变大,这有助于提高钢材的塑
性和韧性。
同时,保温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钢材的性能。
通常来说,
保温时间在1小时左右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淬火是指将固溶后的钢材迅速冷却至室温以下,常用的冷却介质
为水、油或者空气。
淬火的目的是使得F91钢材的晶粒重新变小,从
而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在淬火过程中,冷却速度的快慢和温度的控
制都非常关键。
如果冷却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F91钢材出现裂纹等
问题,影响钢材的整体性能。
在F91的热处理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是指将淬火
后的F91钢材重新加热至较低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冷却至室温。
回火的目的是减轻钢材的残余应力,提高其塑性和韧性。
回火温度和
保温时间也是非常关键的,回火温度过高会导致钢材的硬度降低,而
过低则会影响其力学性能。
总的来说,F91的热处理工艺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以保证钢
材的质量和性能。
除了固溶、淬火和回火等传统的热处理工艺,还可
以采用加氢退火、真空热处理等新技术,来进一步提高F91钢材的性能。
铸钢件常见热处理工艺

按加热和冷却条件不同,铸钢件的主要热处理方式有:退火、正火、均匀化处理、淬火、回火、固溶处理、沉淀硬化、消除应力处理及除氢处理。
1.退火:退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Ac3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是为消除铸造组织中的柱状晶、粗等轴晶、魏氏组织和树枝状偏析,以改善铸钢力学性能。
碳钢退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铸钢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共析铸钢为珠光体,过共析铸钢为珠光体和碳化物。
适用于所有牌号的铸钢件。
2.正火:正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Ac3温度以上30~50℃保温,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的目的是细化钢的组织,使其具有所需的力学性能,也是作为以后热处理的预备处理。
正火与退火工艺的区别有两个:其一是正火加热温度要偏高些;其二是正火冷却较快些。
经正火的铸钢强度稍高于退火铸钢,其珠光体组织较细。
一般工程用碳钢及部分厚大、形状复杂的合金钢铸件多采用正火处理。
正火可消除共析铸钢和过共析铸钢件中的网状碳化物,以利于球化退火;可作为中碳钢以及合金结构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以细化晶粒和均匀组织,从而减少铸件在淬火时产生的缺陷。
3.淬火:淬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奥氏体化后(Ac。
或Ac•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有水冷淬火、油冷淬火和空冷淬火等。
铸钢件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淬火应力及获得所需综合力学性能铸钢件淬火工艺的主要参数:(1)淬火温度:淬火温度取决于铸钢的化学成分和相应的临界温度点。
原则上,亚共析铸钢淬火温度为Ac。
以上20~30℃,常称之为完全淬火。
共析及过共析铸钢在Ac。
以上30~50℃淬火,即所谓亚临界淬火或两相区淬火。
这种淬火也可用于亚共析钢,所获得的组织较一般淬火的细,适用于低合金铸钢件韧化处理。
(2)淬火介质:淬火的目的是得到完全的马氏体组织。
为此,铸件淬火时的冷却速率必须大于铸钢的临界冷却速率。
铝型材热处理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铝型材热处理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铝型材热处理是将铝型材产品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铝型材热处理的文章及信息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
铝型材热处理是材料生产中的最重要的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的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的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观察到的。
铝型材热处理中的“四把火”指退火、正火、淬火(固溶)和回火(时效)。
退火是指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的和工件的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其目的主要是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后续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
退火根据目的不同分为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有时也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他无机盐、有机水溶液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材料为不平衡组织,通常很硬很脆,需要在高于室温的某一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叫回火(时效)。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不论是退火、正火、淬火还是回火,热处理过程中都要对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
所以铝型材热处理中,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成为热处理工艺中最重要的工艺参数。
“四把火”中,淬火和回火(时效)关系最为密切,常常配合使用,二者缺一不可。
但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于性能要求低的产品,往往用在线淬火代替淬火炉淬火,用自然时效代替回火。
比如在挤压6060、6063等低合金化合金型材时,由于这些合金的淬火敏感性很低,硅、镁在固溶温度以上固溶很快。
所以在保证挤压材出料口温度高于固溶温度时,通过风冷淬火也能获得固溶程度较大的过饱和固溶体。
热处理典型应用

热处理典型应用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性能的工艺方法。
它在工业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特性。
下面将介绍热处理的一些典型应用。
1. 硬化硬化是热处理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加热材料到一定温度,使其达到奥氏体组织,然后迅速冷却,使其转变成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硬化通常用于制造刀具、齿轮、轴承等需要较高硬度和强度的零件。
2. 回火回火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硬度和韧性的热处理方法。
在硬化后,材料通常会变得非常脆弱,此时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的过程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回火可以减轻材料的内应力,提高其韧性和可加工性。
回火通常用于制造弹簧、刀具等需要一定硬度和韧性的零件。
3. 淬火淬火是一种通过迅速冷却来改变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淬火的目的是使材料迅速从奥氏体组织转变为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过程中,材料需要被迅速冷却,通常使用水、油或盐水等介质来实现。
淬火通常用于制造汽车零件、机械零件等需要高硬度和强度的零件。
4.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合金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固溶处理通常用于处理合金材料中的固溶体溶解和析出过程。
在固溶处理过程中,材料会被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固溶体中的溶质溶解,然后迅速冷却,使溶质重新析出。
固溶处理可以提高合金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
固溶处理通常用于制造航空航天零件、汽车零件等需要高强度和耐腐蚀性的零件。
5. 淬火回火淬火回火是一种将淬火和回火两种热处理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的工艺。
在淬火的过程中,材料会变得非常脆弱,此时需要进行回火处理来提高其韧性。
淬火回火可以在保证材料硬度和强度的同时,提高其韧性和可加工性。
淬火回火通常用于制造高强度和高韧性要求的零件,如汽车发动机曲轴、齿轮等。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工艺方法,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性能,以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需求。
固溶热处理和淬火区别

固溶热处理和淬火区别固溶热处理和淬火是金属材料加工中常用的两种热处理方法,它们在调节材料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两者都是通过对金属材料加热处理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但固溶热处理和淬火在处理过程、作用机制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首先,固溶热处理与淬火的处理过程不同。
固溶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固溶温度以上,使合金元素充分溶解于基体中,然后经过适当的保温时间,使合金元素与基体发生均匀的扩散,最终通过水冷或空冷来实现结构的稳定化处理。
而淬火则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使金属材料的组织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获得不同的硬度和强度。
其次,固溶热处理和淬火的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
固溶热处理主要是通过改变合金元素在金属基体中的溶解度和固溶度,从而调节晶粒的尺寸和形态,优化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而淬火则是通过迅速冷却来强化金属材料的晶粒结构,形成马氏体组织或贝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同时也会降低材料的韧性。
最后,固溶热处理和淬火适用的范围也有所不同。
固溶热处理主要适用于对合金元素具有溶解度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等,通过固溶热处理可以调节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而淬火则更适用于碳钢等具有明显固溶度差异的金属材料,通过淬火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适用于对材料强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综上所述,固溶热处理和淬火虽然都是金属材料常用的热处理方法,但它们在处理过程、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在实际生产中,正确选择并灵活应用这两种热处理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金属材料的性能要求,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溶处理和淬火的关系:
共同点:对钢铁材料而言,固溶处理和淬火在工艺上基本一致,都是加热到析出相完全溶解的温度,然后以大于析出临界冷速的方式冷却到析出温度以下。
不同点:目的不同,淬火的目的是得到马氏体组织;固溶处理的目的是消除析出相。
比如超低碳马氏体时效钢,加热到单一奥氏体相区,然后空冷,得到单一马氏体组织,这个过程从工艺上可以叫正火,从最终组织上可以叫淬火,从目的上可以叫固溶处理。
而固溶处理后再在低温下保温一段时间后空冷,从工艺上看是回火,但从目的上叫时效,因为这个过程的目的是析出强化,符合时效的定义。
而回火的目的不是这样。
我们现在一般是根据处理的目的来给某个工艺确定名称的。
所以有些工艺看上去是退火,实际上叫正火,有些工艺看上去是正火,实际上叫淬火,有些工艺看上去是淬火,实际上叫固溶。
固溶体是指溶质原子溶入金属溶剂的晶格中所组成的合金相。
两组元在液态下互溶,固态也相互溶解,且形成均匀一致的物质。
固容强化是合金在一定温度下,第二相质子弥散分布在基体晶格中,使合金的强度、硬度升高(当溶质元素含量很少时,固溶体性能与溶剂金属性能基本相同。
但随溶质元素含量的增多,会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升高)。
-------------------------------------------------------------------------------------------------------------------------------
固溶处理: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奥氏体区保温,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固溶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钢或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淀硬化处理作好准备等。
打个通俗比喻:糯米+水+冰糖若不经蒸煮,冰糖就不能溶入米中,经加热蒸煮后,冰糖完全溶入其中,变成冰糖糯米饭
淬火:淬火是指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冷却,使奥氏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因此,淬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马氏体,并与适当的回火艺相配合,以提高钢的力学性能。
不同点:淬火的目的是得到马氏体组织;固溶处理的目的是消除析出相,溶质原子溶入金属溶剂的晶格中所组成的合金相。
两组元在液态下互溶,固态也相互溶解,且形成均匀一致的物质。
调质:通常将淬火和随后的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工艺
调质理想组织:隐晶马氏体+回火索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