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人工催产繁殖的常用药物
泥鳅催产药物的制取和配制方法

泥鳅催产药物的制取和配制方法
泥鳅人工催产常用药物有鲤鱼或鲫鱼脑垂体,以及绒毛促性腺激素(HCG)。
泥鳅催产药物的制取和配制方法如下:
一、脑垂体的制取和配制
鲤鱼或鲫鱼脑垂体要在冬天或春天摘取。
先捉住一条500克以上的活鲤鱼或者250克左右的活鲫鱼,用电电晕或用锤子敲晕,用剪刀剪开眼上方的头盖骨,露出鱼脑,然后剪断脑与眼相连的白色较粗的脑神经,把整个鱼脑向前翻起,即能见到一粒白色小米粒大小的脑垂体,留在鱼脑下面的一个小窝内。
用镊子沿脑垂体柄部轻轻钩一下,再用镊子小心将脑垂体托出,放到盛有丙酮或无水酒精的瓶子里。
每次可以多取一些脑垂体,放在瓶子里,以后每隔4-6小时更换1次丙酮或无水酒精,连续脱水8-12小时后,取出晾干,再放在小瓶内密封保存。
也可直接保存在丙酮或无水酒精瓶中密封,直到用前晾干。
用的时候,将脑垂体配制成悬浊液,先用研钵把晾干的脑垂体研成细粉,再逐渐加入格林氏液,搅拌均匀。
一般用量为每1尾亲鳅用1个脑垂体和0.2毫升格林氏液配成的悬浊液。
格林氏液的配方为:1000毫升蒸馏水中加入氯化钠7.5克、氯化钾0.2克和氯化钙0.4克,充分溶解。
也可以用购买的医用生理盐水代替格林氏液。
二、HCG的配制
HCG配制时,可以取几尾鱼的用量,然后用几尾鱼的格林氏液剂量,溶解后用注射器抽取注射,可以用医用生理盐水代替格林氏液。
泥鳅的人工繁殖法

文 章 顺 序 编 号 :6 2 5 9 ( 0 0 0 — 0 7 0 17 — 10 2 1 )3 0 7 — 2
泥 鳅 人 工 催 产 繁 殖 可 以 根 据 需 要 ,成 批 生 产 ,集 中 供
的研 钵 2只 。 研磨 脑 垂 体 和 精 巢 之 用 ; 量 为 1 2mL的 供 容 ~
畜 牧 与饲 料 科 学
Anmd s a dy a d F e ce c i Hu b n r e d S in e n
2 0, 1( :7 8 01 3 3) 7 —7
泥鳅 的人工 繁殖法
蒋 业 林
( 徽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水 产 研 究 所 , 徽 合 肥 安 安 203 ) 3 0 1
1 g 雄 鳅 剂 量 减 半 。 注 射 部 位 一 般 采 用 背 部 肌 肉 注 射 , 0 , 也 可 采 用 体 腔 注 射 , 鳅 注 射 剂 量 为 02m 雄 鳅 01m 注 雌 . L、 . L, 射 深 度 05 c 左 右 。 射 时 间 最 好 在 1 o ~ 3 0 . m 注 2:0 1 :0开 始 , 经 过 1 ~ 2h的 效 应 时 间 , 鳅 就 会 发 情 产 卵 , 样 人 工 授 精 0 1 泥 这 的 时 间 刚 好 安 排 在 后 半 夜 。 注 射 按 每 尾 鳅 用 l 2mg的 h g ~ c 或 05个 垂 体 和 每 尾 加 02mL的 生 理 盐 水 的 比 例 配 制 。 因 . . 泥 鳅 个 体 小 , 动 灵 敏 , 容 易 捉 住 。故 注 射 时 , 用 毛 巾 将 活 不 需
稳定达到 2 0℃ 以 上 。 用 的 催 产 药 物 一 般 有 : 毛 膜 促 性 腺 常 绒
激 素 (c ) 垂 体 和 促 黄 体 素 释 放 激 素 类 似 物 ( h a , 量 hg 、 1 — )剂 r 为 每尾 雌 鳅 注 射 h g1 2mg 或 垂 体 03 05个 , l — ~ c ~ 、 .~ . 或 r a5 h
泥鳅养殖配套药物介绍

泥鳅养殖配套药物介绍泥鳅养殖配套药物介绍一、水质佳【功能】本品是一种良好的水质改良剂,特别在网箱养殖中效果明显,在杀灭蓝藻和青苔、调节pH值、降解氨氮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
【用法用量】全池泼洒。
水质不良时,施用本品500克/亩.米即每吨水0.75克,边搅拌边溶入盛水10~30倍的容器中,隔天再洒一次;水质严重恶化时,用量加倍。
常规改水用量:100~150克/亩.米即每吨水0.2克,每隔半月用一次。
二、解毒应激灵或泼洒Vc【功能】(1)本品具有高效解毒作用,泼洒于养殖水体,快速被水生动物吸收,促进机体核酸的合成、铁的吸收和造血功能,增强体质,解除药物对水生动物的伤害;(2)能有效改善因不良天气、氨氮、亚硝酸盐剧增、pH波动等水体状态不稳定情况导致的鱼虾应激(易烦躁跳跃、厌食空胃、出现游塘死亡等;(3)黄鳝、泥鳅等水产动物浮头泛塘、转运或者大量换水、突降暴雨等,出现应激状态或病症时均可泼洒。
放苗前使用,可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用法用量】外用泼洒:将本品直接全池均匀撒洒,每亩水深1米用本品250g即每吨水0.38克。
天气不好、苗种转运、药物使用不当、水体氨氮过高时使用。
【产品原料组成】维生素C、抗应激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增效剂。
三、保肝宁【功能】用于防治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用法用量】拌饵投喂。
每100kg饲料添加本品100~200g即0.1%~0.2%。
8月下旬开始投喂,连续喂十天。
三、三黄散【功能】内服,防治出血病。
【用法用量】拌饵投喂,一般和K3粉结合在一起使用,水产动物每1kg体重0.25g(按5%投饵量计,每1kg饲料用本品5g即0.5%)。
夏季高温季节6、7、8月份使用。
【产品原料组成】黄芩、黄柏、大黄、大青叶。
四、K3粉【功能】内服,防治出血病、红点病。
【用法用量】拌饵投喂,每1kg体重用本品0.1~0.2g(按5%投饵量计,每1kg饲料用本品2.0~4.0g即0.2%~0.4%),一日2次,连用3日。
泥鳅的人工繁养技术

泥鳅的人工繁养技术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当前很有发展前途的一个优良经济鱼类。
现将其人工繁殖及养成技术介绍如下:人工繁殖1、亲鳅来源与选择。
亲鳅可从沟塘捕捞或到集贸市场上选购。
选择的标准是:2龄以上、体形端正、色泽正常、无伤病。
雌鳅选择体长15厘米,体重30克以上,且腹部膨大、柔软,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略小于雌鳅,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雌雄配比1:3。
2、催产与孵化。
催产在水泥池中进行,面积5平方米,池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水为经曝晒的机井水,水温控制在23℃―25℃。
产卵池中设置卵巢,用沸水煮过的棕皮或水草做成,将产卵巢用竹竿固定在产卵池的中央。
催产药物用绒毛膜激素(HCG),每尾雌鳅用1000国际单位,雄鳅剂量减半。
药液注射量为0.1―0.2毫升。
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四号针头进行背肌注射。
针头入针深度0.2―0.3厘米,针头斜向前方与体轴成45°夹角。
注射药物后约10―15小时便会发情产卵。
孵化采用静水孵化法,但孵化期间要勤换水,每天换水2次,温差不超过1℃―2℃。
孵化池为水泥池,面积5平方米,孵化池深0.8―1米,注入水深0.3―0.4米,水为经曝晒后的机井水,水温保持23℃―25℃。
孵化过卵密度为每平方米4000粒左右。
孵化时孵化池上方要遮蔽阳光,以防鱼轩发生畸形。
如遇阴雨天,要用1%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止寄生水霉病。
苗种培育受精卵在水温23℃―25℃时,经1―2天孵出鳅苗。
鳅苗孵出后,在孵化池中进行培育,培育密度为每平方米3000尾。
孵出3天后鳅苗开始吃食,此时可投喂蛋黄,每10万尾鳅苗每天用1个蛋黄,每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
2―3天以后,改投鲜活水蚤、小轮虫。
经过10天左右,鳅苗长到1厘米时转到苗种池培育,或直接从孵化池中培育到鳅苗长到3厘米时再转入育种池。
育种池为水泥池,面积10平方米,水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
泥鳅人工催产方法

泥鳅人工催产方法
泥鳅人工催产前,池塘应提前做好准备,在水体中放置鱼巢(根据池塘亲鳅数量确定)供泥鳅追逐产卵。
也可将雄鳅的精液挤出,再将雌鳅卵子挤入器皿中用羽毛轻轻搅拌,用水冲洗后将受精卵轻洒在鱼巢上。
如果是静水孵卵,需要增氧或给予微流水环境,以保证受精卵孵化时所需要的溶氧。
仔鱼出膜后3天,将其移入水质环境较好的池中养殖,并投喂熟蛋黄。
实行泥鳅人工催产时,应选择发育较好,腹部卵巢轮廓明显的雌鳅和健康活泼的雄鳅作为亲鳅。
催产素可选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尾雌鳅0.2毫升,雄鳅减半。
注射催产素时,两人一组,一人用泥鳅控制网或布固定泥鳅,另一人用医用皮试注射器进行注射,采用背部肌肉注射方法,针尖与背部肌肉呈45度角,向头部方向注入药物,注射深度0.2厘米左右。
将注射好催产素的亲鳅放入水中待产,待产卵结束后将网箱和亲鳅取走,在有微流水的情况下孵化鳅卵,一般水温22℃,41小时90%的受精卵孵出鳅苗,水温25℃,3 0~32小时孵出鳅苗。
泥鳅人工繁殖

泥鳅人工繁殖一.人工催产(1)催产亲鱼选择。
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2)催产药物及使用方法。
催产剂种类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
单独使用剂量为:HCG5IU/g~10IU/g,LHRH~A20.01μg/g~0.02μg/g;混合使用剂量为DOM0.003mg/g~0.005mg/g+LHRH~A20.005μg/g。
雄鱼减半。
注射方法则采用一次注射,催产剂用0.9%生理盐水稀释,现配现用,药液量按每尾0.2mL配制。
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针与鱼体成45度角,进针深度0.3cm~0.4cm,注射后将亲鱼放入网箱中。
二.产卵设施的准备产卵用40目筛网制做产卵箱,规格根据生产规模而定。
箱底平铺棕榈皮鱼巢。
将已催产的亲鱼按雌雄1℃1.2~1℃1.5放入箱中。
产卵时要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一般催产效应时间在11~13小时,产卵可持续7~8小时。
三.孵化可利用孵化缸、环道、网箱等工具孵化。
0.4立方米水体的孵化缸可放卵粒60~100万粒,环道每立方水体可放卵80~100万粒,网箱充气每立方水体可放卵20万粒左右。
孵化时最适宜水温是20℃~28℃,破膜时间在30~35小时。
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经常刷洗过滤筛网,防止跑苗。
根据鱼苗发育情况调整水流和充气量,在破膜的第三天可取出鱼巢,投喂饵料,如轮虫、蛋黄等,投喂三天后即可转入仔鱼培育阶段。
(二)苗种培育用于苗种培育的池塘面积以30~100平方米水深以40~60cm为宜。
池埂、池底夯实,池底平整,最好铺垫15~20cm的淤泥。
进排水设拦鱼密网,池中投放占总面积1/4的浮萍。
放苗前按常规清塘消毒,注水50~60cm,每平方米施有机肥0.3~0.5kg,隔1~2天搅动池底一次,7~10天轮虫达高峰时投放鱼苗,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放养时水温差不超过2℃。
泥鳅人工催产、自然受精的繁殖方法

泥鳅人工催产、自然受精的繁殖方法作者:刘俊得,刘博,鲍克杰,蔺玉华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7年第4期摘要本文通过优化泥鳅催产药物配方、采用人工催产、自然受精、反冲式流水孵化方式,研究了本地泥鳅产卵和孵化技术。
结果表明:催产药物(LRH-A2)4μg/kg、(DOM)2.0mg/kg和(HCG)400 IU/kg,三者混合注射。
将亲鱼放入产卵网箱,自然产卵。
药物效应时间10-14h,催产后18h,将亲鱼移出,收集受精卵,采用反冲式微流水孵化桶孵化。
孵化水温24℃-26℃ ,鱼胚胎发育30-35h出膜。
采用本方法,催产率为91.0%,受精率为95.3%,孵化率为 89.9%;产后亲鱼存活率为90%, 同比人工受精存活率提高了50%。
关键词:泥鳅;人工催产;自然受精;繁殖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花鳅亚科(Cobitinae)、泥鳅属(Gobiobotia) ,在我国除西部高原外,自南至北均有分布。
近年来,国内除了养殖本土泥鳅(local loach)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外,部分地区引进了台湾泥鳅(Taiwan loach)养殖。
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高档水产鱼类,可食用部分占80%,蛋白质含量为18.45%-20.7%,脂肪含量为2.7%-2.8% ,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目前在国内外市场广受欢迎。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耐低氧,对水质要求不高,易于各种规模的养殖。
随着泥鳅养殖的发展, 苗种需求量与日剧增, 特别是人工繁殖的优质苗种紧缺,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为此一些学者进行过一些研究。
以往泥鳅的繁殖技术大多报道为人工授精方法,然而,此方法使产后亲鱼皮肤受伤或药物过量死亡率高达50%。
鉴于泥鳅繁殖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文提供方法简单、易操作、可规模化生产苗种的繁殖新方法,以期对今后泥鳅的苗种繁殖有所启示。
泥鳅的人工繁殖

泥鳅的人工繁殖分半人工繁殖和完全人工繁殖两种方法。
分半人工繁殖和完全人工繁殖两种方法。
半人工繁殖:是采用人工催产自然繁殖泥鳅的方法。
选择成熟亲鳅,按雌、雄的比例1:1.2一1.5组成。
注射催产药物:鲤或鲫脑垂体(简称PG),每尾鳅用1一2个,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HCG)每尾注射800一1000国际单位,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简称LRH-A),每尾注射80一150微克。
另外,近几年有不少试验生产者通过实践证明,以上的催产药物在单独使用时没有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时效果好。
因此,试验出这样几种配合方法:种是用LRH-A8毫克/尾加上HCG500国际单位/尾,催产的效果好,催产率达85%以上;第二种是用LRH-A5毫克/尾加上地欧酮(简称DOM)3毫克/尾,催产的效果较好,催产率达80%以上;第三种是HCG300毫克/尾加上地欧酮3毫克/尾,催产的效果好,催产率达90%以上。
以上的药物无论用哪一种,均要溶解在生理盐水中。
雄鳅的剂量在雌鳅的基础上减半。
由于泥鳅的个体小,每尾泥鳅注射液的量应不超过0.5毫升,以0.2一0.3毫升为宜,以免发生身体肿胀或药液溢出。
注射用4号不锈钢针头,1毫升的玻璃注射器(用前煮沸消毒),为了有效地控制进针的深度,可把针头锉短到0.2一0.3厘米长,或在针头的基部套上胶管,使针头仅露出0.2一0.3厘米的针尖,防止进针过深。
注射部位以背部肌肉为好,其次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也可。
泥鳅身体黏液多,很滑,为不损伤鳅体,要用湿纱布包住进行注射。
进针时注射器与鳅体呈30角为佳。
为了方便注射可用少量的麻醉剂,先对亲鳅进行麻醉。
麻醉后即注射催产针,然后放入产卵池中,很快即可苏醒。
麻醉药可用0.1克溶于50千克水中配制成麻醉液,催产的亲鳅在麻醉液仅需2一3分钟即被麻醉。
还可用普鲁卡因或是MS一222,按说明书的方法使用。
无论是用哪种催产药,在用之前都要先用少量的药物做1一2次试验,充分掌握好药量和时间后,再用于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鳅人工催产繁殖的常用药物
泥鳅人工催产繁殖的常用药物有:
生理盐水:0.6%的氯化钠溶液。
格林氏液:将7.5克是氯化钠、0.4克的氯化钙和0.2克是氯化钾溶入1升蒸馏水中制成。
麻醉剂:MS-222、丁卡因。
将泥鳅放人每升水中加0.1克的MS-222,或2%的丁卡因溶液中实施麻醉,可避免催产操作抓持泥鳅困难。
催产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脑垂体。
其中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效果较好,脑垂体效果也较好。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用量可根据每克体重配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l5国际单位。
一般个体小的每尾用100~250国际单位,50-60克大雌鳅每尾用800-1000国际单位。
以上催产剂雄泥鳅均减半。
脑垂体的用量可按每尾雌鳅用0.5公斤重鲤鱼脑垂体0.5-1个或用泥鳅脑垂体4个或青蛙脑垂体
2个。
注射液:以上述催产剂,按每尾用量直接加0.1-0.2毫升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配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