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入大学校园。
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常常受到影响。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信念,对个体的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如何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他们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学习压力大、自我认同感不足、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产生消极影响。
研究如何帮助这部分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对于促进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该问题,促进这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符合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要求,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问题,旨在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适应高校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为高校提供有效的帮助措施和支持服务,从而促进这部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本研究也旨在引起社会的关注,促进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改进,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中面临的种种困境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构建公平和包容的高等教育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1.3 意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项研究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更好地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政策和措施,从而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通过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及其相关研究

烈 的 自卑 感 , 度 敏感 、 弱 的 自尊 心及尴 尬 的人 际 极 脆 关 系等对 他们 学 习和生 活产 生 消极 影 响 的因 素 。因 此, 关注 贫 困大学 生 的思 想 和心 理健 康 , 已成 为 当前 高校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的重 要 课 题 。“ 困 ” 为 贫 作 现 代社会 挫折 的 一种 来 源 , 对 人 们 的心 理 健 康 和 它
人格 发 展有着 极 为重要 的影 响 。对 于贫 困大 学生 这
样 的群体 , 不是 简单 的经 济上 的扶 持 , 需 要社会 并 更 的支持 , 帮助 他们 正确认 识 自己的价 值 , 提升 自我 效 能感 , 是建 构 和谐 校 园 的重 要 环 节 。个 人 自身 的 这
和谐 发 展 , 而促 进 了人与 人之 间 的和谐 发展 , 进 以至 整个 校 园乃 至整 个 社 会 的 和谐 发展 。所 以 , 当今 从 的时代 特征 和社会 现状 来 看 , 究 贫 困大 学 生 的 自 研 我效 能感 、 社会 支 持 和应 对 方 式 关 系有 着 深 刻 的现 实意 义。
者) 通过 支持 性行 为所 构 成 的人 际交往 系统 。社 会
支持 一 方 面对应 激 状 态下 的个 体 提 供保 护 , 一方 另 面对维 持 一 般 的 良好 情 绪 体 验 具 有重 要 的维 护 作 用 。社 会支 持作 为 调 解 心理 健 康 的重 要机 制 , 于 对 贫 困大 学生 获得 来 自学校 、 社会 、 庭 、 家 同学 、 朋友 等 方 面 的帮助 , 顺利 完成 学业 , 持心 理健康 具 有特别 保 重 要 的意 义 。应 对 方 式 ( oigSye 指 个 体 摆 脱 Cpn tl) 精 神紧 张 的 自我 适应 或 心理 支 持 机 制 , 个 体 面 临 是 压 力时 为减 轻其 负 面影响 而做 出 的认 知 和行 为 的努 力 过程 。应 对方 式 和一般 自我 效能 感之 间存 在一定 的相关 。不 同 自我效 能感 的大 学生 的应 对方 式存 在 差 异 , 般 自我效 能感 高 的大 学 生较 多 的使 用 积极 一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研究-最新作文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研究一、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概念是Bandura,A.1977年提出的,他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时发现,过去的理论和研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人们的知识获取或行为的反应类型方面。
然而,支配这些知识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却被忽视了。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人虽然很清楚应该做什么,但在行为表现上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内部的自我参照因素调节着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其中,人们如何判断其能力以及这种判断如何影响其动机和行为便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Bandura认为,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并由此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在总结个人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Bandura于1986年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对自我效能感做了进一步的系统论述,使该理论的框架初步形成。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一定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感受。
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多项调查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绪健康,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求职以及未来的职业成就,还影响到大学生对自我人格的构建和发展。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呈正相关,具体如下。
(一)自尊和自信不同的自尊水平和自信心对个体的认知、动机、情绪情感和社会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对心理健康有不同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自尊水平高,自信心强,乐观、坦诚,有开放的思想观念,敢于面对竞争和挑战,有较强的独立性、乐群性,在失败面前会更加努力,持之以恒;在职业选择以及决策时,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在相同情境时的表现则反之。
(二)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社会支持是现代社会对个体人格提出的要求,也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的综合体现。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3)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李春山¹º 姜丽平¹ 张丽萍¹º【摘要】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 选取贫困大学生生396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388名非贫困大学生生为对照组,采用康奈尔健康量表(CM 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尊量表(SES)进行测评。
结果 贫困生在除抑郁因子外其它各因子得分和CM I总分均高于非贫困生,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贫困生普遍低于非贫困生;自尊水平两组没有差异。
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自尊和心理健康间两两显著相关。
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社会支持对自尊和心理健康各维度回归效果显著。
结论 自尊、社会支持对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心理健康The Rel 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Self-esteem and Mental Health of Impoverished Col lege Students.L i Chunshan, J iang L ip ing,Zhang L ip ing.D alian Univer sity,D alian116622,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explor e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social suppor t,self-esteem and mental healt h of the impoverished co l-lege st udents.Methods T o select396im pov er ished students as study gr oup,388no rmal student were selected for contr ol.Co r-nell M edical I ndex(CM I),Self Est eem Scale(SES)and Social Suppor t R ating Scale(SSRS)w er e adopted.Results T he impov er-ished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ores ar e all hig her than t he control students ex cept the score of depressio.Subjective so cial support and utilization of social support in impoverished gr 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 he cont rol g roup.T her e is no differtnt betw een the two gr oup's self-esteem level.Cor relatio n analysis show ed that social support,self-esteem and mental health of t he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 affected obv iously,reg ression analysis show ed that the facto rs of social support have effect on self-es-teem and mental health of impoverished student.Conclusion So cial suppor t and self esteem have sig nificant effects on mental health of the impoverished st udents.【Key words】 Impo verished student;Social support;Self-esteem;M ent al health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收费制度的改革,贫困生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不仅面临着经济和生活的压力,而且也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作为社会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关注。
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家族主义与自尊的中介效应

1.问题提出家族主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首要的社会取向[1],自我效能感、自尊与领悟社会支持是国人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2],在急剧的都市化与现代化的中国,把三者结合起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迫切需要。
中国是一个家族主义国家,家族主义对我国的哲学思想、政治体制和国民性格有重要影响。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里指出:家庭在中国人生活里关系特见重要,尽人皆知;与西洋人对照,尤显觉显然[3]。
冯友兰认为传统的儒家思想是对家族制度的合理化,而中国的社会制度就是家族制度,传统中国社会关系中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中三种就是家庭关系,而君臣关系,被看成是父子关系;朋友可以被看成是兄弟。
这样形成的家族主义是中国很多社会学与哲学思想的背景与基础[4]。
杨懋春认为家族主义的核心是延续,包括作为男女两性的生物性的生命延续以及慈爱心肠、善良行为、丰功伟业的高级精神延续。
家族主义又产生了为了保持家庭与家族的爱好和平与忍辱求全的国民性格以及在匮乏经济下为了家族延续而形成的勤俭性格[5]。
传统中国重视家族主义的原因是什么呢?杨国枢认为中国人的家族主义与传统中国社会的农业经济形态是密切相关。
在传统中国社会里,家族是农耕生活的核心,家族的保护、和谐、团结及延续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形成了中国人凡事以家为重的家族主义想法与作为。
对传统中国人而言,家族主义的主要功能即在促进家族的和谐、团结、延续及昌荣,并以有效适存于直接或间接以农耕为主的生活形态及环境[1]。
不过,随着社会急剧的都市化与现代化,中国家庭由来已久的风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现代家庭已经日益将其大部分的功能退让给社会。
传统社会那种尊卑有序的伦常关系与孝悌观念如今也很少受到强调及重视,不少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怀疑[6]。
李炳全,陈灿锐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孝的认知能够有效的预测学生的成就动机,这说明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家族主义与自尊的中介效应陈灿锐李炳全作者简介:陈灿锐,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2006级硕士研究生,广州,510631。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研究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状态下能力的信念和评价,它与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提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一、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常常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充满信心,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更加坚韧和乐观。
这种心理状态有助于他们有效地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学业表现、人际关系和情绪调节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高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更容易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他们更有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此外,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积极互动,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在情绪调节方面,高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对挫折和失败更具韧性,能够更快地从负面情绪中恢复过来。
二、心理健康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与自我效能感相对应,心理健康也会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大学生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评价。
相反,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大学生可能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和不足,进而降低其自我效能感。
许多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常常伴随着自我负面评价和自卑感。
这些负面情绪与认知上的偏差,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负面评价,并对面临的挑战感到无法应对。
因此,改善和维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
三、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以下是几点建议:1. 加强相关教育: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及自我评价的认知和理解。
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压力和情绪问题。
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关系研究自我效能感与自尊是两个心理概念,它们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和自我价值感。
自我效能感和自尊这两个概念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方面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可以促进个体的自尊。
当个体感到自己能够有效地完成一项任务时,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更高的评估,从而提升自尊。
另一方面,自尊的提升也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当个体对自己有更积极的自我评价时,他们更容易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任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相互影响还体现在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层面。
高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个体更倾向于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任务和目标。
他们更有可能追求高标准的工作表现,并为此努力奋斗。
相比之下,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个体更容易感到无助和沮丧,可能会避免挑战,放弃追求更高的目标。
因此,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提升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积极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研究也发现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得到他人的支持和认可可以提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自尊。
另外,积极的自我反馈和自我肯定也是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重要途径。
个体应该学会培养积极的自我对话,赞美自己的成功和努力,并从失败中找到积极的经验和教训。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两者相互影响。
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肯定,个体可以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尊。
高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个体更倾向于积极追求目标并面对挑战,而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个体可能会避免挑战并感到无助和沮丧。
因此,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积极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研究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研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研究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判断。
在大学生期间,他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如学业压力、社交压力以及未来就业压力等。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研究结果和建议。
一、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发现,高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更容易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更有自信面对挑战,从而在心理上更健康。
他们更具有积极的情绪状态,更加自信,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
相反,低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往往会感到焦虑、自卑和无助,心理健康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教育环境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受到教育环境的重要影响。
大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同时也需要学生面对更高的学习压力和挑战。
对于教育环境中存在的支持和激励,大学生会更加信任自己并获得满足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2.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保障。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家庭、朋友、教师以及同学等不同方面。
通过家庭成员、朋友和同学的支持与鼓励,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信心和勇气来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
3.个人经历个人经历也是影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成长过程中,大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学习、社交、实习等方面。
这些经历对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能力判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通过积极的个人经历,大学生会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和自信,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培养方法1.提高学生教育环境的质量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应该加强学习资源的供给,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
的关系研究
摘要:高校存在贫困生群体,作为一个贫困大学生,学校应该如何注重其发展,树立良好的人生方向,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有效开展高校
心理健康工作指导提供依据,本文研究对象为贵州省516名贫困大学生,对其自尊、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进行考察。
结果发现大学生
自尊以及社会支持成正比,心理复原主要是对大学生心理复原能力的修复进行预
估和评定。
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在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也应保护
他们的自尊心,挖掘他们内在的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领悟社会支持
引言:近几年,大部分高校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且设定的收费制度都是
一样的,这就导致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日益凸显。
大学贫困生成为社会关注的弱
势群体,成为人们谈资的一部分,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的贫困大学生自尊心受到
伤害。
这是由于大学生已经成年,他们的思想基本已经趋于成熟,在这阶段,贫
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高校一定要重视的问题。
大学生本身是为国家培养高素
质人才的地方,若没有正确引导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导致其心理健康受到困境[1]。
社会支持属于一种重要的弹性资源,能够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领悟社会支
持作为社会支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个体对社会的期盼以及评价,简
言之,就是对社会认可的期盼与信念。
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领悟社会支持
的群体比个体实际获得支持更加的全面,心理健康程度会更高。
人们在进行自我
进行评价时,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行动或者选择,并且通过近年来的调查可知,心
理健康和社会支持,能够利于人们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对一些抑郁症患者进行调
查可知,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能够有效改变患者的心理疾病[2]。
只有领域社会支持,才能够更好的进行预测心理健康,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
对贫困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复原力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得出相关符合实际情
况的结果,帮助各高校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为贫困大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1.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研究选取贵州省花溪大学城的5所本科院校的516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516份,其中收回来的问卷有437份,其中男生209人,女生228人;
文科231人,理科206人。
这些研究对象都是各高校贫困生数据库里的学生,是
贫困生的典型代表,样本具有合理性,参与填写问卷的学生都是经过沟通,自愿
参与调查学生。
(1.2)测量工具
(1.2.1)心理复原力量表
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心理复原力量表分发给各贫困大学生进行填写。
这份
心理复原力量表主要是根据Wagnild(1993)等编制的心理复原力量表(RS)以及心理
复原力特质量表(TRS)进行结合而编制而成的调查表,此表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以
及合理性,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选择,来展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被调查者心理健
康状况。
该表分个人能力、自我评价、生活管理、心理社会等四个维度,有43
项内容,采用5点记分方式,1到5表示被调查者内心的感受,非常不同意就选
择1,极度同意就选择5,结果中得分越高,说明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复原能力
水平越高。
该心理复原量表内部一致性信系数为0.851.
(1.2.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所谓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就是强调自我理解以及自我感受的能力,对社会的支
持度进行自我感知,分别测定个体领悟的社会支持来源。
例如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甚至是其他人,感知他们的支持度。
并且通过该表格的总分情况能够正确感
知到社会支持的总程度。
该表被细分为12个项目,其中包括家庭、朋友、其他
人等三个维度的选项和分析。
通过研究,要了解他们周围环境人员的情况以及贫
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程度。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主要是将领导、同事等改为老师、
同学,同时在数字中将1到5作为被调查者内心的感受,例如选项中非常不同意
就选择1,极度同意就选择5,一般就选择五个认同程度来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分
数的记录。
(1.3)统计分析
本文采用SPSS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有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
回归分析,从而了解贵州高校贫困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现状及其
两者之间的关系。
2.结果
(2.2)高校贫困大学生领域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
下图为不同性别、不同学科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调查表,能够清晰了解每个
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自我调节能力。
表一不同性别不同学科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调查表
注:*P<0.05,**P<0.01。
(2.2)贫困大生心理复原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
通过将数据进一步分析可知,心理复原能力随着量变而质变,领悟社会支持
与大学生想生活息息相关(P<0.01),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复原力具
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想着相辅相成。
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受,领悟
社会支持的能力越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越好,个体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
社会环境,个人规划和个人主观能动性较强。
所以,未来更好的促进贫困大学生
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在大学期间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更多促进
个体积极心态的心理素质活动,提高他们的心理复原力能力,提高他们的领悟社
会支持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3]。
3、讨论
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科技的创新,信息的时代化,都导致贫
困大学生受到诸多的重视,社会支持在贫困大学生的发展中被看作是决定心理应
激以及健康关系的主要依据,在其心理健康发展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社会支持属
于一种弹性的资源,通常情况下可分为以下两大类:一类就是具有客观的、实际
的或者可见的支持;另一类,就是同归主体体验得到的支持,能够在社会生存中
感知社会,被社会所尊重,被支持,被理解,提升满意度[4]。
作为社会未来的顶
梁柱,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创建良好的心理
建设,领悟社会的“美好”,因为它更能体现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也应该将
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教学的首位,贫困大学生的自身复原力来源于家庭、朋友、
同学、老师等的支持,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贫困大学生,在其接受帮助时能够感
恩社会而不是以伤自尊的方式来领取社会的帮助。
为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
支持。
参考文献
[1]朱秋锦,钟年.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乐观的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153-155.
[2]汪凡.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研究[J].校园心
理,2018,16(06):47-50.
[3]蔡静,程竹鑫.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社科纵横,2018,33(8):64-67.
[4]王有朋,马春花,杨亚东.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评价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2):65-67.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何飞(1985年12月),女,民族:汉族,籍贯:贵州瓮安,职务/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第二作者:吴乡夫,男,民族:汉,籍贯:贵州贵阳,职务/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