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15 诫子书【习题课件】

新知积累·基础练
7.根据上下文连贯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句子最 恰当的一项是( D )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________;多一些和谐与温暖,________;多一些真诚与团结, ________。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语言建构·能力练
13.翻译下面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语言建构·能力练
14.诸葛亮抓住一个“静”字,告诫儿子要成才应具 备哪些条件?请先归纳出关键词,再分别找出原句。 志向远大、学习、珍惜时间。原句: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语言建构·能力练
二、拓展阅读
[中考•巴蜀中学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12.解释加点的词。 (1)静以修身___提__高__修__养__,__陶__冶__性__情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增__长__。_____________ (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达__到__。____________ (4)将复何及___来__得__及__。_________________
•• (7)遂成枯落__凋__落__,__衰__残__。__比__喻__人__年__老__志__衰__,__没__有__用__处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习题ppt课件新人教版

7.你在课外也许读过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知道其中的很多故事,不妨试试完成下面的题目。(1)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 理,成了智慧的化身。请列举出三个与他相关 的故事,注意语言要精练。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空城计等。
13
(2)在今湖北襄阳市有三顾堂,其正门外悬挂着一 副对联:“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你知道这 其中的“两表”“三顾”“一对”各指什么吗?两表: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三顾: 三顾茅庐一对: 隆中对
·21
【注】①伯禽:周公之子。②恭:恭敬,谦逊有礼。③荣:荣华显贵。④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⑤尊盛:位高势盛。⑥聪明:指明察事理。⑦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他的暴政导致了夏的灭亡。纣(zhòu):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他的暴政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22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子无以鲁国骄士 轻视(2)又相天子 辅佐(3)犹恐失天下之士 失去(4)桀、纣是也 这样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吾 / 于 天 下 / 亦 不 轻 矣
用恭敬的态度去保持,必定荣华显贵;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位高势盛,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聪明睿智而又保持几分愚笨的人,必定明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并用浅陋浅显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2)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并用浅陋浅显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
·24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诫子书【习题课件】

C.“ 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 , 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 ” 从 反 面 说 明 了 “ 淡 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 其身的良好愿望。
语言建构·能力练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文言文语句翻译法: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即使每天用掉百金,按财力我 方法:留(保留)、删(删
也供得起你。 (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除)、补(增补)、换(替 换)、调(调整)、变(变 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
__淫__慢__则__不__能__励__精__,__险__躁__则__不__能___治__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积累·基础练
5.课内重点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德行,(他们)以宁静专一来提高 修养,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新知积累·基础练
我从今以后恐怕对你没有指望了!上,活译有关文字。
语言建构·能力练
1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 从第二、四、五句总结。 劝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刻苦求学。
语言建构·能力练
三、国学阅读
15.解释下列加点词。 (1)悉仰于官__全__,__都__。____
• (2)及• 卒,如其所言__等__到__…__…__时__候__。___
语言建构·能力练
17.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 化身。从文中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 方面? 智慧:教育+清廉
(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 ) (2)险躁则不能治.性(修养 ) (3)年与.时驰( 随同 ) (4)遂.成枯落( 于是 )
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断两处)。 成王封伯禽于鲁
成王/封伯禽 /于鲁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也 )
(2)吾闻.德行宽裕(听说)
(3)皆.谦德也( 全,都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 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4.调 调就是把一些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语序调为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语序。 如: 何陋之有?(《陋室铭》 正常的语序为:有何陋?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 5.补 补就是把文言句中省略的成分根据现代汉语习惯补充完整。如: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译:(友人)已过了正午也没有到,太丘丢下(他)离开,(太丘)离开后,(友人) 才到。
【知识链接】 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如:真—假,动—静,拥护—反对。 还有一类反义词,意义上是相对的。如:黑—白,高山—平地。这类反义词 没有矛盾对立关系,只是对比比较鲜明。如: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句中的“大”“小”“浓”“淡”两对反义词,就没有矛盾对立关系,只 是对比较鲜明,使人比较容易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与情感。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广东专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课件新人教版

3.重点句子翻译题。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 远大的目标。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坚定自己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有所成就。
二、内容理解 4.内容理解填空(解答)题。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1)《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 (3)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淫慢、不能险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数:多次。②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③荆:楚国的别称。④禨 (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诫 其子曰/诫 子书 . . B.而越人信 禨/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 C.孙叔敖之知 /知 之为知之 . . D.此其地不 利/尊君在不 . .
放纵 )慢(懈怠 )则不能励(振奋 )精( 精神 ), 淫 ( . . . .
性情 )。 险 ( ) 躁 ( ) 则不能治 ( ) 性 ( 轻薄 浮躁 修养 . . . . 年 ( 年纪 )与时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 ( 意志 )与日去 ( 消失), . . . .
遂 ( 最终)成枯落,多不接世 ( . ..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15.诫子书bólìyín zhìzào l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明确、坚定达到增长振奋修养疾行,指迅速逝去岁月凋落,衰残否定词同“否”时光按时那时岁月太阳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4分)(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重点句子翻译。
(6分)(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6.用课文的原句填空。
(8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文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阐述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淫__慢__则__不__能__励__精__,__险__躁__则__不__能__治__性___________。
7.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0分)诸葛亮三国(1)《诫子书》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号卧龙,_______(朝代)时孔明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书,指_____书__信____,古代的一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