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战胜 困难的信心 和决心 , 最 终 在 大 学 甚 至
时之急 , 让 他们 得 以 在 校 园安 心 的学 习 、
生活; 但 精 神 激 励 却 可 以 长 久 化 解 他 们 内
心 的 压 抑 和 困惑 , 使 他 们 内 心 更加 强大 , 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 为 精 神 激 励 重 要 手 段 之 一 教育是 关系到 国家发展 、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和 3做好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 怀 更 加 宽 广 。 的 感恩 教 育 , 是 高 校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开 始 人生 全 新 阶段 的 学 习 和 深 造 。 这 们 在 活 动 中感受 温 暖 , 消除 恐 惧 , 为 在 校 的 随着 普通高校 招生规 模的不断扩 大 , 我 国 校 门 ,
的高 等 教 育 已从 精 英 化 教 育开 始 逐 渐 转 向 最后, 高 无疑是 社会 的一大进步 , 是 广 大 人 民 的 一 学 习和 生 活 打 下 良好 的心 理 基 础 ; 但同时 , 伴随 着我 国产 业 升 级 和 改 校 应 进 一 步 优 化 育 人 环 境 , 要 特 别 注 重 加 大众 化教育 , 越 来 越 多 的 家 庭 经 济 困 难 学 件 幸 事 。 班级 、 宿舍等 的软硬件环境建设 。 东 西 部 地 区 和 城 强 学 校 、 生如 愿走进 了大学校 园接受高等 教育 。 据 革 开 放 力 度 的 不 断 加 大 , 不 完 全统 计 , 仅2 0 0 7 年至2 0 1 1 年我 国 各普 通 镇 乡村 间 的 贫 富 差 距 进 一 步 拉 大 。 虽 然 同 在 日常 的 教 育 引导 中 , 培 养 班 级 学 生 和 寝 相互理解 、 互 相 帮 助 的 但 寒 门 学 子 在 这 过 程 室 舍 友 间团 结友 爱 、 高 校 受 资 助 的 家庭 经 济 困难 学 生 就 达 1 . 7 9 样是接 受高等 教育 , 亿人次 。 因此 , 如 何 在保 障 家庭 经 济 困难 学 生上 得起学的基 础上 , 切 实 做 好 高 校 家 庭 中所 面 临 的 来 自家 庭 、 学校 、 社 会 的 阻 力 和 良好 风 气 , 为 家庭 经 济 困难 学 生 消 除 自卑 , 困难 远 远 超 乎 人 们 的 想象 。 因此 , 扎 实 做 好 孤 独 等 心 理 障 碍 等营 造 良好 的 人 文 环境 氛 围, 让 他 们 切 实感 受 到 社 会 和 学 校 的 温 暖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分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分析何怡雪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使进入高校学习的人群数量增加的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也增加,为了使该类群体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需要对其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
本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进行研究分析。
前言:由于高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使得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数量也显著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之一,因此,需要对其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进行研究。
本文从以下方面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指的是: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学生中,家庭经济收入较低,无法对教育费用进行支付的学生。
教育费用主要指的是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
另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一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对教育费用进行支付具有一定的困难;另一种是特困生,其对教育费用无法进行支付。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问题2.1强调经济帮助和忽视思政教育当下,各个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生都加强关注,如社会、政府、高校等,这样使高校中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得以形成,该体系以奖贷助补减为主,其能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条件,使其能够更好的面对生活以及学习中的困难。
但是其对经济帮助相对重视,忽视思政教育,从而使不良现象出现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中。
如缺失必要的诚信,有的家庭存在贷款不还的现象。
或者出现部分受资助学生在毕业之后,对资助人非常漠视,对这种现象都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由此可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远远不够,仍然需要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强化。
2.2对该群体缺乏正确认知当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是狭隘的认为其来自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
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入化改革以及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使得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出现一些下岗职工,其家庭收入也相对较低,支付学校的教育费用也具有较大的困难性。
或者,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的时候,其家庭并不是无法对费用进行支付,但是突然遭遇较大的变故,如自然灾害等,使其收入或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失,从而变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
在这些学生中,还存在一部分来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如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在中国的高校中,存在着大量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背负着家庭的重担,自身的学业压力也较大。
这些学生普遍来自农村、城市贫困地区,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很难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一些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支付学费,甚至需要通过勤工俭学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这些困难给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中不仅要面对学业上的压力,还需要面对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挑战。
他们往往感到自卑、不自信,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希望。
他们更需要学校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自信心和自立能力。
对于这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状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状况和自身的处境,不因此而有所自卑和退缩,要学会自立自强,积极面对人生挑战。
2. 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
在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让这些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他们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要让这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所在,要有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爱护他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4. 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能力。
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讨

( -) 部分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据 中 国扶贫 基 金会 新 长 城项 目部 提供 的《 中 国
因工作之便 , 笔者 曾做过一项 调查 , 在随机抽
查的 1 2 0名 家庭 经 济 困难 学 生 中有 7 5 . 9 3 %的 同学 优秀特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显示 , 4 8 . 5 %的特 困生心 认 为 他们 因贫 困会 更 加 努 力 学 习 ,有 9 5 . 3 7 %的 同 理压力较大 , 有 自卑倾 向, 引发 的各种 问题 E l 趋严 学 认 为成 长过 程 中 自强 自立 、 艰 苦奋 斗 的性 格 最 为 重 。笔 者也 在抽 查 的 1 2 0 名 家庭 经济 困难 学生 中发
环境一方面使得他们在校期 间, 表现出了良好的思 学 生 中普 遍 存 在 一 种 通 过 知 识 的学 习来 改 变 自己 想素质 ; 另一方面 , 贫 困的生活条件也使部分学生 命 运 的心态 。同时 , 由于家庭 困难 的原 因 , 很多 学生 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 , 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生发 有 着 比较 丰 富 的劳 动 经 验 , 他们肯吃苦 , 遇 到 劳动 展和校园稳定 , 不利于和谐校园、 和谐社会 的建设 。 过程 中的一些突发事情 比那些经济条件好 的学生 ( 一) 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和 自立 自强的 更 能沉 着冷 静地 对待 。
是 解决 家 庭经 济 困难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好 办法 。
关键词 : 民办高校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思想政治教育 ; 对策 民办高等教育 自筹经费办学的特点决定 了它 们很早就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 他们常利用空余 时 的收费较公办高校高。 虽然国家及时出台了相关的 间做兼职赚取生活费 , 虽然很辛苦 , 但他们感 到很 助学政策 , 一定程度缓解 了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的经 自 豪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 自立 自强的精神为家 济压力 , 但目 前 民办大学的高收费对许多家庭特别 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因而 , 多 是农村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来说 , 仍然非常困难 。 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不认为贫 困是可悲 的事情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为了了解 家庭经济 困难学 生的学 习和消 费情况 。资助 政 策对他 们的影 响 , 以及 他们 的思想 政 治现 状 . 设计 了一份 调查 问卷 , 选取南 京工程 学 院4 0 0 名受 过资 助 的家庭经 济 困 难学 生作为样 本来做 《 家庭 经济 困难 学生 学业及 思想 政治
家 庭 经 济 困 难 学 生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陈 亚 张 慧 黄姝 君
( 南京 工程学 院 学 生工作处 , 江苏 南京 2 1 1 1 6 7 )
摘 要 : 我 国高校资助政 策体 系越 来越 完善 , 确保每 一个考上 大 学的 学生都不会 因贫 困而失 学, 但 是在给 予 家庭经济 困
121 —
大 学生 ,家 庭经 济 困难学 生作 为 高校 学 生 中 的弱势 群体 ,
需 要格 外关 注 。拥有健 康 的心理 是他 们顺利 完成 学业 的基 础. 也 是今 后 融入社 会 、 立 足社 会 的基 础 。 因此 , 在 资助 过 程 中要 提 出心 理帮扶 的政 策 . 这 对缓 解 他们 的心理 压力 有
例 ,激励家庭 经济 困难学 生在 国家资 助政策 的帮助 下艰苦
朴素 、 勤奋学 习 、 志存 高远 。 另 一方 面 , 引导学生懂得感 恩 , 培
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 由于受家庭经 济状况 的影响 , 会产 生 自卑感 , 人际关 系敏感 , 不 利于他们 与同学 、 老师建立 良好 的 互动 关 系 。 这就要 求辅导 员 、 班 主任通过 开展 有针 对性 的心
行恰 当的思想 政治教 育 , 帮助他们 健康发 展显得尤 为重要 。
一
、
家庭经 济困难学 生的现状调 查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 章 编 号 : 6 2 3 9 2 1 ) 60 0 - 2 1 7 - 1 8( 0 1 0 — 2 40
贫 困大 学 生 是 指 那 些 因 各 种 各 样 原 因 而 家 庭 贫 困 , 支 多 变 性 和 差 异 性 日益 增 强 。 受 这 些 新 形 势 、 情 况 的 影 响 , 新
贫 困大 学 生 在 思 想 和 心 理 上 有 着 大 学 生 群 体 的 共 性 , 成 熟 , 在 不 同程 度 的 政 治 信 仰 迷 茫 感 和 模 糊 感 , 乏 自觉 存 缺
抵 制 各 种 错 误 思 潮 和 腐 朽 思 想 文 化 侵 蚀 的 能力 。 ( ) 生 观 、 值 观 正 确 、 极 、 取 , 少 数 贫 困 大 学 2人 价 积 进 但 生 的 人 生 观 和 价 值 观 出 现 功 利 化 等 不 良倾 向 。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NO 6, 0 1 . 2 1
M o enB s es rd n ut d r ui s T aeId s y n r
21 年第 6 01 期
贫 困大 学 生 思 想政 治 教 育研 究
赵 越
( 南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重庆 4 0 1 ) 西 0 7 5 摘 要 : 困 大 学 生 由 于 家 庭的 思 想 问题 , 一 类 应 当 引起 全 社 会 共 同 关 注 的 特 殊 弱 贫 是
在 生 理 和 心 理 都 还 不 成 熟 的 青 年 阶 段 , 部 分 贫 困 大 学 生 少 的 政 治 敏 锐 感 和 政 治 鉴 别 力 还 不 强 , 社 会 主 义 理 解 还 不 对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中的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益显现。
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多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引言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但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高校中的经济困难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困难学生尤为关键。
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定义及特点(一) 定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通常指的是在高等教育阶段,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难以支付学费、生活费用和相关教育支出,从而陷入财务困境,需要依赖奖学金、贷款或其他资助形式来维持正常学业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经济上面临明显的压力,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
(二) 特点其一是,生活压力大: 经济困难学生通常需要兼顾学业和兼职工作,以维持基本生计,这会增加他们的生活压力,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力受影响: 经济拮据可能削弱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因为他们可能会更关注经济问题而不是学术成就;心理健康风险较高: 经济困难学生可能面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因为他们需要应对学业、经济和未来就业的多重压力。
这些特点表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需要特别关注和支持,以确保他们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发展。
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 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针对性。
首先,应该定制课程,重点关注他们可能面临的经济压力下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以帮助学生应对焦虑、压力和自我价值感等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应该提供学业支持,以满足他们在学术方面的需求。
这可以包括额外的辅导、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术安排,以确保他们在学校中不受经济问题的干扰;最重要的是,要提供职业发展支持,帮助他们规划未来。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身 不能 正确对 待 家庭 的贫 困而 心理 失 衡 , 会 影 则 响到 他们 的心理 健 康 , 易 形成 自卑 、 妒 、 僻 的 容 嫉 孤
心态 。
( ) 二 学校教 育 的因素
我 国长期 实 行 应试 教 育 , 习成 绩 是评 价 学 生 学
育绝非简单地 从经济上就 可以解决 , 而要延伸 到思想 上来 , 高校家 庭经济 困难学 生更需要 我们 给予高度 的 关注 。其 心理 问题主要 表现在 以下几个 方面 :
( ) 一 自卑 心 理
方面 也为 家庭减 轻经 济 负担 。这 就使 他们 背负 了沉
重 的心理 负担 , 若没 有达 到预期 的 目标 , 自信心受 到
作 者 简 介 : 丽 芬 (9 2 ) 女 , 建 莆 田人 , 美 大学 助 教 , 究 方 向 : 想 政 治 。 朱 18 , 福 集 研 思
有些 家 庭 经济 困难 的学 生 在 面对 贫 困 时 , 没有 战胜 贫 困的勇气 , 是一 味指望 社会 、 而 政府 和学 校 的 资助 , 而久 之 也 就 心 安 理 得 , 成 严 重 的依 赖 心 久 形 理 。一旦 没有得 到及 时 的 帮助 , 些 人 的 依 赖 心理 有
一
自卑 心理 , 加上极 为 敏感 , 部分 家庭经 济 困难 的
学生 容易偏 激 , 事 物 的认 识 常 常 出现 偏 差 。 比如 对 面对 社会 上 出现一 些 为 富 不仁 的现 象 , 可 以成 为 则
某些 人愤 世嫉 俗 的理 由; 也有人 相信命 运 , 觉得 自己 机遇 不好 , 个人 努力 无济 于事 ; 还有人 为 自己家庭 条 件差 而苦恼 , 至抱 怨父母 无能 。 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陈亚张慧黄姝君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13期
摘要: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越来越完善,确保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都不会因贫困而失学,但是在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帮扶的同时,却常常忽略对他们的精神教育。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引导他们勤奋学习、自强自立、学会感恩,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调查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基本建立了以“奖、贷、勤、助、补、减”为主体的帮困助学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得到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等各类资助,保证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都不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
但是高校在给予他们经济帮扶的同时,却常常忽视对他们的精神教育,这就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解决经济问题后,思想政治问题仍然存在,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和谐校园的构建。
因此,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和心理现状,并进行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消费情况,资助政策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的思想政治现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选取南京工程学院400名受过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样本来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及思想政治现状调查问卷》。
问卷回收386份,有效问卷378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8%。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的主要来源。
图1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主要来源中,家庭支出占37%,向亲戚朋友借钱占9%,政府和学校补助占14%,助学贷款占38%,勤工助学占2%,校外实习打工占1%。
调查结果显示,助学贷款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支持占据重要地位,超过半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来源于助学贷款及政府和学校的补助,这些资助政策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不会因贫而失学。
图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主要来源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每周自习时间少于10小时的占9%,每周自习的时间为10~19小时的占31%,每周自习时间20~29小时的占32%,每周自习时间为30~45小时的占28%。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课余几乎都在图书馆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充电,各类资助为他们解决了学习和生活上的经济问题,让他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他们的努力也换来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也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动机不强,缺乏上进心,在学习上得过且过,学习成绩不理想。
对于这部分学生,高校需要研究他们乐于学习的机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图2 每周平均自习时间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是否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
在资助工作中会发生资助项目的申请时间快到截止日期时,个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才向辅导员申请,因为之前他们自卑、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所以一直在犹豫是否要申请。
因此,问卷中设计了“你是否愿意让别人知道你的家庭经济情况”一题,以便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
由图3可以看出,69%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可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29%的学生不愿让别人知道,3%的学生非常不愿让别人知道。
因此,高校资助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特别关注这些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家庭经济情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有勇气申请资助,不因为害羞或者自卑等而不申请资助,错失解决在校期间经济困难的机会,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图3 是否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
2.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由图4可以看出,15%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心理压力,34%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有压力,37%的学生因为家庭对自己期望高而有学习压力,35%的学生因为自身要求较高而有学习压力,另有3%的学生心理压力来自社会及周围同学的不良舆论。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的帮助下,已经基本解决在校期间的经济困难,但是家庭的经济困难仍然是造成他们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
由于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其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较强,希望下一代能够摆脱经济困难,对自己的孩子期望高,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压力。
还有些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对自己要求较高,课余时间常去图书馆自习,希望今后出人头地,因此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大。
在校园里,有些学生追求潮流,经济上的攀比时常存在,这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虽然这种情况在我校只是少数,但是仍要引起资助工作者的注意,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图4 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3.缓解心理压力的途径
由图5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55%的会选择通过和同学、好友的交流来缓解心理压力,14%的会选择向父母倾诉,7%的会选择和老师交流,44%的会选择自我解决。
研究表明[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绪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大学生,其中抑郁症状尤为突出,如果他们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解决,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人际交往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高校资助者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面对压力时能够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图5 缓解心理压力的途径
(四)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
为了解受过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当你受到资助的时候是否有感恩的意识”一题,选项一是“受过资助但并不感恩,因为大家求学机会平等,国家应该照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选项二是“受过资助并感恩,更加努力学习”。
由图6可以看出显示,95%的学生受过资助有感恩意识,还有5%的学生无感恩意识。
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资助后学习刻苦、心存感恩、乐于奉献,但是也有少部分受助学生对于国家、学校、社会所给予的各种资助表现冷淡,不知感恩,在接受资助时认为是理所当然,觉得自己家庭贫困就应该得到资助,不需要付出,甚至出现极个别学生在多次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和最高档次国家助学金后,仍埋怨对其资助力度不够。
因此,高校资助工作者不仅要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上的帮扶,而且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感恩教育,注意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大学生。
图6 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措施
(一)关注最需要帮助的同学,给予他们心理支持。
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培养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需要格外关注。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也是今后融入
社会、立足社会的基础。
因此,在资助过程中要提出心理帮扶的政策,这对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有重要意义。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会产生自卑感,人际关系敏感,不利于他们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就要求辅导员、班主任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面对现实,自强自立,鼓励他们发现自身长处,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增加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资助模式。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包括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两种模式,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增加更多的有偿资助模式对于增强资助育人的效果更加有效。
学生付出劳动,才能获得相应的资助、权利与义务对等,消除对无偿资助的依赖心理,避免形成不劳而获的不良心理,并且在他们付出劳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知识,提前感受到工作的氛围,锻炼他们立足于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性格。
在有偿资助中,勤工助学是一种重要的形式,高校应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机会参与进来,在得到锻炼的同时,获得报酬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
(三)宣传资助育人的意义,加强感恩教育。
资助工作的第一要务便是把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特别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一方面通过宣传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艰苦朴素、勤奋学习、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培养他们的爱心,让他们以感恩的心态接受社会的爱心,激发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自己有能力时将这份爱心传递给他人、回报社会。
当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效果是明显的,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实际经济困难,使他们安心学习,但是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细节需要完善。
资助的目的是育人,在完善资助体系的同时,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培育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感恩意识,以收到切实的励志、帮困、助学之效。
参考文献:
[1]薛朝霞等.贫困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2010,18(7):853-854.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Z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