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发展史与贡布里希

合集下载

和艺术相关的书籍

和艺术相关的书籍

和艺术相关的书籍
和艺术相关的书籍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艺术的故事》,作者:[英] 贡布里希 (Sir ),该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
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艺术发展史》,作者:[英] 贡布里希 (),该书深入分析三十余幅巨作,包括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伦勃朗的《犹太新娘》、莫奈的《莲池》、凡·高的《自画像》等,由画面放大的局部深入大师的精神世界,提示作品
底蕴,解释绘画技巧。

全书从史前绘画一直介绍到当代的抽象表现主义,跨越时期虽然漫长,却不冗长。

《美的历程》,作者:李泽厚,该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

此外,《认识艺术》、《艺术与观念》、《加德纳艺术通史》等也是与艺术相关的书籍。

如需更多与艺术相关的书籍,建议访问图书馆或网上商城的艺术类图书专区,查找更多专业书籍。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析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析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析贡布里希(Erwin Panofsky)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史学家之一,他的研究方法以其深刻的学术洞察力和系统性而著称。

他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文化历史意义分析,一种结合历史文化语境和艺术作品形式的方法,以揭示艺术作品的意义。

在这种方法中,艺术作品被看作是一个文化生产的产物,反映了其产生时的文化背景和时间背景。

其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图像本身研究、文化背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研究。

一、图像本身研究贡布里希认为,要研究作品的文化历史意义,首先需要对艺术作品本身进行直观分析。

他强调艺术的形式,重视作品的造型、色彩和构图等方面的美学特征对于时代文化的象征意义。

在艺术研究中,形式也充当了文化意义的载体。

因此,他提出了“形式通向意义”的观点。

要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需要从作品的具体形式入手,通过想象、联想和比较,把“看”转化为“理解”。

贡布里希思考“形式通向意义”的方法不是简单地从作品中提取象征符号和指涉文化解释,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系统,通过比较来确定其与其他文化和思想系统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允许不同艺术家和不同作品之间进行比较,因此,才能在文化的语境下诠释艺术的意义。

二、文化背景研究贡布里希强调了文化背景对于艺术的影响,艺术是一种反映文化意义的产品。

在他看来,探索文化背景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语境。

他提倡将艺术创作视为社会历史事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作品的背景也包涵着艺术家的背景、市场需求、政治和文化事件等因素。

事实上,贡布里希从来都不是一个只重视作品本身的艺术史家。

相反,他认为要充分考虑作品本身和文化背景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揭示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

他认为艺术具有一种“视觉语言”,只有通过解读视觉语言才能理解文化语境。

三、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研究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创造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其创造过程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个人创造过程,也包括社会和文化的因素,政治、宗教、文学、哲学等等。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析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析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析【摘要】本文对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概述了贡布里希的研究方法及其历史背景,然后详细讨论了他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方面的方法,并指出了他在这些方面的成果和贡献。

结论部分总结了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在学术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探讨了他的研究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对贡布里希的研究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论,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贡布里希、艺术史、研究方法、概述、历史背景、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成果、贡献、意义、影响、启示1. 引言1.1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析约束,格式要求等等。

以下是引言部分的内容:贡布里希(Gombrich)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史学家之一,他对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他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方面的方法论,以及他在艺术史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与贡献。

通过对贡布里希研究方法的概述和历史背景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对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

本文还将讨论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对当代艺术史研究的意义,并总结他的方法对研究者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通过对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从而推动艺术史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贡布里希的研究方法概述贡布里希是20世纪著名的艺术史学家,他的研究方法在当今艺术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贡布里希的研究方法概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贡布里希倡导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

他强调要通过仔细观察作品的形式、结构、主题等方面来揭示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内涵,从而深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时代精神。

贡布里希主张将艺术作品置于其历史背景中进行研究。

他认为艺术作品是历史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因此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境来解读作品,揭示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

贡布里希艺术形式观综述

贡布里希艺术形式观综述

贡布里希艺术形式观综述20世纪艺术理论中的形式主义风行一时,早在康德时就认为艺术作品“无目的的合乎目的性”,这奠定了形式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

希尔德布兰德和费德勒在分析雕塑与绘画时,确定了“艺术产生于形式”的原则,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形式。

李格尔认为形式概念早已有了被奉为偶像的特点。

这种形式的偶像化把形式主义变成观念体系。

E.H.贡布里希是当代享有盛誉的艺术史论家,他的《艺术的发展史》被誉为艺术史理论中的奇葩,把成千上万的人引向了艺术的殿堂。

贡布里希虽然不属于形式主义流派,但他的艺术史思想中对形式也有深刻的阐释,他用“图式与矫正”的模式来分析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实验,建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观念。

本文即立足于艺术形式,希望能对贡布里希的艺术形式观作一个梳理性的概括。

一、形式的根源要而言之,讨论贡布里希的艺术形式观必须从他的艺术形式发源讲起。

贡布里希在《木马沉思录——论艺术形式的根源》里从“功能替代物”这一角度人木三分的分析了艺术形式的根源。

他讲到:“第一匹木马可能根本就不是物像,仅是一根棍子罢了。

它之所以能够成一匹马是因为人们可以骑在上面,即它们共同的因素,是功能而不是形式。

或更确切地说是形式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能够满足为了行施功能所需的最起码的要求——因为任何一可骑之物都可以当作一匹马。

9…李白《长干行》有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这里的竹马就是一根棍子,可见形式在最初是让位于功能的。

“如果我们牢记,‘再现’起源于用特定的材料创造替代物,我们便有了比较可靠的根据。

骑马的愿望越强烈,表现马的特征可能就越少。

”…在满足了基本的功能要求之后,人们逐渐加强了形式方面的要求,才会对木马进行深入的加工,使之看起来更像一匹马。

可以说,艺术的形式起源于功能的要求。

“功能替代物”使形式呼之欲出,但最初的形式要真正出现,就需要人的“投射”,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熟练得运用了“投射”理论,他说:“辨认物象全都离不开投射和视觉预期。

贡布里希艺术形式观综述

贡布里希艺术形式观综述

贡布里希艺术形式观综述20世纪艺术理论中的形式主义风行一时,早在康德时就认为艺术作品“无目的的合乎目的性”,这奠定了形式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

希尔德布兰德和费德勒在分析雕塑与绘画时,确定了“艺术产生于形式”的原则,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形式。

李格尔认为形式概念早已有了被奉为偶像的特点。

这种形式的偶像化把形式主义变成观念体系。

E.H.贡布里希是当代享有盛誉的艺术史论家,他的《艺术的发展史》被誉为艺术史理论中的奇葩,把成千上万的人引向了艺术的殿堂。

贡布里希虽然不属于形式主义流派,但他的艺术史思想中对形式也有深刻的阐释,他用“图式与矫正”的模式来分析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实验,建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观念。

本文即立足于艺术形式,希望能对贡布里希的艺术形式观作一个梳理性的概括。

一、形式的根源要而言之,讨论贡布里希的艺术形式观必须从他的艺术形式发源讲起。

贡布里希在《木马沉思录——论艺术形式的根源》里从“功能替代物”这一角度人木三分的分析了艺术形式的根源。

他讲到:“第一匹木马可能根本就不是物像,仅是一根棍子罢了。

它之所以能够成一匹马是因为人们可以骑在上面,即它们共同的因素,是功能而不是形式。

或更确切地说是形式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能够满足为了行施功能所需的最起码的要求——因为任何一可骑之物都可以当作一匹马。

9…李白《长干行》有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这里的竹马就是一根棍子,可见形式在最初是让位于功能的。

“如果我们牢记,‘再现’起源于用特定的材料创造替代物,我们便有了比较可靠的根据。

骑马的愿望越强烈,表现马的特征可能就越少。

”…在满足了基本的功能要求之后,人们逐渐加强了形式方面的要求,才会对木马进行深入的加工,使之看起来更像一匹马。

可以说,艺术的形式起源于功能的要求。

“功能替代物”使形式呼之欲出,但最初的形式要真正出现,就需要人的“投射”,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熟练得运用了“投射”理论,他说:“辨认物象全都离不开投射和视觉预期。

西方美学设计书籍

西方美学设计书籍

西方美学设计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西方美学设计的经典书籍: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这是一本艺术巨著,从最原始的艺术形式说起,将西方最主要的艺术时期及其艺术形式娓娓道来。

让读者可以从表到里的了解西方艺术发展历程,还有各个时期主要的艺术作品。

是了解西方艺术最通俗最优秀的入门读物。

《美学》黑格尔:这本书从思辨的角度看艺术,是西方美学史上的一部具
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还有《文艺心理学》朱光潜,该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美学,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相结合,论述了美感经验、文艺与道德等诸多问题。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您深入了解西方美学设计的理念、历史和理论,对于设计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不过,请注意,这些书籍可能涉及一些深奥的理论和概念,需要耐心阅读和理解。

最新 贡布里希论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艺术的故事》书评-精品

最新 贡布里希论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艺术的故事》书评-精品

贡布里希论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艺术的故事》书评作者简介:翟羽嘉(1988-),女,苗族,湖南省怀化市人,四川音乐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史。

[中图分类号]:J1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2一、引言恩斯特?贡布里希是英国著名的家和艺术史家,他经常引用歌德的名言“一个人不应当虚度一天的时光,他至少应当听一首好歌,读一首好诗,看一幅好画——如果可能的话——至少说几句通达的话”。

正是他学识的渊博与艺术底蕴的深厚,让他只需行云流水般的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时期的艺术风貌,并形成他自己崭新的见解。

在贡布里希眼里,人们对艺术的认识永无止境,正是艺术家们渴望创新的精神才有了艺术的故事,即“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他指出艺术史的发展并不是乐观的直线前进的过程,而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过程,在《艺术的故事》中他就是用史实与自己的理解,以绘画史、建筑史的发展为线索,勾勒出西方艺术史的进程。

二、内容概述“《艺术的故事》是在世界范围获得最大成功的通史著作,如果用好评如潮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一位罗浮宫博物馆馆长甚至说它就像蒙娜丽莎一样出名。

”[1]《艺术的故事》包括导论部分一共有二十九个章节,从冰河时代的穴壁岩画出发,在埃及学会短了短缩法,完美的身材比例在希腊美轮美奂,宗教的禁锢也不是一无可取,乔托的觉醒为艺术史解开了新的一章,文艺复兴是杰作缔造跌出的时代,朦胧的情感是印象派的情怀,现代派的马蒂斯、毕加索为艺术开创了另一种可能,艺术走过了历史的长河,贡布里希以他渊博的学识将艺术历史化,使这本著作离开了教科书的冰冷,以平实生动的语言厘清了艺术的脉络,绘画、建筑、雕塑、版画在书中都有提及,社会风气、背景、经济状况在书中都有呈现,例如在写到文艺复兴时期正是欧洲艺术发展史上的璀璨时期,恩格斯将那个时期誉为“需要巨人而且出现了巨人”的时期,贡布里希从早期的文艺复兴三杰——布鲁内莱斯、多纳泰罗和马萨乔最初的探索着手,到波蒂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的创新,再到莱昂纳多?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璀璨辉煌,图文并举,深入浅出的将文艺复兴的重要艺术家、重要作品、重要技法一一展现。

艺术发展史

艺术发展史

1.与一般美术史不同,E·H·贡布里希的《艺术发展史》既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也不是用一些抽象难懂的“主义”来概括美术史,而是描述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

他认为艺术的发展是在艺术家不断解决由社会和艺术传统自身所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形成的。

在导论中,他就骇人听闻地说:“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 当然,当我们大致读过他所讲述的历史,再看到他说艺术的故事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时,就会真正明白他的意思。

2.“艺术”最初的功能是根据巫术或宗教或政治的需要创造一些合适的形象。

出于各自不同的“情境”,这些形象可能像古埃及那样静肃,也可能像非洲部落艺术那样粗放或者向中国青铜纹样那样狰狞恐怖。

在历史过程中,艺术逐渐积累起自己的传统,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人类社会中由此悄悄地出现了一种叫“艺术”的东西。

(这一点与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关于艺术起源的看法有相同之处)3.贡布里希所要阐释的是人们不是为了响应某种潜在的“精神”的呼召去改变传统,而是情境的改变使其不得不然。

例如说到具有强烈世俗倾向的荷兰绘画,他认为是由于经过了宗教改革,从而使新教统治区内的艺术家已经没有什么自由再画祭坛画了。

无论哪种社会,贡布里希所关心的是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情境”。

不是一个统摄一切的“时代精神”,而是许许多多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吸引着艺术家奉献他们的才智与精力。

我们应当最精各个时代的艺术家,正是靠他们的辛勤劳作,解决了审美领域中那些潜在的问题而汇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艺术世界。

4.艺术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般的对某个问题的解答。

尽管贡布里希承认在艺术中的确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进步,但他绝不希望他的读者误以为进步就是价值。

在《艺术发展史》中他一方面肯定艺术家超越前人的努力,另一方面竭力阐明艺术的发展变化总是有得有失。

例如希腊化艺术为了追求戏剧性的夸张效果在实际上导致了对埃及以来整齐、庄重的画面秩序的背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刚才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也是我们讨论 最多的一个问题——创新问题。《艺术的故事》从头至尾就是 讲艺术怎样创新,艺术的风格怎样变化,一个新的风格怎样取 代旧的风格。旧的风格是不是就完全死亡呢,不是,它还会有 死灰复燃的时候。这本书讲了一个传统不断变化、不断延续, 一个艺术创新的问题,就这点而言最适合艺术家来读的。我当 时给工艺系讲课,有些油画系的学生几乎每课都不落地听我讲 课。实际上在1985年前后,尽管这本书还没有出,我在一些讲 座和我的讲义当中,都提到了艺术创新的观念。如果说我 跟’85新潮有些什么关系的话,就是’85新潮那些非常出名的 干将与其感谢我不如感谢这本书。 • 以上我讲了一些我个人以及跟这本书的一个非常简单的经历, 就是想告诉在座的各位,你们看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 什么,注意传统的风格是什么样的。因为现在我们的学术研究 当中,几乎不谈风格问题,现在我仍然想强调(风格)这个问 题。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 这本书我是怎么找到的呢。当时我对美术史研究的现状感到困 惑,就想找到这个领域中最基本、最前卫,也最经典的著作。 我注意到,凡是著名大师的论著后面都有参考书目,都是一些 重要的书目,我发现贡布里希的名字出现的几率非常高,我想 这个人一定是重要的人物,然后就发现了他的《艺术故事》, 一读,就感觉眼前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那个时候,我那种喜 悦的心情。我想自己一个人高兴,不如大家一起高兴。于是我 就开始翻译,翻译完成以后在出版社搁置了五年没出版。在这 五年当中我做了一个工作,就是给这本书写注释,一方面给年 轻的学者们在看《艺术的故事》的时候有一个更深的门径可以 走。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注释,还可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和阅读范 围,这是我当时的一个愿望。当时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做到,但 是我就是要写。这本书大概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