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治疗后吉兰巴雷综合征

合集下载

腰椎术后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

腰椎术后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15年5月 205腰椎术后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张 雪1 郝延科2 郝延科(通信作者)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2 山东省中医院(脊柱骨科),山东 济南 250014摘要:对1例术后发生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术后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原因,对术后发生及临床表现不十分典型病例应注意分析及鉴别,避免漏诊及误诊。

关键词:腰椎术后;吉兰-巴雷综合征;神经节苷脂;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36;R7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09-0205-01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1。

临床特征多为急性起病,且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

腰椎术后并发吉兰²巴雷综合征的临床报道少见,现将1例资料报道如下。

1 病例摘要患者中年男性,因“腰痛并双下肢疼痛1年,加重半年”入院。

入院诊断为:腰椎滑脱症(L5,退变型,ODI 评分:35.6%,VAS 评分:5分),并在全麻下行腰5椎体滑脱切开复位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第6天练习直腿抬高时稍无力,未予以重视,第7天下午戴腰围下地活动时感右下肢无力、不能支撑,查体示: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Ⅲ级;左上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Ⅲ级,右上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Ⅱ级。

遂急查腰椎CT 、MRI 示:内固定系统未见异常。

行颅脑CT 示: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右侧丘脑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灶,考虑多发脑梗死。

详细追查患者病史,自诉术前2天曾出现腹泻症状,请经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会诊后以“(1)多发脑梗死,(2)吉兰²巴雷综合征?”转入神经内科治疗,术后第8天,患者呈进展性四肢瘫,查体示:双下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Ⅱ级;双上肢肌力Ⅱ级,四肢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吉兰-巴雷综合征,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或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周围神经系统的广泛炎性脱髓鞘。

临床上,四肢对称性松弛性瘫痪是其主要表现。

1.病因目前,病毒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毒感染有关,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

现在很清楚GBS髓鞘脱失的疾病是由细胞和体液免疫引起的,由周围神经特异性抗原引起的。

GBS病前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jejuni,CJ)高感染率是促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二、发病机制早期血清研究发现488%各种病毒补体结合试验呈阳性反应,如感冒及副感冒病毒、单胞病毒、腺病毒等。

近年来,国内外都发现了GBS病前空肠弯曲菌感染率高.Asbury临床病理和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将死于本病患者(EAN)对比表现,认为两者非常相似。

国内学者测试GBS脑脊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现脑脊液T细胞增多,外周血T细胞下降(周善仁等。

,1983)。

最近发现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白介素-2(IL-2)浓度显著增加,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恢复期,浓度下降,接近正常。

提示巨噬细胞和抗原激活T细胞分泌TNF-α和IL-2可直接间接参与周围神经脱髓鞘的病理损伤(鹰等,2000)。

其他研究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与补体相结合的抗髓鞘IgM各种高滴度抗鞘脂抗体和抗体GM1等抗体。

此外,在脑脊液中IgG、IgA 寡克隆升高IgG。

最近的研究认为自己是免疫反应T细胞和活化的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从血液进入周围神经参与损害周围神经的过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起到一定的作用。

虽然有些实验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很明显GBS是由细胞及体液免疫介导的,由周围神经特异性抗原引发的抗体导致髓鞘脱失的疾病。

神经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周围的神经系统中。

它是脊神经根系统中广泛的节段脱髓鞘和炎性细胞浸润,轴索变化相对较轻,只有肿胀和扭曲。

脊神经前根比后根先受损和严重,周围神经近端较重,远端相对较轻。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免疫治疗进展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免疫治疗进展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免疫治疗进展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

临床特点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四肢无力,伴或不伴有末梢性感觉障碍,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已被证实治疗GBS有效,多数患者疗效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遗留后遗症甚至死亡。

近年来针对GBS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此基础上的免疫治疗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

本文就近年来针对GBS新的治疗尝试以及对传统免疫治疗的新认识做一介绍,旨在为GBS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GBS的发病机制GBS是一种与前驱感染密切相关的疾病。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约2/3的GBS患者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

常见的感染病原体为空肠弯曲菌、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肺炎支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目前已经证实,空肠弯曲菌外膜上的脂寡糖与人体周围神经轴索的神经节苷脂存在着分子模拟,当其感染人体后可诱导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产生,后者攻击富含神经节苷脂的周围神经轴索而介导GBS的发生。

自身免疫反应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

根据介导效应反应免疫介质的不同,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类。

在细胞免疫中,自身免疫性T细胞通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介导自身免疫损害的发生。

在体液免疫中,自身免疫性抗体通过诱发补体沉积和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而介导自身免疫损害的发生。

在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存在两种免疫类型协同介导免疫损伤。

根据病理特征的不同,GBS主要分为两类: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和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

研究结果显示,在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中,在疾病的早期无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抗体和补体共同介导了轴索损伤;在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中,抗体结合施万细胞外表面的表位进而激活补体导致髓鞘囊泡化(脱髓鞘),而巨噬细胞的浸润要晚于髓鞘囊泡化的发生。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道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道
白原 正 常 。入 院 诊 断 为 : ( 1 ) 右 侧 基 底 节 区脑 出血 血 肿量 约 3 0 mL, 故 行 如下 内科 保守 治疗 : 甘 露 醇脱 水 降 颅 压 , 氨甲环酸 防止 血肿扩 大 , 泮 托 拉 唑 钠 防 止 应激性 溃疡 , 单唾 液酸 四 己糖神 经节 苷脂 2 0 mg加 生 理 盐 水 2 5 0 mL静 脉 滴 注 促 进 神 经 功 能 恢 复 , 马来酸依那普 利降血压 , 心 肺 支持 以 及 维 持 水 电 解 质 平 衡 等 治 疗 , 患者病情 平稳 , 但 患 者于 2 0 1 2年 3月 1 2 日夜 间 突 然 出 现 全 身 无 力 , 左上 肢肌力 2
复视 、 乏力 等症 状 减 轻 而 于 3月 1 8 日转 回本 院 。
2 讨 论
单 唾 液 酸 四 己糖 神 经 节 苷 脂 是 存 在 于 哺 乳 动 物 神 经 组 织 中 的 一 种 重 要 的 神 经 节 苷 脂 。主 要 分 布 在 神 经 元 细 胞 膜 , 是 神 经 细 胞 膜 的 天 然 组 成 部 分 ] 。实 验 证 明 , 本 药 能 促 进 中枢 神 经 系 统 在 遭 受 各 种 原 因 损 害 后 进 行 功 能 修 复 。作 用 机 制 是 促 进 “ 神经重塑” ( 包 括 神 经 细 胞 的 生存 、 轴突生长和突触生成 ) 。本 药还 对 损 伤后 的 继 发 性 神 经 退 化 有 保 护 作 用 , 可 改善 脑 动 力 学 参数 和减轻损 伤后脑水 肿 , 并 具 有 清 除 氧 自 由基 的 作 用 , 从 而 减轻其对神经细胞膜 的损害_ 2 ] 。但 单 唾 液 酸 四 己糖 神 经 节 苷 脂 相 关 性 吉 兰 巴 雷综 合 征 发 病 机 制 不 明 , 考虑可 能原 因: 外 源 性 的神 经 节 苷 脂诱 导 体 内 产 生 抗 神 经 节 苷 脂 抗 体 , 从 而引起 自 体 免 疫 性 脱 髓 鞘病 变 口 。而 急 性 炎 症 性 脱 髓 鞘 性 多 发 性 神 经 病 是 由 于病 原 体 的某 些 组 分 与 周 围 神 经 髓 鞘 的 某 些 组 分 相 似 , 机 体 免 疫 系统 发 生 了 错 误 识 别 , 产 生 自身 免 疫 性 T 细 胞 和 自 身抗体 , 并 针 对 周 围神 经 组 织 发 生 免 疫 应 答 , 引 起 周 围神 经 自 身 免 疫 性 脱 髓 鞘 ] 。二 者 的 鉴 别 主 要 是 看 发 病 与 用 药 的 相 关 性及 血 G M1 一 I g M 检测 结果 , 如 果 使 用 该 药 后 不 久 即 出 现 症

脊神经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

脊神经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

一、吉兰-巴雷综合征
(五)治疗 1. 免疫治疗 (1) 血浆置换(PE):可迅速降低血浆中抗体和炎症因子,每次交换量为30~ 50ml/kg,依据病情轻重在1~2周内进行3~5次 (2) 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可与大量抗体竞争性阻止抗原与淋巴细胞表面 抗原受体结合达到治疗作用,剂量0.4g/(kg·d),连用5天。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不推荐糖皮质激素用于GBS治疗
性神经病
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五)治疗 1. 免疫治疗 (1)糖皮质激素为CIDP首选治疗 (2)IVIG和PE:与AIDP相似 以上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产生激素依赖或激素无法耐受者,可试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
胺、硫唑嘌呤、环孢素A、甲氨蝶呤等 2. 神经营养 可应用B族维生素治疗。 3. 对症治疗 如有神经痛者,可应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 4. 康复治疗
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 病因 暂不明确,CIDP患者体内可发现β-微管蛋白抗体和髓鞘结合糖蛋白抗体,未发现与
AIDP发病密切相关的针对空肠弯曲菌及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因子免疫反应的证据。 2. 发病机制 细胞和体液免疫共同参与介导的针对施万细胞或髓鞘的免疫损伤,引起周围神经脱髓鞘
和轴索损害。
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二)临床表现 · 病前少见前驱感染,起病隐匿并逐步进展,2个月以上达高峰 · 对称性肢体远端或近端无力,大多自远端向近端发展。一般不累及延髓肌致吞咽困难,
呼吸困难更为少见 · 部分患者可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心律失常等 ·四肢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伴或不伴肌萎缩,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四肢末梢性感觉
一、吉兰-巴雷综合征

儿童重型吉兰-巴雷综合征与神经节苷脂抗体的相关性

儿童重型吉兰-巴雷综合征与神经节苷脂抗体的相关性

儿童重型吉兰-巴雷综合征与神经节苷脂抗体的相关性胡晶;李保敏【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24(15)9【摘要】目的探讨重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儿的临床特点与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anglioside antibodies,AGAs)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并依据分析结果,评估神经节苷脂抗体与疾病分型、临床特征的关系,为临床合理治疗、估计疾病预后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诊该疾病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病情及肌电图检查结果,划分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AIDP)、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 sensory axonal neuropathy,AMSAN)3个亚型。

检测患儿血清神经节苷脂抗体,统计抗体总体阳性检出率、各亚型重症GBS患儿抗体的构成比,比较各亚型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疾病治疗效果等。

结果AIDP组、AMAN组及AMSAN组研究对象的AGAs整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性别、年龄差异。

AMAN组中GM1-IgG、GQ1b-IgG和GD1a-IgG的阳性检出值均高于AIDP组(P<0.05);AIDP组抗体阳性者,肢体无力、延髓症状(呼吸受累)、肢体麻木、腱反射消失的发生率,入院时下肢肌力减退程度均大于抗体阴性组;脑脊液蛋白升高更明显,肌力改善所需时间更长、出院时下肢肌力更低(P<0.05)。

抗体阳性组ΔHughes评分为(1.04±0.80)分,抗体阴性组为(1.69±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通过检测该抗体有助于确诊疾病。
脑脊液与血清蛋白电泳:通过比较脑脊 液与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可以进一步确 认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免疫学特征,提高
诊断准确性。
这些辅助检查和诊断方法对于吉兰巴雷 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制
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05
治疗与预后
一般治疗原则
要点一
早期识别与治疗
要点二
个体化治疗方案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 重要意义。我们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识 别出早期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从而进行及时的免疫治疗 。
每个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病情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 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种族差异
种族因素可能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易感性有一定影响。某些种族或族群中该综合 征的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遗传背景、生活习惯或环境因素有关。但需要更多研 究来证实种族差异的存在和影响程度。
03
临床表现与分型
经典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症状
肢体无力
经典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首发症状常 为肢体对称性迟缓性肌无力,从下肢 开始逐渐累及上肢。
认知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 中等认知功能障碍。
脑干受累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脑干受损症状,如眩晕、 呕吐、眼球运动障碍等。
疼痛
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肌肉或 关节疼痛。
病程发展与分期
急性期
平台期
病程初期,患者症状迅速加重,通常在数 日至数周内达到高峰。
在急性期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症状不 再明显加重,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THANKS
感谢观看
未来研究方向

吉兰-巴雷综合征_Ji Lan - Ba Lei Zong He Zheng

吉兰-巴雷综合征_Ji Lan - Ba Lei Zong He Zheng

吉兰-巴雷综合征_Ji Lan - Ba Lei Zong HeZheng一概述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以四周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病变及小血管炎性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四周神经病,经典型的GBS称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

二病因病因尚未充分阐明。

约70%的GBS患者发病前8周内有前驱感染史,通常见于病前1~2周,少数患者有手术史或疫苗接种史。

空肠弯曲菌(CJ)感染最常见,约占30%,腹泻为前驱症状的GBS患者CJ感染率高达85%,常与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有关。

CJ感染埋伏期为24~72小时,腹泻初为水样便,以后消失脓血便,高峰期24~48小时,1周左右恢复。

患者常在腹泻停止后发病,约50%的CJ肠炎患者腹泻2周后就不能分别出细菌。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严峻感觉型GBS有关,多数患者较年轻,发病症状严峻,常消失呼吸肌麻痹,脑神经及感觉受累多见,与GM2抗体关系亲密,抗CMV的IgM抗体和冷凝集抗体滴度增高,观看发觉CMV感染的GBS有群发觉象。

发生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前后的GBS常伴EB病毒(EBV)感染。

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GBS患者年龄较轻。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GBS发生率显著高于非HBV感染组。

另外亦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Lyme病的报道。

三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起病前1~4周可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肌无力,多于数日至2周进展至高峰,常见类型为上升性麻痹,首先消失对称性两腿无力,典型者在数小时或短短数天后无力从下肢上升至躯干、上肢或累及脑神经。

下肢较上肢更易受累,肢体呈弛缓性瘫痪,腱反射降低或消逝,通常在发病早期数天内患者即消失腱反射消逝,部分患者轻度肌萎缩,长期卧床可消失废用性肌萎缩。

除极少数复发病例,全部类型AIDP患者均呈单相病程,多在发病4周时肌无力开头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fter exogenous gangliosides injection
• High titers of anti-GM1 antibodies were found in patients who developed GBS following exogenous gangliosides injection , leading to the suspicion that exogenous gangliosides might be foreign to humans and may act as an immunogenic agen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ogenous gangliosides and GBS
• high titers of anti-GM1 antibodies were found in some of the patients who developed GBS after receiving a ganglioside therapy, leading to the suspicion that exogenous gangliosides might be foreign to humans and might be neuritogenic in humans •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ogenous gangliosides and GBS was further evidenced by the positivity of anti-GM1 and anti-GT1a antibodies in CSF and plasma
• GM1除广泛分布于周围神经的轴索,还分布于郎飞氏节及施万细 胞近轴索侧细胞膜,在运动神经髓鞘内GM1的含量多于其在感觉 神经髓鞘内的含量 • GD1b在后根神经节大感觉神经元分布较多 • GQ1b在动眼、滑车、外展神经的髓鞘中含量高于其他颅神经
特定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和具有某些特异临 床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We identified 7 patients who developed GBS after intravenous use of gangliosides
•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 2013 • Gangliosides as an exclusive component or part of a compound have never been used in our department and all the enrolled patients were referred to our department from other departments or from other hospitals.
Guillain-Barre ´ syndrome (GBS)
• AIDP • AMAN • AMSAN • MFS
Ganglioside
• 神经节苷脂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细胞的外表面,在神经系统中含 量丰富,在周围神经系统中主要存在于轴索,而在胶质和髓鞘中浓 度较低 • 根据其糖基结合唾液酸分子的数目及部位分为GM、GD、GT 及GQ
• GBS following intravenous use of gangliosides in Europe several decades ago • led to its withdrawal from European market
Figueras A, Morales-Olivas FJ, Capella D, Palop V, Laporte JR (1992) Bovine gangliosides and acute motor polyneuropathy. BMJ 305:1330–1331.
Evaluation of clinical severity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
• Motor function deficits of patients were scored by the Hughes Functional Grading Scale(HFGS) score • Neurologic function was also evaluated by using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 sum score of six bilateral muscles in arms and legs, ranging from 0 (tetraparalytic) to 60 (normal strength)
• 抗GM1抗体见于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及脱髓鞘性GBS, IgM类GM1抗体见于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症状学研究提 示GM1抗体阳性的患者更多出现肢体无力,而感觉障碍相对较少 • 抗GD1b抗体与感觉性共济失调等感觉障碍为主的疾病相关 • GQ1b与Miller-Fisher 综合征(MFS),Bickerstaff脑干脑炎(BEE)等 存在眼肌麻痹或球部肌肉受累的疾病相关
Sum
• In sum, exogenous gangliosid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 of GBS due to incompletely recognized pathogenesis. Ganglioside-associated GBS is more severe in clinical course with poorer short-term prognosis as compared with nongangliosideassociated GBS in northeast China.
Grouping
• Enrolled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ganglioside+ group (ganglioside-associated) and the ganglioside- group (non-gangliosideassociat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received exogenous gangliosides before disease onset.
Pathology
• AMAN and AMASN are associated with Campylobacter jejuni enteritis and antibl structure of gangliosides
不同种类的神经节苷脂在周围神经系统的 分布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