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情节宝黛爱情悲剧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探析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探析摘要《红楼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是由于命运的捉弄、宝玉的软弱多情以及他们反世间之道而行造成的。
加之宝黛二人性格的不和,更使二人的爱情成为一曲婉唱。
而且宝黛二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对封建主义的血泪控诉,也是对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另一方面是让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
索引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命运性格社会根源《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大悲剧。
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序》中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而其中尤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激起读者的同情、感慨和深思。
曹雪芹在表现这一爱情悲剧时,并没有把悲剧冲突放在肤浅、表面的尖锐状态中,而是真切细腻地描叙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从两小无猜到相知默契的感情历程中同周围环境的对立。
《红楼梦》中最能体现其悲剧性的就是宝黛的爱情悲剧。
打开《红楼梦》,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开篇明诣,点出作者希望通过此书道尽人间沧桑,希望世人醒悟的愿望。
正如王国维所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其在论述宝、黛的爱情时强调:造成宝黛的爱情悲剧的"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
常人之情,常人之理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一、不合“礼”的“木石前盟”——命运悲剧《红楼梦》所提供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框架,其意义要远远超出故事本身。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故事概括讲解

《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 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 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 一边又是金玉姻缘。
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 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 “一个是阆苑仙葩 , 一个是美玉无瑕” , “质本洁来还洁去” ,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 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 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 无法与社会“融合” , 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
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 “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面对落花, 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 无法释怀, 又潸潸泪下。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故事概括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故事概括《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
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
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系摘要:由于《红楼梦》所表现的爱情,是一种带有新的光彩和具体有广阔反封建意义的爱情,因此它特别富于叛逆性,但也特别富于悲剧性。
很明显的可以看到,直接造成这一悲剧的时代原因,便是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制度。
即使贾宝玉和林黛玉能够取得封建家长的允许而如愿结成婚姻,宝黛的性格、思想也不能因此改变悲剧的结局。
要改变这一悲剧,就必须早那一时代里找到一方不仅能够容纳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而且还要包容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理想和道路的国土。
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命运时代社会一、宝黛不和时宜的性格1、林黛玉孤标傲世的性格当林黛玉初到荣国府时,封建家长竟是不加“大防”地把她和贾宝玉安排在一个住处。
这似乎连林黛玉都有点意外,她曾这样想:“况我来了,自然和姐妹们住在一起,兄弟们是另院别室”。
封建家长为什么这样把他们安排在一起呢?先不去追究。
但可以相信的是:在最初的时候,如果把林黛玉说个贾家做媳妇,以贾母为首的封建家长未必不同意。
勿怪,最善于看上头风色的凤姐,很早就用“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这样的话来和林黛玉开玩笑;连贾府的仆人兴儿也任务贾宝玉将来的婚姻对象一定是林黛玉了。
看来这一段婚姻刚开始并不是没有那么抵触。
但是,以贾母为首的封建家长,开始时对林黛玉万般怜爱,甚至爱的连自己的嫡亲孙女儿都要靠后了;后来,由于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对林黛玉的脾气,独特的性格愈来愈看得清楚了,这才渐进的产生了反感。
而这一性格恰恰是封建家长决定婚姻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这在《红楼梦》中也曾有描写。
例如,那一次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想给贾宝玉说亲,因对贾母说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到一位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样,小道也不敢造次。
”贾母说:“……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来告诉我。
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的这一段话往往被粗心的读者忽略,其实这很重要的。
论《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悲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姓名:张晓娜学校:巩义市广播电视大学学号:20071410020443指导教师:郭树伟定稿日期:2009年9月目录一、宝黛爱情的命运悲剧。
(1)二、宝黛爱情的时代悲剧。
(2)(一)宝玉的软弱多情 (2)(二)宝黛爱情反世间之道而行 (2)(三)宝黛性格不和 (3)三、《红楼梦》宝黛爱情的社会悲剧。
(5)参考文献 (6)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张晓娜2009年9月摘要:《红楼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是由于命运的捉弄、宝玉的软弱多情以及他们反世间之道而行造成的。
加之宝黛二人性格的不和,更使二人的爱情成为一曲婉唱。
而且宝黛二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既是命运的悲剧,又是时代悲剧,更是社会悲剧。
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命运时代社会《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也是古典悲剧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中最能体现其悲剧性的就是宝黛的爱情悲剧,这是全书的中心情节,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激动人心的悲剧。
曹雪芹的高明之处,是他把宝黛的爱情悲剧跟贾府由盛转衰的命运结合起来描写,写出了一部贵族之家的罪恶史、衰亡史,同时也写出了这个悲剧的构成及其深刻的原因。
一、宝黛爱情的命运悲剧贾宝玉是贾家子孙中唯一有希望可以中兴家业的继承人,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为了光宗耀祖,家长们要把他引上正路,他们十分害怕宝黛的爱情结合,他们不顾给宝玉造成精神上的巨大折磨和痛苦,不惜置黛玉于死地,最终选择了薛宝钗做贾宝玉的妻子。
这不仅仅因为薛家有钱,两家门第相当,联姻以后可以进上步加强他们“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因为薛宝钗脑子里那一套封建正统思想,完全符合封建主义道德规范和整个贵族家庭的利益。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便是说明遭受婚姻约束的女性形象的一面,揭示出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封闭性、封存性,体现出中国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对女性的影响,在同情人性之外,又能陶冶情操,凸显传统文化中“妇女近庭”之崇高理想。
红楼梦中宝黛一生最大的悲剧便是无论多么坚强倔强,在樊家之家无异于在轻铁上行走,毕竟“物换星移,今夕何夕”。
宝黛从小就在改变不了的选择中,被家族的牢笼套住,不得苟活。
宝黛作为一个婚姻中的妻子,得到永无分裂的围绕;而作为一个母亲,照顾她的孩子无法在她身上体现出来,只能当一个木偶处境,让每一个自心底想做的事儿都凭空飘然而去,宝黛无可挽回地卷入整个家族的女阴影之中,产生了“锒铛入狱”的结果,被家族的利益驱使,只能坚强地接受“强则宁,弱则死”的命运。
宝黛爱情的激荡也让《红楼梦》更加添上对人生的痛苦哀恸。
宝黛的爱情悲剧也被鲁迅先生描述为:“诚如贾宝玉所描绘的宝黛,无非是苦楚和哀思构成的一幅画,唉!太遥远了,女人反抗、做主观、不受男人约束,也许在古代绝处逢生,但大概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
宝黛实在太可怜了,她明知道是错,但还是勉强自己去做,太可怜了,只能无望地活着,没有希望也没有愉悦,这样的悲剧,当真也让人无法抗拒。
宝黛无法完成自己的爱情,在贾宝玉的爱情下却又渐渐有了一份心结,口是心非,却又有了几分柔情,这便是一份坚持心智的体现,也代表了宝黛对家族的忠贞不渝。
莎士比亚先生的著作《威尼斯商人》中Othello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与宝黛的爱情悲剧有异曲同工之妙,宝黛面对爱情的抉择也犹如Othello,选择了更爱面子,而牺牲自己的爱情,与朱丽叶承受Othello留下的可怕责罚也同出一辙。
宝黛在《红楼梦》中的悲剧,也为婚姻礼仪的表达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体现出妇女婚内角色的封闭性、封存性,占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但是,宝黛作为一个女性,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宿命,她只能在社会伦理之下,坚强地活着,而这也正是宝黛悲剧最大的真相所在。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1401210009 陈嫚丽汉语言文学(师范)专升本班摘要:悲剧性是《红楼梦》的总体审美风格,而宝黛爱情则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宝黛二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
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无一不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也与个人原因分不开,悲剧的意蕴与艺术感染力无一不渗透宝黛的爱情中。
因此本文就其爱情悲剧的原因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
从而阐述其悲剧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及价值。
关键字:宝黛爱情、悲剧、性格、社会意义、美学一、宝黛爱情悲剧溯源1.宝黛爱情的性格悲剧1.1.孤傲敏感林黛玉黛玉孤傲多才,敏感聪慧,但她的敏感尖刻确不为时代和环境所容,与龌龊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有“咏絮才”,确唯有“玉带林中挂”。
黛玉母死寄居在贾府这样一个大家庭中,面对府中众人,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可见她是一个聪明善察的女子。
但生性孤傲,爱恨分明,使得她言行举止间并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好恶。
对于贾府的统治者,她也从来不说奉承话故意讨好。
出于孤苦的身世和强烈的自尊,黛玉对周围人的言行总是分外的敏感,有时出语未免尖刻,有时也哭哭闹闹,给人留下“小性儿”的印象。
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这样的性格无疑会招致别人的侧目,使其显得更加的突兀,没有归属感,以致冷月葬花魂:“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如此的环境加之敏感的性格,越来越使她伤心难受,孤苦的身世,孤傲的性格,孤独的处境加上多病的身体,让正值青春年华的黛玉心里过早的产生了沉重的的悲苦意识和情结。
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女,黛玉不可能不明白,只要她向贾府的统治者低头多说些奉承讨好的话,就能改善自身的生存处境,但她却不肯这样做。
黛玉这样的性情显然是与封建家长的择偶标准是不统一的,封建家族择偶看重的是性儿,像宝钗那样懂得圆滑处世,贤惠掌家的人而非她这样“绝尘埃,信天命,不由其他”的小性子。
我看〈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悲剧

目录一、两人的性格是悲剧的催化剂二、家庭背景是悲剧的演绎场三、社会环境是悲剧的大染缸论文摘要《红楼梦》以宝黛爱情的悲剧为中心线索,展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有力地批判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表达了对广大青年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讴歌赞美了贵族叛逆者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礼教纲常的斗争精神。
宝黛爱情的结局之所以成为了悲剧,一方面是因为两人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与封建守旧思想太多违悖,另一方面,是社会家庭环境对新新人类的民主主义残忍的扼杀和摧毁。
我看《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悲剧关键词《红楼梦》悲剧催化剂演绎场大染缸宝黛之间的爱情,可谓心心相印,刻骨铭心,是文章中最美最动人的一枝奇葩。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美、越深刻、越动人。
所以,宝黛爱情的悲剧是必然的,一、两人的性格是悲剧的催化剂贾宝玉是一个行为“偏僻而乖张”的人物,是完全不符合封建家庭要求的不肖子孙。
他讨厌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认为八股文是饵名钓禄的工具,他痛恨读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甚至是“国贼”、“禄蠹”,不屑与他们的无聊应酬。
他还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
他反对礼教纲常,否定封建社会最重视的等级名分、君臣之道以及“君子杀身以成仁”的封建道德,这充分说明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他的长相、性情到言行都有明显的女性化倾向。
而且贾宝玉自幼说话就令人感到“奇怪”,第二回里七八岁的孩子居然会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儿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此类的“疯话”不少,以至世人皆知。
第三回里说宝玉从小“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
”无论上学还是完成父亲给自己留的作业,都是无心为之,凑合了事,对付过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探心意
真心还是游戏? 真心还是游戏?
宝黛看西厢
是否才子佳人式的 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 戏语,牡丹亭艳曲警放 心 淫词艳曲欺负我 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 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 情 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 怎舍得叠被铺床。 引发不开门的误会
林黛玉为什么 不喜欢用才子 佳人作比
红绡香断有谁怜? 红绡香断有谁怜?
宝钗的家世背景 及薛家的目的
金钱与权势
一除邪祟 二疗冤疾 三知祸福
二、宝黛的爱情历程
(一)初恋和热恋的时期
从初进贾府到题帕诗 (从第三回到第三十四回) 近与远/ 近与远/亲与疏 第十八回 元春归省中黛玉和宝 钗对宝玉的态度 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 黛玉俏语谑娇音 宝:亲不间疏,后不僭先 黛:我为的是我的心
木石 前盟
一、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
《红楼梦》 中常把绛珠草称为 “木”,如“木石前盟”、“木 石姻缘”、“草胎木质”,林黛 玉亦自称“我们不过是草木之 人”:绛珠草既可称草,又可称 木。在古人的诗赋中,灵芝草被 称为神木、灵草。 《红楼梦》 中绛珠草化身为绛 珠仙子;而神话中灵芝草是炎帝 季女瑶姬的精魂所化:炎帝之季 女,名日瑶姬。未行而亡,封于 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曰灵芝。 绛珠愿以一生眼泪偿还神瑛甘露 之爱的情缘
宝黛 知己
两情相悦,在于肌肤相亲易, 两情相悦,在于肌肤相亲易, 在于灵魂相通难。 在于灵魂相通难。
如宝黛爱情,人 格价值体认上的 彼此欣赏,彼此 相知,《红楼梦》 前的作品中未曾 有过。
宝黛定情
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宝玉不悔的誓言 薛宝钗的表示及尴尬
林黛玉的题帕诗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 红楼梦》 《红楼梦》情爱观的进步意义 情情,不带任何功利色彩, 情情,不带任何功利色彩,要爱情不要顶戴花翎 获得爱情,平的是情,而不是财富、权势。 获得爱情,平的是情,而不是财富、权势。
宝黛爱情被扼杀
第三时期
从第八十一回到原 著中黛玉之死, 著中黛玉之死,是 她与宝玉爱情被扼 杀的时期。 杀的时期。 看不到曹雪芹的笔 张爱玲的三恨。 墨:张爱玲的三恨。
宝黛爱情的几对影子
★小红和贾云的初恋时 对宝黛初恋的烘托。 ★龄官和贾蔷的热恋是 对宝黛热恋阶段的映衬。 三十回龄官画蔷,三十 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尤三姐河柳湘莲的定 亲,是对宝黛定亲的虚 拟。 ★宝玉和晴雯的相处, 衬托宝黛间的纯情,悼 念的预演
三、后四十回宝黛爱情描写的得失
败笔 从知己之爱的倒退 高鄂等人对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看 法。 八十二回梦中宝玉说妹妹大喜。 八十六回两人,黛玉说:若无知 音宁肯独清风明月。八十九回, 宝玉不明黛玉的琴声内涵,承认 可惜我不是知音。 黛玉对宝玉不放心,从傻大姐处 听到便认为“是个无情无义的人。 续书是怀着误解、怨恨而死的。 调包计
五、宝黛爱情悲剧的理想主义
叛逆精神 知己之爱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 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 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 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 底意难平。”
永恒的木石前盟
冷月葬诗魂 向死而生 脂批“ 脂批“补不完的是离恨 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 石乎? 石乎? 而绛珠之泪偏 不因离恨而落, 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 石而落, 石而落,可见稀其石必 惜其人,其人不自惜, 惜其人,其人不自惜, 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 之惜乎? 之惜乎? 所以绛珠之 泪至死不干,万古不怨, 泪至死不干,万古不怨, 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 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 悲夫!” 悲夫!
二十八回 蒋玉涵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红麝香珠两串 凤尾罗两端 芙蓉簟一领 宝黛钗三人的反应 转送、佩带、 转送、佩带、呆燕
黛玉反对重玉不重人的邪说
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祈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张道是提亲(信号)权势和金钱的结合。 张道是提亲(信号)权势和金钱的结合。 十五岁,聪明智慧, 十五岁,聪明智慧,根基家当也配得过 贾母的择孙媳标准:模样性格难得好的。 贾母的择孙媳标准:模样性格难得好的。 张道士赠送金麒麟,黛玉讽刺宝钗。 张道士赠送金麒麟,黛玉讽刺宝钗。 宝黛冲突:第二次砸玉。 宝黛冲突:第二次砸玉。 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宝黛之情即将公开化。 宝黛之情即将公开化。
宝黛爱情成熟期
第二时期从三十 五回到八十回, 五回到八十回, 林黛玉与宝玉的 爱情成熟期。 爱情成熟期。 爱人间不再怀疑 三十六回 宝玉睡午觉 四十九回 薛宝琴出现
宝黛爱情面对风刀霜剑
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抛金兰 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一天一两上等燕窝 五十回 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贾母有意于薛宝琴 //五十四回 史太君坡陈腐 五十四回 那一点是佳人? 旧套 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莽 玉 老健春寒秋后热
永远的木石前盟
《红楼梦》的宝黛爱情悲剧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付丽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 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 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 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 个是镜中花。想眼中有多 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 冬尽,春流到夏。 伤心一首葬花词, “伤心一首葬花词, 似谶成真自不知” 似谶成真自不知” 忧郁症// //噬心 忧郁症//噬心 薛姨妈// //外祖母 薛姨妈//外祖母
木石前盟 只一个情字
一、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
神瑛侍者投生为贾宝玉。 神瑛侍者投生为贾宝玉。据《 玉 解释, 篇》 解释,“瑛”是“似玉美 因此, 神瑛” 石”, 因此,“神瑛”就是已通 灵性,具有知觉、意识、 灵性,具有知觉、意识、思想和 情感的假玉真石, 情感的假玉真石,是自经锻炼之 后灵性已通” 后灵性已通”的青埂峰顽石之人 格化身。 格化身。 青埂峰顽石经茫茫大士大施幻术, 青埂峰顽石经茫茫大士大施幻术, 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 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它因 不甘寂寞而投入人世, 不甘寂寞而投入人世,成为贾宝 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 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
一、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
“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 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 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 珠草便得炎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 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 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 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 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凡 心偶炽,美此昌明大平朝世,意欲下凡造 历幻缘,比在誉幻仙子案前性了号。警幻 亦曾问及灌溉之情补偿、趁此倒可了结 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 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 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也偿还得过他了。”……
一抔净土掩风流
林黛玉坚持的自己的 爱情。 爱情。 对风刀霜剑的抗争 对贾母的抗争、 对贾母的抗争、没亲 人,身子干净 对王夫人的抗争。 对王夫人的抗争。
四、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
天理/纲常/利益/ 天理/纲常/利益/礼教 合谋扼杀了宝黛爱情。 合谋扼杀了宝黛爱情。 贾元春(皇权) 贾元春(皇权) 老祖宗(家长) 老祖宗(家长) 王夫人 薛姨妈 薛宝钗
寒塘涂鹤影,冷月葬诗魂
第七十六回“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 感凄清, 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 寞”,林黛玉和史湘云在 悲凉之雾遍披华林中联诗。 悲凉之雾遍披华林中联诗。 这是前八十回中林黛玉最 后一次作诗。 后一次作诗。用来接对湘 寒塘涂鹤影” 云“寒塘涂鹤影”,的诗 冷月葬诗魂” 句“冷月葬诗魂”,又是 前八十回中林黛玉最后一 句诗。 句诗。
宝黛是一见钟情吗?
黛玉的家世背景 黛玉有仙气、灵气、 黛玉有仙气、灵气、 一段自然的风流态 就是没有俗气。 度,就是没有俗气。 自然的一段风流态 度。 宝玉惭俗砸玉
一、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
金锁戴在四大 家族薛家之女 薛宝钗的身上。 薛宝钗的身上。 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
金玉 良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宝钗看玉
木石情缘还是金玉良缘? 木石情缘还是金玉良缘?
视频《葬花吟》 视频《葬花吟》
黛玉的忧伤 宝玉的选择 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 飞燕泣残红 林黛玉的心理状态 没有把 握 敏感的体认到金玉良缘 的威胁 悲凉之雾,遍披华林,而呼 吸领会者独宝玉(黛玉)而 已。
质本洁来 还洁去
木石情缘还是金玉良缘?
艺术是生命的最高形式 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学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林黛玉•唐多令 林黛玉 唐多令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 粉堕百花州 香残燕 子楼.一团团逐对成 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 球。.飘泊亦如人命 飘泊亦如人命 空缱绻,说风流 薄,空缱绻 说风流 草 空缱绻 说风流.草 木也知愁,韶华竟白 木也知愁 韶华竟白 叹今生谁舍谁收? 头!叹今生谁舍谁收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 嫁与东风春不管 凭 尔去,忍淹留 尔去 忍淹留
宝玉二度 砸玉
诉肺腑情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 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 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 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 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 了。”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 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 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 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 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 其亲热厚密,竟不必嫌…… 其亲热厚密,竟不必嫌…… 知己之爱,与宝钗的比较, 知己之爱,与宝钗的比较,贾宝玉做 出最后的选择。 出最后的选择。 知己的爱情基础让林黛玉满意。 知己的爱情基础让林黛玉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