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论文
浅谈鲟鱼的养殖

浅谈鲟鱼的养殖[摘要] 鲟鱼系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熊猫”之称。
鲟鱼以其奇特的体形而被作为观赏鱼饲养。
但近期因为江河筑坝、环境污染、过度捕捞三大主要因素影响,造成鲟鱼资源不断萎缩,迫切要求人工养殖来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
本文着重探讨了鲟鱼的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关键词] 鲟鱼养殖技术鲟鱼为软骨硬鳞鱼,是远古鱼类,有活化石之称,其形态独特,体鲟鱼呈锥形,头、躯干为一平面,身披五行骨板并带有尖棘犹如铠甲,游如梭静如艇,体黑灰色,腹部白色,歪尾形,观之有一种幽深、古朴、别致的感觉,观赏价值很高,在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区将其视为上等观赏鱼。
我国是鲟鱼品种最多,分布最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境内野生的鲟鱼有:分布于黑龙江中游、松花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的匙氏鲟、达氏鲟和少量的库页岛鲟;分布于长江、金沙江流域的中华鲟、达氏鲟和白鲟;分布于新疆伊宁,绥定、密布察尔等地水域中的裸腹鲟;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布伦托海、博斯腾湖的西伯利亚鲟(贝氏鲟)。
但在近几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的原因,严重破坏了鲟鱼的生态系统,致使有些鲟鱼种类濒临灭绝。
为了挽救这些濒危物种,世界各国在鲟鱼繁殖、放流、养殖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各种鲟鱼在养殖方法,尤其是成鱼养殖方法上无大区别,只是因品种不同,在幼鱼养殖过程中的饲料转化方面存在着难易程度的不同,至于生长速度的快慢,则主要取决于水质、水流、放养密度和饲料的优劣。
按鲟鱼不同生长阶段所具有的特点,简单的分为幼鱼养殖与成鱼养殖来论述。
一、鲟鱼幼鱼的养殖鲟鱼幼鱼养殖可采用室外水泥地,使用流水养殖。
水泥地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切去四角,这样池中的水流旋转无死角。
池底应为锥底形,坡度为1%-2%,排水口设在锥底部,再通过可调节高度的管道排水。
要保证洗刷水池时可以彻底排干池水。
池规格在9平方米以内,深度1米便可,池壁要光滑,以免刮伤鱼苗。
鲟鱼的工厂化养殖初探

表 2 鲟 鱼 工 厂 化 养 殖 放 养 密 度 规 格 () g
<3 O 3l — l O 2
为 了确 保生 产 安 全 , 能 及 时 有 效 地 了解 养 又 殖 水 体 的变 化情 况 , 我们 对 养殖 池 进行 了改造 , 在 每个 池 中安 装 了探 头 , 池水 进行 2 对 4h自动 在线 监测 。监测 内容 包 括 : p 温 度 、 度 、 DO、H、 浊 电导 、 O P等 , R 系统 均在 工业 控 制 微 机 的程 序 指 挥 下 运 转 , 且 能 自动 或 通 过 微 机 以人 机 交 互 方 式 手 动 并 控制 采样 流程 , 而更 好地 满 足生 产 实时 性要 求 , 从
维普资讯
6
《 渔业现代化) 0 2 ) 0 年第 5期 2
鲟 鱼 的 工 厂 化 养 殖 初 探
上 海 市东 部集 团通 申鳗 业 有 限公 司 邵建 刚
鲟 鱼是 目前 地球 上 最 古老 和 最原 始 的辐 鳍 鱼
岳 永 瑞
Hale Waihona Puke 殖, 平时 投饵 量 较 大 , 因此 残 饵 和鱼 的排 泄 物也 相 应增 多 , 出 的污水 极 易 引起 周 边 环境 的恶 化 , 排 因 而有 必要 进 行适 当 的处理 。
有 害物质和一些致病菌 被降解和杀灭 , 极少 有鱼
病 的发 生 。
表 1是 我公 司对 养 殖用 水 在 1个 月 内处 理 前
后 的水质指标分析数值对照 ( 1 月的平均数 为 个 值 ) 。 但 是 有如下 两 个 问题 有待 解决 :
() 1 利用 网 绢 制 成 的 过 滤 板 极 易 被 堵 塞 , 清 洗 比较 困难 , 且使 用 寿命 不 长 , 并 而且 过 滤不 很 彻
工厂化车间养鲟技术探讨

个 面积 为20 0m。 水 处 理 系 统 , 殖 区与 水 处 0 的 养 理 区 用 隔热 墙 分 开 , 养殖 池 中 的污水 、 残饵 、 便 粪
殖池 。放 养情 况 见表 1 。
表 1 车 间 养殖 密 度
3 2 饲养 管理 . 3 2 1 投 饵 管理 饵 料 以公 司 自制颗 粒饵 料 为 .. 主 , 料 中添 加 优 质鱼 粉 、 油 、 饵 鱼 豆粕 以及 高蛋 白
砖砌 水 泥 池 、 四棱 八 角形 , 深 2m, 个 面 池 单
积 3 l, 殖水 体 7 I, 1 51 养 T 01。 每 4个养 殖池共 用一 T
动水 泵 循环 培养 微 生 物 , 处 理 池表 面 用 泡 沫 板 水 栽水 生植 物 或 蔬 菜 漂 浮水 面 , 种 进 池 时 用 3 鱼 的食 盐水 浸 泡鱼 体 3 n 体 表 消 毒处 理 后 进 养 0mi ,
等 水 生植 物 , 效 地吸 收硝 态氮 、 酸盐 等有 害物 有 磷
鱼有 限公 司利 用 循 环 型工 厂 化 车 间养 殖 鲟 鱼 , 经 过 多年 的养殖 研 究 取得 了技 术 性 的突 破 , 将 养 现
殖技 术探 讨如 下 。
质, 处理 后 的水 通 过 气 提 装 置 提 升 到 养 殖池 循 环
《 北渔业 ) 0 1 第 3期 ( 河 ) 1年 2 总第 2 7期 ) 0
o增 殖与 养殖
d i1 , 9 9 ji n 1 0 —6 5 . 0 1 0 . 0 o :0 3 6 / . s . 0 4 7 5 2 1 . 3 0 8 s
工 厂 化 车 间 养 鲟 技 术 探 讨 Fra bibliotek使用。
2 鱼 种 来 源
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所兴,罗治远,张飞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摘要:鲟鱼是一种养殖价值很高的经济鱼类,养殖模式以流水养殖和网箱养殖为主。
新疆伊犁地区水资源丰富,且水质条件优良,本实验在新疆伊犁地区对工厂化鲟鱼养殖技术进行研究,重点对工厂化养殖鲟鱼的放养密度、生长情况和经济效益三项指标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鲟鱼工厂化前言鲟鱼类隶属硬骨鱼纲、鲟形目,世界上现存鲟鱼类有两科六属二十六种。
近十几年来,人工规模化养殖鲟鱼发展很快,以西伯利亚鲟、史氏鲟、杂交鲟为主。
养殖方式以网箱、流水池、池塘为主流养殖模式。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新疆大规格鲟鱼价格较高,经济收益明显,市场前景广泛。
1.材料:1.1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设计循环水养殖池设在封闭式工厂内。
工厂厂房为夹心彩钢板建造,顶高5m。
养殖池采用玻璃钢和外铺瓷砖水泥池两种结构。
玻璃钢养殖池呈圆形,直径2m,高1.2m。
外铺瓷砖水泥养殖池呈正方形,规格5m×5m,面积25m2。
1.2水源试验场用水为水库中层水,水温15℃,先进入蓄水池进行物理沉淀、过滤,再流入养殖池中。
水质达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完全符合鲟鱼生长要求。
1.3增养设施功率5kW的罗氏鼓风机,输气管道,纳米管增氧终端。
1.4养殖水净化设施养殖水经过排水系统经微滤机过滤,转至地下物理水处理系统,再由水泵送至生化反应器进行生物水处理,而后流入蓄水池,经输水管道进入养殖池。
2.方法与内容2.1鱼种放养2.1.1养殖池消毒用50mg/L的聚维酮碘溶液消毒。
消毒后用清水冲洗,认真检查进排水设备,然后注入新水。
玻璃钢养殖池水深50cm,水泥养殖池水深1.3m。
2.1.2鱼种放养鲟鱼苗种来源于大连市永兴鲟鱼养殖技术有限公司。
放养的鱼种体质状况良好,鱼体匀称、鳃鲜红、体色呈黑色或黑灰色,腹部呈白色、无凹陷,游动能力强的全人工繁育苗种,其规格为5cm/尾。
鱼种放养前均用2%-3%食盐水浸泡消毒10分钟-20分钟。
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健康生态养殖技术

西伯利亚鲟 、 闪光鲟为代表 ; 另一类是 我国 自有的 种类 , 以黑龙江流域 出产 的史 氏鲟 、 达氏鳇 和史氏
鲟 杂 交种 以及 少量 长 江 流域 的 中华鲟 为代 表 ; 第 三 类 是从 美 国引进 的匙 吻鲟 。从 俄罗斯 引进 的欧洲鲟 鱼 由于从 天 然 饵料 到 人工 配 合饲 料 的转 化 更 容易 ,
故池 塘 四周要 架设 防逃 网墙 。 3 . 2 水 蕹 菜环境 效 益及 资源 利用 水 蕹 菜 的 生 长能 够 吸 收 水 中的 N、 P作 为 自身
参考文献 :
【 1 ] 李朝晖 , 施 丽丽, 王 结, 等. 黄花水龙浮 巢净化 富营养化 水
体[ J ] . 江 苏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2 0 0 6 , 2 7 ( 1 ) : 1 - 5 .
夏季水温高 , 不利螯虾生 长 , 螯虾适宜生长水 为1 8 ~ 3 1℃, 且克 氏原螯 虾喜阴怕光 , 种植水蕹菜 之后 , 覆盖总面积达到 4 0 %, 不 仅 可 以 为克 氏原 螯 虾提供遮阴场所 , 而且通过植 物蒸腾作用 , 降低 了 局部水体温度 , 延长 了螯虾夏季的生长时间。生长 在堤岸的水蕹菜根系密集 , 茎蔓缠绕 , 虽然能 防止 堤埂坍塌 ,但也为螯虾夜间外逃提供 了攀援条件 ,
生长的养料 , 转化水体中由虾类排泄排遗和残饵等 所产 生 的污染 物质 。窦 寅等 【 2 _ 3 1 的研究 及该 试验 结果 均表明有种植水蕹菜 的池塘 , 水质指标显著好于无 水蕹菜的池塘。
[ 5 】 许 丽环 , 张福平. 蕹 菜的 营养成分分析及 保健 功能f J 1 . 食
握 朱 与
劈
《 水产养殖> > 2 o 1 7年第 6期
关于养殖鲟鱼中病害防治的技术

鲟鱼具有独特的食用、经济及观赏价值,适于微流水高密度工厂化养殖。
我国近年掀起了鲟鱼养殖热潮,在湖北、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先后建起了工厂化驯化与养殖基地,鲟鱼的人工养殖方兴未艾。
但是由于鲟鱼养殖的基础研究还不成熟,大规模养殖的配套技术尚未建立,工厂化驯化与养殖鲟鱼的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有的甚至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笔者针对鲟鱼工厂化驯化、养殖发展现状、鲟鱼病害的发生、流行情况,结合实验室研究获得的结果和实际养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体会,探讨工厂化驯养鲟鱼的病害防治技术,供广大鲟鱼养殖者参考。
一、引起鲟鱼发病的原因1、引起鲟鱼发病的生物因素(1)寄生虫体表寄生虫引起轮虫病、小瓜虫病、三代虫病;体内寄生虫主要为吸虫类引起的胆囊炎、肠道穿孔、出血等病症。
(2)真菌致病真菌有毛霉菌、水霉菌和绵霉菌,危害的主要对象为鲟鱼卵、稚幼鲟。
(3)细菌细菌引起的鲟鱼病有烂鳃病、烂尾病、蛀鳍病、肠胃炎、下颌炎等。
(4)病毒生产中仅发现疑为病毒引起的鲟鱼病,如鲟鱼出血性败血症、鲟鱼疱疹病。
(5)敌害甲壳类的螯虾、水生昆虫类水蜈蚣、水生动植物类水蚤、丝状藻类等。
2、引起鲟鱼发病的非生物因素(1)环境因素水温和温差:不同的养殖对象具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鲟鱼养殖水温25—28℃。
水温偏低引起消化慢、吸收差,易引发肠炎,严重时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烂尾病。
水温偏高,水体溶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毒性增强,环境致病菌大量繁殖引发烂尾病、烂鳃病等。
酸碱度、溶氧、氨氮、亚硝酸盐:酸碱度偏高的水体腐蚀鱼鳃,鱼躁动不发,易引发烂尾、体瘦等综合症。
氨氮、亚硝酸偏高引起鱼中毒、呼吸受阻而死亡。
溶氧长期偏低引起鱼体肌肉出血。
悬浮物:悬浮物主要指有机物、泥沙及矿物质等。
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残饵、饲料散失、排泄物和外界有机物残骸,它耗氧大,而且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病原菌感染或形成多种有害物质刺激鱼鳃和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引起鱼呼吸障碍而大规模死亡。
南方地区鲟鱼养殖安全度夏的技术探讨-论文

氧机械设备是通过能量的转换 , 促进水体对流交换 速度 , 将 空 气 中 的 氧迅 速 溶 人 到 养 殖 水体 中 , 提 高 水体 溶氧 量 , 消 除有 害气 体 , 改善 水 质条件 。目前 机
喂过 饱 很容 易 导致 消 化不 良 , 鱼体 健 康代 谢 能 力不 足容 易诱 发肝 胆疾 病 、 甚 至患 肠 炎疾 病 。二 是水 温 升高 , 鱼 的代谢 性 消化 加 快 , 导 致 大 量 营养 物 质 没
有被鱼体利用 , 直接随着粪便进入水体 , 污染水质。
三是 夏季 水 温 过 高 , 水 中 的溶 解 氧 降 低 , 投 喂量 过 多会 增 加养 殖 鲟 鱼 的耗氧 率从 而 使鲟 鱼 容易 缺 氧 , 同时过 量投 喂 也会 造 成残 饵 、 粪便 污 染水 体 而 加速
是史 氏鲟 、 达氏鳇 网箱养殖发病率及死亡最高值达
到8 0 %以上 。进 入 1 0月 以后 随着气 温 开 始逐 步下 降, 鲟 鱼病 害 也会 逐 渐 降低 。研 究表 明水产 养 殖病 害 受水 温 的影 响较 大 ,高 温 季 节 养 殖 鱼类 的发 病 率、 死亡 率都要 高 于其他 季节 。
强非 特异性 免疫 机能 的提高 ,饲 料 中定期 添加 维生 素 c和免疫多 糖等免 疫增强剂 , 提高 鱼体免疫 力 。 2 . 2 加 强 养殖管 理
夏季 气 候 环 境很 不稳 定 , 时 常 有 高温 、 干旱 、 暴
雨、 大风等恶劣天气 , 加 强鲟 鱼养 殖 日常管 理 工 作 显得 非 常 重要 。一是 加 强 日常 巡视 工 作 , 夏 季气 温 变化异常 , 水 体 溶 氧 量极 不 稳 定 , 早、 中、 晚要 巡 视
用, 产生 的后 代通 常会 表现 出杂种优势 。 一是在进 行 鲟 鱼人工 繁殖 时加强 种质 选育 工作 ,选 择具 有 良好
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摘要从养殖设施配套、苗种放养、饲养投喂、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以为提高鲟鱼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为了提高鲟鱼养殖效益,进行了鲟鱼工厂化养殖试验,到2012年10月共收获成鱼9975尾,重量6980kg(平均规格0.7kg/尾),养殖成活率为89%。
养殖期间共投喂饲料9077kg,饲料系数为1.3。
总结进行养殖试验以来的经验教训,认为在鲟鱼的养殖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饲养人员要懂技术,会管理,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养殖成败的关键。
在生产中饲养人员应能严格按照鲟鱼的生长需求,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鲟鱼健康、快速生长。
二是适时分池是提高养殖产量、质量及成活率的重要保证,在生产中要做好分池工作。
适时分池,一方面可防止体质弱小个体因摄食不足,逐渐瘦弱甚至死亡;另一方面降低养殖密度,减少单位面积负载量(一般控制在10kg/m2),进一步加快鲟鱼生长速度,缩短养殖时间,促进养殖资金的周转。
三是要定期检查柴油发电机、罗茨鼓风机、水泵等备用设备的工况,确保备用设备随时能够满足生产需要,防止因停电、设备损坏而缺氧或缺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 养殖设施及配套工厂化养殖厂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顶设彩钢瓦。
房内建有养殖池,养殖池为圆形混凝土结构,内径4.5m,高1.5m,池底为锅底形,中间设置排水口,排水口用不锈钢网片设置防逃网,排水口利用75mm的PVC管连通池外的水位控制管,通过水位控制管的高度控制池水的深度为0.4~0.6m。
养殖池配有独立的进、排水及增氧设施。
养殖期间用1台2.2kW的罗茨鼓风机通过管道及散气石增氧,每个养殖池放散气石10个。
养殖用水为经曝气后的地下深井水,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要求,养殖池进水口常年水温14~18℃。
另外,配备10kW柴油发电机、2.2kW罗茨鼓风机、深井泵各1台备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摘要从养殖设施配套、苗种放养、饲养投喂、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以为提高鲟鱼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5.2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83-01
为了提高鲟鱼养殖效益,进行了鲟鱼工厂化养殖试验,到2012年10月共收获成鱼9 975尾,重量6 980 kg(平均规格0.7 kg/尾),养殖成活率为89%。
养殖期间共投喂饲料9 077 kg,饲料系数为1.3。
总结进行养殖试验以来的经验教训,认为在鲟鱼的养殖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饲养人员要懂技术,会管理,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养殖成败的关键。
在生产中饲养人员应能严格按照鲟鱼的生长需求,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鲟鱼健康、快速生长。
二是适时分池是提高养殖产量、质量及成活率的重要保证,在生产中要做好分池工作。
适时分池,一方面可防止体质弱小个体因摄食不足,逐渐瘦弱甚至死亡;另一方面降低养殖密度,减少单位面积负载量(一般控制在10 kg/m2),进一步加快鲟鱼生长速度,缩短养殖时间,促进养殖资金的周转。
三是要定期检查柴油发电机、罗茨鼓风机、水泵等备用设备的工况,确保备用设备随时能够满足生产需要,防止因停电、设备损坏而缺氧或缺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 养殖设施及配套
工厂化养殖厂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顶设彩钢瓦。
房内建有养殖池,养殖池为圆形混凝土结构,内径4.5 m,高1.5 m,池底为锅底形,中间设置排水口,排水口用不锈钢网片设置防逃网,排水口利用75 mm的pvc管连通池外的水位控制管,通过水位控制管的高度控制池水的深度为0.4~0.6 m。
养殖池配有独立的进、排水及增氧设施。
养殖期间用1台2.2 kw的罗茨鼓风机通过管道及散气石增氧,每个养殖池放散气石10个。
养殖用水为经曝气后的地下深井水,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51-2001)》要求,养殖池进水口常年水温14~18 ℃。
另外,配备10 kw柴油发电机、2.2 kw罗茨鼓风机、深井泵各1台备用
[1]。
2 放养及管理
2.1 养殖池消毒
在苗种放养前,应提前做好养殖池消毒工作。
可用20~25 mg/l 漂白粉或100~200 mg/l高锰酸钾浸洗24 h,如果是新水泥池应提前30 d用50 mg/l过磷酸钙除碱。
2.2 苗种放养
放苗时间一般为每年的3—10月,放养规格为10~16 cm。
2011年放养时间是6月10日,鱼种规格为14 cm左右,放养密度为70尾/m2,每个养殖池放养1 120尾,共放苗11 208尾。
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无伤病,活动能力强,摄食正常。
鱼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泡5 min进行体表消毒[2]。
2.3 饲料与投喂
鱼种放养后,第3天开始投饵,投饵按照定时、定点、定量、定质的“四定”原则进行。
在养殖初期每日投喂6次,逐渐减少到每日2次。
根据鲟鱼生长规格使用蛋白质含量为40%~42%的鲟鱼全价颗粒饲料,饲料粒径根据鱼的体重,本着“宜小不宜大”的原则灵活掌握,投饵量根据鱼体重和水温调整,每次投饵量以投喂后20 min内吃完为宜。
2.4 日常管理
在鲟鱼养殖生产过程中,除了严格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投喂外,还应做好以下5项工作:一是控制水温、溶解氧。
围绕鲟鱼对水质的要求,采取流水养殖的方式,每天24 h不间断地向养殖池注水、增氧,保证水温和溶氧,使鲟鱼处于最佳生长环境中,一般每天进水量在300%~400%,当夏季气温高于30 ℃和冬天气温低于5 ℃时应加大流水量,控制水温在14~25 ℃,溶解氧在5 mg/l以上。
二是为保证良好的养殖环境,每天早晚各排污1次。
早上结合排污刷洗养殖池,清除池内的残饵和粪便,确保水质清新。
三是适时分养。
在养殖过程中鲟鱼的个体生长差异较大,若不及时分池饲养,会出现大的个体生长更快,小个体的因抢不到饲料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的情况。
一般每15~20 d分池1次,分池操作时一定要轻柔迅速,防止因鱼体损伤,造成水霉病的发生。
四是每隔10 d抽样检查1次,测量鱼的生长情况并以此为据调节投饵量。
五是每天测量水质、水温,观察鱼的活动及摄食情况并做好养殖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3]。
3 病害防治
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受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偶尔也会发病。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一般每隔10~20 d交替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进行养殖池消毒,同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vc、ve,以提高鱼体免疫能力,预防病害的发生。
3.1 水霉病
病因与病症:此病主要是鱼体受伤后感染,滋生水霉所致。
病鱼患处滋生大量灰白色棉絮状的水霉菌菌丝,严重时病鱼行动迟缓,鱼体瘦弱,不摄食,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用3%食盐水浸洗20 min,有一定的疗效。
3.2 大肚子病
病因与病症:此病为营养不良或气单孢菌引起,病症为病鱼腹腔膨大,腹部向上浮于水面,游泳无力。
解剖可见胃中食物较多,有气泡,肠道内也有气泡。
防治方法:改善水质条件,降低饲养密度,增加流水量,在饲料中添加8%~12%的干酵母,5 d为1个疗程[4]。
3.3 肿嘴病
病因与病症:病症为病鱼嘴肿,四周充血,不能活动,有时体表伴有水霉着生。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不投喂变质饲料,及时清除残饵,定期
换注新水,发现病鱼及时捞出,防止其他鱼被感染。
治疗用土霉素拌饲投喂,药量为每100 kg鱼拌3 g,连喂3 d。
4 参考文献
[1] 林继勋.名优水产品安全养殖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国信.俄罗斯鲟鱼养殖新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2(11):41-43.
[3] 王宝华.鲟鱼人工繁育技术探讨试验[j].科学养鱼,2012(9):11-12.
[4] 李正友,李道友,张龙涛,等.山区流水养殖鲟鱼高产技术[j].科学养鱼,201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