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清流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3.21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1课 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1课 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人教版
2、这些优秀的科技巨著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 点?
3、了解科学家们的故事,他们有哪些优秀的品 德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古代科技发达,四大发明领先世界,可是自明清 开始中国的科学技术却越来落后于西方,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1.政治: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2.经济:缺少物质基础和动力。 3.文化:实行八股文、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 思想。 4.外交:“闭关锁国”丧失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机会 。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 清文化(一)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阶段示 意简图
春秋 战国 秦汉 时期 魏晋 南北 隋唐 时期 宋元 时期
文明 勃兴
昌盛 文化 承上 启下 文化 高峰 灿烂 繁荣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 清文化(一)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北京城 紫禁城
皇权至上
明长城
闭关自守
二、古典科技巨 著
1、明朝时期涌现出了哪些优秀的科学家和科技 巨著?
D.《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
二、眼急手快
人物 成就
地位
宋应 《天工 东方医学 星 开物》 巨著
徐 《本草 光 纲目》 李珍启时 《目本 》草纲
农业百 科全书
《东方医学 巨著》
偶然得到一张书纸,不知 书名,不知作者,内容相对完 整。认真阅读后,协助老师推 断该内容介绍的是何物?出自 何书?作者是谁?该书有什么特 点?
——《天工开物》
人类与自然相协调、 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 合
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具有哪些时代
承 特点? 萌
古新
总结汇总药物 1800多种,方 剂 10000多个。
总结明代农业、 手工业生产技术。
总结了我国农业 生产理论和方法 还介绍了欧洲先 进的水利技术。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是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一课。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对历史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然而,对于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掌握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分别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时期文化成就,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时代特点。

4.课堂互动: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5.总结全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教学目标①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②通过对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古建筑(建筑时间、用途、风格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

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法)2、新课教学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

) 师:请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看后有什么感想?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师:除故宫以外,明朝长城也是世界奇迹。

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让学生发言)师:放长城音像资料。

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②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③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①我们往往将学的知识列表归类,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②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

③请一同学上黑板填表。

师:让同学推荐一个代表上来介绍三部巨著。

师: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问题: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案)待学生回答后,师总结:由于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1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1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周金凤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代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

能力目标:分析总结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三位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考、不甘平庸、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以及李时珍的《本朝纲目》学习难点明清时期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在自学的基础上熟悉下列知识点)1.北京紫禁城(修建、组成、特点、地位)2.明长城(修建、起止点、特点)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读图回答图一图二请回答:1.图一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它是什么?在建筑上有什么特色?体现了一种什么时代特征?2.现在我们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明朝修建的,当时为什么修建?其主要建筑特色是什么?3.通过看两幅图片你有什么感想?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有人却提出长城不宜定为国家的象征。

对此你有和看法,请从政治、历史角度思考,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1.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如果当时你是奥运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

下列介绍正确的是()(1)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2)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3)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4)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A(1)(3)(4) B(2)(3)(4)C(1)(2)(3) D(1)(2)(3)(4)2.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今天的万里长城是明清修筑的雄伟工程,它东起鸭绿江,西至()A.山海关 B.居庸关 C.嘉峪关 D.陇西3.下列我国古代的科技著作,哪一组的两项不属于同一领域()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C《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 D《缀术》和《天工开物》4.如果要研究明朝时期手工工场的生产情况,我们阅读的第一手资料最好是()A《本草纲目》 B《缀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5.“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它的生产技术曾在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有详细介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紫禁城、明长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2.认识我国古典建筑和科技著作取得的杰出成就,居世界先进水平,但同时也隐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3.通过学习科学家的事迹,探究取得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重点:紫禁城及科技巨著。

难点:认识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一)建筑篇1.长城:明代长城的起止点:____________________长城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宫:故宫修建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宫布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宫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科学技术篇1.《本草纲目》: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工开物》: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材料一:汉人晁错所云: “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

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

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

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

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去矣。

聚而不罢,为费甚大; 罢之,则胡复入。

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阅读材料一回答:历代统治者为什么修建长城?2.材料二:秦时,“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十一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十一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十一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北京城和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2.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明长城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归纳明朝三大科学巨匠和巨著,分析明代中国传统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3.能力培养目标:1.雄伟的北京城、明长城既是我国和世界古代建筑的瑰宝,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继承和创造能力。

2.明朝科学家和思想家的成就,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点,也是科学家、思想家勤奋努力、勇于钻研的结果。

二、教学方法:综合法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建筑特点。

2.科学巨匠和巨著。

难点:传统科学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同学们都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北京——那么北京最雄伟的古代建筑是:——天安门和故宫。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主要包括明朝的建筑、科技。

请同学阅读教材,并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和《明长城示意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明北京城是什么时期兴建的?它的建筑特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明成祖时营建的;特点有二,第一,布局严整,第二,突出了皇权至上的原则。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想一想,北京城分哪几部分?[答]分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

[教师综述]北京城最里面的是宫城,又称紫禁城,是皇宫所在地。

宫城外面是皇城。

有太液池、万岁山,有祭祀祖先的太庙和显示皇权的太社稷。

这种左庙有土的形式是中国都城建筑的传统形式之一,皇城外面是京城,周围20公里,有9座城门,中央官署分别于皇城南面两侧。

京城里店铺林立,商店繁荣。

后来,京城南面又加筑了外层,这里有最繁荣的街市,可分为工业区和商业区。

整个北京城被高大雄伟的城墙所环绕,街道宽广笔直。

这也是古代都城建筑布局的传统形式。

其次,北京城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两边的街道和重要建筑,左右对称。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集中叙述了明朝古典科技的突出成就及其时代特点,时代特点寓于成就之中。

清朝的科技成就相对逊色,已落后于西方,教材略而不述。

本课的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虽属教材中的小字部分,但徐光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事迹,很具时代特色,教学中要给予应有的注意。

本课的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北京紫禁城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其建筑成就,不仅表现为气势宏伟的三大殿及风格绮丽的角楼等,还包括其突出地体现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三部科学巨著,除《本草纲目》中的植物分类法《农政全书》介绍的欧洲水利技术外,均少有近代自然科学的气息。

对此,应在精选材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本课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二教法建议教材从甘肃嘉峪关导入本课。

教师可补充:俗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砖。

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

(《中国名胜词典·嘉峪关》)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录像或照片,向学生展示午门皇极门三大殿角楼琉璃瓦顶汉白玉栏杆高大的城墙等实物形象,使学生形成紫禁城建筑特色的感性认识。

历史七下《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历史七下《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明末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 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封面及插图
《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自 建筑成就



成 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技成就
北京城 明长城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故 宫 平 面 图
午门
太和殿
角 楼
汉白玉栏杆
云 龙 阶




皇城


宫城







嘉峪关
临洮
辽东



山海关



山海关 嘉峪关
视频
视频
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朝代 作者 著作
类型
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朝代 作者 著作
类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总结性的药物 学著作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1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过程与方法: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法、总结归纳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北京——那么北京最雄伟的古代建筑是什么?——天安门和故宫。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主要包括明朝的建筑、科技。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明北京城是什么时期兴建的?它的建筑特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2.明朝为什么修建长城?明长城比秦长城有什么变化?
3.想想看,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
4.明代三大科学巨著各有什么特点?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明成祖时营建的;特点有二,第一,布局严整,第二,突出了皇权至上的原则。

2.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加强北方的防御,明政府一方面修建了长城;另一方面迁都北京。

明长城在东部的重要地段,多用石条或巨砖砌成,十分坚固,如八达岭、山海关就是明长城的代表作;而秦长城相对简陋些,防御重点也在西部。

3.李时珍的优秀品德: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

4.《本草纲目》是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农政全书》既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还反映了作者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
1.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呢?
2.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3.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著作概括出来吗?
4.明清时期的科技著作有何特点?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明代三大科学家创作科学著作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求真务实、探索创新;实现理想,不懈努力。

2.三部科学巨著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部科学巨著在世界上影响巨大,但《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二书在我国却遭冷遇。

《本草纲目》历经周折刊印面世的当年(1596年),李时珍之子李建元遵照父亲使《本草纲目》为更多人服务的遗愿,献书于朝廷。

然而,明神宗收到《本草纲目》和李建元的上疏后,只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

《天工开物》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明末清初即在日本广泛流传,后被译为法、德、英多种文字,受到许多国家重视,但在我国却由于封建制度对科学技术的桎梏而长期不传。

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明清的建筑和科技取得的显著成就,这一时期的成就,说明了明朝前期的中国,在当时的世界是非常强盛的,但是明朝推行闭关自守的政策最终使中国落后与欧洲国家,乃至于到今天,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了,但我们仍然落后于英法等欧洲国家。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要掌握明朝的时代特点这一重点,更要掌握一种技能,就是总结、归纳、概括以及有条理的去表达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能认真体会一下。

【达标测试】见问题训练—评价单。

【板书设计】
一、建筑业:
1.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北京城
2.世界新八大奇迹之首——长城
二、科学巨匠和古典科技巨著:
1.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2.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3.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
【教后反思】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