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性格特征

合集下载

李白的人物形象塑造

李白的人物形象塑造

李白的人物形象塑造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广泛流传,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人物形象塑造上。

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李白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的豪放不羁、超凡脱俗的仙人形象、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

首先,李白的豪放不羁形象是他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放浪形骸的意境。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由和无拘束的追求。

例如,他的《将进酒》一诗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生命短暂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他豪情万丈的个性。

通过这些诗作,李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的形象。

其次,李白的仙人形象是他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他常常将自己描绘成一个超凡脱俗的仙人,与尘世间的烦恼和纷扰隔绝开来。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仙境和仙人生活的向往。

例如,他的《静夜思》一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仙境和仙人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仙人形象。

通过这些诗作,李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仙人般的形象,使读者对他产生了敬仰和羡慕之情。

最后,李白的人物形象也体现在他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上。

他善于观察自然,从中汲取灵感。

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自然景物的描写,通过对自然的感悟来表达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例如,他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

通过这些诗作,李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自然和社会有着独特感悟的形象。

综上所述,李白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体现在他的豪放不羁、超凡脱俗的仙人形象,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上。

他的诗作通过对自由、仙境和自然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自由、超凡脱俗、对自然和社会有着独特感悟的形象。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的特点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的特点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的特点
1.诗人的浪漫情怀
李白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诗人。

他热爱自由,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他的浪漫情怀使他成为了一个追求自由和梦想的代表。

2.诗人的豪放个性
李白的个性豪放不羁,不拘一格。

他不受传统礼教的束缚,敢于挑战权威和规范。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权贵的讽刺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他的个性使他成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赞赏。

3.诗人的才华横溢
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才华横溢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诗作以其豪放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他的诗作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自然景观、历史传说、个人情感等。

他的才华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4.诗人的追求与矛盾
李白的形象中也存在着一些矛盾之处。

他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同时,也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疑问。

他的追求和矛盾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深刻。

从《将进酒》看李白的性格特点

从《将进酒》看李白的性格特点

展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
三、李白有傲岸不屈的品质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鄙视权贵、桀骜不驯
是李白的魅力之所在。他本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然而却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他又重新踏上了云
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在《将进酒》中,他写道:“钟
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为何不愿醒
来?“钟鼓馔玉”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
字道尽了年华易逝、人生坎坷、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
心酸与无奈。这一切都是李白在纵酒高歌的过程中
向友人倾诉出来的。他想消去万古愁,奈何命运不
济、怀才不遇,只能借酒消愁。在诗歌中,他还写道: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李白与曹植怀
有相同的情感。曹植被贬为王,又遭曹丕打压,终生
郁郁不得志,空负一身才华。李白将自己比作曹植,
一、李白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诗歌开篇展现了宏大的景象,以滚滚奔腾的黄河 水感叹人生易逝。“奔流到海不复回”“朝如青丝暮成 雪”,以黄河的磅礴凸显生命的渺小。李白是有志之 士,最怕虚度年华。此时,自他被排挤出长安已有八 年的时光。既然暂时无法改变客观现实,那为何不与 好友聚集在一起享受人生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 金樽空对月”,展现了李白积极乐观的心态。从中,我 们能感受到他的自信、豁达与乐观。他所高唱的“人 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并非如一些人所宣 扬的消极的享乐主义,相反,他是在鼓励人们应当积 极把握自己的人生,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李白有狂放不羁的个性 一方面,李白胸怀儒家“兼善天下”的济世抱负, 另一方面又追求道家“遗世独立”的绝对自由,同时还 兼有游侠济苍生的思想。失意而归之后,他纵酒放

新平台
从 《将进酒》 看李白的性格特点

李白的性格特点及事例诗句

李白的性格特点及事例诗句

李白的性格特点及事例诗句性格特点:1、豪迈乐观,好美酒,好功名,好任侠,好英雄。

2、豁达不羁,政治上遭打击,抑郁不得志想放情山水时,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还有追求自由、蔑视世间一切的思想。

3、天真烂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等都有体现。

扩展资料李白诗词的特点举例一、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二、强烈的感情色彩,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三、想象变幻莫测,随意生发,离奇惝恍,意象壮美而不乏清新明丽。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四、壮美与优美的意象。

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这与其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

李白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渡荆门送别》意象便极为阔大壮观。

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那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

从李白的杂糅思想看其个性特征

从李白的杂糅思想看其个性特征

从李白的杂糅思想看其个性特征从李白的杂糅思想看其个性特征总体来说,李白的思想受到儒、道、游侠影响深刻,其中,部分学者认为,道家思想对李白影响最深刻,因此,李白性格中,豪迈与愤世嫉俗多一点;在诗歌作品中,浪漫情怀多一点。

基于此,李白个性特征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矛盾。

对政治态度的暧昧和矛盾;追求绝对自由时所产生的矛盾;还有面对残酷现实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态度。

一、儒家思想对李白个性特征的影响李白与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从小就系统地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

诵读诗书,观览百家,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

所以,李白,从小也就有着事君荣亲、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伟大抱负。

虽然说李白十分不满儒家所限定的条条框框,但是儒家思想时强时弱,却一直占据着主宰着他的一生,也成了他一生喜怒哀乐这些情绪最直接的导体。

李白接受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这些思想对他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积极进取,满怀壮志受儒家思想影响,李白少年时期就积极进取,满怀壮志,意气风发。

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渴望建功立业,抱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政治前途充满信心,抱着“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

《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这是李白在《赠韦秘书子春》里的一句话,济代则济世,独善则保持个人情操,假若活着不能有益于百姓,即使保持了不与世同流合污的节操,又有什么益处? 这一句强烈地表现了李白“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和他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命的政治抱负。

李白虽然视功名如浮云,实际上他内心深处是矛盾的,对唐玄宗对他的恩宠一直是铭记的,对那段荣华尊贵的生活也是非常留恋的。

最终,李白失望离开朝廷后,对他生命中认为最辉煌的一段一直怀念的。

这种感情是基于儒家的忠君之义,对国家民族的关心,还有功名事业的失落感。

唐代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与作品解析

唐代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与作品解析

唐代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与作品解析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这个时代涌现出来。

而其中最为著名且备受赞誉的诗人之一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李白的诗歌作品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才华横溢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了他独特的性格特点。

本文将就李白的性格特点以及他的具体作品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

李白的性格特点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个性的诗人之一,他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他作品中的豪情壮志和奔放激情。

以下是李白的性格特点的详细解析。

1. 乐观开朗李白的性格乐观开朗,他常常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表达在他的诗歌中。

他善于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找到快乐,将这种乐观情绪转化为诗歌的力量。

他的作品中常常洋溢着阳光和快乐的氛围,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2. 自由奔放李白的性格自由奔放,他不受世俗的拘束和束缚,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这种性格特点也体现在他的诗歌中,他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情万丈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自主的向往,并以此激励他人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3. 爱国情怀李白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诗人,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许多反映国家风貌和历史的诗歌。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这种爱国情怀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使其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意义。

4. 浪漫唯美李白的性格特点还包括浪漫唯美,他喜欢追求美的事物和感受。

他喜欢游历名胜古迹,欣赏自然风景,这些经历给他的作品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他在诗歌中刻画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和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并陶醉其中。

5. 崇尚豪放李白的性格崇尚豪放,他坚持追求真实和自由,不受任何外界力量的限制。

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豪情壮志和激情澎湃,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力量和张力。

他的文字饱满而有力,使人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感受到一种磅礴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

长安三万里人物特点

长安三万里人物特点

长安三万里人物特点一《长安三万里》中的人物特点如下:李白:被誉为“诗仙”的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豪迈洒脱,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了他对自由、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电影中,李白的形象有着不同年龄段的变化,从青年时意气风发的剑客,到中老年时天真浪漫的诗仙,展现了他从历史长河里走出来的更鲜活的一面。

在《长安三万里》中,李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浪漫情怀:李白是一位充满浪漫情怀的诗人,热爱自由,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在电影中,李白的形象也展现了他的这种浪漫情怀,他挥金如土,纵饮不羁,放任自在,笑傲礼法。

豪放个性:李白的个性豪放不羁,不拘一格。

他不受传统礼教的束缚,敢于挑战权威和规范。

在电影中,李白的形象也展现了他的这种豪放个性,他与舞姬分开时,感慨地念了《寄远十二首·其四》中的诗句。

才华横溢: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力。

在电影中,李白的形象也展现了他的才华横溢,他创作的诗歌作品不仅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独一无二的个性。

总的来说,李白在《长安三万里》中被塑造成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诗人形象,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思。

高适:在《长安三万里》中,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高适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浑,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长安三万里》中,高适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位勇敢、自由的诗人。

他身着戎装,手持长剑,在长安城的街头巷尾游荡,没有伙伴和同伴。

这个形象展现了他独行侠的气质和追求自由的个性。

同时,高适的诗歌中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憧憬。

李白人物短评300字

李白人物短评300字

“诗仙”李白,性格豪迈,为人真诚,是酒文化传承做好的见证。

他的诗,正如他所品的酒,醇厚味长绵柔清纯,文风豪迈飘逸洒脱,语言丰富流转自然,音律和谐韵味十足。

“李白斗酒诗百篇。

”这也许是他真是的写照吧!写作的源头,源自于灵感,一杯或酸或辣或绵香或醇厚的酒中,体会人生百态,找到心灵碰撞,写下万古流芳的诗句。

李白的诗,正如其人,清高潇洒不拘一格,灵动深远富有想象。

那一句句脱离了名的清幽雅句,那一首首远离了利的孤高名句中,那一个个记着满满乡愁的真情诗篇,便能看到,李白的心,早已装满了自由,装满了清风,他是一位伟大的、真实而自由的诗人。

白衫长袖,持剑把酒,豪放超迈,风流倜傥。

报国无门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前往奉命时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

他的忧愁都在“陈王昔时宴平乐”之后的遭遇当中。

孤独中那一杯浊酒,饮下的是对尘世的远离与脱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豪放豁达天真摘要:李白的性格分别由儒家、道家思想所支配,形成了他悲壮的豪放和乐观的豁达两中性格品质。

他的性格在他的诗歌中有具体的表现,但事实上道家思想支配的豁达性格是为了发泄李白在政治上的不如意。

这些可以归结为李白的叛逆性,这是上层社会的李白。

真正为道家思想所支配的,是李白天真质朴的平民性格。

李白性格的豪迈乐观与豁达不羁的性格给人们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歌中无不深深地饱含着他个人的情感,因此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但李白的诗歌感情极其丰富,不仅仅只表现出他的豪迈豁达,他也有悲凉、清逸。

李白的诗作是他个人性格的反映,相应的,他的性格也具有多样复杂的特点。

李白在青少年时代即“通诗书,观百家”,他接受前人思想的影响是颇为庞杂的。

从他的作品和一生行事来看,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对他都发生过影响,但以道家的影响为深。

当他想要用世以建功立业的时候,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就占上风;当他在政治上遭受打击,抑郁不得志的时候,想要放情山水、寻仙访道的时候,他就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或是说:“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连孔子和被儒家奉为圣人的尧舜都加以嘲笑和轻视了。

在这个时候,道家愤世嫉俗、返于自然的思想,就在他的身上占着主导的地位,并以它来和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儒家思想对抗。

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庄子的某些通过巨大的想象和幻想来探索宇宙的奥秘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著作,对于李白的浪漫主义思想有启发作用。

作为一个文人的李白,儒家思想形成了他出世做官,建功立业的态度。

也正因为自己饱含着对出世的满腔热情,青年时期初出茅庐的他,并无惧怕,有着对自己的才学极度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性格特征,是他豪放的一面。

作为一个寄情山水的游者,道家思想给了他清新飘逸,远离尘嚣的思想。

这样形成了他自由乐观、放荡不羁的性格特征,是他豁达的一面。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里还赋予了李白独特的天真的性格特点。

他的性格以这两个基点,又衍生出很多复杂的特征。

他的诗歌中往往表现出他复杂的性格特征。

李白的诗歌的特征多变,可以有“豪”“奇”“悲”“逸”多种表现,而这些往往还是互相交融。

李白的诗歌最大的特征就是“豪”。

他的豪放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者是他对自己的自信十足,以至于有一些狂妄,因此他有恃才傲物的资本,表现出自己的清高。

李白经诗人吴筠的推荐,即被唐玄宗召赴长安。

这时的他满心喜悦,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然而,他抱着“不屈己、不干人”的态度去“平交诸侯”,在封建社会的黑暗官场,这种光明磊落的作风自然是行不通的。

当他明白自己只是个“御用文人”的时候,他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傲然离去。

另一个方面,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的大气磅礴,意境广阔,无人能及。

“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这样的诗句让贺知章看了大为称赞,深深地被李白的大气所折服。

他的诗歌意境阔达,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这样的气势,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的气迫,还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高大宏伟。

李白的诗歌的创新,以一言蔽之就是一个“奇”字。

前人评李白,无论抑扬,均好用一个“奇”字。

如钱起“才大语终奇”;元稹“以奇文取称”;白居易“才矣奇矣”,不可胜数;再如贺知章所谓“谪仙”,杜甫所谓“佯狂”,以至诸如令力士脱靴和骑鲸飞升之说,虽不言奇,而奇自在其中。

这点着重谈谈李白的诗与月。

过去的文人,赏月,宿月,问月……等等,但都不及李白的“花样”更多。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魏万还王屋》),这是他的“泛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谢朓楼饯别》)这是他要“揽月”;更奇的是他会“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的“醉月”;最奇的是他更可以“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送韩侍御之广德》)这样“赊月”买酒,这比用“五花马,千金裘”还要出人意料。

李白的新奇思想,与他的浪漫主义思想是不可分开的,这点是他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从而表现出他的质朴,天真的性格。

李白诗歌的“悲”的表现,还是由于自己的政治思想报负不能实现而来的。

如他会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的疑问,也会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的感慨。

即使在《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不是只写山水风景,而也倾入了作者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情绪。

但他的这种“悲”旋即会转为乐观的态度。

因此他的“悲”总和他的“豪”联系在一起。

对行路难的疑问,他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回答;对“悲白发”的无奈,他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回答,并表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态度。

这样,他的诗豪放中透着悲,有一种悲壮的气势,更使他的诗歌具有魅力;在“悲”过后,他又可以让自己战胜困境,转向乐观,这个让人又看到了他人格的魅力。

这是他道家思想战胜儒家思想的结果。

四处云游的李白,表现更多的是一个“逸”字。

在他的诗篇中,他写自己的闲情逸趣,写自己对故乡、朋友的怀念,写自己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等等。

这些更多的是表达了李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样展示的是一个天真可爱的李白。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望月有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吴夜歌》其三)“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苏台怀古》)以上所述思乡、思友、男女相思和怀古,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感情。

李白这类作品抒发的感情既是人们生活中常有的,而抒发的方式也是平易近人、人人都能接受的,实足以代表李白性格的天真纯朴的一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卢山瀑布》)这是李白忘情山水的代表作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一)更表现出他寻找生活逸趣的轨迹。

一般说来,李白饮酒诗突出一个“豪”字,咏月诗突出一个“逸”字,一旦二者结合,便表现出一种既豪放又飘逸的性格——可用“清狂”二字概括;除《月下独酌》四首,名篇如《襄阳歌》、《谢朓楼饯别》等均属此类。

这种清狂性格一方面说明诗人的骄傲和对污浊现实的轻蔑,同时又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

李白还有些写他步月而归的诗,心情平和,于闲适中同样流露出极深的孤独感。

总结李白诗歌的特点,我们能看到李白性格的两大主线:一是豪气,二是豁达。

豪气中夹带的是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悲哀,一但到这个时候,他的豁达就表现出来了。

豁达是夹带的是他更多对生活的热爱与热情和他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但是,从他在“逸”时所表现出的孤独之情,也同样流露出了一丝的悲伤。

这是李白作为一个文人,终不能避免的。

李白主要是个活动在上层社会的政治抒情诗人,其主要作品是以怀才不遇为基本主题的政治抒情诗。

这些作品,在抗议统治者压制和埋没人才的同时,还通过对宫廷腐败、政治黑暗以及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等等的揭露和攻击。

李白还有其它一些作品,并未涉及政治,而是歌咏游仙、隐逸、游山玩水等等,于闲情逸致中时而流露出“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送岑征君归鸣皋山》)的深沉痛苦,有时突然唱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的高调,有时又发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的的低吟,便都说明他的高蹈忘机是一种假象,其实是他政治失意时排遣苦闷的一种方式。

此外,李白诗中还有另一个常见的主题:人生若梦。

这在以《将进酒》为代表的饮酒诗中表现得最鲜明。

李白歌咏的人生若梦,从主导方面说,并非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见解,相反它是由于积极入世的人生理想无法实现而发出的激愤之辞,同怀才不遇的抒情一样充满失望的痛苦和反抗的激情,表达出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和否定,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这两个基本主题贯穿着李白的大部分作品,从中我们看见的李白是高傲的李白、由于感到没有出路而忧愤不已的李白、放浪不羁并对许多公认的神圣观念表示轻蔑的李白、“世人皆欲杀”的“狂人”的李白——这就是上层社会中的李白,其言语行动均表现出鲜明的叛逆性格。

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另一个世界的李白。

这个世界里的李白不谈政治,也很少发牢骚,而主要是赞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歌咏友情,抒发思乡、相思、惜别、怀古这样一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情;其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如游侠、商人、歌妓、农民、农妇、船夫、工匠、采莲女等等,绝大多数属于下层社会。

诗人笔下的这个世界充满光明和人生的情趣,从中看见的李白主要给人以天真纯朴和性情温和的印象——这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同下层社会接触中的李白,表现出人人都会对他感到亲切的平民性格。

综上所述,李白的性格中,虽然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更为深刻,但他没能完全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

他的放荡不羁,乐观豁达,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给自己排泄心中的愤懑与不满,是强制性的把道家的思想压抑在儒家思想之上,因此,他的诗歌中往往透露出对于政治方面的悲叹。

但不是说儒家思想是李白思想的主导,他是在用道家思想与儒家的思想进行激烈的交锋,但没有完全战胜儒家思想。

只有他是“平民”的时候,才真正忘却了政治功名,才是真正为道家思想所支配的时候。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