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显、内隐记忆中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社会定向
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名词解释-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是认知心理学和教育领域中常用的概念。
内隐知识是指个体在无意识或半意识状态下所拥有的知识,包括潜在的技能、经验和信念等,通常难以言说或描述。
而外显知识则是可以被明确表达和传达的知识,比如书面文字、口头表达等形式。
本文旨在对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概念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实际应用和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逐一介绍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特点和重要性,并就其在认知心理学和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最后,通过对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总结和展望,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两种知识形式,推动个体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进行简要介绍。
可以包括对每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概述,以便读者在阅读全文之前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同时,也可以在这部分引导读者对文章的阅读方式和重点进行提示,以提高整篇文章的阅读效果。
写文章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解释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概念,分析它们在认知领域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对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探讨,加深对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理解,并引发对其应用和意义的思考。
最后,展望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方向,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知知识解释和理解。
2.正文2.1 内隐知识内隐知识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但无法轻易形容出来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知识通常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积累起来的,而非通过书面或正式的学习获取的。
内隐知识包括各种技能、经验、直觉和非意识的认知,例如骑自行车、游泳、写作、解决问题等。
内隐知识通常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人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许多技能和知识,而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
它们存储在个人的潜意识中,是一种隐性的知识,因为它们不易言传身教,也不容易从书本或其他形式的媒介中学到。
如何区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与无意识记、意义识记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记忆的分类是心理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此部分考察形式主要以事例反选或者概念反选的方式出现,由于部分考生对该知识点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会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
本文在此对其在整个心理学中的知识点做出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一、把握考点第一步之辨概念:1.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的参与程度,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2.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可以把它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前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
由于缺乏目的性,因而识记内容带有偶然性和片断性,缺乏系统性。
有意识记是指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依靠有意识记。
二、把握考点第二步之明规律:内隐记忆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它经常表现为:人在操作某任务时,在不需要对先前经验进行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已储存在脑中的经验或信息会在提取和操作中自动起作用,从而影响到作业的绩效。
内隐记忆最初是在遗忘症患者身上发现的,表现为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等方面的明显缺陷,但是,他们在残词补全的测验中,完成的状况却接近于正常人。
一般在再学时的节省、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和启动效应等方面能检验到内隐记忆。
正常人也存在内隐记忆现象,比如知觉辨认、偏好判断、语词认知、技能学习、人脸识别等,都能够找到内隐记忆的痕迹。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相对,指人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
外显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有意识检索和提取的过程,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有意识性,而不是信息识记过程的有意识性,即个体能意识到自己正在积极地检索或提取记忆中的信息,从而实现回忆或再认。
外显、内隐记忆中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社会定向

(DEF:;A;G2F>A HF2/0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刘宁等: 外显、 内隐记忆中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社会定向
[& , *] 没有发现差异 。类似 的 结 果 还 体 现 在 偶 然 学 习
被试各 !& 人, 其中男生 !! 名, 女生 !% 名。 " # " # " 实验材料和设备 从 《现代汉语频率辞典》 中选出频率在 $ - $### . $ - $$"% 之间高频 社 会 词 和 非 社 会 词 各 %$ 个 作 为 评 价用词, 让 * 名评价者对词库中的社会性词和非社 [&] 会性词进行 评 价。 评 价 依 据 为 : 社会词是指明显 与社会交往活动相关的词。非社会词 是指与 社会 交 往无关 的 词。 将 * 名 评 价 者 评 定 一 致 的 词 作 为 词 库。从词库中随 机 选 出 社 会 词、 非社会词各 * 个作 为前置缓冲词 和 后 置 缓 冲 词, 另选出社会词和非社 会词各 ’$ 个, 将 其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每组有社会词和 非社会词各 "$ 个, 一 组 作 为 学 习 词 单, 另一组作为 干扰词单。 整个实验在 计 算 机 ( (/01234’ 5(6 主 频 ! - +7, ! 显示器, 分辨率 为 ,$$ 8 *$$ ) 上 完 成, 实验程序采用 931:;<=></ * - $ 编制。
内隐记忆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差别

内隐记忆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差别。
1.保持时间。
在保持的时间上,内隐记忆要明显的长于外显记忆。
2.干扰形式。
内隐记忆不容易受外在刺激的干扰,而外显记忆容易在干扰后发生遗忘。
3.记忆负荷。
外显记忆在记忆的项目增多的时候会导致记忆数量和准确性的下降,而内隐记忆不受这种影响。
4.加工深度。
加工深度越深,外显记忆越好。
内隐记忆不存在这种情况。
5.呈现形式。
如果一个项目用听觉的形式呈现,再用视觉的形式施测,被试的内隐记忆成绩会下降。
但外显记忆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内隐学习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外显学习的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它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
本文将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内隐学习;不知不觉;教学应用儿童无需系统地学习语词和语法规则,就能不知不觉地就学会说母语;一对夫妻会随着相处时间的不断增长,而不自觉地学会对方说话的语气和神态,因此越来越有“夫妻相”;围棋的新手看大量的棋谱,即使不加点拨,棋艺也会有所长进。
以上这些学习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生于不知不觉中。
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有意识、有目的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近来引起学术界广泛探讨的内隐学习,它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本文将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内隐学习的概念国际上,第一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目的论文,是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于1967年发表的文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al Grammar),在这篇文章中,内隐学习的概念被首次提出[1]。
他在研究中要求规则发现组被试寻找字母串的内在结构,而记忆组被试则记忆所呈现的字母串。
结果发现,被试在评价新字母串是否符合语法时,规则发现组反而不如记忆组的表现好。
Reber据此认为记忆组对复杂材料进行了内隐学习,这种无意识获得复杂信息的加工过程至少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优于外显加工。
最新(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记忆形式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指导:记忆形式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1、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之间一个最主要的差别是:外显记忆任务要对先前经历进行存心识回想。
象自由回想、线索回想和再认这样的传统记忆测试,都属于外显记忆任务,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它们都需要外显地参照特定的学习情节,都需要对特定的学习情节进行存心识回想。
内隐记忆任务:内隐记忆作务是无心识回想。
不要求人们对先前经历进行存心识回想,而不过要求人们达成一种知觉任务或一种认知任务。
典型地,这些任务看起来与先前学习过的任何资料都没关。
任务的指导语中也丝绝不提“记得”或“回想”这样的字样。
常用的内隐记忆任务包含词干补全、残词补全、指明几个刺激中自己所独爱的那一个、词汇判断和知觉辩认。
这些内隐记忆任务的共同特点是在这些任务中,特定学习情节中所编码的信息,无需以后存心识的或深谋远虑的回想,而是经过先前学习情节中所获取的信息对以后作业的促进作用,表达出来2、纯粹暴光效应 (名词,要点 ):是指被试对本来不熟习,但此刻经过裸露而熟习了的刺激的独爱,所以也称独爱效应。
由于在实质的测试时期并无说起先前的学习情节,所以,纯粹裸露效应,在性质上,属于内隐记忆任务。
平时记忆研究所关怀的主要问题是,人们的记忆有多精准。
3.清除测试:它要求被试用先前没有体现过的词来补全词干。
在清除测试中,存心识记忆和无心识记忆起相反的作用。
也就是说,存心识记忆组织被试用先前体现过的词补全词干,而无心识记忆促进被试用先前体现过的词补。
4、目睹者证词的可信度的影响要素——心理学家从以下方面提出目睹者证词的可信度。
当人们辨别面貌时,当人们在所目睹的事件发生以后接受了误导性的信息时,当人们对从未发生的事件产生虚假记忆时,记忆的不精准性都会出现。
面貌识其余正确性受好多要素的影响,人们往常对属于自己种族的面貌记忆得更好,假如事发时目睹者对嫌疑犯面貌的注意遇到其余刺激的扰乱,记忆的正确性也会降落倒摄克制是记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是指由于近来学过的新资料的扰乱,人们回想旧资料有困难。
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名词解释

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名词解释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内隐知识是指个体在不经意间形成的、难以言说或表达的知识。
这种知识通常是通过经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积累而来的,是个体
在无意识状态下获得的,因此个体可能难以准确地描述或表达这些
知识。
内隐知识是个体内部的一种潜在知识结构,它对行为和决策
产生影响,但个体可能并不自觉。
外显知识则是可以明确表达和传达的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
字或其他形式清晰地表达出来。
外显知识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和教
育获取的,可以被记录和传播。
这种知识通常包括事实、概念、原
则等,可以被人们共享和讨论。
这两种知识在认知心理学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内隐知识影
响着个体的情绪、态度和行为,而外显知识则构成了人们共同的文
化和社会基础。
同时,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
和影响,它们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
认识和理解
这两种知识的特点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基础心理学知识:记忆

基础心理学知识:记忆基础心理学知识: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准备了记忆的知识点,欢迎阅读。
1.记忆的分类:(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2.记忆是一个过程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
信息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得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得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
3.记忆的脑学说理论:(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
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他用实验的方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
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3)SPI理论:功能模块。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内隐与外显记忆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内隐与外显记忆概述: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内隐记忆指的是无意识中的记忆表达,而外显记忆则是有意识的记忆表达。
本文将探讨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内隐记忆的定义和特点:内隐记忆是指那些在无意识状态下影响行为的记忆表达。
与外显记忆不同,内隐记忆无需有意识地回忆或表达出来。
内隐记忆可以通过行为、情绪和技能等方面的表现来体现。
例如,一个人可能无法回忆起学习过的某个知识点,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却能够运用这个知识点。
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内隐记忆,研究者采用了多种实验方法。
其中,隐式学习任务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在隐式学习任务中,参与者需要通过无意识的学习来获取某种技能或知识。
例如,一个参与者可能会被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排序一组数字,而这个规则是他们无法明确意识到的。
通过这种任务,研究者可以观察参与者在无意识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推测其内隐记忆的存在和影响。
外显记忆的定义和特点:外显记忆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回忆和表达的记忆。
与内隐记忆不同,外显记忆需要主动的记忆过程和意识的参与。
外显记忆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回忆过去的经历、学习过的知识等。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认知过程中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内隐记忆可以对外显记忆的形成和表达产生影响。
例如,内隐记忆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使得外显记忆的表达受到内隐记忆的干扰或改变。
此外,内隐记忆也可以通过启发性思维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从而影响外显记忆的表达。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内隐记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无意识方面。
内隐记忆的研究还有助于揭示人类对于不同类型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对于不同任务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进行了改进, 采用复合双任务范式代替原来的偶 然学习任务范式。实验中向被试呈现 目标 词和非 目 标词组成的词对, 词对中一个为黄色 词, 颜色与 线框 一致, 是目标词; 另一个是红色为非目 标词。另外 指 导语中要求被 试 记 住 黄 色 词, 但并没有要求被试努 力忽略红色词。这是借鉴了研究者对过 去一些 未发
[’] 学习条件下的 面 孔 照 片 的 再 认 研 究 中 , 发现了场
依存个 体 对 社 会 性 信 息 的 记 忆 优 势。 另 有 一 些 研 究, 仍是以偶然 学 习 范 式, 改 以 语 词 为 实 验 材 料, 对 场依存个体对社会性信息的记忆 偏向 进 行验 证。 其 中的一些研究 发 现, 在对社会性词的回忆上场依存 个体明显好于 场 独 立 个 体, 而在中性词的回忆上则
首先, 对目标词的再认率进行 ! ( 认知方式) #! (词性)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 认知方式主效 应不显著,! (’ , 词性主效应 !5) / ! " ’$% , # 6 $ " $3 ; 不显著,! (’, 认知方式与词 !5 )/ ! " 44% , # 6 $ " $3 ; 性的交互作 用 不 显 著, ( ’, ! !5 )/ ’ " ’’% , # 6 $ " $3 。 这说明对于目标词, 两种类型被试的再认成绩没有 显著差异, 两类词的再认成绩也没有显著差异, 并且 无论是场依存被试还是场独立被试均没有表现出对 不同词性词的记忆偏向。 然后, 对非目标词再认率 进 行 ! ( 认 知 方 式)# ! (词性)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 认知方式主效 应不显著,! (’ , 词性主效应 !5) / $ " ’+% , # 6 $ " $3 , 显著,! (’ , 认知方式 与 词 !5) / !$ " +%% ,# 7 $ " $$’ , 性的交互作用显著, (’ , ! !5) / ’$ " &$3 , # 7 $ " $’ 。 进 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 对场依存被试而言, 社会 词的成绩显 著 好 于 非 社 会 词, ( ’, ! !5 )/ %$ " !’3 , # 但对 场 独 立 被 试 而 言, 两种词的再认成绩 7 $ " $’ ; 无显著差异, (’ , ! !5) / $ " 145 , # 6 $ " $3 。 以上结果说明, 在分散注意学习条件下, 场依存 被试对社会词具有 记 忆 偏 向, 但这种记忆偏向是外 显的还是内隐 的 仍 不 能 确 定。 为 了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万方数据 实验二引入了加工分离程序 ( -8-) 。
[’%] 现记忆偏向性研究 的 分 析 和 总 结 : 要求被试努力
克服干扰, 会抑制被试对非目标词的注意倾向。 !"# 结果与分析 实验一再 认 测 验 的 结 果 示 于 表 ’ , 再认率 / 旧 词击中率 0 新词虚报率。
学习条件类型
实验一两组被试的再认测验成绩( ! % "# ) 目标词 非社会词 $ . 3$ 2 $ . !’ $ . &! 2 $ . ’5 社会词 $ . %& 2 $ . !% $ . !! 2 $ . ’% 非目标词 非社会词 $ . $4 2 $ . !3 $ . ’5 2 $ . ’5
。研究结果表明: ( !) 在 双 任 务 分 散 注 意 学 习 条 件 下, 场依 验一采用双任务, 分散注意学习条件, 实验二引入加工分离程序 ( ()() 存个体对非目标社会词存在记忆偏向。 ( ") 在内隐记忆成绩上, 场依存个体对社会词存在记忆偏向, 场独立个体对非社会词存在 记忆偏向。 关键词: 认知方式 社会定向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
引言
场依存性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
立个体的非社会定向的研究, 一方面, 多 数证 据都是 从非实验情境下获得的, 由于研究 缺少 控制, 因此 结 果的效力受到 局 限; 另一方面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 研究, 结果也 不 尽 一 致。 本 研 究 试 图 在 已 有 研 究 的 基础上, 对偶然学习条件下, 场依存个 体对社 会性信 息存在记忆偏 向 进 行 验 证, 并进一部确认这种记忆 偏向是外显的, 还是内隐的。
[& , *] 没有发现差异 。类似 的 结 果 还 体 现 在 偶 然 学 习
被试各 !& 人, 其中男生 !! 名, 女生 !% 名。 " # " # " 实验材料和设备 从 《现代汉语频率辞典》 中选出频率在 $ - $### . $ - $$"% 之间高频 社 会 词 和 非 社 会 词 各 %$ 个 作 为 评 价用词, 让 * 名评价者对词库中的社会性词和非社 [&] 会性词进行 评 价。 评 价 依 据 为 : 社会词是指明显 与社会交往活动相关的词。非社会词 是指与 社会 交 往无关 的 词。 将 * 名 评 价 者 评 定 一 致 的 词 作 为 词 库。从词库中随 机 选 出 社 会 词、 非社会词各 * 个作 为前置缓冲词 和 后 置 缓 冲 词, 另选出社会词和非社 会词各 ’$ 个, 将 其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每组有社会词和 非社会词各 "$ 个, 一 组 作 为 学 习 词 单, 另一组作为 干扰词单。 整个实验在 计 算 机 ( (/01234’ 5(6 主 频 ! - +7, ! 显示器, 分辨率 为 ,$$ 8 *$$ ) 上 完 成, 实验程序采用 931:;<=></ * - $ 编制。
外显、 内隐记忆中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社会定向
刘
" 宁 !! ,
李寿欣#
(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 (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 !$$$#%) ( #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济南,"&$$!’) 摘 要 以中文双字词为实验材料, 分别从两个层面探讨场依 存 个 体 与 场 独 立 个 体 对 社 会 词 或 非 社 会 词 的 记 忆 有 无 偏 向。 实
[!$] 向 。较近的研究 采 用 无 意 义 字 母 串 作 为 实 验 材
料, 发现场依存被试的意识性提取成 绩 较好, 而场独 立被试的自动提取成绩较好
[!!]
。
以往有关场依存个体记忆中的社 会 定 向和 场 独
男。 ?@4>2A:A230 B CDEF: - >F - F0 ! 通讯作者:刘宁,
万方数据
’’’!
心
理
科
学
! " ! " # 设计与程序 ( 认知 方 式: 场 依 存 " 场 独 立 )# ! ( 词 性: 采用 ! ( 学 习 条 件: 目标词 " 非 社会性词 " 非 社 会 性 词)# ! 目标词) 混合 设 计, 其 中 认 知 方 式 为 被 试 间 因 素, 词 性和学习条件为被试内因素, 因变量为再认正确率。 实验分为 两 个 阶 段: 学 习 阶 段 和 测 验 阶 段。 在 学习阶段, 要求被试对学习词单进行 学习, 学习 阶 段 呈现的是词对: 由一个社会词和一个 非 社 会词 组 成, 词对中一个 是 目 标 词 (黄 色 词) , 另一个是非目标词 (红色词) 。在正式的学习词单呈现 之前 和 之 后分 别 呈现三对缓 冲 词。 学 习 词 单 总 共 包 括 !$ 个 社 会 词 和 !$ 个非社 会 词, 实 验 对 社 会 词、 非社会词和目标 词、 非目标词在线框中的呈现位置 (左 " 右) 进 行了 完 全平衡。对 !$ 个词对进行随机呈 现, 所有呈现词都 采用 %& 号 宋 体, 呈现于计算机屏幕中的黄色方框 (’’() # ’’()) 中央, 呈 现 时 间 为 ’*, 间 隔 时 间 !*, 指 导语要求被试记住词对中黄色的词。 在再认测验 阶 段, 将学习阶段所呈现的旧项目
刘宁等: 外显、 内隐记忆中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社会定向
中, 依赖于内 部 或 外 部 参 照 的 倾 向 性。 不 同 认 知 方 式个体在心 理、 行 为 上 表 现 出 不 同 的 特 征。 场 依 存 个体, 在信息加工中依赖于外部线索, 受 外 部影 响 较 大, 属于社会定 向; 场 独 立 个 体, 在信息加工中依赖 于内部线索, 不 容 易 受 外 部 影 响, 属 于 非 社 会 定 向。 社会定向个体 对 社 会 性 信 息 更 加 关 注; 非社会定向 个体对非社会性信息更加关注
表$ 被试类型 社会词 场依存型被试 场独立型被试 $ . +1 2 $ . !! $ . 3’ 2 $ . ’3
和未 呈 现 的 新 项 目 混 合 构 成 测 验 词 单: +& 个 社 会 其中有 ’! 个为缓冲项目, 随机 呈 词, +& 个非社会词, 现混合词 单 中 的 词, 要 求 被 试 对 其 进 行 再 认 判 断。 程序分别记录 被 试 对 新 项 目 和 旧 项 目 的 反 应, 并计 算出相应的击中率和虚报 率。实验 结果用 ,-,, ’$ . $ 进行统计分析。
再认测验考察两种类型被试对不同词 性词 的记忆 是 否存在偏向。 "#" 方法 " # " # ! 被试 对 ** 名自 愿 参 加 实 验 的 大 学 本 科 生 团 体 施 测
[!"] 镶嵌图形 测 验 , 从 中 筛 选 出 典 型 场 依 存、 场独立
体对他们自己面部特征图片的再认 成 绩 要显 著 好 于 场独立个体。关于场依存性与记忆 关系 的 实 验室 研 究主要是采用偶然学习实验范式 来 进行 的。 在 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