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赫哲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及流变研究
赫哲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1年8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Aug.,2011第29卷第4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Vol.29 No.4赫哲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¹汪作朋,李 博,崔性赫(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佳木斯黑龙江154007)[摘 要]赫哲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宝贵遗产。
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性体育文化,赫哲族传统体育有它特有的存在价值和研究意义,但实践中对其研究和普及都不够深入,目前仍有很多领域需要进一步的开发。
笔者论述了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为赫哲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赫哲族;现代体育;传统体育[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1)04-0102-03 一、引言赫哲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
作为我国六小民族之一,人口仅仅只有4000多人的赫哲族,主要生活在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畔,长期以来一直以打鱼和狩猎作为主要生产手段及生活来源。
直到20世纪末,赫哲族才开始实行转产,即从原来渔业生产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逐步转变到以农业生产为主、兼顾其他产业的发展到路上来[1]。
作为赫哲历史文化的一部分的传统体育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并蕴涵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勤劳、智朴的赫哲人为了适应特殊地理环境和独特的生产方式,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体育项目。
这些体育项目集健身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于一身,并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赫哲族体育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充分实现了民族平等,大力提倡发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006年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5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6中指出:/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一项重要内容0。
新时期赫哲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

中图分 类号 : 0 0 G8 -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O 8 9 9 2 0 )6 0 8 -0 1 0 —1 0 (0 8 0 - 0 3 4
Cu t r a ii na l E. o e h n t w m e lu e Tr d to lFo k P. f H z e i he Ne Ti s
第2 2卷第 6期
20 0 8年 1 2月
南 京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n ig I si t f h s a d c t n o r a j n t u eo y i l u ai 0 Na n t P c E o
Vo_ 2 No 6 l2 . . De . 2 0 e 08
C i - ln UI a X o i g a
( co l f h s a F ct n J mui i ri ,i s 14 0 , hn) S h o o yi lAuai ,i s Unv st J mui 5 0 7C ia P c o a e y a
Ab t a t s r c :Aso eo h mals o uain i u o nr ,t er c fH e ed v lp d teru iu . n ft es l tp p lt no rc u ty h a eo Zh e eo e h i nq eP E. e o
c l r t l i t i a k r u d u t e s y e n i l e b c g o n .Th si o a a i ea u d n n r co s te s r n o rP E c lu e r — u s f i c mp r t b n a ta d p e i u r a u e i u . s v u t r e s u c . Ho v r c n mi a i l e eo sn t n y b i g i h n e u lo h sma y e f c so h a e o o re we e ,e o o cr p d y d v lp o l r n c a c s b t s a n fe t n t er c f o n a He h ’ E. c lu e Z e SP. u t r .Th r f r ,t e u tf c h i f t ih a n x d b to g r c n t a ii n l E. e e o e h ym s a et er a e wh c n e e y s r n a eo r d t a o P. c lu e u t m n O O L u t r ,c s o a d S I W e s o l a ea to mm e it l n s wi g a d d s o e i g t e r c fHe e S h udtk cin i da ey o o n n ic v r h a eo Zh ’ n
黑龙江高校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四、 少数 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传承 中遇到的问题 1 . 少数 民族传统体 育项 目人 才匮乏 发展 和传承少数 民族 传统体 育文化 离不 开人 才 .专项体 育人 才的缺乏 已成 为制 约 黑龙 江省 高校 民族传 统体育发展的 “ 老大难” 问题 很 多的大
、
文化 的发展 是 随着时代 的 变迁 而变化的 .其在 时代 的发 展 中. 以时代 特 色为基础 . 在 文化 中融入 时代 感和 民族感 , 从
时代的 冲击下 . 其将会被 历 史的洪流所淹没 。因此 , 黑龙 江各 高校 应该加 强对 区域 民族体育文化进行创 新和发展 .在 继承 的基 础上 . 要 注重 为开发 其潜在 的价值 , 丰 富 高校体 育文化 的 同时 . 促进 高校体 育事业的发展。 二、 区域 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价值 体 育文化 是 民族特 色文化的主要体 现 .有很 多的体育项
而促 进文化 自身的发展 黑龙江高校对 区域 民族体 育文化 的 传承和发展 . 也是 以时代的发展要 求为基石 , 以区域 民族体 育 文化 来丰 富高校体 育文化 .使 得 高校 的体 育建设更加 的符合 时代 和 民族 的要 求。然而 . 由于全 民体育意识的觉醒和全 民健
身计划的 兴起 . 对传 统的 民族体 育项 目 造成 了一定的冲击 , 在
体 育文化具有 其 区域的特 色, 集教 育、 娱 乐、 健 身为一体 , 其 无 新 , 在原有 的基础上进 行发展 , 从 而使得 区域 民族 体育 文化 更 论在 生活上还 是在社会 上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影响 。在 长期 的 加的符合现代 大学生的需求
历史发展 当中. 虽然历经 了历代朝 代的 变迁, 体育文化 的发展 和传 承 受到 了各种 因素的影响 .但是其在 不断的 冲击 当中依 然不断的进行 完善 . 丰富 了区域文化的形 式。黑龙江 高校对 于 区域 民族体 育文化 的传 承和发展 .不仅 能够保护优 秀的历 史 文化 . 还对我 国体 育文化的 多元化发展提供 了条件 。 区域 民族体育文化的资源
浅谈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装饰纹样的传承

浅谈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装饰纹样的传承
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是指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俄罗斯族,这四个民族都居
住在黑龙江流域的边缘地带。
他们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受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装饰纹样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就黑龙江流域
四小民族装饰纹样的传承进行浅谈。
赫哲族的装饰纹样以鱼、鹿、鸟和花草等自然图案为主,反映了赫哲族对自然的热爱
和崇敬。
赫哲族的装饰纹样主要出现在服饰、工艺品和建筑物上,通过刺绣、织布、雕刻
等技术手法表现出来。
赫哲族的装饰纹样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统和师徒传承,由长辈传给
晚辈,通过日常生活和节庆活动等传统场景来传承和弘扬。
鄂伦春族的装饰纹样受到满洲传统文化和蒙古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包括狼头、鱼纹、麒麟纹等动植物图案,还有红、蓝、白、黑等鲜艳的颜色。
鄂伦春族的装饰纹样主要出现
在服饰、图腾、建筑物等方面,通过刺绣、编织、绘画等技术手法表现出来。
鄂伦春族的
装饰纹样传承主要通过祖传的技艺和家庭长辈的教育,让后人能够传承和发扬光大。
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的装饰纹样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统、家族传统和师徒传承等方式
进行,他们通过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创新,使得这些装饰纹样在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延续和
弘扬。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他们也在不断创新和吸收外部文化,使得装饰纹样在
现代生活中得到了新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强对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装饰
纹样的研究和保护,让这些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论赫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1 赫哲 族 传 统 文 化 概 况 些作 为传 统文化载体 的独特 的语 言 、 文 字正在消亡 ; 赫哲语 是阿 黑龙江流域 内发掘的“ 新开流文化” ( 密山县 ) “ 饶河小南 山旧石 尔泰语 系满— 通古 斯语族满语支 的一 种语言 ,但 没有相应 的文 器遗址 ” “ 前 董家子古 山寨” ( 郊区) 、 “ 桃 温军 民万 户府 ” ( 汤原 县 ) 、 字 。 “ 莽吉塔古城 ” ( 抚远县 ) 、 “ 瓦里霍吞古城 ” ( 桦川县 )等一大批 国家 、 我国正在通过设立文化生态保护 区等方法和手段 , 采取有效 的 省重点文物保护遗址和单位 , 他们的文化 内涵跨越 了数百年至上万 保护措施 ,建成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 , 并
・
48 ・
文化 ・ 文 化 产 业 论 坛 论赫 哲族 ຫໍສະໝຸດ 化 的保护 与传承 王 鑫
( 黑龙江省 民族博物馆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1 )
摘 要: 赫哲族是我 国人 口较少的民族之一 , 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灿 烂文化 , 他创 造的渔猎文化代表 了中华 民族 文化体 系中特有的 一 环 。在全新 的时代里 , 赫哲族传统文化 因受现代 文明冲击, 保 护和传承 面临 巨大挑战。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方式、 方法开展 赫哲族文化保 护 和传承工作 , 恢 复和 建 设 赫 哲 族 渔 猎 文化 留存 的 自然 和 社 会 的 生 态 环境 , 也 不 失 为 重要 选择 。 关键词 : 赫哲 族 文化 ; 保护与传承 ; 途 径 与措 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 研究少数 民族的传 统体育文化 , 对保护他们的民族文化遗产 , 促进我 国体 育文化的多元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关 键 词: 少数 民族 ; 传统体育文化 ; 传承
中 图分 类 号 :9 0 C5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92 2 1 )3 180 1 44 2 (0 0 0 - 6 .4 0 0 .
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 。仅 以摔跤为例 , 蒙古 族、 苗族和彝族的传统体育中都有摔跤项 目, 但蒙 古族 的摔跤 采 用单 淘汰制 , 时 间限制 , 局定胜 无 一
负, 以膝盖 以上 任何 部位 触地 为输 ; 苗族 则 采用三
局两胜的赛制 , 彝族多采用擂台的方式 , 比赛过程
中往往伴有姑娘们的舞 蹈助兴。由此可见 , 民 各 族 的传统体育有着其独特 的地域特点 和民族特
性。
以桦树皮做船体 , 此船体轻 , 由一人扛起带走。 可 他们在闲暇之余 , 常举 行“ 桦皮船 ” 比赛 , 并衍生 为 日后 的体 育游 戏项 目。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运动会。新 中国成 .
立 以来 , 党和 政府 对 少 数 民族 的 民间传 统 体 育 项 目十分重 视 。从 15 93年 第 一届 少 数 民族 传 统 体
抒发 生活激 情 和培 养 审 美情 趣 等 功 能 J 。但 随
始积淀期 , 由于生存区域与生存环境、 生产劳动与
生 活方 式 、 文化 积累与传播 的不 同 , 民族 文化共 同
体 中许 多具 有教育 、 娱乐 、 健身功 能 的社会 活动 凸
现 出来 , 同构成 少 数 民族 体 育文 化 的 内容 和方 共 法体 系¨ , 有 独 特 性 、 域 性 、 J具 地 民族 性 等 特 点 。 虽然 政权 频繁 更迭 , 民族不 断消亡 与迁 徙 , 少数 但
赫哲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及流变

赫哲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及流变作者:张宏宇李小兰来源:《体育学刊》2009年第04期摘要:运用历史过程分析、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对赫哲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旨在揭示赫哲族传统体育的形成过程及当前的变化。
研究认为:赫哲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其生产生活方式、军事教育和宗教活动密切相关,赫哲族传统体育具有开放性、重竞技、轻歌舞,冰雪与水上项目并重的特点。
而当前赫哲人的体育观念、传统体育的地位与作用、传统体育手段的实践形式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赫哲族;文化变迁中图分类号:G8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4-0093-04Formation and transi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 of Hezhe nationalityZHANG Hong-yu1,LI Xiao-lan2(1.Department of Social Physical Educalion,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150008,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lion,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Abstract: By means of historical process analysis, social surve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s studied traditional sport of Hezhe nationality in order to reveal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current changes of traditional sport of Hozhe nationality,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via their study: the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 of Hezhe nationa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s, military education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 traditional sport of Hozhe nationality has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open, competition emphasized, singing and dancing weakened, as well as ice and water events equally valued; whereas the sports conceptions of people of Hozhe nationality, the status and functions of traditional sport, and the practice forms of traditional sports means, are changing profoundly nowadays.Key words: nation traditional sport;Hezhe nationality;cultural transition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保护与振兴热潮的掀起,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也日渐丰富,不少同行学者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振兴、改革等宏观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新时期赫哲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

Au h  ̄ d r s P E.I s ., imu i t o sa d e s . n t J a s Un v ,Ja s 1 4 0 i . imu i 5 0 7,Ch n ia
l 问题 的 提 出
作 为我 国人 口最 少 的 民 族 之 一 , 哲 族 是 黑 龙 江 省 独 有 赫
源 中相 当丰 富和 宝贵 的 一 笔 财 富 。 然 而 经济 腾 飞 带 来 机 遇 的 同 时 , 也给 赫哲 族 民 族 体 育文 化 产 生 诸 多影 响 , 哲族 不 赫
可挽 回 的 面 临传 统体 育 文 化 、 生活 . 俗 等 各 个 方 面被 同化 的 问题 , 赫 哲族 体 育 文 化 的 抢 救 、 掘 已迫 在 眉 睫 。 - - j 对 挖
a rou fe t O t p t ulu e o he H e he n tonaiy. The H e he n to lt s i via y f c d w ih t s nd va i s e fc s t he s ors c t r ft z a i l t z a i naiy i ne t bl a e t he a sm ia i ft r d to ls ors c t r ndC t m sw ih t i l ton o he ta iina p t ulu e a US O t hos he p eoft owe f ln inaiis I sur ntt e c he r u ato lte . ti ge o r s uet s r sc t e o he H e he na inaiy po t ulur ft z to l . t K e r H e he n ton lt s ors c lur ; ta ton lf l p t y wo ds z a i a iy; p t u t e r dii a o k s o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总第 8 4期 )
黑龙江流域赫哲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及流变研究
任 建 华“ , 敖祖 辉 , 赵 德 龙“
( 佳木斯大学 a . 体育学院 ; b . 社会科学部 , 黑龙江 佳木斯 1 5 4 0 O 7 )
摘 要 : 黑 龙 江 流 域 的 赫 哲 族 传 统 体 育 文 化研 究 , 一 直是 学术 界 对 北 方 通 古斯 系 民族 传 统 文 化 进 行 深 入 研
少数 民族 较多 , 颇有 特色 , 但 针对 少数 民族传 统体 育 文化从 形成 、 发 展 及 流变 等研 究 方 面 尚 缺乏 系 统性 和创 新性 . 研 究并 弘扬 中华 民族传 统文 化 , 既 是 时代 的诉求 , 也 是 社 会 主 义先 进 文 化 发 展 的必
然 要求 .
究 的 代表 性 民 族之 一. 运 用 史 学参 考 文 献 、 社会 实践 调 查及 历 史 分 析 , 梳 理 赫 哲 族 民 族 传 统 体 育 文
化 的 发展 进 程 及 变 化 , 深 层 次挖 掘 赫 哲 族 长 期 积 淀 的 民 族 传 统 特 色文 化 , 从 中探 求 我 国 北 方 民 族
的独特 的生存 方 式 . 夏 天 捕 鱼 以 舟船 作 为 交 通工 具; 冬 天捕猎 以雪橇 和滑 雪 板 作 为 主要 交 通 运输
工具. 东北 地 区 , 特别是 黑龙 江流 域独 特 的 自然 生
存 环境 决定 了赫 哲 族 与北 方 冰雪 体 育 文 化 、 渔猎
文化相 融合 , 形 成 了原 始 民族 传统 体 育 文 化 的雏
传统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之路. 研 究表 明 : 社 会 变 革 对 我 国 北 方 少数 民 族 赫 哲 族 传 统 体 育 文 化 的 影 响 是 巨大 的 ; 传 统 体 育 文化 的 内涵和 外延 在 新 时期 呈现 出新 的 变化 特 点.
关键词 : 黑龙江流域 ; 赫 哲族 传 统 传 统体 育 ; 形成 ; 流 变
势力较 大 的联合 体. 到辽 太祖元 年 , 成为女 真族 的
一
员, 后 发 展成 为 现 代 的赫 哲 族. 可 以说 , 特殊 的
地 理位 置 , 独特 的 人 文环 境 造 就 了赫哲 族 人 特 有 的生 产生 活方 式和 民族体 育文 化. 史学 家认 为 , 赫 哲族 民族 体育 始 于 先祖 的生 产 劳 动过 程 , 伴 随着 原始 宗教 、 巫术 及 氏族 战争而 不断 丰富发 展 . 1 3 先
[ 中图 分 类 号 ] G8 1 2 . 4 7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6 1 8 0 ( 2 0 1 3 ) 0 3 — 0 0 4 2 — 0 2
中 国五千 年的文 化积 淀形成 了中华 民族博 大 精深 的 民族 传 统 文化 , 深 入 研 究 挖 掘少 数 民族 传 统文 化 , 有 利于 我 们 对 中华 民族 瑰 宝 的传 承 和 发
扬. [ 1 ] 对 民族 文化 保护 和振 兴的研 究 , 已经 成为 国
是先 祖 通 过原 始 宗 教 、 巫术 活 动来 表 达 , 今天 , 我 们从 赫哲 族 民族体 育 中也能看 到它 的历史 痕迹 . 1 . 1 赫 哲族原 始 生产 生活方 式与传 统体 育 文化
的 关 系
祖们 对万 事万 物 的认 识及 未 知神秘 世界 的恐 惧通
上古 尧舜 时期 , 经 历 了汉 魏 、 南 北 朝代 , 得 到 了进
一
步发 展 . 在 隋唐 时 期 已经 发 展 成 为黑 龙 江 流 域
展 成为传 统体 育游 戏 中的渔 王角力 、 顶杠 等 , 成为 赫 哲族传 统体 育文 化 的新 型演 绎.
划船 船 是 赫哲 族 人 的 重要 交 通 工 具 之 一. 常 年 以捕鱼 为生 的赫哲族 人掌 握 了 良好 的划 船技 能. 早年 他们 的船 只多 以桦树 皮为 原料 , 现在 多 以
形.
1 赫哲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演进
赫 哲族 民族 传统体 育 文化活 动形 成 的根源 与 先 民们 的生 产生 活 、 宗 教 活 动 和 军事 战 争 等 有 密 不 可分 的关 联性 . 赫哲 族 作 为 我 国北 方 少 数 民族
中的 6小 民族之 一 , 具 有 其 自身 独特 的 民族 传 统 文化. 追根溯源, 赫 哲 族 具有 久 远 的历 史 , 上 朔 至
内外 学术 界研 究 的热 点 问 题. 少 数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文化 所 涉猎 的领 域及 研 究 成 果 也 日渐 丰 富 , 而且 也达 到 了相应 的高 度 和水 平 . Ⅲ 2 我 国东 北 地 区 的
赫 哲族人 长期 生活 在高 纬度 、 水 系丰富 、 气候 寒 冷 的 自然 环境 中 , 形 成 了适 应 和利 用 自然形 成
1 . 1 . 1 赫 哲族 渔猎体 育 文化 叉 鱼与 叉草球 我 国北方赫 哲族 人长 期生 活 在黑 龙江 、 乌苏 里江 和松 花江流 域 , 捕 鱼技 能是 赫
哲族 人所 特有 的 生存 技 能 之 一. 谙 习水 域 的赫 哲
人练 就 了飞叉捕 鱼 的技 能 , 多 年 积 累 的生 存 经 验 让他 们 能够准 确 判 断鱼 在 水 中 的活 动 规 律 , 运 用 飞叉 叉 鱼. 现 在 的赫哲渔 民 中的年 轻人 , 也经 常采 用 固定 草靶来 练 习 飞叉 技 能 . 由生 产 生 活 游戏 发
2 0 1 3年 第 3期
牡 丹 江 师 范 学 院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Mu d a n j i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O .3 , 2 01 3 To t a l No 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