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语文考前必看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及答案详解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题(word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淮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
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因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1

我是一个经历高考的人,尤记当年的艰苦时光。
三点一线,但我挺过来了。
现在把历年的高考试卷,传于网上,有答案。
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最后,祝各位同仁高考考出好的成绩。
考上理想的大学,不辜负家长的期望,你的理想,努力吧,奋斗吧,拼搏吧,永远支持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语文试题答案详解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C、⑥⑤④②③①D、⑥①②④⑤③4、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语文全国卷-一(20200615041632)

绝密★启用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涂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卷)

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答案详解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A)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成,稍稍倾抖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
四周的石砌边缘内,着匀称的海滨卵石。
碑石“耳”字形,有如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铺呈贴B.塑铺像画C.塑摆像贴D.雕摆呈画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传媒难以起齿自诩(yǔ闭目塞(sè)听B.芯片钩玄题要豢(Juàn)养车载(zài) 斗量C:转轨众口铄金执拗(niù) 半嗔(chēn)半喜D.幅射赋于重任补给(jǐ) 便(biàn )宜行事说明:A 难以起齿——难以启齿B. 钩玄题要——钩玄提要豢(Juàn)养——huànD. 幅射——辐射赋于重任——赋予重任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B)A.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己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C.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D.上山路上,我们常打开等高线图察看,有的同学还用军事望远镜煞有介事地东张西望,引来不少人围观。
说明: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因为人们竭泽而渔,已经到了枯竭的地步.(试改正)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说明:“墨宝”是书法作品,而非美术作品B.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23)(附参考答案)小说阅读押题练(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20分)提审玛丝洛娃[俄国]列夫·托尔斯泰①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
阳光和煦,青草又到处生长,不仅在林荫道上,而且在石板缝里。
凡是青草没有锄尽的地方,都一片翠绿,生意盎然。
桦树、杨树和稠李纷纷抽出芬芳的黏稠嫩叶,菩提树上鼓起一个个胀裂的新芽。
寒鸦、麻雀和鸽子感到春天已经来临,都在欢乐地筑巢。
就连苍蝇都被阳光照暖,在墙脚下嘤嘤嗡嗡地骚动。
花草树木也好,鸟雀昆虫也好,儿童也好,全都欢欢喜喜,生气蓬勃。
②今晨八时监狱看守长走进又暗又臭的女监走廊。
他后面跟着一个面容憔悴、鬈发花白的女人,这是女看守。
③“您是要玛丝洛娃吧?”她同值班的看守来到一间直通走廊的牢房门口,问看守长说。
④值班的看守哐啷一声开了铁锁,打开牢门,一股比走廊里更难闻的恶臭立即从里面冲了出来。
看守吆喝道:⑤“玛丝洛娃,过堂去!”随即又带上牢门,等待着。
⑥过了两分钟光景,一个个儿不高、胸部丰满的年轻女人,身穿白衣白裙,外面套着一件灰色囚袍,大踏步走出牢房,敏捷地转过身子,在看守长旁边站住。
这个女人脚穿麻布袜,外套囚犯穿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显然有意让几绺乌黑的鬈发从头巾里露出来。
她的脸色异常苍白,仿佛储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新芽。
那是长期坐牢的人的通病。
她那双短而阔的手和从囚袍宽大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脖子,也是那样苍白。
她那双眼睛,在苍白无光的脸庞衬托下,显得格外乌黑发亮,虽然有点浮肿,但十分灵活。
其中一只眼睛稍微带点斜睨的眼神。
她挺直身子站着,丰满的胸部高高地隆起。
她来到走廊里,微微仰起头,盯住看守长的眼睛,现出一副唯命是从的样子。
看守长刚要关门,一个没戴头巾的白发老太婆,从牢房里探出她那张严厉苍白而满是皱纹的脸来。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三附答案(20200615053953)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考前必看》
充满自信,调整状态,打好语文第一枪。
注意答题节奏,合理分配时间。
客观题
前两题
1、语音题“两遍过”:先排除错误项,再把正确项查看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2、成语题解题“慢三步”:(1)先把选项完整读一遍,把四字成语拆开解释一下,看与语境是否吻合;→(2)想想这个成语能否用在这个对象上;→(3)看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否符合语境要求;
3、病句题解题“慢四步”:(1)先凭语感检查句子;→(2)找句子的语言标志(如抓介词、多重否定、并列词语、一面和两面、关联词等)推敲;→(3)分析句子的主干;→(4)看句意是否明确。
语用题
1、语用题的关键永远是审题!要认真读题明确要求,答完核对是否符合要求。
2、要做好出现新题型的准备。
要从新题型中看出经典老题的面孔。
认真审题,
按要求做,对你来说,就没有新题!
3、不要轻易放弃,开天窗!不要以为写得不好就不写,只要按要求写,多少都能得点分!
文言文
1、先看翻译题,帮助自己理解好原文;
2、“文言实词”一定要代入原文验证,判断正误;
3、“筛选题”,根据题干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排除,排除两项,就能获得正确答案;
4、“概括理解题”,要根据选项中可疑部位,找到对应的原文,辨别正误。
错误往往是“外伤”和“硬伤”!
文言翻译
1、字字落实,逐字直译,把单音古词换成双音节现代词;
2、注意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虚词、活用和特殊句式等得分点;
3、把原文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4、注意虚词,翻出原文的语气;
5、译好后,读读,看是否顺畅、规范。
文学类阅读
1、通读全文,画出关键句(总领句、承上启下句、总结句、点明情感主旨的抒情和议论句),把握主旨和思路;
2、要依据原文回答,先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然后概括提炼,组成答案;
3、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1)问“原因(为什么)”,就找原因句。
(2)问“特色”,就从“手法、语言+表达效果”回答;
(3)问作用(好处),就从“形式”(手法)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4、依分值分条回答;答案“先总后分”,分条回答。
诗歌鉴赏
1、力争读懂原诗,一看标题,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圈诗中关键词句;
2、逐字逐句,不要“跳”,内容情感方向要对;要展开想象,连成画面,进入意境;
3、认真读两遍题目,看题目问的是什么、有几问、要你答什么;
4、注意“简要分析”“具体说明”。
答题的格式:观点+ 阐述(在原文中找)。
诗歌得分点很细,往往一问多点,要养成“一点一分”的答题习惯。
回读一遍,加以复查和修改。
诗词鉴赏并不难,十种手法要记牢:拟人比喻来炼字,生动形象细思考。
绘形绘色写景物,寓情于景不可少。
反衬烘托来帮忙,动静结合看门道。
运用想象与典故,虚实相生意境妙。
手法作用会赏析,考试踏上成功道。
小说阅读方法
1、理清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了解大致内容,把握思路;小说答案往往比较分散,多读几遍,画出分散的“点”。
2、注意“简要分析”“具体说明”。
答题的格式:观点+ 阐述(在原文中找)。
3、人物形象题,要“言必有据”,一定要找到表现这一性格特点的情节、细节,防止戴高帽子,白日见鬼。
4、表现手法题,注意常用手法:①直接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②间接描写:对比衬托等。
5、环境作用题,记住环境作用。
6、主题理解题,一般没有明确表达主题的语句。
主题在人物身上,主题在情节之中,往往由隐而显。
7、探究题。
探究就是思考题,必须紧扣文本内容。
实用类或论述类:
1.切忌浮躁!选择题不能错,宁可放慢速度,也要仔细揣摩,确保准确。
问答题答案在文章中寻找,没把握的要一起写上,写的时候要分点。
作文
认真审题不漏题,观点提出要提速。
两到三个分论点,眉清目秀最清楚。
素材本中有好例,好例关键在脱俗。
追求智慧与亮色,第二层次来帮助。
卷面工整心舒服,错字太多白辛苦。
沉着冷静来面对,考试踏上成功路。
带上写作的三颗“救命丹”:
1.如果写到一半发现走题了怎么办?
2.如果时间来不及怎么办?
3.如果作文题与我们做过的作文“似曾相识”怎么办?
有一个过程,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甘苦!
有一种甘苦,你没有体味过就不知道其中的感动!
有一份感动,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有一份纯粹,你没有浸泡过就不知道其中的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