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区位和疆界
中国地理第一章、第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1中国的疆域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东、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海陆兼备。
辽阔的疆域:陆地大国:①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②陆界20000多千米③陆上邻国14个。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②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③隔海六国印尼马来文莱菲律宾日本韩国最北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4度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度E。
最南曾母暗沙4度N。
最西帕米尔高原73度E。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位。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
我国领海的宽度是22.22公里(12海里)。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1.2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上的行政区划:现行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乡)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1.3中国的人口数量世界第1: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1/5。
目前人口数为13亿。
增长速度较快:1人口基数大2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
分布疏密不均:腾冲——漠河,我国分布人口的疏密。
人口多处特点人口少处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汉族地区人口多。
湘教版初中地理第1章第1节中国的疆域(共62张PPT)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⑥下列各自治区名称正确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西藏藏族自治区
D、广西自治区
1、5个自治区中既不临海又不临国的(宁 )
2、我国位置最东和最北的省区是( 黑 ) 3、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有( 云、桂、粤、台)
4、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 重庆市 ),它 的简称是(渝 )
我国的疆界线绵长
陆上国界线长 达2.2万多千米。
读图,找出中国的14个邻国
读 图 , 找 出 与 中 国 隔 海 相 望 的 国 家
区分内海、临海、领海
内海:延伸到大陆内部的海域。
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领海:领土在海中延伸的部分,属于国 家领土的一部分。
总结:数字中国
960 2.2万
5、跨经度和纬度最广的行政区分别为(内蒙古) 和(琼)
6、34个省级行政区中既临渤海有临黄海的有( 鲁) 和( 辽)
7、 5个自治区中面积最小的是( 宁)
1、我国疆界“四至顶点”所在省区简称,符合最北和最东
端点所在的省区的简称是( C )
A、新
B、琼
C、黑
D、吉
2、下列省份与濒临的海的连线,正确的是 ( A )
香港;澳门。
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单位
n 云南(云或滇) n 贵州(贵或黔) n 四川(川或蜀) n 陕西(陕或秦) n 甘肃(甘或陇) n 上海(沪或申)
黑
吉
辽
新
甘
青
内蒙古
宁
晋
冀 鲁
京 津
陕豫 苏
藏
川
渝鄂
皖沪 浙
贵
湘
赣 闽
中国地理期末考试知识复习(本科)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1、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国。
中国的人口比重居世界第一位。
2、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k㎡,次于俄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
四至点:西至点,新疆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73°22′E;东至点,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135°03′E;北至点,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53°31′N;南至点,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3°51′N4、位置:○1地球最大大陆欧亚大陆东部,最大海洋太平洋西岸(介于地球上最大大陆欧亚大陆与最大海洋太平洋之间/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对比强烈,东部东亚季风显著;加上青藏高原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造就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2国土辽阔,西部深入内陆,且高山盘踞,受海洋影响微弱,降水由东南至西北递减,由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气候更替,自然景观呈现明显的海陆分布地带性差异。
5、新疆:与毗邻国家的陆地边界线最长和毗邻国家最多6、山系:7、国土:狭义的国土指主权国家管理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政治地域概念;广义的国土还包括国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
8、简述中国地形大势的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答:特点:①中国地势西高东底,呈三级阶梯;②山地多,平原少;③以山地为骨架,形成了网格状的地形格局。
分界线:①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脉等。
②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第二章自然结构1、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阐述我国气候环境的特征。
答:我国气候的基本气候特征为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样和水热同期。
下面分别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来阐述:(1)地理位置角度1).经纬度: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
防止违章动火六大禁令。20.10.1713:19:2513:19Oct- 2017-Oct-20
❖
没有措施的管理是空谈,没有计划的 工作是 空洞。13:19:2513:19:2513:19Saturday, October 17, 2020
❖
防事故年年平安福满门讲安全人人健 康乐万 家。20.10.1720.10.1713:19:2513:19:25October 17, 2020
(请你们设计拯救黄河方案、宣 传广告语)
长江三峡位置示意图
四川盆地
瞿塘峡
宜昌 湖口
巫峡 西陵峡
❖
效果很全面,持之以恒是关键。20.10.1720.10.17Saturday, October 17, 2020
❖
自觉遵守饭堂纪律,养成饮食卫生习 惯。13:19:2513:19:2513:1910/17/2020 1:19:25 PM
名,部位易错的地名,要多写。避免“地名 差一字,远距万千里”的差错。
❖ 3、正位:填图、指图,有三部曲,在地图上 找到,换另一幅图指出,在空白图上填出。
❖ 4、解意:多用。生活中、工作中、看新闻、 旅游活动……能够用地名的,昼多用,以达 到熟记。
你能介绍一下一些主要民族的特色吗?
*
*
* * *
**
❖
人人齐努力,创造好品质。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1时19分 25秒13:19:2517 October 2020
❖
以安全第一为荣,以忽视安全为耻。 下午1时 19分25秒下午 1时19分13:19:2520.10.17
❖
遵章是幸福的保障,违纪是灾祸的开 端。20.10.1720.10.1713:1913:19:2513:19:25Oct-20
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1节位置和疆域

2.中国最南端是 A.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B.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C.帕米尔高原
D.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3.地球上的五带在我国有分布的是
√ A.北温带,北寒带 B.北温带,南温带
C.热带,南温带
D.热带,北温带
4.内蒙古自治区简称
一、地理位置 P3 活动
读第2页图1.1和图1.2,完成下表内容。 (1)比较下面三个国家在纬度位置和温度带上的差异。
40°N~ 80°N 北温带、北寒带
4°N~ 53°N
北温带
5°N~ 10°S
热带
(2)比较下面三个国家在海陆位置上的差异,及其对降水和交通 运输的影响。
内陆国
临海国 岛国
降水较少 以陆上交通为主
(3)春节期间,广州的阿鹏早上9点想给住在漠河的明明、帕米尔 高原上的古丽、三亚的阿勇和乌苏里江畔的琦琦,送上自己的问候。 下面漫画是阿鹏猜测他们正做的事,阿鹏的猜测正确吗?说出理由。
▲“鸡冠”--中国最早见到太
√ 阳的地方。
两地经度不同, 自转造成时差。
√
√
二、疆域辽阔,海陆兼备 (P6)
我国陆地国界线长2.2万多千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是:韩国、日本、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与我国领土有两处接壤的邻国是:俄罗斯、印度。
三、三级行政区域 ( P7 )
三、三级行政区域 ( P7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三级。 ▲三级行政区域划分是:省、县、乡。
实际上,在省级和县级之间,还设立了一个行政管理单位
三、三级行政区域 (P7)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三、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一)在世界政治地图中的位置东北与朝鲜接壤,北与蒙古、俄罗斯相邻西北依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相接南部相邻的国家是: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三)在世界交通中的位置1.中国处在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北亚、西北亚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南下印度洋与大洋洲的陆上、海上交通经过之地。
2.中国位于东亚、中亚与欧洲的重要铁路线——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地区。
第一条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珲春,经满洲里出境,跨俄罗斯,西至荷兰的鹿特丹。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连云港,在中国境内穿过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和甘肃,最后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进入中亚地区,西至荷兰的鹿特丹。
3.中国处于亚欧交通要道和海上门户的重要地理区位,在世界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
第二节中国的地理特征一、地理景观特征(一)多样且地域差异显著(二)自然环境时空变化显著1.气候季节变化明显2.季风降水不稳定3.地表物质不稳定4.地表起伏显著5.构造运动活跃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第一节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一、大地构造宏观地貌格局:以内营力为主的常态地貌,在垂直方向上的起伏与水平方向上的排列组合规律主要受到地壳运动的控制和影响大地构造格局显著特点:一是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地壳活动相对稳定。
二是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主要地貌单元的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边界与主要构造线吻合,且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
二、地势基本特征:地势高,高差巨大,地表起伏度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二节季风气候与水热结构一、季风环流中国气候基本特征:大陆性季风显著1.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特别是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2.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3.气候类型多样:跨纬度、经度大,且地貌复杂多样:热量、水分及海拔高度上(出现高原季风气候)4.雨热同季:利于农牧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加剧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影范围六个热量带四个干湿区环流格局:从行星风系来看,中国大致35 N以北为西风带;25 N~35 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带;25 N 以南为东北信风带在东西风带交界处(25 N~35 N),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则受东风带支配中国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的东部连线为界,其东南部为季风区,冬季近地面层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气流,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气流,气候湿热。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四至点的经纬度)
3、我国的陆地面积多少以及在世界上的位次.
4、我国从北-------南濒临的四大海域以及我国的海岸线长度
5、我国领海宽度是多少?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哪些?
6、我国的陆上邻国有哪14个?陆地国界线长多少
7、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6个? 我国的两个内海?最大的群岛?
8、我国地理位置有哪些优越性?
9、我国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中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是什么?34个行政区划是如何划分的?
2、记住34个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轮廓以及特殊省区的特点
3、记住省级行政区划简称的由来。
4、北回归线从西向东穿过的省区?
5、重点:课本第9页中国的行政区划图。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1、我国人口的数量以及在世界上的位次
2、记住人口位居前10位的省区以及省区简称。
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区
3、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过慢带来哪些问题?
4、我国人口的地理界线是什么?此线两侧人口如何分布的?
5、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6、记住我国人口突出特点以及人口政策
7、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1、我国民族构成以及人口最多的民族以及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2、记住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3、记住特殊少数民族的主要节日、舞蹈、体育活动以及特色建筑。
8年级上第1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考点3 中国的人口
人口总 数
国情
人口数 量多的 影响
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的 ①1/5 ,是世界上人口最②多 的国家
③ 人口基数大 ,增长速度快
积极影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 响 市场
消极影 响
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 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 重的压力
第(3)题,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是,地形:东部多平原,丘陵,西部多高原山地。
气候:东部降水丰富,多河流湖泊,水源充足,西部降水少,气候干旱、多荒漠。交
通:东部交通便利,城镇密集,人口较多,西部深居大陆,交通不便,人口少。
2.下图中我国东西部之间明暗交界线与我国
吻合度最高。 (C)
A.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B.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C.人口地理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丹、缅老越(逆时针,
共14个)
隔海相望 的国家
濒临的海 洋
主要海峡
内海
韩日菲马文印尼(由北向南,共6个)
⑪渤海 、⑫黄海 、⑬东海 、⑭南海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琼州海峡 ⑮渤海 和⑯__琼__州__海__峡___
(由北向南)
点拨► 1.我国因南北跨纬度大→南北气候差异大→农业发展多种经营,农
⑥_海__南__省_______
人口最少
⑦_澳__门__特__别__行__政__区___
邻国最多
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共8个邻国)
面积最小
既临渤海 又临黄海
⑨_澳__门__特__别__行__政__区_____ ⑩ 辽宁省 和山东省四、省级行政区域分界线
四、省级行政区域分界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国。
中国在世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节区位一、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
(一)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北半球、东半球是地球陆地最集中的两个半球,我国就在此。
因此受陆地的影响最强烈的一个东方大国。
(二)经纬度位置:中纬度大国我国98%的疆土位于北纬20º~50º之间,温带、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件好。
其特征如下:1.国土辽阔,生存空间大2.跨纬度大,是形成地带分异的基础3.中纬度面积广阔,四季更替典型,季节变化明显(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及万物变化)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时差4小时多。
(三)海陆位置位于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
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处在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南邻热带印度洋,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
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海陆兼备的环境,深刻影响到资源、交通与文化2. 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东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3. 跨经度大,是形成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第二节疆界(一)疆域与邻国我国的疆域辽阔,陆地疆界约22230km,与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5个,自东北起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有9个陆疆临边省区(132个县市)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隔海相望。
海岸线长18000km,岛屿岸线长14000km。
最东岛屿是钓鱼诸岛东边的赤尾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边境贸易有较大发展。
有铁路和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越南连接;有公路和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老挝沟通。
此外,同周边国家还有定期航空线联系。
(二)国土面积陆地面积:960×104km2,属于一个多山的土地大国。
海域面积:300×104km2,有四大海域。
我国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大国,按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周围海区应划归我国主权和主权利益所管辖的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共约300×104km2,这是我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合国海洋公约》中的重大变化:国家领海权由3海里扩至12海里,划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将世界35.8%的世界海洋划归沿海各国,世界海底及其资源为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
我国国土面积应为960×104+300×104=1260×104(km2)。
第三节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遥感(简称RS,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与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人们习惯将这三种技术合称为“3S”技术。
利用RS技术检测环境,解决全球性的科学问题,越来越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资源丰富,地表形态、自然景观多样,生态环境复杂,区域间的差异明显,但不管是在东部比较平坦的广大地域,还是在西北干旱地区的沙漠、绿洲、黄土,还是南方湿热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形的演化,都保留着清晰可见的自然演变形迹。
卫星RS图像可以提供一些前所未有的直观、综合、宏观认识和概念,同时运用地学的规律来解释、分析RS图像信息时,也能提高人们对信息的分析能力。
下面我们从卫星图像上来分析一下我国的地表结构特征、线性构造带、和地表组成物质。
一、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从卫星图像上,能很清楚的显示出地表形态特征。
通过分析,可以识别地貌的形态特征、结构组合、成因类型,并从时空两方面识别其发展趋势和规律。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形成我国地貌轮廓的显著特征1. 基本概况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而我国位处亚洲中、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以西部青藏高原最高,向东逐级下降的阶梯状斜面。
地貌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由两条地形线——“昆仑、祁连山线”和“大兴安岭线”褶皱断裂把大陆分成三级阶梯。
大型的水力工程都建立在第二和第三级阶梯上,如在湖北宜昌境内的葛洲坝、三峡大坝等。
2.地势高低悬殊我国地形复杂,地面起伏高低悬殊,不仅有高达8844.48米的高峰——珠穆朗玛峰,还有低于海平面155米的艾丁湖,地势高差之大(9003米),为世界其它国家所罕见,我国最高的大高原与最低的大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海拔4500米,而华北平原海拔50米以下,二者高差约4450米。
有些地方虽然近在咫尺,但地面高差很大。
如横断山脉地区大雪山主峰贡嘎山高达7556米,但邻近的大渡河谷地海拔1600米,二者高差5956米,地面起伏之急剧冠于全国。
就全国来讲,我国西部地区地面起伏高差大,东部地区高差较小。
以面而论,西部的青藏高原比邻近的塔里木盆地高出约3500米,而东部的云贵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出约1500米,以点而论,西部的博格多峰比艾丁湖高出约5600米,东部的泰山比济南市高出约1500米。
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的影响(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1. 常态地貌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2. 特殊地貌类型-冰川、冻土、风沙、黄土、岩溶这多种多样地貌类型的地区分布,既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也有叠加、交织现象。
众多的地貌类型,是形成我国自然环境分异复杂多样的基础,是我国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丰富多彩的主要依据。
(三)山地多而高大,地貌格局呈网格状分布1.巍巍群山,纵横全国——构成地貌的骨架狭义山地占全国面积1/3;广义山地占全国面积2/3。
我国山脉虽然纵横交错,但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仅是构成宏观地貌分布格局的骨架,而且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根据走向,我国山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主要山脉分布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
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
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
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2.盆地、平原、高原镶嵌于网格之中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
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
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
黄土高原海拔为1000米-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3. 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世界六大板块中国板块构造根据板块构造的观点:中国及其邻区的大地构造可划分为7个板块:(1)塔里木一华北(中朝)板块(2)扬子(华南)——东南亚板块(3)西伯利亚板块(4)哈萨克斯坦板块(5)土耳其一伊朗一冈底斯板块(6)印度板块(7)太平洋一菲律宾板块。
4. 大地貌形态结构、布局与大地构造单元类型、分布有关(1)昔日地台由于基底较老,强度大、硬化稳定,褶皱一般都较轻微,地层平铺,形成今天的基本地貌类型大多是平原、高原和巨大的盆地。
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藏北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
又因为我国地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所以平原、高原、盆地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东部。
(2)昔日的地槽,因强烈的挤压褶皱隆起,形成今天高大而绵长的带状山脉。
如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喜马拉雅山、台湾山等。
因地槽区主要分布在西部,所以与地槽褶皱带密切相关的山脉也主要集中于西部。
山脉的走向完全继承了地槽褶皱带的方向。
5. 我国山地多而高大与大地构造的特殊性有关我国地槽褶皱带不仅范围大,而且又具有多轮回性一长时间的多次造山现象,这就使褶皱隆起早的山脉,虽经长期剥蚀夷平准平原化,但后因多次造山运动的影响,一次又一次的褶皱断裂抬升,使山势高度增大,因而造成我国的山脉一般都比较高大。
二、地表组成物质陆地卫星图像的基调富有地方的色彩,明显地反映出区域环境的差异,例如,在我国西北地区,黄土和沙漠、戈壁几乎都是黄褐色的;在东南半壁,山区有森林、草被覆盖,谷地和平原耕作集约,图像基调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反映;而青藏高原则是紫蓝色的冰雪世界,呈别具一格的冷色调。
图像上的水系及地表的纹理结构,更是生动地勾勒出风、水、冰雪作用的痕迹。
例如图像上塔克拉玛干的沙丘排列,塔里木河的曲流和罗布泊的湖堤,喀喇昆仑的冰川,青藏高原的湖群,都很清晰。
至于我国北方山前洪积一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的多旋回建造,南方喀斯特的斑纹粗糙的分布,更是地面考察很难窥见全貌的,令人耳目一新。
通过陆地卫星图像的分析,有时形象地验证了前人长期形成的概念;有时宏观地启示了前所未见的新知。
各类沉积岩分布广泛,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4,常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形态。
在长江以南地区,从白垩纪直至现在气候湿热,故在中、新生代陷落盆地中堆积了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
坚硬而层厚的砾岩、砂岩,因流水沿裂缝和节理侵蚀,形成许多峭壁悬崖、石峰林立的丹霞地貌;而岩性比较松软的砂页岩,因流水侵蚀而形成比较低缓的红色丘陵,构成了江南独具一格的红层地貌。
在云贵高原、广西一带,古生代碳酸盐岩层深厚,形成了峰林。
溶洞、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
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的第四纪黄土,构成了独特的黄土地貌区。
黄土未经充分胶结,质地疏松,易被雨水冲刷和流水切割,沟壑十分发育,地表支离破碎,形成了肾梁、路等地貌形态。
其中以甘肃中部和东部。
陕西北部以及山西的黄土高原最典型。
我国北方内陆,沙漠面积广大,沙丘累累,这固然与地处内陆气候极端干燥密切相关,但和第四纪疏松沉积物分布广泛,具有就地起沙的大量冲积、洪积、湖积物质也密切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