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生药学叶类、大青叶、番泻叶讲解

合集下载

叶类药材

叶类药材

叶类药材讲授提纲一、叶类药材的定义凡以单叶、复叶的小叶片或带叶的嫩枝梢等为主要入药部位的药材,均属叶类药材。

二、叶类药材性状鉴别注意要点1.明确区分单叶和复叶。

(其关键在于判断叶轴和小枝)2.观察前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用水湿润展平等,以免破碎。

3.观察的内容主要有形状、大小、色泽、先端和基部、叶缘、叶脉、上下表、质地以及叶柄有无或长短、气味等特征。

重点观察叶片表面的特征:如粗糙、光滑、角质层、被毛情况、斑点、腺点或腺鳞等。

必要时可用放大镜。

叶类药材各论1.大青叶(重点)☻大青叶的商品及其来源情况⏹菘蓝叶——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正品名称为大青叶)⏹蓼蓝叶——蓼科植物蓼蓝的叶(正品名称为蓼大青叶)⏹马蓝叶——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叶(地方习用品,名为广东大青叶)⏹路边青叶——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的叶(民间习用品)☻各种大青叶性状特征的比较(见比较表)☻各种大青叶显微特征的比较(见比较表)2.枇杷叶☻枇杷叶的来源及性状特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

【性状鉴别】——长椭圆,倒卵形。

——端尖,基部楔形,上端具稀疏的齿,下部全缘。

——上表面无毛具光泽,下表面密生黄色茸毛,呈淡灰色或棕绿色。

3.番泻叶(重点)☻来源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树和尖叶番泻树的干燥小叶。

☻尖叶番泻叶和狭叶番泻叶的性状特征比较共同特征——两者叶片均披针形;先端尖;叶基部不对称;叶全缘;呈黄绿色。

两者区别——狭叶番泻叶:呈卵状披针形,先端有锐尖刺,表面无毛或几无毛,叶革质,略具韧性,有捆压痕迹。

尖叶番泻叶:呈广披针形或长卵形,比上者稍宽,先端尖或微凸,两面均有细短毛茸,叶质较薄脆,无捆压痕。

☻番泻叶所含成分及理化鉴别含有双蒽酮甙类(与大黄相同)鉴别反应:粉末遇到碱液生成红色。

含有双蒽酮甙类的植物资源有:蓼科、豆科、茜草科、百合科、鼠李科的某些植物。

4.罗布麻叶☻罗布麻叶的来源及性状特征【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的干燥叶。

【性状鉴别】——叶大多皱缩卷曲,平展后呈披针形或长椭圆形。

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叶类

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叶类

桑叶——辛凉解表药

来源:桑科植物桑
桑叶
药用部位:干燥叶 鉴别要点: 1.完整叶卵形或宽卵形, 先端渐尖,基部截形、 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 齿或钝锯齿。上表面黄 绿色或浅黄色,有的有 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 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 网状,脉上被疏毛,脉 基具簇毛。 2.质脆,气微,味淡,微 苦涩。

大青叶——清热解毒药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松蓝
大青叶
药用部位:干燥叶(基生叶) 鉴别要点: 1.完整叶片呈长圆形或长圆倒披 针形,暗灰绿色,全缘或微波 状,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 至叶柄呈翼状;叶脉在背面明 显。 2.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 腹面略呈槽状,基部略膨大。 3.质脆易碎。气特异,味微酸、 苦、涩。
常用中药饮片辨识


叶类药材的重点观察点:
叶形:指全叶的形状(包括复叶的小叶)。 叶尖:渐尖、尾尖、钝尖、急尖、微凹等。 叶基:圆形、耳形、心形、箭形、楔形等。 叶缘:全缘、锯齿状、波浪状、牙齿状等。 叶脉:叶片中的维管束。掌状网脉、羽状网 脉、弧形脉、平行脉等。 叶片质地、厚薄、叶片的分裂深浅、毛茸等。
罗布麻叶——平肝息风药

来源: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
罗布麻叶


1.
2.
药用部位:干燥叶。 鉴别要点: 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 完整的叶片呈披针形或长 椭圆形。深绿色或灰绿色, 背面颜色稍浅,有明显的 叶脉突出,叶尖端有明显 的小芒刺,基部钝圆或楔 形,边缘具细齿,常反卷, 两面无毛。叶柄细,长约 4mm。 质脆。气微,味淡。

叶类(7味)
紫苏叶 桑叶 大青叶 枇杷叶 番泻叶 罗布麻叶 艾叶

紫苏叶——辛温解表药

中药鉴定学:叶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叶类中药

番泻叶 ----- 【植物形态】
• 狭叶番泻树 • 矮小灌木 • 双数羽状复叶,小叶5-8对 • 小叶有短柄,小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
基部稍不对称,两面疏被毛至近无毛 • 托叶卵状披针形。
番泻叶 ----- 【植物形态】
• 总状花序腋生,生花6—14朵 • 花不整齐,萼片5,长卵形,不等大 • 花瓣5,黄色。倒卵形,下面2片较大 • 雄蕊l0,上面3枚不育且小形,中部4枚等长,下
• 单子叶植物叶片的组织构造: • 各科之间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构造模式 • 常以禾本科植物为例 • 表皮细胞纵向排列,呈长方形,易纵向撕列,外壁不
仅角质化,而且含有硅质,呈乳头状突起,粗糙,棘手 • 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大型细胞(运动细胞),有大型
液泡,干旱时失水收缩,使叶卷缩,减少水分蒸发,水 分充足时,叶片伸展 •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由两个狭长或哑铃形保卫细胞 组成,每个保卫细胞外侧各有一个三角形的副卫细 胞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 叶肉: • 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 栅栏组织: • 为一列圆柱形细胞 • 细胞长轴与叶面垂直,排列紧密,多位于上表皮下
面 • 少数为2-3层细胞,有时上下表皮内侧各有一列栅
栏细胞(番泻叶),即等面型叶 • 栅栏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类中药-----显微鉴别
部3枚向下弯曲,花药略呈四方形,基部箭形 • 雌蕊弯曲呈镰刀状.子房具柄,疏被毛 • 荚果呈扁平长方形,被缝线的顶端有一明显的尖
突;种子4-7,略呈长方形而扁 • 尖叶番泻树 小叶4-5对,长卵形,荚果先端的
尖突细小不明显。种子6-7枚。
狭叶番泻树
尖叶番泻
尖叶番泻树
番泻叶 ----- 【产地】

叶类、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鉴定

叶类、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鉴定

叶类、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性状鉴定叶类中药的性状鉴定:一般应注意叶片的性状,长度及宽度,叶端、叶缘及叶基的情况;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及有无毛茸和腺点,叶脉的类型、凹凸和分布情况;叶片的质地;叶柄的有无、形状及长短;叶翼、叶轴、叶鞘、托叶及茎枝的有无;以及叶片的气和味等。

代表性药物有侧柏叶、淫羊藿、大青叶、蓼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罗布麻叶、艾叶、紫苏叶。

常见的花类中药有圆锥状、棒状、团簇状、丝状、粉末状等。

颜色一般较新鲜时稍暗淡,气味也较新鲜时淡。

鉴别时,以花朵入药者,要注意观察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数目及其着生位置、性状、颜色、被毛与否、气味等;如以花序入药,除单朵花的观察外,需注意花序类别、总苞片或苞片等。

菊科植物还需观察花序的形状,有无被毛等。

常用叶类中药金银花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蕊或带初开的花产地,主产于山东、河南采收加工,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性状鉴别,药材,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厘米,上部直径约0.3厘米,下部直径约0.15厘米。

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

偶见叶状苞片。

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0.2厘米,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子房无毛。

气清香,味淡,微苦。

鉴定果实类中药,应注意其形状、长小、颜色、顶端、基部、表面、质地、断面等。

注意是完整的果实还是果实的某一部分。

种子类中药的性状鉴定主要应注意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纹理、种脐、合点和种脊曲位置及形态、质地、纵横剖面以及气味等。

常用果实及种子类中药豆蔻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豆蔻”产地,白豆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缅甸等国。

我国云南、广东有少量引种。

爪哇白豆蔻产于印度尼西亚。

性状鉴别:药材,原豆蔻,呈类球形,直径1.2~1.8厘米。

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浅棕色绒毛。

中药鉴定实验9叶类中药

中药鉴定实验9叶类中药

路边青下表皮撕片
显微——路边青下表皮撕片 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 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 腺鳞较多,头多6细胞。
路边青下表皮细胞青下表皮撕片 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 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 腺鳞较多,头多6细胞。
艾叶整体装片
显微——艾叶整体装片 非腺毛众多,呈“T”形,多4细胞,顶部细 胞横生,两臂不等长。 腺毛由2~3对细胞叠合而成,表面观呈椭圆 “日”字形。
艾叶非腺毛——T形毛
艾叶腺毛——表面观
显微——艾叶整体装片 非腺毛众多,呈“T”形,多4细胞,顶部细 胞横生,两臂不等长。 腺毛由2~3对细胞叠合而成,表面观呈椭圆 “日”字形。
番泻叶粉末
显微——番泻叶粉末 非腺毛壁厚,具壁疣。 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 气孔平轴式,副卫细胞常不等大。 纤维与含棱晶薄壁细胞成晶纤维束。 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番泻叶粉末——非腺毛
番泻叶粉末——表皮细胞与气孔
番泻叶粉末——晶纤维束
番泻叶粉末——草酸钙簇晶
显微——番泻叶粉末 非腺毛壁厚,具壁疣。 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 气孔平轴式,副卫细胞常不等大。 纤维与含棱晶薄壁细胞成晶纤维束。 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 番泻叶——检查蒽醌类
理化鉴别 番泻叶——取粉末稀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 干后置紫外灯下观察——棕红色荧光。
作业 绘番泻叶横切面显微简图。 绘番泻叶粉末显微图。 绘艾叶整体装片显微图(非腺毛、腺毛)。 记录番泻叶理化鉴别结果。
实验九 叶类中药
性状鉴别 观察侧柏叶、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
枸骨叶、桉叶、罗布麻叶、艾叶的性状特征, 掌握其主要性状鉴别要点。
柏科侧柏叶
十字花科大青
蔷薇科枇杷叶

叶类生药

叶类生药

叶类生药
1、叶类生药:以植物的叶入药的药材总称,大多数为成熟的叶,药用部位有单叶,复叶的
小叶,带叶的嫩枝及叶柄等
2、性状鉴别要点:组成,形状,大小,表面特征,气味鉴定。

3、显微鉴别要点:表皮,叶肉,叶脉
气孔指数:叶片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占同面积内表皮细胞与气孔数之和的百分比。

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方的平均栅栏细胞数。

脉导数:每平方毫米面积中买到的数目。

3、大青叶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

产地:河北,陕西,江苏,安徽。

性状鉴别:多皱缩弯曲,有的破碎。

完整叶片长椭圆形至长圆倒披针形。

上表面灰绿色全,缘或微波状,先端钝尖,基部与叶柄合成翼状。

质脆易碎。

味微酸、苦、涩。

显微鉴别:横切面:①上、下表皮各1列细胞。

②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栅栏组织3-4列,近长方形。

③主脉处上下表皮细胞内侧各有数列厚角细胞,维管束外韧型,中间一个较大。

粉末:绿褐色。

①靛蓝结晶,蓝色,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多聚集成堆,多家于叶肉细胞中。

②橙皮苷结晶,淡黄绿色或无色,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③下表皮细胞周壁稍弯曲,略呈连珠状增厚,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

④厚角细胞纵断面长方形,较多。

⑤网纹及螺纹导管。

化学成分:菘蓝苷,无机元素。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说药解方】第20期——大青叶

【说药解方】第20期——大青叶

【说药解方】第20期——大青叶
❂大青叶
【别名】大青、蓝叶、蓝菜、蓝靛叶。

【基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片。

【产地】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

【植物形态】二年生草本,高40~90cm。

无毛或稍有柔毛,茎直立,上部多分枝,稍带粉霜。

叶互生,基生叶较大,矩圆状椭圆形,长5~20cm,宽2~9cm,有柄;茎生叶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5~7cm,宽1~4cm,先端钝,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锯齿。

复总状花序生于枝端,萼片4,绿色,花瓣4,黄色。

短角果矩圆形,扁平,边缘有翅,紫色,无毛。

种子一枚,椭圆形,褐色。

花期4~5月,果期5~6月。

【采集加工】冬季栽培,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略洗,切碎,鲜用或晒干生用。

【性味功效】苦、寒。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喉痹口疮,痄腮丹毒。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验方精选】
1.治上呼吸道感染:大青叶、贯众各20克,煎服。

2.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青叶、金银花、野菊花、板蓝根各15克,煎服。

3.治寻常疣:大青叶15克、马齿苋60克、生薏苡仁30克、蜂房9克,煎服。

4.治睾丸炎:大青叶、大黄、芒硝各30克,冰片3克。

共为细末,蜂蜜调敷患处,外用纱布块固定,每日换药1次。

5.治产后会阴切口感染:大青叶、苍术各30克,黄柏10克,水煎,熏洗患处,每日2次。

药用植物学叶和叶类药材

药用植物学叶和叶类药材

药用植物学叶和叶类药材
第14页
• 叶脉和脉序
• 主脉、侧脉和细脉
• 分叉脉序(蕨类普遍,种子植物银杏)。
• 平行脉序(单子叶植物):直出平行脉(淡
竹叶)、横出平行脉(芭蕉)、射出平行脉 (棕榈)、弧形脉(黄精、车前)
• 网状脉序(双子叶植物):掌状网脉、羽状
网脉,少数单子叶植物也具网状脉,如薯蓣, 天南星,但叶脉末梢大多连接,没有游离脉梢, 可区分于双子叶植物。
• △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下方,与下表皮相接
,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如海绵状,含叶绿体 比栅栏组织少,故叶片下表面呈浅绿色。 • △等面叶两面都有栅栏组织(番泻叶、桉叶),或 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显著分化(禾本科)。
药用植物学叶和叶类药材
第39页
药用植物学叶和叶类药材
上表皮 维管束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孔下室
角质层存在 起保护作用,控 制水分蒸腾,加 固机械性能,预 防病菌侵入,对 药液有不一样程 度吸收能力。
药用植物学叶和叶类药材
第38页
2、叶片结构
• (2)叶 肉——上、下表皮之间,由含叶绿体薄
壁细胞组成,光合作用场所,分为:
• △栅栏组织——位于上表皮之下,由1列或数列(
冬青、枇杷)排列整齐长柱形细胞组成,形如栅栏 ,含大量叶绿体,使叶片上表面呈深绿色。
药用植物学叶和叶类药材
第52页
松针结构
1、针叶 2、旱生状态 3、单根或多根一束 4、表皮厚、角质层 发达、有下皮、气 孔内陷、叶肉细胞 壁凹陷
药用植物学叶和叶类药材
第53页
药用植物学叶和叶类药材
第54页
常见以叶入药植物—— 银杏
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
小便,消毒杀虫。 药用植物学叶和叶类药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版药典药典规定菘蓝叶称大青叶, 其根称板蓝根,蓼科蓼蓝的叶为蓼大青叶,与 大青叶分列。除此之外,尚有爵床科的马蓝及 马鞭草科的大青的叶也在不同地区作大青叶用, 马蓝的根作南板蓝根用,实为地区习惯用药, 应注意鉴别。
[植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主根深长。茎直立,上 部多分枝。叶互生,叶片长圆状椭圆 形,抱茎。复总状花序生于枝端;花 瓣4,黄色,倒卵形,十字形排列; 雄蕊6,四强;短角果。
肉桂马蹄形石细胞
第三节 叶
一、叶的组成 (一)、叶 片 (二)、叶 柄 (三)、托 叶
完全叶的组成
二、叶的各部形态 (一) 、叶片的全形
心形叶
卵形叶
倒卵形叶
粉防已
椭圆形叶
长椭圆形叶
车前
披针形叶
杠柳(二)ຫໍສະໝຸດ 、叶端形状(三) 、叶基形状
(四) 、叶缘形状
(五) 、叶片的分裂
掌叶大黄 掌状中裂
[性状]
叶多皱缩,暗灰绿色。完整叶片呈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 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延成翼状叶柄。质脆易碎,气 特殊,味微酸、苦涩。
[显微特征] 粉末 深灰棕色
1.表皮细胞表面观呈连珠状增厚;气孔不等式。 2.叶肉细胞含靛蓝结晶和橙皮甙样结晶。 3.厚角细胞较多,纵断面观呈长条形,角隅处壁厚。
[化学成分] 新鲜叶中含大青叶素B(isatan B)等。 大青素B易被酶解或碱水解,生成吲哚醇, 继而氧化聚合成靛蓝(indigo)、靛玉红 (indirubin)。
[化学成分] 含靛蓝,靛玉红、尿苷、次黄嘌呤、 尿嘧啶(uracil)、水杨酸、青黛酮、胡萝卜苷等。
[药理作用] 1. 抑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癌、免疫调节作用; 2. 板蓝根注射液治疗肝炎。板蓝根冲剂治疗流感。
[功效]性寒,味苦。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外表红棕色,皮孔突起, 有时可见灰白色地衣斑。 2、内表面有细纵纹,用指 甲刻划可见油痕。 3、断面不平坦,断面外侧 呈棕色而粗糙,内侧红棕色 而油润,断面中间有一黄棕 色线文。有浓烈特殊香气, 味甜、辛辣。
根状叶
捕虫叶
茅膏菜的捕虫叶
捕虫叶
捕虫叶
※六、叶的显微构造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1、叶柄的构造 2、叶片的构造
(1)表皮 (2)叶肉 (3)叶脉
茎叶维管联系图解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三)裸子植物叶的构造
大青叶 Folium Isatidis
植物形态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药理功效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
松蓝Isatis indigotica 的干燥叶。
李时珍谓:“蓝凡五种,各有主治,蓼蓝叶 如蓼;菘蓝叶如白菘;马蓝叶如苦实,俗种所 谓板蓝者;吴蓝者,吴蓝长茎如蒿而花我色; 木蓝长茎如决明”。据上所述,《救荒本草》 的大蓝,李时珍所谓的“叶如白菘”的菘蓝与 现在的菘蓝相似。
热痢,痄腮,喉痹, 丹毒,痈肿,病毒性感冒 等症。
商品大青叶还有3种植物,功效与菘蓝叶类同
• 蓼大青 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的叶与地上部分。主产于山东、河北、辽宁。
• 马蓝叶 爵床科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 的叶。主产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 川。
1、桂通:长圆筒状。 2、企边桂:两端呈斜 面,两侧向内卷曲呈浅 槽状‘ 3、板桂:板片状,常 带绿色地衣,外皮粗糙, 体轻质坚,不易折断, 油分少,香气弱。
1、纤维大多数单个散在, 长梭形,边缘微波状或有 凹凸 壁极厚,孔沟不明 显 2、石细胞:类方形,圆 多角形,细胞壁常三面厚, 一边菲薄,少数含针晶 3、油细胞:类圆形,长 圆形,含淡黄色油滴 4、木栓细胞多角形,壁 稍厚有纹孔,有的一面壁 较薄,常含有红棕色物质
[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可得兰色或紫红色
小针晶、片状或簇状结晶。 2.本品粉末水浸液在紫外灯下呈兰色荧光。
O
N H
N H
O
靛玉红
O H N
N H
O
靛蓝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包括抗菌、抑制甲型流 感病毒; 2、抗内毒素作用; 3、免疫增强、利胆、解热、消炎作用。
[功效]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凉血作用。 用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

唯一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营养器官 鉴别植物种类的重要依据 最基本功能---光合作用
叶的生理功能
1 光合作用 2 蒸腾作用:吸收转运水分原动力。 3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逆过程。 4 吐水作用 5 吸收作用:页面施肥和农药。 6 贮藏作用:洋葱、百合、贝母 7 繁殖作用:秋海棠
功劳叶 紫苏
番泻叶-
药用大黄 掌状浅裂
唐古特大黄掌状深裂
(六) 、叶脉及脉序
1、网状脉序:主脉明显粗大,由主脉分出许多侧脉,侧
脉再分细脉,彼此连接成网状,是双子叶植物叶脉的特征。
(1)、羽状网脉
(2)、掌状网脉
各种类型的叶脉
(七) 、叶片的质地 1、膜质:叶片薄而半透明 2、纸质:质地较薄而柔韧,似纸张样 3、草质:叶片薄而柔软 4、革质:质地坚韧而较厚,略似皮革 5、肉质:叶片肥厚多汁 (八) 、叶片的表面性状
• 马大青叶 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 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的叶。主产于广 东、浙江、福建。
板蓝根 Radix Isatidis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
菘蓝Isatis indigotica.的干燥根。
[性状]
根呈圆柱形,稍扭曲,表面淡灰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 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痕 ;根头稍膨大,顶端有盘状凹 陷的茎基痕,四周有呈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 突起。质坚实,断面皮部黄白色,形成层环深棕色,木部 黄色,粉性。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麻 黄
膜 质 叶
糙 苏 纸 质 叶
藿 香 草 质 叶
有 柄 石 苇
革 质 叶
景 天 肉 质 叶
单 身 复 叶 酸橙
五、变态叶的类型 ㈠苞片 ㈡鳞叶 ㈢叶刺 ㈣叶卷须 ㈤根状叶 ㈥捕虫叶
苞片
苞片
苞片
苞片
鳞叶
鳞叶
仙人掌的叶刺和刺槐的托叶刺
叶刺 刺槐
叶刺
皮刺
叶卷须
叶卷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