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基础预算研究文献简述

合集下载

基于作业基础预算原理企业新预算模式

基于作业基础预算原理企业新预算模式

基于作业基础预算原理的企业新预算模式探究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的发展,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由此可见,企业应该重视自身的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预算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制中,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

因此,企业应该研发新的预算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发展。

本文就针对基于作业基础预算原理的企业新预算模式进行浅显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作业基础预算原理;新预算模式;探究中图分类号:f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123-01步入21世纪以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在是产品成本和企业规模的竞争,而是转化为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竞争。

尤其是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的竞争,创造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模式对企业达成预算目标,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作业基础预算原理为基本,探索新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

一、作业基础预算原理的基本概念作业基础预算原理是指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管理中,在作业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预算管理模式。

作业基础预算是在作业分析和业务流程改进的基础上,有效的将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据此推测出的作业量结合起来,从而确定企业每个部门在预算过程中因为作业所产生的生产成本,并且根据每个部门的生产成本情况,控制各个部门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资源耗费量,起到绩效评价和考核的作用。

建立在作业层次基础之上的作业基础预算管理模式是支持持续改进和加强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作业基础预算与传统的预算不同,作业基础预算在战略目标与预算之间添加了作业分析和流程分析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且能够在改进的基础上测算出作业的工作量和资源需求量。

作业基础预算流程是一个动态的作业过程,最终目的是追求持续的改进。

基于价值链理念的作业基础预算研究

基于价值链理念的作业基础预算研究

业资源需求量( 即市场需求)资源供应量 、 、 资源消耗率和作业消耗率
来实现 ; 在财务循环阶段 , 通过调整上述三个变量和资源价格 、 品 产 价格可达到设定的财务 目标 ; 在上述变量 中, 资源消耗率 和作业消 耗率的调整选择是又一优势 ,是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 的着眼点 , 也 是体现基于价值链理念的作业基础预算体系优势 的关键。
设计 了如图1 所示结构 : 企业 基础设施与采购 、 人力 资源管理 、 技术 开发共同为企业战略层 服务 , 共同 由企业战略层 的直接领导。 企业 基础设施又是为其他三者提供存在条件 。
基 于价值链理念的作业基础预算需要相配套 的业务 流程 和组
织结构作保 障, 才能更高效地发挥其作用和优越性。
预算管理 I U E N G ME T DG TMA A E N B
基于价值链理念 的作 业基础预 算研 究
江 苏科技 大 学 潘燕华 顾 菊芳 陈 菲
基于价值链理念的作业 基础预算是 以价值链 为载体 , 以作业为 基础 , 从时间、 空间等多个视角 , 将价值链理念贯穿于作业 的各项决 策和活动 , 外及价值链联盟 , 内至具体作业 , 从而协调与企业相关的
图 1流 程 导 向 型 的 组 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 构
三 、 于 价 值链 理念 的作 业基 础 预 算 编 制 内 容 基
考虑到企业的不同价值 活动 、企业业务流程及组织结构 的变 革等情况 , 将基 于价值链理念 的作业基础预算 分为 : 其一 , 基于纵 向价值链 的作业基础预算。 向价值链 主要是顾 纵 客价值链 和供应商价值链。顾客价值链上 的作业分为销售作业 和 售后服务 , 构成 销售作业 中心预算和售后服务作业 中心 预算 。 销售

作业基础预算的应用分析

作业基础预算的应用分析

作业基础预算的应用分析摘要:与传统的预算方法相比,作业基础预算具有诸多优势。

但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预算方法。

本文通过对作业基础预算的应用条件与在我国实施的现状的分析,对企业采用作业基础预算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作业基础预算;作业成本法;预算利用“作业”思想重新构筑管理会计研究体系一直倍受会计学界的关注,作为管理会计体系的一个分支,预算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革新也是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

作业基础预算(Activity-Based Budget,ABB)是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的计算原则、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的思想运用于预算的编制技术之中,以作业管理为基础、以企业价值增值为目的,运用“作业”以及“价值链”分析成本,改变传统预算流程,采用将业务循环和财务循环相结合的闭环程序,实现业务和财务的双重均衡,以改进传统预算只从财务层计划的缺陷。

1作业基础预算的应用条件在作业基础预算模式下,企业可以优化企业流程,通过对作业、流程的分析达到消除不必要的非增值作业,提高必要的增值作业和必要非增值作业效率的目的,并能够合理有效地为战略的执行和控制提供支持等等。

但是作业基础预算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它在企业中的应用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1.1管理条件作业基础预算对企业的管理方法要求较高。

在作业基础预算方法下,由原来的以产品为核心进入到了更为微观的作业层面,认为企业的基本单位是作业。

因此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必须转变,要想管理好企业的经营就需要从作业着手,分析作业、流程和价值链的合理性,企业的一切行为从增加顾客价值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凡是不能够增加顾客价值的活动就要尽可能的消除,对于那些能够增加顾客价值的活动也要想办法优化,以提高单位投入创造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

1.2成本构成条件作业基础预算法对企业成本的构成也有一定的要求,即对于制造费用较高、采用作业成本核算的企业可以相应的采取作业基础预算进行预算管理。

作业基础预算研究

作业基础预算研究

作业基础预算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的形式下,预算管理被广泛关注,诸多方面优于传统预算管理的作业基础预算管理便应运而生。

在研究了作业基础预算管理优势、应用环境和编制程序的基础上,对我国使用作业基础预算管理的进行了思考。

标签:传统预算管理;作业基础预算;预算编制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必须不断加强对本企业所能支配的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使管理和控制的手段能够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目前,企业的管理越来越注重事前控制,预算管理被广泛的关注。

国外企业预算管理的应用和发展始于19世纪末的美国,如今,它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应用已极为普遍,学者们对预算管理的研究也日趋成熟。

近年来作业成本核算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门话题,为了能够真正发挥作业成本管理的优势,必须从作业管理的源头抓起,为此专家学者也将注意力转到了作业基础预算的有关内容上。

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企业普遍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将预算管理运用到位。

对于作业基础预算管理这种新型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引入,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竞争的预算管理体系。

1 作业基础预算1.1 作业基础预算的内涵作业基础预算以作业管理为基础,以企业发展战略和客户需求为起点,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改进企业的业务流程,预测企业的资源需求量,动态控制企业资源,实施有效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实现经营与财务的双重均衡,最终完成企业价值增值目的的预算管理形式。

1.2 对传统预算管理的改进1.2.1 加强了战略与预算之间的关系传统预算管理更侧重于完成预算期的财务业绩指标,忽略了企业总体的战略目标。

作业基础预算通过作业将战略与预算联系在一起,通过作业目标的中间转化,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预算的对接,防止战略与预算脱节。

1.2.2 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传统预算管理对成本的划分是根据工时、人工费用等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来预算成本,作业基础预算建立在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划分为各种作业,根据各种作业成本消耗预算出企业预算期内的经济活动成本。

对作业基础预算的运行探讨

对作业基础预算的运行探讨

对作业基础预算的运行探讨[摘要]全面预算是整合企业资源有力的综合性工具,作业成本法是实施价值管理的基础,两者的结合使全面预算具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能够发挥出更强的战略导向和价值管理功能。

本文提出了建立作业基础预算的构想,并重点对其运行操作在预算组织体系、预算指标和控制标准、预算编制和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目前,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改进了成本分配方法,提供了比较准确的成本信息,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为实施价值管理奠定了基础。

价值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导,并对整个会计系统的理念和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企业管理综合工具的全面预算,需要融入价值管理的思想,使其运行建立在作业基础上。

通过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实施作业链和价值链分析,灵活地按照关键指标全方位设定预算目标,优化资源配置,使责任落实到作业单元,从而提高预算的可控性和适应性,克服当前预算没有很好支持公司战略、缺乏效率、预算管理缺乏弹性等不足。

建立在作业基础上的全面预算在预算组织运行体系、预算目标、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的分析和评价等方面有别于传统的预算。

一、预算组织体系企业预算一般都包括预算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咨询机构(预算委员会)、组织机构(预算工作组)、监控机构和预算执行机构。

作业基础预算与传统预算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预算的责任主体划分标准上。

作业基础预算以作业成本计算为前提,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为基础,需要建立基于作业链或流程的责任中心。

在传统预算中把责任分派到组织性单位,如分公司、分厂、部门或生产车间等,形成了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而在作业基础预算中,考虑到流程是顾客或股东价值的源泉,是实现公司既定战略的关键,对责任中心划分依据进行了变革,不再以组织性单位为基础建立责任中心,而是建立基于作业链或流程的责任中心。

因此首先需要根据企业生产特点,按照成本效益和质量效率原则,识别、划分作业。

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预算管理应用研究

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预算管理应用研究
一 一
预 算 方 式 关 注 的 焦 点 是 消 耗 而 不多 数 企 业 的成 本 预 算 是 由预 算 管 理机 构 制 定 目标 利 润 , 后 倒 挤 确 定 目标 然 成 本 , 按 成 本 项 目再 对 目标 成 本 进 行 分 解 , 用 由上 而 下 或 由下而 上 的方 法进 行 采 细 化编 制 , 算 管 理机 构 进 行 平 衡 , 后 预 最 形成成本预算。 以 目标 成 本 为 基 础 的预 算 强 调 总 额 控制 , 以此 为 目标 所 实 施 的 控 制 、 析 考 分 核 管 理 制度 体 现 了财 务 指标 主 导 性 , 种 这 预算主要通 过财务指标来诠释 企业的战 略 目标和 经 营 规 划 , 算 编制 主 要 是 对 核 预 心 财 务指 标 的层 层 分解 , 执行 过 程 中强 调 成 本预 算 的刚 性 , 般 按 一定 的会 计 期 间 一 对 企业 的总 体 成本 水平 进 行 业 绩评 价 , 这 种 成 本 预 算 仍 然 属 于 侧 重 事 后 分 析 和 事 中控 制 的成 本 管理 阶 段 。
固 竺篁 苎
以 作 业 为 基 础 的成 本 预 算 管 理 应 用研 究
口 樊 延 征
( 屯 煤 电公 司选 煤 厂 , 苏 大 江 沛县 211) 2 6 1

要: 强调总额控 制的 目 标成本预 算与快速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 与企业的通过成本管理取得竞争优势总体的 目 不能适应。 标
价 值 , 实 际 的 工作 量 以及 千 变万 化 的 市 与 场 环 境存 在 明显 的 脱节 , 且 没有 考 虑 不 并 同 业 务水 平 上 的 成 本和 收益 的权 衡 。 2 .成 本 预 算 数据 往 往 依 据 过 去 的 结 果 而得 出 , 考虑 预 算 期 内可 能 的一 些 内外 部 因素 变 动 来 编 制 , 种 方法 的假 设 是 企 这 业 的 内外 部 经 营环 境是 相 对 稳 定 的 , 且 并 以前 发 生 的 成 本 费用 是 合 理 的 , 有 识 别 没 持 续 改 进 的 根 本 原 因 和 所 需 采 取 变 革 措 施 ,忽 视 了更 具成 本 效 益 的 方 式选 择 , 而 且 还 隐 藏 了不 合理 的浪 费和 无 效 率 。 3 .成本 预 算 执 行 结果 考核 通 常 以 总 体 为基 础 进 行 评价 , 不 是 以更 具 体 的可 而 执 行 的 具 体业 务 , 以进 行 科 学 有 效 的业 难 绩 评 价 , 会 导 致预 算执 行 部 门它 关注 于 这 单 独 的 部 门 而不 是 企 业 整 体 价值 , 果实 如 际 业 务 量 没有 达 到 预 算 业 务量 , 理者 出 管 于 部 门 利 益考 虑 会 过 度 支 出 , 果业 务量 如 增 加 并 能给 企 业 带 来 更 大效 益 , 但预 算 责 任 部 门就 会 因 为 考 核 利 益 的 原 因 限 制 支 出 , 而 失 去 创 造 更 大 效 益 的 机 会 , 企 从 与 业 价 值最 大 化 的 目标 向 背离 , 而影 响 企 从 业 整 体利 益 。 4 .过 多 依赖 财 务 数据 所 编 制 的 成 本 预算 通 常 是 静 态 的 , 多 强 调预 算 的不 可 更 调整 。 新产 品 的研 发 , 技 术 的 应用 , 但 新 生 产工 艺技 术 的 改进 , 取得 长期 竞 争 优 势 为 的措 施 , 些 因素 都 会 影 响财 务 目标 的 实 这 现 , 定 程 度 上 会 限 制 科 技 创 新 、 理创 一 管 新 的实 现 , 这 些 却 是 企业 长 期 战 略 规划 但 的组 成 部 分 , 时 关 乎 企业 的生 存 发 展 。 有 三 、 业 成 本 预算 管理 的概 念 和 方法 作 ( ) 作 业 成 本预 算 是 对 企 业预 期 的 一 、

作业基础预算探析

作业基础预算探析

作 业基础 预算探析
刘桂英 河 北大学管理 学院
张 屹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 院
田 力 天津社会科学 院
[ 摘 要]自2 世 纪 2 年代以来 ,预算在企业 内部管理 中一 0 o
直 发挥 着不可替代 的作 用。2 世 纪 8 年代 中期以后 ,企业所 面 o o
, 境 的 变化 动摇 了传 统预 算 管 理得 以 运 行 的 基 础 和 前提 条 件 , 环 传 统预 算 管理 的缺 陷逐 渐 显现 。 与此 同时 ,平 衡 计 分卡 、作 业 管 理 、标 杆 法 等 更 具 战略 性 的 业 绩 管 理 方 法逐 渐盛 行 。预 算 与先 进
作业基础预算产生的背景
预算管理产生于 2 世 纪 2 O O年代 ,是与泰罗制的科学管理相 联 系的技术方法。自从预 算管理方法在美国的杜邦、通用汽车等 公司运用之后 ,很快就被美国许 多大型工商企业普遍使用 。即使 在今 天 ,预算 仍然是几乎所 有组织管理控 制的基础 。
物流经 营结 构 ,提高物 流服务水平 .实现物流现 代化发展 。 7 增强市场开拓能 力 ,提高 国际化 经营水平
维普资讯

绿色消 费在 内的绿 色物流循 环系统 。
3 建 立 废 弃 物 循 环 物 流 .
大量 生产 、 流通 、消费 的结果必然导致 大量 的废弃物 , 而 从 会导致 社会资源 的枯竭及 自然 环境的恶化 。 因此 企业要从整个 供应链 来组织物流 , 最终 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生产商 、 批 发商 、零 售商和消费 者在 内的循 环物流 系统 。 4. 提倡绿色消 费 消费是物 流 的重 要导 向 ,对物流具 有重大 的影响与促 进作 用 。全社会 要积极倡导绿 色消费 ,并 以绿色 消费需要引导企 业 实施绿色 物流管理 , 以绿色消 费行为促使企业 实施绿色物流 管 理 ,以绿 色消费舆论 要求监督企业绿 色物流管理 。 5 加快发展 速度 ,形成合 理的绿色物流 发展规模 .

以作业为基础编制预算

以作业为基础编制预算

以作业为基础编制预算——D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四大创新”之一[摘要]经过几年的信息化探索与实践,D集团虽已初步具备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雏形,然而,体系松散、数据基础有待提高、缺少预算过程控制和有效的预算监控与考核机制、信息化基础薄弱以及分析不到位等诸多不足仍使其预算数据缺乏科学性,预算管理体系亟待重塑。

D集团是一家大型核心煤炭生产企业。

在财务核算上,该集团早已完成了ERP 系统建设,但财务管理,尤其是薄弱的预算管理却无法给管理层的决策提供足够的支持。

经过几年的信息化探索与实践,该集团虽已初步具备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雏形,然而,体系松散、数据基础有待提高、缺少预算过程控制和有效的预算监控与考核机制、信息化基础薄弱以及分析不到位等诸多不足仍使其预算数据缺乏科学性,预算管理体系亟待重塑。

几经筛选之后,元年诺亚舟顾问团队进驻D集团。

经过前期大量的访谈调研,元年诺亚舟(元年科技全资子公司)为D集团设计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四大创新方案。

我们来介绍第一项创新:以作业为基础编制预算。

与很多制造企业以销售为核心,“以销定产”的运营模式不同,在D集团,生产才是核心,生产中耗费多少成本才是管理的重点。

因此,矿井单位的生产预算和成本预算就成为D集团预算的两大重点。

生产预算主要涉及生产安排,比如掘进预算、综采预算、工作面安装预算等。

它的编制逻辑简单直接,集团按照战略目标制定预算指标,再下传至各单位进行层层分解即可。

难点在于成本预算。

煤炭生产是一项生产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它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和设备成本。

在这三项成本中,又以材料成本和设备成本最难预估。

以设备为例,有别于其他很多行业生产设备损毁和折旧速度是匀速的情况,煤炭企业生产设备的损耗和折旧的速度很大部分由其使用条件,也就是作业矿井的地质状况决定。

长期作业于良好地质条件区域的设备,可能好几年都不用维修,而作业于恶劣地质条件区域的相同设备,一年就可能发生大额修理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基础预算研究文献简述
[提要]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到近期作业基础预算的主要研究文献,对国内外作业基础预算理论研究成果和国内部分行业的运用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同时论述现阶段作业基础预算实施上所遇到的瓶颈,以期就作业基础预算对企业的预算管理产生影响和问题的理论研究进行思想脉络梳理和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关键词:预算管理;作业基础预算;文献综述
一、引言
预算管理以其具有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与绩效评价等功能,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预算管理越来越重视,如何制定并实施高效的预算管理成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作业基础预算ABB是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预算管理当中,根据企业战略和市场需求,基于运营单位所提供的“作业”量确定所需的资源数量。

作业基础预算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制定预算,而是各个部门根据生产产品的作业中心确定资源耗用量,同时根据企业战略和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方法。

国外研究发现,自卡普兰提出作业基础预算理论以来就受到了业内高度重视。

他被认为是打破传统预算瓶颈,将预算提高到企业战略高度的重要理论。

目前,不少西方企业已经有效地实施了作业基础预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我国对于作业基础预算理论研究呈现日益繁荣的局面,并逐步运用于实践,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二、国外关于作业基础预算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作业基础预算研究是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提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卡普兰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BC),随后将作业成本法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形成作业基础预算,相比传统预算在预算效率和预算花费上有了大幅提高。

实施采纳作业成本管理的企业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11%(1991),上升到中期的49%(1996),目前评定并采用作业成本管理的企业比例已经超过70%,这些企业将作业成本管理用于作业预算和作业分析等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实证研究表明,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有45%把作业成本法纳入到预算。

国外关于作业预算管理研究的情况如下:
罗宾·库柏和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1988年开始,在《成本管理》、《哈佛商业评论》等杂志,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论文和著作,提出和发展作业成本计算与分配、作业管理、作业预算等概念,引起工业企业成本计算与应用的变革。

Michael Morrow和Tim Connolly(1991)认为,作业基础预算能够确保经理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中更好地领会成本动因和资源消耗量,而这恰恰是传统预算系统所无法实现的。

企业开发作业预算时,以下工作至关重要:①确定必需的作业活动;②作业活动的效率、质量以及标准如何;③完成每项作业需要的资源;④作业动因;⑤基本目标改变对作业资源的影响等。

James A.Brimson and Robin Fraser(1991)在《The Key Feature of ABB》一书中希望作为传统预算改进模式的ABB能够更好地符合价值管理的要求。

从理论上说,作业基础预算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加强了战略规划和预算之间的关联。

James A.Brimson和John Antos(1999)指出:传统预算关注于资源的投入而非其与产出或者顾客需求之关联、依据过去的财务结果而少与未来作业相连接、不能识别或揭示价值低下之原因和持续改进之关键反而隐藏着一定浪费和无效,因此它既不利于理解价值的驱动因素,也不利于价值差异原因的分析,因而无法有效支持价值创造。

Billy、Mason(1996)探讨了利用ABC技术系统模拟准确的成本追踪,用成本管理系统分析和评价业绩,并最终形成作业预算。

Hansen、Otley、Van der Stede(2003)指出CAM-I设计的闭环模型使作业基础预算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迅速的调整,因为运营循环可为财务循环提供众多更切合实际的可供选择的参数,如需求量、资源产能、资源消耗率和作业消耗率等;ABB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则是更好地支持企业的运营管理。

同时,与传统预算的垂直命令组织体系不同,作业基础预算强化的是水平方向的企业组织流程观,这种横向的组织结构既有利于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符合企业价值链的要求,因此ABB更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促使组织将注意力置于价值创造之上。

Jon M.Shane(2005)认为作业预算流行的原因是因为它将费用与作业联系起来,使管理者理解全部成本在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分配,建立了工作量和成本之间的联系。

它详细地论述了工作量分析的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时间分布、外部压力以及管理者和员工的状况等因素对预算的影响。

Don R·Hansen和Maryanne M.Mowen(2007)提出了作业业绩评价的三个方面:效率、质量、时间,其中增值和非增值成本报告、成本趋势报告、作业弹性预算法、生命周期成本预算法等都属于作业效率财务性指标,机制、持有存货、单位产品缺陷数、可靠性等属于作业效率的非财务性指标。

三、国内关于作业基础预算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作业基础预算的研究从一开始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到21世纪初以欧佩玉、王平心为首的对于作业成本法和作业基础预算理论研究达到了高潮,为具体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近些年,作业基础预算的研究逐渐由理论研究扩展到行业实践方向,不少大型企业开始推行和使用作业基础预算,他们都具有前期投资大,间接费用高而直接人工、材料占比小等特点。

所以,通过作业中心的划分,
使资源有效配置能够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节省成本。

(一)理论方面。

王平心(1999)提出作业管理是把管理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的一种新的管理观念。

它尽可能消除“无效作业”,改进“低效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最终增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