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中
双山实验中学收费标准公示

双山实验中学收费标准公示
2021年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双中实验)收费标准/学费:
元/年;住宿费2000元/学年;(2021-06-19更新)2020年双
流中学实验学校(双中实验)收费标准/学费:元/年;住宿费:2000元/学年。
在2008年至2012年内,把我校建成一所理念先进、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素质教育成果突出,在省市有较大影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的典型的优质教育学校。
双中实验格调环境高雅,建筑风格独特,独具特色的风雨走廊将各主体建筑循环连接。
学校以各种展区、理念墙、楹联、校徽为载体展示学校文化和课改成果,形成了浓厚的育人氛围。
在成都南13公里处的双流县城内,毗邻双流国际机场,
多条高速或高等级公路通过,城区公交车多路直达,如:
806B。
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校园周边环境规范,是学生研究、教师工作的好场所。
群体建筑主次分明,同中有变,移步成景,色调形态极富层次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设计理念。
主体建筑利用风雨走廊循环连接,底楼大部分架空,学生课间活动场地宽阔,楼与楼之间走动风雨无阻。
各类建筑参差错落,视野开阔,风格简洁明快且极具现代色彩。
学校投资200多万元的立体绿化寓意深刻,层次高雅,与主体建筑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食堂前池塘喷泉水景,风雨走廊旁有晨读休闲广场,教学楼旁有滴水穿石、精诚所至等文化景点。
校园内,银杏、红豆林立,竺桂含笑飘香。
青草、鲜花、曲径、流水相互映衬为教师工作、学生研究营造了一个优美、宁静的校园环境。
医疗研究中的双中心与多中心设计比较

医疗研究中的双中心与多中心设计比较在医疗研究领域中,为了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普适性,研究者通常会采用双中心或多中心设计来进行研究。
双中心设计指的是在研究中选择两个医疗中心作为研究的参与单位,而多中心设计则是选择三个或更多的医疗中心作为参与单位。
本文将对双中心设计和多中心设计进行比较与探讨。
一、研究可靠性比较双中心设计相对于多中心设计来说,参与单位较少,研究方便进行并控制,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较高。
双中心设计由于参与单位较少,数据收集更为容易,研究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相关的因素,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然而,双中心设计的一致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样本的局限性和相关性也会限制研究的可靠性。
而多中心设计,参与单位众多,数据收集相对繁琐,但也因此提高了研究的可靠性。
多中心设计能够更全面地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影响因素,减少地区特异性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增加研究的普适性。
多中心设计的结果更具代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个别单位数据的偏差影响研究结论的问题。
二、人力资源与技术比较在双中心设计中,研究者只需选择两个中心进行研究,使得研究所需的人力资源和技术相对较少。
这样既减轻了研究者的工作量,也缩短了研究的时间周期。
而在多中心设计中,由于涉及到多个中心的合作,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需要建立多中心之间的协调机制,并保证各中心在数据收集和实验操作时的一致性,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和难度。
三、伦理考虑无论是双中心设计还是多中心设计,都需要严格遵守伦理要求。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确保研究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双中心设计由于参与单位较少,与单中心设计相比伦理风险相对较低,但也需要充分尊重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
而多中心设计涉及到更多的受试者和多个参与单位,伦理风险相对较高,因此需要更为严格的伦理考虑和审批。
综上所述,双中心设计和多中心设计在医疗研究中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双中心设计在可靠性和操作便利性方面相对较佳,但样本的局限性和相关性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双流中学永安校区怎么样

双流中学永安校区怎么样双流中学永安校区怎么样双流中学永安校区始建于1958年,地处牧马山麓全国绿化造林“百佳(乡)镇”——永安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双流中学永安校区怎么样的相关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区简介双流中学永安校区,毗邻地黄龙溪和中国足球训练基地毛家弯,系“全国百佳特色学校”、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四川师大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
这里既诞生过恢复高考后双流县第一位考上清华大学的学子,也培育了曾受到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亲自接见的致富能手。
学校近几年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五成果调研科技兴教先进单位”“成都市合格高完中”、“成都市体育项目传统学校”、“成都市绿色学校”、“校风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2009年借双流县统筹城乡均衡教育优质教育集团化之机,成为双流中学教育集团的一员,更名为“双流中学永安校区”,使农村娃在家门口就能读“国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60人,中、高级教师138人,研究生5人,学生2085(含在本部就读的300名高2012级学生)人。
学校坚持双中本部“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一本两全”)的办学理念,“以导为主,严爱结合”的.管理体系,“研用并重,以研促改”的教育改革模式,倡导“进步就是优秀、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创新的走出了一条“适应学生差异和特长发展”和“多元化成才”的育人道路,使之达到“低入口、高出口,高入口、优出口”的育人目标。
相信每个学生都潜力无穷,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是我们的信念;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建设和谐愉快的校园是我们的责任。
特色教育谁持彩练当空舞,且看今朝双中人。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双中教育集团象小荷吐出嫩芽,似朝阳喷薄而出。
今天,社会聚焦双中教育集团,家长关注双中教育集团。
双中人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虽然双中教育集团才刚刚成立,还是新生事物,但有领导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有双中人“有容乃大,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敢为人先,永争一流”的海天气魄,我们充分的理由相信:双中教育集团一定会有辉煌灿烂的明天!优扬吉他社自成立以来,不仅多次在校内外演出,深受师生及社会好评。
双中段开采在武山铜矿的试验研究

双中段开采在武山铜矿的试验研究双中段开采在武山铜矿的试验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高效、安全、环保的开采方式成为了矿产资源开发的必需品。
近年来,双中段开采技术日益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这种技术在武山铜矿的应用效果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双中段开采在武山铜矿的试验研究进行探讨。
武山铜矿位于陕西省武山县东北部,地处西秦岭以北,海拔2400~3100米,是目前该地区最大的铜矿。
该矿床呈南北向伸展,矿体走向NW,倾向北偏东30°,厚度约20-30米,主要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等,年产量达到了1500吨左右。
传统的单中段开采方式中,采矿工作面的采高过高,导致了大量的矿石掉落,工作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塌陷,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但是双中段开采技术可以在保证采矿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采矿效率。
双中段开采技术是将采矿工作面划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瞬间采空区,下部分是支撑区,上下两部分相互配合。
针对武山铜矿现有的采矿条件,矿区工程师进行了多次试验验证。
首先,工程师进行了现场勘查与测量,确认了该矿床的矿体倾角及走向,确定了最佳的双中段工作面划分方案,并进行了两个支架之间的均布荷载计算,明确了支架的安装数量。
随后工程师在矿床的不同位置进行了钻孔试验,并将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对,确定了最优的炮孔布置方式和炮孔深度。
在确定了炮孔的布置位置和深度之后,工程师按照一定的爆破参数和爆破时间表,对采矿工作面进行了爆破作业。
最后,在采矿过程中,工程师采用了自动化矿山机械和监测系统,在保证整个开采过程的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了采矿效率。
通过试验研究,双中段开采技术在武山铜矿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采矿工作面的划分、支架数量的安装、炮孔布置深度的确定以及爆破参数等方面的考虑,都使得整个采矿过程更加科学、高效、安全和环保。
相比单中段开采技术,双中段开采技术减少了采矿工作面的倒塌和大块矿石的掉门,有效地提高了采矿的效率。
R语言中括号[1]与双中括号[[1]]的差异?
![R语言中括号[1]与双中括号[[1]]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6019cd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6.png)
R语⾔中括号[1]与双中括号[[1]]的差异?# 获取操作符[[的帮助`[[`相同点:两者作⽤都是“提取”,当从⼀个向量或矩阵中提取第3个元素时,两者结果相同!> aaa<-c(1,2,3,4,5)> aaa[3][1] 3> aaa[[3]][1] 3不同点:当数据不是⼀个list时,情况就不同了。
[] extracts a list, [[]] extracts elements within the listThe [[ form allows only a single element to be selected using integer or character indices, whereas [ allows indexing by vectors.> alist <- list(c("a", "b", "c"), c(1,2,3,4), c(8e6, 5.2e9, -9.3e7))> alist[[1]][1] "a""b""c"> alist[1][[1]][1] "a""b""c"看起来结果⼀样,但其实数据类型不⼀样的:> str(alist[[1]])chr [1:3] "a""b""c"> str(alist[1])List of 1$ : chr [1:3] "a""b""c"另⼀个区别是 [[ 可通过参数“exact”激活模糊匹配,[]则不⾏。
# 定义list对象li <- list(name='yiifaa', age=35)# 从list提取元素⼀定要⽤[[]]# 模糊匹配到nameli[['nam', exact=FALSE]]R有三个基本的索引操作符,其语法由以下⽰例显⽰x[i]x[i, j]x[[i]]x[[i, j]]x$ax$"a"对于向量和矩阵,[[表单很少使⽤,尽管它们与表单有⼀些细微的语义差异[(例如,它删除任何名称或dimnames属性,并且部分匹配⽤于字符索引)。
中考数学转项复习:线段中的双(多)中点模型解读与提分练习(含答案解析)

线段的双(多)中点模型对于刚接触几何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关于线段的计算是有很大难度的,这就要求学生面对这类题时具有一定的思路,知道大概的思考方向。
一般来讲,这类题通常由问题出发,先由线段和差确定解题方向,然后辅以线段中点来解决。
但是,对于有公共部分的线段双中点模型,可以写出的线段和差种类较多,这就增加了思考的难度。
如果掌握了这个模型的结论,那就可以快速选取正确的线段和差,迅速解题,如果是填空选择,则可以直接口算出答案。
总之,基本模型的掌握既可以快速得出小题的答案,又可以为大题的解决确立方向。
(1)模型1.线段的双中点模型 (1)模型2.线段的多中点模型 (7) (11)模型1.线段的双中点模型线段双中点模型:两线段在同一直线上且有一个共同的端点,求这两条线段的中点距离的模型我们称之为线段的双中点模型。
条件:点M、N分别为线段AB、BC的中点,结论:12 MN AC.证明:①当点B在线段AC上,如图1,图1③当点B 在线段CA 的延长线上图例1.(23-24七年级上·广东东莞·期末)已知: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7cm AM =,6cm BC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求MN 的长.例2.(23-24七年级上·江西赣州·期末)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1)若10cm 6cm AC CB ==,,求线段MN 的长;(2)若cm AC CB a +=,求线段MN 的长度.例3.(22-23七年级上·内蒙古包头·期末)如图, 已知线段10cm AB =, M 是AB 的中点, P 是线段MB 上一点,N 为PB 的中点,2cm NB =, 则线段MP = cm .例4.(23-24七年级·山东淄博·期末)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是线段AC 的三等分点.若线段12cm AB =,则线段BD 的长为( )A .10cmB .8cmC .8cm 或10cmD .2cm 或4cm例5.(23-24七年级上·安徽黄山·期末)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两点(点D 在点C 右侧),E ,F 分别是线段AD BC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12EF AB =; ②若AE BF =,则AC BD =;③2AB CD EF -=; ④AC BD EC DF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例6.(23-24七年级·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已知线段30AB =,延长BA 至点C ,使43CB AB =::,点D 、E 均为线段BA 延长线上两点,且3BD AE =,M 、N 分别是线段DE AB 、的中点,当点C 是线段BD 的三等分点时,MN 的长为 .∵40CB =,∴60BD =,∵3BD AE =,∴20AE =∴DE 例7.(22-23七年级上·辽宁阜新·期末)点A 、B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如图所示,P 是数轴上一点:(1)将点B 在数轴上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 ,求出A 、P 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个单位长度.(2)若点B 在数轴上移动了m 个单位长度到点P ,且A 、P 两点间的距离是4,求m 的值.(3)若点M 为AP 的中点,点N 为PB 的中点,点P 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你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度.【答案】(1)A 、P 两点间的距离是1个单位长度(2)m 的值为2或10(3)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3MN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线段的和差,采用数形结合与分类=-如图,当P在B的左侧时,此时MN PM=-如图,当P在A的右侧时,此时MN PN PM综上所述,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模型2.线段的多中点模型条件:如图,点M 在线段AN 的延长线上,且线段2MN a =,第1次操作:分别取线段AM 和AN 的中点1M 、1N ﹔第2次操作:分别取线段1AM 和1AN 的中点2M ,2N ﹔第3次操作:分别取线段2AM 和2AN 的中点3M ,3N ;…连续这样操作n 次,结论:112n n n M N a -æö=⋅ç÷èø.证明:∵1M 、1N 是AM 和AN 的中点,∴112AM AM =,112AN AN =,∴11111222M N AM AN MN a =-==,∵2M 、2N 是1AM 和1AN 的中点,∴2112AM AM =,2112AN AN =,∴22111111112222M N AM AN M N a =-==,∵3M ,3N 是2AM 和2AN 的中点,∴3212AM AM =,3212AN AN =,∴23322221111122242M N AM AN M N a a æö=-===⋅ç÷èø,……发现规律:112n n n M N a -æö=⋅ç÷èø,例1.(23-24七年级上·山东烟台·期中)如图,点P 从距原点2个单位的A 点处向原点方向跳动,第一次跳动到OA 的中点1A 处,第二次从1A 点跳动到1OA 的中点2A 处,第三次从2A 点跳动到2OA 的中点3A 处,如此不断跳动下去,则第12次跳动后,该点到A 点的距离为( )A .1112B .1212C .11122-D .11112-例2.(23-24七年级上·河南濮阳·期末)已知:如图,点M 在线段AN 的延长线上,且线段16MN =,第一次操作:分别取线段AM 和AN 的中点1M ,1N ; 第二次操作:分别取线段1AM 和1AN 的中点2M ,2N ;第三次操作:分别取线段2AM 和2AN 的中点3M ,3N ,连续这样操作4 次,则44M N =.【答案】2023112-例4.(23-24七年级上·广东·期中)学习了线段的中点之后,小明利用数学软件GeoGebra 做了n 次取线段中点实验:如图,设线段01OP =,第1次,取0OP 的中点1P ;第2次,取01P P 的中点2P ;第3次,取12PP 的中点3P ,第4次,取23P P 的中点4P ;…(1)请完成下列表格数据.(2)小明对线段4OP 的表达式进行了如下化简:因为4234111112222OP =-+-+,所以4234231111111221212222222OP æö=-+-+=-+-+ç÷èø,两式相加,得441322OP =+,所以4421332OP =+´.请你参考小明的化简方法,化简5OP 的表达式.(3)类比猜想:1n n P P -=_____,n OP =_____,随着取中点次数n 的不断增大,n OP 的长最终接近的值是____.A.12BC=B.4AB= A.7B.14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为5 cm.故选:1A.510+B.510+C.510-D.510-【答案】26532=-=-=,MN BM BN=+=+=,故答案为:8或538MN BM BN【答案】3设AB x =,,则1,3AC x =2,3CB x =AD DB ==111223913332AC AB ==´=1313MN DN DM=-()1MN MC CN=+()1AC DN DC =+-MN MC CN=+1【答案】1【分析】先由线段 中点定义得出1PD AD=,Q,8 AB=12AC=,12Q,8 AB=AC=,【答案】①②③∵AD BM =,∴AM BD =∴AD MD BD =+【答案】9cmAD =20.(23-24七年级上·河南新乡·期末)如图,已知点B C 、在线段AD 上,且AB CD =.(1)比较线段的大小;AC ______(填“>”“=”或“<”)(2)如果18,12,AD BC M ==是AB 的中点,N 是CD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度.(3)在(2)中,如果,AD a BC b ==,其他条件不变,那么MN =_____.(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段AE 的中点.(1)如图1,若线段15AB =, 4.5CE =,求线段DE 的长;(2)如图2,若15AB =,2AD BE =,求线段CE 的长.【答案】(1)6DE =;(2) 4.5CE =.【分析】本题考查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22.(22-23七年级上·河南南阳·期末)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其中8AB =,:1:3AC BC =,M 是线段AC 的中点,N 是线段BC 上一点.(1)若N 为线段BC 的中点,求MN 的长度;(2)若N 为线段BC 的一个三等分点,求MN 的长度.(2)【拓展与延伸】。
初中数学精品试题:正方形基本型-双中点模型

几何模型复习——正方形双中点模型班级姓名【模型解读】母题:在正方形ABCD中(1)知2推1:①M中点;②N是中点;③AM⊥DN(2)已知:M是中点,N是中点,连接CE并延长,交AD于F①求:::EM ED EN AE _________②证明:EC平分∠NEM③求DFAFENMB CA DE A(3)已知:M ,N 是中点,O 是中心,连接OE ,①求DE:EG:GN ; ②证∠OEC=90°备用图 备用图GOE NM BCAGOENM BCGO ENM BCA(4)已知:M ,N 是中点,连接BE ,证BE=CD备用图 备用图ENBCAENBCENBCA(4)已知:M ,N 是中点,连接BE ,AH ⊥BE 于H ,交DN 于K ,证AK=CD.备用图H KE NBCAH KENBC正方形双中点模型作业班级姓名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E是BC的中点,连接AE与对角线BD交于点G,连接CG并延长,交AB于点F,连接DE交CF于点H,连接AH.以下结论:①CF DE⊥;②23CHHF=;③AD AH=;④455GH,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备用图备用图2.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G分别为边AB、BC、AD上的中点,连接AF、DE交于点M,连接GM、CG,CG与DE交于点N,则结论①GM CM=;③四边形AGCF是平行四⊥;②CD DM边形;④CMD AGM∠=∠中,正确的是.备用图备用图3.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AF 与DE 交于点G .则下列结论中:①AF DE ⊥;②AD BG =;③2GE GF GC +=;④2AGB ECFG S S ∆=四边形.其中正确的是是 .4.备用图 备用图4.如图,已知E ,F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BC 的中点,AF 与DE 交于点M ,O 为BD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①90AME ∠=︒;②BAF EDB ∠=∠;③90BMO ∠=︒;④24M D AM EM ==;⑤23AM MF =.其中正确结论的是是 .备用图 备用图。
中国移动双中心方案

浙江 新疆 山东 湖北 福建 江西 海南 湖南 548 2606 413 2249 821 913 788 254 996
建议中心 淮安 淮安 淮安 淮安 建议默认 A组 A组 A组 A组 分组 默认组坐 3012 席数
淮安 淮安 淮安 B组 B组 B组
淮安 淮安 淮安 淮安 淮安 淮安 淮安 淮安 C组 C组 3019 D组 D组 3070 E组 E组 E组 2951 E组
指标要求:
硬性要求:1、数据不能丢失。2、数据最终一致性 吞吐量: 1、insert 30~40w/min 2、update 30~40w/min 3、delete 40~60w/min
数据库同步模块里程碑
2018.2 2018.3 2018.4 2018.5 2018.6 第1阶段 截止3月底
功能架构说明:
切换感知:解决中心内mysql数据库主从切换后、通知 binlog解析器与传输引擎切换到新的mysql主库上进行解 析binlog与replay binlog。 管理平台:数据同步平台门户,提供配置,监控及任务调 度的功能 传输引擎:通过对接解析器,获取数据库增量日志数据, 将增量数据传输到异地机房并加载到相应的mysql主库中。 binlog解析:binlog解析采用开源binlog格式解析 dbsync进行定制开发,以达到数据同步的要求。 数据稽核:出现异常时,难以避免同步数据不一致问题, 数据稽核是保障中心间数据同步的最终一致性的主要手段, 数据稽核分为冲突校验、定时全量稽核,根据稽核的结果 进行手动、自动修复数据。
具备洛阳、淮安双中心应用部署条件 实现洛阳、淮安的主备应急 完成双中心基础服务的高可用改造 完成登录、接续等模块高可用改造 完成服务请求、业务受理等高可用改造 实现双中心切换的决策支撑 实现洛阳、淮安日常双活,流量1:1分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中2011――2012学年地理必修1综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一、单选择题:(共50分,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与地月系处于同一级别的是
A.河外星系 B.北斗七星 C.水星与比邻星 D.木星及其卫星
2.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
A.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B.氢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C.氦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D.铀元素的裂变反应
3.下列现象可能是太阳活动造成的是
A.极圈内的极昼极夜 B.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
C.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甚至中断 D.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4.天安门广场每天清晨升旗与日出时刻相同,下列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是
A.劳动节 B.儿童节 C.建军节 D.国庆节
5.若黄赤交角为零,则地球上
A.极圈范围扩大 B.没有昼夜更替 C.没有四季变化 D.没有地方时差
6.每年一月初
A.地球公转运行到近日点 B.北半球极夜范围达一年中最大
C.南极上空频繁出现极光 D.南半球所有地区日影不可能朝北
7.有关东、西十二时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十二区总是比东十二区快一天
B.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快一小时
C.西十二区与东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较东十二区慢一天
D.轮船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是由西往东进入
8.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9.与近地面风形成有关的各种力及风向,与等压线垂直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面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 D.风向
10.冷锋过境后的天气是
A.气温升高,气压较低,天气晴好 B.气温下降,风力较强,天气转坏
C.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D.气温升高,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11.江淮地区梅雨是由下列何种天气系统造成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12.下图中,属于北半球气旋的是
13.下面的河流或湖泊中,没有参加海陆间循环的是
A.青海湖 B.黑龙江 C.洞庭湖 D.澜沧江
14.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环流系统流动方向呈
A.顺时针 B.逆时针 C.冬顺夏逆 D.没有规律
15、云南丽江古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主要原因是
A、濒临海洋 B、人口稀少 C、海拔较高,北面有更高山脉分布 D、地势低平
16.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
A.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B.夏秋多,冬春少,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
短
C.东南多,西北少,东北多,西南少 D.山地多,平原少,内陆多,沿海少
17.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侵蚀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升降运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C.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堆积作用 D.搬运作用、侵蚀作用、岩浆活动
18.右图中所示意山岭是由于
A.背斜形成
B.向斜形成
C.火山喷发形成
D.断层形成
19.地质作用中的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球重力能 C.地球内部的热能 D.潮汐能
20.下面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华北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云南路南石林 D.东非大裂谷
21.下列描述与我国西北内陆实际最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强烈
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2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
A.低纬地区 B.赤道地区 C.中纬地区 D.高纬地区
23.喜马拉雅山垂直自然带谱南坡较北坡多,其主要原因是
A.南坡较北坡降水多 B.南坡较北坡纬度低且高差大
C.南坡较北坡居民多 D.南坡较北坡土壤肥沃且开发时间早
2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25、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的最
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发展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地理必修1考试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序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序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综合题:(共50分。本大题共6小题。)
26.(10分)右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
求:
(1)在图中圆外短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此图为北半球 (节气)日太阳光照图。
(3)写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经度 、纬度 。
(4)A与B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 ,白昼时间较长的
是 ,此时离天黑时间较近的是 。
(5)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是 。
(6)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
27.(10分)读右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
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气压带的名称:
C E
G
(2)写出风带的名称,并在图中相应区域
用箭头画出风向。
B D
(3)根据所给条件判断气候类型: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地
地
①
②
③
岩
B
C
ˇ ˇ ˇ
甲
乙
ˇ
丙
A
④
条件 形成的气候类型
常年在A的控制之下
一年中受C与D交替控制
终年受D影响
28、读“喜马拉雅山珠峰附近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
答问题:(10分)
(1)珠峰南坡自然带的数目比北坡 ,雪线
高度南坡比北坡 。
(2)珠峰位于 板块和
板块相碰撞挤压的地带。
(3)高山垂直自然带产生的原因是随高度上升,
和 发生变化。
(4)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是 。
29、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A自然带的名称是 带。
(2)从图中可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
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
变化的方向更替,明显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地带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主要是
因为 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
30、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C构成了岩石的相互转化,其中属于
沉积岩的
是 (字母),属于变质岩的是 (字
母)。(2分)
(2)图中的①②③④构成海陆间循环循环,其中表
示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填数字),表示地
表径流环节的是 (填数字),目前人类
最易施加某种影响的环节是 (填数字)。
(3分)
(3)从地质构造看,甲处属于 ,而乙处则属于 ,其中甲处形成山岭的原因
是____ 。(3分)
(4)如果在该地区的甲、乙、丙进行钻井,有可能在 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如果
该地区的甲、乙、丙修建一条地下隧道,应选择 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