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发展的历史

合集下载

输血发展的历史

输血发展的历史

输血发展的历史引言概述: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它在人类医学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输血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输血发展的历史,包括输血的重要里程碑、不同血型的发现以及输血技术的不断改进。

通过对输血发展历史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医学技术的重要性。

正文内容:1. 起源和早期发展1.1 古代对于输血的实践古代文明中的医学实践中已经存在对于输血的尝试。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医生曾经使用动物血液进行输血,但由于缺乏血型知识和合适的技术手段,这些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

1.2 第一次成功的输血实验17世纪,英国医生威廉·哈维发现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为输血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40年,法国医生让·巴普蒂斯特·德尼斯成功进行了动物间的输血实验,这被认为是第一次成功的输血实验。

2. 血型的发现与研究2.1 ABO血型系统的发现1900年,奥地利医生卡尔·朗斯坦因发现人体血液中存在不同的抗原和抗体而提出了ABO血型系统。

这一发现对于后来的输血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使得医生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血型配对,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2.2 Rh血型系统的发现20世纪40年代,美国医生卡尔·朗斯坦因发现人体血液中还存在着Rh抗原而提出了Rh血型系统。

这一发现进一步完善了血型分类体系,为输血实践提供了更准确的血型匹配依据。

3. 输血技术的不断改进3.1 抗凝剂的应用输血过程中,为了防止血液凝结,医生们引入了抗凝剂的使用。

最早的抗凝剂是肝素,后来又发展出了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抗凝剂,如乙酰肝素和柠檬酸钠。

3.2 无血浆输血技术传统的输血方式是将整血或者血浆输注给患者,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

20世纪50年代,法国医生雅克·朗斯康提出了无血浆输血技术,即将红细胞和血小板分离后输注给患者,这一技术大大降低了输血反应的风险。

4. 输血的重要里程碑4.1 第一次成功的人体输血1818年,英国医生詹姆斯·布拉德洛成功进行了第一次人体输血,这标志着人体输血技术的开创。

输血发展的历史

输血发展的历史

输血发展的历史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可以拯救许多生命。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输血发展的历史,从古代的实验到现代的高科技设备。

古代的输血实验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

当时,医生们发现将动物的血液注入人体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合适的设备,这些实验并没有取得长远的成功。

直到17世纪,英国的一位医生威廉·哈维开始研究血液循环系统,才为输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研究揭示了心脏泵血的作用,为后来的输血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19世纪,法国医生让·巴普蒂斯特·德尚普兰开创了现代输血的先河。

他发现不同血型之间的不相容性,引入了血型分类系统。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输血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0世纪初,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泰纳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人体输血实验。

他将血液从一个健康的人体内抽取出来,并注入到另一个病人体内。

这一成功实验为后来的输血手术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输血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最大的问题是血液的储存和保存。

血液只能在短时间内保存,这限制了输血的应用范围。

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医生查尔斯·德鲁珀发明了抗凝剂,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抗凝剂可以防止血液凝结,延长了血液的保存时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输血手术变得更加安全和可靠。

20世纪60年代,美国医生诺曼·伯斯特和艾尔文·鲍尔成功地开发出了血型配对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确保输血时血液的相容性,大大降低了输血引起的并发症风险。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人工合成血液的可能性。

科学家们成功地合成了血红蛋白和白细胞,为人工合成血液的实现提供了希望。

现代的输血技术已经非常先进。

自动输血机器可以实现血液的快速输送和血型的即时检测。

输血前的血液筛查也变得更加精确,可以检测出各种传染性疾病,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最全输血史汇总:有趣的输血史-对血的诉求等

最全输血史汇总:有趣的输血史-对血的诉求等

有趣的输血史 历史上第一次输血是1665年,是英国医生劳温实验将健康狗的血输到一条大量失血的狗体内,获得成功。

第一次给人体输血是1667年6月15日,法国医生丹尼斯将一只羔羊的血输入一个15岁的男孩体内获得成功,这样的试验一共做了四例都成功了。

但第五例时病人出现严重反应导致死亡。

此后,中止了150年。

第一例用人血输入人体的试验是在1818年,英国妇产科医生布鲁丹成功地将人血输给人。

真正进入正常的实用输血是在1900年,那一年发现了血型,并研制了抗凝剂,从而使输血事业走上正轨。

 摘自《天津老年时报》谋杀、医学和早期的输血输血最早起源于中世纪,当时人们对输血的真正含义还并不了解,认为血液输送的同时也传递了性格;而人体输入动物血液则无异于谋杀在《血型拼图》一书中,霍莉·塔克讲述了一个惊险刺激的故事,故事里充满了怪诞的试验和令人不安的罪恶感。

可能你还记得2006年,时任总统的乔治W.布什警告世人小心可怕的人羊混血怪物:“他身上长满了羊毛,之后从肛门里,或者说从他那人类的臀部上,长出一条北安普顿羊的尾巴。

”你不信?嘿嘿,好吧。

这句话是出自托马斯·沙德韦尔在1676年完成的喜剧《学者》。

剧中讲述一位科学怪人尼古拉斯·吉姆克莱克想象创造出“一群”人羊。

(“我将用它们的皮来做衣衫,”他宣告,“那将比海狸皮还要精美。

”)看来,霍莉·塔克在《血型拼图》中想象的景象,还有布什在《国情咨文》中真正强调支持的要禁止“滥用医学研究……【包括】人兽混体研究”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在十七世纪六十年代,随着人兽之间输血试验的出现,总统和小说家所害怕的事情开始显得异常紧迫。

“在早期欧洲人看来,通过输血来使物种发生变异是真实可怕的。

”田纳西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药学、健康和社会中心的医学史家塔克写道。

最初的试验很幸运:在威廉·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之后,伦敦和巴黎的外科医生开始进行输血试验,他们把小牛和羊血输给狗,把狗血输给牛,把山羊血输给马,当然还将羊血输到人身体里。

输血发展的历史

输血发展的历史

输血发展的历史一、引言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介绍输血发展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从简单的试验到现代化的输血技术,以及输血的影响和挑战。

二、古代输血的尝试古代文明中,人们对于输血的尝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

当时的医生们试图将动物的血液注入患者体内,以治疗一些疾病。

然而,由于对血液的了解不足以及缺乏合适的技术手段,这些尝试并没有取得成功。

三、现代输血的起源现代输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在1665年,英国医生理查德·洛尔将动物的血液注入人体,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输血尝试。

然而,由于血液的不匹配性以及缺乏适当的保存和输血技术,这项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四、血型的发现与输血的突破在20世纪初,奥地利的卡尔·朗斯泰纳发现了人类的血型系统,为输血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发现了ABO血型系统,并提出了血型不匹配会导致输血反应的理论。

这一发现使得输血过程更加安全和有效。

五、血液分型与血库的建立随着血型的发现,人们开始将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这使得输血过程更加精确和安全。

此外,为了确保输血的持续供应,各国纷纷建立了血库,用于储存和管理血液。

血库的建立为输血提供了可靠的血液来源。

六、输血技术的发展与改进随着科技的进步,输血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现代输血技术利用血液分离机和血浆分离技术,可以将血液分成不同的组分,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输注。

此外,血液的保存和输血过程也得到了更好的控制,使得输血更加安全和有效。

七、输血的影响和挑战输血技术的发展对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手术、创伤和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然而,输血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血液的稀缺和血液传染病的风险是输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不断研究替代性的治疗方法,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和人工合成血液。

八、结论输血发展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改进。

从古代的尝试到现代的高科技,输血技术为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手段。

输血医学的发展—从全血输血到成分输血

输血医学的发展—从全血输血到成分输血

输血医学的发展—从全血输血到成分输血输血医学的发展史是从20世纪初卡尔·兰德斯塔纳发现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开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引入了抗凝血剂柠檬酸三钠来防止凝血,自此以后临床输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世纪中期以前临床输血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开始研究输血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正确的处理血液来防止输血后给输血者带来的疾病或感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T病毒和朊病毒等的感染[1-2]。

如此引发了一场输血医学上的革命,包括滤除白细胞的临床输血和成分输血的诞生和应用。

1 输血的不良反应截止2021年2月,已发现人类红细胞的近260种血型抗原,分为30个血型系统;白细胞抗原有160余种,血小板有24种特异性抗原,血液成分的复杂多样,是造成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1.1 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标准临床上因输血引起不良反应有: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a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输血前无发热,输血中或输血后2h体温升高1℃以上(≥38℃),并伴有寒战、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为发热反应。

输血中或输血后即刻出现的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呼吸困难或胸闷者为过敏反应。

而患者没有明显的指征,只是感觉全身不舒服,该症状可确定为全身不适。

在这些不良反应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得比例最高,达到了54.8%;其次为过敏反应。

1.2 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FNHTR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由于输入的血液中存在白细胞从而导致的。

人体内的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差异巨大,不同的个体之间几乎没有完全匹配的HLA。

因此,每次输入全血液,就相当于一次组织移植,引起接受个体发生免疫反应,如发热、免疫排斥和免疫抑制等;而同时伴随着异体白细胞的进入,可能会同时带入了亲白细胞病毒,如HIV、巨细胞病毒(cytomegaoviyns,CMV)、T淋巴细胞病毒和疯牛病病毒等。

输血发展的历史

输血发展的历史

输血发展的历史标题:输血发展的历史引言概述: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在人类医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从最初的试验性质到现代的成熟技术,输血在救治重症患者和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输血技术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输血实践1.1 古埃及文明时期的实践在古埃及文明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动物血液来治疗疾病。

他们相信血液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延长生命。

1.2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探索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医学家们也开始进行输血实验,但由于缺乏现代的卫生知识和技术,不少实验以失败告终。

1.3 古代输血实践的启示古代输血实践虽然并不完善,但为后世的输血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引起了对血液研究的兴趣。

二、近代输血技术的兴起2.1 17世纪的输血实验17世纪,医学家开始进行动物之间的输血实验,从而逐渐探索出不同血型之间的相容性问题。

2.2 19世纪的输血技术突破19世纪,法国医生朗格尔首次成功进行了人体间的输血实验,开创了近代输血技术的先河。

2.3 近代输血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代输血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包括血型鉴定、血液保存和无菌输血等技术的应用。

三、输血技术的现代化3.1 输血技术的标准化现代输血技术已经建立了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3.2 输血设备的改进现代输血设备的不断改进,使得输血过程更加安全和方便,同时也减少了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3.3 输血技术的应用领域现代输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术、创伤、产科等领域,为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救治。

四、输血技术面临的挑战4.1 输血资源的紧缺由于输血需求不断增加,输血资源的供应面临着压力,如何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2 输血并发症的风险尽管现代输血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输血过程中仍然存在感染、过敏等并发症的风险,如何降低这些风险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4.3 输血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输血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何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和需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输血发展史

中国输血发展史

中国输血发展史在古代中国,人们对血液需求的认识是从服食血液开始的。

人们相信鹿血是上好的补药,于是从汉朝开始,皇帝就设有鹿苑,春秋围猎,骑射取乐,并在需要时每日杀一只鹿,让皇帝喝温热的鹿血。

除此之外,古籍中对血液的需求鲜有记载。

近代中国实行输血随着西方医学科学进入中国而发展起来,是对传统中医的补充,到目前为止不过短短百年。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涌现了一批彪炳史册的任务,是他们的努力使输血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无数中国输血史上的重要大事使中国输血蓬勃发展。

以下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主要的人与事,体味输血在中国的起步与梦想。

一、中国人的血型分布及检测技术的兴起1918年,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刘瑞恒、Kilgore等在上海首先报道中国人的血型分布。

1931年,北平协和医院用ABO国际命名法代替Jansky血型命名法。

1921年,北平协和医院是中国临床输血领军者。

1925-1932年间,登记供血者1265人。

1938年5月,白求恩在20个月内三次主动献血抢救伤员,并在晋察冀军区推广输血技术。

白求恩医师是国际特别是中国开展战场输血救治的先驱者,对我国推动临床输血特别是战伤输血救治发挥了先锋推动作用。

二、中国输血组织的诞生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在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医学学者易见龙医师(1904-2003)毅然决定放弃优厚的生活待遇,果断地向美国医药援华会申请参加在纽约筹备的援华血库。

1944年7月12日,这个援华血库更名为“军医署昆明血库”,在昆明正式成立,易见龙任主任。

血库开始运行后,昆明各界人士和部队、学生们热情献血。

援华血库在昆明运行13个月,无偿献血者达7000多人,采血总量超过300万ml,并制成冻干血浆3000余瓶,全部用于为抗日负伤的战士们。

三、新中国成立后至抗美援朝时期中国输血的发展1951年1月,华东军区医院的肖星甫引进并改良梨型输血瓶采血储存和输血,这是中国迈向半封闭式采血、输血的开端。

1951年11月他入朝主持重伤员的输血救治和急性手术,并在志愿军第二基地医院院长董炳昆支持下利用山洞建立起第一个野战血库。

输血发展的历史

输血发展的历史

输血发展的历史输血是一种医学技术,通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从一个人输给另一个人,以治疗疾病或恢复健康。

输血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输血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不断进步,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输血实践:早在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尝试使用动物的血液来治疗疾病。

然而,由于对血液的认识不足,这些实践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一些医生也尝试使用动物血液进行输血,但由于无法解决免疫排斥的问题,这些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

血液分类的发现:19世纪末,奥地利的卡尔·朗斯坦因观察到不同人的血液在混合后会出现凝结和溶解的现象,从而发现了血液的分类。

他将血液分为A、B、AB和O四种类型,并提出了输血应该遵循血型相容原则的概念。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输血实践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成功的输血:1901年,奥地利医生卡尔·朗斯坦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人类输血实验,他将一名患有严重贫血的女性患者的丈夫的血液输给了她。

这次实验取得了成功,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次实验被认为是现代输血技术的开端,为后来的输血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血液储存和抗凝剂的发展:随着对血液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血液在室温下只能存放很短的时间,否则会失去活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始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储存血液。

1921年,美国医生鲁德·佩特林发现了血液抗凝剂,使得血液可以在冰箱中储存一段时间。

这一发现大大提高了血液的保存时间,为输血的实践提供了便利。

血液配型和免疫排斥的解决:20世纪初,医学家们逐渐认识到输血时需要考虑血型的配型问题。

在血型配型的基础上,医生们开始进行免疫学上的研究,以解决免疫排斥的问题。

1940年代,美国医生卡尔·兰德斯坦发现了Rh血型系统,这一发现进一步完善了血型配型的理论基础。

输血安全的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输血技术的不断改进,输血的安全性逐渐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发展的历史
最早有记载的输血始于公元十七世纪,一位法国医生曾成功把
羊血输入人体。但碍于知识和技术的限制,发展极之有限。直到一九○○年,被
誉为近代输血学之父的KarlLandsteiner发现了ABO血型,发展配血技术预防排
斥现象,输血治疗法才得以发展。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输血技术不断改良。尤其
是在最近的数十年内,从技术到概念都有突破性的发展。自三十年代血液冷冻储
藏技术成功,血库得以成立,输血就越益普遍。早期的输血服务主要集中在收集、
储存、血型学和配血等范畴。到五十年代,科学家开始掌握提炼血浆蛋白的技术,
现在,我们从血浆提炼出多种成份,供不同病人使用。七十年代,血库引进塑胶
料制造的储血袋,既便利运送、存放,也提供一个有效的密封处理环境,大大减
低细菌污染的危险。后来,为配合成份输血的需要,发展出相连的储血袋,令血
液分离程序变得容易。从四十年代起,医疗界关注到输血可以感染疾病,于是引
进测试来提高血液的安全。初期的测试只限于梅毒,但时至今曰,已扩展到乙、
丙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毒等。八十年代,艾滋病的出现对输血服务造成莫大的冲
击,最终导致全面改革。
一方面要求血库以制药的标准来发展品质控制以加强备课产品的安全;同时
亦鼓励医院成立监察机制去改善临床输血程序。这一改革模式现已被美、欧及澳
纽多国采用。我们引进『品质控制管理(ISO9002)』列为重点发展任务。与此
同时,市卫生局亦要求全市医院成立输血委员会,研讨有关事宜。务使不同单位
的医护人员,透过讨论、监察来加强了解、合作,达到改善输血服务的目标。1 输
血的历史及进展
输血的历史 人类进行输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西方医学史上最先进
行输血实验的是法国的丹尼斯。1667年6月15曰,他把一只羊身上的血输给一
个15岁的男孩。输血是用银质管子连接小羊动脉与人体静脉的办法来进行的。
由于这种输血方式造成的严重危险,这种输血方法很快遭到谴责和禁止。
直到19世纪初期,医务人员才重新开始输血实验。英国的布伦德利注射器
于1818年在伦敦盖伊斯医院进行的输血,是第一次成功的输血。最初,他只是
给一些没有希望的病人输血,但是在1829年,一位大出血的病人因为输血得到
了拯救。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曾大量采用输血的方式来拯救受伤的士
兵。这时输血遇到的困难,主要是血凝结。医生们试图用去纤维蛋白的方法阻止
血凝结,但这种方法把血液中的大多数宝贵组分都去掉了,不能令人满意。
1900年,奥地利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等人发现人类有四种不同类型的血型。
1910年,捷克血清学家詹斯凯指定A,B,AB和O代表这四种血型。在输血前必
须进行血型检查,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必须相容。
早期的输血,大多数都是直接从献血者输给病人。因为从献血者身上抽出的
血如果不马上输给受血者,血液就会凝结。1914年,发明出了用枸橼酸钠溶液
保存血液的方法,此后可以用贮存超过3个星期,就必须用离心法把其中的红细
胞除去,把剩下的液体制成粉,以备不时之需,用时用消过毒的水来稀释即
可。
1959年吉伯斯提出成分输血的概念,即根据病人的需要输入血液中的各种
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以代替输全血。这使输血更为安全和有效。
近十年来输血观念的重大改变 从输全血到成分输血的改变;从补偿性输血
到治疗性输血的改变;从输血源性制品到输生物工程制品的改变;从异体输血到
自体输血的改变;外周干细胞移植。
输血的历史
自1900年ABO系统被 鉴定后,给患者输血已无很大的风险,瑞典第一次输血是
在1916年(瑞典输血医学协会。血液中心指南,2002)。使用枸椽酸钠来阻止
血液凝固和随后的冷藏 使输血更为容易(ww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输血已 变
普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更为普及,那时在许多国家献血是一种爱国的义务。
有了输血才使心脏手术成为可能,而这类手术的发展和心肺旁路装置的应用就更
进一步的增加了血液的需求量。同样血小板的采集和输注的发展是恶性肿瘤尤其
是血癌治疗发展的必然结果。
输血的历史和发展 ... t=29&highlight=
输血医学在近三十年来有了巨大的进展。传统输血作为临床治疗辅助手段的概念
已发生了改变;近三十年来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发展,为临床和实践输血医学提供
了新的概念和内容。她由单纯的临床辅助治疗转变为一门综合性的,为临床各种
疾病提供全方位支持的新的分支学科。现代输血的内容已不是单纯为临床提供全
血,血液成分和相应的质量控制,而是以现代医学武装起来的,可为临床医师提供
准确和指导治疗的医学分支。
一.输血的历史和发展
传统的输血,特别是指治疗性输血可追述到纪元前130-200年. 130-200)的
古罗马和古希腊。到15-16世纪,一般认为把健康年青人的血液输给老年的病人
可以改善受者的健康状况;一直到16-17世纪,输血领域才有了长足的前
进,Andreas vesalius(1514-1564)发现了循环系统,Williams Harvey(1578-1657)
提出了血液循环理论,Marcello Marpighi(1628-1694)用显微镜证实了毛细血管
内的血液流动,在这些科学发现的基础上,17世纪,Richard Laver在牛津开始了
狗的输血试验,并把狗血输给人的试验;而后,法国人Jean Denys 也进行了同样
的试验,不幸的是,他的第一个受血者死了,因而Denys被判为谋杀罪,当时的国
王禁止使用输血疗法,因此输血疗法的研究停滞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9世
纪,Dr. Leacock才提出用人作为血液的来源,他作10例产后出血的输血治疗,其
中有几例被救活,自此才确定了人-人输血的概念;其后,大多数的研究放在输血
装置设计和抗凝剂,保养液方面,输血概念没有明显的进展。虽然在19世纪末也
曾作过牛奶输血等试验,但均无突破;到1901年,Karl Landsteiner(1868-1943)
发现了红细胞的ABO血型,才确立了输血在治疗上的地位。早期的输血并不配合
血型,1911年Carlo Moreschi建立抗球蛋白试验,才使人们认识到血型配合的重
要性,但不幸的是Moreschi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料随之失落,直到1945年R。.
Cooms重新认识抗球蛋白试验,这才真正确立了血型配合输血的地位;在同一时
期,也公认了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的使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的需要,血库的概念进入输血领域; Drew发
起组织血源,其后发展成为美国红十字会;在战争的激励之下,第一个可以长期保
存血液的保养液配方ACD(酸性枸橼酸钠和葡萄糖)也被研制出来,全血用ACD保
存可达21天。
六十年代初期,发明了塑料袋,这使得全血和血液成分可以分别在最适条件
下采集和保存。现在,红细胞在适当的保存液中可保存42天,血小板在22-24oC
可保存5天,血浆在--18oC下可保存一年。
到了九十年代,输血医学发展更快,红细胞的代用品已研制出来,如可以载氧
的氟碳化合物,无基质血红蛋白液等;各种凝血因子的基因工程产品也逐渐增多,
血小板膜和冻干血小板也可用来替代新鲜的血小板浓缩液。这些进展掀开了输血
医学新的一页,改变了输血医学的从属地位,使其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新分枝正
在蓬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