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媒体权利的不当运用——从陈永洲案件谈起

合集下载

2016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热点事件剖析:媒体到底该做些什么

2016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热点事件剖析:媒体到底该做些什么

专家解析最新湖南公务员历年真题<<<点这里!2016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热点事件剖析:媒体到底该做些什么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特定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更具体的,我们来看看湖南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还有疑问?点击这里>>>一对一在线咨询。

【事件背景】2013年9月9日,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向长沙市公安局报案称,2012年以来,新快报连续发表多篇署名为记者陈永洲的文章,捏造事实对中联重科进行诬蔑诋毁,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商业信誉并造成重大损失。

经初步调查后,长沙警方于9月16日正式立案侦查。

掌握大量证据后,于10月18日,在广州警方的协助下,长沙警方在广州将陈永洲抓获。

犯罪嫌疑人陈永洲,男,1986年8月出生,200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快报社担任记者至今。

自2012年9月29日至2013年8月8日,陈永洲受人指使,根据他人提供的现成材料,在未经核实、也未对中联重科进行调查采访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分析和主观臆断,编造中联重科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畸形营销、销售和财务造假等问题,在新快报连续发表署名文章10余篇,被互联网大量转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这里看最全汇总>>>湖南公务员历年真题!专家解析最新湖南公务员历年真题<<<点这里!【中公解析】他的行为不仅令企业声誉严重受损、股民损失惨重,也辜负了那些信任他的人们,更败坏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类似行为并非个案。

这些年来,媒体高度介入社会生活,舆论监督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然而,当许多记者怀着理想和道义,追问事实与真相的同时,也有一些害群之马,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吃拿卡要、敲诈勒索,把本是服务大众的媒体,当成谋取个人、小团体利益的私器。

“陈永洲事件”的警示作用

“陈永洲事件”的警示作用

“陈永洲事件”的警示作用
赵鹏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4(0)15
【摘要】2013年10月,《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被检察机关正式批捕,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决定吊销陈永洲的新闻记者证,相关人员的责任也予以追究。

这一事件给媒体界敲响了警钟。

陈永洲如同从媒体机器上掉下的一颗螺丝,在痛惜他的脱落、复查媒体管理机制的同时,更应该反思问题的成因、管理上的漏洞、职业道德的底线、防范机制的重建。

【总页数】1页(P44-44)
【作者】赵鹏
【作者单位】潍坊广播电视台总编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闻事件中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的争鸣与对话--关于《新快报》陈永洲事件相关评论的多元解读 [J], 陈航行;王旭瑞
2.事实真相、新闻尊严和道德共识的媒介素养框架——基于“陈永洲”事件的观察与分析 [J], 张瑜烨
3.由陈永洲事件浅析虚假新闻的成因和防范 [J], 陈冲;邹官强
4.市场驱动力对中国新闻业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r——以陈永洲事件为例 [J], 张帅祯;沈雅婷
5.媒体质疑精神不能丢——“陈永洲事件”的警示 [J], 沙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偿不闻”与“有偿新闻”的反思

“有偿不闻”与“有偿新闻”的反思

近日,继江苏某报记者樊宇肖与他人合谋以发表负面新闻为要挟,敲诈企业被刑拘之后,陈永洲被刑拘事件再次吸引了受众的眼球,引来众多网民的围观和议论。

“如果我还有机会重新从事新闻工作的话,一定会遵守新闻工作的基本操守,公正、真实、客观、全面去报道新闻,不受利益的诱惑。

”日前,身处湖南长沙第一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向办案民警坦承,为显示自己有能耐、获取更多名利,其受人指使,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连续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大量失实报道,致使中联重科声誉严重受损,导致广大股民损失惨重。

陈永洲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深刻悔罪,向中联重科、广大股民和自己的家人道歉,告诫同行“要以我为戒”。

(10月26日《新华网》)随着陈永洲案水落石出,真相让读者感到惊讶。

作为记者的陈永洲原来对中联重科的报道居然是做了违心之事,是收受了贿赂,对其做了不实的报道。

一个媒体职业者,为了一个利字,竟放弃自己的职业原则,将责任意识抛弃到九霄云外,真是让同仁们齿寒。

陈永洲被警方拘捕不仅咎由自取,而且损伤《新快报》声誉,同时有失新闻媒体行业形象。

对这样极少数的“害群之马”,理当绳之以法,以儆效尤。

与陈永洲收受贿赂发负面不实报道,搞“有偿新闻”不同的是,樊宇肖挖空心思地搜寻采写负面新闻,然后找到被采访对象索要封口费,给钱就不发表,不给钱就发表。

大搞“有偿不闻”,最后被警方以敲诈勒索罪刑事拘留。

经警方查实,樊宇肖自2008年以来共作案17起,涉案价值53万元。

两名当事人一个搞“有偿新闻”,一个搞“有偿不闻”,最后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等待他们的不仅是被清理门户,还有严厉的法律制裁,留给我们的是深刻的教训、沉痛的反思。

作为一名常在河边走的基层从业人员、一名媒体人必须要在思想品质、道德规范、职业操守等方面认真反思,以此为戒,做到警钟长鸣。

一、无冕之王也不可突破底线无冕之王,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官职官帽,没有被加官封爵,却可以享有王的权利和享受王的待遇之意。

陈永洲事件与企业不正当竞争

陈永洲事件与企业不正当竞争

透过“陈永洲事件”,看企业不正当竞争2013年10月18日,《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被长沙警方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跨省刑事拘捕,《新快报》随即在头版刊发“请放人”,“再请放人”,一时间舆论声援陈永洲。

可随即事态的发展令人始料未及,陈永洲在央视自认其罪,《新快报》致歉,并被整改。

陈永洲事件疑点重重,仅凭其在央视的“俯首认罪”并不能使我们信服,该事件也绝非记者受贿发不实报道那么简单,背后隐藏的更大问题是企业不正当竞争。

如果仅仅是要求媒体整改,那至少也要做到程序的完整合法。

首先,长沙警察直接抓捕记者是否违背程序正义?中联重科出费包办长沙警察跨省抓人,不免有串通之嫌。

抓人的理由是“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但目前央视给出的罪名是“受贿”。

其次,央视审判,陈永洲自认其罪,认定一个人有罪只有以法院判决形式宣布,央视认为陈永洲受贿,那行贿人是谁?陈永洲所有的报道是谁提供的不实材料?目的又是什么?区区五十万,陈永洲作为《新京报》这家颇有影响的报纸的记者,待遇自然不低,犯得上为此搭上职业生涯,又有身陷囹圄的危险,怎么就和重科死磕上了,而且还远到香港证监会举报,背后是谁指使的?仅凭几篇报道就能让重科股价下跌?这些公众的疑问,矛头都指向事件背后企业不正当竞争。

我国各行业内恶性竞争事件早已是屡见不鲜,乳业三巨头,蒙牛伊利和圣元之间的“罗生门”不断上演,早在2010年9月,蒙牛就被爆出是“圣元奶粉导致婴幼儿性早熟”的幕后黑手,随即,伊利也发表声明,称此前“伊利受到竞争企业恶性攻击”系蒙牛与其公关公司所为。

随后蒙牛公开道歉,并称对于伊利集团儿童牛奶的诽谤是其事业部产品经理安勇所为,上层高管并不知情。

发布道歉不久,蒙牛又爆出曾遭伊利雇人诋毁,在2003至2004年间,伊利集团委托其合作公司“未晚”采用买媒体等手段,广泛制造并传播蒙牛负面消息。

行业不正当竞争不仅是在乳业,再比如应用水生产业“哇哈哈和农夫山泉”,“百度大战360”这些行业内的骄子玩起“计谋”来可不输三国的周瑜,孔明。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媒体吸取陈永洲案件教训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媒体吸取陈永洲案件教训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媒体吸取陈永洲案件教训

【期刊名称】《记者摇篮》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11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就《新快报》陈永洲案件查处情况发表谈话,要求全国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吸取教训,要求各地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依法查处新闻敲诈和有偿新闻等问题。

【总页数】1页(P75-75)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9.21
【相关文献】
1.媒体微博对陈永洲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以新浪微博@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周刊、@财经网为例 [J], 陈欣欣;
2.案件报道中的四大法律边界——以“陈永洲案”为例 [J], 聂晓静;
3.市场化媒体实然公共性的缺失和实现路径——以“21世纪报系案”、“陈永洲事件”为例 [J], 王双煌
4.政府、媒体、企业在危机传播中的权利博弈--以“陈永洲事件”为例 [J], 李晗;刘艳
5.陈泽益:吸取违法违纪案件教训 [J], 何艳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当今中国新闻从业者素质及媒体人才管理--以陈永洲事件为例

浅析当今中国新闻从业者素质及媒体人才管理--以陈永洲事件为例

浅析当今中国新闻从业者素质及媒体人才管理--以陈永洲事件为例宁宁【摘要】新闻行业是社会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它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力量。

新闻从业者的责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公众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

本文从当今中国新闻从业者素质入手,以陈永洲事件为典型个案探讨了新闻媒体人才管理的必要性。

从中足以窥探出新闻媒介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快新闻媒介的立法进程才能使新闻媒体取信于民,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期刊名称】《今传媒(学术版)》【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3页(P147-149)【关键词】新闻从业者;新闻媒介;人才管理【作者】宁宁【作者单位】晋中学院,山西晋中 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11随着新闻媒体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的新闻媒体事业也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言论自由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但是,言论的自由不意味着可以虚编乱造,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报道。

我国的新闻传播开始的晚,发展速度快,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改正,我国的新闻事业就会扭曲发展。

我们对于媒体人才的管理和新闻从业者素质的提高必须有足够的重视。

新闻从业人员在遵循客观、公正、全面、平衡的前提下,在新闻从业人员分工把守和通力合作的相互作用中去实现整体真实的操作,实现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一)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一名新闻从业者的文笔能力、语言组织力以及新闻设备的使用能力都能经过学习和练习来提高,但是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则需要新闻记者时刻要保持一个敏锐的心和敏锐的眼,用心观察社会万象,用敏锐的眼光看到新闻背后的新闻。

一个平凡普通的社会现象,在优秀的新闻记者眼中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整个事件的起因结果甚至是起因的起因。

由此可见,新闻洞察力是衡量一个新闻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

这样一来,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社会洞察力就成了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了。

从“陈永洲事件”看市场驱动力对新闻业的影响

从“陈永洲事件”看市场驱动力对新闻业的影响

从“陈永洲事件”看市场驱动力对新闻业的影响作者:任倩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从陈永洲被拘事件分析入手,浅谈市场驱动力在我国新闻业中的作用,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以及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市场驱动力新闻专业主义陈永洲事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新闻事业也被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入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之中。

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使得媒体间的竞争加剧,我国媒体也相应出现了兼并、重组等现象。

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尊重受众需求为公众服务本身无可厚非,但近几年在市场经济驱动下出现了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屡禁不止的现象,媒体生态环境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陈永洲受人指使发表大量失实虚假报道、收人钱财陷入有偿新闻的泥潭,陈永洲以及背后《新快报》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媒介公信力,对我国新闻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一、新闻业中的市场驱动力我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大众传媒的产业属性逐步得到确认。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得到拓展,逐渐从单一的“喉舌功能”向发挥多种功能转变,尤其是其产业属性日益凸显。

随着国家行政拨款逐渐减少,媒体走上自负盈亏的发展道路,报刊业内部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广电业也走上“制播分离”的道路,由多家传媒机构联合组建的媒介集团更是不断涌现。

一些传媒在探索市场化的过程中,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混淆了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机构和其他产业部门的不同,极易出现受经济利益驱使而一味迎合某些受众低级趣味的新闻产品。

按照麦克马纳斯的市场新闻业理论,市场化运作、依靠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闻媒体必须在投资者、广告商、消息来源、消费者四个市场上与其他媒介企业展开竞争,以获取必备的资源。

①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出现了实力较为雄厚的媒介集团。

例如:南方报业集团,上海文广集团,以及新媒体形式下的全媒体新闻发布平台,如江苏广电全媒体互动平台、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中心。

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法律素养——由“陈永洲案”引发的思考

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法律素养——由“陈永洲案”引发的思考

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法律素养——由“陈永洲案”引发的思考徐红萍
【期刊名称】《声屏世界》
【年(卷),期】2014(0)S1
【摘要】2013年10月19日,广东《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因在《新快报》上连续发表10余篇有关中联重科"利润虚增""利益输送""畸形营销"及涉嫌造假等一系列批评性报道而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长沙市公安局拘留,继而批准逮捕。

这一事件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特别是新闻界和法律界的巨大震动。

因为新闻报道触犯法律,新闻记者遭遇逮捕并面临司法审判,值得所有新闻媒体。

【总页数】2页(P24-25)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法律素养;陈永;批评性报道;利益输送;新闻报道;触犯法律;司法审判;新快报;社会舆论
【作者】徐红萍
【作者单位】常熟市广播电视总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4
【相关文献】
1.事实真相、新闻尊严和道德共识的媒介素养框架——基于“陈永洲”事件的观察与分析 [J], 张瑜烨
2.案件报道中的四大法律边界——以“陈永洲案”为例 [J], 聂晓静;
3.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法律素养--由『陈永洲案』引发的思考 [J], 徐红萍
4.论新闻职业道德——新快报陈永洲事件引发的思考 [J], 赖金良;李晓光
5.新闻自由及其法律界限——以陈永洲案为例 [J], 黄培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权利的滥用
从微观 上看 ,平衡原则意 味着记者要提供事件 相关各 方声音 ,包括 当事人 、学者专家及政府部 门
等 。在 作者 找到 的陈永 洲发表 的针 对 中联重 科 的
1 2篇 新 闻报道 中 ,只有 《 中联 重科 回应 三宗 罪 :
剥离国资估值并 未过低》 和 《 中联重科再爆财务造 假 业绩诡 异被 疑利益输 送》 这 两篇报 道 中提 到过 采访 中联重科 的相关人员 。其 他报道 中,记者主要 从 中联 重科 的报表 ,发布 的公 告中通过分析数据推 断结论 。也有援 引中联重科高级总裁殷正富 、董事 长詹纯新及未透露姓名 的前高管接受其他媒体采访 时的讲话 ,但未有对 中联重科 的直接采访 。在整个
陈永洲发布 的针对中联重科 的报道属于 以揭露
问题为 主 旨的调查 性报 道 。没有调 查就 没有发 言 权。在中央电视 台新 闻频道 1 0月 2 6日的电视画面
中 ,陈永洲承认 : “ 这些文章都不是我写 的,就是
原稿是他们提供给我 ,弄来之后 ,我弄好 了交给他
和经过 ( h o w )都经得起 核对 。陈永洲发表 的关于 中联 重科 的报道大部分为中间人直接给 的稿件 ,自 己只做部分修改 , 自己并没有核 实其真实性 。 《 中 国新 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贝 第 三条 明确规定 ,新
持正确 的舆论导向 ,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陈永洲 为了获得经济利益 ,发表失实报道。不仅 葬送 了 自
2 0 1 3年 5月 1 6日的 《 一年 5 . 1 3 亿广告 费

联重科持续 畸形 营销》 文章中 ,陈永洲把 中联重科 2 0 1 2年度 年报 中 “ 广 告及业 务招待 费等 ”归列为 广告费 ,称 中联重科招揽许多公关人才 ,搞不正常 的营销 而事实上广告费只 占广告及业务招待费等 费用 的 2 0 %,这是 一种断 章取 义的做 法 ,造 成 了 新闻失实。在 目前 的新闻实践中 ,有些媒体为 了吸 引受众 ,隔离话语语境 ,试图通过夸大或扭 曲新 闻

们 ,他们拿去发表。 ”陈永洲先后发表的 1 0余篇中
联 重科 的负面报道 中,只有 “ 一篇半”是 自己在他
人安排采访下完成的 ,其余都是 由他人提供现成文
4 4・
稿 , 自己作修 改加 工 。 ( ( 一年 5 . 1 3亿广 告费
中 联重科 持续 畸形 营销》这篇报道 ,陈永洲 自己竟然 看都没看 ,就署 自己的名 字并 发表 了。
确与否。
年1 0月 3 0日,长沙市岳麓 区人 民检察院对新 快报
记者 陈永洲 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批准逮捕 。 在西方 国家 ,新闻传播媒体被 看作是除立 法 、
司法 、行政外的第四权力 。在 中国,新闻媒体 的舆 论监督权来源于公民的民主权利 ,新 闻媒体在进行
舆论监督时应 当严格地遵守法律法规 ,恪守职业道 德 ;坚持实事求是 的思想 ,公正 、客观的立场 ;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严重违背了新 闻真实性原则。新 闻真实性指 的是在 新 闻报道 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 客观实 际。 即表 现在 新 闻报 道 中 的 时 间 ( w h e n )、地 点
( w h e r e ) 、人 物 ( w h o ) 、事情 ( w h a t ) 、原因 ( w h y )
厶u 快报》 相继发 表十余篇 关于中联 重科 的新
闻稿 件 。2 0 1 3年 1 0月 1 8日, 《 新快报》 记者 陈 永洲被长沙警方以 “ 涉嫌损 害商业信誉罪”跨 省拘
留。1 O月 2 3日和 2 4 1 3连续两天 , 《 新快报》 在 头版 显著位置相继登 出 《 请放 人》 、 《 请 再放人》 的新闻 。 与此 同时,在微博上掀 起了维护记者权益的轩然大 波。l 0月 2 7日, 《 新快报》 宣布收 回对 陈永洲 的 辩 护 ,承认报社在陈永洲被 逮捕后存在不 当行 为 , 并 向社会各界致 以歉意 。1 0月 2 8日,据 中央 电视


口李

李杜若
探析媒体权 利的不 当运用
从 陈永 洲 案件 谈 起
^n 1 2年 3月 至 2 0 1 3年 7月 2 5日 ,陈永 洲 在 闻工作者 要 “ 坚持新 闻真实性原 则” , “ 要把真 实 作为新 闻的生命 ,坚持深入调查研究 ,报道做到真
实 、准确 、全面 、客 观。要通过合法途 径和方式 获 取新 闻素材。认 真核实新 闻信息来源 ,确保新 闻要 素及情节准确。 ” 2 0 1 3 年 5月 2 7 3 ,新闻报道 《 1 中联重科再遭
的信源 ,这一新 闻要 素都不能确保是真实的 ,那 么 根据 U盘 中的材料推断出的结论构成 的新 闻报 道 , 其真实性也是需要质疑 的。记者的声音会因媒体这 个扩音器的传播 而造成广泛的影响 ,记者 引用信源 时要在稿件中写 出具体 的姓名 、单位 ,因为受众会 根据说话人的身份来判断新闻的价值 以及观点 的正
报 道 缺 乏 平衡 性
事先估计 ,决定哪些可 以刊登 ,哪些应该舍弃。陈
永洲发表失实报道 ,报 社的编辑也需要承担相应 的 责任 。编辑在把关 过程 中会受到社会环境因素和个
人 因素的影响。陈永洲 写的调查性稿件 ,从表 面上 看揭露了国企的一些经济 问题 ,这样的调查揭黑性 稿件更容易引起读者关注 ,形成眼球经济。
台播放 的画面显示 ,陈永洲 承认 曾以他的署名发表 了有关 中联重科的失实报道 ,并接受 了贿赂。2 0 1 3
举报财务 造假 神秘大户逾亿设 备先买后退》 中 , 引用 的信源是 一个 匿名投递 的 U盘 ,文 中没有拿 出证 据证 明 U盘的可信性 ,而是根 据 U盘 所提供
的材料去分析中联重科 的问题 。这是一个存有疑 问
事实追求轰 动效应 。这样容易对读 者产生误导 ,也 会损害媒体 的公信力 。 没有进 行独立采访
己的新 闻职业生涯 ,而且损害 了媒体的公信 力和新 闻记者 的社会形象 ,造成 了严重 的社会影 响。
记者 行 为不 当的表 现
违 背 新 闻真 实性原 则
真实是新 闻的生命 ,陈永洲发表 的报道失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