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鉴赏
现代文阅读(二)鉴赏类现代文阅读:(夜颂)(鲁迅) (宝山区)

现代文阅读(二)鉴赏类现代文阅读:(夜颂)(鲁迅)(宝山区)(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第7-10题。
(16分)【总字数1375】甲夜颂①鲁迅①爱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独者,有闲者,不能战斗者,怕光明者。
②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
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
③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
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见掌,有漆黑一团糟。
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君子们从电灯下走入暗室中,伸开了他的懒腰;爱侣们从月光下走进树阴里,突变了他的眼色。
夜的降临,抹杀了一切文人学士们当光天化日之下,写在耀眼的白纸上的超然,混然,恍然,勃然,粲然的文章,只剩下乞怜,讨好,撒谎,骗人,吹牛,捣鬼的夜气,形成一个灿烂的金色的光圈,像见于佛画上面似的,笼罩在学识不凡的头脑上。
④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与的光明。
⑤高跟鞋的摩登女郎在马路边的电光灯下,阁阁的走得很起劲,但鼻尖也闪烁着一点油汗,在证明她是初学的时髦,假如长在明晃晃的照耀中,将使她碰着“没落”②的命运。
一大排关着的店铺的昏暗助她一臂之力,使她放缓开足的马力,吐一口气,这时之觉得沁人心脾的夜里的拂拂的凉风。
⑥爱夜的人和摩登女郎,于是同时领受了夜所给与的恩惠。
⑦一夜已尽,人们又小心翼翼的起来,出来了;便是夫妇们,面目和五六点钟之前也何其两样。
从此就是热闹,喧嚣。
而高墙后面,大厦中间,深闺里,黑狱里,客室里,秘密机关里,却依然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
⑧现在的光天化日,熙来攘往,就是这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
只有夜还算是诚实的。
我爱夜,在夜间作《夜颂》。
六月八日[注]①本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六月十日《申报·自由谈》,后收入《准风月谈》。
《准风月谈》是借“谈风月”来“谈风云”的文章结集。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1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1、了解题目背景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
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
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
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
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
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
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
谢冕老师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
现代诗的特点与鉴赏

现代诗的特点与鉴赏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而现代诗则是二十世纪以来诞生的一种诗歌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探讨现代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引领读者深入了解和欣赏现代诗。
一、现代诗的特点1. 表现形式多样化现代诗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化。
它摆脱了传统诗歌形式的束缚,不再拘泥于诗律和规则。
现代诗的形式可以是自由诗、散文诗、抒情诗、象征主义诗等等。
这种多样性为诗人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使得现代诗更加自由灵活。
2. 语言表达直接性现代诗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其表达方式更加直接。
现代诗往往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抵内心的核心,用简短的文字传递强烈的情感和感受。
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共鸣。
3. 内容丰富多元现代诗的内容丰富多元,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观点和思考,关注社会、人生、自然等诸多领域。
现代诗的内容既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又有对具体事件的描绘,以及对情感的表达。
这使得现代诗在主题上更加多样化和多维度。
二、现代诗的鉴赏方法1. 注意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鉴赏现代诗首先要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现代诗往往更加个性化和抽象化,读者需要通过逐字逐句的理解,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注意作者可能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思考和观点等,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主题。
2. 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现代诗的语言之美是一大亮点,读者应该品味其中的诗意和韵律。
注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等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诗歌的韵律和音韵的变化。
这种美感与传统诗歌的严谨规则不同,更加自由奔放。
3. 探索诗歌的背后含义现代诗往往有深层的含义和象征,读者需要更深入地探索其中的隐喻和意象。
在阅读中注意文字之间的联想和联系,寻找可能存在的隐喻和象征的意义。
这种细腻的思考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现代诗。
4. 注重整体感受和情感共鸣在鉴赏现代诗时,读者应该注重整体感受和情感共鸣。
现代诗强调诗人与读者之间的情感沟通,通过诗歌传递出的情感和体验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
现代文阅读赏析语言的角度及术语课

(第6段)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 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 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 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 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 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照 瞌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 精确锤炼(如“高、低、宏、细、疾、徐、作、 歇”),细腻的描写笔触,都使文章更有生动 形象、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
凡功力,简洁生动地表情达意。如“……”,简洁 准确地写出了……。
2、呈现朴素之美。
本文语言不是浮艳华美的套语,而是自然生发, 准确地传达感悟体验,无雕琢之痕,无矫揉 之态,洗尽铅华,让人感受到自然朴素之美。如 “……”,自然地表现出……
3、变化多端的错落美。
文章采用多变的句式,整散结合,语势奔放。 所采用的整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 “……”。这些整句,不单很好地表现了“风”勇 敢
语言风格举隅
1.豪放 2.清新 3.质朴 4.潇洒 5.舒缓 6.活泼 激越----阴柔 明快----沉郁 通俗----华丽 旷达----严谨 平和----急骤 幽默----细腻 婉约 含蓄 典雅 工整 猛流畅、形神兼备。 语言简洁洗练、简练利落,语言浅显、明白如话、 不加修饰,言简意丰。 语言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 明快,含蓄蕴藉,委婉,含而不露。 简笔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 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写景细腻、情景交融。 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1、了解题目背景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其次看“注释”;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谢冕老师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实际上,就是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住关键词语,感悟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阅读时,先要辨别诗中所绘形象,再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内在意蕴;如夜一诗通过对静谧、美丽的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现代诗歌鉴赏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也包括现代人写的旧体诗包括诗词曲.新诗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儿,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总的说来,一种讲究格律,谓之格律诗,一种比较自由,即自由诗.自由诗形式自由,诗行可长可短,行数可多可少,可以押韵也可不押韵,可用标点也可不用标点;格律诗在格律方面比较讲究,但不是像旧诗那样有固定的格式,大体说来,诗行要求有比较整齐和谐的节拍,双数诗行的末一字要求押大致相同的韵;有的诗不分节,有的诗分为若干节,分节的诗,各节的行数要大致相等.诗歌的艺术概括力最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进而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具体说来,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诗歌的语言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说,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二诗歌的形象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三诗歌的情感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诗歌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要是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的认知活动;读者要借助诗歌的语言为媒介,把握艺术形象,感受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二诗歌欣赏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捕捉诗歌深邃的意境美;意境被称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将诗的语言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进而唤起自己的情感;二、品味诗歌含蓄之美;钱钟书先生曾说过:“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诗歌讲究的是曲折回环,不能把想说的全部说出来,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出来,给人以回味,这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正是其含蓄的内涵,也是我们需用心体会的地方;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因此,欣赏诗时要善于通过反复吟诵等手段,很好地感受诗的音韵之美,领略其节奏之感;古诗的节奏很有规律,一般说来,五言诗每句三顿;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含蓄美和音韵美,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三现代诗歌欣赏首先:应该先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其次:斟酌其用词及句法构成;再次:考虑“平仄”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顺口或是通顺;最后:以自己的观点及认知,综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领会及具体章法;逐一点评;针对第三及第四点个人意见讲解如下:如何考虑“平仄”,先总体考虑其整首诗歌是否蹩脚,是否读起来不顺畅,那么肯定是其用词或是句子构成间存在矛盾之处;然后再逐句进行斟酌,推敲具体是哪里存在问题;注:一首好的诗歌,不仅是给人一种美丽的氛围和意境,更是读起来都让身心愉悦,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效应,给读者以新的视角及态度;四如何鉴赏现代诗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现代诗则反映了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包括了“五四”时期始创和发展起来的新诗和现代人写的旧体诗;阅读大量的现代优秀诗篇,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大有裨益;那么,如何鉴赏现代诗呢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见语文读本,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身内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二要把握形象;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接着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99年高考阅读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品味语言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品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五要分析技巧;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如上文所举例子中,赠日本女郎运用比喻和反复,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雨中运用拟人;我爱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见,诗人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抒发丰富的情感的;六要重视诵读;鉴赏诗歌,无论是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还是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通过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可以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反复诵读,还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特别是讲究节奏的现代诗歌;情的形象;“意”即思想感情.“象”即形象物;这也就是说,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附着在一定的物象上,二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物是情感的载体;所以,通过诗中物象的分析.可以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可以正确解答诗歌的一些鉴赏题;请看现代诗人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要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我们就不能不重视所咏之物——礁石;礁石的特点是坚硬的,作者把它放到一个又一个的浪中,但礁石依然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礁石已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它已蕴涵了作者的情和志,象征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抓住了礁石这一物象,中华民族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对前途充满希望,百折不回的形象就突现出来了,诗歌的意境之美也就抓住了;同时,我们也可以概括出这首诗的主题,即本诗表现出了一种不怕厄运,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4.以理解诗;有些诗歌,我们可以从推敲作者所表达的哲理或事理方面来鉴赏;如阅读臧克家的<有的人这一首诗,我们只要弄清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问题,全诗的主旨就明确了;在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中,以理解诗也是一种方法;例如1999年第lO题,分析B这个备选项是否正确,就可以从抓事理方面人手;诗中作者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这几个字来修饰限制“土地”,可见诗人所写的“土地”并非和平时期的土地,而是正在遭受着磨难的土地;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的人民.也就生活在苦难之中;挣扎在苦难中的人民能逆来顺受,一点都不愤恨吗道理非常明确:他们一定又悲又恨;加上诗中用“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来象征这种情感,用“温柔的黎明”来象征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这样,我们就可以判定备选项B是恰当的;又如要判断这一题的C项是否正确,我们也只需弄清,作者为什么愿意“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一原因;通过下文的阅读,我们发现,作者之所以愿意这样,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既然爱得深沉,为她献身也是情理中的事,所以,我们可以判定C项也是恰当的;5.以文解诗;文学性强也是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现代诗歌虽然在形式、押韵方面比古诗自由,但现代诗歌也同样具有语言委婉、概括,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色;所以,鉴赏现代诗歌.不得不注意它的文字特点;例如分析纪念与“四人帮”作坚决斗争而惨遭杀害的张志新烈士的<重量>一诗:“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到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分析这首诗,我们就要抓住这首诗的文学语言来看;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作者把英勇献身的烈士和“苟活者”进行了对比,表达出了自己强烈的爱憎之情.充分揭示出了革命者与“苟活者”生命价值的巨大反差,前者重如泰山,后者轻如鸿毛.从而达到了歌颂烈士的目的;又如判断1999年高考第lO题D项分析是否恰当,我们也要注意分析这首诗的文学特点;诗人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激情而又深沉的意境;所以,我们要抓住比喻手法的运用情况来分析;诗中诗人把自己比喻为一只鸟,表达出了要为土地歌唱.即使死了也要腐烂在土地里的深情;通观全诗,比喻句到“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为止,最后两句已不是比喻的内容,诗人回到了直抒胸臆上;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判定.D项的说法是不恰当的,D项是该题的答案;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现代诗歌的鉴赏是高考的一项新内容,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地探索和灵活地把握各种鉴赏方法,以达到现代诗歌的鉴赏和审美目的;一测试要点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阅读诗歌对提高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都有很大的好处,因此,高考十分重视有关诗歌鉴赏的测试;那么,鉴赏现代现代诗歌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在狱中写成的,艾青因参加革命而被捕,在铁窗内,他看到窗外雪花纷飞,想起了自己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对有些诗歌背景了解得不特别细致也不会影响对其内容的理解,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第二,要把握诗歌的形象;现代诗歌总会在诗中塑造艺术形象,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从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如2000年试题诗歌鉴赏题,阅读郑敏的诗金黄的稻束;这首诗用象征的手法塑造了“金黄的稻束”这一艺术形象;“金黄”指稻束的成熟,那么,“金黄的稻束”就是指劳动的成果和结晶了;全诗由“金黄的稻束”这一中心形象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了探寻劳动的意义,表现了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主旨;第三,要理解诗歌的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行间;所以必须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如99年高考试题阅读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第四,要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凝练而概括,用最恰当的字句充分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共有四个小节,每节开头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 高考现代诗歌鉴赏的考点主要也是设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双桅船作者:舒婷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哪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桅船赏析所谓舒婷诗歌的“低音区”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的作品;如自画像、往事二三、童话诗人、双桅船、北戴河之滨等等;这部分作品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的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现代诗歌鉴赏当代名家作品赏析

现代诗歌鉴赏当代名家作品赏析现代诗歌的出现与发展,是文学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进步。
当代名家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称赞的优秀作品。
本文将对当代名家的诗歌作品进行鉴赏与赏析。
一、作品欣赏1.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是中国当代诗歌的瑰宝,他的作品充满了深情和浪漫。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欣赏大海美丽壮阔景色的同时,也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和理想。
该诗在形式上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使得整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2. 芒克的《香港喜马拉雅高山氧气系列》芒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当代名家,他的作品跨越了文学、艺术和摄影等多个领域。
《香港喜马拉雅高山氧气系列》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通过对高山景色的细致描摹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芒克的诗歌作品展现出了深邃的哲学意境和人文关怀。
3. 斯坦因的《生命的午茶》斯坦因是西方当代诗坛的重量级人物,其作品以抒情为主题,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生命的午茶》通过对一杯茶的描绘,将人生的短暂和脆弱与人们对生命的珍视相结合,令人回味无穷。
二、作品赏析当代名家的作品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形式上他们对诗歌语言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尝试。
与传统的格律诗不同,他们更加注重自由度和韵律的变化。
其次,在内容上,他们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感受自然的美丽,思考人类的存在,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注。
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海子以饱满的情感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壮美的海洋画面。
通过描绘大海的浩渺和无垠,他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诗中还融入了诗人追求自由和理想的情怀,激励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追求内心的真善美。
芒克的作品则充满了哲学的思考和人文的关怀。
他通过对喜马拉雅高山景色的描摹和对登山者心理的触动,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

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1、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3、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现代文阅读(二)鉴赏类现代文阅读:兄弟(普陀区)

现代文阅读(二)鉴赏类现代文阅读:兄弟(普陀区)(二)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5分)兄弟胡炎①秋风凉了。
两个老人牵着手,在街头漫步。
他们走得很慢,不时有一两片落叶划过苍老的面颊。
②瞎子喘着气,说:“哥,走不动了。
”③大奎说:“哥也累了,那就歇会儿。
”④路边的长椅上,覆盖着枯叶和灰尘。
大奎拿袖子抹了几个来回,又俯下身吹了吹,扶瞎子坐下。
⑤瞎子说:“哥,咱说说话吧。
”⑥“好啊,说说话。
”大奎说。
他把坎肩脱下,披在瞎子身上。
瞎子身子骨弱,有点发抖。
⑦“说啥呢?”瞎子翻翻白眼球,似乎在努力朝远处看,或者,是眺望遥远的过去,末了感慨一句,“一晃,六十多年了。
”⑧“可不嘛,”大奎点着头,“这一辈子,好像就那么一眨眼工夫,呵呵。
”⑨大奎笑得有点凄凉,瞎子下意识地抓住他的手,说:“你牵了我六十多年,哥。
”⑩“应该的。
”大奎说,心里轻叹了一声。
⑪瞎子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还不到两岁,是个不记事的年龄。
后来,他长大些,才知有人是天生看不见东西的,就像弟弟。
打小,他就是瞎子的拐杖,除了到外地上大学的几年。
那年爹死了,垂危时叮嘱他:“牵好你弟弟的手,一辈子别撒开。
”他点着头,流了一脸泪。
⑫“哥,那年你打了李狗娃,还记不记得?”瞎子转过脸,“看”他。
⑬“这事儿你还没忘呢?”大奎笑笑。
瞎子眼瞎,可心里透亮。
⑭“哥替我出气,我可忘不了。
”瞎子也笑了。
⑮那年瞎子六岁,李狗娃这个坏小子装好人,给瞎子指路,结果让瞎子掉进一个坎里,鼻子都磕出了血。
大奎踢了李狗娃两脚,让他指着天赌咒不再欺负瞎子。
瞎子一边抹着鼻血,一边听着李狗娃低声下气的样子,差点笑岔了气。
⑯风似乎停了,就像一个打鼾的人,突然出现了短暂的停顿。
就在这个时候,一只豁口破碗伸了过来。
⑰“行行好吧!”碗上下摇着,他们的面前,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
⑱大奎把手插进衣兜,瞎子也把手插进衣兜。
然后,他们各自掏出一张纸币。
瞎子投币的时候,用心摸了摸那只碗,眼角有了泪光。
⑲“咋的了?”大奎问,用粗糙的手掌替瞎子揩了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 意和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示例1: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答题示例2:(2004年高考题)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眼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答题示例1: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答题示例2:(2004年高考题)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① 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② 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 答题示例3:(2004年高考题)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 ①作用:第一层写修表的经过,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凸显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②好处:由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补充: 1.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2. 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3.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称等):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1: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节选自2003全国卷《乡土情结》)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答题示例2:(2004年高考题)(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答题示例3:(2004年高考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 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四、表达方式类 1)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2)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都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7、写景技巧: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抒情、议论 1、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蕴藉。 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答题示例:(2004年高考题)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第一问,一般谈读书的文章,大多从书的内容切入,谈读书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