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判词

合集下载

袭人

袭人

概述袭人,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人物,是金陵十二钗中“又副册”的女子,是服侍贾宝玉的四个大丫鬟之一,因姓花,故宝玉取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识新晴”之意赐此名。

人物介绍:袭人在《红楼梦》中原名花珍珠(一作蕊珠)。

小时候,家里穷的没饭吃了,就将她卖了几两银子活命。

她原是服侍贾母之婢,为贾母房中八大丫鬟之一。

也服侍过史湘云。

因贾母溺爱宝玉,觉得她心地纯良、恪尽职守,恐宝玉之婢不足使,就将她与了宝玉。

袭人细挑身子,容长脸儿,长得也是美人一个。

心中亦有些痴处,主子命令她服侍谁,她的心里便唯有谁。

她不时规劝宝玉要读书上进。

宝玉调弄戏子、王夫人害死金钏、又遭贾环诬陷而挨父亲打后,她向王夫人进言建议应该好好管教他并叫他搬出园子来,王夫人认为袭人深明大理,对其信任有加,不仅赏了她两碗菜、加了一半的工资,将其提升为“准姨娘”。

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在大观园里众人是人前人后的夸奖她。

就连下级小红、佳蕙也对其服气,是出了名的贤人。

因为原本遗失,袭人的结局有众多猜测。

脂批给我们提供了两条线索:一是袭人出嫁是在宝玉还在的时候,二是袭人与丈夫蒋玉菡在贾家落难后一起奉养宝玉宝钗夫妻。

而在续书中为:宝玉出家,袭人有实无名,只得奉王夫人之命最后嫁给了戏子蒋玉菡。

但是相对于那些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命运,她已算是有始有终。

袭人判词:只见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袭人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明确写出的两人中的第二人。

画中的“花”与“席”隐含其名花袭人。

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是写她的性格,“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暗示她喜欢宝玉,但不想最终与琪官蒋玉菡结为夫妇(二人无意中被宝玉交换了汗巾子,也是旁证)。

形象分析袭人是怎样一个人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在红楼里众多的女性人物形象中,袭人是受非议比较多的一位,有论者以为袭人老于世故,机心深重,是一个奴性化的人物,甚至认为晴雯之死乃至大观园的查抄均应归罪到袭人头上,然而,细读红楼梦中关于袭人的章节,曹雪芹在描写袭人这个人物时借书中人物特别是宝玉之口,时常对她流露出一种亲近欣赏之意,如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中宝玉问麝月“你怎不同他们顽去?”麝月说了“都顽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等一番话时,宝玉便感叹“公然又是一个袭人”。

红楼梦各人物判词

红楼梦各人物判词

香菱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判词解析:林黛玉薛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作品注释:"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作品注释:"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史湘云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作品注释:"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官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作品注释: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贾迎春子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作品注释:首句"子系狼"中"子系"二字合成""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绍祖."狼"用的是《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绍祖的险恶狠毒."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贾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作品注释: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作品注释: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可卿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作品注释: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可卿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贾珍迫奸淫而自尽.纨桃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作品注释:首句写到"桃春风结子完."这里"","完"暗示出纨的名字.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了.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作品注释:此为妙玉的判词.妙玉虽入空门,然却恋着宝玉,最终被劫,也许就是佛家对她的惩罚吧.贾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作品注释: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姥姥.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侯,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侯,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红楼梦判词赏析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红楼梦15首判词

红楼梦15首判词

红楼梦15首判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包含了许多精彩的描写和细腻的人物刻画。

本文将针对《红楼梦》中的15首判词进行分析和评价。

1. "庆春对峙袭人梦"《红楼梦》中,庆春公主对峙袭人梦的一幕堪称经典。

这一判词通过描绘庆春公主和袭人之间的对峙情景,展示了两个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内心的矛盾。

庆春公主作为贵族,有着高贵的身份和自尊心,而袭人作为丫鬟,却对庆春有着深深的情感。

这一判词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纠葛和社会角色的冲突。

2. "宝玉思迁黛玉"这首判词描述了宝玉对黛玉的思念之情。

宝玉和黛玉的感情是《红楼梦》的一大亮点,两个人之间的纠葛和情感的交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动人。

这首判词以宝玉的内心世界为切入点,描绘了他对黛玉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对黛玉的深深眷恋和对他们之间情感的追求。

3. "凤姐谋划家族"凤姐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谋划家族的利益。

这首判词通过描述凤姐的谋划和计划,展示了她的智慧和对家族的忠诚。

凤姐的存在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悬念和戏剧性,她的谋划和计划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4. "宝钗慧黠聪明"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她与黛玉和宝玉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

这首判词通过描绘宝钗的聪明和机智,展示了她在故事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宝钗的聪明和机智为她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誉,也使她成为了一个受人喜爱的人物。

5. "贾母慈爱之情"贾母是《红楼梦》中的家族长辈,她的慈爱之情是整个故事中的一大亮点。

这首判词通过描绘贾母的慈爱和关心,展示了她对家族成员的深深的爱意。

贾母的慈爱和关怀给了家族成员安全感和力量,也为整个故事注入了一种温暖和和谐的氛围。

6. "王熙凤权谋之道"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复杂的人物,她以其权谋和手段而闻名。

金陵十二钗判词副册及解析

金陵十二钗判词副册及解析

金陵十二钗判词副册及解析注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只写了晴雯和袭人的判词,如果您在其他地方看到所谓的判词,难免是他人创作不符合作者原意。

1、晴雯宝玉房中小丫环。

一生十分凄惨,她心比天高,却身兼低贱。

在晴雯斯扇一分散,她敢于跟主子宝玉责骂。

最后王夫人把她逐出园子。

她monoclonal重病凄惨死。

将晴雯放在金陵十二又副册之首可以窥见曹老存有多么钟爱晴雯,更能够意谓曹老钟爱黛玉。

2、袭人-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宝玉的大丫鬟,原名花掉珍珠,她已经开始时服侍贾母,因贾母喜开怀他心地善良,所以把迎人给了宝玉。

宝玉将珍珠改名为迎人。

后来迎人娶蒋玉函。

3、平儿王熙凤的陪房丫头,贾琏之妾。

她就是个极精明、极瘦硬的女孩儿。

虽就是凤姐的心腹,必须本明凤姐甜点事务,但她为人较好,心地善良,常背着王熙凤搞些好事。

4、鸳鸯她自重自爱,从不以此高傲,仗势欺人,因此甚得上下各色人等的好感和认同。

她紫带蜂腰削肩,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

贾赦看上她,非要萨她为妾,使邢夫人、鸳鸯的哥嫂去力劝她,胁迫她,但她极力不从,誓言说道∶ “我这一辈子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T5800我,一刀子涂死去了,也无法轻举妄动!”贾母死后,她奈何逃不过贾赦等人的操弄,悬梁自尽。

5、紫鹃紫鹃原来就是贾母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为鹦哥,后来林黛玉入贾府以后,贾母使鹦哥回去侍奉黛玉,并更名为紫鹃。

后来就变成了黛玉身边十几个女仆当中,地位最低的一个。

6、莺儿薛宝钗的丫头。

原名黄金莺,因薛宝钗疑拗口,Puiseaux莺儿。

她甚是调皮,薛宝钗在观赏通灵宝玉,默念玉上所镌之文“莫失勿忘,仙寿恒昌”时,她马上想起这和小姐项圈上的两句话就是一对儿。

她手特巧,擅于踢络子、编成花篮等,还颇懂得色彩的配搭。

薛宝钗娶宝玉后,她就变成了薛宝钗的陪房丫头。

7、玉钏与姐姐金钏同为王夫人房中丫头,她与姐姐感情很深,金钏被逼跳井自杀,她晓得与贾宝玉有关,心中甚恨宝玉。

《红楼梦》所有女子的判词

《红楼梦》所有女子的判词

《红楼梦》所有女子的判词
林黛玉:“容貌极美,才情俱佳,不幸早亡。


薛宝钗:“才华出众,性格端庄,受人尊敬。


贾宝玉:“有玉性之美,善良可爱,深受人们的喜爱。


贾探春:“聪明伶俐,博学多闻,但性格冷淡。


史湘云:“机智过人,性格桀骜,曾有过叛逆的行为。


妙玉:“人如其名,敏捷聪颖,但身份低微,最终落得凄惨的下场。


袭人:“为人才干出众,勤奋肯干,得到了主人的信任和喜爱。


晴雯:“个性刚烈,情感丰富,最终落得悔恨的下场。


元春:“受到了祖母大权的掌控,虽然地位显赫,但也有无奈和遗憾。


贾母:“家族权力的掌控者,有智慧和胆略,但也有时候被情感所左右。

”。

红楼梦各类判词1

红楼梦各类判词1

1、林黛玉=芙蓉花书中第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黛玉伸手掣出一枝芙蓉,上题‚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故黛玉当为芙蓉花。

2、薛宝钗=梨花、牡丹花书中第二十八回,宝玉、薛蟠、蒋玉菡等一起行酒令,宝玉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

‛梨花喻雪,暗指宝钗。

故宝钗当为梨花。

又第六十三回,宝钗伸手掣出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故宝钗又为牡丹。

3、史湘云=海棠花同是第六十三回,湘云掣出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湘云当为海棠。

4、妙玉=梅花书中第四十九回写有: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故妙玉当为红梅。

5、贾元春=榴花书中第五回关于元春的判词为: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故元春当为榴花。

6、贾探春=杏花、玫瑰花书中第六十三回,探春掣得的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

故探春当为杏花。

又第六十五回,兴儿对尤二姐说: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

故探春又为玫瑰花。

7、贾迎春=菱花书中第三十七回结社,宝钗说:二丫头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

故迎春当为菱花。

8、贾惜春=莲花同是第三十七回,宝钗说: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

故惜春当为莲花,且是佛前莲。

9、李纨=兰花、梅花书中第五回关于李纨的判词:上面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故李纨当为兰花。

又第六十三回,李纨抽的签上画着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

故李纨又为梅花。

10、王熙凤=凤凰花、菊花书中第五回里关于王熙凤的判词: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浅论_红楼梦_中的袭人

浅论_红楼梦_中的袭人

2009.02浅论 红楼梦 中的袭人李迎春 宋国正(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袭人身为贾宝玉的大丫鬟,在 红楼梦 中占有大量的笔墨,她作为十二钗副册之一,红学家对她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甚至有天壤之别。

本文从袭人的名字、容貌、年龄、与贾宝玉的感情等四个方面,探索与解析袭人和贾宝玉的感情,探讨袭人在 红楼梦 中的地位及其悲剧性。

袭人贾宝玉脂批判词袭人是贾宝玉房中的贴身丫鬟,与其他的三位:晴雯、麝月、秋纹,构成了四位大丫头共同负责宝玉的饮食起居的曲折篇章。

袭人在四位丫头中是最得意最受器重的,对于她,历来红学评论家争论不休,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笔者从四个方面剖析袭人在 红楼梦 中的地位以及其悲剧性,见解肤浅,望红学爱好者们指正。

一、袭人名字的由来和其涵义在 红楼梦 第三回中,有关于袭人的一段文字:!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

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者,素喜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守,遂与了宝玉。

宝玉因知她姓花,又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袭人∃二字出自何处?似非自南宋陆游 村居书喜 中的!花气袭人知骤暖∃,而应该是战国屈原 九歌%少司命 中的!秋兰今蘼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和唐卢照邻 长安古意 中的!独有南山桂枝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在第五回 开生面曲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 (蔡义江增评校注红楼梦本)袭人的判词如下:!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似桂如兰∃中的!兰∃、!桂∃与上两句诗句中的!秋兰∃、!桂枝∃切合,且暗含袭人的主要特点!袭人∃之裾。

对于袭人名字的涵义,或许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见解。

通读前八十回,纵观袭人的性格与行为可知,袭人温柔贤惠,谦恭忍让,但却暗藏私心,谗害晴雯,离间宝玉与黛玉,而且奴性十足,对!上级∃唯命是从,充当王夫人在怡红院的耳目,以获取以后!姨娘∃的待遇以便登上!姨娘∃的宝座。

对!袭人∃二字的解释完全可以理解为:1.以温柔妩媚袭宝玉以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为开端,即有!宝玉素喜袭人柔美娇俏,遂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之事&&∃,因为此事,袭人在以后伺候宝玉的过程中,对宝玉千般周到,万般体贴,有!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她因怕通灵宝玉第二天早起凉了宝玉的脖子,用手帕将玉包起来放在褥子底下。

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又副册判词及注释

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又副册判词及注释

⾦陵⼗⼆钗正副册⼜副册判词及注释红楼梦曲⾦陵⼗⼆钗正副册⼜副册判词及注解资料来源:⽹络编辑整理:颐⼼阁【红楼梦曲】(红楼梦·引⼦)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悼⽟的《红楼梦》。

注释:这是《红楼梦》⼗⼆⽀曲的⼀⾸序曲,它引出⼗⼆⽀曲⼦,同时也是这⼗⼆⽀曲的总括和提⽰。

这⾸序曲交代了《红楼梦》的起缘。

在这⾥,作者曹雪芹是以警幻仙⼦的⼝⽓,借风⽉之情来抒发他的“愚衷”。

诚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风⽉情浓”,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

但是,这种爱情⾮“才⼦佳⼈”式的爱情,⽽是建筑在对封建礼教叛逆的基础上的纯洁的爱情。

因此,“悲⾦悼⽟”既不是什么“⾊空幻境”的描写,也不是什么“情场忏悔”之作,⽽是通过青年男⼥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表现封建社会末世之“天”这样⼀个深刻的主题,派遣作者的“愚衷”,这个“愚衷”就是作者意想补“天”⽽⽆法可补的思想⽭盾。

〖⼗⼆⽀曲〗(终⾝误)宝黛钗三⼈的纠葛:都道是⾦⽟良姻,俺只念⽊⽯前盟。

空对着、⼭中⾼⼠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间,美中不⾜今⽅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注释:此曲以贾宝⽟的⼝⽓咏林黛⽟和薛宝钗“⾦⽟良姻”与“晶莹雪”指的是薛宝钗。

因为,她有⾦琐宝⽟有通灵宝⽟⽽“雪”就是“薛”。

“⽊⽯前盟”和“寂寞林”指的是林黛⽟。

因宝⽟前⾝为⽟⽯,林黛⽟前⾝为绛珠草。

(枉凝眉)宝黛:⼀个是阆苑仙葩,⼀个是美⽟⽆瑕。

若说没奇缘,今⽣偏⼜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事终虚化?⼀个枉⾃嗟呀,⼀个空劳牵挂。

⼀个是⽔中⽉,⼀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注释:此为宝黛,林黛⽟为“阆苑仙葩”,贾宝⽟为“美⽟⽆瑕”,“若说没奇缘,今⽣偏⼜遇着他”中的“⼜”点出了宝黛⼆⼈前世两者便已相遇过,即⾚霞宫神瑛侍者与三⽣⽯畔的绛珠草之间的⽢露之惠,所以今⽣便是第⼆次,⾃然是“⼜”,且因性格使然,所以就算知道,也不曾互述爱意,还有两⼈受伦理束缚⽆法在⼀起,所以是“⼀个枉⾃嗟啊,⼀个空劳牵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要在贾府争作姨娘的地位,她的性格进一步发生了变化, 她能追随主子,主动自觉地遵循封建礼教的一切规矩。 她常常按照封建家规的要求,苦谏宝玉留心“仕途经济”,于 是得到王夫人的赏识,王夫人赐给她“准姨娘”的地位。强了 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信心,从这可看出袭人被封建礼教异化 的过程。
袭人的正式出场,就令读者永生难忘。
况且,由于她是因为解家中贫困不惜舍身为奴的,所以,“孝 女”的美名使她被时人称道;她从不辜负贾府待她的恩德,并 与宝玉有情谊,又堪称“义女”。 故此,脂评说她:“孝女义女”。
袭人长期被视为“反面人物”的原因,主要归之于程高本的 窜改之过(也与历来抑钗扬黛的态度有关,大家公认袭人是宝钗的影 子)。曹雪芹原书结局应是袭人夫妇供奉宝玉、宝钗,有始 有终。
袭人长期被视为“反面人物”,其实,她嫁给蒋玉菡,仍然没 有摆脱卑微的社会地位,仍是值得同情的人物。
与袭人有密切关系的回目有四回——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作者对袭人的由封建阶级的奴隶异化为奴才这样的形象是持 否定态度的,故云“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于无线。”这两句是曹雪芹
对袭人命运的安排。 书中第二十八回写宝玉与唱小旦的蒋玉菡 在冯紫英家饮酒而 相识相慕,蒋将自己一条大红汗巾子赠给宝玉,宝玉也解下 身上的一条松花汗巾赠给蒋,交换汗巾的情节是以后袭人嫁 蒋玉菡的伏笔。
“温柔和顺”——第六回有清楚的交代:
宝玉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 掩 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 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 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 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 更为尽心 。
其实,有见识的读者已经作过合情合理的评价: “这种始终如一,坚愈金石的情义,才是袭人美德的最高表 现,可惜,今本的读者无缘读到。”(赵冈《花袭人》)
这一首写袭人。判词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鲜花隐“花”字,破席
隐“袭”字)。
“温柔和顺”颇与薛宝钗的“安分顺时”,合乎当时的妇道
标准和礼法对奴婢的要求。[“花气袭人知骤暖”陆游《村居喜书》]
进贾府时,她是一个柔弱、纯净、混钝未开的小女孩,贾母因 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给了宝玉,宝玉将其本名珍珠 改为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