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重庆市綦江区城市建设

合集下载

重庆奉节海绵公园景点介绍

重庆奉节海绵公园景点介绍

重庆奉节海绵公园(Fengjie Sponge Park)是位于中国重庆市奉节县的一个独特景点,因其独特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而受到关注。

以下是关于奉节海绵公园的景点介绍:
1. 海绵城市概念:
奉节海绵公园是一个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主题的公园,旨在通过设计和规划,改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它采用绿色、可持续的措施来减轻城市内涝和水污染问题,创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2. 水景和景观:
公园内设计有多个水景和景观,如人工湖、溪流、喷泉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这些水景不仅为公园增添了美丽的景色,还起到了调节气温、增加湿度的作用。

3. 休闲设施:
奉节海绵公园提供各种休闲设施,如步道、草坪、休息区等,使游客可以尽情地享受户外活动和休息。

这里适合散步、跑步、放松身心,亦是家庭和朋友聚会的好去处。

4. 生态环境保护:
公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植被的布置和生态工程的建设,创造了一个有益于植物和动物生长的生态环境。

这也与海绵城市的理念相呼应,致力于保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5. 教育与宣传:
奉节海绵公园不仅是一个休闲场所,还充当着教育和宣传的角色。

通过展示和解说,公园向游客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意义和方法,促使人们关注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1。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12.22
•【字号】渝建人居〔2020〕25号
•【施行日期】2020.12.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发布《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
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
为全面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应当对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专项评估,为了确保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我委组织重庆市城市管线综合管理事务中心,会同相关单位编写了《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现予以发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0年12月22日。

《海绵城市》城市建设中的水循环教案

《海绵城市》城市建设中的水循环教案

城市建设中的水循环【教学目标】1.重点复习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因素;2.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对水循环的影响;3.理解土地流转的意义。

【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的专题内容是“城市建设中的水循环。

”如果我们到悦来重庆会展中心,会发现这里有很多绿地和水池,在看似美观甚至普通的背后,其实这里是重庆海绵城市建设的样板。

而我们重庆,则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

【教学环节一】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因素接下来,我将从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等三个方面讲解本节内容。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个重要的主干知识: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

既然提到水循环环节,我们来看有哪些水循环环节呢?最复杂的莫过于海陆间循环,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几个方面。

那我们来具体看下影响各个环节的主要因素。

首先,蒸发,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

第二,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第三,降水的影响因素。

主要是充足水汽、凝结、并不断增大。

第四,是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第五,影响下渗的因素。

第六,地下径流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影响因素。

【教学环节二】城市建设中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了解了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后,我们来具体探讨城市建设到底会如何干扰水循环的进程。

首先,传统的、常规的城市建设,往往用硬化地面代替绿地,因此最直观的影响是--下渗减少!而在现代生态理念下,新型城市建设,积极模仿自然环境,努力把城市打造为“海绵城市”。

什么是海绵城市呢?简单来说的确是把城市建设得像是一块海绵一样。

我们来看下它的定义。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滞水、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则用水、适当排水。

海绵城市既确保了城市排水防涝,也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存蓄、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那么,具体来讲,海绵城市建设会对哪些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呢?生活中能看到哪些在建设海绵城市时的一些设施呢?比如有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等。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1. 接收能力:城市排水系统接收能力、城市绿地、水体、泵站等设施的容量和效能等。

2. 洪涝能力:城市排水系统在极端降雨情况下的排水能力、留存能力等。

3. 生态环境效益:海绵城市建设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效益。

4. 节能减排效益:海绵城市建设后对城市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减少效益。

5. 技术进步和创新性:海绵城市建设采用的技术和实际创新性。

6. 管理运营效益:海绵城市建设后的管理运营效益和管理成本等。

7. 社会效益:海绵城市建设后对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影响。

8. 经济效益:海绵城市建设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影响。

9. 项目可行性: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投资效益等。

10. 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管理等。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九龙坡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九龙坡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九龙坡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2.24•【字号】九龙坡府办发〔2018〕312号•【施行日期】2018.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九龙坡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高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和落实市政府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计划,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重庆市九龙坡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2月24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和用地管理第三章建设管理第四章运行维护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附则重庆市九龙坡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重庆市九龙坡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促进城市建设与生态系统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135号)等法律、政策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充分保护、修复和恢复城市水生态系统,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排放系统,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利用,并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

本办法所称海绵城市设施,是指落实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各项设施。

本办法所称低影响开发,是指在城市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的小型雨水控制设施,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基本不变,有效缓解因不透水地面增加而导致的径流总量、径流污染、径流峰值等增加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川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合川府办发〔2020〕76号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川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合川府办发〔2020〕76号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川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川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区属国有重点企业,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提高我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确保完成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任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渝府办发﹝2016﹞37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135号)等文件要求,经区政府同意,现就合川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指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指标要求。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四同步”原则。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同步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并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二)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选用适用于本地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打造具有合川特色的海绵城市。

(三)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坚持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尊重生态本底、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格局。

垫江:城市建设赋“新意”

垫江:城市建设赋“新意”

垫江:城市建设赋“新意”作者:周奕荣石超邓辉茗来源:《重庆与世界》2020年第07期無论是改造提升后的宜居舒适旧城,还是规划合理、科技感强的智慧新区,或是实至名归的康养之城,垫江,这座宜居宜业宜游之城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近年来,垫江县对标对表《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结合“城市提升年”,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突出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正是这一次次软环境的提升,共同撑起了垫江在“竞千帆、谋发展”中的硬实力,实现这座城市的格局之变。

把新城建设成“智慧之城”随着产业、人口增长,垫江面临着城市拓展的问题。

向哪里发展?城市建设究竟该如何实施?这两个问题决定着垫江以何种姿态面向未来。

“特色文化区、现代商旅区、高端居住区、湿地生态区。

”谈到垫江的城市建设,当地主要负责人如此定位。

垫江从顶层设计出发,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不断提升规划水平、建设水平,推行采用综合管廊、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地、智慧小区、BIM等先进技术。

这些举措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2018年成功申报丹香御府为一星级智慧小区项目,2019年成功申报玉湖澜湾为二星级智慧小区,2020年集美牡丹湖项目成功通过市建委智慧小区二星级设计评审;全县已建成5G基站156个,今年待建5G基站284个;启动总投资50亿元的重庆市首个智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设,并依托该产业园,着力打造全市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信息管理平台、智能技术、智能设备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构建覆盖“建设主管部门、企业、工程项目”三级联动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推动建筑施工向建造行为数据化、项目信息可视化、现场流程精细化的智能管理转型升级……这些成果都成为了生动的建设场景—在垫江工业园区澄溪组团,该县首个智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其1号主厂房钢结构部分已完成75%,屋面维护结构已完成50%。

綦江 打造“四区一城” 建设城市发展新区

綦江 打造“四区一城” 建设城市发展新区

綦江打造“四区一城” 建设城市发展新区
佚名
【期刊名称】《今日重庆》
【年(卷),期】2013()12
【摘要】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把五大功能区域中的城市发展新区定位为工业化
和城镇化的主战场、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

市委、市政府把綦江纳入城市发展新区,赋予了綦江拱卫支撑重庆主城大都市功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页数】2页(P32-33)
【关键词】城市发展;綦江;功能区域;合作共赢;中心城市;大都市;主战场;城镇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1
【相关文献】
1.綦江打造“四区一城”建设城市发展新区 [J], 綦江区委宣传部
2.浅析当代高等教育发展对城市新区宜居性建设的影响——以河北省廊坊东方大学城等城市新区为例 [J], 卢昀伟;卞广萌
3.产城相融打造区域发展升级版——合肥高新区推进产城融合建设纪实 [J], 胡欢;陈越;杨萃
4.新洲:建设“四区一高地”打造长江新区副城 [J],
5.万州经开区:倾力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令人向往的城市发展新区 [J], 冉隆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重庆市綦江区城市建

作者:邱明涛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6年第11期

【摘 要】 文章概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探讨在綦江区建设现代山水田园城市过程中融
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路径:以低影响开发为重点,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东部新城建设;以
小生态修复为重点,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老旧城区改造;以小生态保护为重点,将“海绵城市”
理念融入城市景观配置。

【关键词】 海绵城市;山水城市;田园城市;建设路径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
化的海绵城市”,到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再次强调“要提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上和
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短短几年时间,海绵城市已经成为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
环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
人工措施相结合,使得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
的“弹性”,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
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
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三是低影响开发。

綦江区委区政府于2016年提出了“努力创建生态城市、循环型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
市,到2020年,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山水田园城市”的城市建设目标。我们认为綦江区
可以以低影响开发、小生态修复、小生态保护为重点,将“海绵城市”理念分别融入东部新城建
设、老旧城区改造和城市景观配置等方面,推进现代山水田园城市建设。

一、以低影响开发为重点,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东部新城建设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要求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
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其核心是减少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的变动幅度,包括径流
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按照“海绵城市”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导向,在
我区东部新城开发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做好统筹性衔接协调。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的内容应纳入东部新城的总体规划、
水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排水防涝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之中,确保各项规划中有
关低影响开发建设的内容相互衔接和协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是做好保护性开发建设。在东部新城建设过程中保护好綦江河、通惠河、登赢河三条河
流及其周边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并结合这些区域及周边的坡地、洼地、水体、
绿地等进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建设。

三是做到水文干扰最小化。通过合理配置低影响开发设施如湿塘、雨水湿地、下沉式绿地
等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防止新城建设
区域的河道侵蚀、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

二、以小生态修复为重点,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老旧城区改造
生态恢复和修复是运用生态的手段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文条件
和其他自然环境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的方式,是“海绵城市”的建设重
要途径。按照“海绵城市”关于城市小生态恢复和修复的理念,在綦江区老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应
注重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推进透水铺装控制雨水地表径流。在北街、南门、菜坝等老旧城区改造过程中,根据
用地的不同性质合理设定透水铺装率、绿地率等指标,减少土地硬化面积,通过下渗减排控制
径流雨水。优先采用雨水花园、湿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
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循环系统的破坏。

二是提升景观品质促进雨水积存过滤。将城市绿化景观、绿化带等与雨水设施进行合理配
置,建设雨水植被景观,在提升景观美学价值的同时,实现生态功能。将景观设计与老城文化
相融合,鼓励老旧楼宇开展符合现代山水田园城市建设标准的屋顶绿化、垂直绿化试点工作,
提升城市景观品质,促进雨水积存和净化。

三是统筹三个系统实现雨水下渗减排。在老旧城区改造过程中,统筹好低影响开发雨水系
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将传统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相结
合,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等自
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三、以小生态保护为重点,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景观配置
保护城市原有小生态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
泊、坑塘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既能涵养水源又能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湿
地,以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按照“海绵城市”关于城市小生态保护的理念,在綦江
区城市景观设计上应注重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建设生态林荫营造城市道路景观。道路景观设计要注重对生态林荫道、中央绿化分隔
带、树池、透水人行道等进行科学有序的搭配设置,增强雨水处理功能,留出雨水的自然留
存、下渗、过滤通道,保障雨水的自然下渗循环系统,补充地下水,做到对城市原有生态的保
护和最小限度的影响,营造城市道路景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是建设生态护坡营造城市山地景观。在翠屏山、营盘山、南山、太公山等城市山地景观
绿心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根据雨水自然行泄渠道保护和建设好生态护坡,依据不同坡度合理搭
配林地、草地、生态护坡和行泄水渠等,增强对雨水的自然吸收、行泄功能,降低较强降雨造
成山地垮塌,营造城市山地景观。

三是建设生态护岸营造城市滨水景观。根据綦江河、通惠河、沙溪河、登赢河等河流周边
地形和汇水分区特点,合理确定雨水排水分区和排水出路,保护和修复自然径流通道,延长汇
流路径,通过采用生态护岸、植草沟、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防止出现河岸塌方、增强河
水自净能力,营造城市滨水景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14.

[2] 王文亮,李俊奇,车伍等.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给水
排水,2014.24.12-17.

[3] 王俊岭,王雪明,张安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铺装系统的研究进展[J].环境工
程,2015.22.1-4.

[4] 许萍,张丽,张雅君等.中国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管理模式推广策略[J].土木建筑与环境
工程,2011.34.165-169.

[5] 吕伟娅,管益龙,张金戈等.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园
林,2015.6.16-20.

【作者简介】
邱明涛(1987-)男,甘肃宁县人,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
域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