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黑龙江新材料规划
黑龙江省工业大麻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

多元化发展格局。
黑龙江省工业大麻产业的未来发展目标与方向
扩大工业大麻种植面积
提升工业大麻加工能力
提高工业大麻种植技术水平,增加工业大 麻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
加强工业大麻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 更新,提高加工能力和效率,开发新产品 和高端产品。
打造品牌形象
黑龙江省应鼓励企业打造具有特色的工业大麻品牌形象,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还可以设立品牌奖励机制,激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
加强市场调研与分析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与分析,了解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和营销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05
未来展望
工业大麻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工业大麻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大麻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 从传统的纺织、造纸等领域扩展到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
兴领域。
工业大麻种植区域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工业大麻需求的增加,种植工业大麻的区域将进一步 扩大,并逐渐向北方的寒冷地区转移。
工业大麻产业将形成全产业链发展
新品种培育
通过技术创新,培育出适合黑龙江省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工业大麻 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
高效种植技术推广
推广工业大麻高效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工业大麻产业的效益。
深加工技术研发
加强工业大麻深加工技术研发,开发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的 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工业大麻市场需求相对较小,缺乏足够的消 费者认知和接受度,导致销售困难。
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溶级
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迟建兵 , 黑龙 江省信息中 心
一
、
黑龙江省 新材 料产 业发展现状
4 新 型无机非 金属材料 。以鸡 西市贝 主创新 动力较弱 , 引导企 业加强创 新能力
黑 龙江普莱 德 建设 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 截止到 2 0 1 4年 9月底 , 在产业项 目三 特 瑞石 墨产业 园有限公 司 、 发挥 三、 黑 龙江省新材 料产业 的转型 升级 年 决战 中已建成投 产的新材料 产业 项 目 , 新材料 科技有 限公司等企 业为重 点 , 采用 方 向和意 见 平均每项投 资 2 2 2 9 6 . 2 万 元 ,其 中固定资 石墨产 业技术创 新战略联 盟的作 用 , 天 然石 墨发展 锂 电池 负极 材 料及 其 它石 新材 料产 业技 术密 集 , 高风 险 、 高 收 产 投资 l 8 l S 6 6万元 。 固定 资产投 资所 占比 应用领 域广 , 上下游 关联度高 , 与传 统 重为 8 1 %, 2 0 1 4年前 三季度新 材料产 业平 墨 深加 工产 品 ,不断 提高 石 墨深 加 工能 效 , 延长产 业链 条 , 实现产业持 续发 展。重 产业 结合紧密 , 区域性较 强 , 需要产 业间 、 均每 个项 目销售收入 为 7 8 1 1 6万元 ,其中 力 , . 鸡 西麻 山石墨 区域 间、 上下游间的密切配合 , 需要政 、 产、 利润为 1 1 0 6 . 1 万 元 ,上缴利税 4 5 3 . 9万元 , 点推进 鸡西恒 山石墨园 区 、 园 区和 萝北云 山石墨工 业园建设 , 力争纳 学 、 研 、 金 、 介密切 配合 , 建议采取有效措施 可创 造 就业 岗位 1 2 0人 。销 售 利润 率 为 入 国家新型工业化示 范基地。 强力推进 。 1 4 %, 利税率为 6 %。 5 . N性能 纤维及复 合材料 。以哈尔滨 1 . / J l : l 大招商 引资力度 。 多层次 、 多渠道 、 目前 黑龙 江省 委 省政 府针 对 新材 料 通过 引 产业所 采取 的工作有 : 首先充 分发挥 推进 天 顺化 工科 技 开发有 限公 司 等企 业 为重 多方式引导外 资投 向新材 料产业 , 推进 高性 能碳 纤维 项 目; 以 哈尔 滨玻 资 、 引企 、 引技 等 , 积 极培育新 材料产 业新 组办 公 室 的枢 纽 、 指挥 、 协调作用 , 建 立 点 , 哈飞 空客复合 材料制 造 中心 的经 济增 长点 。进一 步 完善 经济 发展 环 省、 市、 县、 园区 、 项 目单位 多层联 动机制 , 璃钢研 究院 、 发 展树脂基 复合材 料 。注 境 , 营 造 良好 的企 业发展和 市场投资 软环 加大责任落实 力度 。其次对省重点项 目 实 等 企业为重 点 , 贸易、 会展和技术交 施多轮 实地督导 , 了解项 目建 设的真 实情 重发挥高性能纤维及先进复合材料产业 境 。借助 国内外投资 、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黑政办规〔2022〕3号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正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黑政办规〔2022〕3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黑龙江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2月24日黑龙江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强省建设,制定如下措施。
一、启动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等科技专项。
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通过整合现有科技专项等渠道,加大科技攻关项目经费投入,按照3年投入10亿元的资金给予持续稳定支持,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创新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创新发展。
〔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生态环境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地)政府(行署)〕二、鼓励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
推动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在优势领域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对新获批建设期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现有科技专项资金,每年给予1000万元的资金补助。
对实质引进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分支机构,通过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支持。
〔省科技厅〕三、鼓励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
在先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组建一批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创新联合体,解决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高质量做好一季度经济工作全力实现首季“开门红”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高质量做好一季度经济工作全力实现首季“开门红”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2.09•【字号】•【施行日期】2024.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高质量做好一季度经济工作全力实现首季“开门红”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高质量做好全省一季度经济工作,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高质量做好一季度经济工作全力实现首季“开门红”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2月9日关于高质量做好一季度经济工作全力实现首季“开门红”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完成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和全省“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推动经济发展稳住基本盘、培育增长点,实现首季“开门红”,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强力保障企业投产复产达产,推动工业经济整体回升(一)力促工业企业稳定增产。
对2023年以来竣工的203个产业项目,推动尽快投产达产。
对83个已投产新入规及超400个小升规企业,会同企业制定增产计划,力争一季度新增产值40亿元以上。
保障春节期间连续生产企业稳定运行,推动放假企业节后立即复产,2月底正常生产企业复产率达100%,“一企一策”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强化要素保障,助推企业满负荷生产。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市(地)政府(行署)负责。
以下任务和措施均需各市(地)政府(行署)落实,不再列出〕(二)服务石油炼化企业稳产增产。
黑龙江省产业振兴行动计划

黑龙江省产业振兴行动计划黑龙江,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产业基础。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推动黑龙江省的产业振兴,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背景与目标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曾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项目实施,推动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产业发展1、现代农业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要继续发挥这一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模式。
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等,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2、先进制造业以装备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等为重点,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
3、新能源产业充分利用黑龙江省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加快风电场、太阳能电站的建设,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新能源企业。
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生物医药产业依托黑龙江省的医药产业基础,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投入。
支持企业开展新药研发,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创新能力。
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完善产业链条,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入驻。
加强药品质量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5、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黑政办规〔2021〕40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黑政办规〔2021〕40号各有关市、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2月31日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加强黑土地保护,夯实粮食产能根基,根据农业部等六部委《关于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的通知》(农农发〔2017〕3号)、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关于印发〈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农建发〔2021〕3号)和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东北黑土地保护工作的通知》(农办计财〔2021〕11号)要求,结合省情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和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紧扣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保障粮食产能、恢复提升耕地质量、促进黑土耕地资源持续利用为目标,以保育培肥、提质增肥、固土保肥、改良培肥为主攻方向,以一体化综合施策为重点,坚持工程、农艺、生物措施相结合,坚持分类施策、分区治理,坚持统筹政策、整合资金、协同推进,突出水土流失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绿色生产和监测评价,探索推进整县、整乡、整村、整片开展黑土地保护,建一块成一块,打造可复制、能落地、见实效的黑土地保护“龙江样板”,以点带面形成规模效应,逐步改善黑土耕地设施条件、内在质量、生态环境,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黑龙江四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黑龙江四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一、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黑龙江省面临着许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制定了黑龙江四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本方案旨在全面加强黑龙江省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人才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以促进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提高竞争力。
二、创新体系建设1.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我们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基地的投入,提高科研设施和人才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鼓励跨学科研究和合作,加强技术创新的交流与合作。
2.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我们将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创业创新政策,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同时,加强技术中介机构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
3.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我们将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物,提升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鼓励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
三、产业体系建设1.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将重点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这些产业的扶持力度,建设相关的产业园区和基地,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优化传统产业升级我们将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优化。
3.发展现代农业我们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商业化、现代化。
四、人才体系建设1.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我们将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
2.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我们将建立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突出绩效导向,激励人才的创新和贡献。
同时,加强人才流动和交流,提升全省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五、市场体系建设1.深化市场化改革我们将推进企业市场化改革,加大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4.02.01•【字号】•【施行日期】2024.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各市(地)科技局、财政局,各有关单位:现将《黑龙江省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措施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黑龙江省财政厅2024年2月1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功能分类第三章备案条件第四章绩效评价第五章分类支持第六章组织保障第七章附则黑龙江省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措施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新型研发机构绩效管理,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重点产业发展,推动功能发挥和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政策实施效能,加快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根据《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重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国家高层次人才等与各市(地)政府、国家级高新区合作共建的研发机构。
国家高层次人才包括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
第三条按照“产业导向、分类管理、聚焦绩效”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特点的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差异化管理服务,有针对性地给予政策支持。
第二章功能分类第四条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分为成果转化型和产业创新型,新型研发机构需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聚焦助力黑龙江省重点产业发展开展相关工作。
(一)成果转化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主要开展科技成果熟化和产业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孵化、推动技术产业化应用,向产品化、商品化、市场化延伸。
(二)产业创新型:以支撑产业发展为目标,围绕本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产业技术需求,主要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解决产业“卡脖子”技术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国家促进经济复苏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面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十二五”时期,我省肩负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开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艰巨任务,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保证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顺利实施,推进我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特点和区域优势,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一)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有利条件我省具备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许多有利条件。
工业化、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以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以来,我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大项目带动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科技投入,推动了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产业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1、新能源产业现状及发展有利条件我省新能源已形成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发电为主的多元发展格局。
截止2010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313.73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16%。
其中风电装机容量191.5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88.78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并网装机容量33.45万千瓦,另有在建项目装机容量11.8万千瓦;光伏发电正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以来,国家“金太阳”工程安排我省5个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正在组织建设。
2010年,新能源发电量61.1亿千瓦时,占发电总量的7.7%。
其中水电为21.6亿千瓦时,风电为33.1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量为6.0亿千瓦时,垃圾发电量为0.4亿千瓦时。
我省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5个省区之一,全省仅风功率密度在300瓦/平方米且风速在6. 4米/秒以上的风能资源丰富区就达到8.3万平方公里,风能资源潜力约为2.3亿千瓦;水能资源也比较丰富,境内河流纵横,水力资源理论蕴藏总量为9878兆瓦,居东北地区之首,全省0.5兆瓦以上水电站技术可开发量为8328兆瓦。
我省是农业和林业大省,农作物秸秆总量超过5500万吨,林业生物质潜在利用量为960万吨,畜禽粪便约1.1亿吨,可生产沼气60亿立方米;我省太阳能资源丰富,资源总储量约为2.30×106亿千瓦时,相当于750亿吨标准煤;我省有丰富的地热能,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北部,按可采系数1%测算,可采资源量410亿立方米,折合标准煤2.12亿吨。
2、新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的有利条件我省新材料产业已经积累了较雄厚基础。
2010年,规模以上新材料生产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省工业企业的2.8%。
已发现各类矿产132种,占全国已发现234种的56%,已查明储量的矿产有81种,占全国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总数的37.7%,为发展新材料产业提供了资源支撑。
我省有较强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哈尔滨工业大学有3个与材料科研有关的学院,还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4个系和分析测试中心以及20个研究所、室。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在新材料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依托。
我省拥有良好的先进制造业基础,“十二五”期间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提速,这将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省光伏新材料产业尚处起步发展阶段,特点是产业集聚度相对较高、外来投资项目生成较快。
全省有规模以上光伏新材料企业11家,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亿元。
绥化市光伏产业园已聚集了宝利光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晶硅领域前期提纯与初加工企业;黑河市光伏产业园合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入驻园区;牡丹江市旭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0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及金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收入37亿元;双鸭山市汉能集团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已开工建设。
3、高端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发展有利条件我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2010年生产企业达318户,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省工业企业的4%,形成了一重集团、哈电气集团、中航哈飞集团、长安哈飞汽车集团、齐重数控机床集团、齐二机床集团、齐轨道交通公司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集团。
重型数控机床行业主导产品大多数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个别品种居世界领先水平,主导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电站设备行业,哈电气集团是全国三大发电设备集团之一,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大型铸锻件行业,一重集团在总体装备方面处于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
飞机行业,中航哈飞集团是我国直升机、轻型多用途飞机、新型支线客机的研发、制造基地。
新能源汽车行业,长安哈飞汽车集团作为我国汽车骨干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和制造能力。
铁路货车行业,齐齐哈尔轨道交通公司是行业的排头企业。
高端工量具轴承、功能部件行业,哈量、哈轴、哈一工具等企业也具有明显优势。
以上企业都有很强的研发队伍和研发实力。
农机产业虽然发展相对滞后,但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黑龙江农业机械研究院是国内研发能力最强的省级研发机构,迪尔佳联公司、常发佳联公司、一拖(黑龙江)东方红工业园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是装备制造业产品中的“高、精、尖”部分,目前我省高端制造产品占装备制造产品的1/3左右,通过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般产品中约有25%应当上升为高端装备制造产品。
“十二五”期间高端装备制造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及有利条件我省核电、燃气轮机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是国家重要的核电、燃气轮机装备制造三大基地之一。
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核工业产品的研制工作,曾为巴基斯坦恰希玛30万千瓦核电站提供了核主泵机组、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核岛主设备及锻件,为国内秦山、岭澳等核电站提供了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及大量辅机设备。
哈电气集团现已经具备AP1000和二代加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主设备制造能力,在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及辅机成套制造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一重集团在核岛压力容器、核岛锻件、常规岛锻件方面的业绩和制造能力居全国第一位,市场占有率80%。
在核电站用钢冶炼、大锻件制造及焊接工艺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初步具备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目前,我国开展第三代核电国产化工作。
这为我省核电装备制造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省发展燃气轮机产业优势明显,产品涵盖了从微型燃机、中小型燃机到重型燃机完整系列。
哈尔滨汽轮机厂与美国GE合作,完成了除热通道部件以外的F级(25万千瓦级)重型燃气轮机国产化工作,正开展F级中低热值燃气轮机关键技术和整机研制工作,其中9FA重型燃机中标28台,占国内市场50%。
东安集团是我国唯一的微型燃气轮机生产基地,先后改型研制了十多种型号的工业燃气轮机和应急备用电源。
703所是国内唯一的舰船和工业用燃气轮机专业研究所,并建成了国内最大、水平最高的舰船和工业用燃气、蒸汽动力研发实验基地。
特别是国家确定703所牵头、联合哈尔滨汽轮机厂、中石油开展30MW 燃压驱动机组国产化攻关和产业化制造,将有力地推进我省燃气轮机产业跨越式发展。
我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具备一定研发和制造能力,正在形成以牡丹江北方工业园、黑河新能源产业园等整机制造企业和佳木斯电机厂、哈轴集团、九洲电气、航天风华、大丰科技等配套企业的风电设备产业链。
(2)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及有利条件我省农机应用基础较好。
农机装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约翰〃迪尔佳木斯公司、哈尔滨东金沃尔科技公司、佳联收获机械公司、北大荒农机公司、勃农兴达机械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
在大中型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整地机械、精密播种机、植保及中耕机械、马铃薯种植收获成套装备、水稻插秧收获成套设备、种子加工处理成套设备、粮食处理及烘干成套设备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在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我省农民购买先进农业机械持续升温,市场需求强劲,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已形成以省农机研究院为骨干,以东北农业大学、佳木斯大学、八一农垦大学等大学、科研院所为支撑的技术研发体系,其中省农机研究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省级研发机构,有科研成果上百项。
目前,已经成立由省农机研究院牵头,27家科研、学校和企业参加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研制开发农机新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全省拥有一批农机生产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为农机工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010年,省政府下发了《黑龙江省加快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实施方案》,为推动全省农机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及有利条件我省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东安集团已是我国航空发动机、直升机传动系统的专业研制生产飞机制造业基地。
东安汽车发动机公司、东安三菱动力拥有汽车用4G1和4G9两大系列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制造技术和产品。
北车集团公司拥有齐、哈、牡、大连四个生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基地,是中国铁路货车、铁路起重机设计制造主导企业和出口基地,国内市场占用率在20%以上。
我省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研发实力雄厚。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
在直升级机、铁路货车研发制造业居全国前列。
直升机、通用飞机研发和试验技术、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试验技术及制造国内领先。
我省交通装备产品特色突出,有铁路货车,直升机,航空复合材料,航空发动机,直升机传动系统,微型汽车,经济型轿车,新能源轿车,三大系列几十个品种汽车发动机,轻卡、皮卡等产品。
“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是做大做强的关键时期。
该产业具有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4、生物产业现状及发展有利条件我省生物产业具备较好的基础。
2010年,全省生物领域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企业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