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1
新课标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附答案)

(2)进一步减轻和徭役;(3)重视“”,废除一些严刑苛法;(4)提倡,以身作则。
3.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史称“”。
【合作探究】1.何谓“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减租税,复十五税一……——《汉书》卷一下《高帝纪》(1)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中,下诏书的皇帝是谁?(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位皇帝休养生息的措施有哪些?(3)结合课文分析,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3.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农于农桑,薄赋敛”。
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概括文帝景帝时期休养生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学后反思】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一、1.202;刘邦;长安;汉高祖。
2.社会生产;残暴统治、秦末的战乱。
二、1.汉高祖。
2.(1)还乡务农;平民。
(2)轻徭薄赋;赋税;兵役。
3.恢复和发展;稳定。
三、1.汉景帝。
2.(1)以农为本。
(2)赋税。
(3)以德化民。
(4)勤俭治国。
3.文景之治。
【合作探究】1.“休养生息”政策絁是指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值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原因: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1)汉高祖。
(2)措施:①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因战乱饥荒成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②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3)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措施一方面使国家统治秩序得到稳定,另一方面使曾经脱离生产的农民回到了土地,并得到了相应的生产条件,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起来。
3.原因:西汉初年,经济凋敝,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2)进一步减轻和赋税徭役;(3)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4)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含答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含答案)【自主学习】1.西汉的建立:_______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_______及_______。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__________政策,注重________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文景之治”: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_______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
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__”。
[【合作探究】1.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2.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当堂达标】1.西汉的都城是()A.咸阳 B.镐京 C.长安 D.洛邑2.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A.稳定社会巩固政权B.安定天下发展生产C.人心思安以民为本D.借鉴前朝收揽人心3.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4.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来6.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前后近40余年 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7.“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我的收获】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公元前202 刘邦长安2.休养生息徭役兵役休养生息农业3.汉文帝汉景帝农三十税一以德化民勤俭治国文景之治【合作探究】1.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楚汉之争的史实,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2.知道西汉建立的史实,了解汉初的社会景象,掌握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措施。
3.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社会背景,知道和理解文帝、景帝所采取的措施及积极作用。
4.通过学习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认识到改革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5.通过分析楚汉之争中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和秦王汉盛的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的天下”。
【重点难点】1.重点: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2.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休养生息政策。
【自主学习】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1)目的:西楚霸王和汉王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
(2)结果: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3)原因: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2.西汉的建立: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1.休养生息政策(1)背景:由于秦朝的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破坏,到处是的景象;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民众得不到温饱。
(2)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
(3)措施①汉高祖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②为稳定民心,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实施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也就是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交给国家,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4)作用:经过汉初统治者多年的治理,西汉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2.与匈奴关系(1)原因: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鉴于汉初、百废待兴的现实。
(2)措施:政策。
(3)目的:以缓和双方的关系,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
三、“文景之治”1.原因:汉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实行政策。
2.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准许缺少耕地的农户迁到耕地有余、水利条件好的地方;进一步把田租降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附学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一.西汉建立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
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架。
二.文景之治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
(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
)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投影课本“读一读”: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全部废除,重新开始。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01知识管理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__________政策,注重________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3“文景之治”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
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__”。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汉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下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A.灌溉B.播种C.收割D.耕地知识点3“文景之治”5.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是()①秦始皇②秦二世③汉高祖④汉文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7.“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2.掌握“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文景之治”的成因。
3. 理解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的原因。
【学习重点】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课前预习】1.“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汉朝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C.公元前207年 D.公元前202年3.“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4.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展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1.汉初的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2.秦亡汉兴的原因和启示。
3.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4.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展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4.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二、阅读下列材料:“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习目标】①知道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治世局面的出现。
③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课前预习】一、西汉的建立①时间:公元前202年②建立者:刘邦(汉高祖)③都城:长安二、休养生息政策①原因: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②措施: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③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①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②影响: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史称“文景之治”【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根据材料思考,西汉建立后社会景象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解析:①田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②秦的残暴统治及秦末战乱探究二:问题:根据材料,概括“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解析:轻徭薄赋(三十税一),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继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人民的辛苦劳作。
【课后检测】1. (2022年天津)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
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
这印证了汉文帝()A. 勤俭治国B. 勤于政事C. 善于用人D. 虚怀纳谏【答案】A【解析】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依据材料中“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欲为省,毋烦民”可印证汉文帝勤俭治国的特点,A项正确;勤于政事、善于用人和虚怀纳谏与材料中“勤俭治国”不符合,排除B、C和D项。
故选A项。
2. (2022年四川泸州)《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历史学科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带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下图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A.刘邦率兵攻占咸阳B.刘邦在垓下大败项羽C.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D.刘邦采取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2. 西汉的都城是()A.咸阳B.镐京C.长安D.洛邑3. 汉朝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9年C.公元前207年D.公元前202年4.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B.减轻人民负担C.发展生产D.巩固封建统治5.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诗句中的“汉祖”是()A.嬴政B.项羽C.刘邦D.李斯6.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为改变这种现状,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B.穷兵黩武C.增加赋税D.“以德化民”7. 西汉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及其继承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下列措施中属于汉高祖时期的有()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将部分奴婢释放为平民③轻徭薄赋④废除一些严刑苛法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8. 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9. 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前后近40余年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10. 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11. 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 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高祖②汉景帝③汉文帝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13. 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标要求】
了解“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1.掌握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2.通过思考“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文景之治”的成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学习重点】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
“文景之治”的成因
【学习过程】
一、西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二、“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休养生息”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请回答。
材料一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
--《汉书·食货志》(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一状况是怎样造成的?
(2)汉高祖刘邦是怎样改变这一面貌的?
材料二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
材料三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
(3)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社会经济?效果如何?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三、对比秦亡汉兴
回忆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再对比他们在位时的统治,谈谈你的看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自主构建】
【直击中考】
1.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2.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前后近40余年 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3. 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课后反思】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略
二、(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是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破坏了社会经济。
(2)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解甲归田、劝民还乡、
释奴为民和十五税一),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3)汉文帝、汉景帝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劝诫百官关心农桑;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效果:文景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逐步恢复,社会比较安定,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历史上称着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4)汉朝统治者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以德化民”,提倡节俭等。
三、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堂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
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社会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直击中考】 D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