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主观题复习系列

高考语文主观题复习系列
高考语文主观题复习系列

高考语文主观题复习系列(四)语段压缩一、引言:

重要性:是从事文秘工作的基本功,是应聘就业的敲门砖。

综合性:它溶合了文体知识、句式结构、逻辑关系,以及概括段落层次和语言组织整合等综合能力。

二、语段压缩的特点:

压缩语段就是化繁为简,就是在已有的语言基础上,分析筛选,概括提炼重要信息,并加以组织整合。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体意识、句式结构特点和语言组织整合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压缩语段的类型:

⑴、为新闻加标题,加导语,或把一段新闻浓缩成一句话新闻。

⑵、下定义——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纳,凝聚成一个判断句或陈述句。

⑶、在一段文字中提炼中心句,或归纳总结句。

⑷、概括段意,或提炼段落主旨。

四、压缩语段的注意点:

1、注意审题,明确筛选信息的指向性

即:在审题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

A、注意题目中是否有特定的要求。如:某些内容必须包含在其中。

B、压缩到那种类型或者形式。(参前面语段压缩的四种类型)

C、有无字数要求。

2、明确文体,把握重要信息的规律特点

文体

主体

特征(性)

目的

记叙文(新闻消息)

人、政府组织、事

发生、(发展)、结果

感情、意义

描写性文体(游记)

地方或景物

描写的角度或景物特征

目的、感情

说明文

被说明的事物(体)

事物的特点(征)、制作程序

目的、意义

议论文

话题或观点

主要的论据以及不同的观点

目的、意义

五、压缩语段的思路和方法

(一)、注重语段文体,确定重要信息的要点

A、记叙文(新闻消息)

记叙文是向人们陈述一件事情是由什么人(政府组织)做的,以及他们是怎样做的。因此,记叙文的重要信息的要素(点)是:主体(人、政府组织、事)+怎样(即英语的五W:何时、何地、何人、何故、何事,也即:事件,事件的特征)

因为记叙性语段总是陈述某人(政府组织)于何时何地缘何故做什么了事,其结果是怎样。所以记叙性语段要关注这些重要信息。

例如:

下面是五月二十一日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60字)

五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世界五大洲和近30个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方面的160多名代表将出席会议。至此会议是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

据了解,会议以“新世纪的志愿服务:认知、支持、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国际志愿者年形成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志愿者服务理念的认识,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进一步认可志愿者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的向前发展。

解析:

1、筛选提炼重要信息要点:

陈述的主体是: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时间:五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地点:北京

事件是:主办“志愿服务国际会议”

事件特征是:即,会议的主题:认知、支持、发展。

2、概括整合信息要点:

答案:五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认知、支持、发展。

课堂训练

为下面信息拟一条一句话的新闻(15个字)

本报综合消息;来自日本媒体的消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正在安排出访东南亚、东亚国家计划,试图以这种访问来打破由于他参拜靖国神社带来的外交困境。

在东亚、东南亚国家的一片抗议声中,小泉我行我素,在日本战败日的前两天参拜了靖国神社,向二战战犯顶礼膜拜,激起了二战中饱受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践踏的国家的强烈愤慨。小泉打算出访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借此缓和紧张关系,最好能够得到这些国家的谅解。

解析:

1、筛选提炼重要信息要点:

时间:正在地点:日本

人物:小泉出访东南亚、东亚

原因:参拜靖国神社带来的外交困境

2、概括整合信息要点:

答案: 小泉正欲出访打破外交困境

B、说明文

说明是对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功能等进行解释、介绍、阐释的一种表达方式。说明性语段的主要信息集中在“说明对象的特征”,因此,不同的说明对象有不同的信息特征。说明文的重要信息要素(点)具体为:

人的:外貌+性格

物体的:物体的属性、特点、功用

说明景物、建筑物的:方位、大小、结构、成因

抽象事物的:内涵、外延、属性、过程(序)

例如:

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8个字)

钛合金强度大、重量轻、耐热性能好,适用于船只、汽车、航天航空工业,被人们视为未来材料。新型波音777客机采用了约9%的钛合金材料。然而,钛合金的加工难度极大,如加工一个钛合金船用涡轮压缩机轮需要50个小时。而加工一个铝合金的同样部件仅需5个小时。德国布伦瑞克大学的科学家采用了一种专门处理方法,将氢原子渗入材料,掺氢的钛合金相对软化,对软化的钛合金进行切削加工,加工设备所承受的机械和热负载明显降低,切削力仅需过去的50%,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加工完毕后,再经专门的热处理工序,材料的特性则回到原先状态。科学家称,该方法非常适用于大批量的钛合金铸件加工。解析:

1、筛选提炼重要信息要点:

属性:强度大,重量轻,耐热性能好,

功用:被视为未来材料

特点:加工难度大,可采用专门热处理方法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

2、概括整合信息要点:

答案:钛合金(强度大,重量轻,耐热性能好,)被视为未来材料,但加工难度大,(德国科学家)可采用专门热处理方法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

C、议论文

议论文总是要表达作者的某些主张或观点。一般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其中论点就是本文的重要信息。即,议论文的重要信息要素(点)是:论点。

议论性语段的题型一般为:

①、概括语段的主要意思。

②、为语段补写总结性语句。(或前或后)

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语段中的中心句。即,要特别注意语段的首句、尾句,以及例子前后的总结句,阐释句。同时我们在分析归纳提炼时,一定要找出例证或说理中的共性。否者就会出问题。

例如: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补写总结句,使语段的意思完整明确。(不超过30字)(4分)

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

学的一个新时代。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广阔的道路……他们都能。

解析:

1、筛选提炼重要信息要点:

由于引论部分是三个并列例子的罗列,因此可归纳出:

①、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②、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

③、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

2、概括整合信息要点:

这些事例,均属生活中“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现象”中,但却发现了“不平常的奥秘”,进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因此,

答案:从平常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常的奥秘,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二)、注重语段的特殊题型

A、新闻消息

新闻消息虽然属于记叙文类,但它又有独特的结构特点,因为它一般是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部分组成。标题是新闻的主要信息,而导语位于句首则是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结尾只不过是对主要的和核心的信息作具体的交代与阐释而已。因此,

新闻消息的重要信息是:导语,即:开头的导语。

例如:

用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概括以下一则新闻要点。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这可恒星被编号为HE0107--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的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解析:

1、筛选提炼重要信息要点:

陈述的主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

事件是:发现了银河系中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

事件特点:不含金属元素

2、概括整合信息要点:

答案:

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B、下定义

下定义,是语段压缩中最具规律的题型。其语言表达的特点是阐释性的,。因此,语句应是判断句或陈述句。

下定义的信息组合公式是:被定义的词=本质特征+类属概念

例如:

从下面材料中提取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转基因棉花”作一解说。(3分)

某公司向市场推出一种崭新的产品——转基因棉花(被定义的词),或称Bt棉。Bt是存在于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一种基因,①这种基因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具有②杀死某些毛虫的性能(本质特征)。科学家已经从该细菌中分离出这种基因,并将这种基因植入棉花种子中,使棉花获得抗天敌烟草夜蛾幼虫的性能。这一新型转基因棉花(类属概念)的产生,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喷洒杀虫剂使害虫产生耐药性的弊端。(2005年北京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解析:

1、筛选提炼重要信息要点:

审题:试题明确提出两个指令:一,将语段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二,这个单句必须符合“转基因棉花”的定义。

下定义,一般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判断句,一种是陈述句。对“转基因棉花”作一解说其框架有两种形式,分别为:

①、转基因棉花是……的新型棉花。(判断句式)

②、……新型棉花叫转基因棉花。(陈述句式)

其次,再将重要信息填进省略号中,即:“这种基因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杀死某些毛虫的性能”——正是经过这样的提取、浓缩、梳理,就成了试题要求的内容。

2、概括整合信息要点:

答案:①、转基因棉花是具有Bt基因合成蛋白质的能杀死害虫的新型棉花。(判断句式)②、具有Bt基因合成蛋白质的能杀死害虫的新型棉花叫

转基因棉花。(陈述句式)

(三)、注重语段的结构特点

A、并列式结构:注意:这里所说的“并列式结构”是广义的概念。它泛指语段中具有相对、承接、选择等逻辑关系。

因此,并列式结构语段的重要信息要点是:各层次的语意要点。且筛选重要信息要点的原则是:语意兼顾并存。即:各个语意相加。

例如;

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2001年全国高考试卷)(4分)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长宽、1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华。10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解析:

1、筛选提炼重要信息要点:

地宫开启过程的动作步骤是承接关系,不含偏向性,因此,应遵循并列式结构筛选信息的原则:语意兼顾并存。即:我们必须找到开启地宫过程的每个动词,切忌不能遗漏。否则会造成信息的残缺。

关键动词有:移开----露出----发现-----清理-----绘图-----撬开-----翻开-----打开

2、概括整合信息要点:

答案:①、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

②、先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然后清理盖板并绘图,最后揭开盖板打开地宫

B、偏正式结构:

所谓的“偏正式结构”是指材料的语意含有“偏向性”,它也是广义的概念,泛指语段中具有总分、转折、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而所谓“正”的部分,就是偏正式结构语段的重要信息要点:

具体表现为:总分关系的语段:在总写句上。

转折关系的语段:

因果关系的语段:在结果句上

条件关系的语段:

并且在筛选偏正式结构语段时,应遵循:留主舍次,兼顾完整性

例如:

用不超过25 个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旨。(3 分)

①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而中国在这些方面落后了。②我们应当立志图强、奋起直追,虚心向西方学习,凡是好的、有用的都应该学,这是没有疑问的。③但我们如果因此丢弃了“自我”,失去了自我的根基,忘记了“我们自己是谁”,那恐怕就要成为民族罪人了。④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标志文化特质、体现文化灵魂的哲学思维传统,那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终究要被淘汰出局。⑤况且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哲学思维个性,更应该发挥所长,为创造人类的新文化和新哲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析:

1、筛选提炼重要信息要点:

这一语段一共五句话:①句交代背景,②句讲我们应当向西方学习,③句讲我们不能忘记自己,④句讲失去自己文化传统的后果,⑤句讲学习要发扬本民族的哲学思维个性。

由此可以得到本语段可分为二层:①、②句讲学习应当学习西方,③、④、⑤句讲学习要发扬本民族的哲学思维传统,并且可以知道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转折关系。因此本语段的重要信息要点在“转折句”上。同时兼顾语言的完整性,就可以拟出答案了。

2、概括整合信息要点:

答案:学习西方,更要保持和发扬本民族哲学思维传统。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格式模板-参考模板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1、环境描写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1)反映(暗示)社会背景。 (2)渲染气氛。 (3)人物形象。 (4)人物心境(展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5)情节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2、某些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1)内容上:揭示文章主旨;表明文章的中心。 (2)结构上:①开头:统摄全文、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②中间:过渡,承上启下。 ③结尾:照应前文,点题,卒章显志。 (3)感情上: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4)表现手法上:修辞...... 4、人称的作用: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交流情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使抒发的感情更加强烈,可以造成拟人效果。 (3)第三人称:能比较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1 / 2

5、分析人物形象: (1)点出人物的身份/地位。 (2)根据具体句子刻画性格。 6、开头作用: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如《药》。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寄托作者情感。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使情节完整紧凑)。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11)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7、结尾(结局)作用: (1)情节角度 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 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 基调一致。 (2)主题角度 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 。 (3)手法角度 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4)情感角度 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通用答题模式、万能模板

高考语文通用答题模式、万能模板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高中高考语文全国卷各题型答题标准模板.doc

精品文档 6 分)分, 4 分,做一、代文小(10 1 、懂文章 1-2 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真通文章文章的(或点)是什 么;文章各个段落什么,段落的关系是什么。、科学答2等,” 果”“具体表 1)真勾画干关,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句和“原因”“(不能表 明”“‘XX'的明不”。如果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句的,如“关于有否定“ ”的和排除。”等,首先需要从四个中做“答非所 的原因‘XXXXXX' 分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2)干上表示性的要区分。析和推(推断)”:最的目,需要的就是照理解,往往一个就照文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一个点。:的目,往往一个就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点,除了照理解,要概括分析。”:主要考关系,注意无 中生有和因果适当。“分析和推(推断))根据勾画的关,将逐一在文中定的信息 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3 目会出一个在文中有多个的信息源区域。)勾画 找到的文字,尤其注意文中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 4(圈点相 异,然后仔辨析。(勾画圈点的 文字要在旁上号和番号)5)注意如下和法:(表示范、程 度的: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一 A ?? 定、重、非常、可能、似乎?? B 表示、空的:已、将要、正 在、完成、束、成功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C 表示指代的:之、其、、那、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没有、无、无非、拒、妨碍、防止、肯定表示各种 关系的:因果关系、折关系、条件关系、假关系、并列关系、 E 关系。)型:( 6 答非所(不需要回到原文) A B 上。 AB 冠李戴,表述的内容到 C 无中生有(缺乏根据),内容在原文中无 依据。 D 概念,和冠李戴似,但里更多指向果。 E 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 混淆(空穿越或将然已然),将要生的成已生。或然必然,可能生成必 定生。 G 因果乱,没有因果关系的成因果关系。 H 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原文 信息反,正确的, 的。 I 指代有,文中某的代的指代表述。 J 、做的两个意 3 1 )整体整体把握 的意。拒不文章直接做。( 2)段和完 整句的意。(分) 13 分,做 12 二、文言文( 25 分,,然后文章,弄清楚人物、人物之 6 (关于内容的) 1、文章后,看第人物关系与相关事件。的关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将各在文中 勾画出来。再文章,思考些 2、依次目(包括翻)点涉及的人与事。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弄懂文章内容之后再按照如下序做: 3 ,即关于文章内容理解的。方法 同小。 1)先做第 6(。做必将回原文中,在境中思考。理解也,断 54 、(2)接着 做第句也,都要句做内容和法的分析。其中断句,要注意断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感断句法,根据句意思的理解,用感断句。 A B 虚志法,盖、夫、至若等常常在句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文答题模板 高考语 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一)某句话 总 领下文;2、文中: 垫 ; 下文作辅 置悬 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 类文章),设 文章 叙类 领下文;总 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 承上启下;总 叙类 论文、记 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 (议 文章);照应 开头 人:生动形象;答题 、拟 合句子语境。1、比喻 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 语气、一气呵成等;答 格式: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 格式:引起读 者对 + 者注意和思考;答题 题格式:强 问:引起读 调了+对 象+特性3;设 调了??突出了??5、 比:强 语气等;4、对 :强 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 调,加强 样 题 目,句 的解答:这 的 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句子含义 语 调了??加强 反复:强 时,把它们 所 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 语或短语 子中往往有一个词 用了比喻 、对 什么? 换成另一个行吗?为 指的对 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某句话中某个词 准确生动具体地 该词 什么?动词:不行。因为 (四)某句话 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 形象地描写了??副词 (如都,大都,非常只有 生动 该词 写出了??形容词 :不行。因为 ,表范围等), 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 准确地说 等):不行。因为 该词 为 什么?一 换 ? 序能否调 成??,与事实 换了后就变 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 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 认识 事物的(由 ? 为 换 中某两三个词 的顺 句话 序能否调 应的关系。(3) 词与上文是一一对 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 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 叙类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 文章:回答 些 是递进关系,环相扣,不能互换 这 词 间+地点)+人+事。2.说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 清楚(什么时 明对 象 )+说 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 明(介绍 明类 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 问 题是什么,作者观 的 点怎样 。格式: 文章:回答清楚议论 +说 明内容(特点)3.议 论类 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 证方法证 用什么论 明了(论证了)+论 、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 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 手法诸 表现 中常用的修辞 比手法、讽 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 合、虚实 结合、委婉含蓄、对 问、反问 言常用 、设 、反复等。分析诗歌语 、借代、比拟 方法有夸张 、排比、对偶、比喻 美、绚 丽、含 洁、明快、清新、新奇、优 、形象、凝练、精辟、简 语有:准确、生动 的术 备相关知识 些表 。首先要弄清这 各种表达技巧,储 归纳 蓄、质 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 价诗 歌的思想内容和 体味、辨析。至于评 歌进行仔细 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 合具体诗 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 度,则 作者的观 点态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术语万能模板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术语万 能模板 一、常用术语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 一) 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 二) 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 ( 时间或空间 ) 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 (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 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 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 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 ( 指拟人 ) ,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 五) 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 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 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线索: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 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高考语文全国卷各题型答题模板

一、现代文小阅读(10分钟,阅读4分钟,做题6分钟) 1、读懂文章 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 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 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 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

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 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 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 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D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G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H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 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J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3、做题的两个意识 (1)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的意识。拒绝不读文章直接做题。 (2)语段和完整语句的意识。 二、文言文阅读(25分钟,阅读13分钟,做题12分钟) 1、浏览文章后,看第6题(关于内容的选择题),然后读文章,弄清楚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人物关系与相关事件。 2、依次浏览题目(包括翻译),并将各题在文中对应处勾画出来。再读文章,思考这些问题点涉及的人与事。

语文高考答题卡(全国卷版)

1 姓名: 准考证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桌位号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清楚。 2、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mm 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第Ⅰ卷 阅读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5. (4分) 6.(5分) 第Ⅱ卷 表达题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5分) (1) (2) (3) 9.(6分) 21.(6分) 20.(5分) ① ② ③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8.(5分) xx 市20xx 年高三冲刺模拟题 语文 答题卡 (二)古代诗歌鉴赏 (11分) 14. (5分) 15.(6分) 11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4 A B C D 7 A B C D 10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选择题(一、二、三)(3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13.(10分) (1) (2) 18 A B C D 19 A B C D

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2 选择() 题目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勿在此区域作答 800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感知能力。即对文章阅读后一种基本的感觉、知晓能力。新课程特别重视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感知能力,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1、如阅读记人的记叙文,就要看记了什么人的什么事,表现了人物怎样思想感情或性格特点; 2、阅读记事的记叙文,就要看记了什么事,涉及哪些人,通过事件反映了什么主题; 3、阅读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就要看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这些景或物有什么特点,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 4、阅读说明文,就要看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或作用等等。 概括提炼能力是语文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够考查你是否读懂和对文章的准确体会和感想。即对全文、段落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如对全文、段落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等等。平时阅读中要多练习归纳段意和文意,培养善于概括的能力和习惯。 词语和句子理解词语含义,还是理解句子含意或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具体的文章去理解。善于捕捉那些含义深刻的重要词语和含意深刻的重要句子,结合上下文去寻找、揣摩和体味它的含意,千万不要抛开具体的文章语境去就词语理解词语,就句子理解句子。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如表现手法中的正面侧面、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等等。新课标要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课外阅读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最全答题模板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最全答题模板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 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 常有:1. 概述情节;2. 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 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 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 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 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 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 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 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

最新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模板

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 1)文首开编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 句子本身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写出了+对象+特征 2)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征 (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2020高考语文所有题型满分答题模板

2020高考语文所有题型满分答题模板 高考目标:中等生力争语文全卷总分在105分左右,优秀生总分在115分以上。 时间分配: 第Ⅰ卷阅读题70分(70分钟); 第Ⅱ卷表达题80分(语言运用20分钟,作文50分钟)。全卷检查10分钟。 Part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1-3题,9分,力争6分以上)[约15分钟] 一种概念、两种心态、六个步骤 1.树立一种概念 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论述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时,要牢固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观念。如“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中的“文中”即指具体的语境,有两种含义:一是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词句的上下文。即使“推断和想象”试题的答案也同样在原文中。 2.具备两种心态 ①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②一定要认真仔细。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要不得的。当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找不到与选项“酷似”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句子,由这个相关的句子去作出推断,从而判定选项的正误。 3.明确六个步骤 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法来进行解题。 (1) 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 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概念”,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 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②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③关联词。 ④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⑤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 (2) 审(题干、选项),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 ①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 ②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 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 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 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 (3)找(筛选信息),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万能答题模板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万能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读懂文章 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 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 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 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 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 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 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 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 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需注意选项中出现了文本外的材料时,要看这个材料与文本的关系,看它在文中有无依据,这涉及到推断和论证逻辑。 D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G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H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 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J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H观点与论据不搭,或者论证逻辑错误。 3.做题的两个意识 (1)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的意识。拒绝不读文章直接做题。 (2)语段和完整语句的意识。尤其关注语段的中心。 (3)论证的逻辑意识(观点、论据、论证三者的统一) 实用类文本阅读 以人物传记为主,兼顾新闻类如访谈、专访、新闻调查等,可能出现非连续性文本。 (一)传记作品阅读 1.把握特点,读懂文本 首先要了解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

高考语文最新各题型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最新各题型答题模板 01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4-7题,19分,不能够低于13分)[约20分钟] 文言翻译(7题,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 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参看《高考一轮》虚词总结)。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友情提醒】 1.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涉 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事件,它或许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许是几件 事的勾连组合。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 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由于试卷中 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 整体把握时参考。 2.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 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3.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特别是涉及一词多义的词,一定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 义复词等知识。 4.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 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

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 征翻译出来。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 作聪明。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 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 或者活用。操作时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 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5.根据去年的评分标准,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 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点。大家在翻译时要估计出哪些是关键词语,千万不 能让它们糊过去。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善于联系,做好知识迁移工作;二是考虑全面,注意文言次序的特殊用法。 02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8-9题,11分,力争6分以上)[约10分钟] ①强调四看到位: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 ②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③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 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 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3.表现手法有: ◆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 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 写等。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套路(文学类文本)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套路(文学类文本)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套路: ?记住,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都一定要先把非选择题部分的题目读了,带着问题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提高答题速度,而且做到有理有据 ★红色的部分表示容易忽略的答题点,这些答题点在你觉得你实在答不出来的时候拿来踩分 ★这种字体的部分是分类 ★这个字体是编者自己的一些碎话,因为不想写的太让人看得觉得专业术语一.文学类文本 (一)情节问题 ①概括情节 1.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 ②情节的作用 提问方式: XX情节的安排有什么好处? 这句话在情节上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设计XXX 答题思考方向: ★针对情节题型模板(结构+内容) <1>结构上:本情节和其他情节的关系。 PS:如果情节不是关于环境的: I.承上启下,务必答出承接上文中的什么,引出下文中的什么 II.对主题的作用,是否为主题作了铺垫埋下伏笔 III.是否是插叙倒叙等,这些叙述的角度是为了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更加合情合理,IV.是否在为结局做伏笔,这里是否暗示了什么隐藏的线索让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符合情理 V.最后考虑读者的感受,这样的情节是否新颖可以吸引读者,让读者……(这里自己想吧毕竟作为读者的话并不是所有人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根据你自己个人的看法答。 ) <2>内容上:本情节对其他小说要素:人物、环境、主题、读者的作用 PS:如果情节关于环境: 环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社会背景类型】 I、渲染XXXX的气氛 II、烘托人物XXX的形象(心理) III、为下文XXX情节做铺垫 IV、是当时某个特定环境的背景缩影(Eg鲁迅《孔乙己》 V、暗示人物的最终结局 【自然环境类型】 I、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活动平台 II、映衬人物的内心活动 III、推动情节发展

(完整word版)高考语文必备答题模板

【万能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作用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2、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作用: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3、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作用: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4、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作用: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六)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高考语文答题模版大全

高考语文答题模版大全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读懂文章 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 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 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 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 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 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 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 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 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需注意选项中出现了文本外的材料时,要看这个材料与文本的关系,看它在文中有无依据,这涉及到推断和论证逻辑。 D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G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H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 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J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H观点与论据不搭,或者论证逻辑错误。 3.做题的两个意识 (1)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的意识。拒绝不读文章直接做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