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阅读答案陈亮

合集下载

梅花知识竞答

梅花知识竞答

梅花知识竞答
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
A、陈亮《梅花》
B、王安石《梅花》
二、梅花与()合称“花中四友”
A、山茶花、水仙、迎春
B、荷花、兰花、菊花
三、梅花的生长顺序是()
A、先开花后长叶
B、先长叶后开花
四、梅花原产地是()
A、中国
B、日本
五、“梅开五福”象征()
A、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B、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六、()并称为“中国四大梅园”。

A、苏州光福梅园、南京梅花山梅园、上海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
B、武汉东湖磨山梅园、南京梅花山梅园、上海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
七、南京植梅与赏梅的历史可追溯到()时期
A、六朝
B、唐朝
八、国画大师齐白石为自己的书斋取名为()
A、梅花草堂
B、百梅书屋。

201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8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它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解答意象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学习重点:学会分析意象的含义和作用课时安排: 四课时第一、二课时学习目标:熟悉考点,梳理整合形象鉴赏考点知识学习过程:自学交流一、考点样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命题探讨品读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开始。

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高考考查重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

对意象的考查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的:一是辨析所用的意象,二是把握形象特征及思想感情,三是兼及意境的把握。

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不过从近两年的命题看,考得很浅,多是要求分析景象(画面)特征或气氛特点。

二、知识整合一、意象类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一)鉴赏人物形象1.知识梳理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陈 亮《梅花》古诗赏析

陈 亮《梅花》古诗赏析

陈亮《梅花》古诗赏析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陈亮陈亮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政论家、词人,他胸怀大志,力主抗金恢复中原,和他的挚友辛弃疾一样,是一位爱国志士。

他很少作诗,集中仅存这首咏梅花的五律。

历来评选宋诗者,也很少注意,但这首诗是咏梅的佳作,也确能代表作者的气质和性格,和《龙川词》中几首咏梅词相比,显得更有特色。

诗的头两句“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对梅花的形态,略加描绘。

作者以疏枝横玉,写已开的梅花;以小萼缀珠,写未开的梅萼。

“瘦”,以见梅花的清姿;“光”,以见梅萼的俊采。

用语相当质朴。

明代毛晋跋陈亮的《龙川词》说:陈同甫词“不作一妖语媚语。

”他的诗文也是这样,在《书作论法后》一文中他曾写道:“大凡论不必作好语言,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

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辞而自然典丽。

”他的《咏梅》诗,正是以“意与理胜”见长的。

第三四两句:“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写梅花的标格。

梅花开放,正当隆冬,百花还在沉睡当中,梅花却最先苏醒。

向南的枝条,只要一朵冲寒先放,马上就带动全枝的次第争开。

南枝开了,北枝也不甘示弱,不管是水边篱落、雪后园林,全不选择。

“梅占百花魁”,它香在百花之先,不与百花竞艳。

它是一种温馨高洁的花,冷艳幽香,赢得千古诗人的赞赏。

第五六两句,写梅花的精神,“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数点梅花天地心”,见到梅花,人们便有春已归来的感觉。

她不怕冰风的摧折,不怕寒雪的埋藏,这种傲雪凌霜的精神,正是梅花品格高贵之所在。

结尾两句“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是写梅花的命运。

笛曲有“梅花落”,又称“梅花三弄”、“落梅花”。

花谢花开自有时,在梅花原不介意,但诗人表示惜花之意,感到玉笛横吹“落梅花”,似乎在催花早谢,所以感叹说:玉笛呵!你休得吹这三弄的哀曲吧,梅花自有自己的命运,东君正在为梅花作主张呢!“我劝东君多作主,永留清瘦雪霜姿。

陈亮梅花古诗翻译

陈亮梅花古诗翻译

陈亮梅花古诗翻译陈亮《梅花》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①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②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③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④【注释】①玉瘦:指梅花雪白且小巧。

珠光:指梅萼像珠玉那样具有光彩。

②先变:此指梅花首先开放。

后香:随后开放,散发香气。

③雪埋藏:梅花斗雪而开,常被大雪覆盖。

④玉笛:用玉制成的笛子。

三弄:即《梅花三弄》,又称《梅花落》,笛子吹奏曲。

东君:春天之神。

主张:主宰。

【译文】疏落的枝头横开着洁白清瘦的梅花,另一些细小的花萼好像点缀着珠玉,光洁无瑕。

只要一朵梅花首先开放,紧接着各种花儿争奇斗艳,香气亦佳。

梅花为了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不怕严寒大雪压。

玉笛啊,你不要吹奏《梅花落》的哀曲吧,梅花自有自己的命运,有东君作主,谁也奈何不了它!【总案】在文学史上,以“咏梅”为题材的诗词作品不少,且不乏流传千古的名篇。

例如,林逋的《山园小梅》赞颂了梅花的脱俗。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花的孤傲自比。

陈亮的《浪淘沙·梅》:“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

”极力称颂梅花的高洁。

显然,这些咏梅诗词都是有寄托的。

陈亮这首咏梅诗也不是泛泛之作,它特别推崇梅花傲霜斗雪精神和冰清玉洁的品格,这与作者的思想性格是吻合的。

作为南宋的著名爱国词人,他心系国家安危,力主收复国土,抗金事业虽屡遭挫折,也不灰心丧志,始终保持着崇高的民族气节。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作者咏梅,其实就是咏怀,间接表达了自己的志趣。

梅花的阅读题答案

梅花的阅读题答案

梅花的阅读题答案导读:诗词《梅花》阅读题及答案梅花陈亮①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②,东君③正主张。

【注】①陈亮,南宋词人,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

②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③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2)“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句中的“横”和“点”历来为人称道,任选一字赏析。

(2分)(3)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答对两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2)“横”写出了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的情态,同时表现出白雪覆盖下梅枝的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表达作者爱梅惜梅之情。

“点”写出了白雪下的梅花花萼晶莹剔透,点缀着梅枝,表达作者爱梅惜梅之情。

(3)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对抗金的胜利充满了必胜信心的爱国之情,以及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美好愿望。

(答对两点即可)小学语文《梅花》阅读题邻居陈老师家来了两位从美国回来的亲人——陈老师的儿子和孙女梅花。

梅花很喜欢和我在一起。

‖我到厨房洗碗,她就帮我递碗筷;我到院里浇花,她总帮我提水;看电视节目时,她总挨在我座位旁……就这样,邻居们都说我和她是“双胞胎”了。

‖和梅花在一起是很愉快的,她告诉过我很多美国的事情。

我奇怪,梅花从小生长在美国,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有一天我向她问了这个问题,梅花兴奋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怎么能忘掉祖国的语言呢?”我又问:“你不是从小就生活在美国吗?你怎么是中国人呢?”梅花不高兴了,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说:“我爷爷、爸爸都是中国人,我怎么不是中国人呢?”看她的脸色,我知道她生气了。

第二天,听陈老师说,梅花哭了,边哭还边嘀咕着要留在中国做中国人。

一天下午,我正要写作文,忽然听到梅花的`哭诉:“我不去,就是不去!我要留在中国……”我明白了她哭闹的原因,但不知怎么办才好。

2020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例释之梅花

2020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例释之梅花

2020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例释之梅花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所以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凌寒不屈的顽强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

”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

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但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

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梅花》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精选十一篇

《梅花》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精选十一篇

《梅花》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精选十一篇篇1:梅花原文、翻译、赏析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西园清夜片尘无。

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

只疑幽梦在清都。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注释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昭华:即玉管。

古调:指笛曲《梅花落》。

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注释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擫:用手按捺。

昭华:即玉管。

古调:指笛曲《梅花落》。

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赏析此词借赏梅抒写爱国情怀。

上片写月夜对酒赏梅,是实景。

下片写忽听《梅花落》,不禁梦绕清都,是虚景。

张孝祥词以雄奇奔放称,风格近苏轼。

但此词却清幽含蓄,虽婉约名家亦不能过;而寄意收复中原,情真调高。

篇2:梅花原文、翻译、赏析作品原文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品注释⑴凌寒:冒着严寒。

⑵遥:远远地。

知:知道。

⑶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作品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创作背景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

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

作品鉴赏“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身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梅花 阅读附答案

梅花 阅读附答案

梅花阅读附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梅花阅读附答案梅花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花阅读答案陈亮【篇一:安徽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专项对点训练6word版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②①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1)胡逸老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本诗的颈联为“奇句”“奇语”。

那么,“奇”在哪里?请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高雅,不慕名利;仁爱,能济困扶危;闲逸,旷达。

(2)①化静为动。

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了。

②化实为虚。

把山比作画图,尽可让读者想象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图”,夜来风雨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也是虚写实事。

③情景交融。

前句写视觉,后句写听觉,整联都有能视能听的主体存在。

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说出其中两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融上人兰若綦毋潜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1)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注】④③(2)①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②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

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

(从“以响衬静”角度作答亦可)③讲究炼字。

“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

[题组二景物形象]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京秋周密烟水阔。

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

碧砧度韵,银床飘叶。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

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

怨歌长、琼壶暗缺。

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

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

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

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的上片首句从远处落笔,“烟水阔”展现出辽阔苍茫的自然景色,“高林”“晚蜩”“碧砧”“银床”,景物由远及近,这四句色彩冷淡,声响凄清,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湖天秋暮图。

4.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李益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这两首诗所写的景物各有何特点?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主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分别抓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片断来表情达意,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请分别赏析李诗中“绿”、王诗中“新”“旧”三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李诗表现了西北风光的壮丽迷人,王诗描绘了“秋月照长城”的边塞壮阔之景。

李诗表现了将士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王诗渲染了征人深重的思乡之愁。

(2)李诗抓取军中驰猎的片段,将士早晚都在操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表现出他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

王诗抓住军中饮宴一个镜头,表现出当时边塞军士生活的枯燥乏味和思想的苦闷无聊。

(3)“绿”字动词化,它不仅写出了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

“新”指的是新曲调,“旧”指的是不变的别情,意在表明无论琵琶曲如何变换新曲调,其曲词中依然蕴涵着不变的别情,“新声”与“旧别情”互相影射,形成诗意的波折,渲染出边愁的深重。

[题组三事物形象]5.(经典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郑城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首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阕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是虽然不难,但要归纳完整却相当不易,从上阕看,有梅开的时间、花香、姿态、地点等几个方面的描写,“春未到”“雪”是梅开的时间;“香异”写梅开之异香,其中“异”,是“非常”的意思;“一枝斜”是写梅开的姿态;“野人家”指村野人家,是梅花开放的“地点”。

答案:从梅开花的时间和梅花的色香以及山野梅花的姿态等方面来写梅:说它是花,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却又香得出奇。

这样写既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又表明它的颜色洁白,香气高雅,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

(2)这首词的下阕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对比的手法很容易答对,“富贵”对“冷落”,“玉堂”对“竹篱”,“琼榭”对“茅舍”,还有“两地不同栽”明显运用了对比(对照)手法。

梅的品质考生即使不读本词,也容易想到其凌寒而开的骄傲、孤高,而本词在此基础上,突出其贫富对比的背景,以“一般开”来昭示梅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独立自我、始终不变的高洁品质。

答案:下阕运用了对比手法,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

写出了梅纯洁而又高傲的品质,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梅花[宋]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注】①陈亮,南宋著名词人,他胸怀大志,坚决反对投降派的主张,力主抗金恢复中原。

②三弄:指古曲《梅花三弄》。

③东君:司春之神。

(1)“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写了梅花怎样的特点和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是其仅有的咏梅诗作,有人评价说能代表诗人的气质与性格。

你是如何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2)《梅花》一诗,表达了他的爱国之志,对抗金的胜利、国家的前途,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深雪哪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梅花落》的哀曲阻挡不了梅花的芬芳;那么,投降派的种种苟且的言论又怎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呢?进一步以颂赞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

②③①【篇二:高一语文-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语文试题】/p> 高一语文 2016.01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