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之花”前田治 被卫立煌击败于晋城后不治
1938中条山战役

1938中条山战役中条山战役中条山战役(日方: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条山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1938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
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遗弃尸体4.2万具。
日军据中方公布毙伤9900人,[1] 按日方数字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1] 。
包括第三军军长唐淮源、第十二师师长寸性奇等滇军名将在内的多名国军将领壮烈殉国。
战役背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战争双方的战线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日本侵华政策的重点逐渐向保守占领地转变。
为了摆脱困境,日本修正了原来“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提出“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结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们并不予以拒绝”之新方略,加紧对国民政府展开诱降活动。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侵占波兰。
接着,德意法西斯互为呼应,又取得了对英法作战的胜利。
在法西斯“伙伴”暂时胜利的刺激和鼓舞下,1940年底,日本政府调整了中国作战指导方针,作出“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定,要求“在1941年秋季以前,改变预定计划,不放松对华压迫,准备在夏秋之际,进行最后的积极作战,力图解决中国事变”。
在此期间,竭尽一切手段,尤其利用国际局势变化,谋求‘中国事变’得到定局。
”日本军方具体分析了中国战场的态势,认为“山西省由于西面有以延安为根据地的共产军,南面黄河两岸有中央军第一战区的军队活动,治安情况极为恶劣。
河南、山东两省的治安也不稳定”。
“主要占领区域的治安现状,其安定程度的顺序为蒙疆、三角地带、武汉地区,以华北为最差。
”而在整个日军占领区内,华北之“晋南是有蒋直系国军的唯一地区”。
1940年12月26日,日本东条陆相和杉山总长在迅速解决对华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提出“不要单纯考虑南方,要确立以中国和北方问题为主的方针”。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练习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练习题一、选择题:1.“‘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
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百团大战 C.卢沟桥事变D.台儿庄战役2.“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侯,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歌中的“家乡”在( ) A.东北 B.华北 C.西南 D.西北3.疑是问之源。
为研究“九一八”事变的真相,某学者搜集了如下资料,其中你认为可质疑的是( )A.东北将士的回忆B.国民政府的绝密档案C.东北人民的控诉D.日本当时媒体的报道4.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A.西安事变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5.右图是为警示国人“铭记历史”而作。
下列各诗句,能准确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A.月映华夏魂日照乾坤辉B.月圆神州情勿忘国耻恨C.同胞共圆月两岸一家亲D.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6.为提醒大家牢记“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我国每年都在9月18日鸣放防空警报。
当年,日本制造这一事变的借口是( )A.西安事变B.柳条湖事件C.八一三事变D.一名士兵失踪7.“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出现的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8.时下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
右图是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
这幕童话指的是( )A.甲午战争B.五四运动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9.“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老蒋眼中抗战最大耻辱是啥

老蒋眼中抗战最大耻辱是啥?地处晋南的中条山背靠黄河,南屏潼关、洛阳,北控晋南,东控豫北,与晋东的太行山、泰岳山、晋西的吕梁山互为犄角。
1938年起,国民党军队重兵驻扎在这里,配合地方武装建立了中条山抗日根据地。
中条山根据地是国军坚持华北抗战的前哨阵地,该处连接中共领导的华北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华北抗日根据地通往大后方的交通要道。
该根据地在华北一度牵制着四个师团的日军,被日军视为“扰乱华北,尤其是山西的主要根源”,其战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直到1940年,国民党军队在中条山的防守都坚如磐石。
日军第20师团、第37师团等部,曾组织优势兵力11次大规模扫荡,均被中条山根据地军民化解。
驻扎在此的第四集团军司令孙蔚如将军曾言:“敌先后进犯者共十一次,皆予敌沉重打击。
此数年为敌焰方张之时,敌不敢西越雷池一步,陕西得保安全者,本军实有力焉。
”第四集团军因此也被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称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而日军则视中条山为牵制其军事行动的“盲肠炎”。
孙蔚如。
到1941年,中条山根据地已经13次击退日军的进犯。
国内舆论对中条山根据地褒奖有加:“敌人为欲实现其侵吞中原的阴谋,就不得不彻底的计划着肃清山西我军的威力,可是由于我军的艰苦作战,在中条山一带埋伏的灵巧的队伍不断袭击,时时化零为整,化整为零,或前或后的游击,并截夺敌军的军火粮食,使敌人疲于奔命,所以就引起了敌人几次大举扫荡我们的计划,但是结果只是伤兵损将自速灭亡,这也证实了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要想征服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只是一种悲哀的梦幻而已。
”正因如此,卫立煌将中条山称为中国的马奇诺防线。
卫立煌曾对第34师师长公秉藩说:“中条山是抗日战争中的…马奇诺‟,防御工事坚强,守军士气旺盛,这是我使用背水战的成功,别人都不敢使用这个战术,只有我使用它成了大功。
”事实上,“马奇诺”这一词语,在1940年法国被德国击破之后已成笑柄。
1941年5月,日军以10万兵力,在不到两周时间内,打败防守中条山的近20万国军,打死或俘虏国军近十万人。
前面进攻被叛变的经典故事

前面进攻被叛变的经典故事1939年12月,山西军阀阎锡山指使顽固派军队,对山西新军发起全面进攻,史称双十二事变。
这时,活动在晋西南地区稷王山一带的山西新军第212旅有被阎军合围的危险,在这紧要关头,被阎锡山派来担任旅长、曾任阎军高中生集训总队副官的孙定国(解放后任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向旅政委王成林(1945年牺牲)、政治部主任朱佩瑄(解放后任四川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参谋主任陈捷第(解放后任昆明步兵学校校长)等表示,愿意接受组织的领导。
第212旅在会合了新军第213旅59团和八路军晋西支队一大队后,组成拥阎抗日讨逆南路军,经九昼夜的转战,行程700多华里,历经大小战斗12次,最终胜利抵达八路军太岳抗日根据地所属的沁源,与山西新军决死第一纵队胜利会师,保留了6000多人的武装。
第212旅转移到沁源后,由于干部、战士大部分是晋西南各县的人,到了晋东南地区的环境,吃不惯杂粮,加上水土不服,物质条件简陋,部队里发生了回归热疫情,全旅有一半人被感染,包括第56团政委杨鹏鲲在内的400多人病故。
指战员们的情绪因此变得有些低落,一些人产生动摇,趁机携枪逃回家。
这其中,最大的一起是第212旅55团特务连机枪排整排携枪叛逃事件。
1940年4月初,第212旅在进行军政训练时,该旅第55团特务连机枪排的正、副排长借口进行夜间演习,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带着全排20多名不知情的战士们,悄悄地跑出了该团的地。
眼看离驻地越来越远,一些战士起了疑心:这一路上又没展开什么演习动作,也一直不讲要到什么地方去,排长和副排长还一个站队前一个站队尾,不断地催大家赶快往前走。
少数头脑灵活的战士预感到这可能是一起可耻的叛逃事件,但又害怕排长的权威,不敢提出反对。
第二天清早,第55团长李明如(解放后任山西忻县军分区司令员)得知机枪排叛逃的情况后,立即向孙定国旅长作了报告。
同时,团政委曹普(解放后任太原钢铁厂厂长)立即派出团属骑兵班前去追捕。
九一八83周年祭:辽南胡子变身抗日四大天王

“九一八”83周年祭辽南“胡子”变身抗日“四大天王”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李振村“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五天,在一个叫田庄台的小地方,几百个老百姓出人意料地给了猖狂进犯的日寇迎头痛击。
这虽然是一场小小的战斗,却是东北人民自发反侵略打响的第一枪。
从那以后,“不做亡国奴”的吼声一直在白山黑水间回荡。
“四大天王”辽河起兵现在电视里热播的张海天也就是“老北风”,其实也只是辽南义勇军的一位首领。
当时烽烟遍地、豪杰并起抗日,“老北风、项青山、盖中华、蔡宝山”,这四个人就是其后令盘、海、营伪军闻风丧胆、日寇寝食难安的辽南义勇军的“四大天王”。
“九一八”事变的第五天,也就是1931年9月23日,《告全国民众书》称“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而就在这一天夜里,老北风、项青山、盖中华、蔡宝山四个人在盖中华家聚会之后,组建了抗日队伍,带领400人进攻被日寇占领的田庄台,然后突袭了营口的水厂电站,给不可一世的日寇来了个下马威。
与杨靖宇、赵尚志等家喻户晓的抗战英烈不同,张海天等人的出身并不好,从他们被称为“四大天王”就知道,他们在抗战爆发前都是“胡子”。
老北风、项青山、蔡宝山都是盘海营一带的“胡子”,手下都有几百人,而他们的联系人就是盖中华。
也正因为他们是“胡子”,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就聚集兵马阻击日寇。
盖中华是“四大天王”里比较有学问的,念过私塾。
这个人用盘山县原党史办主任刘占勋的话说就是“好交朋友”,当时有学问的人是相当受人敬仰的。
有枪有人才,自打他们率人攻打田庄台竖起抗日大旗后,附近的百姓竞相来投,很快就形成了一大股地方抗日势力。
未开一枪迎抗日首胜当时日寇还只占了营口,东北军正在锦州坚持。
于是日本关东军就出钱出枪组织了一个“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部”,专门负责“剿匪”,伪军的司令叫凌印清。
凌印清就是本地人,当然清楚老北风他们的厉害,于是就想出了个招安的法子。
他在义勇军的山寨下摆上大批军火辎重,然后带着几百个全副武装的伪军亲自去和老北风们谈判。
论卫立煌将军的抗日人生

论卫立煌将军的抗日人生摘要:卫立煌将军一生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是国名党军中难得的一位抗日名将。
然而,他却经常惹恼蒋介石,导致被削去实权。
一次又一次的被蒋介石重新任命,足以看出卫立煌将军的才能。
卫立煌将军在南口激战,太原会战,远东战场中显露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一颗热爱中国的心。
他,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缅怀。
关键词:卫立煌;南口激战;太原会战;远东战场;爱国的心卫立煌将军是国民党军中的“五虎上将”之一。
他的一生涵盖了辛亥革命到第二次国共内战,尤其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他,为中国的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中国形势危急。
卫立煌将军在庐山会议中说了这么一番话,“我们是军人,保国卫民是我们的天职。
目前人民一致要求联合抗日,我非常同情。
我们要作走上抗日前线的准备。
”语气铿锵有力,从中我们看到了一颗赤诚的,迫切想要保卫中国的心。
这种气魄在当时的国名党军中,实属难见。
兴许,在现在的国人中,这种气魄已经濒临灭绝了。
1937年7月底,日军大举进攻平津。
卫立煌主动请缨北上,守卫家园,在南口与日军激战。
从8月19日到9月10日,卫立煌各部均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后来,日军调集重兵,企图围剿当时被日本称为“支那虎将”的卫立煌。
在面对敌人的三路包围,卫立煌利用地形,从日军的间隙中穿行,和日军比拼速度。
在面对武器精良的日本军队时,卫立煌不胆怯,不害怕,显示了其临危不惧的天性。
突出包围时,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利用地形,在敌人之中穿插,其军事指挥能力毋庸质疑。
然而,当时国名党“五虎将之首”的刘峙在卫立煌将军面前相形见绌。
面对日本人的飞机、大炮,身为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的刘峙还未上前线就不战而逃,十余天败退近千里,引起全线崩溃,把华北的大地拱手让给日寇,被当时的人们送他一个外号"长跑将军"。
这是没有爱国心的人的表现,是不负责任的人具有的特质。
“炮兵之父”朱瑞:辽沈战役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炮兵之父”朱瑞:辽沈战役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作者:颜梅生来源:《档案天地》2015年第02期他办炮兵学校、组建炮兵部队,被称为我军的“炮兵之父”;他使第四野战军发展到5个战车高炮团、16个炮兵团、4700门火炮,从装备上超过了东北国民党军队;他于辽沈战役开始之际,不幸在前线踏响反坦克地雷,成为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中共中央、毛泽东破天荒地在唁电称之为“巨大损失”……他叫朱瑞。
转战苏区朱瑞,又名朱敦仲,1905 年出生在江苏省宿迁县朱大兴庄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五四”运动时,朱瑞便是“激烈的、突出的、狂热的爱国主义分子”。
上中学后,朱瑞受到《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熏陶。
1922 年,在南京钟英中学上高中的朱瑞,经常利用作文和演讲的机会,抨击时政,斥责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并在学校办的业余刊物上大声疾呼:“所谓民国,徒具招牌,内容尽失,要建立真正的民国,还需革命。
”1924 年秋,朱瑞考入广东大学(后改中山大学),参加了进步学生组织——新学生社,并被选为主要负责人,积极投入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被中共粤区学委称为“中坚分子”。
1925 年冬,莫斯科中山大学到广州招生。
在中共粤区学委的推荐下,经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谭平山批准,朱瑞以左派青年的名义,第一批获准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秋,又进入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
1929年夏,朱瑞以笔试和实弹射击均名列第一的成绩毕业。
1930年1月,朱瑞回到上海,被分配到在中共中央军委担任参谋。
10月,中共长江局军委遭到破坏,急需充实干部,朱瑞主动要求前往武汉工作,任长江局军委参谋长兼秘书长。
为安心工作,也为不让家人牵挂,朱瑞行前给长兄写了一封信,称:“我到远方,生死未卜,以后不再向家中通信了。
”不久由于叛徒告密,中共长江局机关遭到敌人的袭击,长江局和武汉市委的工作全部落到了朱瑞身上。
朱瑞身处险境却从容不迫,直到秘密党员和统战对象全部分批撤离,才于1931年2月回到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在兵运科主持兵暴训练班,负责培养训练对白军进行策反工作的军事干部。
“炮兵之花”前田治:被卫立煌击败于晋城后不治

[键入文字]
“炮兵之花”前田治:被卫立煌击败于晋城后不治
晋城是山西的要地日本侵略军曾多次攻克晋城,1938 年2 月26 日是第一次,这也是日本侵略军第一次对晋东南地区展开大规模的围攻行动,当时共有九路军队同时向晋东南杀来。
4 月份时,八路军与国民党军队合作,击退了日本侵略军。
晋城兵家必争之地
1938 年7 月,日军驻河南新乡一部为了支援中条山的日军,再次要途经晋城地区。
此次,由黄克诚和徐海东率领的八路军115 师第344 旅在阳城(晋城市西)东町店,发动了对日军的伏击战,打死打伤敌军近1000 人。
随后,日军又在东坞岭受到国民党李默庵率领的93 军伏击,打死敌人1300 余人,摧毁敌军汽车180 多辆,这两次战役也使日军没能真正占领晋城。
1939 年7 至8 月间,日军发动了“晋东作战”,再次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扑来,此次围攻又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被击退了。
1940 年4 月,日军再次进攻晋东南,这次占领了晋城,直至1945 年日本宣布投降。
那么日本侵略军为何非要多次进攻晋东南地区呢?党史办成茂林主任说,晋城东依
太行山,南临黄河,西部是沁河以及重要的铁路运输线——同蒲线,所以晋城例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的日军多是从河南新乡,经焦作或是博爱(河南焦作西)进入晋南地区,因为当时八路军的力量还不够强大,1 15 师的344 旅也就几千人,而卫立煌的国民党军队有几个军,所以黄河一线主要由卫立煌部控制。
山西“12月事变”
日本侵略军1938 年至1940 年曾四次攻打晋城,为何前三次都未能长时间站住脚,而1940 年4 月开始的这次却能一直占领晋城到1945 年呢?李文福说,这就不能不提“山西12 月事变”了。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炮兵之花”前田治被卫立煌击败于晋城后不治
导语:晋城是山西的要地日本侵略军曾多次攻克晋城,1938年2月26日是第一次,这也是日本侵略军第一次对晋东南地区展开大规模的围攻行动,当时共
晋城是山西的要地日本侵略军曾多次攻克晋城,1938年2月26日是第一次,这也是日本侵略军第一次对晋东南地区展开大规模的围攻行动,当时共有九路军队同时向晋东南杀来。
4月份时,八路军与国民党军队合作,击退了日本侵略军。
晋城兵家必争之地
1938年7月,日军驻河南新乡一部为了支援中条山的日军,再次要途经晋城地区。
此次,由黄克诚和徐海东率领的八路军115师第344旅在阳城(晋城市西)东町店,发动了对日军的伏击战,打死打伤敌军近1000人。
随后,日军又在东坞岭受到国民党李默庵率领的93军伏击,打死敌人1300余人,摧毁敌军汽车180多辆,这两次战役也使日军没能真正占领晋城。
1939年7至8月间,日军发动了“晋东作战”,再次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扑来,此次围攻又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被击退了。
1940年4月,日军再次进攻晋东南,这次占领了晋城,直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
那么日本侵略军为何非要多次进攻晋东南地区呢?党史办成茂林主任说,晋城东依太行山,南临黄河,西部是沁河以及重要的铁路运输线——同蒲线,所以晋城例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的日军多是从河南新乡,经焦作或是博爱(河南焦作西)进入晋南地区,因为当时八路军的力量还不够强大,1 15师的344旅也就几千人,而卫立煌的国民党军队有几个军,所以黄河一线主要由卫立煌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