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颜料

合集下载

色彩原理与应用-第三章-颜色混合原理与视觉理论

色彩原理与应用-第三章-颜色混合原理与视觉理论

四色(赫林)学说的视网膜视素 感光化学视素 白-黒 红-绿 黄-蓝 视网膜过程 破坏 建立 破坏 建立 破坏 建立 颜色感觉 白 黒 红 绿 黄 蓝
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图
破坏
建立
a曲线是白-黑视素的代谢作用 b曲线是黄-蓝视素的代谢作用 c曲线是红-绿视素的代谢作用
对立学说可以解释的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对立色。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色盲。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负后像现象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补色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光谱上存在众多的高纯度 的单波长色光的现象。 对立学说的不足: ◇对于红、绿、蓝三原色能够产生所有光谱色彩的 现象并无法得到满意的解释。
B= M+C G= Y+C M+Y+C = K M+Y+C = K M+Y+C = K B+Y=K G+M=K
等式左右两边相加得:R+C=K
颜色相减
白光
实际使用的三原色油墨的光谱反射和吸收示意图
三、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加色法与减色法都是针对色光而言;加色法指的是色光相加
,减色法指的是色光被减弱。加色法与减色法又是迥然不同的两
3、阶段学说
阶段学说最早是由G.E.Muller(1930)及Judd (1949)所提出,他们认为长久以来一直在色彩视觉 理论(处于对立的状态的三色理论与对立理论,是可 以加以统一与相互配合的,并且对于人眼色彩视觉的 现象做了更为完整的解释与说明。
阶段学说理论: 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是一个三色系统,而在视觉信息 向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传导通路中则变成了四色机制。颜 色视觉过程的这种设想称为阶段学说。 颜色视觉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光线进入人眼视网膜时,三种独立的锥 体细胞中的感色物质会选择性在吸收不同波长光谱的辐射, 同时每一种锥体细胞根据光刺激量又可独自产生明度(黑 或白)与色彩(红、绿、蓝)的反应。在这一阶段中可应 用三原色理论及色光混合实验来解释视觉色彩的现象。 第二阶段中,在神经兴奋由锥体细胞向视神经细胞传 递的过程中,这三种反应重新组合,形成三对对立性的神 经反应,即红-绿、黄-蓝、黑-白反应。

色彩构成第三章-色彩的体系

色彩构成第三章-色彩的体系


色光对物体的显色影响叫演色性,在不 同色光的照射下被照物体会变幻不同的色 彩效果。

二、减法混合 色彩的减法混合也称减色法,各种颜料和 染料的混合就属于减法混合。

各种色彩都可以利用三原色混合而成,混 合后的新颜色,增加了对色光的吸收能力, 而反射能力则降低,因而明度、纯度均会 降低,色相也发生变化。

孟塞尔色立体色相面


三、奥斯特瓦德色立体(O.C.S)
是由德国科学家,伟大的色彩学家奥斯特瓦德1921年创立的,它以 物理科学为依据,该色彩体系认为没有纯的颜色,所有的色彩都由纯 色加一定比例的黑色和白色混合而成。这样,奥斯特瓦德引导出一个 适用于任何颜色的公式: 白量+黑量+纯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色相环以赫林的红、黄、蓝、绿四原 色学说为理论参考,由此在临近的两色之间增加橙、蓝绿、 紫、黄绿四间色,共计8个主要色。 上述各色在划分三等 份,则扩展成24色相环。

2、空间混合
空间混合是另一种混合方式,是将几种以上 的色彩并置在一起,通过一定的距离观看,使其 在视网膜上达到难以辨别的视觉调和效果。

一、色彩体系与色彩科学的发展


二、孟塞尔表色体系(M.C.S)
孟塞尔色立体是由美国教育家、色彩学家、美术家孟塞尔创立的色彩表 示法。以色彩的三要素为基础。色相环是以红(R)、黄(Y)、绿(G)、蓝(B)、紫 (P)心理五原色为基础,再加上它们的中间色相:橙(YR)、黄绿(GY)、蓝绿 (DG)、蓝紫(PB)、红紫(RP)成为10色相,排列顺序为顺时针。
Βιβλιοθήκη 四、日本色彩研究体系 (P.C.C.S)
该色彩体系是日本色彩研究 所于1964年发表的日本色彩研究 配色体系 。PCCS主要是以色 彩调和为目的的色彩体系。色相 是以红、橙、黄、绿、蓝、紫6 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并凋成24个 主要色相。

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第三章 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3.1 引言 §3.2 吸收现象与吸收光谱曲线 §3.3 吸收光谱曲线的量子概念 §3.4 染料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3.5 外界条件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染料对光吸收现象的关系 2.了解光谱色的性质,吸收光谱曲线的量子 概念。 3.掌握染料分子结构与染料颜色之间的关系 (重点) 4.了解外界条件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注: 重氮组分 引入吸电 子基有利 于深色效 应.
② 在染料分子的共轭系统中引入取代基之间能形成 氢键,有利于深色效应。
三、染料分子的吸收各向异性和空间阻碍
染料分子对光的吸收是有方向性的,使染料显示不 同颜色。例如:
λmax= 603 nm
λmax= 420 nm λmax= 623 nm
结论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普通发色体的颜色,一般并不很深,对各类纤维也不一定有亲和力, 但当另外引入一些基团时,会使整个分子的颜色加深、加浓,并且对纤维 有 亲 和 力 , 维 特 把 这 些 基 团 称 为 助 色 团 。 主 要 的 助 色 团 有 : —OH 、 — OR、—NHR、—NR2、—Cl、—Br等。
此外,像—SO3Na、—COONa等较特殊的助色团,它们对颜色无显 著的影响,但可使染料具有水溶性,并使染料在水溶液里带负电荷,从而 对某些纤维产生亲和力。


5955n8m0nm 黄
480nm
蓝 绿-蓝
580nm 黄-绿 绿 -绿 490nm
560nm
500nm
4. 颜色的拼配 三原色: 红 黄 蓝 红 黄
二次色: 橙
绿紫 橙
三次色:

黄灰 蓝灰 红灰
绿

颜色拼配举例

第三章 凹版印刷油墨

第三章  凹版印刷油墨
6~7级,耐热4级。 立索尔红:有机颜料,着色力强,适应性广,耐光3级,耐热4级。 金光红:有机颜料,耐光4级,耐热4级,是大红油墨的常用颜料。 永久红2B:有机颜料,耐酸和耐碱性较差,耐光4~5级,耐热4~5
级,是大红油墨的常用颜料。
1.色料
(5)蓝色颜料 铁蓝:无机颜料,色相鲜明,耐光性好,耐热性一般。 群青:无机颜料,色泽鲜艳,耐光7~8级;耐热4级,耐碱、耐候性
剂 5.其他的一些指标 对颜料的润湿性比较好,不会使颜料结晶转移而引起色相变化,更
不能溶解油墨中的颜料 不能使承印物材料发生老化、粘连等,也不应在墨层中残留下溶剂
的气味
有机溶剂的使用要求
不同承印材料对应的凹印油墨其溶剂不应混用:不同凹印油墨有自己专 用的溶剂,不能随意误用,否则,会出现油墨呈色不良,堵版或墨脱落。
有机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脂肪烃类:一般气味小,毒性小,价格便宜,但溶解性较差。 芳香烃类:有较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溶解性、挥发性好,毒性大,成
本较低。 酯类:有强烈的气味,微毒,成本高,溶解性很强。 醇类:对某些树脂溶解性好,气味好,微毒,成本略高。 酮类:气味不佳,毒性较小,价格较高,有很强的溶解力。 醚:气味柔和,毒性小,价格高,溶解性良好。 混合型溶剂:混合型溶剂既能很好地溶解树脂,又能通过改变其配比
但与其他树脂的互溶性差,颜料分散性和印刷适性需通过接枝改善, 主要用作BOPP复合薄膜的里印油墨。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用于聚氯乙烯、皮革用的油墨,或作为聚 酰胺和聚酯等蒸煮袋的油墨。 环化橡胶:可在未处理过的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薄膜上印刷,但溶 剂脱离性差,印墨中残留的溶剂较多。 丁睛橡胶:有优异的耐油性,可用作增塑剂含量多的软质聚氯乙烯等 制品的印刷油墨。粘接性较好,对极性高分子物质有良好的相溶性, 但遇热和光容易变色。

第三章矿物填料与颜料

第三章矿物填料与颜料

3.1.1 矿物填料与颜料的作用和性能
填料是在主要材料中添加的一种材料,也叫作 添加剂。属矿物填料的主要作用是增量、增强和赋 予功能(P81)。填料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为了降低成本,将廉价材料添加在价格 较高的材料中料以降低制品的成本,并不改变材料 性能的隋性填料,也叫增量剂;例如在塑料、橡胶、 胶黏剂等中填充碳酸钙以降低聚合物的用量;在纸 张中填充碳酸钙、滑石粉以减少纸纤维的用量。
与非金属矿物填料填充效果有关的主要性能是 化学组成、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比表面积、颗 粒形状、堆砌密度,以及热性能、光性能、电性 能和表面性质等。详见P81-85。
3.1.2 非金属矿物颜料的作用和性能
颜料是作为涂料、油墨、塑料、橡胶、胶黏剂、染料以 及陶瓷和建材制品等的着色剂而使用的材料,一般不溶于 水、油或溶剂。它是白色或有色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应 用过程中以细微粒状态分散于介质(或基料)中。颜料粒 子本身并不具有染着物体的能力,而是借助基料固着于物 体表面或微细地分散于基料中实现着色,并起装饰及保护 (如防锈、防腐、防辐射等)作用。
(1)破碎筛分
在非金属矿石的破碎中,常用的破碎筛分工艺流程 是两 段 开 路 和 两 段 一 闭 路 流 程,如 图所 示。
石英、长石、石灰石、方解石、硅灰石、高岭石、 滑石等大多采用二段破碎流程。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 采用一些特别的破碎工艺流程。如处理极坚硬的矿石和 特大规模的加工厂,为减少各段的破碎比和增加总的破 碎比,采用三段破碎流程;而原矿粒度较小的小规模加 工厂则可采用一段破碎工艺流程。
⑤ 吸油量 在定量的粉体颜料中,逐步将油滴入 其中,使其均匀调入颜料,直至滴加的又恰好使 全部颜料浸润并黏结在一起的最低用油量即为吸 油量,用 mL油/g颜料表示。

第三章 光现象 知识点填空

第三章  光现象  知识点填空

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彩1、太阳光是白色的光。

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

3、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光屏上出现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条彩色的光带叫光谱。

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

4、光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因此光又叫光波。

5、三原色的光是指红、绿、蓝。

相同比例的三原色光混合在一起所得到的光是白光。

6、三原色的颜料是指红、黄、蓝。

相同比例的三原色颜料混合在一起所得到的颜料是黑色颜料。

7、生活中的光的色散现象有:(1)雨后的彩虹;(2)五颜六色的肥皂泡。

8、单色光是指只有1种颜色的光;复色光是指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光。

9、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现象说明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能力是不同。

(选填:相同、不同)10、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它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物体就是什么颜色。

物体是什么颜色,就只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11、黄色物体只能反射黄色光,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

12、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吸收任何光。

13、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的色光,不反射任何光。

14、绿色的植物最不喜欢绿光,最喜欢除绿光外的其他光。

15、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它能透过红光,它就是红色的。

什么颜色的透明物体就只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

16、能透过所有光的物体是无色色的。

蓝色玻璃最喜欢蓝光以外的其他光,最不喜欢蓝光。

17、为了探究在红光和紫光以外还有没有光,我们可以在红光和紫光以外各放一只温度计或一张感光胶片,如果温度计的温度升高了,或者感光胶片感光了,那么红光和紫光以外就有光。

18、探究结论是:红光和紫光以外还有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和紫外线。

19、红外线的作用有:(1)制成遥控器;(2)红外线照相机;(3)制成夜视仪;(4)探测病情;(5)制成红外线瞄准仪;(6)加热食物。

20、紫外线的优点是:(1)紫外线能消毒杀菌;(2)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用于验钞;(3)紫外线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合成维生素。

3 第三章 水粉画的材料和技法

3 第三章 水粉画的材料和技法

水粉画的表现技法
3、颜色的干湿变化 水粉颜料湿时深些,干时浅些。 特别深的颜色容易变浅,特别浅的颜色容 易变深。 4、调色的常识 写生时,颜料调和的不宜太均匀,调色种 类不宜太多,暗部避免用白色。
水粉画的表现技法
③湿画法 加入较多水,趁湿涂绘,颜色稀薄,产生 松、虚、柔、流的效果。 ④干画法 基本不加水,厚涂、揉擦。笔上颜色多则 覆盖力强,笔上颜色少,容易产生“沙笔”, 使下层颜色透出来,产生虚松朦胧的效果。
水粉画的表现技法
2、色彩、笔触衔接的方法 表现形体上从一个面转到另一个面(亮面到 暗面),一个色块由一种色彩倾向逐渐转为另一 种色彩倾向。 常用方法: ①厚涂、揉擦 ②厚涂色块 ③湿画接色 ④干擦

2、调色盒
用途:放置挤出的颜料;调和搅拌颜料 摆放:要有规律的排列,以方便找色;最好按 照光谱顺序排列,可减少或降低临近色的互相 污染。 注意:调色盒内每种颜色的量不能太少。 每次画完后,可在调色盒中加几滴清水, 盖好盖子,避免颜料干掉。
3、画笔
羊毫笔:吸水性强、笔锋柔软、弹性弱,适 合大面积薄涂和罩染,不适合厚涂和刻画细节。 狼毫笔:弹性好、笔锋尖锐、吸水适中,能适量 含色,适合刻画细节。 猪鬃笔:主要用于油画,涂绘较厚的色层和笔触。 尼龙笔:吸水适中,经得起笔和水的 反复擦洗、反复涂绘而不会起毛。
5、洗笔桶 6、吸水布
二、水粉画的表现技法
1、运笔着色的方法 ①厚涂法 直接用从颜料盒里挑出的颜色调绘,称为 “堆塑法”。有很强的覆盖力,色彩纯度较高, 能达到油画般的效果。 ②薄涂法 加入较多的水稀释颜料,可画出薄而半透明 的色层,多在着色第一步铺大色块时运用,深入 刻画时较少运用。
第三章 水粉画的材料和技法
一、水粉画的工具与材料

色彩学第三章(色彩的混合)

色彩学第三章(色彩的混合)

拓展视野和思路
多关注色彩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 趋势,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路,激发 创新灵感。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领 域的优秀案例和经验,为自己的学习 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仪器测量法原理及应用
80%
色度计原理
利用光电转换原理,将色彩转换 为电信号进行测量。
100%
色彩测量仪器
如分光光度计、色差计等,用于 测量色彩的各项参数。
80%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 出客观的色彩混合效果评估结果 。
心理物理学方法在评估中的应用
心理物理学方法
研究人类视觉系统对色彩的感 知和认知过程。
06
总结与展望
本章内容回顾与总结
色彩的混合原理
详细阐述了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以及空间混合等色彩混合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
色彩混合的实践应用
介绍了色彩混合在艺术设计、印刷、显示技术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以及不同混合方式对色彩效果的影响。
色彩混合的案例分析
通过多个具体案例,分析了色彩混合在创造丰富色彩效果、增强视觉 冲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品二
《海洋之梦》——这幅平面设计作品以蓝色为主色调,通过深浅不一的蓝色表现出海洋 的深邃和广阔。同时,作品中还运用了白色和黄色的点缀色,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清新、明 亮。
作品三
《秋日暖阳》——这幅室内设计作品运用了暖色调的色彩组合,以棕色、橙色和黄色为 主,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作品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结合 ,使得室内空间更加明亮、通透。
效果不佳。
与客户沟通
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 确保调色结果符合客户
要求和期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降低成本
有许多体质颜料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如 CaCO3、SiO2 、 滑石粉等,这类颜料称为体积颜料或体质颜料,也称为惰性 颜料。
它们可增强涂膜的机械强度、附着力、光泽度,调节水
、气的渗透性,且价格便宜,加入涂料中不会影响涂膜的其
它性质,可增加涂膜体积、极大降低成本。
二、颜料的性质
1、颜料的遮盖力 颜料的遮盖力是指其遮盖住被涂物的表面,使之不能透过 涂膜而显露的能力。 颜料的遮盖力是其对光线的吸收和折射不同而形成的。当 光线进入涂膜后,会在众多颜料颗粒上经过多次折射,光线出 来以后就形成了高度的散射,从而赋予涂膜以遮盖力。 颜料折射率越大,则散射程度越大,遮盖力就越强;颜料 与所处介质的折射率差越大,遮盖力也越强。颜料的遮盖力可 用下面公式预计: (n 1 n 2 ) F (n 1 n 2 ) 式中:n1—颜料的折射率; n2 —颜料所处介质的折射率。
颜料是涂料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常是极小的结
晶体,分散于成膜介质中。 颜料和染料不同,染料是可溶的,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于 溶液之中,而颜料是不溶的。 颜料会直接影响涂料的质量,颜料的质量和数量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了涂料的质量。
§3.1 颜料的作用与性质
一、颜料的作用
颜料最重要的作用是遮盖和赋予涂层以色彩,也会影响涂 料的流变性、抗性、耐候性、耐化学品性,同时还关系到涂膜 的机械性质。
其它
其它白颜料如铅白ZpbO3· Pb(OH)2 ,是最早使用的白 颜料,它的耐候性附着力均较好,并有杀菌作用,但有毒 ,国外已禁用。
2、黑色颜料 主要是炭黑,它是最乌黑的颜料。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 为疏松、极细的黑色粉末。但不同牌号的炭黑“乌黑”程度 不同,根据炭黑生产时的原料及生产方式不同,又将炭黑分 为炉黑、热裂黑、槽法炭黑、灯黑和乙炔黑几种。 槽法炭黑最黑,粒子最细(5-15nm),多用于涂料的黑色
氧化铁黑: Fe3O4 或 Fe2O3 • FeO ,其中 FeO 含量一般为 18-26%,有饱和的蓝黑光黑色,遮盖及着色力很高,在 光、大气、碱性中均稳定,耐热及浓酸差。它与铁红混 合可得氧化铁棕,常用于水泥、人造大理石等着色。 ③铬黄:PbCrO4 遮盖力较好,着色力及耐大气性较好,但耐光较差 。按所含铬酸铅比例的不同,可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铅 铬黄。 ④铬绿:Cr2O3 由重铬酸盐和硫黄制成,无毒、耐光、耐酸、耐碱性 好也耐高温,缺点是色泽不够亮,着色力遮盖力较差, 质地硬,不易分散。但由于其优点而常用于建筑处用涂 料的主要绿色颜料。
防腐性和特殊外观,作防潮涂料效果很好。
6、比重
一般生产中购买颜料是以重量计,而颜料的使用性能是以 体积计,因此选择小比重颜料比较合理,例如金红石型TiO2比 重为4.1,铅白是6.6。 7、化学稳定性与热稳定性 颜料的化学稳定性会影响某些颜料在某些场合的使用, 例如:ZnO若用于高酸值的树脂中,会与树脂反应生成皂而使 树脂间通过二价Zn2+交联,从而使树脂在贮存中粘度大大增加 ,这称为涂料的“肝化”;再如含 Pb的颜料能与大气中的 H 2 S 反应生成黑色的PbS,从而使涂膜发暗等,使用时应避免。 颜料的热稳定性关系到颜料能否用于高温烘干涂料,此时 必须要考虑其分解温度及熔点。
Hale Waihona Puke 锌白锌白ZnO ,密度为 5.6g/cm3.吸油量为 10—25g/ 100g ,平均粒径为 0.2um ,折射率小于 TiO 2 ,因此遮盖力小于 TiO2,相当于金红石型TiO2 的12%左右。ZnO具有良好的耐 热、耐光及耐候性,不粉化,适用于外用涂料。 ZnO 带有
碱性,可与树脂中的羧基基团反应生成锌皂,改善了涂膜
3、彩色颜料
( 1 )无机着色颜料 特点是具有较好的耐候、耐 光、耐热及着色性,是用量最大的彩色颜料,但色谱 不全。 ①氧化铁黄:Fe2O3· H2O或Fe2O3· nH2O 由亚铁盐经氧化而制得的黄色氧化物,分子式为 Fe2O3· H2O 或 Fe2O3· Nh2o,是针状的含水化合物,鲜明的 赫黄色,遮盖力强,着色力好,耐光性及耐碱性亦好 ,但不耐酸,不耐高温,150℃脱水变成铁红Fe2O3,,在 建筑涂料中使用最多。
颜料。但炭黑本身的表面极性很大,加之槽法炭黑的表面积
也很大,因此槽法炭黑极容易吸收体系中的极性添加剂而影 响固化速度,使用时应考虑。
炉黑产量最大,约占炭黑的95%,多用于橡胶的补强和塑
料的填充上。 灯黑的粒子较粗为0.5um左右,它的乌黑程度较低,一般
用于灰色涂料。
其它还有石墨、铁黑、苯胺黑等。
下表为几种主要炭黑的典型特性。
度通常较大,在涂料中易与其它组分分离而沉降。
4、改善耐候性
耐候性即是涂料本身对大气的耐久性,代表了涂料真正 的实用价值。 主要是指气候、季节、曝晒角度等对涂料的影响,具体 是指光、温度、湿度、氧气等的影响,颜料能够降低这些因 素的影响。 例如成膜聚合物在紫外线辐射下会发生降解,而许多颜 料可以吸收紫外线。
颜料的颜色、粒径等会影响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黑色 颜料的耐候性最好;粒径小、表面积大的颜料耐候性也较好.
5、功能作用
不同的颜料会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一些功能颜料具有
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以制备能抑制金属腐蚀的防蚀涂料;
能防止水域污染物附着的防腐涂料等。
6、降低光泽
在制造消光涂料时,需要通过添加颜料来达到目的。原 理是:颜料可破坏涂膜表面的平滑性,使反色光产生散射,以 降低眼睛接受的光线量,从而降低光泽。 消光涂料常用极细的、粒度分布狭窄的体质颜料。例如 SiO2 就可达到很好的消光效果,
涂料的流变性是指涂料在承受应力下的不可逆形变。它 最终可影响到干膜的质量。 由于颜料可以提高涂料的粘度,赋予涂料以好的流变性 ,从而可减小其流挂性。
有的颜料还能赋予涂料以触变性。触变性是涂料受到外
力作用时暂时产生的一种粘度变化性质。施加搅拌等作用力 时涂料粘度会降低,但停止作用力并静置一段时间后粘度又 会恢复。 但颜料使用不当也会使涂料的流变性变差,因颜料的密
8、颜料的润湿性,分散性与表面处理 颜料的润湿及分散性对涂料质量是有直接影响的,因此通 常要对颜料表面进行处理。表面处理的目的有:
①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可以控制过饱和度,从面影响颜料的形
成; ②在无机颜料粒子上存在多聚磷酸盐、二氧化硅、铅或其氢
氧化物可保持粒子的形状,防止煅烧过程中出现多孔;
③无机颜料粒子表面存在有机物涂层可以提高润湿效果,增 加颜料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从而改善涂料的流变性; ④通过表面处理还可以改善其耐光、耐候、耐酸碱和耐溶剂 性等。
4、渗色性
不同色泽的涂膜之间会互相渗透,而在交界处产生第三
色涂膜,这种现象称“渗色”。渗色的主要原因是颜料颗粒 的渗透扩散作用。 红色的有机颜料特别易于渗色。
5、颜料颗粒大小与形状 颗粒大小 颜料粒子的大小直接影响颜料的遮盖力和着色力。粒度 越小,分散度越大,反色光的面积越多,因而遮盖力越大,对 大多数颜料而言,最有效的粒子尺寸为可见光的一半。即平均 粒径为0.01~1.0um,但体质颜料和少量其他颜料的粒径较大, 单一颗粒粒径可达100um,平均粒径可达50um。下表列举了一 些无机颜料的粒径大小。粒度越小,着色力越强。
颜色的能力。着色力愈大,颜料用量可愈少,成本降低。
着色力与颜料本身特性相关,与其粒径大小也有关,颜 料的分散性也影响着色力。一般说来,粒径愈小着色力愈大
,有机颜料比无机颜料着色力高。
着色力与遮盖力无关,较为透明的颜料遮盖力低,但它 也可以有很高的着色力。
3、耐光牢度
颜料仅仅能给涂料以良好的原始色泽是远远不够的,我 们希望涂膜的色泽必须持久,最好能保持到涂膜本身破坏为 止。但许多颜料在光的作用下都会褪色,发暗或色泽变坏, 因此其耐光牢度各不相同。
9、颜料的毒性
三、颜料的主要品种
按作用分: 活性颜料
白色颜料 着色颜料 黑色颜料
功能颜料
体质颜料(惰性颜料)
彩色颜料
按来源分: 天然颜料
按化学成分: 有机颜料 无面颜料
合成颜料
1、白色颜料 钛白(TiO2)、铅白(2PbCO3· Pb(OH)2)、锌白(氧 化锌)、锌钡白(立德粉:ZnS· BaSO4)等是最常见的白色颜 料,空气也是一种很好的白颜料。 钛白
②其它氧化铁的颜料 氧化铁红:纯的Fe2O3,有人造及天然两种,制造方 法分为干法及湿法,干法是以铁盐经过高温煅烧而得 红色氧化物,湿法是以亚铁盐经氧化而制得的。湿法 产品质地较软,分散性较高,比干法好。建筑涂料中 常用湿法产品。氧化铁红遮盖力及着色力均很强,有 优良的耐光、耐热、耐大气、耐碱及耐稀酸等性能。 它是中性颜料,吸水性很小,用于涂料中能增加涂膜 机械强度,降低透水性及延长寿命,故可用于防锈涂 料中。
2、增加涂膜附着力
附着力是指涂膜与涂面结合的坚牢程度,是涂膜在经受 高速率重力作用下从底材脱落的能力。 因为涂料在固化时常常伴随有各种收缩作用而产生内应 力,这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涂料在基材上的附着,加入颜料可以
减少收缩,因颜料常为非弹性物质,不易收缩,因此可以改善
涂膜的附着力(粘着)。
3、改善流变性能
钛白是最主要的白色颜料,不溶于水和弱酸,微溶于碱
,耐热性好。钛白含80%以上的TiO2以及少量其他无机组分 如氧化铝、水合氧化铝或二氧化硅等。主要有3种结晶体:锐 钛型、板钛型和金红石型。板钛型属斜方晶型,无工业价值 。
锐钛型和金红石型同属四方晶型,但晶体结构的紧 密程度不同,金红石型晶体结构堆积紧密,晶体之间空隙 小,是最稳定的结晶形态,其硬度、密度、折射率比锐钛 型高,耐候性和抗粉化方面也比锐钛型好。金红石型在接 近紫外光的地方,有一定的吸收,而反射降低,所以它的 白度不如锐钛型,金红石型价格也贵,但因其遮盖力强, 用量少,因此合算一些,故一般常用金红石型,金红石型 钛白的遮盖力比锐钛型钛白高30%。因此除非在要求白度 极高的时候才用锐钛型。 锐钛型钛白具有很高的光活性,因而作户外涂料容易 导致涂膜的快速降解。所以锐钛型不适于户外涂料用,而 主要用于纸张涂料。下表为金红石型和锐钛型钛白的主要 性能比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