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海伦凯勒
9.海伦凯勒

9海伦•凯勒教学目标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简介: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二、初读课文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
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三、理清脉络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4.分段朗读。
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哪些事情?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2.同桌交流。
3.出示词句。
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三、学习课文第二段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读课文,读出老师对海伦的期待、鼓励、爱护。
(2)海伦开始的表现怎样?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的爱给了海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3)海伦接着做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9海伦凯勒

B.“拼命摸读”“摸出了血”
引一引:我们知道盲文是向外凸出来的,由点数和点位的不同来区分,只能靠着手指慢慢地、仔细地摸读,这样的学习远远比我们正常人来得困难。你能想象到那份艰难吗?所以文章说她的手指头——摸出了血。当时海伦年仅7岁,为了学习,她小小的手指头竟摸出了血,她会喊一声疼吗?她会哭着去找妈妈吗?她无怨无悔,为的就是学习,学会阅读。)
3.补一补:大家知道怎么书写盲文吗?
出示资料,学生朗读:
盲人的书写也比我们困难多了。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叩击盲文笔,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长时间书写,手腕、手指都会酸痛,甚至变形。
4.说一说: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5.读一读: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海伦不分昼夜,不管严寒酷暑,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学会了(引读)——“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难道不令人敬佩吗?让我们再来齐读这一段。
五下第三单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海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与厄运不屈不挠进行抗争的感人精神。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体验、感受、对话交流,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1.找一找:请齐读这段话。这段文字仅仅读一遍是不够的。大家再读读,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值得我们注意,用笔将它圈出来。
2.品一品
A.“不分昼夜”“不停地书写”
引一引:白天,海伦——;傍晚,海伦——;夜深了,妈妈多次嘱咐“海伦,睡吧”,海伦还在——。是呀,无论白天黑夜,海伦都在——,她哪顾得上休息啊!这就是不屈不饶的海伦,她不分昼夜,不停的学习。
9 海伦凯勒1

悲惨的命运竟会降临在一个 一岁半的孩子身上。痛惜之情, 一岁半的孩子身上。痛惜之情, 悲哀之感。 悲哀之感。
海伦· 9 海伦·凯勒
我会读,我会说:
从此, 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 隔绝了。 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 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 喊一声“妈妈” 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 的希望和要求。 的希望和要求。 绝望 悲伤 悲痛欲绝 苦不堪言 痛不欲生
海伦· 9 海伦·凯勒
我会认
lè zào pí zào
勒 躁 脾
勒索 急躁 脾气
燥
干燥
海伦· 9 海伦·凯勒
我会认
yǎ chénɡ náo
哑
哑巴
程
程度
挠
挠痒
海伦· 9 海伦·凯勒
我会读, 我会读,我会写
海伦· 9 海伦·凯勒
我会读, 我会读,我会写
海伦· 9 海伦·凯勒
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内容:
海伦· 9 海伦·凯勒
我会读,我会说:
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小海伦只能用暴躁,脾气越来 小海伦只能用暴躁, 越坏来表达自己的绝望、悲伤、 越坏来表达自己的绝望、悲伤、苦 不堪言。 不堪言。
海伦· 9 海伦·凯勒
她不分昼夜,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 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 拼命地摸读盲文, 拼命地摸读盲文,不停地书 写单词和句子。 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 如饥似渴, 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 头都摸出了血。 头都摸出了血。 不屈不挠、 不屈不挠、奋斗不息地学习盲文
9海伦凯勒教学案

9、海伦凯勒主备:润州区实验小学审核:润州区实验小学教导处课型:阅读授课时间教材分析:课文介绍了海伦凯勒,她小时侯因病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家庭教师萨利文老师的帮助下走进了知识的大门。
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与力量,使她享受到无声黑暗世界中独有的美:她在想象中感受世界,用触觉学会了说话……她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所有的奋斗的力量以及生命的美好。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自读课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比较完整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海伦凯勒的形象。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4、通过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示,尝试练笔,抒发学习本课后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1、通过读课文,并能比较完整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深入解读,体现人物的特点。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第一课时课时学习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句。
2、通过自读课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了解海伦凯勒的基本情况,初步感受她的形象。
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资料:海伦·亚当斯·凯勒又译为海伦·凯勒(HelenAdamsKeller,1880.6.27-1968.6.1),美国女作家,残疾教育家。
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
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猩红热,被迫失去视力和听力。
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自暴自弃,但在导师安妮·沙利文(AnnieSullivan)的帮助下,海伦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许多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语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9海伦凯勒

9.海伦·凯勒主备人:贾孝婷【教材分析】《海伦·凯勒》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
文章主要截取了海伦·凯勒幼年遭受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极大不幸后,在沙利文和萨勒老师的帮助下以惊人的毅力学习盲文、练习说话,最终战胜自我,找回自信,获取成功的几个片断,充分表现了她热爱生活、不屈不挠、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
【学习目标】1. 学习围绕“不屈不挠”这个中心,按照海伦的成长历程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 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体会她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学习“吮”、“血”的读音,“躁”、“燥”的形、义。
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1.学生是健康人,难以体会盲、聋哑人生活的疾苦。
2.对于“不屈不挠”真正含义解读。
第一层:海伦学习阅读、学习说话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精神;第二层:突破认识“水”这一难点,学习海伦遭受厄运,依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走进文本,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走出教材,学习海伦顽强的精神,懂得命运由自己主宰。
【课前准备】搜索海伦.凯勒的资料【资料链接】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一八八二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长大。
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苏利文老师。
苏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
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於学会说话了。
沙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
9.海伦凯勒

9.海伦凯勒(阅读拓展课)【教材解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语言更具鉴赏性,但由于学生没有可供借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和“永远留在世人心中”的“奋斗精神”不容易产生共鸣。
为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优雅、典范的语言,突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位置,关注爱读书、会读书目标的达成。
构建或更新学生语言世界的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为他们打好“生命的底色”。
【常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倾诉.甘霖.如饥似渴.倾注.不屈不挠”等词义,体会关键词的表达作用。
2.细读文本,通过想象和品味重点词句,抓住表现力强的关键语句,学习写法,深入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3.拓展阅读,畅谈感想,进一步认识海伦的形象,感受爱的教育。
【1+1教学目标】师拓展海伦凯勒作品中的精彩语段,进一步深化海伦不屈不挠的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兴趣.【板块一】引入人物,初步感知课文1.出示:—一个写了14本书的作家,其作品跨越世纪之后依然畅销全球,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她会说五种语言,英语、德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是一个演说家;——全球著名杂志《时代周刊》将她列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她是谁?2.板书:课题。
3.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海伦·凯勒暴躁脾气安妮·沙利文干燥玫瑰吮吸甘霖如饥似渴盲哑萨勒颤动刹那间不屈不挠(教师提示:“吮.霖”应读前鼻音;“挠.妮”声母应读鼻音“n”;“燥”和“躁”的音节和声调都相同,但在字形与字义方面有区别)(2)指名领读齐读;(3)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读,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同桌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小组内讨论并概括课文的大意,师生交流。
第一段(1):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9、海伦凯勒

2.这是她真正看到的吗?双引号里边的这个“看”字你怎么理解?这里双引号的作用是什么呢?同学们,你认为,是什么让海伦看到了如此美妙的世界?
●体会“不屈不挠”
从面对黑暗沉寂到看到美妙的世界,海伦靠什么走过了这条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的道路。现在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想到什么词?学生交流。
“学程导航”课时教案计划
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案内容
9海伦.凯勒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案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及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海伦凯勒的形象。
教案
重难点
教案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作业
设计
★《一课一练》第一、第二题。
★★《补充习题》第三题。
★★★《补充习题》第六题。
“学程导航”课时教案计划
施教时期 年月日
教案内容
9海伦.凯勒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案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潜心读文,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3.体会双引号的用法。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关于海伦凯勒的什么事情?【板书:面对黑暗沉寂】
第二板块:精读感悟
●“看”到美妙的世界。
命运看似已经无情地抛弃了她,残忍地把她禁闭在孤独的世界里。可事实上海伦凯勒却“看”到了这个世界,并用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第五自然段。
【名人故事】名人成长故事:海伦凯勒_2000字

【名人故事】名人成长故事:海伦凯勒_2000字
海伦凯勒被誉为“盲聋教育之花”,她在幼年时突然患上疾病,导致视力和听力不全,但她在努力学习和多方帮助下克服了困难,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作家、演讲家和社会活动
家。
海伦凯勒出生于1880年,她在刚满两岁时突然染上了脑膜炎,这导致她失去了视力和听力。
幸运的是,她的父母一直为她寻找治疗方案,最终在一位教育家的帮助下,海伦凯
勒得以通过手语与周围的人交流。
海伦一直非常渴望学习和进一步了解世界,但她当时并没有得到正式教育的机会。
直
到1890年,海伦和她的家人遇到了一位叫安妮·沙利文的女教师,她被海伦的母亲聘请来帮助她学习。
安妮帮助海伦学习手语、感知物品的形状和大小,以及阅读和写作。
虽然学习过程非常漫长和艰难,但海伦凯勒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最终学会了多
种语言和技能,并成功地读完了大学。
她还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支持和帮助其他身处
相似困境的人。
海伦凯勒一生都致力于教育、社会公益和人权事业,她在各种场合发表的演讲和著作,传达了她对于平等和正义的追求。
她的故事以及为他人的奉献,激励着许多人追求自己的
梦想。
总体来看,海伦凯勒的故事是一个充满勇气、坚持不懈和追求自由的故事。
她克服了
身体和情感上的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人道主
义者,她的故事也鼓舞着人们不断超越自己的困难和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