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 成本计算
基础会计学综合模拟实训(第四版)课件5-成本计算与期末会计事项ppt(业务57-72)

点击查看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信用减值损失 营业外支出 本年利润
业务70 按月预缴所得税
2.填制“企业所得税按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 (A类)简易”(以下简称“申报表”)。
填表提示: ❶根据“汇总表”,分别填列“申报表”第1行、 2行金额; ❷根据“汇总表”计算“全年利润总额”并填列 “申报表”第3行金额; ❸“申报表”第4.5.6.7.8行本书未涉及到填0; ❹根据“申报表”各行的关系计算填列第9、10、 11行金额; ❺根据“汇总表”的“所得税费用”金额,填列 “申报表”第13行金额,然后计算填列“申报表” 的第15行金额。
根据本项目任务一和任务二所编 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3号
按业务64至业务68的顺序逐笔计算填制原始 凭证,同时逐笔编制记账凭证
业务69至业务72的顺序: ① 逐笔计算填列自制原始凭证; ② 逐笔编制记账凭证; ③ 逐笔登记有关明细账。
根据“科目汇总表”3号,汇总登记总账
业务64至业务68 原始凭证填制及账务处理
业务62和业务63
业务62和业务63账务处理顺序: (1)逐笔计算填列自制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逐笔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有关明细账。
业务62 归集、分配并结转制造费用
1.月末,根据“制造费用明 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借方 发生额),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各 产品)生产工人工资的比例,计算 并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
业务操作程序:
1
❶逐笔计算填列业务64至业务68的自制
原始凭证,同时逐笔编制记账凭证。
❷集中并逐笔登记业务64至业务68所涉
《基础会计学》习题参考答案

《基础会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会计、核算、监督、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历史成本、重置成本、预计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可靠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重要性、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工具,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核算的职能亦称反映的职能,是通过专门的会计方法,反映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它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事后核算。
这里的事就是指经济活动。
通过实物计量、劳动计量作为辅助,主要通过货币计量,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会计核算是将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不仅反映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而且要反映打算发生的经济活动,还要反映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
会计监督的职能亦称控制的职能,是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发生的经济活动合理、合法。
所谓合理,是指有利于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企业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行政事业单位就是货币支出效用最大化;所谓合法,是指符合法律法规。
会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亦称会计期间假设,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无限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权责发生制从字面上理解,会计主体所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责任是统一的。
要享有某种权利,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承担了责任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基础会计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学分:4适用对象:市场营销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础会计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设该课程的任务是为后续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掌握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3.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4.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和主要的会计核算形式。
(二)能力目标本课程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一)总论1.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的含义、职能和目标一、会计的含义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三、会计的目标第二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一、会计对象二、会计要素>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重点掌握会计的含义和基本职能,掌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理解会计的目标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与一般原则。
3.作业建议布置与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相关的作业。
(二)会计要素1.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处理方法概述第二节会计确认*一、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二、会计确认的标准三、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三节会计计量一、会计计量和会计确认*二、会计计量单位—三、会计计量基础四、会计计量单位和计量基础的组合2.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说明会计处理方法包括的内容及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含义和标准,了解会计记录的各种方法,理解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
3.作业建议布置与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含义和标准相关的作业。
会计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会计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产品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
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在会计上,有几种常见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包括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
首先,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适用于生产定制产品或小批量生产的
方法。
它将生产成本分配到每个作业或订单上,通过追踪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来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其次,过程成本法适用于连续生产的情况,例如在流水线上生
产大量相似产品的情况。
这种方法将生产成本分配到生产过程的每
个阶段,通过计算每个阶段的成本来确定产品的总成本。
另外,标准成本法是通过设定标准成本来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将预期的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以评估生产效率和成
本控制情况。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还有其他一些特定行业或情况下使用的
成本计算方法,例如批次成本法、活动基础成本法等。
选择合适的
成本计算方法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产品类型和管理需求。
总的来说,会计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以确保准确计算产品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基础会计学作业

C.预测和决策 D.以上全部都对
3.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 。
A.现金 B.运输设备
C.专利权 D.开办费
4.一般说来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
A.是有区别的 B.相互一致的
9.借贷记账法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每一个账户的左边均为借方,右边为贷方。
10.一个账户的借方如果用来记录增加额,其贷方一定用来记录减少额。
11.资产类账户的贷方用来记录资产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
1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应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一致。
四、单项选择题
A.借方 B.借方和贷方
C.贷方 D.借方或贷方
9.预付供应单位材料货款,可将其看成为一种 。
A.负债 B.所有者权益
C.收益 D.资产
10.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根据 计算。
A.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费用成本的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 ,收益的 。
16.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
17.会计分录可分为 和 两种。
18.试算平衡有 平衡和 平衡两种。
B.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C.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D.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11.收益类账户的结构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
A.完全一致 B.相反
C.基本上相同 D.无关
4.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控制 B.分析 C.核算
D.检查 E.监督
5.工业企业的资金循环形态有 。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也称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也称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地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是人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的、根据客观情况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出的合理设定。
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基础会计学课程-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学课程-电子教案第一章:会计基础概念1.1 会计的定义解释会计的定义,说明会计是一门记录、整理、分析和解释经济活动的学科。
强调会计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性。
1.2 会计要素介绍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解释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1.3 会计基本原则和假设介绍会计基本原则,如会计等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
解释会计假设,如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周期假设、货币单位假设等。
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会计科目和账户介绍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解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展示如何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和账户。
2.2 记账方法介绍记账方法,包括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解释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3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介绍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解释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展示如何进行试算平衡的编制。
第三章:财务报表编制3.1 资产负债表介绍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解释资产负债表的各个部分,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3.2 利润表介绍利润表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解释利润表的各个部分,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3.3 现金流量表介绍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解释现金流量表的各个部分,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第四章:账户式会计分录4.1 账户式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解释账户式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其在会计记录中的重要性。
4.2 账户式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介绍账户式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包括借方和贷方的记录方式。
4.3 账户式会计分录的应用实例提供一些实际的应用实例,展示如何使用账户式会计分录记录不同的经济活动。
第五章:财务分析5.1 财务分析的概念和目的解释财务分析的概念和目的,强调其在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决策中的重要性。
5.2 财务比率分析介绍财务比率分析的概念和常用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比率等。
5.3 财务报表分析介绍如何使用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成本会计计算公式

成本会计计算公式
成本会计是指利用各种成本核算方法和工具,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计算、分析和控制的一种会计方法。
成本会计计算公式是指用于计算特定成本指标的数学公式。
下面是常见的一些成本会计计算公式:
1.成本价值公式:
成本价值=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
2.直接材料成本公式:
直接材料成本=原材料库存期末余额-原材料库存期初余额+原材料购进
3.直接人工成本公式:
直接人工成本=(工资总额-间接人工成本)+加班工资
4.制造费用公式:
制造费用=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能源费用+设备折旧+能耗费用
5.平均成本公式:
平均成本=计入生产成本的项目总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的项目总数量6.单位产品成本公式:
单位产品成本=计入生产成本的总费用/生产的产品数量
7.直接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变动率公式:
直接材料变动率=(期末原材料库存金额-期初原材料库存金额)/期初原材料库存金额
直接人工变动率=(期末直接人工成本-期初直接人工成本)/期初直接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变动率=(期末制造费用-期初制造费用)/期初制造费用
8.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
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
9.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加权平均法=∑(成本×数量)/∑数量
10.边际贡献额公式:
边际贡献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这些是成本会计中常用的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可以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通过准确的成本计算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成本状况,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和决策策略,提高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主营业务成本计算举例
资料:销售过程核算例33、34、35、37。账户登记情 况如下:
(3)“主营业务成本计算表”编制方法
购入A材 料4件,买价 1000元,支付 运费80元。
记账
物资采购
1 080 成本计算
总成本: 1 000元 + 80元 = 1 080元 单位成本: 1 080元╱4=270元
2.成本的作用
A 计量经营耗费 和确定补偿尺度 的重要工具
B 决定商品价格 的基础和产品竞争 能力的重要条件
成本
的作用
C 企业进行经营 决策,核算经济 效益的重要因素
D 衡量企业管理 水平和各方面工 作的重要指标
3.成本计算的意义 ●可以考核企业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可以反映和监督企业费用的支出水平; ●可以为企业进行成本预测和规划等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4.成本计算的原理 ●企业在计算不同经营阶段的各种成本时应共同遵守
的原理。包括:
A
专门为某一受益对象发生的费用
▲如果计算对象为以前月份投产,本期又有新发生的费用,且 月末存在在产品,应:
完工产品制造成本 = 该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 + 本月发生的费用 –
月末在产品成本
(2)完工产品制造成本的计入方法 ◆1)直接计入: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其他直接支出。 ◆2)间接计入:如制造费用。
(3)完工产品制造成本计算举例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
1、
功的路 。20.7.2720.7.27Monday, July 27, 2020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
•
2、
。0 1:27:03 01:27:0 301:2
180 180
◆2)间接计入:不能直接分清受益对象分配计入。
【例】购买甲材料、乙两种材料分别为2000千克、 6000千克,用银行存款支付发生的共同运费480元。
按照共同受益间接分配原理,应按买价或重量等为基 础分配计入其各自成本。
分配率 = 480/(2000+6000)= 0.06元/千克
甲材料应分配: 0.06元 2000 = 120元
•
3、
。20.7 .2701:2 7:0301: 27Jul-2 027-Jul-20
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
•
4、
。01:2 7:0301: 27:030 1:27Monday, July 27, 2020
• •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 5、
。20.7 .2720.7 .2701:2 7:0301: 27:03July 27, 2020
资料:生产过程核算例21、22,25—31。账户登记情 况如下:
(4)“完工产品制造成本计算表”编制方法
3.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 (1)基本计算方法
主营业务成本=销售商品单位成本×销售数量
▲主营业务成本即已销售商品的制造成本。若销售的商 品是多批次生产的,且各批单位成本又是各不相同的,应 采用一定方法确认销售商品单位成本。
乙材料应分配: 0.06元 6000 = 360元
借:物资采购 — 甲材料
120
借:物资采购 — 乙材料
360
贷:银行存款
480
※根据重要性原理,材料采购发生的市内小额运杂费 等,不计入采购成本,而列入管理费用。
(3)材料采购成本计算举例 资料:供应过程核算例14—18。账户登记情况如下:
4)“材料采购成本计算表”编制方法
第7章 成本计算
购入A材 料4件,买价 1000元,支付 运费80元。
记账
物资采购
1 080
总成本: 1000元+80元 =1080元
1080元╱4=270元
7.1 成本计算的意义、原理与要求
1.成本计算的含义 ◆企业归集一定计算对象的全部费用,借以确定各计
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生活总会给你谢另一个谢机会,大这个机家会叫明天 6、
。2 020年7 月27日 星期一 上午1 时27分3 秒01:27 :0320.7 .27
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
7、
。202 0年7月 上午1 时27分2 0.7.270 1:27July 27, 2020
1.成本计算一般程序的含义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进而确定其单位成本
的过程。 2.成本计算一般程序的内容
收集与整 理资料
确定成本 计算对象
确定成本 计算时间
确定成本 项目
收料单 领料单
材料 3月
工时消耗记录表 动力消耗记录表
工资分配表
制造费用分配表
在产品
产成品
4月
5 月 一般为每月末
材料采购成本 ★买价 ★采购费用
1.直接 受益直接
分配原理
2.共同 益受益间 接分配原
理
3.重要性 原理
由某些受益对象共同发生的费用 C
A B
5.成本计算的要求
◆严格遵守成本列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 ◆严格区分支出、费用和成本界限; ◆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认真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7.2 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发票
供货 企业
发货 运费单据
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和入 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等
发票
运费单据
购货 企业
(2)材料采购成本的计入方法 ◆1)直接计入:能直接分清受益对象直接计入。 【例】用银行存款购买乙材料买价3 000元,支付运费180元。 按照直接受益直接计入原理,应直接计入乙材料成本。
借:物资采购 — 乙材料 贷:银行存款
产品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
★其他直接支出 ★制造费用
设置登记 有关账户
归集与分 配费用
编制成本 计算表
物资采购
╳╳╳
生产成本
╳╳╳
直接计入或分配计入
材料采 购成本 计算表
完工产品 制造成本 计算表
7.3 制造业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
1.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1)基本计算方法
货款金额 买价+采购费用
2.完工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 (1)基本计算方法
▲如果计算对象为本月投产、本月全部完工,用下列公式计算:
完工产品制造成本 = 本月发生的费用(直接材料 + 直接工资 + 其他直接支出 + 制造费用)
▲如果计算对象为以前月份投产,本期又有新发生的费用,应:
完工产品制造成本 = 该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 + 本月发生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