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片发黄的各种原因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水稻秧苗黄化的原因有哪些,防治办法是什么?

水稻秧苗黄化的原因有哪些,防治办法是什么?

水稻秧苗黄化的原因有哪些,防治办法是什么?水稻育苗期间极易出现幼苗黄化现象,发棵慢,长势弱,不利于培育壮苗。

本文介绍水稻秧苗黄化的原因有哪些,水稻秧苗黄化的防治办法是什么,供参考。

1、基肥不足引起水稻秧苗黄化秧苗三叶前生长主要靠胚乳,三叶后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

然而,不少人认为育秧期稻苗小,不需要多少肥料,因而基肥施用不足,氮素缺乏成了导致幼苗黄化的主要原因。

防治办法:每公顷秧田用尿素60-75千克,均匀撒于畦面。

也可用1%尿素溶液,于早晨或下午叶面喷雾,每公顷喷液800千克。

2、化肥施用不匀引起秧苗黄化秧田面积小,不利于反复耙耱作业,化肥施用多为撒施,不均匀,易形成"罗圈秃"。

幼苗刚发芽时,叶色深浅基本一致,到三叶期后开始分化,黄的黄、绿的绿,黄与绿明显呈现出来。

随着苗龄的增大,黄化更为严重,植株不分蘖或分蘖少,叶片窄短,植株瘦小,自下而上叶片从叶尖开始干枯。

防治办法:用速效含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每公顷150-225千克,撒于根际周围,原则是哪一片黄撒哪一片。

同时,用1%尿素溶液喷施黄化秧苗。

3、ph值高引起水稻秧苗黄化土壤酸碱度对水稻生长有直接的影响,酸碱度对土壤养分的转化,特别是对磷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影响较大。

适于水稻生长的土壤酸碱度近于中性,秧苗喜偏酸性土壤,ph值高,影响秧苗对养分的吸收,使秧苗因营养不良而黄化。

防治办法:对于ph值高的土壤,要通过调酸降低ph值,每平方米施用硫酸锌或硫酸亚铁10-15克,将ph值调整到4.5-5.0,以抑制霉菌活性,缓解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不足,促进叶绿素的形成。

4、种子覆土浅引起水稻黄化播种时,种子覆土少,部分种谷外露,田面略干后土粒干燥,根系不能下扎,吸收不到养分和水分而形成黄苗。

防治办法:一是用过筛的沤熟有机肥每公顷1500-2000千克,轻轻撒于畦面。

二是用宽约1.5-2公分的松土铲在秧苗株间轻划,使划起的土粒掩埋种子和根颈。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病虫害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稻常见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技术。

一、水稻病害1、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包括叶片斑点、茎秆坏死等。

防治稻瘟病的关键在于选用抗病品种,同时要合理施肥、及时排水,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三环唑、稻瘟灵等杀菌剂。

2、纹枯病:纹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包括叶片枯黄、茎秆腐烂等。

防治纹枯病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井冈霉素等杀菌剂。

二、水稻虫害1、稻飞虱: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水稻的危害较大。

稻飞虱主要吸食水稻汁液,严重时会导致水稻死亡。

防治稻飞虱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吡虫啉、噻嗪酮等杀虫剂。

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

防治稻纵卷叶螟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阿维菌素、毒死蜱等杀虫剂。

三、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预防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同时,要清除田间的杂草和病残体,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方法。

通过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可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来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的防治方法。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使用农药,避免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4、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防治方法。

主要措施包括使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手段来诱杀害虫。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同时不会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水稻黄叶是什么原因 水稻黄叶病用什么药防治

水稻黄叶是什么原因 水稻黄叶病用什么药防治

水稻黄叶是什么原因水稻黄叶病用什么药防治水稻黄叶一般是由其他疫病引起,也可能是水稻缺某种元素而导致黄叶,比如缺少氮、钾、锌等元素,此时要尽快补充肥料。

今天我们聊聊水稻黄叶是什么原因,以及水稻黄叶病用什么药防治等问题。

一、水稻黄叶是什么原因水稻黄叶病可能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识别:1、白叶枯病导致的黄叶:受害后先在叶尖或叶边缘出现暗绿色斑点,后变成黄色长条开病斑,病部与健部分明显。

剪下叶片,用两块玻璃夹着,滴上清水,有烟雾状菌体涌出。

2、黄矮病诱发的水稻黄叶病:先从顶叶及其下1-2片叶发病,向上、下扩展,后逐渐发展到全叶发黄,或变成斑驳花叶,植株矮缩节间短,禾叶下垂平展,黑根多,新根少,往往纵卷黄枯死亡。

3、水稻生理早衰黄叶病:由下向上蔓延,病叶多表现橙黄色,有金属光泽,成片或全田发生。

黄叶上没有病斑,没有菌脓物。

4、肥害导致的水稻黄叶病:碳铵、氨水、农药等施用不当,会引起中毒致使成块成片稻叶熏成鲜黄或金黄色,有时黄叶上有焦灼斑。

二、水稻黄叶病用什么药如前所述,水稻黄叶原因很多,需要找到原因才可对症下药:1、水稻叶片感染上了水稻叶枯病等病症,叶尖和叶缘枯黄,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75%可湿性粉剂22克,兑水30~50千克,叶面喷雾。

不仅是这种病,其他细菌性病害也会导致水稻黄叶,如黄矮病、立枯病,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施药。

2、水稻生长过程中缺元素,通常会导致叶片发黄。

如水稻缺钾肥,常发生褐斑病和赤斑病,多数在水稻分蘖中期到抽穗期间,老叶尖端和边缘由黄变褐,发生不规则的褐斑。

缺镁起初由叶尖和边缘的脉间颜色褪绿,再由淡变黄。

水稻缺硫,主要特征表现为失绿和黄化。

解决办法是通过叶面喷施硫酸钾和硫酸镁。

3、水稻因受药害肥害而黄叶,可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赤霉素或诱抗素叶面喷雾,对药害进行缓解,修补水稻受到农药和肥料的创伤,恢复水稻正常生长。

4、水稻叶尖因受到蓟马、飞虱、螟虫的蚁螟等危害,造成叶尖变黄或黄枯。

水稻叶片枯死原因及治疗方法

水稻叶片枯死原因及治疗方法

水稻叶片枯死原因及医治方法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食粮作物,现在种植的农民朋友也很多,但是在水稻的种植进程中,很容易显现水稻叶片枯死的情形,特别在抽穗的时候,会直接导致水稻减产,那么水稻叶片枯死原因有哪些呢?接下来一起去看看吧!
1、条纹叶枯病为害
水稻感染该病后,先是心叶基部褪绿发黄,并形成黄绿相间的平行条纹,严重是心叶枯死,分蘖减少,整株死亡。

该病产生后,还会相伴稻穗畸形,直接影响抽穗结实。

2、二化螟为害
该虫害在水稻中常常产生,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危害水稻茎秆,会造成茎秆中空,导致水稻心叶发黄,并枯死,而且病株茎基部有明显蛀孔,而且茎秆里面可能还会有几条幼虫在为害。

3、基腐病为害
该病害主要危害的是水稻茎基部茎秆,会在叶鞘上形成水渍状病斑,后期变为黄色病斑,而且发病叶鞘的根节会腐烂散发恶臭味,如果水肥不能及时供应,就会导致水稻上部心叶发黄,稻穗提早枯死,不能结实。

4、心腐病为害
叶片发病后会显现褐色条斑并腐烂,后期叶片会纵卷枯黄而死,叶鞘病斑不规则,会变褐腐烂,形成所谓的假枯心,在心叶拔出时,会有腐烂的酸臭味,湿度大还会分泌出黏黏菌液,有明显的恶臭味散出。

5、管理不当
水肥管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水稻叶片发黄,追肥过量或结穗期保持深水,都会造成水稻烧根现象,水稻拔节后还打除草剂,也会造成水稻心叶变黄枯死,这种情形,心叶很难被拔起。

容易从根茎处断开,也不会有恶臭味,而且氮肥施用过量,会导致水稻植株抗逆性差,很容易促生很多病虫害,导致水稻心叶发黄枯死。

以上就是关于水稻叶片枯死原因的全部介绍,如果农民朋友想要种植出高产的水稻,一定要掌控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和管理措施,避免导致水稻减产减质的情形产生。

水稻黄叶怎么防治 水稻黄叶病防治方法.doc

水稻黄叶怎么防治 水稻黄叶病防治方法.doc

水稻黄叶怎么防治水稻黄叶病防治方法水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极为广泛。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病害的侵袭,其中黄叶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水稻黄叶病的防治技巧。

水稻黄叶病的原因1、病害叶片发黄,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得病了,这是没错的,能引起水稻发黄的病害不止一种,比如细菌性基腐病、叶枯病、立枯病、苗瘟等,感染后,都有可能出现叶片发黄的情况,针对病害问题,预防为主,防治为辅,不过一旦发病后,及时用药防治,具体可用药剂,由于病害不同,所选择药剂也会有差别,根据当地病情的严重程度,购买杀菌剂(由于药剂过多,这里不做详细介绍,有问题的朋友,可在底部留言)。

2、缺素缺氮、缺钾、缺锌等,田间都有可能出现发黄的情况,缺素原因也是毕竟常见的一种,有可能底肥施用不足,或追肥过晚,这种情况下,尽快补充肥料,除了追施氮磷钾外,一些中微量元素,可叶片喷施叶面肥补充。

3、肥害或药害肥害的话,一般有2种原因,一是撒施不当,二是用量过大;药害的话,就是除草剂问题,比如选择除草剂不对、过量、用药时期等等,肥害和药害造成的叶片发黄,一般会伴随着干尖的情况,随后叶片看着有烧焦症状,这种情况下,先换水,随后喷施叶面肥进行缓解,如果受害特别严重,就没什么好办法了。

4、虫害稻田一些常见的害虫,比如稻蓟马,也会引起水稻发黄的情况,这种也好判断,观察一些发黄的叶片,看上面有没有蓟马即可,如果有,及时打药防治,可用药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如果发生严重,一次防治效果不理想,间隔十天半月,可多次防治。

解救方式?1、开好围沟,放水露田,通气排毒,提高土壤温度,增强田间的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2、叶面喷施复硝酚钠、芸苔素内脂等生根剂,加上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促新根发出。

3、补充肥料:喷施生根剂、磷酸二氢钾等3-5天后新的根系完全形成每亩追施锌肥1公斤、氯化钾7.5-10公斤。

水稻叶尖发黄干枯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

水稻叶尖发黄干枯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

水稻叶尖发黄干枯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水稻叶尖发黄干枯可能是水稻叶尖枯病。

防治方法:1、播种前,使用50%多菌灵250-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浸种24-48小时。

2、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发现中心病株时,每亩地使用60-75g的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或40ml的40%多菌灵胶悬剂兑水60kg稀释喷雾。

一、水稻叶尖发黄干枯是什么原因水稻叶尖发黄干枯有可能是水稻叶尖枯病。

1、发生时间水稻叶尖枯病大多发生在水稻拔节期至孕穗期,抽穗期时,病情迅速扩展,至灌浆后期时,病情逐渐趋于稳定。

2、症状水稻叶尖枯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通常从叶尖或叶片边缘开始,然后沿着叶片边缘或中部往下扩展,形成长条形斑。

初期,病斑为墨绿色,然后逐渐变为黄褐色,最后变成枯白色。

病部与正常部位交界处十分明显,通常有一褐色条纹,有时呈波纹状。

病部薄而脆,容易纵裂破碎,叶尖容易破裂成麻丝状,严重时可致叶片枯死。

二、水稻叶尖发黄干枯如何防治1、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比如扬稻3号,扬稻4号,南农3005,兴籼1号等(粳稻比籼稻更加抗病)。

2、施加足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硅肥,避免偏施氮肥。

尤其是缺乏硅元素的土壤,每亩地使用7kg硅酸盐粉剂或者是15kg水玻璃作为基肥,或者是在分蘖末期的时候,喷施1%水玻璃溶液。

3、分蘖后期时,适度晒田,生长后期时,田间保持“干干湿湿”的状态。

4、合理调整种植密度,防止田间植株过密,影响到田间通风透光性。

5、在播种之前,使用50%多菌灵250-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浸种24-48小时左右,或者是使用40%禾枯灵可湿性超微粉250倍液浸种24小时左右。

6、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期间,一旦发现中心病株,每亩地使用60-75g的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或者是40ml的40%多菌灵胶悬剂兑水60kg稀释喷雾。

水稻成熟时叶片变黄的原因

水稻成熟时叶片变黄的原因

水稻成熟时叶片变黄的原因
水稻成熟时叶片变黄的原因:
一、缺乏营养
1、缺乏外源养分:水稻的成长及其发育过程,需要养分的摄取、土壤中的肥力水平,以及施肥技术的施用量都会影响叶片变黄情况,叶片缺乏外源养分会让叶片变黄。

2、缺乏钾元素:钾元素是水稻生长及其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如果水稻缺少这一元素,会导致,植株叶片变黄,最终对收成有重大影响。

二、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1、耗水量大: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耗水量较大,如果水土条件不具备的话,会导致植株的抗旱性较差,这样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叶片也会变黄。

2、热量温度度高: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热量温度对其影响较大,热量温度过高或者夜间温度过高,或者白天温度过高,都会导致植株叶片变黄。

三、病害和害虫的侵害
1、水稻稻瘟病的侵害: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的一种重要病害,如果植株受到这种病害的侵害,尤其是到了择检期,就会出现植株根部的腐烂病斑,叶片变黄的现象。

2、害虫的侵害:水稻遭受害虫侵害也会出现叶片变黄的现象,尤其是蚜虫、蝗虫等害虫,其吸取叶子的汁液,则会造成植株幼苗部分叶片变黄凋落,最终影响其收成。

水稻苗期发黄原因及防控措施浅析

水稻苗期发黄原因及防控措施浅析

水稻苗期发黄原因及防控措施浅析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水稻苗期发黄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现象,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降低产量。

对水稻苗期发黄原因及防控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高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苗期发黄的原因:1. 病害侵袭: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菌的侵袭,引起叶片发黄。

比如水稻早熟病、锈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都会导致水稻叶片逐渐变黄。

2. 营养缺乏:水稻苗期如果缺少养分,会导致叶片发黄。

主要表现为氮、磷、钾等元素的缺乏。

氮素缺乏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3. 土壤贫瘠:如果水稻生长的土壤贫瘠,缺乏养分,也会导致水稻苗期发黄的情况。

4. 病虫害侵害:某些害虫如稻飞虱、稻瘿螟等对水稻进行侵害,导致叶片黄化,并且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危害。

5. 水稻品种特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在生长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性,一些品种容易出现叶片发黄情况。

6. 适宜环境条件缺失:水稻在生长期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足,也会影响水稻叶片的发育,出现发黄现象。

1. 合理施肥:在水稻的苗期,要根据土壤和水稻的生长情况,合理地施入氮、磷、钾等各种养分,保证水稻的生长所需。

2. 喷施枯草灵: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及时使用枯草灵等农药,进行喷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3. 合理灌溉: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要保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者过少,影响水稻的生长。

4. 种植耐旱抗病品种: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5.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工作,包括消毒、轮作、杂草清除、尽早发现病害虫害等。

6. 调整适宜的生长环境:尽量避免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和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水稻苗期发黄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气候、病虫害等多种因素,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叶片发黄的各种原因及其防治
缺素发黄或缺氮发黄。

先从老叶片的尖端开始发黄,后逐渐由茎叶延及心叶,最后发展至全株成黄绿色。

秧苗生长缓慢,远看秧苗绿中带黄。

严重时由叶尖、叶缘向内枯焦。

应及时追施速效性氮肥如碳铵及尿素等。

缺钾发黄。

主要发生在大量施氮、磷的高产稻田。

病苗初期表现为生长缓慢,株形矮小,分蘖少,叶片挺直,顶端叶片丛生状。

新叶暗绿无光泽,下部老叶尖端首先发黄,有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斑点,后沿叶脉向基部扩展,最后整体叶片变成赤褐色枯死,远看像被火烧焦一样,这种典型的缺钾赤枯症,要立即排水,采用间隙灌溉及时追施钾肥,如氯化钾、草木灰等。

缺锌发黄。

主要发生在山区的冷浸田,一般在插秧后20天左右出现发病高峰。

叶基部中脉先黄化,后面黄红色或红褐色斑,叶片变窄,叶脉发脆易断,叶片老化较快,新叶出叶速度慢而细窄,中脉失绿褐色,可用硫酸锌等肥料进行补救,如用0.1%的硫酸锌进行多次叶面喷施。

中毒发黄或硫化氢中毒。

根系发黑,并有臭鸡蛋气味冒出,白根少而细羽;基部老叶呈黄褐色,叶尖枯焦,随后老叶枯死,上部仅剩1—2片绿色新叶。

有机酸中毒,稻株根系萎缩,很少发生新根,植株根系表皮发生脱落。

叶色显黄,或产生萎缩现象。

严重时下部叶片枯黄而死。

救治的办法是凡发生中毒性发黄的稻田立即排水晒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氧排毒。

并结合中耕,在晒田复水时施用氮、磷、钾速效肥料,改善稻株的营养条件。

在有机酸过多的田块,施用土壤
改良剂,如生石灰等以中和酸性,消除有害物质。

肥害或药害发黄。

碳铵、氨水、农药等如果施用不当,会引起中毒发黄,导致成块成片稻叶熏成鲜黄或金黄色,有时黄叶上有焦灼斑。

药害严重时,叶片出现斑点,失绿、焦灼或者枯萎、黄化,甚至全株枯死。

若及时发现可用灌满田水、喷洒清水等办法减轻药害程度。

此外,肥害或药害发生后要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以增强植株长势,增强抵抗能力。

病害感染发黄或白叶枯病黄叶。

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上,先是产生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着叶脉扩展成斑条,呈灰白色,病部与健部分界明显,病斑上常有黄胶色的“菌脓”。

细菌性条斑病黄叶,心叶黄褐色枯死似假枯心苗、叶片、叶鞘上有褐色条斑,病斑上折断中脉后可见黄色“菌脓”,后期感病时,叶片顶部至半片叶以上枯白,远望一片火红。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黄叶。

心叶凋萎卷缩,有的已经变黄枯死,似三化螟为害所造成的枯心苗,但茎基部常发黑,茎节变硬变脆,易折断且有一种腐臭味。

生理早衰黄叶。

由下向上蔓延,病叶多表现为橙黄色,有一定金属光泽,成片或全田发生。

黄叶上没有病斑,没有菌脓物。

生理早衰黄叶是由于水稻生长后期根系活力衰退,或与品种有关的一种生理性的黄叶现象。

其防治办法是选用抗早衰的水稻品种,后
期防止稻田断水过早,保持湿润灌溉等办法。

而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造成的黄叶,均为细菌性病害侵染引起,如选用多菌灵、叶青双等药物,适时晒田,病情得到控制后追施二次肥料,有利于控制蔓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