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考试复习

合集下载

建筑考试】《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建筑考试】《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建筑考试】《建筑物理》复习资料Brightno2011年01月09日 01:38:10第一章建筑声学基本知识1、了解声音的基本性质,明确声功率、声强、声压、声功率级、声强级、声压级、频程和频谱等有关建筑声学物理概念及计算方法。

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符号:W,单位:瓦(W),微瓦(μW)声强:在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所通过的声能。

符号:I,单位:(W/m2),声强与声功率的计算:I= w/s声压:某瞬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压强的改变量。

符号:p,单位:N/m2, Pa(帕),μb(微巴)。

1N/m2 = 1 P a = 10 μb声压级:一个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20。

Lp = 20lg (p/p0) (dB) (在0~120分贝之间)式中p0——参考声压(基准声压),p0=2´10-5N/m2,使人耳感到疼痛的上限声压为20N/m2声强级:一个声音的声强与基准声强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10。

LI = 10lg (I/I0 ) (dB) (在0~120分贝之间)式中I0——参考声强(基准声强),I0=10-12W/m2,使人耳感到疼痛的上限声压为1W/m2。

声功率级:一个声音的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10。

LW = 10lg W/WO (dB) (在0~120分贝之间)式中W0——参考声功率(基准声功率),W0=10-12W声音的叠加:P270-271公式频谱表示某声音频率组成及各频率音量的大小倍频程(倍频带):f2 / f1=2n, n=1,中心频率:125,250,500,1000,2000,,4000…Hz。

1/3倍频程(1/3倍频带):f2 / f1=2n, n=1/32.掌握声音在户外的传播的规律和计算(一)点声源随距离的衰减在自由声场中,声功率为W 的点声源,在与声源距离为r 处的声压级Lp 和距离r 的关系式:Lp =Lw –11 –20 lg r (dB)从上式可以看出,观测点与声源的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降低 6 dB,(二)线声源随距离的衰减线声源,如公路上的车辆,声波以圆柱状向外传播,当线声源单位长度的声功率为W,在与声源距离为r 处的声强为声压级为:Lp = Lw –8 –10 lgr (dB)因此,观测点与声源的距离每增加一倍,声压级降低3 dB。

建筑物理考试题及答案

建筑物理考试题及答案

建筑物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建筑物理中,下列哪项不是热传导的三个基本方式?A. 对流B. 辐射C. 传导D. 蒸发答案:D2. 在建筑设计中,关于日照分析,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日照分析有助于确定建筑物的最优布局B. 日照分析可以帮助提高能源效率C. 日照分析只考虑太阳高度角D. 日照分析可以评估建筑物的自然光照条件答案:C3. 以下哪种材料不适合用于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A. 岩棉B. 玻璃纤维C. 聚苯乙烯泡沫D. 金属板答案:D4. 建筑声学中,混响时间是指:A. 声音从产生到消失的时间B. 声音在室内反射后持续的时间C. 声音在室外传播的时间D. 声音在建筑内部传播的时间答案:B5. 在建筑光学中,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室内光照的因素?A. 窗户的大小B. 房间的颜色C. 天气条件D. 照明设备的效率答案:C6. 建筑中使用双层玻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采光B. 增加美观C. 隔热和降低噪音D. 提高结构强度答案:C7.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建筑物理中的光学问题?A. 光污染B. 色彩搭配C. 热辐射D. 眩光答案:C8. 在建筑热环境设计中,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提高室内热舒适性?A. 增加室内植被B. 优化窗户设计C. 使用高反射率的地面材料D. 合理布局室内空间答案:C9. 建筑中采用自然通风的目的是什么?A. 降低能耗B. 提高室内空气质量C. 减少噪音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下列哪项不是建筑声学设计中常用的吸声材料?A. 矿棉板B. 木质吸声板C. 金属板D. 泡沫玻璃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建筑物理中“热桥”现象及其对建筑能效的影响。

答案:热桥是指在建筑物的外围结构中,由于某些部位的热传导性能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导致热量快速传递的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是由于建筑结构中的金属连接件、外墙与楼板或屋顶的连接处等造成的。

建筑物理各章复习重点知识

建筑物理各章复习重点知识

第一章1.室外热湿作用:属于室外的因素如太阳辐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雨雪等,统称为室外热湿作用2.室内热湿作用:属于室内的因素如空气温度和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和水分等。

统称为室内热湿作用3.室内热环境的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环境辐射温度。

4.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约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25%~30%5.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室内空气温度、有效温度ET、热感觉PWV-PPD指标6.7.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8. 相对湿度:在一定湿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fmax的百分比。

9.10.露点温度:在大气压力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11.气候要素:空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降水,积雪,日照以及冻土等都是组成室外热湿气候的要素。

12.气候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13.采暖期:某一地区建筑设计计算采暖天数,即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c的天数。

14.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在采暖期的起止日期内,室外逐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15.采暖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c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乘以采暖期天数的数值。

16.城市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1)高密度的建(构)筑物改变了地表(下垫面)的性态;a.由粗糙度改变所引起的,对地表大气层而言,城市是一体化的下垫面曾,他对太阳辐射的净吸收率,对地转风的摩擦系数增大,而对天空的长波辐射系数减少b.表面材料性质改变使得光合作用引起的自然能量固化过程停止,失去湿“呼吸”功能从而加大了固汽两相显热交换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与资源消费结构a.向空气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增强城市区域的温室效应,b.向城市覆盖层内排放大量人为热量17.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法:导热、对流和辐射18.导热系数是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c时,在1h内通过1m2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建筑物理作为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涵盖了建筑物理学、建筑材料学、建筑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考试前的复习资料往往是考生关注的重点之一,下面就来整理一下建筑物理复习资料吧。

一、建筑物理学建筑物理学是建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建筑在可持续性设计、建筑物性能、室内舒适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建筑物理学的课程内容包括建筑物理学概述、建筑热学、建筑声学、光学、风工程等。

在建筑物理学的学习中,除了通读教材外,还可以结合各种建筑物理学相关的论文、教学视频、公开课等资源,提高对建筑物理学的理解深度。

在这些资源中,也可以寻找到一些精品课程,如清华大学建筑学系的《建筑物理学》公开课。

二、建筑材料学建筑材料学是建筑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建筑物理学、建筑结构、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等课程的基础。

建筑材料学主要讲授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应用。

在建筑材料学的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使用范围以及安全检测等相关知识。

此外,还需要多看一些图解性的书籍,对不同材料的结构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三、建筑环境科学建筑环境科学是研究建筑物内外环境与人体健康、舒适的学科。

它涵盖了室内环境质量、建筑热环境、采光与自然通风、建筑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建筑环境科学的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建筑物内外环境与人体健康、舒适的关系,以及室内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控制方法。

此外,还需要掌握建筑热环境、采光与自然通风、建筑声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可以多看一些实例分析,提高应用能力。

四、实验课程在建筑物理复习中,除了理论课程之外,实验课程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建筑物理知识的理解。

在实验课程中,学生可以亲手操作建筑物理实验设备,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来验证课本中的理论知识。

此外,还可以借助虚拟实验等一系列模拟软件,来帮助理解建筑物理学知识。

总结:建筑物理作为建筑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涵盖了建筑物理学、建筑材料学、建筑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热工部分一、基本概念1.导热系数(λ):反映了材料的导热能力。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厚度材料层两面温差为1K ,在1h 内通过1㎡截面积的热量。

单位:)/(K m W • (金属>非金属和液体>气体) 影响因素:1) 材质;2) 材料干密度(正);3)材料含湿量(正);4)温度(正)2.对流换热系数(c α):表示物体对流换热能力,数值上等于温差为1K ,在1h 内通过1㎡截面积的热量。

影响因素:气流状况(是自然对流还是受迫对流);构件位置(是处于垂直的、水平的或是倾斜的);壁面状况(是有利于气流流动还是不利于流动);传热方向(由下而上(快)或是由上而下(慢))等主要影响因素。

3.辐射换热系数(r α):表示物体辐射换热能力。

数值上等于温差为1K ,在1h 内通过1㎡截面积的热量。

影响因素:各物体的表面温度、发射和吸收辐射热的能力(ε、T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4.平壁的表面换热系数()e i αα、:是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和辐射换热系数的和。

5.辐射热的吸收系数、反射系数 、黑度 00,I I r I I r h h ==αρ分别称为吸收系数和反射系数。

黑度(ε):灰体的全辐射本领与同温下绝对黑体的全辐射本领的比值。

对于任意特定波长,物体对辐射热的吸收系数在数值上与其黑度ε是相等的。

这就是说,物体辐射能力愈大,它对外来辐射的吸收能力也愈大;反之,若辐射能力愈,则吸收能力也愈小。

6.材料蓄热系数(S):半无限厚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qo A 与温度波动振幅f A 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

单位为:W/(㎡·K ) 影响因素:谐波周期;材料基本物理指标0ρλ、、c 等。

物理意义:半无限厚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表面对谐波热作用的敏感程度。

7.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Y ):材料层表面的热流波动振幅q A 与表面温度波动振幅f A 的比值。

8.热惰性指标:S R D x •=称为厚度为x 的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表示围护结构在谐波热作用下反抗温度波动的能力。

(完整版)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完整版)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一、传热的基本方式0.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1.传热的特点:传热发生在有温度差的地方,并且总是自发地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3.导热:定义:指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靠物质微观粒子(分子、原子、自由电子等)的热运动引起的热能转移现象。

导热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发生,但只有在密实的固体中才存在单纯的导热过程。

4.对流:定义: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中,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促使流体产生对流的原因:1.本来温度相同的流体,因其中某一部分受热(或冷却)而产生温度差,形成对流运动,称为“自然对流”.2. 因受外力作用(如风吹、泵压等)迫使流体产生对流,称为“受迫对流”。

工程上遇到的一般是流体流过一个固体壁面时发生的热量交换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单纯的对流换热不存在,总伴随有导热发生。

5.辐射:定义:辐射指依靠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热射线(能产生显著效应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现象。

自然界中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 )的物体,都能发射辐射热,同时,也不断吸收其它物体投射来的辐射热。

特点:辐射换热时有能量转化:热能--辐射能--热能。

参与换热的物体无须接触。

6.温度场:热量传递的动力是温度差,研究传热时必须知道物体的温度分布。

对某一物体或某一空间来说,某一瞬时,物体内各点的温度总计叫温度场。

物体内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定温度场;反之,则为不稳定温度场。

二、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1.平壁导热:定义:指通过围护结构材料传热。

2.经过单层平壁导热: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称为热流强度。

热阻:导热过程的阻力。

为导热体两侧温差与热流密度之比。

在同样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材料层的热量越少;增加热阻的方法:加大平壁厚度或选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建筑物理复习

建筑物理复习

1.热带地区常用的穹顶和拱顶的建筑优点有哪些?答:a. 室内高度有所增加,可使热空气聚集在远离人体的位置.b. 拱顶和穹顶建筑是为了建筑的美观需要. c.一部分屋顶处于阴影区,可以吸收室内部分热量.2.太阳的短波辐射有哪些?答:a.天空和云层的散射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3.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答: a.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4.冬天室内外墙体内部的内表面结露的主要原因?答: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5.什么叫导热?导热的原理答:导热是指物体中有温差时,由于直接接触的物质质点作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

(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导热)*在气体中是通过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时互相碰撞而导热;在液体中是通过平衡位置间歇移动着的分子振动引起的;在固体中,是平衡位置不变的质点振动引起的;在金属中,主要是通过自由电子的转移而导热。

6.通过导热系数,怎么判断绝热材料?答:工程上通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25的材料,作为保温材料(绝热材料),如石棉制品、泡沫混凝土、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制品等。

各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大致范围是:气体为0.006~0.6;液体为0.07~0.7;建筑材料和绝热材料为0.025~3;金属为2.2~420。

7.钢筋混凝土、珍珠岩、平板玻璃、砌体、胶合板的导热系数?高低顺序答:钢筋混凝土:1.74 珍珠岩:(散珍珠岩:0.042~0.08、水泥珍珠岩0.07~0.09)平板玻璃:0.76 砌体:0.87~1.02 胶合板:0.14~0.16胶合板<珍珠岩<平板玻璃<砌体<钢筋混凝土8.决定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3个?答: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9.热压,形成风的主要条件有哪两个?答:a.室内外空气温差所导致的空气密度差B.进出气口的高度差10.城市与郊区的太阳辐射的对比答:城市与郊区相比,郊区得到的太阳辐射多,城市的平均风速低,郊区的湿度大,城市的气温高,城市气候的特点表现为热岛效应。

建筑物理复习

建筑物理复习

建筑声学1.声的绕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前进,而其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的现象。

(名词解释)2.声音的叠加运算特点:1)不同声压级叠加,总声压级较其中大者的增加值≤3dB。

2)两个声压级间差值≥10dB(15dB)以上,总声压级较大者的增值≤0.5dB。

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的,只+3dB。

两个声压差超过15dB,则附加值可忽略。

3.人耳的听阈20——20000HZ青年人能听到20000HZ,中年人能听到12000——16000HZ的声音。

4.响度级定义:某一声音的响度级,是在人的主观响度感受上与该声音相同的1000HZ纯音的声压级。

某频率声音的响度级等于根据听力正常的听音的判断为等响的1000Hz纯音的声压级。

单位:方5.倍频程若两个频率的比值为2的n次方,那么我们就称这两个频率相差n个倍频程。

n = log2(f2 / f1)6.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音调:主要决定于声音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但它还和声压级及其组成成分有关。

音色:由频谱决定。

虽然基音相同,但由于各种生源的性质不同,其泛音组成部分各不相同。

人们根据泛音的频率成分及其相对强弱来区分各种不同的音色。

7.时差效应现象:视觉有停留的现象(感受到刺激不会立即消失)而听觉有积累和衰变的过程定义:两个声音先后到达(同样的声),如果时间相差在50ms以内,听起来感觉为一个声音,仅是音色和响度发生了变化。

回声当两者的时差超过50ms,也就是相当于声程差超过17m时,人耳就能辨别出它们是来自不同方向的两个独立的声音,即产生回声8.掩蔽效应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听觉灵敏度因为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名词解释)掩蔽量特点:1)低频声的掩蔽范围大2)高频声掩蔽范围小。

3)频率相近,掩蔽量大4)掩蔽声压级高,掩蔽量大。

9.噪声来源1)室外环境噪声1.交通噪声2.工业噪声3.建筑施工噪声4.社会生活噪声2)建筑内部噪声3)房屋围护结构撞击噪声10.驻波:2列频率相同以相反方向行进的声波,叠加后的合成声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理考试复习资料·试从隔热的观点来分析:(1)多层实体结构;(2)有封闭空气间层的结构;(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它们的传热原理及隔热的处理原则。

答:(1)多层实体结构:多层实体材料的传热方式主要是导热。

处理原则:1)为了提高材料层隔热的能力,最好选用λ和α都比较小的材料;2)采用粘土方砖或外饰面采用浅色,可使隔热效果良好。

(2)有封闭空气间层的结构:在封闭空气间层中的传热方式主要是辐射。

处理原则:1)在间层内铺设反射系数大、辐射系数小的材料如铝箔;2)外饰面的轻质隔热材料和浅色也很重要。

(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是当室外空气流经间层时,带走部分从面层传下的热量,从而减少透过基层传入室内的热量。

处理原则:1)增加进气口和排气口处的风压或热压;2)通风间层内表面不宜过分粗糙,进、出口的面积与间层横截面的面积比要大。

·为提高封闭间层的隔热能力应采取什么措施?外围护结构中设置封闭间层其热阻值在冬季和夏季是否一样?试从外墙及屋顶的不同位置加以分析。

答:提高封闭间层的隔热能力采取措施:(1)在间层内铺设反射系数大、辐射系数小的材料如铝箔;(2)把封闭间层放置在冷侧。

外围护结构中设置封闭间层,在冬季和夏季其热阻值情况:(1)空气间层的热阻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1)间层两个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对流换热;(2)是界面之间的辐射换热强度辐射换热。

(2)在有限空间的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的厚度,间层的位置、形状,间层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所以,对流换热不同,屋顶和外墙的热阻不同。

(3)由于冬、夏空气间层所处的环境温度,其间层中的辐射和对流换热量都随环境温度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其辐射传热不同,在低温环境中辐射换热量比高温环境少,热阻较大。

·试从降温与防止地面泛潮的角度来分析南方地区几种室内地面(木地板、水泥地面、磨石子地面或其它地面)中,在春季和夏季哪一种地面较好?该地面处于底层或楼层时有无区别?答:从降温与防止地面泛潮的角度来看,在春季和夏季用选用:木地板.因为,在南方湿热气候区,在春夏季节,为了要避免“差迟凝结”现象(室外空气温度和湿度骤然增加时,室内物体表面由于热容量的影响而上升缓慢,滞后若干时间而低于室外空气的露点温度,当高温高湿的室外空气流过室内低温表面时必然发生大强度的表面凝结),用热容量小的材料装饰地板表面,提高表面温度,减小夏季结露的可能性,效果较好。

若用木地板,处于底层时,由于地层土地的热惰性大,表面温度较低,结露更为严重,所以,用木地板时要架空地面,用空气层防结露。

·采暖房屋与冷库建筑在蒸汽渗透过程和隔汽处理原则上有何差异?答:采暖房屋:水蒸汽是由室内向室外渗透,隔汽层应设置在室内高温高湿的一侧冷库建筑:水蒸气是由室外向室内渗透,隔汽层应设置在室外高温高湿的一侧·试说明一般轻质材料保温性能都比较好的道理,并解释为什么并非总是越轻越好?答:轻质材料一般空隙率较大,导热系数随空隙率的增加而减小,所以材料的热阻比较大,保温性能比较好。

但是,当材料轻(密度小)到一定的地步,太大的空隙率,会使对流传热显著增加,孔壁温差变大,辐射传热加大,这样会使大量的热量散失掉,保温性能降低。

·试详述外保温构造方法的优缺点。

答:外保温的优点:(1)使墙或屋顶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

(2)由于承重层材料的热容量一般都远大于保温层,所以,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外保温对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十分有利(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表面局部结露。

(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

外保温的缺点:(a)外保温比较适合住宅,规模较大的建筑如办公大楼,外保温效果不明显。

(b)墙体外保温处理,在构造上比内保温复杂,外饰面比较难处理。

·倒铺屋面有哪些好处?目前在推广应用方面存在什么困难?答:倒铺屋面好处:可消除屋顶内部结露,从而提高保温层的保温效果,又使防水层得到保护,大大提高防水层的耐久性。

推广应用方面存在困难:一是倒铺屋面对保温材料要求高,目前,还没有适合倒铺屋面的理想材料;二是保温层上面的覆盖层,一般用大阶砖、混凝土预制板、卵石、蛭石等,造价比较高。

·为什么空气间层的热阻与其厚度不是成正比关系?怎样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答:固体材料层内是以导热方式传递热量的。

在空气间层中,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都明显的存在着,其传热过程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空气层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热转移过程,包括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其热阻取决于间层两个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和界面之间的辐射换热强度。

所以,空气间层的热阻与厚度之间不存在成比例地增长关系。

1.将空气间层布置在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减少辐射换热量2.在间层壁面上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目前建筑中采用的主要是铝箔。

·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温度。

各要素均影响人体热舒适感。

室内空气温度:是表征室内热环境的主要参数。

对于一般民用建筑,按房间的使用要求而对房间的温度有相应的规定:冬季室内气温一般应在16~22℃,夏季空调房间的气温多规定为24~28 ℃,并以此作为室内计算温度。

室内实际温度则由房间内得热和失热、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度及通风等因素构成的热平衡所决定,设计者的任务就在于使实际温度达到室内计算温度。

空气湿度: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50~60%。

在大多数情况下,即气温在16~25℃时、相对湿度在30~70%范围内变化,对人体得热感觉影响不大。

如湿度过低(低于30 %),则人会感到干燥、呼吸器官不适;湿度过高则影响正常排汗,尤其在夏季高温时,如湿度过高(高于70 %)则汗液不易蒸发,最令人不舒适。

气流速度:室内气流状态影响人的对流换热和蒸发换热,也影响室内空气的更新。

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舒适的气流速度应小于0.3;环境辐射温度:环境辐射温度对室内热环境有很大影响。

在炎热地区,夏季室内过热的原因除了夏季气温高外,主要是外围护结构内表面的热辐射,特别是由通过窗口进入的日辐射所造成。

而在寒冷地区,如外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度过低,将对人产生“冷辐射”,也严重影响室内热环境。

·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答:1、表观颜色对外围护结构外表面的辐射传热有影响:黑色表面,其辐射能力和对外来辐射的吸收能力均较大,浅色表面,对可见光部分辐射吸收很少,在长波部分,其吸收能力和黑色面几乎一样;表观颜色对结构内的空气间层没有影响。

2、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均有影响,比较粗糙的表面,无形中加大的外表辐射的面积,增大了辐射传热。

·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对开发有利于夏季防热的外表面装修材料,有什么启发?答:选择性辐射体也称非灰体,只能发射某一些波长的辐射线,同时也只能吸收某一些波长的辐射线,不像黑体全波段吸收和反射辐射热,所以,夏季作为以非灰体为主要成分的外饰面材料,自然得热少,表面温度低,起到防热的作用。

·根据自己的经验,列举几个外墙内表面或地面产生表面结露现象的实例,并说明结露的原因答:1、淋浴房内表面有水析出:原因在于,在一定的温度下,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多余的水蒸气被析出变成水附着在墙壁表面。

2、冬天窗玻璃表面的水珠或冰花:原因在于:窗玻璃处的温度过低,低于室内的露点温度,多余的水蒸气变成水或结冰。

1、建筑热环境分为室内热环境和室外热环境。

属于室内和室外的因素分别有哪些?答: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因而,建筑热环境分为室内热环境和室外热环境。

属于室外的因素:太阳辐射、空气的温、湿度、风、雨雪等--室外热湿作用。

属于室内的因素:空气温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水分等--室内热湿作用。

2、建筑热环境设计包括哪些?建筑热环境设计目标是什么?答:建筑热环境设计包括:建筑保温设计、防潮设计、隔热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等。

建筑热环境设计目标:舒服,健康,高效。

从生态建筑开始。

3、拱顶和穹顶的优点在于?答:室内高度有所增加,人们头顶富裕的空间,可以保证热空气的上升和聚集在远离人体的位置;屋顶的表面积有所增加,太阳辐射作用在扩大的面积上,平均的辐射强度相对降低,屋顶吸收的平均热量下降,因此对室内的辐射强度有所减少;在一天的多数时间内,一部分屋顶处于阴影区,可以吸收室内和相对较热的屋顶部分的热量,将其辐射到阴影区内温度较低的空气中。

4、结合气候设计的五大要素:答:气候设计的五大要素: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气压与风,大气湿度,凝结与降水。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来自太阳的电磁波辐射。

气压与风大气湿度凝结与降水;空气温度;在地球表面上,太阳光谱的波长范围约在0.28~3.0微米之间。

太阳光谱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区段: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线相垂直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里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值约为13672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太阳辐射在透过大气层到地面的过程中又受到大气层中臭氧、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的吸收和反射而减弱。

其中一部分穿过大气层直接辐射到地面的称为直射辐射;被大气层吸收后,再辐射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凡是起源于太阳的辐射,包括地球上水面、玻璃和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以及天空和云层的散射均属短波辐射。

建筑物这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以及最后辐射输出的能都是长波辐射空气温度室外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5、什么是“城市热岛”现象?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答:在建筑物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由于地面覆盖物吸收的辐射热多,发热体也多,形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即”城市热岛”现象。

.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1.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扩大绿化面积。

2.避免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7、传热方式有几种?分别是什么?答:有三种 : 辐射、对流和导热。

建筑物的传热大多是三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8、导热系数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强。

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答:物理意义: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

影响导热系数数值的因素:物质的种类(液体、气体、固体)、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等。

导热系数越小,说明材料越不易导热9、什么是玻璃的温室效应?答:玻璃对太阳辐射中大部分波长的光可以透过,而对一般常温物体所发射的辐射(多为远红外线)则透过率很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