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各论 第十七章 补虚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 第十七章 补虚药

中药学 第十七章 补虚药

第十七章补虚药(一)补气药1、人参人身-下焦-中焦-上焦-口-头脑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补气力强,范围广,补气强身要药。

善治心气虚之心神不宁2、党参党参脾肺气血津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类似人参,但力不及人参,常替代治疗脾、肺气虚轻症3、西洋参、太子参西洋参,补气阴,能清热,能生津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寒补之品太子不去见金妃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4、黄芪黄芪气脾,升降浮沉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利尿消肿,拖毒生肌,益卫固表能升举阳气,善治脾虚中气下降;益胃固表,善治气虚自汗。

5、山药山腰一起养蚯蚓,不批,废事,股金自带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平补肺、脾、肾之气阴。

6、白术、白扁豆白术一气,剑劈早市水旱台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长于补脾气扁豆剥皮,喝盅,画狮白扁豆—补脾和中,化湿7、甘草、饴糖、绞股蓝甘草不发脾气,去谈可换4条河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一堂不重换人课饴糖—补益中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嚼不烂一见谈客死绞股蓝—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8、大枣、蜂蜜大早播种,一起血案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蜂蜜补,众人早通读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9、刺五加、红景天、沙棘刺五家,意见不审案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今天建议,请客活鱼红景天—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杀鸡讲小时,课堂活跃沙棘—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二)补阳药1、鹿茸、紫河车(搞)鹿茸,赴沈阳,已经雪,筋骨强,挑重任,脱冻疮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脱疮毒。

峻补元阳,大补精血,为血肉有情之品。

紫河车补:肾精血气紫河车—补肾益精,养血益气平补气血精阳。

善治肺肾两虚、精血不足、气血两虚2、巴戟天、淫羊藿、仙茅、阳起石拔羊毛(巴羊茅),阳起石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巴】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淫羊藿】温肾壮阳,祛寒除湿【仙茅】温肾壮阳【阳起石】巴戟天—补肾助阳,祛风除湿类似淫羊藿,但作用较缓。

中药药理学――补虚药

中药药理学――补虚药

中药药理学――补虚药凡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以增强抗病能力,除去虚弱证候的药物,称为补虚药,或称补益药。

补益即扶正培本。

使用补益方药治疗虚证的方法,称为补益法;亦称扶正培本法或扶正培本治则。

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补虚药亦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阳药四类。

补气药(益气药)主假如补益性情、肺气和心气,用于气虚证;补血药(养血药)能补心、肝血虚、用于血虚证;补阴药(滋阴药)能养阴、滋液、润燥,用于肺、肝、肾、脾、胃阴虚证;补阳药(助阳药)能补贴肾阳,用于肾阳虚证。

补虚药合用于各样病因惹起的虚证。

不单用于气血阴阳不足的病证,以增强体质、除去虚弱症状,促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也可用于病邪未尽,正气已衰的病证,可在法邪的药物中适合配伍补虚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扶正法邪”,进而战胜疾病。

补虚药的药理作用可概括以下(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补虚药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特异性免疫功能或体液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这是补虚药扶正培本的药理作用的基础之一。

①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主要表此刻以下二个方面:高升外周白细胞。

小鼠接受大剂量抗癌药环磷酞胺所致白细胞减少,党参、白术、熟地、白芍、枸杞子、鹿茸、补骨脂、天冬、女贞子等对此有必定保护作用。

别的人参、黄芪、阿胶等均有必定程度高升白细胞作用。

灵芝亦能显然增添正常人及自细胞减少患者的白细胞。

增添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人参、刺五加、党参、黄芪、白术、当归、淫羊藿、枸杞子等很多药物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的作用,特别是补气药,有较显然的效应。

131I 化血浆蛋白胶体颗粒注入小鼠后,测定其在血液中的廓清速度,来认识巨噬细胞活力,发现党参、黄芪、白术和灵芝等均有增强巨噬细胞活力的作用。

党参并能提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黄芪多糖对巨噬细胞功能有促使作用。

当归或阿魏酸能明显地促使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刚果红的廓清率和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

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十七章 补虚药.

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十七章 补虚药.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十七章补虚药概述【药性特点】多具有甘味。

【功效】补虚【适应证】虚证【使用注意】1.无虚勿补。

误用补虚药有“误补益疾”之弊。

2.对证选药。

分气血,别阴阳,辨脏腑,明寒热。

3.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

避免闭门留寇。

4.顾护脾胃、整体调节。

5.注意服法用法及剂型。

【配伍】气虚常致阳虚,而阳虚多兼气虚;血虚易致阴虚,阴虚多兼血虚。

故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须为用。

其次,应根据兼证的不同,进行适当配伍。

第一节补气药【药性特点】性味以甘温或甘平为主;少数兼具苦、寒。

主归脾、肺经;少数药归心、肾经。

【功效】补气【适应证】气虚证人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

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甘而微苦,微温而不甚燥热,药力强大,为补气强身之要药。

既善大补元气,治气虚欲脱;又善补脾肺之气,治脾肺气虚诸证;还能补气而生津、安神、益智,治津伤口渴、消渴、心神不安、惊悸健忘等。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病证】(1)气虚欲脱,脉微欲绝。

大补元气而为救脱要药。

(2)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3)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4)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5)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配伍】人参配附子:人参甘温补气,力宏固脱;附子辛热回阳,补火救逆。

两药相合,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亡阳气脱效佳。

人参配蛤蚧:人参甘温善补肺气,蛤蚧性平补肺益肾。

两药相合,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生脉饮):人参性温补气,麦冬寒凉滋阴,五味子酸收敛阴。

三药相合,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为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常用。

【用量用法】3~9g,宜文火另煎,对入其它药汤内服用。

益气救脱可用15~30g。

野生人参功效最佳,多用于挽救虚脱;生晒人参性较平和,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药性偏温,多用于气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为保证人参的补气药效,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

中药学药二冲刺金题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七章:补虚药

中药学药二冲刺金题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七章:补虚药

中药学药二冲刺金题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七章:补虚药一、最佳选择题1.哈蟆油的功效是A.补肾益精,养阴润肺B.滋阴益肾,清肝明目,利尿C.滋阴补血,生津,润肠D.滋肾补肝,清虚热,明目乌发E.滋阴益肾,凉血止血2.能清肺火,滋肾阴的药物是A.沙参B.玉竹C.麦冬D.天冬E.石斛3.鹿茸的功效是A.调冲任,托疮毒,祛风湿B.壮肾阳,益精血,祛风湿C.壮肾阳,托疮毒,祛风湿D.壮肾阳,强筋骨,祛风湿E.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4.既能补中益气,又能生津养血的是A.大枣B.何首乌C.黄芪D.甘草E.党参5.沙苑子的功效是A.润肠通便B.祛寒除湿C.养肝明目D.补阴益阳E.益气养血6.常与女贞子配伍,滋补肝肾之阴力增,多治肝肾阴虚之证的是A.益智仁B.何首乌C.墨旱莲D.百合E.天冬7.既治脾肺气虚证、又治热病伤津及心神不安,宜选A.白术B.山药C.人参D.黄芪E.以上均是8.下列为气血双补之品的药物是A.大枣B.甘草C.蜂蜜D.人参E.山药9.下列药物中药性偏于寒凉,为凉补之品的是A.党参B.人参C.黄芪D.西洋参E.白术10.善温脾开胃摄唾的药是A.砂仁B.益智仁C.肉豆蔻D.沙苑子E.菟丝子11.墨旱莲的功效是A.滋阴,润肠B.滋阴,软坚C.滋阴,润肺D.滋阴,止血E.滋阴,明目12.治疗阴虚盗汗、表虚自汗宜选用A.阿胶B.白芍C.熟地D.何首乌E.女贞子13.既能补气健脾,又可燥湿利水,止汗的药物A.茯苓B.山药C.苍术D.白术E.黄芪14.海马除补肾助阳外,还能A.清火生津,消肿止痛B.润肺化痰,消肿止痛C.止血续伤,消肿止痛D.消暑解毒,消肿止痛E.活血散结,消肿止痛15.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腰膝痿弱、筋骨无力,首选A.益智仁B.补骨脂C.火麻仁D.肉苁蓉E.麦冬16.治疗出血而兼有阴虚、血虚证,首选的药物是A.女贞子B.何首乌C.当归D.阿胶E.三七17.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功效的药组是A.鹿茸、补骨脂B.补骨脂、益智仁C.淫羊藿、巴戟天D.鹿茸、淫羊藿E.鹿茸、益智仁18.具有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智功效的药物A.山药B.白术C.人参D.党参E.黄芪19.白扁豆具有的功效是A.健脾化湿,清火生津B.健脾化湿,活血散结C.健脾化湿,止血续伤D.健脾化湿,消暑解毒E.健脾化湿,润肺化痰20.既能补中缓急,又能滑肠通便的药物是A.蜂蜜B.甘草C.人参D.黄芪E.白术21.白芍不具有的功效是A.养血调经B.润肺C.敛阴D.柔肝E.平抑肝阳22.性温,具有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作用的药是A.桑寄生B.雷公藤C.续断D.狗脊E.骨碎补23.何首乌不具有的功效是A.解毒B.截疟C.补益精血D.润肠通便E.平抑肝阳24.治血虚萎黄、血虚脏燥证宜选A.白扁豆B.白术C.大枣D.补骨脂E.蜂蜜25.补气缓急宜炙用,泻火解毒宜生用的药是A.大枣B.黄芪C.甘草D.白扁豆E.太子参26.功效为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强腰的中药是A.白芍B.石斛C.玉竹D.墨旱莲E.熟地黄27.桑椹的功效是A.补血活血,滋阴潜阳B.滋阴补血,生津润肠C.润肺滋阴,补脾益气D.润肺养阴,益胃生津E.养血生津,平抑肝阳28.既滋阴润肺,又补脾益气,为平补气阴之品的是A.白芍B.黄精C.玉竹D.墨旱莲E.熟地黄29.能平补气阴、兼收涩之性的药物是A.山药B.党参C.黄芪D.白术E.人参30.除下列哪味药能与甘草配伍使用A.海藻B.大枣C.大戟D.芫花E.甘遂31.太子参的功效是A.补气缓急B.补气利水C.大补元气D.补气养血E.补气生津32.能清心安神,治虚烦惊悸、精神恍惚宜选A.桑椹B.玉竹C.百合D.墨旱莲E.石斛33.关于蜂蜜的使用注意叙述正确的是A.湿盛中满、痰多咳嗽及大便稀溏者忌服B.湿阻中满、湿热内蕴及痰湿甚者忌服C.痰火内盛、血热出血及外感热病者忌服D.阴虚火旺、大便溏薄或实热便秘者忌服E.湿阻中满、血热出血及大便溏薄者忌服34.既能养阴清肺,润肺止咳,又能清心除烦的是A.酸枣仁B.龙眼肉C.百合D.百部E.天冬二、配伍选择题【35~36】A.活血通脉B.养阴润肺C.明目乌发D.补脾益气E.凉血止血35.墨旱莲除滋补肝肾之阴外,还能36.女贞子除滋补肝肾之阴外,还能【37~38】A.软坚散结B.补肾助阳C.养阴清肺D.凉血止血E.燥湿健脾37.龟甲除具有滋阴潜阳外,还具有38.鳖甲除具有滋阴潜阳外,还具有【39~41】A.补气生津B.补肾助阳C.养阴清肺D.滋阴潜阳E.燥湿健脾39.白术和苍术均能40.龟甲和鳖甲均能41.麦冬和天冬均能【42~45】A.紫河车B.沙苑子C.骨碎补D.补骨脂E.肉苁蓉42.既能补肾活血,又能续伤的是43.既能温肾补精,又能养血益气的是44.既能补肾固精,又能养肝明目的是45.既能补肾阳益精血,又能润肠通便的是A.人参配蛤蚧B.黄芪配柴胡、升麻C.甘草配白芍D.人参配附子E.人参配麦冬、五味子46.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亡阳气脱效佳的是47.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的是48.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为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证所常用的是49.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中气下陷诸证所常用的是50.缓急止痛力强,治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的是【51~53】A.补气缓急B.补气利水C.补中益气D.补肺止咳E.补气生津51.太子参的功效是52.党参的功效是53.黄芪的功效是【54~56】A.山药B.党参C.人参D.黄芪E.白术54.治疗脾虚气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宜用55.治疗气虚血滞肢体麻木宜用56.治疗气虚失眠健忘宜用【57~59】A.鹿茸B.巴戟天C.海马D.仙茅E.肉苁蓉57.补阳药中有毒性的药物是58.补阳药中质地柔润的药物是59.补阳药为血肉有情之品的药物是【60~61】A.哈蟆油B.楮实子C.龙眼肉D.北沙参E.南沙参60.因甘咸滋腻,而外有表邪、内有痰湿者慎服的是61.因甘寒滋腻,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服的是【62~64】A.麦冬B.肉苁蓉C.枸杞子D.补骨脂E.巴戟天62.能益胃生津的是63.能清心除烦的是64.能滋补肝肾的是【65~69】A.核桃仁B.冬虫夏草C.锁阳D.绞股蓝E.红景天65.既能益肾补肺,又能止血化痰的是66.既能健脾益气,又能清热解毒的是67.既能益气平喘,又能活血通脉的是68.既能补肾温肺,又能润肠的是69.既能补肾阳益精血,又能润肠通便的是【70~72】A.甘草B.阿胶C.当归D.龙眼肉E.何首乌70.治疗精血不足,须发早白及遗精,应首选71.治疗心脾两虚之心悸怔忡及气血不足,应首选72.治疗血虚萎黄、虚寒腹痛及月经不调,应首选【73~74】A.杜仲B.续断C.锁阳D.狗脊E.仙茅73.能补肝肾,强筋骨,为治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的是74.能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的是【75~78】A.清火生津B.生津养胃C.止血续伤D.消暑解毒E.活血散结75.海马除补肾助阳外,又能76.白扁豆除健脾化湿外,又能77.西洋参除补气养阴外,又能78.玉竹除滋阴润肺外,又能【79~80】A.沙苑子B.白扁豆C.何首乌D.熟地黄E.紫河车79.能补益精血,解毒截疟,润肠通便的是80.能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是【81~84】A.补阳药B.泻下药C.补气药D.芳香化湿药E.补阴药81.湿盛中满者忌用的是82.伤阴助火,阴虚火旺者不宜用的是83.易耗气伤阴,阴虚血燥气虚者慎用的是84.药性滋腻,易伤脾胃,脾虚便溏者慎用的是【85~86】A.锁阳B.淫羊藿C.续断D.补骨脂E.骨碎补85.能补肾阳,还能强筋骨,祛风湿的是86.能补肾阳,还能温脾止泻,纳气平喘的是【87~90】A.山药B.白术C.黄芪D.甘草E.人参87.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药物是88.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药物是89.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药物是90.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药物是【91~93】A.明目B.敛汗C.益气D.清心E.潜阳91.枸杞的功效是92.百合的功效是93.麦冬的功效是三、综合分析选择题【94~95】患者,女,40岁。

中药学图表-补虚药

中药学图表-补虚药

十七.补虚药人参与党参二药,均能补脾气、补肺气、益气生津和扶正祛邪,常用于肺、脾气虚证,气津两伤证,以及正虚邪实病症。

人参补气力强,并能大补元气,可用治气虚欲脱的危重病症,还能安神益智、益气壮阳,可治气血不足的心神不安以及阳痿证等;党参补气力弱,但能养血,可用于血虚证等。

人参与黄芪二药,均为补气要药,同用可增强补气之效。

但人参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并能补心、脾、肺气,以及能安神增智,为治内伤气虚第一要药;黄芪则以补脾、肺之气为主,并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作用,可用于相应气虚的多种病症。

黄芪与白术二药,均能补气、利水、止汗,但二药作用有所差异:黄芪补脾肺之气,而白术主要补脾气;黄芪补中气而升阳,长于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诸证,而白术补中气长于治疗脾虚失运、水湿痰饮内停诸证;黄芪补气利水,白术补气燥湿;黄芪补气固表之力强于白术。

此外,黄芪还能补气托毒、补气生血、补气通络,而白术则能补气安胎等。

白术与苍术二药,均能健脾、燥湿,可治脾失健运,湿浊中阻证。

但白术能补气健脾,并能固表止汗、益气安胎,可用治气虚自汗、气虚胎动不安等;苍术则燥湿力强,尤宜于湿盛不虚者,以及还能祛风湿、发汗解表、明目,可治风湿痹痛、外感风寒湿表证,以及夜盲症等。

杜仲与续断二药,均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下肢痿软,妊娠胎动不安等病症。

但杜仲补肝肾功专力优,并有降血压的作用;续断则兼有行血脉、续筋骨的作用,能用治跌打损伤,以及可用治崩漏。

当归与熟地二药,均能补血,常相须为用以治血虚诸证。

但当归补血行血,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要药,可用于血虚血寒诸证,以及风湿痹痛、痈疽疮疡,且能润肠通便,可用于血虚肠燥便秘证;熟地功专补血滋阴,益精髓,为补益肝肾精血要药,可治肝肾精血亏虚诸证。

生地与熟地二药,均能滋阴,可用治阴虚证。

但生地性寒,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长于治疗热人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发热诸证,其滋阴力不及熟地;熟地性温,功专补血滋阴,益精髓,长于治疗血虚证以及肝肾亏虚诸证。

药2第三部分(第十七章补虚药)

药2第三部分(第十七章补虚药)

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七章补虚药第01讲补虚药(一)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亏损、增强人体功能活动,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习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第一节补气药人参【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病证】(1)气虚欲脱证。

(2)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3)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4)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5)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党参【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主治病证】(1)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2)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3)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

(4)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黄芪【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1)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

(2)自汗,盗汗。

(3)气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

(4)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5)气血双亏,血虚萎黄,血痹肢麻,半身不遂,消渴。

白术【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冶病证】(1)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2)脾虚水肿,痰饮。

(3)表虚自汗。

(4)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

山药【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主治病证】(1)脾虚气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

(2)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

(3)肾阴虚证,消渴证。

(4)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甘草【功效】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主治病证】(1)心气虚的心动悸、脉结代。

(2)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3)咳嗽气喘。

(4)疮痈肿毒,食物或药物中毒。

(5)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

(6)调和诸药。

西洋参【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主治病证】(1)阴虚火旺之咳嗽痰血。

(2)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

(3)津液不足之口干舌燥,内热消渴。

太子参【功效】补气生津。

【主治病证】(1)脾虚食少倦怠,气津两伤口渴。

(2)肺虚咳嗽。

(3)心悸,失眠,多汗。

刺五加【功效】补气健脾,益肾强腰,养心安神,活血通络。

中药学课件-17.补虚药11

中药学课件-17.补虚药11

17
人参
补气药 ……………
【药性】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肾经。
【功效】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养血 安神益智
味甘微苦,性平偏温,其功重在大补元气,以 壮生命之本,进而固脱、益损、止渴、安神。 故一切虚证,阴阳气血诸不足均可应用,为虚 劳内伤第一要药。
2021/5/1
18
人参
补气药 ……………
5.注意服法用法及剂型。
久煎;宜采用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
2021/5/1
7
第一节 补气药
补气药概述
脾为化源 肺主一身之气
【含义】 凡能补益脏气,纠正人体脏气虚衰的病理偏
向,治疗气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气药。
【药性特点】 ▪ 甘温或甘平为主;少数苦、寒。 ▪ 主归脾、肺经;兼归心、肾经。
2
概述
【药性】 补:补虚、补益

和:脾胃不和
补甘
缓:拘急疼痛

2021/5/1
3
【功效】
概述
补虚:补气、补血、补阳、补阴
【适应证】
1.虚弱证
主治人体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耗引起的精神萎 靡,体倦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脉象 虚弱等。
2.虚实夹杂证
2021/5/1
4
【分类】
补虚药
补气药
补阳药
33
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 补虚扶正
2021/5/1
黄 芪 补气药 为治疗脾虚…中…气…下…陷…的 要药
脾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 气虚发热
肺气虚---咳嗽、自汗、过敏性鼻炎等
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1.补气托毒---疮痈肿痛,溃疡不愈; 2.补气活血---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 3.补气生血---血虚萎黄。

026中药学基础-补虚药

026中药学基础-补虚药
清热养阴生津力强, 清热养阴生津力强 , 多用于
北沙参
养阴润肺 清胃生津
肺胃阴虚有热之证。 肺胃阴虚有热之证。
南沙参
1.肺阴虚燥咳 、 肺阴虚燥咳、 肺阴虚燥咳 久咳 2. 胃 热 津 伤 口 便秘。 渴,便秘。
兼益气、化痰, 兼益气 、 化痰 , 尤宜于气阴 两伤, 两伤 , 及肺阴虚燥咳痰粘难 咯者。 咯者。
多甘温,质润,主入心、 3)补血药 :多甘温,质润,主入心、肝、 肾经, 脾、肾经,用于各种血虚病证
多甘寒质润,主入肺、 4)补阴药 :多甘寒质润,主入肺、胃、肝、 肾经,用于阴虚诸证。 肾经,用于阴虚诸证。
使用注意
注意邪正关系,防止“闭门留寇” 1) 注意邪正关系,防止“闭门留寇”。 不可滥用补益药。 误补益疾) 2) 不可滥用补益药。(误补益疾) 3) 注意“虚不受补”的情况。 注意“虚不受补”的情况。
大枣
【药性】甘,温。入脾、胃、心经 药性】 入脾、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用于脾气虚证 【应用】 1.用于脾气虚证 应用】 用于 2.用于失眠 用于失眠 用于
补血药
定义 血虚证候为 凡能补血, 以消除或改善血虚证 凡能补血 , 以消除或改善 血虚证 候为 主要作用的的药物,就称为补血药, 主要作用的的药物 , 就称为补血药 , 亦称养 血药。 血药。
麦冬
养阴润肺 清热生津
天冬
1. 肺 阴 虚 燥 咳 、 久咳 2.津亏口渴、消渴 津亏口渴、 津亏口渴 证 3. 津亏肠燥便秘
力强 , 善清肺降火而滋肾 功在上下二焦, 阴 , 功在上下二焦 , 肺肾 阴虚之要药 ; 多用于肾阴 不足,虚火亢盛之证。 不足,虚火亢盛之证。
百合
【药性】甘,微寒。入肺、心、胃经 药性】 微寒。入肺、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功效】养阴润肺, 肺阴虚燥咳, 【应用】 1. 用于肺阴虚燥咳,劳嗽痰血 应用】 用于肺阴虚燥咳 2. 用于阴虚有热之失眠心悸及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 用于阴虚有热之失眠心悸及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丽参较国产红参力强。
生晒参、红参药力较强,其中生晒参适用于气阴不 足者,而红参适用于气弱阳虚者;糖参功同生晒参 而药力较缓;参须药力最缓,尤宜于虚不受补者, 且价格较便宜。
党参味甘性平,益气生津之功与人参相似而药力较 缓,为补中益气的良药,并能养血。多用于脾胃气 虚、中气不足,肺气亏虚,气津两伤,气血双亏的 面色萎黄,头晕心悸,以及气虚外感、正虚邪实之 证。
在一般的补益剂中多用党参代替人参。但党参没有 大补元气之功,治疗气虚欲脱不能用党参代替人参。
注意:党参反藜芦,不宜同用。
太子参甘微苦平,补气之力不如党参,生津作用较 党参为好,为补气药中一味清补之品。常用治病后 气津两伤,气阴不足之证。
人参/药材人参
党参/药材党参
孩儿参 /药材孩儿参
2.补虚药原为虚证而设,凡身体健康,并无 虚弱表现者,不邪方盛,正气未虚者,以祛邪为要,亦 不宜用,以免“闭门留寇”。
第一节 补气药
一、功效 本类药物性味多甘温或甘平,能补益脏腑之
气,尤其善于补益脾肺之气。 二、适应范围 主治脾肺气虚的病证。 1.脾气虚,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虚胀,
四、使用注意
补气药性多壅滞,易致中满,应用时须适当辅以理 气药。
人参 党参 太子参
共同点: 人参、党参与太子参三者皆味甘,归脾、肺经。均
能补脾益肺(补益脾肺之气),生津止渴。同可用 治: 1.脾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常配伍白 术、茯苓、炙甘草; 2.肺气虚弱,咳嗽,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自汗脉 虚等症,常配伍蛤蚧、核桃仁等药; 3.气津两伤,气短口渴等症。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一、含义 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
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养药或补益 药。 二、分类 虚证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但就其“证型”概括起 来,不外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类。补益药也 可根据其功效和主要适应证的不同而分为补气、补 阳、补血、补阴四类。 三、功效 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大便溏薄,甚或浮肿,脱肛,脏器下垂等。
2.肺气虚,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甚或喘促, 易出虚汗等。
三、配伍方法
应用时,除应随不同的气虚证而选择相宜的补气药 外,还须根据兼证的酌精配伍,如兼见阳虚者配补 阳经,兼见阴虚者配补阴药。另外,气能统摄血液, 补气又可以生血和生津,故临床治疗气虚不摄的失 血、出汗、小便不禁和血虚津亏等证,亦常使用补 气药,或分别与止血、敛汗、缩尿、补血、生津药 同用。
(一)炖服。将人参切成2cm薄片,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 碗口,放置于锅内蒸炖4~5小时即可服用。
本品入汤剂,5~10g;用于急重证,剂量可酌增为 15~30g。宜文火另煎兑服。研末吞服,每次1.5~ 2g。
注意:①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均不 宜同用。②服用本品不宜同时吃萝卜或喝茶,以免 影响补力。
此外,野山参补益的力量强,但货少价贵,临床少 用;园参补力不如野山参,但药源充足,价格比较 便宜,临床多用。
补血药和补阴药多性寒凉或温和,属阴,主要能补 充耗损的体液,改善或消除精血津液不足的证候。 故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辅而用。 至于气血两亏,阴阳俱虚的证候,又当气血兼顾或 阴阳并补。
此外,还应注意顾护脾胃,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 以促进运化,使补虚药能充分发挥作用。
六、使用注意
1.虚弱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宣作蜜丸、煎膏 (膏滋)、片剂、口服液、颗粒剂或酒剂等,以便 保存和服用。如作汤剂,应适当久煎,使药味尽出。 《医学源流论》说:“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 其熟而停蓄”,颇有法度。个别挽救虚脱的补虚药, 则宜制成注射剂,以备急用。
主治外,凡大病虚极欲脱,产后或月经暴崩,或痈 疡久溃,血脱亡阳等,均可用本方救治。但一见阳 气来复,病情稳定,便当辨证调治,不可多服,免 纯阳之品过剂,反致助火伤阴耗血。
人参的食用方法
我国食用人参的历史悠久,对它的神奇功效也是推崇倍至,据史 书记载:人参对人体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 目开心益智”功效。它的食用方法很有讲究:
参附汤
【出处】 《正体类要》 【方剂组成】 炮附子(9克) 人参(12克) 【功效】 益气回阳固脱。 【主治】 阳气暴脱证。四肢厥逆,冷汗淋漓,呼吸
微弱,脉微欲绝。
【用法用量】 用水煎服,阳气脱陷者,倍用之。 【禁忌】 中病即止,不可多服。斟酌。 【方解】 参附汤为峻补阳气以救暴脱之剂。除上述
若气脱兼见四肢逆冷,阳气衰微者,可配附子以益 气回阳,即参附汤;
若气脱兼见汗多口渴,气阴两伤者,可配麦冬、五 味子以益气敛阴,即生脉散。
同时,人参又能安神增智,也可用治气血亏虚的心 悸,失眠,健忘等症,常配伍当归、龙眼肉、酸枣 仁等药。
此外,对血虚证,气不摄血的病证,以及阳萎证, 能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对体虚外感或 邪实正虚之证,可配伍解表药、攻里药,以扶正祛 邪。
不同点:
人参甘微苦微温,又归心经,补益的力量强,善于 大补元气,为补虚扶正的要药,治疗虚劳内伤第一 品药,凡气血津液不足之证人参均可使用。现代临 床主要用于急救虚脱和正虚久病重证的患者。
治疗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无论因于大 失血、大吐泻或久病、大病所致者,单用人参大量 (15~30g)浓煎服。
四、适应范围
1.补虚药主治虚证。
2.若配伍祛邪药,可用于邪盛正衰或正气虚弱而病 邪未尽的证候,以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 邪去正复的目的。
五、配伍方法
临床除应根据虚证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补虚 药外,还应充分重视人体气、血、阴、阳相互依存 的关系。一般说来,阳虚者多兼有气虚,而气虚者 也易致阳虚;气虚和阳虚表示人体活动能力的衰减。 阴虚者每兼见血虚,而血虚者也易致阴虚;血虚和 阴虚,表示体内精血津液的耗损。与此相应,各类 补益药之间也有一定联系和共通之处。如补气药和 补阳药多性温,属阳,主要能振奋衰减的机能,改 善或消除因此而引起的形衰乏力,畏寒肢冷等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