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九单元第3课 百日维新 课件(33张)
合集下载
《百日维新》课件1(40张PPT)(人教版选修1)

gkxx精品课件
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1.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瓜分
(1)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①德国军队1897年11月,强占胶州湾
②俄国1897年12月,强占旅顺和大连
③法国1898年4月,租借广州湾
④英国1898年6月,租借威海卫,1898年7月,强租
后来称之为“新界”的地区
⑤日本1898年4月,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
英国于1898年2月,强行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 范围,1898年6月9日,通过《展打香港界址 专条》租借新界99年,7月租借威海卫25年
日本于1898年4月22日强迫清政府将福建作为 其势力范围
意大利于1899年3月提出租借浙江三门湾未果
gkxx精品课件
租界:
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 出的作为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成为“国 中之国”,是列强侵略的据点。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 为势力范围
gkxx精品课件
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北京
天津
大连
海 渤 旅顺
威海卫
山
胶州湾 海 黄
东
gkxx精品课件
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 东。
gkxx精品课件
1842年 《南京条约
》割占
1860年 《北京条约
》割占
1898年 英国租借地
——康有为g《kxx应精品诏课统件 筹全局折》1898.1.29
gkxx精品课件
gkxx精品课件
请同学们参看课本133页【历史纵横】 回答问题:1.保国会成立时间? 2.保国会的宗旨和性质是什么? 3.保国会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1)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成立了保国会。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军事上
文化上
意义:有利于西学 的传播等
改科举,废八股; 设近代学校,学习西方,选派留学生; 育科技实用人才。
局限性: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主张.
4、百日维新的评价
(1)进步性:
①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政治上 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 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上采取了一 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
思考探究4:比较分析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不同 结局的原因
项目
明治维新(19中) 成功
戊戌变法(19末) 失败
社会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背景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领导 力量 具体 措施 国际 环境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资产阶级弱小,寄希望 于无实权的皇帝
倒幕派实力强大 掌握了政权、武装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②西方集中侵略中国的 (有利的国际环境)
3. 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 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 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意义:有利于 中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
意义:有利于 具有维新思想 的知识分子参 鼓励图新上书言事,重视 与政权;在一 新政人才,裁汰冗员,取消 定程度上打击 旗人寄生特权 了封建官僚制 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 度 意义:有利于 保护和奖励农工商的发展,奖励创造 增强军事力量 发明等 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武器, 新法练兵,增添兵船。
思考探究3:张之洞 的主张与维新派的不 同,原因是什么?
张之洞代表的是封建地 主阶级,目的是维护 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322人教PPT课件

文化 废除八股,设立学堂,出国留学,翻译外国书刊
缺乏群众基础,说明维新派行动远落后于宣言。
戊戌变法第 1 天 光绪皇历戊戌年
.......(共发布184道变法诏令,其中一天发布了十几道诏令)
戊戌变法第 96 天 这一天,康有为开始豪赌,准备围颐和园,杀慈禧,他把赌注押在了袁世凯身 上……
除旧布新
政治
经济 军事
措施
有利于具维新思想的人参与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政治,打破封建统治思想
举荐人才,取消旗人特权,裁汰冗员,精简提机高构政府办事效率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提倡私人办厂,机器生产...
改革财政...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兴办邮政...
创建新式军队、增强海军实力…有…利等于增强军事和国防力量
1897年德、俄强占胶州湾、旅顺和大 连.1898年,法、英强占广州湾和威海卫民族 危机日益加深,民族危亡之际......
光绪皇帝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3课 百日维新
光绪之无奈:统治危机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支相抵已实亏1300 万两。到 1903 年,收支间的亏额达到3000 万两。
材料二:中国共发生大旱灾1056次,在近代著名的“丁戊 奇荒”中,北方九省赤地千里,灾民多达两亿,在1877年冬 天,重灾区山西,到处都有人食人现象。吃人肉、卖人肉者, 比比皆是。
希望:梦想
维新理论(公车上书)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设议院、下 诏求言......
富国之法:发行钞票、建立邮局、创 办机器厂......
强兵之法:主张选将不以资格,购械 宜为西洋......
教民之法:设学堂,改革科举,奖励 著书立说......
人教版历史选修1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色, 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 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 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 而立可铺设,则莫二曰 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 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答案:B
二、非选择题(第 7 题 11 分,第 8 题 15 分,共 26 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中国维新派的著名领袖,康有为亲自编撰了 《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法国革命记》等书,并 在 1898 年陆续送呈光绪御览。
材料二 康有为写道:“臣读各国史,只法国革命之际,君民 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 尸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载。十万之贵 族,百万之富翁,暴骨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 而革变频仍,迄无安息,遂入洄渊,不知所极。”后来又在《法 国革命史论》中写道:“吾国久废封建,自由平等已两千年, 与法国十万贵族压制平民,事既不类,倡革命而言压制者已类 于无病学呻矣。”
答案:(1)意图:动员光绪帝进行变法图强的改革运动。不矛 盾。原因:在他看来,法国革命造成长期流血斗争;而且中 国不存在贵族压迫平民的社会现象,实行变法维新和君主立 宪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不准确。理由:法国“革变频仍,迄无安息”之说明显夸 大;而中国虽废除封建(分封制),但仍长期存在贵族压迫平民 的现象(君主专制统治强化)。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 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 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 成一个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2: 第3课 百日维新

二、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1.积极方面 (1)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为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 基础。 (2)梭伦改革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2.消极方面 (1)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2)氏族制度和贵族势力仍然存在。 (3)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上清帝第六书
《日本变政考》
(应诏统筹全局折)
《俄彼得变政考》
(4)封建官僚希望变法图强
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除了康有为等 先进的知识分子外,许多有见识有爱国心的官员, 甚至于如同张之洞这样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 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 法形势进一步高涨。(指导学生观看1898年3月, 张之洞写下的《劝学篇》)
(2)官吏产生的途径:官吏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官吏选拔 也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无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期短 。 (3)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 3.主要特征 (1)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 (3)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 (44.缺)真陷正享有民主的只有少数人。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 及城邦的政治生活,其政治权利也形同虚设。 5.实质 雅典城邦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因此雅典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 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民主。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3课 百日维新
学习目标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9-3百日维新

• 2.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 派的愿望和要求?
• 【提示】 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等人提出的“行宪法, 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激进主张,光绪帝的变法 上谕,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但实际上 维新派的实践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
word部分:
请做:课后强化演练
综合测评 素能提升
• 二、百日维新
•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 诏》,宣布变法。
• 2.内容
政治
经济
文教
军事
鼓励官绅士民 上书言事;举
设_农_工__商_总__局___, 鼓励发展农工商
改革科举制 度__八_,股__废_;除创
按新法武
内 荐人才;精简 业;改革财政, 办各种学堂; 装训练新
• 提示:《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施政纲领。
• [史论形成]
• 百日维新的社会条件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 客观条件 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经济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组织基础 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相继成立。
2019/1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1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 提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 材料二:“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诏定 国是……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 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 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 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 世宗设军机处军。……重定章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9.3 百日维新(共27张PPT)

材料反映了康有为变法的方式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 思想主张有何不同?
不再提开国会、设议院,转而主张尊崇君权
二、一次除旧布新的变法(特点)
1.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2.其内容具有爱国性、进步性和启蒙性; 3.实践滞后于宣言; 4.改革措施过急、过激。
合作探究:
一场酝酿了多年且有一定理论指导的变法运动为 什么成为历史的悲剧?
——据《清德宗实录》等
【2013年全国I卷第45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 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维新”的概念原本是中国古典的,大意是说“周虽 旧邦,其命维新”,就是在旧有国家形态上进行体制 创新、制度创新。
一、一个救亡图存的方案(背景)
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北京
天津
海 渤 旅顺
大连 威海卫
山东
胶州湾 海 黄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1842年 《 1860年 《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割占
割占
1898年 英 国租借地 新
界
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 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观万国之势,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 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年
康梁维新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主张建立何种政体?
立宪法、开国会,三权分立,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不再提开国会、设议院,转而主张尊崇君权
二、一次除旧布新的变法(特点)
1.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2.其内容具有爱国性、进步性和启蒙性; 3.实践滞后于宣言; 4.改革措施过急、过激。
合作探究:
一场酝酿了多年且有一定理论指导的变法运动为 什么成为历史的悲剧?
——据《清德宗实录》等
【2013年全国I卷第45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 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维新”的概念原本是中国古典的,大意是说“周虽 旧邦,其命维新”,就是在旧有国家形态上进行体制 创新、制度创新。
一、一个救亡图存的方案(背景)
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北京
天津
海 渤 旅顺
大连 威海卫
山东
胶州湾 海 黄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1842年 《 1860年 《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割占
割占
1898年 英 国租借地 新
界
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 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观万国之势,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 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年
康梁维新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主张建立何种政体?
立宪法、开国会,三权分立,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历史】9.3《百日维新》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精)

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 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旧布新,与 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 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设制度局 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 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 定章程 ……”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 16
原因是大学士孙家鼐谏阻光绪帝若“开议院,民有权则 君无权矣”。光绪帝说“朕欲救中国耳,若能救民,则 朕虽无权可碍”?康有为提醒皇帝,“而今守旧盈朝, 万不可行。日本至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 其时也。” 原因是“民智未开”。“上然之”。故未 涉及到这一内容。 设制度局,军机大臣说:“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也,必 不可开。”后来改为从部院官员中选拨轮值备顾问。制 12 度局不了了之。
思考 19世纪末,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从理 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是什么? 表现在哪里?
6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原因
外因:
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根本原因)
内因:
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 长了列强的侵华野心。(直接原因)
7
二、百日维新
第 3课
百日维新
1
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19世纪末民族资 本主义有了初步 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阶 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3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这些变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 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 一定的进步意义。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 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旧布新,与 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 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设制度局 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 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 定章程 ……”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 16
原因是大学士孙家鼐谏阻光绪帝若“开议院,民有权则 君无权矣”。光绪帝说“朕欲救中国耳,若能救民,则 朕虽无权可碍”?康有为提醒皇帝,“而今守旧盈朝, 万不可行。日本至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 其时也。” 原因是“民智未开”。“上然之”。故未 涉及到这一内容。 设制度局,军机大臣说:“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也,必 不可开。”后来改为从部院官员中选拨轮值备顾问。制 12 度局不了了之。
思考 19世纪末,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从理 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是什么? 表现在哪里?
6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原因
外因:
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根本原因)
内因:
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 长了列强的侵华野心。(直接原因)
7
二、百日维新
第 3课
百日维新
1
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19世纪末民族资 本主义有了初步 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阶 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3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这些变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 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 一定的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