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欧中世纪的宗教冲突与对话

浅析西欧中世纪的宗教冲突与对话
浅析西欧中世纪的宗教冲突与对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615547473.html,

浅析西欧中世纪的宗教冲突与对话

作者:王亚平

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10期

[摘要]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组织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西欧中世纪的历史时期。作为人类的文化现象,各宗教教义之间有其相通的因素,因而能够相互吸收、融合;然而,承载宗教的信仰者之间存在各种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在西欧中世纪的社会中,这种经济利益的冲突通常会引发宗教间的排斥,并因此加剧经济利益的冲突乃至宗教战争的爆发。西欧中世纪历史上的宗教冲突多是经济利益矛盾激化的结果,而经济的交流也必然会发生各宗教间的对话。

[关键词]西欧,中世纪,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中图分类号]K5 B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8-0064-06

宗教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各宗教组织又是社会结构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西欧中世纪的历史中,基督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基督教教会组织是中世纪西欧社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机制。作为文化现象以及表达人的情感的基督教与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具有相同的特质,在其各自的原始教义方面并不存在很大的矛盾,甚至还有许多相通之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犹太教的经典《旧约全书》中的教义内容,并且都以古希腊哲学作为阐述教义的基础理论,因此,各宗教间能够经常性的相互吸收、相互融合。12

世纪以后,西欧与东方的经济交往扩大,各个宗教信仰的社会载体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各个社会阶层以及地区间经济利益的冲突,常常以宗教信仰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导致宗教战争的发生。中世纪历史上各宗教之间产生的冲突,实际上是各个地区之间、各个民族之间乃至各种形态社会之间利益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经济的交往必然导致意识形态和文化的碰撞,从而促进了多种宗教文化间的相互融合,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为基督教提供了知识养分,活跃了经院哲学,激发了理性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催生了近代科学构建。本文仅试图就中世纪历史上基督教、犹太教以及伊斯兰教之间在教义诠释方面的相互吸收,以及这三个宗教组织信徒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而导致的冲突做一浅显的分析。

一、经济利益冲突引发的宗教排斥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ddle Age s)。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教育。 第一节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且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一、教会学校 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1.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一为“内学”,主要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育。一为“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 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行的教材为《教义问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 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了修道院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 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 教会学校对学生的管教极为严格,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必备品。 2、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 大教堂学校又称主教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教育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74)是西欧中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大学教师。托马斯·阿奎那在教育和神学的关系中,把教育思想从属于神学之下,形成了神秘、系统、独特的经院主义的教育思想。 1.阿奎那的教育目的论

高校教师资格证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总结《教育学》和《心理学》 1、定义: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 4、英才教育毛入学率<15%大众化教育15%-50%普及化教育>50% 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8、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9、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5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0、20世纪80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 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一是通过改善教育对象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来提高其从事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能力,二是通过知识与知识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高速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P10 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12 (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2)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欧洲中世纪历史简述

欧洲中世纪历史简述 概述 中世纪,传统的概念是指公元476年后至公元1453年止,是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始。在整个欧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世纪其实是一个较为普通的过渡时期,它是从有罗马帝国统治的古典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过渡,而整个欧洲历史向来是依靠封建统治的发展作为主线,所以中世纪也可以看作是欧洲封建阶级建立统治地位直到资本主义思想觉醒的一段时期。又因为在圣经中曾把这一时期指做过世界的末日,因此一些神学论者也把这一段特殊时期的历史称作“中世纪黑暗时代”。而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一些人文主义学者也把这一时期称作“黑暗时期”。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彼特拉克把当时的欧洲历史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即中世纪。因为人文主义者相信古罗马帝国终有一天会卷土重来,复苏早期纯洁的古典时代,因此这种称为在笔者看来也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历史 自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攻破以后,欧洲大陆上兴起了很多新兴的蛮族王国,例如:法兰克,盎格鲁萨克逊等。他们总体上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再后来的世界历史中,这些民族在不断的战争和历史变迁中最终形成了现在已有的欧洲人种分支。 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中最先繁盛起来的是有法兰克人克洛维建立起来的墨洛温王朝,468年这支日耳曼民族的分支军队战胜了高卢人,占领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全部领土,偶来法兰克王国不断的向外扩张,到了6世纪中叶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国家。同时在大不列颠岛上,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在6世纪末七世纪初分别建立了七个国家,史称“七国时代”并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首先形成了“议会君主制”。与此同时西法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对我国大学建设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615547473.html,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对我国大学建设的启示 作者:闫雪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9期 摘要:5-14世纪,西欧处于中世纪阶段,基督教的繁荣对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中世纪大学发展的影响尤为显著,中世纪大学成为了现代西方大学的直接渊源,中世纪大学的文化内核和精神气质一直传承至今,让许多西方大学历史悠久,成就令世界瞩目。本文主要分析了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优点,寻找一些对我国大学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西欧中世纪大学大学建设发展启示 一.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政治的稳定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欧封建制度在11-12世纪进入发展的顶峰时期。王权的统治让社会趋于稳定,新兴的城市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新的精神依附,文化信仰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形式提出了要求;对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形式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当属中世纪的大学的形成与发展最为引人注目。 (二).中世纪大学的发展过程 西欧中世纪的大学起初只是一种小型的自主学习的场所,一般是由一名或几名有声望的学者与其追随者形成的小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中世纪西欧农业发展稳步上升,手工业和工商业迅速发展,与之紧密相关的法律事务,文化交流,医疗保障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意大利是欧洲中世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最早的中世纪大学也首先在意大利孕育而成。意大利南部的萨莱诺大学,原本是当地的一所医学校,它对欧洲医学教学研究的发展的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不受教会欢迎的波隆那大学最终也被政府承认。 巴黎是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知识之都。巴黎大学成为欧洲神学理论研究的中心。这一时期,西欧各国的大城市大兴办学之风,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科隆大学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 二.西欧大学的类别与课程体制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背景、时间、方式和意义

考点: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背景、表现和意义 1.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背景: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城市衰落了。 2.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表现: 10世纪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城市。 3.西欧城市争取自治的斗争: 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方式: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了自治权,如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典型的例子。 4.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5.西欧重新兴起的城市比同时期中国城市先进性的表现:(拓展点) 中国尽管经济发达,但只是原地踏步走,在已经腐朽的封建关系中循环往复。而西欧城市的繁荣和工商业的发展,瓦解了封建经济。城市居民中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其中一部分人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易错微析 对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原因的理解易错。 生产力的提高和工商业的发展促使了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例题1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B.封建主日渐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C.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D.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答案:C 解析: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故选C项。 例题2公元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铁质农具的使用 C.封建城堡的修建 D.交通事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原因的理解。这些城市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城市的兴起和当时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城市出现,故选A。 1.法国有一个城市叫做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11、12世纪的哪一史实() A.琅城市民的反侵略斗争 B.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耳曼人的入侵 D.这里是罗马征服时的古战场 2.10世纪初,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个阶级()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市民阶级 D.资产阶级 3.恩格斯对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评价是“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城市的商品经济对西欧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B.在政治上,特别是那些拥有自治权的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 C.城市中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阶级基础。 D.城市中种植着鲜艳的花朵 4.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西欧简介

西欧- 简介 西欧 西欧地区包括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这里是欧洲大陆最富饶的地区之一,也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西欧地区地处自然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区,温和的海洋性气候滋润了这里的土地。西欧在推动世界历史进程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这里是资本主义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方,也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法国、荷兰等发达国家都位于这个地区。悠久的历史,发达的经济,经典的文化,西欧地区一直就是人们心目中整个欧洲最完美、最精致的缩影。[1]在人们心中,西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

西欧 狭义的西欧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面积93万平方千米。地形以平原为主,次为高原;山地面积较小,主要分布于英国西北和法国东南。有世界最繁忙的海运通道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以及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泰晤士河等河流。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西风带内,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沛且均匀。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发达的工业、农业和对外贸易。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钾盐等矿产。重要海港有伦敦、利物浦(英),马赛(法),布鲁塞尔(比),鹿特丹、阿姆斯特丹(荷)等。有伦敦、巴黎、鹿特丹、安特卫普、布鲁塞尔、马赛等著名城市。除摩纳哥外,其余6国都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这是人们通用的一种定义。 广义 广义的西欧指欧洲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位于欧洲西部、中部和北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欧洲最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其主干向东伸展为喀尔巴阡山脉,向东南延伸为狭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西南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部主要分布平原。南部和冰岛多火山地震。地中海沿岸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中 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中世纪大学的 形成与发展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在中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开始出现新兴的市民阶级,并在文化教育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欧人扩大了眼界。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种世俗教育形式的中世纪大学出现了。中世纪大学最初是由一些学生和教师按照行会形式自愿结合成的“组合”,旨在某一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来诺大学(以医学着称)、波洛尼亚大学(以法学着称)和法国的巴黎大学(以神学着称)。按领导管理体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两种类型。中世纪大学分文、医、法、神四科,其中文科是其他三科的准备阶段。当时,大学享有许多特权,如大学自治、免除赋税和兵役、迁校自由、颁发教师许可证等。此外,中世纪大学还始创学位制,学生合格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西欧封建社会的闭塞局面,并从人才上和思想上为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准备。现代欧美一些大学在一些做法上继承了中世纪大学的传统。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 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着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四)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11、12世纪,由于生产的发展,西欧城市重新形成,这些城市以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为主,从事这些活动的手工业者、商人又构成了城市中的特殊阶层,也称市民阶层,他们是资产阶级的前身。新兴市民阶层具有本阶级的特殊经济利益和政治斗争的需要,这些利益和需要反映在教育上,便是缺乏满足这种需要的学校,于是,一种新型学校形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城市学校。城市学校并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型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比如,由手工业行会开办的学校城为行会学校,由商人联合会设立的学校称为基尔特学校。城市学校作为一种学校类型,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在领导权上,最初大多由行会和商会开办,以后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从其归属上看,尽管与教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从内容上看,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与商业、手工业等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扩大了教育的内容,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一些程度

[小初高学习]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中世纪的西欧和拜占庭 第8课《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培优练习 川

《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培优练习 1.有专家在研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时说:“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而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下面对此叙述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大学的形成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B.大学的形成刺激了城市的贸易 C.大学的形成引发城市大规模起义 D.大学的形成使城市的影响力扩大 2.13世纪,西欧大学享有自治地位,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须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这主要体现了大学享有() 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C.教育自主权 D.教会法豁免权3.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4.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形成了地主阶级③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④形成了市民阶级⑤加强了教会和封建主统治的力量⑥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⑦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⑦ C.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⑥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典型的西欧庄园,和乡村一致,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庄园。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直领地和佃户份地两部分。领主直领地由依附于庄园的佃户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小块份地则由佃户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佃户一家的生活。 材料二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最大的集市要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城市贵族。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作“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1)根据材料一写出庄园里的劳动者。

中国的中世纪

中国的中世纪 缪国凡 「摘要」公元五世纪,欧洲进入了黑暗野蛮的“中世纪”。与此同时,中国出现南北朝“五胡乱华”的长期混战局面;究其原因,和历史上其它战乱分裂不同,主因是因为政治上实施“九品中正制”,致使门阀当政,阻碍阶层流动,民族凝聚力大为减弱。隋朝“科举制”创立,焕发了封建社会的活力,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制度基础,如果没有“科举制”,中国不仅不会有大唐盛世,完全可能进入和欧洲相似的战乱分裂的“中世纪”。 「关键词」南北朝中世纪科举制阶层流动 一、欧洲“中世纪”的本质特征 “中世纪”是西方历史的概念。史学家一般认为,中世纪始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14到15世纪)的这段时期,有大约一千年的时间(也有人认为,应当延伸到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来),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的欧洲缺乏整体的强有力的政权;封建割据,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科技和生产力基本停滞,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没有希望;所以,中世纪在西方史中又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一直到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到来,欧洲方才步出黑暗。 公元476年,被罗马人认作“蛮族”的日耳曼人,攻占了称为“永恒城”罗马(比之略早一些,中国蛮族“匈奴”灭掉西晋),西罗马帝国灭亡,在伊斯坦布尔的东罗马政权继续存在(中国则是西晋灭亡后,东晋王朝继续存在)。随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统一的“法兰克王国”,虽然表面统一了,但却外强中干,没有文化科技发展,不久又分裂成若干个小王国。 纵观世界历史,战乱分裂是家常便饭,并非中世纪的“标配”,那么欧洲中世纪有什么本质特征呢?其实,中世纪并不只是割据混战,而是整个欧洲社会失去了对当时文化、制度的自信,缺乏民族的凝聚力,人们找不到发展方向。古罗马人政治上军队可以按照自己的利益更换控制皇帝,道德上已经沦为只知追求金钱权利、享乐淫欢;文化上已经没有古希腊、古罗马早期的荣光;更重要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耕农经济兴起,迫切需要政治力量保护这种生产关系,于是自耕农和封建主之间形成人身依附关系,自耕农为封建主提供产品,封建主为自耕农提供保护,自耕农只是效忠封建主,并不“越级”效忠国王。封建主又和古罗马的帝国体制形成了矛盾冲突,古罗马欧洲没有及时找到一种文化制度,来解决这种深层次矛盾。所以说,古罗马不是被“蛮族”、而是被自己灭掉的。 中世纪的欧洲人,也像现代中国,把国外(尤其是东方的中国、印度)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世外桃源;《马可波罗游记》即是一个证明,人们在苦苦思索如何实现欧洲的伟大复兴,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辉煌----这是那个时代欧洲的呼声,也是欧洲人民的梦想,文艺复兴的内在动力来源于此。虽然在表面上,欧洲围绕在一个上帝的旗帜下,但却没有一个正确实用的

中世纪各个时代的欧洲地图

中世纪各个时代的欧洲地图 公元1年的欧洲地图 经过长期的无数的战争,古老的地中海世界诸国,接连被新兴的罗马灭亡,整个地中海,空前绝后地成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内湖 ========================================

由于地中海气候的恶劣,农业耕种的错误,地力的过度消耗,罗马国力的衰弱,政局的混乱,帝国西部出现了普遍的衰退,公民权的贬值,对雇佣军的依赖,也在缓慢腐蚀着帝国,在戴克里先时代甚至更早,帝国的中心已经悄然向东迁移,那里依然富裕,戴克里先同时对基督徒和共和制的残余进行残酷的打压,基督徒遭到严重迫害,元老院权利进一步被架空,皇帝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但皇帝的努力并未完全成功,元老院虽然一蹶不振,但基督徒仍在发展壮大,到君士坦丁时期,基督徒横跨罗马所有阶级,不断从东向西扩散,最终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合法,并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君士坦丁大帝,另一有巨大影响的行动,就是在拜占庭的城址上,建立第二罗马,也就是后来的君士坦丁堡。 ============================================

分崩离析的帝国,终于于395年正式分LIE,此时西部帝国已经逐渐崩溃,不具备抵抗蛮族的能力,大土地主和基督教早已毁掉了罗马的财政,公民权的贬值,元老院地位的下降,也已经毁掉了罗马过去引以为傲的精神,教义争端毁掉了罗马的团结,长期腐化的生活,对雇佣军的依赖,也在毁掉罗马的军事力量,阿德里安防御体系最终终于崩溃,法兰克占领了北部高卢,西哥特人占领了西班牙和阿奎丹,汪达尔人占领了北非,罗马城也惨遭劫掠,西部帝国在蛮族的入侵下风雨飘摇,不过,影响后世至今的将宗教和世界帝国结合起来的世界社会学说也已建立。 得益于东部对君主制的适应,得益于东部气候条件的优越,得益于东部的富裕,东罗马帝国得以维持繁荣,尽管同样也受到萨珊波斯和蛮族的一定冲击。 =============================================== 西罗马终究灭亡了,权柄又交回东罗马皇帝的手里,意大利被东哥特人占据,东哥特在意大利维持着温和的统治,但由于宗教和民族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当地权贵的充分支持,法兰克人皈依了基督教,并接受罗马的册封,哥特人和汪达尔人仍旧信仰阿利乌斯教派,507年,法兰克人夙愿得偿,通过战争,击败西哥特,获得了阿奎丹地区,东罗马帝国则在抵御波斯的入侵,并为收复失地作准备。 ======================================= 罗马再次复兴,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贝里撒留率领罗马军队,在击败入侵的波斯后,远征北非灭亡了汪达尔王国,收复了迦太基,随后又从西哥特统治下的西班牙那里,收复了南部地区,在此之后,经过漫长的战斗,终于灭亡了意大利的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 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弱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西欧大地一片空旷萧条:繁华的城镇转眼成了堆堆废墟,凋敝的农村到处是荒草丛生;闭塞割据,自给自守,听不到手工作坊的叮档锤声,也看不见熙熙攘攘的市井气象。这就是5至10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情调。从10世纪以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西欧各个地方。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一、欧洲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介绍 贸易的扩展,生产者和贸易者懂得,生产和销售过程可以从封建经济中解脱,成为集中于城市的独立活动。另一方面,古罗马时代的城市遗址,主教管区的城市,主教贵族庄园所在地,也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1。 二、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建立 (一)对领主的斗争 大体说来,11世纪和12世纪的各种城市典章制度,都是在反抗封建生活限制的斗争中形成的。原是领主农奴的手艺工匠和货物收购代理人,纷纷要求有权自己做买卖赚现钱。土地耕种者力求有权出售某些农产品来换现钱,用以购买在庄园里无从得到的商品和生活用品,亦即购买那些业已争得自由、摆脱封建体制束缚的买卖人和工匠正在出售的东西。在领主的领地以内开设的市场上出售货物,是要缴纳各种捐税的,对于这种捐税,不论是土地耕种者、手艺工匠、还是买卖人,都同样力图修订或者取消。为了自己的经济权利,他们开始和领主进行了一场持久的战争。 典型的作法是,由数十以至数百个手艺工匠、领主官吏、下级教士、自耕农民、逃亡奴隶、以及其他人等结合而成的集体组成公社要求能在一座城市的地域 1《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P.52

中世纪西欧大事年表

中世纪西欧大事年表 476,西罗马帝国衰亡 5-8世纪,诸蛮族王国建立 496,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7-9世纪,七国争雄 715-741,查理·马特//封君封臣制开始 约750,英雄史诗《贝奥武夫》 751,法兰克加洛林王朝开始 843,《凡尔登条约》签订//查理曼帝国解体,形成德、法、意871-899,英格兰阿尔弗烈德在位 962,日尔曼王奥托一世加冕称帝//神圣罗马帝国开始 1054,基督教会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 11世纪,城市的兴起 11世纪中叶,罗马式艺术诞生 1066,诺曼征服 1066-1154,英国诺曼底王朝时期 1086,英国进行土地赋役调查//《末日审判书》基本形成 约1095,史诗《罗兰之歌》基本形成 1096-1099,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2世纪,哥特式艺术诞生 12世纪,大学的兴起约1167,牛津大学 1209,剑桥大学1154-1399,英国金雀花(或安茹)王朝时期 1154-1189,金雀花朝亨利二世在位

1180-1223,法国菲力普二世在位//王权逐渐加强1204,第四次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帝国1215,英国无地王约翰颁布《大宪章》 1229年,天主教会设立异端裁判所 1265,正式使用“巴黎大学” 1265,英国议会的开始 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 1347-1350,黑死病肆虐欧洲 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开始 1356,德国皇帝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 1358,法国扎克雷起义 1381,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31,圣女贞德被处死 约1450,活字印刷发明 1455-1485,英国玫瑰战争 1461-1485,英国约克王朝时期 1485-1603,英国都铎王朝时期 1509-1547,亨利八世在位 1558-1603,伊丽莎白一世在位 1492,西班牙统一 1492,哥伦布航行发现美洲

西欧中世纪的学校

西欧中世纪的学校 在人类的历史上没有任何机构的诞生能像大学那样给社会带来如大的影响,现代的大学来源于那个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的时代。也许学校就是那个时代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产了。因为在那些学校中诞生了近代的文明。 蛮族的入侵给辉煌的古罗马文明来来毁灭性的灾难,整个欧洲的文明与秩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基督教在此时扮演起了教育者的重任,教会在教育中将宗教活动融入其中,或者说在那个时代,宗教活动与宗教教育才是主体,教育只是基督教的工具,达到培养教士,进行传教的工具。凡教士所到之处学校便随之建立。而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基督教的信仰及道德训练。传教是唯一仅存的教育学术活动。教会接管大部分的学校。总体而言在早期的大学,基本上是被控制在教会手中,是教会发展自己实力的工具。其作用在于稳定社会,安稳刚从辉煌走向毁灭罗马,为那些失去了家园与荣耀的罗马人提供精神的依托。如约5,6世纪的圣本笃设立本笃寺院,首创了以班级制方式对寺院僧侣进行施教,以及有宗教财团法人所设立的教会财团学校,专门从事训练传教士的工作。寺院学校,教堂学校与教会财团学校被认为是欧洲学校的开始。 寺院学校子8世纪以来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并且逐渐遍布整个欧洲,在欧洲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基督教逐渐统治了整个西欧的精神世界。而在同时整个社会也逐步的稳定下来,稳定社会,培养传教士的作用在下降。学校的教育似乎要发生一定的改变了。十字军的东征带来了教育改变的契机。 十字军地东征,加强了东西方的交往。一方面东西贸易使西欧的中世纪封闭的经济无法生存,商品经济开始出现,致使出现了与工商业有关的技能专业训练的学校,另一方面,十字军东征使得原来保存在东罗马与阿拉伯地区的古罗马书籍被发现。这样以来学校有了新的学习的内容,打破了原来宗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在12世纪寺院学校的作用进一步消弱,逐渐由各大城市的教会学院所取代,教会学院逐渐发展为大学。学校除了有了“研究”抽象的意义,同时也有了“学校”机构的内涵。并被社会所承认,特别是在法律上,得到了当局与教会的承认,其成员具有一定的权利。这权利使得学校这个群体得到保护。而这时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才诞生,最早的大学为巴黎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 由于城市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大学受到城市的保护。使其在追求知识上更加的自由,并且带来了尊重学术研究的潮流,带来了文明发展的契机。大学的课程有,文学,法学,神学,医学四科。打破了中世纪教会垄断欧洲高等教育的局面。11世纪到13世纪早期,欧洲大学的经院理性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充满了活力。这个时期在大学里学生是自由的,他们享有很多特权,他们不愿离开学校。当然这个时候的大学生并没像今天我们那样有着就业的压力,它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上流社会的人,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子弟,富商子弟等,贫穷的人较少。自由自在的进出学校,决定是否上课。那个时代大学被认为是邪恶的地方,因为那些学生基本上不敢什么正事,特别是文科的孩子们。整天做的事就是吃喝,酗酒,寻求性爱的刺激,赌博等。博洛尼亚大学的一个教授说那些学生只有到了冬天才会学习。夏天都出去浪荡去了。很难想,大学最初是这样的,而且今天的现代文明就是从这些大学里诞生的。就是那些一天只知道浪荡的学生们创造的。学校是自由的,不仅仅是学生,那些老师也是自由的,他们可以决定学校的事务,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就像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有自己的司法权与行政管理权。而且这些权力有时候会得到所在城市与国家,教会的同意。自由的氛围使得大学的思想更加的自由。现代的文明就在这一片子有种种孕育着。 中世纪早期的大学仅为一群学者自给自足的结合,不但缺乏固定的校舍制度,一旦当地政府无法给予学校较为优良的生活条件或者受到教会势力及政府势力的干涉,便会集体迁徙。因此欧洲中世纪的大学,事实上仅为一种共同生活的社区,而其成立的目的,乃是再借有集体生活的方式,来确保这些学者的研究及其批次讨论的自由与空间。这种情况直到14

关于西欧中世纪大学特权的简单述析-精品文档

关于西欧中世纪大学特权的简单述析 特权,历来被认为是中世纪大学特有的重要现象。凡涉及中世纪大学的研究,都难以回避特 权的问题。英文中的privilege(特权)一词,源于拉丁文Privilegium。在中世纪广阔的天空中,一片带着特权的彩云将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欧洲,聚集在这自由和为自由争取的时代!总体上,中世纪大学所获得的特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管理上的自治权 行会是中世纪的大学产生的基础。大学最初的含义就是行会,即是为争取特许状以及学术活动自由而组织起来的中世纪学者行会组织,是一个具有行会性质的“学者社团”,“学者社团”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以探索普遍的学问为目的。同其他行会组织一样,学者行会自己制定行规,实行自我管理。 1.拥有大学的管理权 在自己独立性自制组织的基础上,中世纪大学与政府和教会保持着玄妙的距离,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不断寻找对自己发展有利的各种存在状态。领导大学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推选的校长,大学全体成员享有特殊的大学裁判权。由于专业不同,很多教师便跟随个人所在的专业成立了一种小型行政组织形式?D?D学院,院长由教师选举产生,学校由院长联席会议共同管理,其中的某一个领袖人物被选为校长。如巴黎大学,教师行会是它最为主要

的行政机构,巴黎大学分为几个很有区别的大类学科,其中最大和最重要的是人文学科,这个学科内部又根据成员的籍贯成立各种同乡会。每个同乡会选举1名代表,这四个代表和其他民族的代表一起选出人文学科的院长。其他三个学科也有自己的院长,但他们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人文学科拿到学士或硕士学 位的,从13世纪中期起他们都宣誓服从人文学科的院长。因此,到了13世纪末,教师行会中的人文学科的院长成为巴黎大学各学科都承认的校长。 2.司法自治权 在中世纪,欧洲的司法体制不断的对大学放宽,直到其自身的司法体制代替了普遍的大众司法诠注,这对于在世俗政权和神权的夹缝中生存的中世纪大学来说,几近是最大的优势了。具体体现在:(1)当大学成员是原告时,他们有权将被告传唤到大学所在地来审判。(2)当他们被指控时,他们可以在宗教法庭和大学法庭之间作出选择。腓特烈一世授予波洛尼亚大学的《完全居住法》规定:“如果有人由于商业方面的问题要对学生起诉,学生可以享有选择的机会;可以传唤起诉者到教授面前,也可以传唤到本市的主教面前,我们已经给了教授和主教对于这类事件的审判权。”此后这项特权先后授予各地的大学。1198年,教皇塞勒斯丁三世颁布教令,规定凡是对巴黎教士的诉讼,只要是涉及钱财问题的,都应该在宗教法庭而不是在世俗法庭审判。1200年,法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将这一特权正式授予了巴黎大学

英国历史概况

英国历史概况 英国历史是一部征服与合并和的历史。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1800年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合并成为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 苏格兰历史简介 苏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北部,英格兰之北。苏格兰的历史的正式记载是在古罗马人入侵不列颠之后的一些纪录。公元5世纪,爱尔兰北部的盖尔人(凯尔特人的一支)移居苏格兰,曾在阿盖尔郡和比特郡地区建立达尔里阿达王国。此后向东扩张到阿瑟尔森林和厄恩河谷,向北扩张到埃尔金地区。公元843年达尔里阿达国王麦卡尔平兼任皮克特王国的国王,建立阿尔巴王国,王号为肯尼思一世,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苏格兰王国逐渐成形。此后,苏格兰历经邓凯尔德王朝、坎莫尔王朝、巴里奥尔王朝、英格兰占领、布鲁斯王朝以及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至1707年与英格兰王国合并成为联合王国。 威尔士历史简介 威尔士位于大不列颠岛西南部,英格兰以西。 距今约29,000年便有人类定居于威尔士。至古罗马人进入了大不列颠岛后,威尔士属于不列颠行省 公元5世纪,随着罗马人的撤离,盎格鲁撒克逊人大举入侵大不列颠,直至到11世纪,威尔士人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高压统治与入侵中度过,而同时布灵顿人开始称自己威尔士人。公元8世纪,传说中的亚瑟王(King Arthur)领导布灵顿人抗击盎格鲁撒克逊统治。 公元9世纪和10世纪维京入侵使威尔士王国进一步统一,成为一个实体,但同时亦使威尔士落入英国皇室统治之下。 公元927年,威尔士国皇承认盎格鲁撒克逊国王阿瑟斯坦保护威尔士的主人。在随后的11世纪中,威廉一世充分利用了这种先例,在威尔士边境建立的强大而野心的封建领地制度。公元1282年,英格兰王爱德华一世征服最后一个威尔士北部和西部的威尔士公国 (Statute of Rhuddlan)公元1284年,威尔士正式被英格兰合并,爱德华一世以《罗德兰法令》 确立自己在该地区的统治。 公元1535年,《联合法案》完成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统一,划分后者为13个郡,并规定英格兰法律通行全威尔士,英文为其官方语言。大部分威尔士人因此无法担任政府公职,但可以派代表参与英国国会。 北爱尔兰历史简介 北爱尔兰是英国的一个地区,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公元前6600年前后,人类开始在爱尔兰岛定居。现在的爱尔兰人是古代凯尔特人的后裔,世代居住在爱尔兰岛上。公元5世纪的时候,随着罗马天主教的传入,爱尔兰人逐渐信仰了天主教,并形成了由修道院、传道士和王国组成的文化。公元8世纪末,爱尔兰岛上出现了统一的文明和法律,但政治上还没有出现统一的国家。 公元12世纪末,英王亨利二世利用爱尔兰的分裂局面,率军在爱尔兰岛登陆,征服都柏林和附近地区,建成“爱尔兰领地”,交由其四子约翰统治。但到1609年为止爱尔兰仍然是

中世纪历史简介

意大利中世纪历史背景 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极权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意大利这个概念在中世纪根本就是地理概念,无所谓王朝什么的。所以我只能给你列出在现在意大利国境范围内存在过的王国。 东哥特王国493-555,被优士丁尼大帝给灭了,意大利基本上从此就陷于分裂:南方被拜占庭控制(但时间不长),北方是伦巴德王国(后来被查理曼在774年给征服了),罗马附近则因为丕平献土的原因属于教皇的势力范围。而西西里地区则更是几易其主,一度被阿拉伯人占领。 后来,查理曼死后,根据凡尔登条约,他的三个孙子平分了他的领土,长孙罗退尔既得到了大概可视作“意大利”地区的土地,而且继承了皇帝的称号。罗退尔死后,他的土地又被瓜分,南方基本就可视作意大利的北部地区。 在整个的中世纪,意大利形成了大量的城市共和国(这都算不上朝代吧),比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等。同时,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也有一些小型的王国,公国割据一方:北方有萨伏依家族统治的萨伏依公国、米兰公国,南方有那不勒斯王国以及后来的两西西里王国。近代之后,经过意大利复兴运动,以撒丁王国为中心完成了意大利统一,这才基本上产生一个统一的王朝---萨伏依王朝。而意大利历史上好像也只有这一个统一的王朝,它在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建立之后被推翻。 宗教 西欧中世纪的历史中,政教矛盾一直存在,政权与教权一直是此消彼长,处于激烈的斗争中。开始,罗马教皇和神职人员总是从属于世俗的君主或领主的。但到十一世纪末,其地位大大改观。教会利用世俗封建主的相互格斗和厮拼而有力的增强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希求确立对整个欧洲的统治。不过世俗的皇帝和君主们是不甘心充当教会走卒的。他们对教会的支持与合作,说到底,无非是个利用。所以,一旦他们感到教会势力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时候,便要采取断然措施相抗衡,以至于不惜诉诸武力,总之,在中世纪,教会权(神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是尖锐复杂、旷日持久的,二者之间的斗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是五至八世纪的酝酿期;第二阶段是九到十三世纪,教权高涨,与政权形成对垒之势,期间教权达到颠峰状态,随后便开始由胜转衰;第三阶段是随着君主国家的形成和各国人(和谐)民民族意识的萌发,王权逐步得到加强,教权节节败退,王权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San Francesco di Assisi 圣方济各又称亚西西的圣方济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 (生于1182年意大利亚西西,卒于1226年10月3日) 成立方济会又称"小兄弟会"。他是动物、商人、天主教教会运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守护圣人。 (照约旦·卡塔尔拉尼的记载是1209年), 玛窦福音第十章第九节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使他决定终生要神贫. 那段福音的故事是耶稣告诉他的信徒要他们出去宣扬天国的来临, 他们宣扬时不需要带钱, 连走路的拐杖都不用带, 而且他们也不要穿鞋. 他穿著粗布衣服, 赤脚, 而且照著圣经的说法连拐杖也没有, 四处呼吁大家要反省悔过. 很快的城内有名望的人士伯纳多·昆特瓦雷把所有财产都贡献出去来跟随他, 而在一年内陆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摘要: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缓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在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其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对欧洲社会的前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欧美的大学多受其影响,有的则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本文将从产生途径及其特点来浅析析它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后世的开创性意义。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成特点意义 一.中世纪欧洲大学形成途径 1.1政治格局多元化、政治势力多样化为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西方著名史学家汤普逊引述过一句评价中世纪欧洲教会地位的话:“中世纪的历史基本上是中世纪教会的历史”。【1】从某种意义上言,可以把中世纪的历史描绘成教会与国家的冲突史。理解中世纪的政治面貌,既要从宏观上了解教会与国家的冲突,也要从微观上明了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冲突。西欧中世纪除了查理时期的短暂统一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形式上统一外,从未真正统一过。小国林立,领主间的冲突不断。此种政治格局,有利于大学从政治“真空”地带破土而生。 在一个农业社会里,土地的拥有量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万能的土地吸引教会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的贪婪的眼光,从而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城市构成盲点。同时,十字军东征后,封建制度在欧洲逐渐解体。封建制度的崩溃,有助于城市的兴起。12至13世纪,自治城市的数量增加了10倍。自治城市的发展为大学的兴起准备了最适宜的土壤。市民阶级为了贸易上的安全与利益,不得不自己成立“行会组织,这种由商人行会所带头的组织运动,很快为其它阶层人士所效仿。一些志同道合、孜孜不倦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聚于一处,模仿商人行会组织,成立学术团体。此种团体一经形成,即是大学的雏形。当然,学者之团体不称“基尔特,而称为大学校,公开

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教师姓名李玲 单位名称 贵阳市白云区南湖 实验中学填写时间2020.7.24 学科历史年级/册高中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题名称 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难点名称 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填写示例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 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交为 复杂,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教学方法填写示例 1.通过XX直观演示算理XX 2.XX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垦荒朝流,耕地面积突然增加,一些新兴 的城市建立起来,这些城市为了吸引足够多的开垦者而赋予他们不同于普通奴隶或自由农的权力,这 些优厚的条件促使他们逐渐在这些新兴城市定居,成了后来出现的市民阶级的雏形。城市兴起最早的 地区有两个:一是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是北海沿岸的佛兰德尔。这些城市多兴起在封建主的领地 上,因而受到领主权的盘剥。城市必须向领主交纳实物,货币和各种苛捐杂税,服劳役或军役。因此它 们在兴起以后采取各种形式、各种手段与领主进行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其结果有的城市取得某种 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部分自由城市又取得选举市政官员市长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 利,因而成为“自治城市”。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职得,一般都以从领主和国王处取得特权证书作保 证。这种证书--般赋予城市以人身自由和司法审判等特权,这样。西欧中世纪城市形成了一种习惯:农

奴逃进城,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取得自由人的身份,原来的领主不能迫使他回到农奴的地位。大规 模失去土地的移民,逃脱原本庄园主的控制而来到这些“新城”定居下来,充当工匠、雇工。这样的 发展为以后15世纪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根据实际教学设计需要增行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小结 以下为语文学科《长相思》教学设计案样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