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1发电厂可靠性分析与

合集下载

火力发电厂做好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的途径分析

火力发电厂做好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的途径分析

火力发电厂做好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的途径分析火力发电厂是利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通过汽轮机发电的设备。

在发电厂设备运行中,可靠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发电效率,降低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延长设备寿命,保障生产安全。

本文将结合火力发电厂设备运行特点,分析做好设备可靠性管理的途径。

一、加强设备检修保养设备检修保养是保证设备可靠运行的基础。

对火力发电厂中的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配套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保养,可以有效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时进行维修,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

检修保养要有计划、有步骤,不仅要注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还要定期进行大修和检修,对设备进行全面维护。

二、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是保证设备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制定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设备操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档案,对设备进行全面记录,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维修保养情况、故障隐患等;定期进行设备运行情况的分析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三、加强设备故障分析设备故障分析是提高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设备故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设备故障分析:建立设备故障档案,对设备发生的故障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总结;采用故障树分析、故障模式效应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故障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改进设备设计和运行管理措施,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四、强化设备技术培训火力发电厂设备的技术要求较高,对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

通过强化设备技术培训,可以提高设备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设备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对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包括设备原理、操作技术、维护保养等方面;定期进行技术考核,评估人员的技术水平,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培训;加强外部专家的培训辅导,引进先进的设备管理技术和经验,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电力系统稳态与动态分析及可靠性评估

电力系统稳态与动态分析及可靠性评估

电力系统稳态与动态分析及可靠性评估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厂、输电线路、负载等组成的一套电力传输设施。

在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系统的稳态和动态分析以及可靠性评估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稳态和动态分析及可靠性评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是指在给定的负荷和电网拓扑结构下,求解系统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过程。

在稳态分析中,一般使用毛切森法(MNA)和节点法(Node Voltage Method)等方法进行矩阵方程的建立,得出电网基本参数的解。

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具有以下特点:1. 稳态分析是一种静态的过程,即只考虑电网的静态平衡情况,没有考虑电网的瞬态过程。

2. 稳态分析中一般考虑的电气参数是有限的,不涉及电磁暂态,耗散因素等显著影响电网运行的因素。

3. 稳态分析是电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等环节中的常用方法。

二、电力系统的动态分析电力系统的动态分析是指研究电力系统瞬态过程的一种方法。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负载的不断变化、丰富多样的故障现象等因素的影响,电力系统的瞬态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系统的动态分析具有以下特点:1. 动态分析考虑的是电力系统的瞬态过程,因此需要分析电磁暂态、耗散因素等在电力系统中发挥显著作用的影响因素。

2. 动态分析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算法,需要运用高级数学工具、电力传输学、力学与自动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知识。

3. 动态分析是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重要研究内容。

三、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是指对电力系统在预定条件下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健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的方法。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具有以下特点:1. 可靠性评估需要建立不同的模型,包括电力系统模型、随机负荷模型、故障模型等。

2. 可靠性评估需要考虑电力系统的各种特殊条件,如负荷变化、电网拓扑变化、电力系统的多样性等。

3. 可靠性评估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要求有良好的数值计算能力,同时需要对电力系统具有深入的了解。

电厂的可靠性管理

电厂的可靠性管理

预测检修
它是一种以设备状态监测和分析为基础,以 预测设备状态发展趋势为依据的检修方式。 PDM是利用先进的监测仪器、离线或在线监 测设备的特征信号,经过分析处理,识别设 备的早期故障征兆和性能劣化情况及其发展 趋势,并在设备故障发生前或性能下降到不 允许极限前安排检修。
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RCM)
计划大修间隔
EAF=70%~80%, EFOR=5%~10%, 3年大修一次;
EAF=80%~90%, EFOR=2%~5%, 4年大修一次;
EAF=90%~95%, EFOR=1%~2%, 6年大修一次;
EAF>95%,
EFOR<1%,
8年大修一次。
国际转动机械维修大会(TMC)的汽轮机标准委员 会提出了按等效运行小时EOH计算计划大修间隔, 并编入该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TMCST002汽轮 机检修导则”中,并于1993年第9届TMC大会通过。
可靠性在电厂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涉及到
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直至报废。
状态检修的目标是科学选择检修间隔时间, 减小检修工作量、降低检修费用并提高发电 设备的可靠性。状态检修的关键技术包括预 测检修(PDM)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态检修(又称优 化检修)已成为电力工业的前沿技术和实用 技术。
发电厂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定义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 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在工程上应用时,必须有一些定量的性 能指标,以便衡量设备的可靠性。不同的工业部 门采用的可靠性指标是不同的,电厂采用的可靠 性指标如下:
可靠性指标
1. 运行系数(%)
SF SH 100 PH
2. 可用系数(%)
AF AH 100 PH
3.

深度调峰下的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可靠性探究

深度调峰下的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可靠性探究

深度调峰下的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可靠性探究摘要:结合火力发电厂运行情况,分析了深度调峰对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影响,并提出了防范设备损坏,提高电气设备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深度调峰;火电厂;电气设备;可靠性0引言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而在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煤电占比逐渐降低,煤电在调度中的作用发生根本性改变,将从主力电源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

深度调峰就是受电网负荷峰谷差较大影响,而导致火电厂降出力,发电机组超过基本调峰范围进行调峰的一种运行方式,一般深度调峰的负荷率多为40%至30%。

1深度调峰对高压电动机的影响为配合机组调整出力运行,火力发电厂凝结水泵、给水泵、磨煤机、风机等设备需要根据需要频繁启停。

而这些辅机均由电动机驱动,相应的高压电动机也需要频繁启停。

由于异步电动机启动时的电流很大。

电动机启停频繁导致线圈中电流变化迅速,导致线圈中的导线蠕动,出现松动、磨损或发生电腐蚀,产生绝缘脆化、端部连接及三相引出线绝缘发生龟裂等现象。

频繁启停还会使电动机受到机械冲击,加速轴承磨损。

此外频繁启停会导致电动机膛内温度不稳定,容易使电动机产生热衰退和热疲劳等问题,降低电动机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提高高压电动机可靠性的措施2.1严格限制启停间隔。

在正常情况下,厂用电动机允许在冷态下启动两次,在热态下启动一次;只有在事故处理时或启动时间不超过2秒~3秒的电动机,才可以多启动一次。

容量200kW以下的电动机两次启动时间不应小于0.5小时。

容量200kW-500kW的电动机两次启动时间不应小于1小时。

容量500kW以上的电动机两次启动时间不应小于2小时。

对无法满足启停间隔的电动机,可以采取加装软启动器、变频器等方式降低启动电流。

2.2加强监视做好日常维护。

监视电动机运行电流、绕组温度、轴承温度变化,做好电机振动检查并开展分析比对工作。

定期清理电机冷却器,保证冷却效果。

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分析

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分析

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分析摘要:发电厂作为发电系统的一个关键部分,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供电品质。

本文从电力系统的主接线的可靠性入手,论述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内涵和主要性能参数,为发电厂供电线路的可靠性开发打下基础。

关键词:发电厂;电力线路;可靠性引言我们国家的持续发展与能源的发展密不可分。

而且,在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下,电网的容量越来越大,电网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电力为人类的日常活动提供了方便,也使人类的生存模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网的需求不断提高。

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是电厂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供电质量,从而影响整个电网的安全和稳定。

所以,电力系统中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发电厂电力总接线图的涵义及其指标的内涵1.1信任度的意义可靠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下,能完成规定工作。

在产品或一个系统出现问题后,可以用来界定可靠性的概念。

这是因为,在使用的时候,不管是产品还是系统,都会或多或少的发生故障,而可靠性则被界定为“解决故障问题”。

可靠性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其将可靠性的概念运用到了电网的维护和后备容量上,在电力发展之初,全球曾发生过数次大范围的断电;因此,对可靠性的认识更加深刻。

就发电厂而言,可靠性是指在一定的情况下,各个部件的可靠性指标,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这些指标进行工作,从而达到电力供应的要求[1]。

1.2可靠性指标的内涵对可靠性进行探讨,其实就是围绕着电网的故障或失效展开的。

从电力系统中的电气主接线的故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要使电厂的主线路正常工作,必须要保证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充裕性,同时也要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

所以,可靠性指标可以划分为供电连续性、充足性和运行安全性三类。

1.2.1电力供应连续性发电厂的电气主接线的供电持续性是指在发电厂中为整个线路和复合的节点线路提供持续的电源。

该指标由传输线路的可用性和故障频率两部分组成[2]。

火力发电厂做好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的途径分析

火力发电厂做好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的途径分析

火力发电厂做好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的途径分析1.设备维护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计划,按照设备运行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定期巡检、定期保养、定期维修等方式,对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及时排除潜在故障和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设备备品备件管理:建立健全的备品备件管理体系,根据设备的关键程度和使用频率,合理配置备品备件,确保备件库存充足,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定期对备品备件进行盘点和检查,及时替换损坏或过期备件,保持备件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3.设备故障分析和评估:对设备发生的故障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和影响,汇总故障数据和统计信息,建立故障数据库,为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借鉴。

4.设备改进和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的更新,及时对老旧设备进行改进和更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5.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紧急处理能力,能够有效应对设备故障和突发状况,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6.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加强对设备安全的监控和管理,防范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和事故扩大化。

同时,对设备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潜在风险造成设备故障和事故。

总之,火力发电厂做好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需要从设备维护管理、备品备件管理、故障分析评估、设备改进更新、人员培训素质提升、安全管理风险评估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和实施措施,不断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火力发电厂的安全高效运行。

输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与提升

输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与提升

输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与提升1.在现代社会,电力作为一种基础能源,其供应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

输配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传输到用户处。

因此,研究输配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保障电能的稳定供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输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2.1 可靠性指标分析输配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首先需要明确可靠性指标。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包括: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系统平均修复时间(MTTR)、故障率(F)、修复率(R)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2.2 故障类型及原因输配电系统的故障类型主要包括设备故障、线路故障、保护故障等。

设备故障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过载、制造缺陷等原因引起;线路故障可能是由于外力破坏、自然灾害、绝缘老化等原因引起;保护故障可能是由于保护装置设置不当、保护装置本身故障等原因引起。

2.3 故障传播与影响输配电系统中的故障往往会引起故障传播,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故障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是指故障设备直接相连的设备受到故障影响;间接影响是指通过电网结构,故障影响到与故障设备无直接连接的设备。

3. 输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提升措施3.1 设备选型与优化提升输配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首先要从设备选型与优化入手。

应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的设备。

同时,应根据实际运行条件,合理选择设备容量和参数,避免设备过载运行。

3.2 电网结构优化优化电网结构是提升输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增加输配电线路的冗余度,提高电网的抗故障能力。

此外,合理配置变电站和配电室,优化电网运行方式,也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3 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继电保护是保障输配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应合理设置继电保护装置,确保在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切除故障部分,减小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技术监督及可靠性管理检查评价标准(火力发电厂)

技术监督及可靠性管理检查评价标准(火力发电厂)

附件2技术监督及可靠性管理检查评价标准(火力发电厂)2014年5月目录表一:绝缘监督 0表二:电测监督 (25)表三: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监督 (37)表四:节能监督 (63)表五:环保监督 (75)表六:金属监督(含锅炉、压力容器) (83)表七:化学监督 (98)表八:热工监督 (113)表九:电能质量监督 (127)表十:灰坝监督 (135)表十一:励磁技术监督 (145)表十二:汽轮机(旋转设备)监督 (153)表十三:可靠性管理 (166)表一:绝缘监督12345678附件1:绝缘监督基本规章制度1)绝缘技术监督管理制度;2)绝缘技术监督实施细则;3)电气设备运行规程;4)电气设备检修规程;5)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管理制度;6)电气设备缺陷管理制度;7)电气设备事故分析制度;8)试验报告审核制度;9)工程及委外技术服务管理制度;10)电气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制度;11)主设备大修安全、技术、组织保证措施。

附件2:绝缘监督常用标准1。

GB 50582—2010 室外作业场地照明设计标准2。

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3。

GB 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4。

GB 5017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5。

GB 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6. GB 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7.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8。

GB 50148—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9。

GB 50147-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10.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11。

GB 50016-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2.GB 28525-2012 额定电压72.5 kV及以上紧凑型成套开关设备13.GB 27881—2011 水下高电压设备作业安全要求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态的划分和定义(备用)
备用
全出力 备用
降出力 备用
计划降低出 力备用
非计划降低 出力备用
状态的划分和定义(不可用)
计划 停运
大修停和公用 系统检修停运
停运
第一至第五类非
计划停运
评价指标(一) 可用系数
可用小时 AF统计期间小 1时 00%
等效可用系数 (评价机组带满负荷的能力)
11发电厂可靠性分析与管理
电力可靠性:
作用:用于统计、评价和研究发电系统的发电能 力、设备状况及影响因素。
设备可靠性一般定义:是指部件、元件、产品或 系统在规定的环境下、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条 件下无故障地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
电力可靠性定义:是电力设备或系统在规定的环 境下、规定的时间内以给定的置信水平无故障 地执行其设计功能的概率和能力,
二、可靠性管理的任务
提高电力系统安全、低耗、多发、多供 的运行水平
就电力系统生产单位而言,其可靠性指 标直接反映着电力设施设计、安装施工 的水平和质量;同时也直接反应运行管 理及设施维修状况
指导生产管理,充分发挥定量评价设备 可靠性的作用
应用可靠性分析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分析 研究,为状态检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管理决策
检修计划、内容及工艺
故障诊断 分析
点检等检测 数据信息
可靠性分析 诊断
设备可靠性 历史数据
图:状态检 修决策过程
主要评价状态及指标
状态的划分和定义 在使用
机组状态
运行 可用 备用
计划停运 不可用
非计划停运
停用
状态的划分和定义(运行)
运行
全出力运行
降出力 运行
计划降低出 力运行
非计划降低 出力运行
小时)*100%
评价指标
2、频率指标:
计划停运次数 非计划停运次数
辅机设备故障率(次/年)=8760/平均无故障可用小时 辅机设备修复率(次/年)=8760/故障平均修复时间
评价指标
3、时间指标:
平均计划停运间隔时间=运行小时/计划停运次数 平均非计划停运间隔时间=运行小时/非计划停运次数 故障平均修复时间=累计修复时间/非计划停运次数
SH:运行小时
EUDH:前3类非计划降出力运行等效停运小时
评价指标(二)
1、效率指标:
可用系数(AF)=(可用小时/统计小时)*100% 运行系数(SF )=(运行小时/统计小时)*100% 计划停运系数(POF )=(计划检修小时/统计小时)
*100% 非计划停运系数(UOF )=(非计划检修小时/统计
EAF可用小统 降 时计 低期 出间 力小 等时 效停 10运 % 0小
可用小时=运行小时+备用小时 运行小时=日历小时-非计划停运小时-计划停运小时
强迫停运率 FORFOH10% 0
FOH SH
等效强迫停运率
3
FOH EUDi H
EFOR
i1 3
10% 0
SHFOH ERUD i H
i1
FOH:强迫停运小时
4、指标的应用:
(1)从趋势分析中找出设备规律(浴盆曲线、检修 费用)。
(2)通过指标高低的分析,从中找出症结所在。 (超前预测、超前发现问题是点检工作任务的根本 )
(3)综合分析各种指标,同实际生产结合起来。 (指标考核、目标管理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