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根》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平方根 教案(教学设计)

平方根 教案(教学设计)

平方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会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教师活动:回顾上节课的拼图活动及探索无理数的过程,提出问题:面积为13的正方形的边长究竟是多少?学生活动:(1)完成填空:a2=_____;b2=_____;c2=_____;d2=_____;e2=_____;f2=_____。

(2)a,b,c,d,e,f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你能表示它们吗?2.师生互动:集体交流后,说明无理数也需要一种表示方法。

二、讲授新课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___,那么,这个正数就叫做___的算术平方根。

记为:“”读做根号。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例1: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要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般的方法是先按平方的概念来找哪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

)例2: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h(米)与下落时间t(秒)的关系为h=4.9t2.有一铁球从19.6 米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达地面需要多长时间?学生活动: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然后交流。

三、小结1.内容总结: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表示;2.方法归纳:转化的数学方法:即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解决。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2.会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

3.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4.了解乘方和开方是互逆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1.了解平方根和开平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2.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

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算术平方根吗?算术平方根有什么性质。

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10篇

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10篇

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10篇《平方根》教案篇一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2.通过用计算器求值及近似值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动手能力;3.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程序教学难点:准确用计算器求解一个正数的平方根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四.教学手段实物投影仪,计算器五.教学过程在前面我们已学过平方根的概念,现在已掌握了一些数的平方根,如4,25,0.01,等数的平方根,但对于如:2,3,,0.3的平方根就不能像前面的数那样容易求解了,只能用根号表示。

具体的值或近似值如何求解的?在乘方时曾讲过毅力计算器求解,今天我们来研究如何用计算器求解一个数的平方根。

复习提问学生有关乘方如何用计算器运算的步骤。

熟悉计算器基本键的功能。

现在讲计算器打开,按键,屏幕上显示“0”此时可以进行运算。

例1.用计算器求的值。

分析:首先要学生熟悉计算器基本键的功能,对于平方根运算尤其要掌握“2F”的功能。

解:用计算器求的步骤如下:小结:在求解的过程中,由于要用到这个键上方的功能,这就需要用上方标有“2F”的键来转换。

例2.用计算器求的值。

(保留4个有效数字)解:用计算器求的步骤如下:小结:由于计算器的结果较精确小数的位数较多,在遇到开方开不尽的情况下,如无特殊说明,计算结果一律保留四个有效数字。

例3.用计算器求的'值。

解:用计算器求的步骤如下:因为计算结果要求保留4个有效数字,例4.用计算器求1360.57的平方根。

解:用计算器求1360.57平方根的步骤如下:因为计算结果要求保留4个有效数字,小结:这里要注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用计算器求的式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例5.用计算器求值:分析:本题是由加、减、乘方、开方运算的混合运算题,由于计算器能自动识别运算顺序,故按键顺序与书写顺序完全一致。

平方根教学设计

平方根教学设计

平方根教学设计平方根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算术平方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章第一节,本节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

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将为学生学习算术平方根奠定基础。

引入算术平方根的知识,要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这样才能加深对引入平方根知识必要性的认识。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被开方数与对应的算术平方根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开始就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把这个问题情境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的边长,这是典型的求算术平方根的问题。

由于所选数字简单,可见其设计目的,并不着眼于计算,而在于巩固概念。

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是抓住算术平方根概念的本质特征,逐层深入,多个角度展示。

课标要求: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本节突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首先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并及时反馈。

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思考、讨论、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做数学、用数学的价值。

策略分析: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本节课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引导发现法”为主,并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要求,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目标:1、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会用根号表示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会用平方运算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包括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和部分非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6.1 第2课时《平方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6.1 第2课时《平方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1 第2课时《平方根》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平方根》,这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实数等基础知识,对数的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性质和求法,以及了解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部分学生在实数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平方根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性质和求法,能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方根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2.难点: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索平方根的性质。

2.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平方根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方根的相关知识点。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平方根解决。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土地面积、计算物体高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际问题与平方根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数的相关知识,然后给出平方根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平方根的性质。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平方根的求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方根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平方根(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平方根(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平方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方根的概念2.掌握平方根的计算方法3.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1.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平方根的应用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1 通过定义引入平方根的概念•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就叫做这个数的平方根。

•举例:如果a² = b,那么a就是b的平方根。

1.2 计算平方根的方法•平方根的符号:√•计算方法:1.列举并观察完全平方数的特点2.借助观察结果计算非完全平方数的近似值2. 平方根的应用2.1 使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示例:小明要把一个方形园地的面积分成两个等面积的部分,他应该如何划分?–步骤:1.设园地的边长为x,则该园地的面积为x²2.根据题目要求,将x²分成两个等面积的部分3.求解方程x²/2 = x4.解得x = 2的平方根5.将x带回原方程,得到园地的边长四、教学步骤1.引入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的实际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平方根的含义,并介绍计算平方根的方法。

2.带领学生观察完全平方数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非完全平方数的计算方法。

3.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平方根的计算。

4.引入平方根的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实际应用价值。

5.继续给学生提供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检验他们对平方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在引入概念和计算方法环节,观察学生的反应,确保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在应用环节,检查学生对平方根应用的理解和解题能力。

3.给学生一定的巩固练习,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教学重点和难点:平方根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步骤: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能够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和应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3《平方根》教学设计5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3《平方根》教学设计5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3《平方根》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平方根是数学中基础的概念之一,对于七年级下册的学生来说,平方根的学习是在已有整数、分数和小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平方根的定义、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以及平方根的性质。

通过学习平方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乘方的概念,并为后续学习根式、分式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由于平方根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2.理解平方根的性质,能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2.平方根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练习巩固:通过适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身高、计算面积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这些实例中是否存在某种数学规律。

通过实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平方根的概念,讲解平方根的定义和求法。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平方根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判断一个数的平方根等。

平方根教学设计

平方根教学设计

平方根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是全章的教学重点.学生对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常常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并能分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两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在以下两方面突出特点:1.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系统,首先在第1课进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平方根的概念的意义和平方根的表示法;其次在第2课时专门讨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表示.对于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的条件是,被开方数a表示非负数,而a本身也表示非负数,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向学生说明规定的合理性.为此,提出算术平方根的一种几何解释,即面积为a的正方形(a为正数),它的边长为a(a也是正数),从而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算术平方根约定的合理性.2.编选了有针对性的、有梯度的、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和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尽快地把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2.知道开平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3a的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体会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联系和区别;2.在学习开平方运算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过程中,体会开平方运算与平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难点:弄清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教学方法:探究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问题仅运用这五种运算是无法解决的.例如个面积为50 平方米的正方形展厅,它的边长应是多少?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运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这种运算叫做开方.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开方运算和平方根.二、大家谈谈(1)计算:42,(-4)2;23()5,23()5-;(10)2,(-10)202(2)如果x2=16,则x等于多少?因为42=16所以x=4;又因为(-4)2=16,所以x=-4.4或-4的平方都等于16,可以表示为(±4)2=16.因为4或-4的平方都等于16,我们把4及-4叫做16的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就是说,如果x2=a,那么x就叫做a的平方根.比如100的平方根是10与-10.因为(±10)2=100,所以10与-10是100的平方根.你能说出49,144的平方根吗?三、一起探究1.当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互为相反数时,它们的平方有什么关系?2.正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有几个?它们的有什么关系?3.0有平方根吗?如果有,它是什么数?4.负数有平方根吗?学生独自思考,通过具体实例弄懂上述问题,然后总结出: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平方根教学设计(教案)

平方根教学设计(教案)

平方根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平方根的引入1.1 平方根的概念解释平方根的定义通过实际例子说明平方根的概念1.2 平方根的性质探讨平方根的性质,如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等通过图形和实际例子来展示平方根的性质第二章:平方根的计算方法2.1 手算法介绍手算法计算平方根的方法通过实际例子演示手算法计算平方根的过程2.2 计算器法介绍如何使用计算器计算平方根通过实际例子演示计算器法计算平方根的过程第三章:平方根的应用3.1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平方根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3.2 平方根在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介绍平方根在科学和工程中的常见应用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平方根在科学和工程中的重要性第四章:平方根的性质和判定4.1 平方根的性质探讨平方根的性质,如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等通过图形和实际例子来展示平方根的性质4.2 平方根的判定介绍如何判定一个数的平方根通过实际例子演示如何判定一个数的平方根第五章:平方根的综合练习5.1 练习题提供一些有关平方根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来解决练习题5.2 应用题提供一些有关平方根应用的题目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来解决应用题第六章:平方根的图像6.1 平方根的图像特点解释平方根函数的图像特点通过图形展示平方根函数的图像特点6.2 利用图像求解平方根介绍如何利用平方根函数的图像来求解平方根通过实际例子演示如何利用图像求解平方根第七章:平方根的性质和定理7.1 平方根的性质探讨平方根的性质,如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等通过图形和实际例子来展示平方根的性质7.2 平方根的定理介绍与平方根相关的定理,如平方根的乘积等于原数的乘积等通过实际例子来展示平方根的定理第八章:平方根在代数中的应用8.1 平方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介绍平方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演示如何利用平方根来解方程8.2 平方根在证明中的应用介绍平方根在证明中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演示如何利用平方根来证明代数式第九章: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9.1 平方根在几何中的应用介绍平方根在几何中的应用,如求解三角形的面积等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平方根在几何中的应用9.2 平方根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介绍平方根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物理学、经济学等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平方根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第十章:平方根的综合练习与拓展10.1 综合练习题提供一些有关平方根的综合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平方根的性质、计算方法和图像来解决练习题10.2 拓展题目提供一些有关平方根的拓展题目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平方根的知识来解决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六、平方根的图像:理解平方根函数的图像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它涉及到函数图像的直观理解和数学概念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方根》教学设计
石楼县南城初级中学高丽霞
一、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第3课时。

在此之前,刚学过算术平方根,所以本节内容是前面学习的算术平方根的延续,也是今后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等的基础,同时也为后续更好地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提供了思路和研究方法。

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特征;会用符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②能利用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③明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类比算术平方根自我总结出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发展学生的求同存异思维,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并做出正确的处理。

②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利用学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