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第八版第十五章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上述定义得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人群,就是研究所关注得具有某种特征得人群,而不就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得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她相关得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得起点就是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研究得重点就是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得最终目得就是为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得区别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因素就是否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就是否就是否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

※ 美国一项研究通过对关键信息提供者如牧师、家庭医师的访谈和医院记 录,在美国麻州发现了2632个“疯子”和1087个“傻子”。
※ Robert Faris和Warren Dunham分析了1922年和1934年间芝加哥住 院精神病人的地理分布,得出距离城市中心越远,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 越低的结论。
正常与异常
• 正常与异常是相对的 • 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如同性恋、“与神对话” • 社会发展也倾向于将越来越多的心理行为与行为现象定义为异常,例
如赌博行为和吸毒、饮酒、吸烟分别以“病理性赌博”、“精神活性 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形式列入到了现代精神障碍的分类。
精神症状
• 传统上将疾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体征(sings)和症状(symptoms)两大 类。
第二代研究
•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战时士兵和战后老兵中出现 的精神卫生问题引起了美国社会、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精神病流行病学的发展。
• 这一代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较多的进行社区普查, 二是开始使用症状清单或非定式晤谈作为收集资料的方法。
※ 曼哈顿中城区研究:该研究使用经过培训的社会工作者,通过对社区居民 进行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由精神科医生对访谈记录进行诊断,结果 发现23%的调查对象精神上受到严重伤害。
精神疾病与精神障碍
• 在现代医学中,“疾病”更多的指向体内生物学结构和功 能的改变,而 “障碍”处于疾病、疾患与综合症之间。
• 大多数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 病程标准和排出标准四个部分,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标准 才能诊断为精神障碍。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预防医学》考试要求

《预防医学》考试要求I、考试性质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学生,特举办此考试。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课程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II、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篇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论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及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应用。
熟悉流行病学的原理。
了解流行病学发展史,流行病学的特点,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流行病学的展望。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
熟悉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
了解疾病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种类、用途;现况研究的概念及特点;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用途。
熟悉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病例报告、病例分析的概念、用途;现况调查实施步骤、数据分析、常见偏倚及控制方法。
了解调查表的编制;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局限性。
第四章队列研究掌握队列研究的定义、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设计与资料整理分析,包括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熟悉队列研究的特点、研究类型;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了解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样本大小的估计、随访方法、人年的计算、率的显著性检验。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匹配的原理和方法;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OR的含义及其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般步骤;分层分析的概念及应用,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
了解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基本特点、流行病学实验的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
熟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缺点的比较。
了解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筛检掌握筛检的定义、评价筛检试验真实性的指标的计算及意义。
流行病学第8版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 绪论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流行病学中的基本原理: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疾病的发病过程;人与环境的关系;病因论;病因推断的原则;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
实际应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的监测;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3.、健康因、提供措施④三种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⑥六大特征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特征;社会心理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4.基本核心5.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横断面调查描述流行病学 监测 产生假设观察法 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流行病学 检验假设队列研究临床试验流行病学 实验法 实验流行病学 个体试验 验证假设研究方法 现场试验社区试验数理法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类型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应用制、健康促进、疾病防制效果评价。
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 纵向研究 生态学研究 时间分布 地区分布 人群分布 监测 健康计划 提出假设 分析性研究危险因素 病因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危险因素评价 假设检验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人群现场实验 社区干预试验效果 效益 效应验证危险因素 假设流行病学试验 卫生服务评价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1、发病频率测量指标(1)发病率(incidence rate,morbidity):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包括发病密度和累积发病率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该人群暴露人口数×K(K =100%,1000‰)应用:是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适用于病因学探讨和防制措施效果的评价(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多次发病时,则应计为多个新发病例数)✧发病专率:按不同病种、性别、年龄、职业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别计算其发病率称之。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否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是否是否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流行病学第8版考研复习笔记

流行病学第8版考研复习笔记
①队列研究
将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组,追踪其各组的结局,比较不同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②病例对照研究
以当前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一个组作为对照组,通过查询、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对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采用统计学检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因素暴露比例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③实验流行病学
实验流行病学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方案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人为的施加或减少某种处理因素,然后追踪观察处理因素的作用结果,比较和分析两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处理因素的效果。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第一章 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 否 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 设立比较组?是 否 是 否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 暴露←结局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完整word版)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第一章 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 否 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 设立比较组?是 否 是 否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 暴露←结局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述
(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发展史
2. 国内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
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
第三阶段
21世纪初~
第一节 概述
(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发展史
2. 国内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
20世纪50 ~ 80 年代,此期间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的是线索调查,即筛查 出对象后,直接由精神科医生对其进行诊断,或者逐户普查。
2000-2013年德国不同年龄组双向情感障碍患病率变化趋势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二) 精神障碍的结局及疾病负担
评估精神障碍结局的常用指标
病死率、社会功能、残障、生活质量与疾病负担等。
影响精神障碍的结局的指标
精神障碍的起病时间、亚型、症状特点和严重程度等。
精神障碍患者接受治疗的情况
治疗是否延误、是否系统、疗程是否合适、治疗药物的作用和 副作用、 以及康复治疗等。
流行病学
(Metal Health Epidemiology)
寇长贵 吉林大学
第十五章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
目录
01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节:常用研究方法 第四节:测量工具的选择与评价 第五节:精神障碍的防制
02
03 04 05
重点难点
※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的定义
※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精神卫生相关法规与政策
第三节 常用研究方法
第三节 常用研究方法
(一) 横断面研究
对目标群体精神卫生问题的现患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现况调查,是对疾
病危害严重程度的社区诊断、疾病的临床和亚临床特征、未知症候群进
行描述的研究方法; 探讨精神卫生问题的病因研究提供线索,了解特定时间、地点的精神卫
生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状况。
代表性的研究:
台湾精神障碍患病率调查(1982—1985); 1982年的中国12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1993年的中国七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第一节 概述
(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发展史
2. 国内发展概况 第三阶段
本世纪初至今,采用ICD-10、DSM-IV为诊断标准,使用DSM-IV轴I精神障碍定式 临床检查( SCID )、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表( CIDI )等国际通用的访谈工具 作为诊断工具,运用复杂多阶段的抽样技术进行的两阶段或多阶段的连续调查,在 筛查精神障碍不同风险的基础上,分别由精神科医生进行定式或半定式检查。 在此阶段浙江省( 2001 )、江西省( 2002 )、西藏自治区( 2003 )、河北省 ( 2004 ) 、 辽 宁 省 ( 2004 ) 、 昆 明 市 ( 2005 ) 、 深 圳 市 ( 2005 ) 、 北 京 市 (2010)、西安市(2010)等省市先后进行过不同规模的区域性精神障碍流行病 学调查。
第一节 概述
(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发展史
第二代研究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战时士兵和战后老兵 中出现的精神卫生问题引起了美国社会、政府和学 术界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精神病流行病学 的发展。 这一代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较多的进行社
区普查,二是开始使用症状清单或非定式晤谈作为
收集资料的方法。 代表性研究:曼哈顿中城区研究、 Stirling县研究、
2. 精神障碍的三间分布描述 地区分布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一)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流行特征
2. 精神障碍的三间分布描述 人群分布
作为精神障碍患病率的研究首先 需要阐明的就是其人群分布特征。 人群分布特征的描述主要包括不 同性别、年龄、民族(种族)、 教育程度、职业以及婚姻状况等
特征的患病情况的描述与分析。
互作用的结果,即内、外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共同起作用。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可以从临床医学、社会心理学研究和流行病学等多个角度进行。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进行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主要是采用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从人 群的角度研究暴露与精神障碍之间的关联,进而提供病因线索、检验或验证病因假设。 生物学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主要生物学因素大致可以分为遗传、感染、躯体疾病、
社会文化因素
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基本生活条件、社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接纳程度、 社会歧视等。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二) 精神障碍的结局及疾病负担
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率比年龄分布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三)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
精神障碍与其他多数躯体疾病一样,均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等多个因素相
第三节 常用研究方法
我国开展的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
作者 12 地区精神疾病流 行学调查协作组 张维熙等 李淑然等 黄悦勤等; 沈渔邨等; Lee 等 马辛等 项玉涛等 Phillips 等 调查疾病 重性精神障碍 神经症 重性精神障碍 神经症 焦虑症 情感障碍 物质滥用 冲动控制障碍 重性抑郁 广泛性焦虑 酒精依赖 焦虑症 情感障碍 物质滥用 精神病性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 其他精神障碍 胡纪泽等 焦虑症 情感障碍 精神病性障碍 其他精神障碍
※ 精神障碍评定量表的选择原则 ※ 精神障碍评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的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mental health epidemiolog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 的流行病学的一个新分支,由传统的流行病学和精神病学、行为科学、社 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成。 研究精神障碍及与精神健康有关的状态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分布 规律,从而制定预防和控制精神障碍,以及保障、促进精神健康的策略和 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的流行病学分支科学。
第一节 概述
(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发展史
1. 国外发展概况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的发展大致起源于19世纪 根据设计的类型和使用的工具不同,将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的发展分为四代。
第一节 概述
(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发展史
第一代研究
从19世纪中期开始持续到20世纪中期。 这一代的研究通常是以接受治疗的人群为对象,在研究方法上缺乏系统的设计。 1803年Jean Etienne通过对巴黎医院住院病人的统计,发现精神病人在1786 — 1801年的15年间增加了15倍。 美国一项研究通过对关键信息提供者(如牧师、家庭医师)的访谈和查阅医院记 录,在美国麻州发现了2632个“疯子”和1087个“傻子”。 Robert Faris和Warren Dunham分析了1922年和1934年间芝加哥住院精神病人 的地理分布,得出距离城市中心越远,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越低的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发展史
第四代研究
前述三代研究尽管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方面各不相同,但都是针对精神障碍的。 第四代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将研究从精神障碍扩展到了精神健康、精神卫生服务、 精神卫生政策、精神障碍的社会文化意义及精神障碍的社会文化反应等广阔的领域。
代表性研究:
• 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调查(The Word Mental Health Survey, WMH) • 巴西多中心研究 • 澳大利亚精神健康普查(The National Survey of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Australia )
第一节 概述
(一)相关概念
3. 社会精神病学(social psychiatry)
Klerman(1986)将社会精神病学定义为:“社会精神病学是一门研 究社会因素在精神疾病的产生、治疗、预防中的作用和利用社会因素 促进精神健康的科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相关概念
4.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psychosocial epidemiology)
第一节 概述
(一)相关概念
1. 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
它属于社会精神病学的一个领域,具有与一般公共卫生相似的性质;
主要任务是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广泛的防治,积极地采取对策,改善他们的处
境和待遇,促进其康复,减少复发率;同时为患者自身及他人的安全实行必要 的监护,对广大社会阶层和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去除偏见,争取 同情和支持,以及培训专业人员,开展相关的社会调查,推动各种社会保健工 作稳步进行。
纽黑文研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概述
(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发展史
第三代研究
第一代和第二代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在精神病流行病学研究中没有使用明确的诊 断标准,因此不同研究结果的可比性非常有限。使用系统的分类和明确的诊断标准 因此成为第三代精神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标志。 在这一时期,精神病流行病学研究发展非常迅速,许多国家都进行了自己的研究, 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国际合作研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经典的研究有: 流行病学选点研究(ECA) 美国全国共病调查(NCS)
第一节 概述
(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发展史
2. 国内发展概况 第三阶段
WHO 世界精神卫生调查组在中国北京和上海两 个城市开展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2013—2015 年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
等人完成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 China mental
health survey,CMHS),此次调查覆盖面广、 设计科学、方法严谨、质量控制严格、样本对全
资源。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一)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流行特征
2. 精神障碍的三间分布描述 地区分布
精神障碍患病率地区分布重点描述
和分析不同地区精神障碍患病率的 差异及其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可以描述不同国家和地区、同一国 家不同地区以及城乡精神障碍患病 率的差异。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一)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流行特征
代表性研究:
杨德森等人开展的湖南省精神疾病调查(1958—1959); 刘协和等人进行的四川精神病发病情况调查(1973—1975); 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的南京市精神病流行病学普查(1973—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