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动物模型行为学表现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

合集下载

大鼠海马损毁与学习记忆进展

大鼠海马损毁与学习记忆进展

·2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年 5 月第 32 卷
均易于重复,而且损伤的程度可以通过电流强度及通电时间进 行调节〔11〕。
以 水 合 氯 醛 ( 35 mg / kg ) 腹 腔 麻 醉,麻 醉 生 效 时 间 3 ~ 5 min,麻醉生效后将常规备皮、消毒,顶部正中切口,分离暴露 顶骨。选择前囟后 3. 5 mm,矢状缝两侧 3 mm 处钻孔开骨窗, 骨窗直径为 3 mm,注意保持硬脑膜的完整性,按《大鼠立体定 位图谱》确定海马位置海马结构基本位于前囟后1. 8 ~ 6. 0 mm, 中线旁 0. 5 ~ 5 mm 范围内皮层下,用直流电阳极电解双侧海 马。电解损毁的最大不足是损毁特异性不强,它不仅定位损毁 神经元,同时也损毁输入纤维和过路纤维,往往导致损毁部位 与损毁效应关系的不确定。
海马损伤模型的建立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明确海马 结构对应脑皮层位置( 海马结构基本位于前囟后1. 8 ~ 6. 0 mm, 中线旁 0. 5 ~ 5 mm 范围内皮层下) ,确定于顶骨开骨窗部位。 以 10% 水合氯醛 3. 5 ml / kg 剂量,对实验大鼠行腹腔注射,常 规备皮、消 毒,顶 部 正 中 切 口,分 离 暴 露 顶 骨。选 择 前 囟 后 3. 5 mm,矢状缝右侧 3 mm 处钻孔开骨窗,骨窗直径为3 mm,注 意保持硬脑膜的完整性。连接固定颅骨连接管,封闭液压打击 系统。待大鼠恢复角 膜 反 射 及 夹 尾 反 射 后 再 进 行 液 压 打 击。 此模型借助国际上通用的 MODEL01-B 液压打击装置对大鼠进 行分组打击。
方崇仪〔12〕利用 局 部 电 解 损 伤 双 侧 海 马 的 腹 前 部、后 部 和 背前部对大白鼠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 局 部损伤海马各部可以不同程度地阻碍这种行为模式的学习和 记忆,其中以损伤腹前部最为严重,依次是损伤后部和背前部, 但是对大白鼠避光嗜暗的本能没有影响。

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行为学变化及海马组织MKP-1的差异表达

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行为学变化及海马组织MKP-1的差异表达

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行为学变化及海马组织MKP-1的差异表达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行为学变化及海马组织MKP-1的差异表达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创伤事件引起的常见精神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蓝斑核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蓝斑核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创伤 后应激 障碍大 鼠蓝斑核神经 元细胞 凋亡 的实验研究
李 慢 韩 芳 石 玉秀
( 中国 医 科 大 学 基 础 医学 院组 织 学 与胚 胎 学 教研 室 ,沈 阳 1 1 0 0 0 1 )
( 摘要]
目的 探 讨 创 伤 后 应 激 障 碍 ( P T S D ) 大 鼠蓝 斑 核 神 经 元 C a s p a s e 一 3和 C a s p a s e 一 9的 表 达 变 化 。方 法 成 年健
激后 1 d ,4 d ,C a s p a s e 一 9的表 达逐 渐增 强 ,7 d和 1 4 d逐 渐 下 降 ,C a s p a s e 一 3于 S P S刺 激 后 7 d表 达 最 多 ,1 4 d出 现 下 降 。 结论 蓝斑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 P T S D患 者 蓝 斑功 能 失 调 的 重 要 原 因 之 一 。
康雄性 Wi s t a r 大鼠 5 o只 ,随 机 分 为 连 续 单 一 刺 激 ( s i n g l e p r o l o n g e d s t r e s s ,S P S )模型 l d 、4 d 、7 d 、1 4 d组 和 对 照 组 , 应 用 免 疫 组 化 、免 疫 荧 光 和 R T — P C R方 法 检 测 P T S D大鼠蓝斑核神经元 C a s p a s e 一 3和 C a s p a s e 一 9的表 达 变 化 。结 果 S P S刺
o f r a t s wi t h p o s t — t r a u ma t i c s t r e s s di s o r de r( PTSD) .Me t h od s A t ot a 1 o f 5 0 he a l t hy,ma l e Wi s t a r r a t s we r e r a n d om l y di v i d e d i n t o 1, 4, 7 a n d 1 4 d gr o up s o f s i n gl e p r ol o n ge d s t r e s s( SPS) a n d a no r ma l c o nt r o l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评估量表综述
1、研究现状
1、研究现状
目前,PTSD评估量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成果。根据研究目的和方法的不 同,可以将现有的PTSD评估量表分为三类:自评量表、他评量表和临床访谈。自 评量表主要包括PTSD Checklist (PCL),他评量表主要包括ClinicianAdministered PTSD Scale (CAPS)和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 PTSD (SCID-PTSD),临床访谈主要是指由专业心理医生进行的结构性或 半结构性的访谈。
2、研究方法
2、研究方法
自评量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患者自行填写,旨在帮助患者自我评 估其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他评量表则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评价,通常由心理医生 或精神科医生进行。临床访谈是结构性的或半结构性的,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3、研究成果
3、研究成果
自评量表、他评量表和临床访谈三种评估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其中, 自评量表因其简便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流行病学研究。他评量表和临床访 谈则更适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பைடு நூலகம்
基本内容
许多实验证据支持PTSD动物模型和神经生物学机制。例如,一项研究发现, 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大鼠表现出恐惧记忆增强和海马神经元活性降低的现象。另 外,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发现,HPA轴相关基因敲除的大鼠对PTSD样行为不敏感, 这进一步证实了HPA轴在PTS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基本内容
PTSD动物模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该模型为心理治疗提供了有效 的评估工具,帮助科学家们了解治疗效果并比较不同疗法的优劣。其次,动物模 型在药物研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筛选和开发新药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例 如,通过动物模型科学家们可以检测新药对HPA轴、神经递质平衡和海马结构的 影响,为治疗PTSD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应激对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应激对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应激对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嵇志红;邹伟
【期刊名称】《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2(011)001
【摘要】目的探讨应激对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raq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和不同水温(10℃、18℃、25℃)游泳训练应激组(应激Ⅰ、Ⅱ、Ⅲ组),观察大鼠Y迷津明暗分辨学习能力,测定海马脑蛋白含量变化.结果10℃水温应激训练组的大鼠分辨学习能力明显减退,海马脑蛋白含量明显减少;18℃及25℃水温组分辨学习能力及海马脑蛋白含量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过强的应激可使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减退,适当应激对动物学习记忆能力无明显影响.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嵇志红;邹伟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医学院,辽宁,大连,116622;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辽宁,大
连,116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419
【相关文献】
1.慢性束缚应激对老龄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及海马齿状回区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J], 王玮瑶;陈玲;岳学玲;金清华
2.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及海马内PKA-Cβ表达的影响 [J], 洪小平;
刘能保;张敏海;李晓恒;王西明;刘少纯;刘向前;孙臣友;关中晖
3.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和记忆及海马神经元神经颗粒素表达的影响 [J], 陈鸿伟;刘能保;李晓恒;周艳玲;张敏海;刘向前
4.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及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J], 周艳玲;刘能保;张敏海;李晓恒;陈鸿伟;洪小平;孙臣友
5.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J], 孙臣友;戚双双;楼新法;崔怀瑞;孙淑红;刘能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见于经历过严重创伤事件的人群。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帮助那些受到创伤事件影响的人们。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治疗PTSD,许多研究都使用了动物模型来模拟人类的创伤经历。

本文将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动物模型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在动物身上诱导类似于人类经历的创伤事件,来观察和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PTS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并为新的治疗策略提供实验依据。

在动物模型研究中,研究人员通常会使用一些特定的刺激或过程来诱导动物经历创伤。

例如,常见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电击或电击刺激来模拟创伤事件。

这种方法可以在动物中引发类似于人类PTSD症状的反应,如恐惧、回避和厌恶等。

另一种常见的动物模型是使用可控的创伤性事件,如暴露于慢性压力、恐惧条件反射或社会压力等。

这些刺激可以在动物中引发类似于人类PTSD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如焦虑、睡眠障碍和记忆障碍等。

通过使用这些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和记录动物在创伤后的行为和生理变化。

例如,他们可以测量动物的压力激素水平,检测动物的记忆功能和学习能力,以及观察动物的社交行为和情绪反应等。

通过这些观察,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PTSD的发生机制和潜在的治疗方法。

在动物模型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可以使用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来观察其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

例如,他们可以给动物注射特定的药物,观察其对动物行为和生理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不同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动物模型可以提供有关PTSD的重要信息,但它们仍然是一种简化和理想化的模型,无法完全代表人类的复杂情感和心理过程。

因此,研究人员在使用动物模型时需要谨慎解释和推广结果,并结合人类研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生物学和心理作用机制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生物学和心理作用机制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生物学和心理作用机制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由于个体经历了持续的创伤性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身体侵犯等等,导致了长期的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影响。

这篇文章将会深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和心理作用机制。

神经生物学机制:在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时,许多研究都聚焦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异常激活。

HPA轴的异常激活会导致应激激素皮质醇的分泌增加,以及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进而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

这种异常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出现焦虑、冲动和易激惹等症状。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患者大脑海马回和前额叶皮层功能发生异常改变。

海马回是负责记忆和情绪调节的脑区之一,而前额叶皮层则与决策制定和情绪调节相关。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海马回体积减小和功能异常,导致记忆力减退和情绪调节障碍。

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异常可能使患者在应对创伤后的情绪和行为调节方面出现问题。

此外,神经传递物质的异常水平也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

例如,谷氨酸和GABA(γ-氨基丁酸)作为神经递质在大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谷氨酸水平增加,而GABA水平降低,进一步导致神经传递的不稳定,加剧了疾病的发展。

心理作用机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作用机制涉及到记忆、恐惧和条件反射等多个层面。

首先,记忆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患者可能会经历无法忘记的创伤性回忆,这些回忆可能是以闪回的形式不断出现,导致患者体验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强烈情绪和身体反应。

这种无法控制的记忆再现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此外,恐惧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也起到关键作用。

患者可能对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产生过度的恐惧反应。

这种过度恐惧可能由于海马回和杏仁核的异常激活引起,这两个脑区分别与记忆和恐惧反应有关。

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这两个脑区可能出现功能异常,使得患者对于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的恐惧反应过度。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行为的变化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行为的变化

KyL brtrfr erdgnrteDs s eMiir r dctn e aoao uoeee i iaeft nsy o uao 。 y oN av e o h tf E i
C ptl dcl nvrt, e g 10 6 , .R hn ) a i i i sy B n 0 0 9 P .C i a Me a U e i a
i m nhs ce ir f F P en h etes m cl nh pcm u ci t nadmi a o oi u ag e m u oiohms o A .M aw i t e si i oa p sat a o n g tnt n r m ri w r t t y G l h e l p vi r i jy n e
[ 摘要 ] 目的 建立直接手术损伤大鼠部分脑皮 质及海 马 C 1 A 区的创伤性脑 损伤模 型 , 观察损伤 后动物 并
将大 鼠进行脑损伤建模后 , 于术后 l —1 1 5d和 2 6—3 0d采用 Mo i水迷宫 的方法评 rs r
认 知行为的改变情况 。方法
价动物的认 知行 为变化后 , 灌杀动物取脑切片 , E染色及尼 氏染色观察损伤范围 ; H 胶质纤维酸性 蛋 白( F P 免疫 GA) 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星型胶 质细胞 ( S ) A T 的活化及胶质 瘢痕形成 情况 ; 术后 5d行 N sn及 G A et i F P双重免 疫荧光染
tse E adNslS t n g e m l e .A t ai e s oye( S i u .H n i ’ a i r e po d cvt no t t et A T)adgasa r a o ee e c db s s sin w e y i o fh a r n i crom t nw r dt t y l f i e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EC080@1D+10</ C0@,CC -<CE@-,@A TJG>) 目的: 制备创伤后应激障碍 大鼠模 型并观察其行为学表现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 观测 方法: 利用幽闭 6 电击方式制备 _<C01@ 大鼠 TJG> 实验动物模型, 其总体运动水平和前 #: +<4 各运动类型成分的变化,以及利用穿梭箱 实验检测 TJG> 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 (9 \ %) (# \ 结果: 多数 降低, 少数 TJG> 大鼠总体运动水平发生两极性变化, ( ! ] $"2 #’"A " ^ "2 "$) 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 前 %) 静止状态和逃避状态显著增加A 对照组和TJG> #: +<4 各运动类型成分中, ( ! ] b &2 797# " ^ "2 ":) 组分别为 Y $$2 "7 ‘ $2 &9 Z a 和 Y #!2 #! ‘ %2 &% Z a , 梳理状态成分显著减少,对照组和 TJG> 组分别为 Y #72 ’! ‘ &2 7& Z a 和 ( ! ] #2 #’!A " ^ "2 ":) Y $’2 $’ ‘ 92 "# Z a ; TJG> 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检测发 现,主动回避反应显著下降( " ^ "2 "$) ,回避反应失败显著增加( " ^ 。 "2 "$ )
结论:用幽闭 6 电刺激制备大鼠 TJG> 实验动物模型,行为学出现明显 异常, 学习记忆功能受损, 与临床表现有较好的拟似性, 重复性高。 主题词: 应激障碍, 创伤后; 学习; 行为; 记忆; 疾病模型, 动物
王 禾, 廖维宏, 吴宝明, 何庆华, 卓 豫,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 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五室, 重庆市 !"""!# 王 禾! , 男, 湖北省荆州市人, 汉族, $%&’ 年生, #""’ 年解放军第三军 医大学野战外科系博士毕业,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系统创伤与 康复的研究。 ()*+,-. /012 ,32 /4 电话 5 6 7&8#’8&79:9!’:
!"#"$%"&’ *,,# ’ ,* ’ ,( (##")*"&’ *,,# ’ ,* ’ %.
!"#$%&’$
!"#5 JE -,M,FE? 14 ,X?,@<+,401F @10 +E-,F E= ?EC080@1D+10</ C0@,CC -<CE@-,@ Y TJG> Z CE 1C 0E -,0,/0 <0C *,)1M<E@ 14- =D4/0<E4 E= F,1@4<43 14- +,+E@H2 #$%&’()5 J), @10 +E-,F E= TJG> (1C +1-, *H +,14C E= <+?@<CE4+,40 14- ,F,/0@</ C)E/[2 J), 0E01F *,)1M<E@ F,M,F E= TJG> @10C 14- 0), /E+?EC<0<E4 E= +E0E@ 0H?,C (,@, -,0,/0,- (<0)<4 0), ?@,M<EDC #: +<4D0,C2 J), =D4/0<E4 E= F,1@4<43 14- +,+E@H (1C -,0,/0,- *H C)D00F, *EX 0,C02 *$)+,%)5 J), 0E01F *,)1M<E@ F,M,F E= TJG> @10C ?@,C,40,- ?EF1@<S10<E4A ()</) -,/@,1C,- <4 0), +EC0 E= @10C Y 9 \ % Z 14- <4/@,1C,- <4 1 =,( Y # \ % Z 2 J),@, (1C 1 C<34<=</140 -<==,@,4/, *,0(,,4 0), TJG> @10C 14- 4E@+1F @10C Y ! ] $"2 #’"A " ^ "2 "$ Z 2 _<0)<4 0), ?@,M<EDC #: +<4D0,CA 0), ?,@/,4013, E= C0<FF4,CC 14- ,C/1?<43 (1C <4/@,1C,- 0E Y $$2 "7 ‘ $2 &9 Z a =E@ 0), /E40@EF 3@ED? 14- Y #!2 #! ‘ %2 &% Z a =E@ 0), TJG> 3@ED? Y ! ] b &2 797A " ^ "2 ": Z A 0), ?,@/,4013, E= 3@EE+<43 (1C C<34<=</140FH -,/@,1C,- 0E Y #72 ’! ‘ &2 7& Z a 14- Y $’2 $’ ‘ 92 "# Z a =E@ 0), 0(E 3@ED?C @,C?,/0<M,FH Y ! ] #2 #’!2 " ^ "2 ": Z 2 B4 0), 0,C0 E= F,1@4<43 14- +,+E@H =D4/0<E4A 1/0<M, @,C?E4C, 0E 1ME<-14/, C<34<=</140FH -,/@,1C,- Y " ^ "2 "$ Z A 14- =1<F,- @,C?E4C, 0E 1ME<-8 14/, C<34<=</140FH <4/@,1C,- Y " ^ "2 "$ Z 2 -’.-,+)"’.5 J), TJG> @10 +E-,F ?@E-D/,- *H <+?@<CE4+,40 14- ,F,/8 0@</ C)E/[ )1C @,+1@[1*F, 1*4E@+1F *,)1M<E@ 14- <+?1<@+,40 E= F,1@4<43 14+,+E@H2 B0 <C C<+<F1@ 0E 0), /F<4</1F CH+?0E+C2
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发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所表 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01 的核心症状可以简述为警觉性 增高、闯入性再体验及反应麻木;./01 可以迁延时久甚至终身 心理咨询等方 难愈。 目前, 有关 ./01 的诊断多集中在问卷调查, 面,对其的治疗也大多采用心理治疗和针对神经生理异常的药 物治疗。而对 ./01 发生、 发展的机制, 及其通用性治疗手段, 尚 直 缺乏深入研究。有关 ./01 动物模型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欠缺, 接影响到机制研究和治疗手段的临床前评估。因此, 制造合适的 ./01 实验动物模型,并对该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广泛细致深入的 行为学、 生理学和病理学研究,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 $ % 。 本研究利用幽闭 2 电击方式制作 ./01 大鼠模型,经本单位 自行研制的自动化行为检测系统检测
!"#$ %& ’(") !%& !* +,& %- .%& /0*) 12 30"#$-4 )5 6-0"7()8 "#9 5*#:;()# )5 <-"8#(#$ "#9 =-=)8> )5 ?)4;@;8"*=";(: 4;8-44 9(4)89-8 =)9-< )5 8";2 !"#$%%&# ’($)"&*$% +*$%,& ABBCD E F GB H I GECE J KB F 30(#" H 王禾, 廖维宏, 吴宝明, 何庆华, 卓豫 3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动物模型行为学表现 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 L M N 2 中国临床康复, ABBC , E F GB H : GECE J KB 45567 0 0 8883 9:;<=>3 <?@ 0 *,,#@; 0 ,# ’ %,9A 0 %.#.3 6B>
, 发现其行为学指标与正
常大鼠有较显著的差别,其表现形式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类似之 处。此外,还利用本室自行研制的计算机控制主动回避反应穿梭 对 ./01 大鼠模型的学习和认知能力进行了检测。 箱系统 !’ % , ) 材料和方法 设计: 随机对照研究。 地点和材料 :实验地点:重庆市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雄性, 体质 第五研究室行为学实验室。动物: 3)#$&% 大鼠 45 只, (567 8 59 ):, 取自本所实验动物中心, 单纯随机分组。 量 参与者: 设计者: 王禾, 廖维宏; 参与者: 吴宝明、 何庆华、 卓豫。 干预措施:实验动物 ./01 模型制备:采用电击加幽闭制作 大鼠置于密闭 大鼠 ./01 实验动物模型。 ./01 动物实验模型中, 不透光小盒子中, 盒子下部为可通过电流的不锈钢栅栏, 大鼠处 于无法逃避足部受到持续电流刺激的状态, 刺激电流强度 ; (<, 刺激时间 5= #, 刺激间隔随机, 每次刺激 7= ()>。上下午各 5 次, 间隔不少于 ? @。连续 7 ,。 行为学检测: 置 ?= *( A ?=B C *( A ?= *( 代 3)#$&% 大鼠 6 只, 谢笼内, 自由活动, 保证水、 食供应。整个检测过程在声、 光、 电屏 蔽室内进行,由固定在天花板上的摄像机监视实验动物的活动, 所采集的图样送安置在屏蔽室外的计算机进行初步分析和记 记录前保持实验 录。 记录时间由当晚 4=: 7= 许至次日 ;: 7= 结束。 动物平静及对测试区域环境陌生。检测完成后计算、统计大鼠运 动水平 D 值和前 4C ()> 各运动类型百分比变化情况 !& % 。 穿梭箱实验:3)#$&% 大鼠 54 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及 利用本单位自行研制的计算机控制主动回避反应穿梭 ./01 组, 箱系统对其学习认知功能进行检测 ! ( % 。穿梭箱实验参数设置如 (E0 ,’%&$)">) 下: 条件刺激类型: 光刺激; 条件刺激时程 : 非 C #; (F0 ,’%&$)">) : 非条件刺激强度: 适应时 条件刺激时程 C #; C (<; (5 G 7= #) 间: 训练间隔: 随机 ; 训练次数: 4 ()>; 4= 次。 (&*$)H+ &H"),&>*+ %+#!">#+- <<I) 训练大鼠致主动回避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