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池上》教学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二首 池上 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池上部编版本篇教案内容为一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古诗二首《池上》。
本文将对该古诗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详细介绍。
学习内容古诗《池上》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全诗共四句,每句用对仗的格律诗写成,构思简洁明快,语言优美流畅。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古诗《池上》。
2.能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境。
3.能简单运用词语、语言来描述或描绘一个事物。
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老师可以进行大家认识诗人白居易的小教学,让学生知道和了解一下该诗的背景和情节,以及作者的一些生平。
2. 正式学习(15分钟)(1)导入给学生播放一段与该诗词相关的音乐或动画,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
(2)讲解讲解古诗《池上》的语境,生词和一些词语的含义,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每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古诗《池上》。
(3)情境造势老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来展示一些跟诗歌有关的图片,或者让学生亲身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练习(15分钟)(1)学生模仿让学生模仿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分成小组进行朗诵和模仿,试着把古诗的意境表达出来。
(2)学生书写要求学生在黑板上默写、书写古诗《池上》。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可以逐句分析古诗,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书写。
4.总结及作业布置(5分钟)(1)总结让学生回忆及讲述古诗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2)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背诵和写出古诗《池上》的含义.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导入、讲解、情境造势、模仿、书写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古诗的意境。
1.导入:利用音乐、图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着重讲解古诗的语境,生词和一些词语的含义.3.情境造势: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营造与古诗相关的场景和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模仿:以模仿古诗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古诗⼆⾸(池上/⼩池)》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科书分析: 1.课⽂的两⾸古诗,分别是唐代⽩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的《⼩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个可爱的顽童形象;《⼩池》则描绘夏⽇的⼀处由泉眼、流⽔、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景,富有夏天⽣活情趣。
诗歌语⾔浅显易懂,朗朗上⼝,有利于学⽣诵读理解。
2.课⽂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中华传统⽂化的熏陶,⼜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道开”表现得不够,⽽且没有“开”;《⼩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显得“⼩池”不⼩。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由两⾸古诗组成,但⼀篇课⽂相对⽽⾔是⼀个整体,从优化的⾓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前,学⽣已经通过课⽂和语⽂园地,学习了10⾸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是不容易理解,甚⾄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具体情况采⽤不同的策略⽅法进⾏教学。
教学⽬标: 1.借助汉语拼⾳,能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孩顽⽪、天真的形象以及⼩池夏⽇美景。
3.能正确认读“⾸”等12个⽣字新词,正确读记“泉⽔”等8个词语。
《池上》(课件)

-意境的理解与体会:对于诗词中的意境,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难以深入理解。教师需要运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知诗中的意境。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抽象的修辞概念,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显得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入更多经典古诗,让学生们在对比阅读中,深入体会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诗词节奏的划分与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节奏朗读诗词,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诗词意境的体会:通过分析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生动画面。
-诗词创作技巧的识别:让学生识别并理解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正确读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生字词的读写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反复练习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诗词节奏划分:学会正确朗读《池上》,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诗词意境体会:通过分析诗句,体会诗人描绘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6.诗词创作技巧:探讨《池上》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池上》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池上》,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与尊重。
放飞童心,表达童趣——以《池上》、《小儿垂钓》古诗教学为例

放飞童心,表达童趣——以《池上》、《小儿垂钓》古诗教学为例在古诗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意蕴,老师可以通过放飞童心,表达童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以下以《池上》、《小儿垂钓》两首古诗为例,介绍如何进行教学。
一、《池上》1.背景介绍《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其写景清新,情感真挚,读起来给人一种清幽淡雅之感。
这首诗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感悟生命,在欣赏的同时学习诗歌的艺术魅力。
2.教学过程(1)学生观察图片,谈感受。
让学生观察一幅描绘池塘生态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自然美景。
然后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比如“感觉十分清新,让人心情舒畅”,“阳光下的水面像是晶莹剔透的玻璃镜,美丽极了”。
(2)学生朗读古诗,认读生字词。
请学生一遍一遍的朗读这首古诗,然后老师可以逐字解释生字词,让学生理解更深入。
比如:“初日照处有香雾,曲池阁影带疎樾。
”其中的“香雾”是指朝阳下的水雾,而“疎樾”则是形容树枝稀疏的意思。
(3)深入阅读,理解诗意。
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深入阅读古诗,解读其中的寓意。
比如:“踏青”,是春天里的传统活动,也是生命的希望;“蜂房”,是勤劳的象征;而“待晴”则代表着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4)生动演绎,感悟诗意。
最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生动的演绎,例如模拟“踏青”,尝试去感受“初日照处有香雾”,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诗歌的情感和寓意。
二、《小儿垂钓》1.背景介绍《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这首诗以充满童趣的笔调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小孩儿皓齿、浅笑,席地而坐,垂钓于清澈湖水中的情景,表现了童年的纯真。
2.教学过程(1)学生进入诗境,想象儿童垂钓。
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儿童垂钓的情景。
课堂气氛可以放松一点,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你小时候是否过来过这样的日子,带着童趣去垂钓,观察鱼儿?”同时,可以支持学生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让他们描绘自己想象中的美好场景。
(2)学生接受知识,认读生字词。
古诗《池上》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

古诗《池上》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池上》是唐代古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
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这首古诗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
为大家分享《池上》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借鉴!以下内容是本文范文为您带来的7篇《古诗《池上》优质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范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古诗《池上》优质教学设计篇一这是21课《古诗两首》中的首。
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
本诗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
于是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体会到小儿的天真可爱。
一、以古诗导入。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二、学习古诗《池上》1、出示《池上》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指名说,并读出来。
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
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你看图上,小孩子看到船工过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有高兴的神色,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
如果像xx所说,那小孩子看到身后的水路,应该很着急才是。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
那个孩子应该不是采的莲耦,要是那样的话,他一个人很危险的,下河到水底去采,他妈妈能放心吗?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池上》优秀教案(通用8篇)

《池上》优秀教案《池上》优秀教案(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池上》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池上》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小朋友的质朴、纯洁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三、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洁与快乐,与古诗意境发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疑惑”、“躲藏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同学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俺国唐代有名诗人。
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安排初学。
要求: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测诗意。
说一说——用自身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
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躲藏。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外表绿色,反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
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⑶明大意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
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身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古诗二首(池上

《古诗二首(池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池上》。
•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了解诗中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认识古诗中的生字新词,并能在简单的语境中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和感悟,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古诗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通过古诗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感悟生活中的点滴。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2.2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感悟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池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池塘景象的兴趣。
3.2 新课呈现•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发音和语调。
•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3.3 深入理解•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语言美,如用词的精准、比喻的巧妙等。
3.4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象,尝试用古诗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开展创意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与池塘相关的小诗或短文。
3.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魅力和价值。
•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和小组,激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四、作业布置•完成古诗的朗读和背诵任务,注意发音和语调。
•收集一些与池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尝试创作一首与池塘相关的小诗或短文,并在家长或小伙伴面前朗诵。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创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古诗《池上》的基本意思和表达的情感,体会了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创作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池上教学设计(共7篇)

池上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池上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生字认读和书写:采、藏、踪迹、撑、艇、浮萍、道、解;首、采。
2.理解“撑、采、小艇、解、踪迹、开”的含义。
读通诗句,知晓诗意。
3.通过朗读和对诗人写作背景的理解,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喜欢之情。
12.《池上》教学设计〔一〕引出课题1.《古诗二首》是哪二首?〔1〕第一首是《池上》,第二首是《小池》。
〔2〕首是一个量词。
一〔首〕诗一〔首〕歌2.《池上》和《小池》中都有一个“池”字。
〔水池、鱼池、莲花池〕师:图片上这个蓄满水的池子,就是水池。
当池子养满鱼,这就是一个鱼池。
当池子长满莲花,便成了一个“莲花池”。
师:看到这个莲 b 花池,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师:美丽的莲花池上面有一个得意的孩子,构成一幅动人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池上》这一首诗,看看莲花池上的小娃在做什么。
3.诗四句〔二〕小娃撑小艇1.出示图片师:小娃在干什么呢?2.正音、释义:撑小艇3.诵读小娃撑小艇〔三〕偷采白莲回1.看图说话: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1min预设:采莲蓬、采莲花2.你还可以用“采”组什么词?……1min预设:采蘑菇、采药、采花师:花开了,咱们可以去采花。
蘑菇长大了,咱们可以去采蘑菇。
果子成熟了,咱们可以去采果子。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棵果树,上面有个红果果,谁能帮我采下来?〔指生采果子〕……0.5min师:大家瞧〔指屏幕〕,这就是小朋友采果子的样子,用手把果子摘下来。
其实,这就是古时候的“采”字。
渐渐的,上面的手变成了“爪字头”,下面的果树变成了“木”,变成了咱们如今的这个“采”字。
让我们一起写写“采”字吧。
……1min 3.小娃偷采白莲的心理活动白莲和莲蓬可以随意采摘吗?不能,所以小娃采的时候在想什么? 3.小娃是如何采摘白莲的怎么“采”?预设:偷偷地、悄悄地、轻轻地4.欣赏白莲,配乐渲染白莲之美。
……2min【得意的小娃】怎么“采”?预设:渐渐地、轻轻地……1min 5.朗读:偷采白莲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白居易
实用文档
池上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解藏踪迹 浮 萍 一 道 开。
自由读 读这首
诗。
实用文档
白居易(772~ 846)唐代诗人,字乐 天,号香山居士。从 小生活贫困,生逢战 乱,对人民疾苦有较 深的了解,他写了很 多诗,揭示统治者的 奢侈腐化。一生写诗 3600多首,是唐朝写 是实用最文档 多的诗人。
请同学们读古诗,说说以 下这些字词的意思。
解 懂,知道。 踪迹 行动后留下的痕迹。 浮萍 一种水生植物。
实用文档
请同学们读一读并想一想 这句诗的意思。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撑着 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 花。
实用文档
读第一句诗并思考:
1 、怎样的荷塘,怎样的 白莲? 2、 小孩如何偷采白莲?
实用文档
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句诗,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回来的时候,他不懂怎样掩盖留下 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 后留下了一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实用文档
小组讨论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着白莲一小偷只花天娃采小。真池船回活撑 白,来上泼小 莲偷的的偷时农艇 回地候村,。去,儿采他童人不,家懂他的怎撑 样掩不盖解留下藏的踪踪迹迹,,小船把水面 上的浮浮萍萍荡一开道,船开后。留下了一道
清清楚楚的水路。
实用文档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撑 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 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不懂怎 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 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 清清楚楚的水路。
实用文档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这首诗, 并画出它的节奏。
池上 小娃 撑小艇,偷采 白莲回。 不解 藏踪迹,浮萍 一道开。
实用文档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 莲”小童的天真可爱描绘得惟妙惟 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 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