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毕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详解(包括源程序)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详解(包括源程序)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详解(包括源程序)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新型窗户启闭装置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班级:09级01班小组成员:指导老师:课题工作时间:2011.9.1至2011.9.10前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巩固和加深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械的能力”及“开发创新能力”的一种手段。

其目的是:1) 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拟定为结合点,把机械原理课程中分散于各章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2) 使学生能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具有初步的机构选型与组合和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

3) 使学生在了解机械运动的变换与传递及力传递的过程中,对机械的运动、动力分析与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4)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运用流行软件编写应用程序和技术资料的能力。

5) 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和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要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必须配以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按照选定的机械总功能要求,分解成分功能,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设计该机械系统的几种运动方案,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组合机构等进行运动分析与参数设计;通过计算机编程,将机构运动循环图在计算机屏幕上动态地显示出来,并给出相应的运动参数值。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方法,是采用解析法建立求解问题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目前流行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如:VB)编写求解程序,显示所设计机构的运动图形、运动参数值及机构仿真。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运用解析法建立了所设计的六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运动仿真求出各铰接点和杆件的运动变化情况。

然后基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运动仿真,绘出相应铰接点运动特性曲线,并将用解析法基于Matlab环境下运行的结果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仿真运动值进行比较。

机械原理绪论课程设计案例

机械原理绪论课程设计案例

机械原理绪论课程设计案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及发展历程;2. 掌握机械原理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如力学基础、机构与机械系统、机械传动等;3. 理解机械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机械设计的初步意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力学知识分析简单的机械系统,解决实际问题;2. 学会使用图解法和解析法对机械机构进行分析,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进行性能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3. 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原理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基础课。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原理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学科背景和基本框架。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力学基础:讲解力学基本定律、受力分析、力矩和力偶等概念,为后续机构分析打下基础。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力学基础3. 机构与机械系统:学习平面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等常见机构类型,以及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构与机械系统4. 机械传动:介绍各种机械传动方式,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传动5. 机械设计初步: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和分析。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械设计初步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2周: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 第3-4周:力学基础;3. 第5-8周:机构与机械系统;4. 第9-10周:机械传动;5. 第11-12周:机械设计初步。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6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6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例6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中齿轮、杠杆和滑轮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实例。

3. 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传动原理,能够列举并解释不同机械传动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具备运用图示、计算和实验等方法分析机械系统性能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完成机械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机械原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索科学的精神。

2. 学生在机械设计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尝试新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原理的实践应用课,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原理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机械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齿轮原理及其应用- 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掌握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分析齿轮传动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2. 杠杆原理及其应用- 学习杠杆的分类、特点和作用- 掌握杠杆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实例,理解其工作原理3. 滑轮原理及其应用- 了解滑轮的分类、构造和作用- 掌握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分析滑轮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机械传动综合应用- 综合运用齿轮、杠杆和滑轮原理,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 分析并优化机械传动系统的性能- 学习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齿轮原理及其应用第二课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第三课时:滑轮原理及其应用第四课时:机械传动综合应用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6章“齿轮、杠杆和滑轮”相关内容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机械运动和力学基础,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机械设计和制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机械运动和力学基础、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1.1 机械系统的定义和分类1.2 机械系统的功能和性能1.3 机械系统的组成要素第二章机械运动和力学基础2.1 机械运动的类型和特点2.2 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3 机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第三章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3.2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3 机械设计的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知识。

具体来说: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机械原理的应用和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机械设计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理解机械运动的原理和现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多媒体资料:机械原理的动画演示、视频案例等实验设备:机械原理实验装置、力学实验装置等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专利资料、企业信息等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精品毕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解析法)

【精品毕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解析法)
110
540
0.25
L04B
0.5
L04B
240
50
200
700
7000
80
1.1

64
350
90
580
0.3
L04B
0.5
L04B
200
50
220
800
9000
80
1.2

72
430
110
810
0.36
L04B
0.5
L04B
180
40
220
620
8000
100
1.2
一、用解析法作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设计题目:牛头刨床分析
学校:太原工业学院
设计者:
班级0920122
姓名赵元
指导老师:刘嘉
一运动简图
二设计方案
设计
内容
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符号
n2
L0204
L02A
L04B
LBC
L04S4
XS6
YS6
G4
G6
P
YP
JS4
单位
r/min
mm
N
mm
kgm2



60
380
如图所示,先建立一直角坐标系,并标出各杆矢量及其方位角。其中共有四个未知量 、 、 、 。为求解需建立两个封闭的矢量方程,为此需利用两个封闭的图形O3AO2O3及O3BFDO3,由此可得:
并写成投影方程为:
由上述各式可解得:

机械原理机械工程中的机械零件设计实例

机械原理机械工程中的机械零件设计实例

机械原理机械工程中的机械零件设计实例机械零件的设计在机械工程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机械装置的组成部分,负责实现特定功能,如传动、控制等。

本文将介绍两个机械零件的设计实例,分别是齿轮和连杆机构。

一、齿轮设计实例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零件,它通过传递轴的旋转运动实现两个或多个轴之间的动力传递。

下面是一个齿轮的设计实例。

设计目标:设计一个直齿轮传动系统,传递功率为1000瓦特,转速比为2:1。

设计步骤:1. 确定传动比:根据设计要求,传动比为2:1,即输入轴每转2圈,输出轴转1圈。

2. 计算齿轮参数:根据传动比和轴的转速,可以计算出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分别为n1和n2。

根据齿轮的模数m,可以计算出齿数z1和z2。

根据齿轮的公式,可以计算出齿高h和齿厚t。

3. 选择材料:根据传动功率和工作环境,选择适合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钢、铸铁等。

4. 绘制齿轮图:根据计算出的参数,绘制出齿轮的图纸,包括齿形、齿轮的轴心距等。

5. 齿轮加工:根据齿轮图,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如铣削、齿轮切割等,进行齿轮的加工。

6. 齿轮装配:将加工好的齿轮进行装配,包括轴的固定、齿轮之间的啮合等。

通过以上设计步骤,我们就可以完成齿轮的设计。

这个设计实例只是一个简单的示范,实际的齿轮设计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齿轮的传动效率、噪声等。

二、连杆机构设计实例连杆机构是机械工程中常用的机构之一,它通过连接杆件实现转动运动。

下面是一个连杆机构的设计实例。

设计目标:设计一个双摇杆机构,用于实现直线运动转换成转动运动。

设计步骤:1. 确定转动角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转动运动的角度范围。

2. 计算连杆尺寸:根据转动角度和杆件长度,可以计算出连杆的尺寸,包括连杆的长度、宽度等。

3. 材料选择:根据应力分析和工作条件,选择适合的材料,如钢材、铝合金等。

4. 连杆加工:根据连杆尺寸,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如铣削、车削等,进行连杆的加工。

【精品毕设】自动打印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精品毕设】自动打印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2.1设计题目
设计自动打印机机构。
2.1.1功能要求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
1)总功能要求:在产品上打印记号
2)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提示自动打印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如图10.1所示该系统由电机驱动主轴上的三个执行机构,完成送料、夹紧和打印、输出的任务。自动打印机系统的系统功能图如下所示。
2.2设计任务及要求
结合运动循环图得δ0=120°,已定条件n=80(r/min)

5.1电动机的选择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kW)
满载转速/(r*min-1)
堵转转矩/额定转矩
最大转矩/最大转矩
同步转速1500r/min,4级
Y90S-4
1.1
1400
2.2
2.2
5
齿数
模数(mm)
压力角(0)
直径(mm)
螺旋角
蜗轮
35
5
20
175
14.04
蜗杆
4
5
20
90
14.04
5
序列号
齿数
模数(mm)
压力角(°)
直径(mm)
齿轮1
26
2.5
20
65
齿轮2
26
2.5
20
65
齿轮3
26
2.5
20
65
齿轮4
522Leabharlann 5201305
弦距
销距半角
两柱销最小距离
柱销中心圆半径R2
柱销直径
柱销数
主动凸轮直径R1
103.325
22.5°
53.325
135
50
8
100
5
基圆半径(mm)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参考实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参考实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参考实 例
在这个课程设计参考实例中,我们将探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常见的 题目、基本步骤、设计思路和方案、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实例分析和 讨论。
课程设计的目的
介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分析能力,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 的工程实践能力。
常见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杠杆平衡设计
通过实例分析杠杆平衡设计,讨 论不同杠杆长度和负载对平衡性 能的影响。
曲柄连杆机构设计
通过实例分析曲柄连杆机构设计, 讨论不同连杆长度和曲柄半径对 运动传输的影响。
结论和总结
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参考实例,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设计 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齿轮传动设计
设计一个齿轮传动系统,满足给定的转速比和传动功率要求。
杠杆平衡设计
设计一个能平衡给定负载的杠杆系统,使得力矩平衡。
曲柄连杆机构设计
设计一个曲柄连杆机构,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
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1
设计方案
2
基于原理和应用知识,提出多个设计方
案,并进行评估和选择。
3
制造和测试
4

根据设计进行零件制造和组装,然后进
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1 受力分析
通过受力分析确定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并使用相关理论和计算方法找到解决方法。
2 优化设计
通过系统分析和优化设计,提高设计的效率、性能和可靠性。
3 安全考虑
考虑设计中的安全因素,确保设计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实例分析和讨论
齿轮传动设计
通过实例分析齿轮传动设计,讨 论不同齿轮类型和传动比对设计 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新型窗户启闭装置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09级01班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课题工作时间:2011.9.1至2011.9.10
前言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巩固和加深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械的能力”及“开发创新能力”的一种手段。

其目的是:
1) 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拟定为结合点,把机械原理课程中分散于各章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2) 使学生能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具有初步的机构选型与组合和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

3) 使学生在了解机械运动的变换与传递及力传递的过程中,对机械的运动、动力分析与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4)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运用流行软件编写应用程序和技术资料的能力。

5) 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和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要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必须配以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按照选定的机械总功能要求,分解成分功能,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设计该机械系统的几种运动方案,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组合机构等进行运动分析与参数设计;通过计算机编程,将机构运动循环图在计算机屏幕上动态地显示出来,并给出相应的运动参数值。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方法,是采用解析法建立求解问题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目前流行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如:VB)编写求解程序,显示所设计机构的运动图形、运动参数值及机构仿真。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运用解析法建立了所设计的六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运动仿真求出各铰接点和杆件的运动变化情况。

然后基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运动仿真,绘出相应铰接点运动特性曲线,并将用解析法基于Matlab环境下运行的结果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仿真运动值进行比较。

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