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扎溴铵溶液中间产品检验操作规程
氨水检验操作规程

氨水检验操作规程一、实验目的对氨水进行检验,了解其化学性质和纯度,并对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比色皿、试管、分液漏斗、滴管、万能架等。
2.试剂:氨水、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硼酸溶液、硝酸盐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1.取一定量的氨水,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深蓝色沉淀。
如果出现沉淀,说明氨水中可能含有铜离子。
2.取一定量的氨水,加入硝酸银溶液,并放置一段时间,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如果出现沉淀,说明氨水中可能含有银离子。
3.取一定量的氨水,加入硼酸溶液,并滴加几滴酚酞指示剂,进行滴定。
记录滴定时所需的硼酸溶液体积,并计算氨水中氨的质量浓度。
4.取一定量的氨水,加入硝酸盐溶液,并加热至沸腾,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氨水中可能含有氮气。
四、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1.记录每次实验所用试剂的种类和用量。
2.记录实验现象的观察结果,如是否有沉淀产生、有无气泡产生等。
3.根据实验结果,评价氨水的纯度和化学性质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例如,如果氨水中含有铜离子或银离子,说明其纯度较低;如果氨水中有氮气产生,则说明其可能含有杂质。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在操作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和安全眼镜,避免与试剂直接接触眼睛或皮肤。
2.操作时要注意用量和保存试剂,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操作时要保持通风良好。
4.严禁将试剂或废液倒入排水口,应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六、实验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氨水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加强了我对实验安全的关注,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技能。
这对于今后的实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品质检验的操作规程

品质检验的操作规程品质检验是产品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预设的标准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为了提高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制定一份操作规程对于品质检验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品质检验的操作规程。
一、前期准备1.1 准备检验工具和设备。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检验要求,准备相应的检验工具和设备,例如量具、试验设备、仪器等。
1.2 校准检验设备。
在进行品质检验之前,应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确定检验样本。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批次,确定需要进行检验的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法。
二、检验操作流程2.1 样品接收。
在检验前,对接收到的样品进行核对和记录,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2 检验项目确认。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技术要求,确认需要进行的检验项目和标准。
2.3 进行检验操作。
按照检验项目和标准,进行相应的检验操作和测量,记录检验结果。
2.4 处理异常样品。
在检验过程中,如发现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应及时记录异常情况,并根据公司的流程进行处理。
2.5 结果评定。
根据检验结果和标准要求,对样品进行合格与否的评定,并记录结果。
2.6 检验报告。
根据检验结果和要求,编制检验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相关部门。
三、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3.1 定期保养。
对检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3.2 校准和维修。
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准,并及时维修和更换不合格的设备,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文件和记录管理4.1 检验记录。
对每次检验的样品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样品的接收情况、检验项目和结果。
4.2 检验报告。
根据检验结果,编制检验报告并妥善保存,作为产品质量认证和追溯的重要依据。
4.3 文件管理。
建立健全的文件管理制度,包括文件的编号、索引和归档等,确保文件的准确和完整性。
五、持续改进5.1 定期评估。
定期对品质检验的标准、流程和操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产品无菌检测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为确保产品质量,防止微生物污染,保障消费者健康,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无菌检测的产品。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无菌要求,温度保持在20-24℃,湿度保持在45-60%。
(2)检查无菌操作间、超净台、接种箱等设备的清洁度,确保符合100级洁净度。
(3)准备无菌操作所需的物品,如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器、无菌棉签、无菌酒精、无菌生理盐水等。
2. 产品取样(1)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从不同部位、不同批次的产品中取样。
(2)取样时,使用无菌棉签擦拭取样部位,确保取样过程中不引入污染。
(3)将取样部位放入无菌试管中,密封后送检。
3. 培养基制备(1)按照培养基说明书要求,称取适量的培养基粉末,加入无菌生理盐水溶解。
(2)将溶解后的培养基分装至无菌培养皿中,放入培养箱中预培养。
4. 接种(1)将待检产品样品与无菌培养基进行平板划线接种。
(2)接种后,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5. 检测(1)在培养过程中,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
(2)根据菌落特征,判断是否为微生物污染。
6. 记录与报告(1)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包括取样时间、接种时间、培养时间等。
(2)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无菌检测报告。
四、注意事项1. 实验室环境应保持清洁、无菌,操作人员应穿戴无菌工作服、口罩、手套等。
2.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3. 使用无菌物品时,确保其密封完好,防止污染。
4. 实验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5.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消毒处理使用过的物品。
五、附则1. 本规程由质量管理部负责解释。
2.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2篇一、目的为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无菌质量,防止微生物污染,保障消费者健康,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测工作。
三、职责1. 质量部负责制定和实施本规程;2. 生产部门负责按照规程执行无菌检测;3. 检验部门负责对无菌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和判定。
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

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与范围:本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注射剂检验工作流程,保证注射剂产品的质量,以及确保注射剂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注射剂检验工作,包括原辅材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等。
二、检验设备及仪器:1. 显微镜:用于对样品进行微观检查,检测是否存在异物、杂质等。
2. 压力计:用于检测注射剂容器的密封性和耐压性能。
3. 电子天平:用于测量药液的重量,检测药液的配比是否准确。
4. pH计:用于测定药液的酸碱度。
5. 紫外分光光度计:用于检测药液中的杂质和活性成分的含量。
6. 无菌工作台:用于进行无菌检验和操作。
三、操作步骤:1. 取样: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从批次中随机取样。
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 外观检查:对样品的色泽、透明度、是否有浑浊、沉淀等进行检查。
3. 标签检查:检查样品上的标签是否完好、清晰,包括产品名称、批号、有效日期等。
4. 物理性质检验:包括药液的密度、温度、粘度、等特性的测定。
5. 包装和标志检验:检查样品的外包装是否完好、符合规定,标志是否准确。
6. 含量测定:根据相关标准,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测定药液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7. 微生物检验: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微生物检验,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等指标的测定。
8. pH值测定:使用pH计测定药液的酸碱度。
9. 无菌检验:在无菌工作台下,对样品进行无菌检验,确保无菌要求。
10. 容器密封性和耐压性检验:使用压力计对容器密封性和耐压性能进行检测。
11. 结论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要求。
12. 记录和报告:将检验结果记录在相关文件中,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检验结果。
四、注意事项:1. 检验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措施,以避免交叉感染和个人伤害。
2. 在检验过程中,应做好样品的标识和保存,以免混淆和损坏。
3. 检验仪器和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间产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中间产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ZLSOP000400中间产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执行日期
起草审核批准部门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部生产制造部质量负责人
姓名魏云刘铮葛鑫毅史修强
签名
日期
分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目的:建立产品取样操作规程,以保证从批量物料中抽取能代表物料特性的样品。
适用范围:中间产品
责任人:质量管理部主任、检验员、车间主任
内容:
1 取样方案:
1.1 固体:(n为总包件数或容器总数)
n≤3 每件均抽
n≤300 抽取+1件
n>300 抽取/2+1件
从每件容器中抽取的样品放入灭菌后白瓷盘内,混均,再取混合样,取样量为一次全检量的3倍。
2 取样:
2.1 取样人员根据检验指令单准备好取样器具:带盖白磁盘(使用前先用酒精棉球擦试),具塞三角瓶,小烧杯,灭菌平皿。
2.2 取样人员进行入车间,不得佩带任何首饰,在车间规定的更衣处穿戴好工衣、工帽、工鞋或鞋套,并用酒精棉球擦试双手,进入洁净区应严格执行人员净化程序。
2.3 到取样地点后,核对品名、批次、总容器数、容器是否盖严,是否有标志物或卡片,卡片内容填写是否完整。
2.4 按取样方案进行取样,先取微生物检查样品,放入灭菌平皿中,再取其它检验用样品,放入具塞三角瓶中,并同时检查药品性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2.5 取样结束后,协同车间人员将容器盖好,恢复原状。
2.6 样品取回后,非菌检样品按要求放入检品柜中,并按车间分类摆放整齐,微生物检验用样品,放入菌检室传递窗内,并注意不同剂型的样品不能重叠放置。
2.7 填写药品取样记录。
3 取样器具每次使用后,应按照各自清洗操作规程清洗。
中间产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某某制药有限公司GMP 文件目 的:建立中间产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取样行为。
适用范围:中间产品的取样工作。
责 任 人:质量保证室检查员 内 容: 1.操作程序2.取样前的准备工作:2.1质量保证室检查员收到中间站岗位操作人员“请验单”后,做好取样准备。
2.2依据“请验单”的品名、规格、批号、数量(件数)按下列原则计算取样件数及取样量。
2.2.1取样件数:设N 为中间产品总桶数(N):N ≤3件,每件均取样 N =4-300件,按1+N 件取样N >300件,按1)2/(+N 件取样2.2.2取样量:按中间产品取样件数每桶中随机取样,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取样量为 一次全检量的三倍量,化验剩余,作为留样样品,中间产品保存到该批产品的成品检验合格后一 个月后销毁。
2.3准备取样袋、取样器、广口瓶、手套、辅助工具(均为洁净用具)。
2.3.1取样器: 固体-不锈钢勺、不锈钢探子; 液体-用广口瓶在取样点直接接取。
2.3.2样品盛装容器:固体-具有封口装置的无毒塑料袋(以后称取样袋);液体-广口瓶。
2.3.3需做微生物限度的中间产品取样器、取样袋、辅助工具均应用灭菌或消毒后的器具,在标签上注明“已灭菌”字样以示专用。
取样袋用75%乙醇擦拭消毒,灭菌后的容器、器具,三天内使用。
2.3.4不同中间产品应分别准备取样器和取样手套,不得共用。
2.3.5根据“请验单”在取样袋或广口瓶上贴标签,注明品名、规格、批号、物料编号、数量、取样日期等。
3.取样3.1到中间站核对状态标志,应为黄色“待验”状态标志。
3.2核对“请验单”内容与实物标记是否相符,如品名、规格、批号、来源。
“周转卡”应清楚,完整。
3.3固体──用洁净的不锈钢勺、不锈钢探子,在存放中间产品的不同部位取样,样品放在取样袋内,封口,做好标记。
3.4液体──配液罐内的中间产品在搅拌、循环三分钟后从取样口用广口瓶直接取样,每隔三分钟取一次,共取三次。
液体化工品品质检验操作规程(1)

液体化工品品质检验操作规程1 目的为了规范液体化工品品质检验业务,保证结果的公正和准确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液体化工品的品质检验。
3 样品采集3.1 按照GB/T 6680-2003《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执行。
仅适用于温度不超过100℃,压力为常压或接近常压的液体化工产品。
不适用于在产品标准中有特殊要求的液体产品的采样。
3.2采样的基本要求3.2.1 采样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被采液体化工产品的特性、安全操作的有关知识及处理方法。
3.2.2 采样前应进行预检,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采样方案,按此方案采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由于液体化工产品一般是用容器包装后贮存和运输,应根据容器情况和物的种类来选择采样工具,确定采样方法。
预检内容如下:3.2.2.1 了解被采样物的容器大小、类型、数量、结构和附属设备情况。
3.2.2.2 检查被采样物的容器是否受损、腐蚀、渗漏并核对标志。
3.2.2.3 观察容器内物的颜色,粘度是否正常;表面或底部是否有杂质、分层、沉淀、结块等现象;判断物的类型和均匀性。
3.3 样品的代表性如被采容器内液体已混合均匀,采取混合样品作为代表性样品。
如被采容器内物未混合均匀,可采部位样品按一定比例混合成平均样品作为代表性样品。
3.4 采样设备3.4.1 要求液体产品的取样器应为不锈钢;铜质或铝合金材料制成;取样器的材料不应与液体货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液体产品的品质;取样器应符合相应液体产品的清洁,卫生要求。
取样器的提拉绳应选用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材料制成。
3.4.2 玻璃采样瓶一般为500mL具内外塞的螺口棕色玻璃瓶。
3.4.3 采样笼把具塞金属瓶或具塞玻璃瓶放人加重金属笼罐中固定而成。
3.4.4 金属制采样瓶、罐3.4.4.1 普通型采样器通常为不锈钢制采样瓶,体积500mL,适用于贮罐、槽车采样。
这是一个均匀直径的管状装置,配有上部和下部隔离翼阀或瓣阀。
向上运动时,可以从罐中任一所选液面收集正确的和相对地未经扰动的试样。
甲酚皂溶液中间产品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为检验甲酚皂溶液中间产品规定一个标准的程序,以便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范围:适用于甲酚皂溶液中间产品的检验。
职责:检验员、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规程:1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至红棕色的黏稠液体;带甲酚的臭气;本品能与乙醇混合成澄清液体。
2 检查:装量: 取本品,依(SOP-QC-370-00)方法检测,应符合规定。
3 含量测定3.1 试剂与仪器3.1.1 含2% 磷酸的己二酸乙二醇聚酯 3.1.2 水杨醛3.1.3 乙醚、盐酸 3.1.4 邻位甲酚3.1.5 十万分之一克电子天平 3.1.6 气相色谱仪3.1.7 5ml进样针 3.1.8 20ml、50ml容量瓶3.2 项目与步骤3.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以含2% 磷酸的己二酸乙二醇聚酯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4%~10%,柱温为145℃,理论板数按邻位甲酚峰计算不得低于400,邻位甲酚峰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2.2 校正因子测定:精密称取水杨醛约1.3g,置50ml量瓶中,加乙醚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内标溶液。
另精密称取邻位甲酚对照品约0.65g,置25ml量瓶中,加乙醚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和内标溶液各5ml,置具塞试管中,密塞,摇匀;取1ml注入气相色谱议,计算邻位甲酚的校正因子,再乘以1.042,即间、对位甲酚的校因子。
3.2.3测定法:精密量取本品2ml,置分液漏斗中,加盐酸0.1ml,加水5ml,轻轻振摇,分层,弃去水层。
精密量取乙醚提取液5ml和内标溶液5ml,置具塞试管中,摇匀。
取1ml注入气相色谱议,测定,按下式计算:标示百分含量%=()%10052.052211⨯⨯⨯•+AWfAfA式中:A:为内标物质峰面积;A1:为邻位甲酚峰面积;A2:为间、对位甲酚峰面积;f1:为邻位甲酚校正因子;f2:为间、对位甲酚校正因子;W:为内标物质重量g;0.52为处方中甲酚每1ml中的量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为检验苯扎溴铵溶液中间产品规定一个标准的程序,以便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范围:适用于苯扎溴铵溶液中间产品的检验。
职责:检验员,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规程:
1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 芳香, 味极苦, 强力振摇则产生多量泡沫;遇低温可能发生沉淀。
2 鉴别:
2.1 试剂与仪器
2.1.1 硫酸 2.1.2 硝酸钠
2.1.3 锌粉 2.1.4 5% 亚硝酸钠溶液
2.1.5 碱性B-萘酚试液 2.1.6 稀硝酸率
2.1.7 乙醇 2.1.8 硝酸银试液
2.1.9 氨试液 2.1.10 硝酸
2.1.11 氢试液 2.1.12氯仿
2.1.13 碘量瓶 2.1.14 电子天平(万分之一克)
2.1.15 移液管 2.1.16 小型三用水箱
2.1.17 烧杯;试管 2.1.18 量瓶
2.1.19 漏斗,漏斗架 2.1.20 滤纸
2.2 项目与步骤
2.2.1 取本品6 ml置水浴上蒸干后, 加硫酸1ml溶解后, 加硝酸钠0.1g, 置水浴上加热5分钟, 放冷, 加水10ml与锌粉0.5g, 置水浴上加热5分钟,取上清液2ml加5% 亚硝酸钠溶液1ml,在冰浴中冷却, 再加碱性B-萘酚试液3ml, 即显橙红色。
2.2.2 取本品溶液(1~100)10 ml加稀硫酸0.5 ml,即生成白色沉淀, 滤过, 沉淀加乙醇即溶
解;滤液显溴化物的鉴别反应。
2.2.2.1 取滤液, 加硝酸银试液, 即生成淡黄色沉淀, 分离 ,沉淀能在氨试液中溶解, 但在硝酸中几乎不溶。
2.2.2.2 取滤液, 滴加氢试液, 溴即离, 加氯仿振摇, 氯仿层变黄色或红棕色。
3. 含量测定
3.1 仪剂与仪器
3.1.1 水 3.1.2 氯仿
3.1.3 溴酚蓝指示液 3.1.4 氢氧化钠试液
3.1.5 四苯硼钠滴定液 (0.02 mol/L) 3.1.6 碘量瓶,量筒
3.1.7 移液管 3.1.8 滴定支架
3.1.9 滴定管
3.2 检验步骤
精密量取本品5ml 置碘量瓶中, 加水50ml 与氢氧化钠试液1ml 摇匀, 加溴酚蓝指示液0.4 ml 与氯仿10 ml, 用四苯硼钠滴定液(0.02 mol/L)滴定,将近终点时必须强力振摇至氯仿层的蓝色消失, 即得。
每1ml 四苯硼钠滴定液(0.02 mol/L)相当于7.969mg 的C 22H 40BrN. 本品为苯扎溴铵水溶液, 含烃铵盐以(C 22H 40BrN)计算,应为4.75%~5.25%。
计算: C%=%10050007969
0⨯⋅⋅⨯⨯F V 样
V 样:样品滴定ml 数
F :校正系数形
C :样品的百分含量(%)
4.规格:500ml ;。